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号线工程盾构穿越管线专项方案.doc_第1页
地铁号线工程盾构穿越管线专项方案.doc_第2页
地铁号线工程盾构穿越管线专项方案.doc_第3页
地铁号线工程盾构穿越管线专项方案.doc_第4页
地铁号线工程盾构穿越管线专项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地铁号线工程红普路站(21号盾构) 盾构穿越管线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1概况简述建华站红普路站区间从红普路站西端头井始发,基本沿西向直行,主要通过红五月村、建华村,沿线路均分布农田及低层民居,在里程K25+603.862K25+574.551处下穿DN1000上水管和2根DN2200排水管,在里程K24+870.21区段下穿五号港,K24+560下穿建华路,到达建华站进站调头,返回至红普路站结束。区间最小平面曲线为R=600m,线间距由11m变化至42m。红普路站七堡车辆段出入段线区间从红普路站出发,在建华站红普路站两正线间穿行至七堡车辆段,并且将再次穿越上述3根管线,盾构掘进至接收井吊出。区间最小平面曲线为R=5700m。区间隧道起终点里程区间长度(米)最小平曲线半径(米)最大纵坡()埋深范围(米)建华站红普路站K24+533.913K25+634.697(左K25+639.969)左线1103.056右线1100.78460022.29.7815.1红普路站七堡车辆段C1RK0+114.638C1RK0+400(单线)285.3625700342.88.85其中建华站红普路站区间在里程K25+123处设1座联络通道兼泵房。本工程隧道为单圆隧道,区间隧道的外径为6200mm,内径为5500mm,钢筋砼衬砌的厚度采用350mm。衬砌环全环由一块封顶块、两块邻接块及三块标准块构成。衬砌环宽1200mm,采用有一定接头刚度的单层柔性衬砌,错缝拼装。 1.2工程地质条件杭州地铁1号线工程建华站红普路站区间位于市东面,钱塘江北岸,属钱塘江冲海积平原地貌单元。区间线路为西南至东北走向。工程场区内地势平坦,拟建场地自然地面较平坦,地面标高4.55.5m。本区间隧道掘进主要在2粘质粉土、3砂质粉土、5砂质粉土、6粉砂夹砂质粉土、3层淤泥质粉质粘土。隧道盾构施工范围内层粉土、粉砂振动易液化,易坍塌变形,在地下水作用下易产生流砂;3淤泥质粉质粘土具高压缩性、低强度、弱透水性、高灵敏度、易产生流变和触变现象,易导致开挖面失稳或形成圆弧滑动,工程性质较差。地基土层划分表层 号地质时代土层名称顶板标高(m)顶板埋深(m)层厚(m)分布情况1Q杂填土4.825.6800.202.80大部分分布2素填土3.945.350.01.500.301.80大部分分布2Q砂质粉土2.654.830.302.800.703.00全区分布3砂质粉土夹粉砂1.113.971.304.201.405.90全区分布5Q粉砂夹砂质粉土-3.260.084.808.700.802.80局部分布6粉砂夹砂质粉土-4.06-1.346.409.508.8011.70全区分布3Q淤泥质粉质粘土-13.42-11.7416.8018.704.208.80全区分布4粘质粉土夹砂质粉土-21.69-16.5522.0026.501.508.30部分分布2Q淤泥质粉质粘土-27.52-18.6524.1032.401.407.15局部分布3粉砂夹砂质粉土-21.02-18.8324.1026.300.403.10部分分布2Q粉质粘土夹粘土-32.97-19.5824.5038.351.5010.80全区分布2粉质粘土-33.68-21.4926.6038.500.8011.20全区分布2含砂粉质粘土-35.26-30.0434.8040.700.303.60部分分布3粉砂夹粉质粘土-35.68-32.5538.0041.000.902.20部分分布1Q粉细砂-35.69-32.5037.5040.501.605.50大部分分布4圆砾-37.76-35.5340.4043.20/部分揭露1.3区间穿越管线概况及影响范围区间与上水管水平/垂直距离与污水管水平/垂直距离左线80米/9米109米/5.5米右线30米/9米51米 /5.5米明挖出入段线49米/8.42米72米 / 4.43米本标段区间,红普路站建华站区间隧道左线、右线、明挖出入段线在里程K25+603.862K25+574.551处(25环至91环间)将下穿DN1000上水管和2根DN2200排水管。盾构推进至该区段时,应特别注重对污水管的安全。相对位置如图: 穿越管线平面图 穿越剖面图 由于3根管线都位于隧道上方,此次穿越2200管径最大,与隧道净距最小,穿越难度最大,因而以2200污水管的穿越为控制代表,作为我们的盾构穿越保护说明。