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doc_第1页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doc_第2页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doc_第3页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doc_第4页
考点1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2010杭州模拟)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 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 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2.(2010济南模拟)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苏轼的这句话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宋代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B.宋代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从宋代开始农村出现以租佃关系进行土地经营D.宋代佃户租种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3.(2010厦门模拟)2009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属于( )A生产工具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D祭祀礼器4.(2010南京模拟)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5.(2010福建三校模拟)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 B.生产不计成本 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 D.国家权力的支持6.(2010厦门模拟)“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内容不可能包括( )A城市商业打破了时间和地点的限制B乡村地区不能设市的规定被废除C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D以地域为基础的商帮及会馆兴起7.(2010宁德模拟)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A交通发达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C商业繁荣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8.(2010长沙模拟)下列对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C是封建社会的正常现象,封建统治者通过均田制得以根本解决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9.(2010盐城模拟)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10.(2010北京模拟) 1784年,刚刚获得独立的美国为打破英国组织的经济封锁,派遣商船“中国皇后号”不远万里来华开展贸易。“中国皇后号”在中国依靠的港口应该是( )A宁波B上海C厦门D广州11(2010年广东卷)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12(2010年四川卷)农耕文化塑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面貌,影响深远。“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13(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下表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14(2010年四川卷)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15(2010年上海历史卷)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边境贸易? A东晋 B南朝 C北宋 D南宋16(2010年上海历史卷)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商品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17(2010年上海历史卷)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18(2010年浙江卷)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19(2010年浙江卷)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右侧两图,其中图8(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20(2010年天津卷)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图1 图2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21(2010年福建卷)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2(2010年全国卷2)唐高祖废汉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A确立了钱币“圆形方孔”的形制 B采用了新的材质 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的传统 D铸造技术更精良23【2010年锦州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4【2010年广州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综合测试】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精耕细作 B刀耕火种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25【2010年茂名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右边这幅木刻画的内容形象地反映了古代中国A领先世界的艺术水平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先进的纺织技术26【2010年北京东城区第二次综合练习】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郑国渠 都江堰 白渠 灵渠A B C D27【2010年南京第三次模拟考试】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28【2010年嘉兴一中摸底考试】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材料中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29【2010年梧州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C“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D“恶金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30【2010年深圳宝安区4月调研考试】明清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标志是A白瓷的烧制 B青瓷的烧制 C青花瓷的烧制 D彩瓷的烧制31【2010年陕西渭南教学质量检测】明朝中叶以后,在纺织业出现的新现象是A纺织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官营手工作坊产品精美C丝织品远销国外 D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32【2010年佛山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材料描绘的是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东京33、下列图片反映的古代中国经济成就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耦犁 曲辕犁 冶铁鼓风水排 铁制农具A. B. C. D.34、下列生产工具,按用途划分,不同于其它各项的是 A杜诗水排 B高转筒车 C马钧翻车 D风力水车35、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男耕女织 D铁犁牛耕36、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37、某小组在探究“唐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A史籍旧唐书 B唐朝“开元通宝”等实物C唐朝传奇作品 D电视剧唐明皇38、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39、假如你到博物馆去欣赏后,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制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你认为下面各组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 唐宋陶器 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 唐宋青铜 明清瓷器C.商周青铜器 唐宋瓷器 明清丝织品和瓷器 D.商周玉器 唐宋漆器 明清呢绒和棉布40、260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你认为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有茶叶 丝绸 鸦片 青花瓷A B C D 41、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图一 人面彩陶壶 图二 邢窑白瓷执壶 图三 珐琅彩瓷瓶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42、周杰伦在一首歌中唱道:“素胚的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歌中所涉及的这种瓷器质量最好的应该出自A宋代景德镇的官窑 B宋代景德镇的民窑 C明代景德镇的民窑 D明代景德镇的官窑43【2010年淄博第二次模拟考试】明清时期商帮的崛起,为中国的历史画卷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没有成片的耕地,粮食产量普遍较低,粮食供应的矛盾长期存在,人们寻求“以商代耕”的出路。徽州虽“粮不足”,可物产丰富。万山丛中盛产竹木、茶叶、陶土。手工业更具特色,纸、笔、墨、砚、漆器闻名全国。不少人最初就是以贩运土特产品起步发家的。大山挡住了徽州人的道路,但这里的水路可称便捷:“上接闽广,下接苏杭”。便捷的水陆,大大刺激了徽州人经商的积极性。 摘自徽商网徽商历史(1)根据材料说明徽商诞生的原因。你从中受到哪些启发?材料二 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是其写照。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徽商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徽商以其独特的生存理念在众多商帮中异军突起。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2)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终清朝之世,徽商会遇到哪些发展障碍?材料三 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是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经典式、综合性品牌盛会,为中外客商搭建经济技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第一届大会于2005年在合肥召开,至2009年,已召开五届。(3)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开发和利用好徽商遗产。44【2010年湖南师大附中第四次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材料二 (在广东佛山罗定)凡一炉场,环而居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人,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有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计一铁场之费,不止万金,日得铁20余板则利嬴,得8、9板则缩。摘自屈大钧:广东新语卷15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四大城市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2)你认为材料二中所反映的生产状态属于什么性质?说说你的理由。(3)结合材料一、二你可得出什么结论?(4)材料三中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分析他的论据是什么?除此以外,你认为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最终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5.(2010镇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图1西汉工商业城市分布图 图2唐朝工商业城市分布图材料四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诗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唐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材料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请回答:(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4)材料六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材料二 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藉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请回答:(1)材料一实际上反映的是清朝的什么政策?(2)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3)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经济政策?这些经济政策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答案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BDADDDDCBDCDAAC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AABDBBCBDCBCBDD313233343536373839404142DDCADCBBCD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