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ocx_第1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ocx_第2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ocx_第3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今天的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讨论交流中,我们组主要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方面切入,以此为基础,阐述这一重要理论创新对于当代中国在价值体系方面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总的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的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共同理想。如果一个社会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就无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24字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的重要性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 深刻变化,这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在思想认识上的多样性、多变 性日益增强,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多彩纷呈。在这种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条件下,只有大力 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才能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价值 共识和思想共鸣,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实现 “中国梦”的思想动力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简洁明了的表达,不仅让国内广大群众很快明白国家和民族追求什么、人民追求什么,而且减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多地从意识形态角度去解读的可能性,让国际社会明白中国人拼命努力到底是追求什么伟大目标,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中国梦响应世界各民族的伟大梦想,有助于加强务实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第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实现国家建设目标的思想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立足国家层面概括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无论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 明建设,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我们党在过去曾经把这个共同价值追求表述为“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国家繁荣,人民幸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通过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 化的宏伟目标,这个宏伟目标从价值追求角度来说就是要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 是说经济上要越来越富强,政治上要越来越民主,文化上越来越文明,社会和生态上要越来越和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追求, 符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景,是一个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激 发活力、振奋精神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第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深刻内涵。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当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为世界瞩目,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汇聚、升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成为共同追求。1)富强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我们的国家自从摆脱横亘在国民头顶的三座大山以后就一直在向国富民强的目标奋力竞发。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终于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GDP的巨大跃升,社会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航空航天事业的喜人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但是由于着发展结构的不完善,这些发展结果的光环上并不那么光艳。有批评者整天对与国家发展抱有消极的心理,批评用上亿的衬衣换取一架飞机,用低廉的价格打开国际市场的商品和所消耗的农民工劳动不成比例,等等。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正是在这样的付出中,我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希望,为了国家富强,民族付出了太多。劳动密集型产业日复一日的辛劳,拥挤,脏乱,疲乏,耗尽了工人的年华,他们创造了财富,却无法享受。被工作廉价的劳动力,被工厂隔绝的世界,被生存磨灭的理想。国家就是在无数个付出者的肩膀上前行。但是,一个国家的强盛史,又必定是一次全民付出的史,甚至是几代人的付出。世界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德国机械制造业、日本纺织工业的崛起,都是一部默默奉献的历史。正因为处于崛起前的黎明时期,所以更应该将“富强”的信念扎根于人民心中,为国家的未来而努力拼搏。2)民主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中国的民主进程:从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上说,马克思主义是尊重人权、促进民主的,但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无产阶级对抗资本主义的情形下,而上个世纪中上叶资本树叶和全球政局发生巨大变化,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没经历资本经济高度发展而直接从封建或军阀混战进入社会主义的,中国是这样的,所以中国若建立民主,只能在社会主义阶段中发展。在事实上,中国也是积极建设民主的,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就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国家供给必须的物质上的便利,以保证公民享受这些自由”。中国的民主建设必然不会像欧洲那样经过数次起义和复辟事件就建立起来,中国民主的发展必然是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循序渐进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刑法取消了投机倒把罪;八十年代后,中国开始建立法治社会,律师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无几发展到今天的庞大人群;1989年4月,通过行政诉讼法;基层官员开始直接选举而不是以前的上级任命;03年通过了行政许可法,04年宪法修正案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07通过物权法;再有,英文维基百科解禁,中文维基百科和BBC网站也可以正常访问了。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在不断地进化并保持先进性,现在的党员中既有农民工人,也有企业家。台湾在国民党独裁时期,台学者李敖曾说“国民党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是一个大家族,而我认为现在的共产党也不是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政党,而逐渐变得像一个领导管理国家政权的精英组织”。从本质意义 上来讲,只有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平等才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民主、自由和平等,而资本主义制 度下的所谓民主、自由、平等是虚伪的、靠不住的。可以说,中国的民主发展是较快也较平稳的,中国只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西方近百年的民主建设任务,虽然中国在民主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的来说,中国的民主进程是有效地顺应了经济发展要求和人民民主意识提升带来的民主权利需求的。3)文明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中国梦”不仅是物质之梦,更是精神之梦。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访欧演讲时的重要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重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贯彻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社会主义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4)和谐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继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上提出的新论断。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的进程中,党始终围绕着“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对支撑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价值理念进行理论创新,对和谐社会阶段的制度体系进行创新,真正从法的意义上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和谐共进。构建和谐社会是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构建和谐社会阶段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把“ 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