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开门推拿绝技.doc_第1页
民间开门推拿绝技.doc_第2页
民间开门推拿绝技.doc_第3页
民间开门推拿绝技.doc_第4页
民间开门推拿绝技.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间开门推拿绝技开,有起始、发动、显露、扩大、发展,融化、使通之意。起手按摩,惟恐郁滞无循行之路,易招痛苦,故对于闭塞一类疾患,必在一些可影响人体整体机能的部位,首先开而导之,以期气血通畅,开启闭塞之门户而愈诸疾。治病要先“开门”。若不开门,犹如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不到贼,不开门,疾病也不能从根本上治疗。本法运用得当可起到疏通气血、通经活络,增强人体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营卫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动员机体的潜在能量,调动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转。对防病治病,增强体质,益寿延年具有可靠的功能。此开门法共包括开天门、开地门、开气门、开血门、开中门、开火门、开肺门、开筋门、开骨门、开神昏、开汗门、开风门等十二开门法,具体分述如下。 1开天门:(1)天门起于两眉之间,止于百会。医者用右手中指,有节奏地点击两眉之间的印堂穴9次,天心穴9次,天庭穴9次,囱门穴9次,百会穴9次,然后用左手掌扶着病者的后颈部位,右手以大拇指的罗纹面,紧贴于天门穴,向上直推,经天星、天庭、上星、囱门(泥丸宫)直达百会穴为止,共24次。力度不宜过重。亦可以两手大拇指直接从眉心向额上推24次(成人可推240次)。若自眉心推至天庭,称“开天门”;推至囱门或百会则称“大开天门”。(2)患者坐在床上,医者站在患者侧面,一手中指点百会穴,食指点聪门穴(头顶中线上百会穴前1寸左右),拇指点按前顶穴,无名指点按强间穴,小指点枕骨。另一只手中指点按天突穴,时间56 分钟。(3)双手由头前发际天庭穴部向后顺至两风池穴,两手中指点风池穴,时间5-6分钟。(4)两手分别点按两颈天柱穴,时间5-6分钟。(5)两手顺颈部上下掐两次,随后双手再上下反复推20次。两手在头顶部提20次,揉20次,顺前额向后推20次。两手顺两耳门用中指点按耳门穴或和髎穴,食指点按两太阳穴,无名指点按听会穴,拇指点按承泣穴,时间5-6分钟。(6)用中指轻揉两耳门穴,双手由耳穴下移至颈部,拇指点按两缺盆,一手中指点按风府穴,一手拇指、食指点按两睛明穴。点按风府穴手不动,另一手由睛明穴向下点按两四白穴,下至两迎香穴,时间56分钟。(7)两手大鱼际部顺睛明穴到迎香穴顺气20次,再由双手食指、拇指、中指从承泣穴下提20次至颈部,再顺气20次。再两手拇指点按两缺盆穴,时间56分钟。(8)两手中指点按两肩井穴,时间56分钟。(9)两手拇指点按腋下两天泉穴,中指点按肩上两肩髑穴,时间56分钟。(10)两手拇指点按两青灵穴,时间56分钟。(11)两手拇指点按两手三里穴,时间56分钟。(12)两手拇指点按两列缺穴,时间56分钟。(13)两手拇指点按两内关穴,时间56分钟。(14)两手拇指点按两手合谷穴,时间56分钟。(15)两手顺合谷穴下移至两手三间穴,二间穴,商阳穴,时间56分钟。(16)两手拇指点按内劳宫穴,时间56分钟。