1.4污水管概况2200mm污水管是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线,担负着杭州市50%以上的污水处理任务,因此关系非常重大。2200mm污水管管底距离地面5.7m,隧道左线与污水管净净距5.5米,与出入线段区间垂直净距4.83米。污水管为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即PCCP管),接口形式为双胶接口,支墩混凝土为C15,垫层为C10,管基处于砂性粉土层。日流量约为30万吨/根,压力为2公斤。在车站基坑开挖施工前,我项目部已在1000上水管和2根2200污水管上各设置了3个直接点,方法是在管线上方利用高压水冲方式,埋设直径为700的钢套管,注水冲出管内淤泥后在套管中插入直径40的钢制水管(抗弯性较好)。外侧以轻重力固定套管,使得套管底部与管线顶部尽量密合,防止泥土进入,内侧以柔性材料固定水管在套管中的相对位置,并确保其在套管中在垂直方向的自由移动。水管高出套管5cm以便观测。此方法施工简单,监测成果较为可靠。目前上水管均匀沉降2.5cn,污水管均匀沉降3.0cm。在施工过程中以精确放样或触探等方法探明管线具体位置,保证测点的居中布设;尽量挖去测点布设位置周遍的覆盖土层,以减少套管、水管的长度和弯曲程度;避免测点区域的土体施工和重型机械的来往,以保证套管的垂直程度;水管底部做尖锐处理,以减少套管底部渗入的泥、水对监测成果的影响1.5隧道情况1.5.1隧道衬砌(1)衬砌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错缝拼装。(2)衬砌环全环由封顶块、两块邻接块、三块标准块构成,环宽1200mm。(3)管片强度等级为C50、抗渗等级为S10。管片环与环之间用16根M30的纵向螺栓相连接。每环管片块与块间以12根M30的环向螺栓连接。1.5.2工期筹划本区间左线盾构拟定于2009年2月27日在红普路站西端井出洞始发,按每天8环计算,计划影响日期为2009年3月14日2009年3月19日。 二、施工技术难关和风险点1施工距离近,明挖出入段线与污水管最近距离仅为4.43米,并且三次需要穿越,特别是第二次、第三次穿越,因层粉土、粉砂振动易液化,易坍塌变形,在地下水作用下易产生流砂,因此在第一次穿越时土体已经被扰动,施工难度加大。2平衡压力的设定是土压平衡式盾构施工的关键,维持和调整设定的压力值又是盾构推进操作中的重要环节,这里面包含着推力、推进速度和出土量的三者相互关系,对盾构施工轴线和地层变形量的控制起主导作用。而本次区间左线在盾构出洞后80m处就将下穿上水管线,盾构正在始发阶段调整土层参数过程中的穿越也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3. 本次盾构右线穿越污水管后将直接进洞,隧道盾构将在层粉土中穿越,此层土质摇振反应强,易液化,易坍塌变形,在地下水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特别是进洞时已是第2次穿越,周边土体已经被扰动,万一进洞时产生涌水涌砂现象将直接影响到2根2200污水管线,因此要确保红普路站右线的进洞安全。三、盾构隧道法施工在红普路站建华站的区间推进过程,从K25+603.862至K25+574.551将进入本区间的一个重点推进范围上水管线与2根污水管的穿越,对于此范围的推进,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切实落实“质量第一”的企业方针策略,以高度负责精神,严把质量关,确保盾构安全穿越此范围内的管线。3.1 盾构推进主要参数设定3.1.1 平衡压力值的设定原则 正面平衡压力:P=k0gh P: 平衡压力(包括地下水) g:土体的平均重度(KN/m3) h:隧道埋深(m) k0:土的侧向静止平衡压力系数盾构在掘进施工中均可参照以上方法来取得平衡压力的设定值。具体施工设定值根据盾构埋深、所在位置的土层状况以及监测数据进行不断的调整。k0值也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3.1.2 推进出土量控制每环理论出土量p/4D2Lp/46.3421.237.88m3/环。盾构推进出土量控制在98100之间。即37.13m3/环37.88m3/环。3.1.3推进速度正常推进时速度宜控制在24cm/min之间。过管线时推进速度宜控制在0.5cm/min1cm/min左右。3.1.4盾构轴线及地面沉降量控制:盾构轴线控制偏离设计轴线不得大于50mm;地面沉降量控制在10mm30mm。