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二小孙凤君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与研究.doc_第1页
龙二小孙凤君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与研究.doc_第2页
龙二小孙凤君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与研究.doc_第3页
龙二小孙凤君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与研究.doc_第4页
龙二小孙凤君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与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课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实验与研究 基于标准的教学相关研究作者信息:郑东新区龙子湖第二小学教科研主任 孙凤君要:以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和写作训练内容为依托,以阅读课和写作课为范例,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日常的教学为研究的载体,进行有序而有效的稳步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训练模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进行“单元”纯粹性阅读,阅读本单元课文,提炼单元主题,明确文章体裁。 第一课时,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教学。 第二课时,围绕文章主题,明确作者是怎样选择典型材料的,明确写作特色,进行说与写的强化训练; 课后,让学生积累相关体裁的优美语句,目的在于整体提升学生的写作综合素养。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导引阅读课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已成为语文老师比较关注的焦点。语文老师普遍认为,阅读课就是让学生纯粹阅读,老师也很少在阅读课上提及写作方面的知识。孰不知阅读就是为了写作。怎样使学生“乐”学,怎样才能更加有效推进阅读课向写作方面的教学,起学生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怎样的方式和真正培养方法提升阅读和写作的效率,提升学生阅读写作素养,都是我们这些一线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在实验和研究过程中,通过分类研究、分项实验,在逐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和人格的养成。不仅受益于学生,老师也能从繁重的“教”中挣脱出来。学生快乐阅读写作,老师身心轻松。(二)在教师的困惑之上,在学生的厌写之上:实验是在结合了教师对阅读课怎样渗透作文教学的困惑以及学生对作文的讨厌的基础上进行的。我校语文教研组教师把自己的困惑纷纷说了出来,大致有以下内容:1.几十年前的套路还在用,作文教学如何创新? 2.老师激情四溢,但学生兴趣索然怎么办? 3.学生生活经历少写作思路不开阔怎么办?4.学生不会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 5.学生不会具体描写表达不清楚。 6.学生平时积累的材料不会运用到作文中。 7.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8.阅读课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9.怎样才能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在教师的困惑之上,在学生的厌写之上,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感受,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发现阅读的魅力,发现表达的方式,倾吐心声,放飞遐想,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我文抒我情”的习作境界之上,我们决定走这条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联合改革之路。二、研究过程: (一)语文阅读改革实验实施计划:一个月进行一种体裁的阅读写作训练,计划如下: 以语文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和写作训练内容为依托,以阅读课和写作课为范例,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日常的教学为研究的载体,进行有序而有效的稳步提升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训练模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进行“单元”纯粹性阅读,阅读本单元课文,提炼单元主题,明确文章体裁。 第一课时,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教学。 第二课时,围绕文章主题,明确作者是怎样选择典型材料的,明确写作特色,进行说与写的强化训练; 课后,让学生积累相关体裁的优美语句,目的在于整体提升学生的写作综合素养。(二)方法在,阅读之中写作灵感来 1.目标明确:进行本次阅读教学的改革实验的目的,就是在阅读课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不但能阅读文本,而且能发现文章的美。其次,通过分类阅读教学法,让学生有依可循。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的同时,在比葫芦画瓢的模仿中逐渐掌握写作方法,轻松写作。第三,就是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真正实现开放、创新的大课堂教育理念。2.具体实验过程:我打破了十年来将作文课的“教师明确写作要求指导学生怎样写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写学生动手书写学生自己修改”的套路。把高年级涉及的写作体裁分为写景文,写事文、写人文三大类,进行分类习作指导教学。写景文的“阅读与写作”实验步骤与方法:第一课时,在阅读中,总结提炼阅读方法,写景文的阅读方法是:(1)熟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作出旁批;(2)划出文章的中心句;(3)围绕中心句,找出具体景物的特点;(4)概括中心思想(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或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第二课时,在阅读中,总结提炼写作方法,写景文的写作方法是:(1)阅读课本内的写景文章,感受写景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2)指导学生模仿写作。(3)进行自我修改和小组评改。(给学生提供评改标准。)(4)阅读课外写景文章,对优美语段进行摘抄积累,两周写一篇读书感受。(5)给学生创造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培养写作兴趣。