(17)两手五指尖握住患者两手的四横纹,时间约5-6分钟。(18)两手五指尖握住患者两手的五指节,时间56分钟。(19)医者的左手握住患者的右手,由虎口开始,顺手太阴经和手阳明大肠经掐至乳根部,再由乳根部掐返虎口。亦即沿手臂上内外两侧运行。(20)再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由小指下都穴开始,顺手少阴心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掐至腰部京门穴。亦即沿手臂下内外坝4运行。再从京门穴返回,到肘部掐一下小海穴,使手感到麻木,最后掐到下都穴。(21)医者一手持住患者手,另一只手用小鱼际部上下搓内劳宫穴。一手持住四指,一手搓外劳宫穴。最后再搓天河水,后做捻法,五个手指像捻药一样。再后做抖法,持住患者的手上下左右抖动100次。做完右手,用同样方法再做左手。 2开地门:上为天,下为地。地门,肠之终结。肠者以蠕为能,以通为快。肠分大、小,天枢与大肠相系,肓俞与小肠有关。脐为先天之道,可总其功也。医者用点法以右手中指在病者肚脐处点击7次,左育俞点击7次,右肓俞点击7次,气海穴点击7次,左、右天枢穴各点击7次。然后医者将左手重叠在右手上,紧贴于病者腹部神阙周围,按反时针方向运转多次,然后将双手重叠于肚脐上敷13分钟,使病者腹部发热。通过揉动、击点达至气通为度,其作用是加强大小肠的蠕动以促使脏腑气流自相通畅。 3开气门:患者仰卧在床,医者坐在侧面,用双手十指指肚,长指缩短,短指伸长,力求平齐,按劲平均,按在患者任脉线路。(1)一手小指点按天突穴,无名指点按璇玑穴,中指点按华盖穴,食指点按紫宫穴,拇指点按玉堂穴。(2)另一手拇指点按膻中穴,食指点按中庭穴,中指点按鸠尾穴(任脉线中庭穴向下约一横指,胸骨剑突处,无名指点按巨阙穴,小指点按上脘穴。时间56分钟。(3)十指指腹点按足少阴肾经路线,一手无名指点按俞府穴,中指点按或中穴,食指点按神藏穴。(4)另一手食指点按灵墟穴,中指点按神封穴,无名指点按步廊穴。时间56分钟。(5)十指指肚点按任脉胃经路线。一手无名指点按在气户穴,中指点按在库房穴,食指点按屋翳穴。(6)另一手食指点按膺窗穴,中指点按乳中穴,无名指点按乳根穴。时间56分钟。(7)十指指肚点按在任脉旁的脾经路线上。一指点按在云门穴,中指点按在中府穴,食指按周荣穴。(8)另一手食指点按胸乡穴,中指点按天溪穴,无名指点按食窦穴,时间5-6分钟。胸部左右侧做法相同。胸部再做顺气法81次,两肋侧做顺气法81次。4开血门人体里的血如河中的流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动着,当流到某一个部位时,人体的那个部位因受到了损伤,气血被阻碍不能流通,并使全身受其牵制,人就有了病的症状。若能反其道而行之,开其门户,使气血流行,则筋脉自舒,其病自消。(1)令患者仰卧床上,医者站在患者侧面,双手立掌四横指纹点按在患者肾经路线上,左手点按幽门穴,右手点按石关穴。时间56分钟。(2)双手立掌四横指纹部点按在任脉路线下脘穴,水分穴,神阙穴,阴交穴,气海穴,石门穴,关元穴,中极穴。时间56分钟。(3)双手拇指点按肝经阴帘穴(脐下5寸正中线旁开2寸之腹股沟内之气冲穴下2寸大腿内侧),时间56分钟。(4)双手拇指按脾经血海穴,时间56分钟。(5)双手拇指点按胃经足三里穴,时间56分钟。(6)双手拇指点按脾经三阴交穴,时间56分钟。(7)双手拇指点按肾经涌泉穴,时间56分钟。(8)双手指尖握住双足五指节,时间56分钟。最后在腿部内外两侧拍击,顺气81次。5开中门:中门,即中焦之门。