3.2 盾构推进时的同步注浆3.2.1同步注浆的目的盾构推进中的同步注浆是充填土体与管片圆环间的建筑间隙和减少后期变形的主要手段,也是盾构推进施工中的一道重要工序。盾构推进施工中的注浆要选择和易性好、泌水性小,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浆液进行及时、均匀、足量压注,确保其建筑空隙得以及时和足量的充填。将地表变形和管片偏移控制到最小,并防止管片接缝漏水。每推进一环的建筑空隙为: (63402-62002)/41.2=1.65m3盾构外径:6340mm;管片外径:6200mm每环的压浆量一般为建筑空隙的140%200%,即每推进一环同步注浆量为2.3m33.3m3。泵送出口处的压力应控制在0.3MPa左右。3.2.2同步注浆材料的选择条件在选用同步注浆材料时,需考虑以下条件:(1)注浆材料要充分填充到盾尾间隙的每一个角落。(2)填充后,要能在早期取得与土体相当或以上的强度。(3)硬化后,体积的缩小量要小、止水性要好。(4)由于地下水造成的稀释要小。(5)要能够进行长距离压送。(6)要能够控制压浆量。(7)施工管理要方便。(8)要不产生污染。3.2.3同步注浆材料的确定根据上述要求,本标段隧道盾构推进施工中的同步注浆浆液采用惰性浆液,材料为粉煤灰、砂、膨润土和水,注浆后24小时的浆液强度不低于0.3MPa。压浆量和压浆点视压浆时的压力值和地层变形监测数据而定。压浆属一道重要工序,须指派专人负责,对压入位置、压入量、压力值均作详细记录,并根据地层变形监测信息及时调整,确保压浆工序的施工质量。浆液配比表如下:(每立方所用材料,单位kg)膨润土粉煤灰砂水1004006804303.3 盾尾油脂的压注为了能安全并顺利地完成区间隧道的掘进任务,必须切实地做好盾尾油脂的压注工作。正常情况下,盾尾油脂通过盾尾油脂泵进行自动压注,盾构掘进过程中视油脂压力及时进行补充。3.4 管片拼装 隧道衬砌由六块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片拼装而成,成环形式为小封顶纵向全插入式。管片在拼装过程中必须控制以下几点:3.4.1 在管片拼装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好衬砌环面的平整度,环面的超前量以及椭圆度的控制。3.4.2 严格控制管片成环后的环、纵向间隙。3.4.3 管片在作防水处理之前必须对管片进行环面、端面的清理,然后再进行防水橡胶条的粘贴。3.4.4 在拼装过程中要清除盾尾处拼装部位的垃圾和杂物,同时必须注意管片定位的正确性,尤其是第一块管片的定位会影响整环管片成环后的质量及与盾构的相对位置良好度。3.4.5 根据高程和平面的测量报表和管片间隙,及时调整管片拼装的姿态。3.4.6 拼装结束后,伸出千斤顶并控制到所需的顶力,再进行下一管片的拼装,这样逐块进行完成一环的拼装。3.4.7 拼装后及时调整千斤顶的顶力,防止盾构姿态发生突变。3.4.8 严格控制环面平整度:必须自负环做起,且逐环检查,相邻块管片的踏步应小于4mm,每块管片不能凸出相邻管片的环面,以免管片接缝处管片碎裂。3.4.9 环面超前量控制:施工中经常抽检管片圆环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的垂直度,当管片超前量超过控制量时,应用楔子给予纠正,从而保证管片环面与隧道设计轴线的垂直。3.4.10 相邻环高差控制:相邻环高差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建成隧道轴线的质量及隧道有效断面,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环高差不超出允许范围内。3.4.11 纵、环向螺栓连接:成环管片均有纵、环向螺栓连接,其连接的紧密度将直接影响到隧道的整体性能和质量。因此在每环衬砌拼装结束后及时拧紧连接衬砌的纵、环向螺栓;在推进下一环时,应在千斤顶顶力的作用下,复紧纵向螺栓;当成环管片推出车架后,必须再次复紧纵、环向螺栓。四、污水管保护措施4.1 前期准备工作4.1.1技术交底施工前,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一个参加施工的工作人员清楚了污水总管、隧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应当采取的不同技术措施。4.1.2人员配置在盾构穿越管线前联系上水管、污水管有关单位的负责人来现场驻守,并在现场配备监测人员、值班人员。现场监测人员和值班人员通过对讲机进行及时联络,值班人员及时将信息进行汇总并将指令传达施工班组,指导盾构推进施工。