赵合申——暑期实践报告.doc_第1页
赵合申——暑期实践报告.doc_第2页
赵合申——暑期实践报告.doc_第3页
赵合申——暑期实践报告.doc_第4页
赵合申——暑期实践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暑期“寻找红色足迹”调研报告团队名称: 红色文化宣传服务内江分队 团队所属学院: 政法与历史学院 报告撰写人: 赵合申 调研时间: 2011年7月 联系电话:关于四川省内江市寻找红色足迹的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1年7月12日至2011年7月13日调查地点: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范长江纪念馆、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调查对象:内江市红色文化资源及其发展状况一、问题提出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深入挖掘红色旅游思想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发展内容,积极创新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四川是全国开展红色旅游较早的省份之一,省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发展,多次指示要求要及早规划、提出措施、拿出方案并尽快行动,将红色旅游作为旅游产业发展重点,与生态旅游和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发展。省级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各地、市、县政府和群众热情高涨,积极探索,发展红色旅游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四川在红色旅游规划建设、宣传促销和红色旅游产品等方面已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而内江作为四川的东南门户,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至使外界对内江的红色文化不是很了解,此次内江师范学院开展的“寻找红色足迹”文化宣传的暑期实践活动,不仅是为了对外界进行内江的红色文化进行介绍宣传,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也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节日上献上的一份礼物,同时也增加了广大内师学子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二、寻找内江红色足迹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范长江纪念馆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范长江纪念馆:范长江简介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内江,1970年10月23日卒于河南确山。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是我国著名的新闻家,社会活动家。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贡献。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该奖项于2005年与“韬奋新闻奖”合并成为“长江韬奋奖”。1932年初,范长江来到北平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3年下半年起,范长江正式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撰写新闻通讯,内容多为文化教育方面。由于他文笔精练、视角独特,引起了天津大公报社的注意。1935年5月,范长江以大公报社旅行记者的名义开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他的旅行通讯中还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更为可贵的是,范长江第一次以写实的笔法公开、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踪迹,字里行间显然倾注了他对红军的同情,甚至不无敬意。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时任新华总社总编辑的范长江带领一批“新闻兵”,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奉命接管国民党在北平的各新闻单位,组建北平解放后的第一张党报人民日报北平版,范长江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1950年1月,范长江被任命为人民日报社社长。1970年10月23日,在范长江被关押的地方河南省确山的一个农村机井里发现了范长江的遗体。范长江纪念馆在全国仅北京、上海等地有长江先生的塑像,全方位展示范长江先生生平的纪念馆尚无一家。因此,内江范长江故居修建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已于05年8月作出批复,同意在内江市田家镇修复范长江故居作为纪念馆。在中央、省、市相关部门的关心下,范长江纪念馆于2009年10月27日顺利落成于田家镇正子村。它采用了成都一家古建筑设计单位的方案,现存的范家大院距内江城区12公里,旧宅有上百年历史,串架镶板结构,小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风格。此次修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故居基础上建设。根据范长江的工作性质,设计者把景观中心地带的造型定为喇叭形状,寓意范长江同志宣传真理、敢于说真话。馆区主要景观包括范长江故居、范长江铜像、毛主席题词以及象征笔和报纸的竹廊等,在石刻景墙的浅浮雕上,将反映范长江的生平、业绩、代表作品,范长江新闻奖历届获奖作者的名单也将记载于此。该项目规划投资6000万元。尊重范长江亲属“惠及百姓”的建议,工程将周边的三个村纳入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设计占地1800亩,核心区60亩,其中故居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1251平方米,水体面积4879平方米,主要景观核心区域两边是田园风格景观带。艾丰、于宁、吴锦才等著名新闻工作者建议,要发挥新闻界的优势,在全国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纪念馆的筹建工作,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号召全国新闻单位为纪念馆的建设出力。为了配合这个项目向纵深推进,内江市将在城区建设长江先生主题公园;在内江师范学院范长江研究所的基础上,组建全国性研究机构,并拟组建范长江新闻学院。三、红色宣传调查过程我们这次的实践活动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一:感怀红色先烈范长江 2011年7月12日上午十点许,我们在东区集合在队长杨荐秀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寻找红色足迹”实践活动。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队员们都很兴奋,我们搭车顺利来到位于田家镇的正子村的范长江故居,在征的馆长的同意后,我们在美女导游的带领下进入了范长江纪念馆展馆,导游仔细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范老的生平事迹及其贡献,队员们也听得很认真不停的做着笔记,大约半个小时的讲解我们对范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了解,范老的思想抱负对队员们都有了深深的影响,最后我们和馆长、指导老师一起合影留念。二:普及宣传内江红色文化田家镇之行 2011年7月13日我们按原计划到达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进行宣传工作及问卷调查,我们问卷的主要内容是采访当地市民他们对内江红色人物及其红色旅游文化的了解程度,市民们都十分积极的配合而且主动的给我们讲述了内江的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红色旅游文化,但也有一些市民警惕性很高不愿意配合。进行完街头调查后我们去了田家镇政府,像政府工作人员了解了一些内江的红色足迹,工作人员很热心的给我们讲解回答我们的一些疑惑的问题,其中有个工作人员还是内江师范学院前几届的学生,在师长的讲解下我们受益匪浅,而且有个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了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调查内江残疾人员的收入情况,最后我们队员和田家镇的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四、个人建议根据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内江市的红色旅游应该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坚持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并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推动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内江作为四川省的重要市级城市由于现在的产糖区在增多加之现在的物质水平在全面提高,内江的甜城地位在降低,但是内江的红色旅游资源很丰富,比如原内江市所管辖的乐至县陈毅,俞培伦,范长江等等所以要加大宣传和开发力度,具体措施如下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红色旅游内容。要通过深入研究挖掘精神内涵,改进创新红色旅游宣讲和展陈方式,不断丰富讲解内容,改善经典景区条件,精心创作打造一批富含这些宝贵精神的文艺精品力作,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充分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使内江人民从红色旅游活动中汲取精神力量。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体系。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陈列布展和革命历史文物保护水平,改善外部交通条件,加强人员配备,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三:创新体制机制,增强红色旅游发展的后劲和活力。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创新景区运行管理体制,引入竞争和绩效考核机制,建立红色旅游景区管理服务综合评价体系。对景区内纳入免费开放范围的博物馆、纪念馆,要认真研究和把握运行规律,优化内部组织结构,整合内部资源,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运行效率,提升陈展水平和服务质量。四:加强红色旅游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按照二期规划提出的5年轮训一遍的要求,制定专项培训计划,重点开展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员和讲解员分级分期专门培训。支持发展旅游职业教育。我们内江师院可以开设与红色旅游相关的课程和专题班比如历史学(旅游管理方向)。吸收和培养一批红色旅游研究、规划、设计、管理等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建立红色旅游专家库。鼓励教师、大学生和离退休干部等参与红色旅游志愿服务。五、红色之旅的心得 今年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之“寻找红色足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次的红色之旅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得到了巨大收获:一: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再次接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洗礼,受到革命先烈那种不畏艰辛,为理想、为人类事业顽强拼搏孜孜不倦的精神的熏陶,使我更进一步的认识到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自己肩上的历史重担,增加的我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二:“寻找红色足迹”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个人的暑期生活而且加深了对内江红色旅游文化的了解,在田家镇走访调查过程中和当地村民面对面的接触,感受到了内江人民的风土人情和纯朴民风。三:这次的暑期实践活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进行,本身就有着不平凡的意义,通过寻找内江市的红色足迹以小可见大,我们早期革命先烈在当年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严格要求自己,“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