中焦是沟通上焦和下焦的关键。以部位而言,中焦指膈下至脐部位,包括脾胃等脏腑。脾主运化,胃主纳食。脾为后天之基,其功见于摩擦胃部。脾之功能正常,积滞自消。建里穴位于脾脏部位,为健脾开气的要冲。阑门穴在大小肠交汇处,为食物由小肠转入大肠暂停之所,无论虚实各症,均需先放通此穴。具体操作为:(1)患者仰卧位。医者位于右侧,先以左手拇指迎住巨阙穴部位,再由右手中指按住阑门穴(任豚腹部正中线脐上约一横指半处),旋转推按,俟指下感觉气通为度。(2)再以右中指换按建里穴,旋转推按,以气通为度。6开火门:命门之火,为肾气蒸腾,肾阳壮旺之本。可调带脉与全身之阳,平秘阴阳,以使阴阳和气运转全身。(1)患者端正直坐,医者左手中指对准患者督脉路线上的肾俞穴,右手中指对准任脉路线上的关元穴,同时用中强度的力量,各点击5次。(2)医者左手中指对准命门穴,右手中指对准中极穴,用同样力度同时点击5次,然后左右手成掌,双手掌心分别贴紧在命门、关元穴上,左手在命门穴,右手在关元穴,各向反时针方向转旋18次。 7开肺门:肺位于胸中,主一身之气,为呼吸外气之府库。肺有肺门,位于胸部正中线旁开一寸,与胸骨柄、体联结部相平处,左右各一穴,俗名气通穴,为开胸顺气之要穴。(1)患者仰卧。医者位于右侧,以右手拇指和中指分点两肺门穴,以食指勾点天突穴,持续着力,以病人自觉气通为度。(2)医者右手顺势放平,掌根落于天突璇机华盖一线;左掌覆于右手上,随患者呼吸合力下压,约3分钟,可使胃中浊不得上逆而下降。8开筋门:人体中筋门共分为四处:一为双手腕后横纹中与一窝风正对,二为双肩井中两条大筋,三为背脊左右处两条大筋,四为双脚解溪穴处之筋。筋门为诸经之祖,提之众经皆动,百病皆效。可使周身气血流通,各脏腑气分舒畅。(1)医者将患者的双掌后腕横纹穴和正对掌背的一窝风穴处,用左右手的拇指各朝左右拔筋5次,要拔得干脆利落;然后用左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掐住此处,用力推至中指尖。 (2)医者以双手拇、食、中指分别掐住患者双肩之大筋向上各提3次,然后突然丢下,再用双手掌拍击肩井穴7次。 (3)医者用双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将督脉络线上脊两旁的大筋向上连续提起5次,然后突然丢手,再将双手拇指放置于双大筋上分别直推至中髂穴处共3次,顺着路线摇动而下。 (4)医者用双手大拇指分别掐住患者双足的解溪穴部位,分别各向左右拨7次,然后顺此路线由足一窝风穴直推至内庭、八风穴。 9开骨门:人体骨之关节多集中于背脊督脉一线。脊椎,俗称脊柱、脊梁骨,起着支持人体的作用,由 33个脊椎骨组成(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骨5个和尾椎骨4个)。其活动量最大为颈椎,腰椎次之。脊椎是脊髓的主要保护结构,稍有损伤即易累及神经。古称椎骨为杼骨,上椎尤大,特名大椎,为调益阳气之总纲。凡治疗腰背部及督脉各疾病时,必须先施治大椎穴。其旁有大杼穴,为骨之会穴,善治骨软无力。另有魂门一穴,专治筋挛骨痛。以上各穴,均为开骨之要处。(1)医者先点眉弓,推颈部三经路线;拿风池,切击肩井,重拿大椎,大杼,拍击魄户、魂门。(2)医者以拇指加强力度点按大椎穴9次,重拿肩髑穴9次,然后将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按顺序一个个地拍击,震动,以调和各骨关节的气血。10开神门:“神昏”即神志不清,或全然不知,多为邪阻清窍、神明被蒙所致的一类危急症候。