4.1.3施工参数优化在盾构穿越污水总管之前的施工过程中,应当预先分析盾构所穿越土层的地质条件,掌握这种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推进施工的最嘉参数和同步压浆量,并且通过盾构始发时的实践不断地对其进行优化,以求达到盾构以最合理的施工参数穿越污水总管。4.1.4机械设备及检查在盾构进入上水管影响范围之前,对盾构机进行机械设备和压浆管路的检查和维护,对于存在故障和故障隐患的机械一律进行维修,对压浆管路进行一次彻底的清洗,保证穿越污水总管过程中不发生机械故障和压浆管路堵塞情况。4.1.5盾构进出洞加固本工程右线进洞处距离西端头井净距15.5处有一根1000上水管,距离线20米处有2根2200污水管线并带有压力。严格控制盾构进、出洞土体加固质量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安全技术措施能有效防止盾构进洞的危险发生,因此本次加固在设计图纸的基础上加了适当做了调整,红普路站进洞长度由原来的3.6米增加到6米,增加范围内用1200的高压旋喷桩加固,搭接450mm,并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盾构进出洞土体加固质量。4.1.6优化进洞装置本次盾构右线穿越污水管后将直接进洞,隧道盾构将在层粉土中穿越,此层土质摇振反应强,易液化,易坍塌变形,在地下水作用下易产生流砂,特别是进洞时已是第2次穿越,周边土体已经被扰动,万一进洞时产生涌水涌砂现象将直接影响到2根2200污水管线,因此要确保红普路站右线的进洞安全。我公司在以往的区间盾构工程中有着多次在砂性土层中成功进洞的经验,凭借着多年来的施工经验,专为盾构机在砂性土层中进洞设计了一套进洞装置,此装置大大减小了盾构机在砂性土层中进洞的风险,4.2盾构模拟推进由于盾构在初始推进过程中就将下穿管线,因此在初使阶段参数的调整就显的格外重要。此段施工时应注意对推进参数的设定,地面沉降与施工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对推进时的各项技术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分析,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盾构机械设备的操作性能,确定盾构推进的施工参数设定范围。此阶段施工重点要求做好以下的几项工作:(1)对设备的问题进行排除、故障进行检修,使盾构机处于最佳姿态。(2)了解和认识隧道穿越的土层的地质条件,掌握这种地质下的土压平衡式盾构的施工方法。(3)通过本段施工,加强对地面变形情况的监测分析,掌握盾构推进参数及同步注浆的量。4.3穿越阶段在前期的掘进施工中,通过施工实践不断优化盾构推进参数控制地表变形,减少对污水管的影响,根据正面土压力,紧密结合地表变形监测,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不断完善施工工艺,将施工后地表变形量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穿越污水总管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4.3.1严格控制盾构正面土压力在盾构穿越污水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土压力控制。使盾构切口处的地层有微小的隆起量,同时也必须严格控制与切口平衡土压力有关的施工参数,如出土量、推进速度、总推力、实际土压力围绕设定土压力波动的差值。防止超挖、欠挖尽量平衡土压力波动。4.3.2推进速度控制在穿越污水总管过程中,盾构机推进速度不宜过快,以1cm/min为宜,推进过程速度保持稳定,确保盾构均衡、匀速地穿越污水管,减少盾构推进对前方土体造成的扰动,减少对污水管的影响。4.3.3出土量盾构的挖掘断面每环理论出土量p/4D2Lp/46.3421.237.88m3/环。在盾构穿越污水管过程中,应将出土量控制在理论值的98即37.13m3/环左右,保证盾构切口上方土体能有微量的隆起。4.3.4盾构纠偏量盾构进行平面或高程纠偏的过程中,必然会增加建筑空隙,因此在盾构进入污水总管影响范围内之前,盾构姿态应当尽可能地保持良好,并且保持良好的姿态穿越污水总管。在穿越污水总管过程中,尽可能地保证盾构匀速通过,减少盾构纠偏量和纠偏次数。