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讲义新人教.docx_第1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讲义新人教.docx_第2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讲义新人教.docx_第3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讲义新人教.docx_第4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游褒禅山记讲义新人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游褒禅山记(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他“少好读书”,21岁登进士第。1058年提出变法主张,1070年任宰相,推行新法,后因遭到保守派的猛烈抨击,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作品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词有名作桂枝香等,诗歌名句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等。评价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伟大革命导师列宁称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二)人物轶事白吃饭需要智慧王安石小时候, 经常在离家不远的街口面馆吃面。一天,老板有心考考他,就让他自己去厨房端面。只见灶墩上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面,滚烫的面汤快要溢流碗外。大师傅笑眯眯地说: “这碗面的味道格外好,肉也特别多,如果你能把它端到堂前去,并保证不泼一滴汤,我就免费让你吃。”王安石灵机一动,用筷子轻轻地把面条挑起来,碗内就只剩下半碗汤了。就这样,王安石左手端着汤碗,右手拿筷子挑起面,顺顺当当地把一碗满满的热面条端到店堂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一)背景链接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职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平常人家的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文化常识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是梵语“佛陀”的音译。因为“佛陀”与“浮屠、浮图”的声音相近,所以,翻译成汉语,便转为“浮屠、佛图、蒲图、休屠”。古代称佛陀为“浮屠氏”,称佛教为“浮屠教”。 西晋初年,洛阳一带造立寺塔者不少,达官显贵多有舍宅为寺者。译经三藏竺法护亦于长安青门外营建寺院,精勤行道,教化远近道俗。又有将佛教建筑概称为浮图,故浮图又成为佛寺、佛塔的别名。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3褒之庐冢也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4临川王某记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往往只作“某”,或在“某”前冠姓,以后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2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观点。3学习文章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法;理解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深思而慎取”的态度。一、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浮图: 舍:2而卒葬之 卒: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4其文漫灭 漫灭:5翻译下列句子。(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译文: (2)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译文: (3)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译文: (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译文: 明确:1.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2.古今异义词,死后3.名词用作动词,命名4.模糊不清5(1)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山麓筑屋定居。(状语后置句)(2)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判断句)(3)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省略句)(4)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了。(判断句)环节二:把握文意6下列各项属于褒禅山命名原因的一项是()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B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解析:选AA项,是褒禅山名字的来历;B项,是慧空禅院名字的来历;C项,是华山洞名字的来历;D项,是介绍褒禅山的本名。7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交代“褒禅”山名之由来,介绍华山洞的位置及命名原因,考证“华山”原名叫“花山”。B作者记游时,并不沉醉于山水之中,而重在考察事物的原委,正是为下文“谬其传”埋下伏笔,已有“慎取”之意。C作者写“其文漫灭”的“仆碑”上“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说明今人称褒禅山为“华山”是错误的。这也为后文“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提供事实根据。D本段行文顺序是:别名由来及证明不是本名华山洞的由来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解析:选DD项,本段行文顺序应是:不是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的由来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二、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有泉侧出侧:2而记游者甚众 记游:3由山以上五六里 上: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穷: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见:6不出,火且尽 且: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8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9火尚足以明也 明:10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11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12翻译下列句子。(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译文: (2)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译文: (3)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译文: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译文: 明确:1.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指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3.名词用作动词,向上走4.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5.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致6.将要7.古今异义词,十分之一8.动词用作名词,到的人9.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10.名词用作动词,责怪11.副词用作动词,尽情享受12(1)华山洞下面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判断句)(2)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3)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还足够继续照明。