凡属治疗神识之穴位,感应最为灵敏,均合按摩之应用。以按摩疗神昏较之它法,其成功最速且方便舒适。(1)医者以指甲尖,掐刺患者鼻取嚏。再点击百会,掐点人中、素髎或禾髎。(2)医者以手指拨拿患者合谷穴,掐五指端、大陵、内关。(3)两手指点按腿部承山穴,重拿昆仑、解溪、仆参,最后顶按涌泉穴。11 开鬼门汗从皮肤而出,肺气通于皮毛。古称汗毛孔为鬼门,故此法又称为“开鬼门”。(1)医者以手指拿患者风池、风府穴,掐拿合谷穴,复溜或-温溜穴,掐中冲穴(中指尖),揉运内劳宫穴,推三关用指掐拿一扇门(食指与中指间掌背)、二扇门(最后二扇门间)。(2)医者以指点按肺俞、百劳。 12开风门:开风门即是祛风调水,平和阴阳。推调肾水以驱风寒杂症。具有强筋润骨,平秘阴阳之奇效。(1)医者令患者俯卧于床上,在患者督脉路线上,点按天柱穴、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灵台穴、至阳穴、筋缩穴、中枢穴、脊中穴、悬枢穴、命门穴、阳关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各点按5次,穴位相距均为1寸。(2)点在督脉旁开1.5寸间的膀胱经,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各点按5次,未注明穴位间相距均为1寸。(3)点在督脉旁开3寸的膀胱经;附分穴,魄户穴、膏肓俞、神堂穴、滤遮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各点按5次,未注明穴位间距均为1寸。(4)双手拇指捏掐于两侧脊柱旁,由下向上做推捏脊5次。对于气血闭塞一类的疾病,医者必须在影响人体整体机能的部位,首先开其门,打开壅塞之门户,以使其气血畅通,疾病消失。它不仅具有开通的作用,常用在一般点穴、按摩治病之前。与推拿手法先轻后重,继而轻的原理相同,只是先轻的第一阶段在点穴术语称之开门。气功点穴的最大特点,就是治病要先(开门),认为打开了门,医者的内气才能从病人身体关窍的通道上发放进去,起到治病的作用。气功点穴一法,是在熟知人体经络、经穴的基础上,医者根据不同的病变,采用点穴手法,运用医者的两手去点开有关部位的门户,然后以强烈的意念将自己的内丹之气提起,直达双手掌指,再对准病灶,经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达到治病的奇效。原始点疗法实践总结作者 在人间上 生命有四大徵象,即是體溫、血壓、脈搏、呼吸,四者如果正常,就代表生命是健康的,但嚴格來說,應該要加上是否會病痛一項,五者合稱為生命五大徵象,因為,對一個健康的人來說,沒有病痛應該是很重要的健康指標。要特別注意的是:您覺得病痛的地方不過像是人的影子而已(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任何一處病痛,都有一個固定的起源點,只要在起源原始點適當的處理,那麼病痛就會立竿見影的消失,所以身體有病痛產生時,不能從病痛的地方去治療,那麼應該從何處去治療呢?應從病痛的上方或別處去處理(病痛在下,從上方處理,病痛在前,從後背處理,病痛在旁側,從中間處理)!張釗漢醫師在以人為本,以病為師的原則下,研創出十項治療原則,還有十三處人體部位的具體治療方法,相信只要經驗過本套疼痛原始點療法的人,都會對本套療法以簡馭繁的研創非常感佩,我們也深信這一套疼痛原始點療法,必定能讓更多身處病痛的病人不再感到疼痛,期望學得此疼痛原始點療法的人,都能多多去體會並在臨床上多多操作熟練,才能讓更多人從身體病痛的痛苦之中解脫出來,如果我們大家都能付出愛心,努力幫助解除他人的病痛,去服務、去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相信您必定在心靈上感到無比的快樂與幸福,在此與您互勉互進,祝福您全家健康快樂! 