4.3.5同步注浆严格控制同步注浆量和浆液质量,通过同步注浆及时充填建筑空隙,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盾构推进施工中的注浆,选择具有和易性好、泌水性小,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浆液进行及时、均匀、足量压注,确保其建筑空隙得以及时和足量的充填。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浆液质量。首先施工前对拌浆工进行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浆液配比进行浆液拌制。同步注浆过程中,每环压注过程中进行小样试验,确定浆液质量。同步注浆尽可能采用同步自动注浆,保证浆液匀速、均匀、连续的压注,防止推进尚未结束而注浆停止情况的发生。若采用手动注浆,则压浆前根据推进速度,初步算出同步注浆的流量,在压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做到推进不停止,注浆不停止。4.3.6信息化施工在盾构穿越污水管过程中,每2小时进行一次地面变形监测,并将监测数据迅速地传达给值班人员。穿越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跟踪监测。跟踪监测时,现场监测人员和中央控制室值班人员通过对讲机进行及时联系,值班人员对地面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及时通过电话传达给盾构工作面,指导盾构施工参数的设定,然后通过地面变形量的监测进行效果的检验,从而反复循环、验证、完善,保证施工过程中污水总管的安全。信息交流流程为: 对讲机 内线电话现场监测人员 现场值班人员 盾构操作人员 对讲机 内线电话4.4穿越后阶段盾构穿越污水管之后,如果监测数据表明,管线仍有较大的沉降量,我项目部将采取以下措施:盾尾间隙已在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时充分填充,但由于土体的后期应力释放的缘故而产生沉降,需要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采用的是双液浆,通过隧道内管片预留注浆孔进行浆液压注,注浆拟分四步进行:1、隧道盾构施工后,在保证注浆对盾构推进没有影响的前提下,对隧道进行二次注浆加固。具体实施为:在盾尾后58环处从隧道上部注浆孔进行注浆,再盾尾后10环以后从隧道下部注浆孔进行注浆。 (1)、注浆孔布置 本次双液注浆孔布置在隧道加固段范围内的拱底、标准、邻接块中预埋件中的压浆预留孔内(土体加固注浆仅利用上半部预留注浆孔)。注浆前先用冲击钻将预留孔疏通,然后将注浆管振动插入孔内至隧道管壁外侧设计深度处。随即将特制防喷装置安装好,并将单向球阀接在注浆管上,以便注浆(置换注浆将1.0米的注浆管振动插入孔内至隧道管壁外侧0.5米处或疏通压浆预留孔后直接接入防喷装置及单向球阀进行置换注浆;若出现有浆液或地下水渗漏的情况时,先将防喷装置安装在预留孔中,并接上单向球阀,直接将注浆无缝钢管打入设计深度,以达到防止地下水或浆液渗漏的目的。振 插注浆管疏 通预留孔确定孔位洗浆管移 位孔口注浆并封闭拔 管分层注浆拔 管注 浆 (2)施工流程安放防喷装置配 浆(3).双液浆配比为尽量减少注浆过程对上部管线和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我公司施工经验,选用凝固较快且收缩率小于5%的浆液配比,具体如下:(200升浆液配比)甲液 乙液水:水泥(P.0.42.5级):粉煤灰:膨润土(Kg) 水玻璃(Kg)(35度)100: 100: 66: 5 3050 另外再加入适量的促进剂,甲、乙两液配比由现场试验初凝时间为最快30秒至1分钟。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配比可作适当调整。 (4)浆液形成、运输与注浆过程 同步注浆设备跟在盾构机后,材料用电瓶车运入隧道,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注浆。穿越区域土体加固注浆施工可根据盾构推进实际情况,施工对象为左线穿越2200污水管的隧道内上半部预留注浆孔向外进行,施工时选择需注浆加固段中部设置控制后台,材料、设备用电瓶车运入隧道,在隧道内进行拌浆、注浆作业。 注浆顺序:为减少浆液渗漏,降低注浆压力,防止抬升过大(3mm/次),按少量多次为原则:采取隔环跳孔施工形式,每环一次施工12只孔,每两个连续施工环间隔三四环。加固注浆采用分层注浆,先外层后内层,注浆管每次施工50100cm,每层回拔10-20CM;同时,根据实时监测情况调整注浆量和压力,每孔分层注浆可达24次,注浆全部结束后,拔除注浆管,封闭孔口。