(4)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跟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环节二:把握文意13下列句子中,属于总结“余亦悔”根本原因的一项是()A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C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解析:选CA项,是记叙“余”游览到的位置;B项,是作者推测洞深处游览人数的情况;C项,是作者总结“我”有足够的条件进入,是“余亦悔”的根本原因;D项,是有人责怪要求出来的人,是“余亦悔”的外部原因。14下列对本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距离华山洞五六里的地方。B略写后洞,较详细地写了前洞的特点以及游前洞的所见所感。因为本段着重写游洞而不着重写景,况且只写了半途退出的经过。C本段在记叙游洞时多处设比: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之深相比,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D本段记游为后文的议论做了铺垫,“后悔”也意在说明自己意志不坚定。解析:选BB项,应为“略写前洞,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的特点以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三、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于是余有叹焉于是: 叹: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得: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非常: 险远: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至于: 幽暗昏惑:6翻译下列句子。(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译文: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译文: (3)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译文: (4)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译文: (5)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译文: 明确:1.古今异义词,“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动词用作名词,感慨2.平坦3.动词用作名词,心得4.古今异义词,不平常形容词用作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5.古今异义词,到地方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6(1)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状语后置句)(2)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3)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前进,然而力量不足的人,也不能到达。(省略句)(4)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省略句)(5)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环节二:把握文意7“此余之所得也”一句总括了作者的游览体会,下列不属于“所得”的一项是()A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B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D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解析:选DD项,不是游览体会,而是对于“仆碑”的感慨。8对本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先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然后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B本段还阐述了宏伟目标和险远的道路与“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C作者在本段还揭示了 “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力,虽然力量足,但没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作者在这儿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这对于我们治学、处事、创业都有很大启发。D本段与前文相互照应。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与第2自然段“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照应;“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与第2自然段中的“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相照应。解析:选CC项,应为“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四、阅读课文第4、5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以: 悲: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 传: 名: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4长乐王回深父 父:5翻译下列句子。(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译文: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译文: 明确:1.“以之”的省略,因此,由此感叹2.名词用作动词,使弄错动词用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词用作动词,识其本名3.古今异义词,泛指治学的人4.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此处用作人名5(1)我对于那些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得完呢!(2)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谨慎地选取资料的缘故了。(判断句)环节二:把握文意6下列句子中,能体现作者在本文第二个心得体会的一项是()A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C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解析:选CA、B两项是针对上文碑文文字模糊和“花山”误传而说,D项是古代游记格式。7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4自然段中的“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与第1自然段中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相照应。B作者从第1自然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的情况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得出治学必须“深思而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C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摒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D第5自然段是插叙,交代同游者籍贯、姓名和写作本文的时间并署名。同游者的姓名没有出现在正文里,而是记在这段文字中,这样写可使行文简捷紧凑。解析:选DD项,第5自然段是“补叙”。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志向1从教材中积累王安石把治学处事比做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事、创业的道路上,胸怀大志,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2从历史中积累(1)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献身革命。他在中学念书的时候,曾留诗给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为着这一志向,他领导全国人民最终缔造了新中国。 (2)周恩来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12岁的周恩来到奉天城附近的日俄战场遗址去参观,看到中国人民受列强欺侮,便在幼小的心灵上种下了救国救民的火种。