一、十项的治疗原则 1、大部份疼痛皆由筋伤所致,很少因骨头及关节移位所引起。 2、患者感觉的痛处,不要推拿。 3、关节及骨头,不要推拿。 4、疼痛的起源原始点,大多位在骨旁处。 5、感觉疼痛的起源原始点,一定要往上找,也就是推拿上面的起源原始点,才能解决下面感觉的疼痛,除头部及颈椎例外。 6、在上肢,我把它分成阴面及阳面,只有在阳面才可找到原始的痛点,阴面大多无需推拿。 7、在下肢,除股内外侧肌及阳陵泉外,包括大腿、膝盖及小腿,都是不需要推拿的。 8、原始的痛处,有时并非一点,不过范围绝不超过一根食指长。 9、关节受伤,如颈椎、手腕等,日常生活宜转向不痛侧。 10、因病情需要,推拿力道宜分轻重。 二、十三处人体部位的具体治疗方法 (一)、头部 1、头痛、偏头痛、头眩晕 2、眼皮跳 3、眼睛痛、眼睛凸、眼酸涩 4、 A.口眼歪斜B.口齿不清C.三叉神经痛D.颜面神经麻痹 5、牙齿咬合疼痛(颞颚关节痛) 6、舌头麻、痛及灼热感,舌上有沙土感 7、急性耳聋、耳塞耳?音、及耳鸣(如浪潮音、隆隆音者易治,如蝉叫者较不易治。 治疗: ()可推拿耳后下颔骨旁,约翳风穴。 ()颈椎后两侧之棘突旁至横突处后,约略在胸锁乳突肌。 (二)、颈部 颈椎酸痛(旋转及俯仰) 锁骨痛 吞咽疼痛 治疗: ()可推拿颈椎后两侧之棘突旁至横突处后,约略在胸锁乳突肌。 ()可推拿胸椎(T1-T4)之两侧。 (三)、背部、胸部、胁肋部 背痛、胸椎痛(即后背的脊椎痛)、膏肓痛 治疗:推拿胸椎两侧之痛点。 腋下痛及侧胸痛:(将其视为肩部痛范围即可,即肩部下面,所以应该放在肩部说明) 治疗:可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即棘下肌)。 胁肋痛(胁肋部定义:从乳头作垂直线,及胛骨内侧缘作垂直线,此两线之间肋骨区域即胁肋部) 治疗:推拿胸椎及腰椎两侧之痛点。 胸闷痛(胸部定义:两乳之间) 治疗:可推拿胸椎之两侧。 胸部内科疾病 治疗: .推拿背部与该脏器或疼痛部位相对等高的脊椎旁两侧之筋,往上约一巴掌长的区域,将痛点揉开。 .寒证须加温灸。 .请参考其它常见内科应用。 (四)、腰部、上腹部 腰椎痛、腰横带痛、腰外侧痛、腰荐骨痛 治疗:从胸椎到腰椎两侧找出痛点推拿。 上腹部内科疾病 治疗: .推拿腰背部与该脏器或疼痛部位相对等高的脊椎旁两侧之筋,往上约一巴掌长的区域,将痛点揉开。 .寒证须加温灸。 .请参考其它常见内科应用。 (五)、荐椎、尾椎部 荐椎、尾椎痛 治疗:可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 (六)、臀部、下肢、下腹部 臀部定义:即髂骨上缘以下到臀横纹以上之部位,相当于上肢的肩胛部; 治疗原则:臀横纹以上痛推腰部,臀横纹以下痛推臀部。 臀部痛及上缘痛(即髂骨上缘、L4下面一点。约在肠荐关节)、坐骨结节痛、 髋关节痛(或叫环跳骨痛,大转子痛,)(均属臀部痛) 治疗:臀部痛(臀横纹以上),则推拿腰椎之两侧, 若腰部推完改善不大,才加推臀部。 坐骨神经痛(视其疼痛部位而定,有臀部、及下肢麻痛等) 治疗:若仅臀部麻痛(臀横纹以上),则推拿腰椎之两侧; 若仅下肢麻痛(臀横纹以下),则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 若臀部及下肢皆麻痛坐骨神经痛严重影响(腰)至下肢时,应优先推拿腰部再处理臀部。