(5)、注浆压力及流量控制:在层土施工时,注浆压力控制在0.3Mpa以下,注浆流量控制在1020L/min。 五、地面监测.1 监测点的设置1) 地面沉降的监测沿隧道轴线走向,间距5米布设地表沉降监测点。布设范围为:以污水管为中心,沿隧道轴线走向70米长度。左、右线分别布设15个地表沉降监测点。2) 污水管线沉降的监测区间隧道穿越污水管的位置为车站西端头井西侧,我项目部车站施工时在上水管上布设了2根直接点;在2个污水管上分别布设了4个直接点,用来观测车站施工时管线的沉降,从目前的监测数据来看,上水管线最大沉降为-29.0mm,污水管的最大沉降为-26.7mm。在区间施工中,我部将在区间影响范围内再布置多个沉降观测点。测点布设方法如下:1、污水管差异沉降监测点的埋设采用钻孔的方法进行。首先在污水管上定位,用普通工程钻机,钻一孔径为200的孔,孔的深度控制在污水管顶上,成孔中要注意不应对管道有伤害,钻孔后用PVC套管护孔,之后进行清孔,使得砼污水管顶部的污泥能够得到清除。2、将预置的沉降连接管放入,在管底即砼污水管管顶上采用袋装混凝土浇筑,以使得沉降连接管与砼污水管有良好的连接。3、沉降连接管采用螺纹接头连接。4、管口的保护箱可以采用砖砌的方式。5、在污水管顶对应左、右行线隧道轴线位置各布设一点,两隧道轴线外侧距离轴线10米各一点,共计4点。在污水管差异沉降点埋设完成后,应该进行人工水准测量,测量的初始值读数至少有2次以上的稳定读数,初始值采其平均值作为差异沉降的初始值。6、在现场实施中,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埋设质量.2 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要求1) 测量基准点的选择及复核:本工程主要是采取相对测量的方法,在远离施工区(大于隧道轴线30m外)的稳定区域,设立3个临时水准基点,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准测量控制网,临时水准基点的高程与业主单位提供的绝对水准高程点进行联测,使测量数据具可追溯性,并保持每月进行复核测量。为确保测量的精度,整个复核沉降测量采用二等水准测量。2)沉降测量采用相对高程系,利用建立的水准测量监测网,参照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用水准仪引测。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高程基准点间联测一条闭合或附合水准线路,由线路的转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施工前测定(至少测量2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仪器:DSZ2精密水准仪+FS1平测微器,铟钢尺;精度:0.1mm。3) 监测仪器的检校:水准仪、经纬仪、各类量测仪器的送检和自检均达到合格要求。每天工作开始前检查标尺水泡、仪器气泡,发现异常应停止工作检查仪器,改正合格后方可施工。水准仪i角不得大于8。测站高差观测中误差不大于0.2mm。4) 测量要求:沉降观测的线路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闭合或者附合测量,同一人观测;同一仪器测量;同一标尺;同一路线进行。测站的设置视线长度不得大于50m。散点高程根据平差后的线路点高程计算。5) 测量精度(误差数值均以绝对值计):(1)高程测量误差1mm。.3 监测频率根据隧道盾构推进的情况,监测频率和监测范围应满足施工工况的要求。盾构距离污水管50米时测量各监测点的初始高程值,初始高程两次测定;然后每天测量2次;盾构距离污水管10米及穿越过程当中监测频率提高至34次/天。在监测数据变化速率增大的情况时,应对异常监测点提高监测频率。在施工发生险情时,组织进行现场跟踪监测。.4 建议警戒值提出以下建议警戒值供参考:序号监测项目变化速率累计变化量警戒1地面沉降3mm/天按不同深度而定2地下管线按主管单位要求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损失应小于3,相应管片脱出盾尾15天以后不同盾构覆土厚度处的地面沉降槽最大沉降量及盾构前方的最大隆起量不得大于下表中的规定数值:盾构顶部覆土深度(m)(mm)(mm)备注43010其它不同深度处的、值用内插法计算确定8196.312144.716113.72093工程监测的警戒建议值在监测实施前予以明确,由各相关单位或部门确定,在实施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对监测数据超过变化速率和累计变化量时因及时进行报警,通知各相关单位和部门。