他喊出了“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为着这一志向,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从现实中积累张瑞敏是海尔集团总裁,他被美国著名的商业周刊杂志评为“亚洲50位风云人物”之一,也是该次入选的亚洲家电企业里唯一的一位企业家。张瑞敏早年立志要把名不见经传的海尔做成全球知名的品牌,改变洋电器独霸天下的局面,为国产电器争得荣誉。海尔集团14年来以平均年增长82.3%的速度高速稳定发展,近几年来,其在全球市场的开拓尤为引人关注。海尔集团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抓住机遇,在马来西亚、菲律宾机场竖起的巨幅广告牌,已成为东南亚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4从名言中积累(1)君子志于择天下。刘炎(2)志比精金,心如坚石。冯梦龙(3)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苏轼(4)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秋瑾(5)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王充(6)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 约翰逊(7)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 (8)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和刀。神童诗(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10)男儿志兮天下事,但有进兮不有止,言志已酬便无志。梁启超(二)这样运用素材有志方能成材王安石,身处高位却以满腔热血矢志改革,尽管“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早在你的预料之中,但你以“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的大无畏的勇气,抒写自己不与保守党同流合污的光辉形象。屈原,你高声吟唱着“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仕途不顺,求索不到救国之道,你只能投身汨罗江。你被放逐而赋离骚,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你用心墙阻隔外界的权位之争,你用高洁的情怀抒发自己高远的志向。那道唯美的心墙,寄托着你高雅的灵魂。汨罗江水,流淌不息,你的正义之气也定能够在天地间永存。人生的“无限风光在险峰”,可惜,那个地方很少的人能坚持到达,往往中途折返。因此,“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一道道心墙,一幅幅画面,筑就一段段传奇,营造出一个个超凡脱俗的人生。领悟语段确立的中心和对比点是“志向”。用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的名句,在不着痕迹中深化了志向这一主旨,这种课文素材的化用方式灵活自然,值得学习。张家界绝对有资格问鼎诺贝尔文学奖,假如有人把她的大美翻译成人类通用的语言。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地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她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巅的每处缝隙,每尺瘠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涧,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刚见面,张家界就责问我为何姗姗来迟。说来惭愧,二十六年前,我本来有机会一睹她的芳颜,只要往前再迈出半步。那是为了一项农村调查,我辗转来到了她附近的地面。虽说只是外围,已尽显其超尘脱俗的风姿。一眼望去,峰与峰,似乎都长有眉眼,云与云,仿佛都识得人情,就连坡地的一丛绿竹,罅缝的一蓬虎耳草,都别有其一种爽肌涤骨的清新和似曾照面的熟悉。是晚,我歇宿于山脚的苗寨。客栈贴近寨口,推窗即为左道,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溪的对岸为骈立的峰峦。山高雾大,满世界一片漆黑。我不习惯这黑,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披衣出门,徘徊在小溪边,听上流的轰轰飞瀑。听得兴发,索性循水声寻去。拐过山嘴,飞瀑仍不见踪迹,却见若干男女围着篝火歌舞。火堆初燃之际,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树枝。燃到中途,树枝通体赤红,状若火之骨。再后来,又变作熔化的珊瑚,令人想到火之精,火之灵。自始至终,场地上方火苗四蹿,火星噼噼啪啪地飞舞,好一派火树银花。猛抬头,瞥见夜空山影如魅,森森然似欲探手攫人,“啊”,一声长惊,恍悟我们常说的“魅力”之“魅”,原来还有如此令人魂悸魄悚的背景。从此,我心里就有了一处灵性的山野。且摘一片枫叶为书签,拣一粒卵石做镇纸,留得这红尘之外的秋波,伴我闯荡茫茫前程。犹记前年拜会画家吴冠中,听他老先生叙述七十年代末去湖南大庸写生,如何无意中撞进张家界林场,又如何发现了漫山诡锦秘绣。欣羡之余,也聊存一丝自慰,因为,我毕竟早他四五年就遥感过张家界,窃得她漏泄的吉光片羽。是日,我乘缆车至黄狮寨的峰顶,沐着蒙蒙细雨,凝望位于远方山脊的一处村落,云浮翠涌,忽隐忽现,疑幻疑真,恍若蜃楼,想象它实为张家界内涵的一个短篇。不过,仅这一个短篇表现力就足够惊人,倘要勉强译成文学语言,怕不是浅薄如我者所能企及。天机贵在心照,审美总讲究保持一定的距离,你能拿酒瓶盛装月白,拿油彩捕捉风清?客观一经把握,势必失去部分本真。当然不是说就束手无力,今日既然有缘,咦,为什么不鼓勇气试它一试。好,且再随我锁定右侧那一柱倒金字塔状的岩峰,它一反常规地拔地而起,旁若无人地翘首天外,乍读,犹如一篇激扬青云的文字;再读,又仿佛一集浩气淋漓的史诗;反复吟味,更不啻一部沧海桑田的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佳作赏析散文虽短,却充盈着一种饱满的艺术张力,给人带来了丰富的审美享受。纵观全文,那纵横奇特的想象就不必赘言了。单说那语言的表现力就让人惊叹不已,例如词性的活用:“道边婆娑着白杨”“杨树的背后喧哗着一条小溪”。自然的人化:山可以“谁也不待见谁”,可以“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比喻的诡谲:张家界如文学作品,可以问鼎诺贝尔文学奖。通篇笔调活泼,文字瑰丽,修辞丰富多彩,使文章显得十分灵动又充满气势,具有一种挡也挡不住的艺术冲击力。写作借鉴1学开头一开篇,作者就用一个奇兀的暗喻,把张家界比作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其大美就如令其获奖的动人语言。把一个景观比作一部世界顶级的文学作品,这一开篇不仅令人称奇,而且具有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力量。2学意境美第段转入回忆中的遥看张家界,虽是遥看,那“超尘脱俗的风姿”已尽入“法眼”:山景是那么富有人情味峰与云“识得人情”,竹与草“清新熟悉”;山寨是那么奇丽迷幻古道骈峰飞瀑,似真似幻;燃着蹿着飞舞着的火焰火苗火星,犹如山中的精灵;山影是那么森然诡秘魅力惊人,“魂悸魄悚”。其中有远景,有近景,有背景,让我们全方位地领略到了那距离之外迷离神奇夺人魂魄的意境之美。3学意蕴第段文字意蕴深刻。作者没有淋漓地宣泄感情,也没有昂扬地疾呼,而是蕴藉地撷取枫叶、卵石作为记忆中的珍藏,然而当他留住了“这脉秋波”时也就留住了山的精神;他把这处“灵性的山野”种在了心田,由此感觉到了,原来“伴我闯荡前程”的是山的灵性,山的精神啊!4学首尾呼应作者在结尾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再一次把这一片风景想象为文学作品,与开篇遥相呼应:村落是表现力惊人的短篇,它诠释了张家界精妙的内涵;岩峰是值得一读再读反复吟味的散文、史诗和造化史,“为这片历经情劫的奇山幻水立碑”。想象的奇特,洋溢出情感的激越;抒写的厚重,则投射出襟怀的大气。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孟子尽心章句上翻译有知的人无所不知,他们总是以当前的事务为先;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的人无所不爱,他们总是以亲近贤者为要务。明理知义人,要去爱所有的人,要与所有的人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但要分出先后、主次,才能叫尽心知命。不分先后主次地去爱所有人,那是不现实的。所以孟子说,大吃猛喝,明明伤胃,可是很多人不怕伤胃却害怕损伤牙齿,这就叫先后不分、主次不分。而先后不分、主次不分,也就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而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也就办不好一切事情,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举案齐眉成语释义:(梁鸿妻子)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成语原文:(梁鸿)为人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