如腰部推完改善不大,才加推臀部。 下肢部 (臀横纹以下) 大腿痛(包含大腿前侧痛、大腿后侧痛、大腿内侧痛、大腿外侧痛)、 膝盖痛(髌骨除外,包含膝盖前缘痛、膝盖后侧痛、膝盖内侧痛、膝盖外侧痛)、 小腿痛(小腿后侧除外,包含小腿前侧痛、小腿内侧痛、小腿外侧痛)、 足跟腱痛(阿基利斯肌腱痛) 足踝关节扭伤疼痛 治疗:可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可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推拿均可)。 小腹少腹部、鼠溪沟痛、耻骨或月经痛 治疗:可推拿臀部之荐椎外侧,顺着荐椎的痛点揉开(可由上往下或由下往上推拿均可)。 下腹少腹部内科 治疗: .推拿臀部与该脏器或疼痛部位相对等高的荐椎外两侧之筋,往上约一巴掌长的区域,将痛点揉开。 .寒证须加温灸。 .请参考其它常见内科应用。 重点整理: 臀部痛,推腰部;改善不大时加推臀部。 荐尾椎、下肢部或下腹少腹痛,推臀部; (七)、膝盖 膝膑骨痛(例外) 治疗:在膝盖上缘股四头肌之内侧肌及外侧肌位置找出痛点。 膝腘痛、膝盖不能弯曲(即膝盖后侧痛) 治疗: ()推拿同侧之臀部 ()若仍疼痛再推拿胸腰椎之两侧。 (八)、小腿部 小腿胫骨粗隆痛(例外) 治疗:可推拿小腿外侧约阳陵泉穴之位置。(在胫骨及腓骨间) 小腿肚痛及抽筋:(属于小腿后侧部,例外) 治疗:可推拿同侧之胸椎旁(约略在T4T7之侧边)。 (九)、足部 足跟底痛(足底痛): 治疗:可推拿内踝骨旁之后缘及后缘之上部(约九成在内踝骨后缘,一成在外踝骨后缘)。 足扭伤、足底中段痛 治疗:不管是踝骨内侧或外侧,都在踝骨旁之前缘及下缘,找出痛点然后加以处理。(以双手虎口围绕踝骨一周之圆线,暂称为踝骨圆线,若痛点在踝骨圆线以上时应从臀部处理,痛点在踝骨圆线以下时从踝骨内前缘或外前缘处理) 足拇趾痛 治疗:推拿拇趾外侧骨旁之蚓状肌。 足趾痛、脚底前半侧痛、足趾发紫、足粘足湿足汗、足胀红、足皮肤龟裂 治疗:推拿脚趾骨间之蚓状肌。 (十)、肩部(可略分前、后、上、下部位)、肩膀及上臂部 肩酸痛(五十肩、冰冻肩) 肩前面痛、肩胛骨上方酸痛、腋下及侧胸部痛(侧胸定义:在胃经外侧旁,约略从腋窝前、下至乳下第五肋之间带状区域) 治疗:可推拿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 少部份患者须推拿颈椎及胸椎(T1-T4)之两侧。 肩胛骨疼痛或膏肓痛(即肩后面痛)(膏肓痛应放在背部痛来讲) 治疗:推拿同侧背部上胸椎旁痛点(由上面T1侧边往下推拿到痛点的水平线), 若对侧有痛点,亦须将对侧之痛点揉开。 肩膀酸痛(肩井穴附近痛)(这个部位视为颈部) 治疗:可推拿颈椎之横突处,约略在胸锁乳突肌。 上臂痛(肩痛引上臂痛) 治疗:推拿肩胛骨之中间及外侧缘,但若无改善,则是属胸椎问题,须推拿水平位置之胸椎旁。 肩痛不能举或肩痛不能向后伸 治疗:活动时肩前面或肩胛上方尽端痛,则可推拿肩胛骨中间及外侧缘, 活动时肩后面痛,则推拿水平位置之胸椎(由上面T1侧边往下推拿到痛点的水平线),活动时肩膀痛,推拿颈椎,活动时肩膀上面及肩后面同时痛,则推拿颈椎到胸椎。 五十肩或冰冻肩(五十肩的痛很广,可以是前、后、上、下) 治疗:视其疼痛部位在前、后、上、下何处,再定治疗点 注意:患者如果肩胛骨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