对监测数据超过警戒建议值进行报警,采用醒目标识。.5 主要仪器设备仪器名称仪器精度适用项目DSZ2水准仪测量精度0.5mm沉降监测六、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措施在穿越过程中采取24小时不间断的推进施工,班组实行井下交接制,在班组交接过程中,各类操作人员应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及时解决。项目总工程师:龚健项目经理:梁纯项目书记:赵春红现场经理肖文阁工程部长刘烨机电部长连文江安全经理王怀滨各操作班组七、应急措施7.1 应急预案本区间隧道左、右行线在穿越污水管期间,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对于有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特制定本应急预案:(1) 盾构穿越的主要土层为6层粉砂夹砂质粉土,注意由于土体漏水而引起的土体失稳,尤其注意突发性的涌水和流砂,严重时会随着地面空洞的扩大引起地面突然塌陷,针对该情况必须严格控制土仓压力及出土量,防止超挖、欠挖。(2) 针对在穿越污水管时的风险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及方案,对于可能引起的施工安全、结构安全、人身安全、环境安全和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应用成熟工艺、技术交底明确,由高素质人员严格按规范操作实施,认真检查,做到监控信息及时反馈,由于穿越时采取24小时不间断施工,所以派专人进行值班加强监控。(3) 盾构穿越污水道期间,机械必须能够连续施工,一旦出现故障,对修理故障时间过长时,螺旋机阀门须迅速关闭,适当推进,保持土压平衡,同时派人在最短时间内修复,避免盾构停等过长,引起盾构沉降。(4) 配备足够的值班维修人员,及时处理盾构设备的故障,确保盾构推进顺利进行。(5) 盾构穿越污水管时,若地面沉降达到警戒值,及时采取在隧道壁后注浆来控制其沉降。 (6) 建立好相应的人员网络,成立专门的抢险小组,具体责任落实到专人。(抢险管理网络见后)(7) 及时上报总公司、现场监理、建设单位以及管线单位等相关部门。(8) 我公司将在穿越前对盾构机及其他辅助设备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检修。对盾构机存在的机械故障和缺漏,会同有关领导和专家共同检测修理,并对可能产生的故障预先做好修理准备。在其他物资供应上,公司及分公司物资部门将通力合作,确保施工物资材料的及时供应。(9)实施计划(10) 针对发生的具体问题,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做到专心施工,同时加强值班管理及相应的监测。(11) 组织专门人员进行24小时现场监控。(12) 设立专线电话,确保各方联络畅通。(13)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抢险方案的制定,并全程监控。7.2 应急施工实施细则盾构推进过程中管线变形过大 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管线进行保护;(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3)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4)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5)采取措施,提高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6)推进时,经常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7)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底部,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8)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 开挖并暴露管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