阅读课本内的写景文章,感受写景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写景文的结构都是“总分总”的结构。中心句在第一段,也就是景物的总体特点;中间段落是围绕中心句对具体景物的特点的描写;结尾照应开头,升华主题。在突出景物特点时,为了描写的更加生动,作者多用比喻、拟人的修辞;为了抒发自己对这一描写景物的热爱往往用排比的修辞等等。行文线索一般是作者的游踪等。指导学生模仿写作。魏书生老师说:作文别无它法,先期的写作在于模仿。所以,借助日记,每周写三篇命题作文,进行强化训练两周。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写完一篇作文,自己先找出错别字,改正错别字,然后在修改语句并写出自己的评改建议。接下来,四人一小组,并依据评改标准对一篇作文进行评改,写出小组评改建议。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教师把关,把学生没有找出的优缺点给予恰当的评价。阅读课外写景文章,对优美语段进行摘抄积累,两周写一篇读书感受。通过对课内外写景文的阅读,通过对课内外写景文的模仿与积累,学生在写景文的写作上以基本掌握了写作写景文的基本技巧与方法。不再畏惧写作。为了巩固学生对写景文的创作热情,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作文来自于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所以我们的作文课堂必须与生活接轨,与自然接轨,摒弃在闭门造车中误人子弟。在第一学期,我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秋天”。让学生通过郊游、野炊、掰玉米、落花生、摘红枣、除草、打农药等亲身的体验,来感受自然的魅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第二学期,我又组织了“寻找春天的足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和学生一起制作植物、动物标本;到大草原拔白蒿;到田野拍摄各种各样的花朵;录制草间虫鸣;到树林捡拾白色垃圾;到田地种花生;组织风筝比赛等。这样,学生积累的相关生活素材多了,学习快乐了。自然,写景文的写作就水到渠成了,写景文写作实验也就成功了。写事文的“阅读与写作”实验步骤与方法:第一课时,在阅读中,总结提炼阅读方法,写景文的阅读方法是: (1)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写出旁批; (2)从题目中找信息(内容或线索); (3)概括主要内容; (4)总结中心,感悟。第二课时,在阅读中,总结提炼写作方法,写景文的写作方法是:(1)阅读课本内的写事文章,感受写事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特点。(2)指导学生模仿写作。 (3)进行自我修改和小组评改。(给学生提供评改标准。) (4)阅读课外写事文章,对优美语段进行摘抄积累,两周写一篇读书感受。(5)给学生创造生活“事件”。阅读课本内的写事文章,感受写事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特点。一般写事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浓缩或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内容一定要围绕文章题目如笔。写事的文章语言都比较自然平时,或娓娓道来,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但都突出的是一件典型事件,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开头往往是三言两语,引入正题。中间抓住感情主线,详略得当的生动的记叙所发生的事。结尾是感情的升华,给人无尽的回味或思索。在课堂上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负累,采取多种形式,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里,在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感悟、体验,去追忆、想像,去剖析、推断,去发现、研究。进行自我修改和小组评改的步骤同写景文的评改步骤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重点说一说给学生创造生活“事件”。在写事文的教学实验中,我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次采访、一次通知、一次广告招标、一项观察实验、一次课外劳动实践这些活动,可就地取材,但需精心设计,不让学生有负担。如有一次组织学生种花生,我说:“想在秋天再到这儿拔花生吗?那你就得把花生种好,现在你就是花生,可别把花生丢在土外面,要不然,你永远都结不出花生了。”学生很认真地种花生。所以,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一篇我也种花生的文章。学生的习作同样有味,丰富多彩。 如让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件事,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记叙这件事的内容外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更多不易看到的地方:看一看为什么会发生,矛盾中有什么引人深思的地方。鼓励学生努力发现事件中与众不同的地方。写出自己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走向生活,发现生活,他们才有乐于表达的愿望。写人文的“阅读与写作”实验步骤与方法:第一课时,在阅读中,总结提炼阅读方法,写景文的阅读方法是: (1)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写出旁批; (2)找出主人公,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3)划出有关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环境等描写的语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总结中心,感悟。第二课时,在阅读中,总结提炼写作方法,写景文的写作方法是:(1)阅读课本内的写人文章,感受写人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特点。(2)指导学生模仿写作。(3)进行自我修改和小组评改。(给学生提供评改标准。)(4)阅读课外写人文章,对优美语段进行摘抄积累,两周写一篇读书感受。(5)给学生多创造“写人”的机会。阅读课本内的写人文章,感受写人文的语言特点和写作特色。写人的文章重在描写。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作者必须通过集中不同的描写来重点刻画人物性格。活泼开朗的人多用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内向的人多用神态描写和心理描写等。重点来说一说课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没有阅读,就不会有写作。阅读与写作时相辅相成的关系,阅读促进写作,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在教学课内阅读时,我恰当把握迁移的时机。在情感共鸣处迁移在教学二泉映月时,我先用投影片再现阿炳带着墨镜拿着二胡在卖艺的画面,同时播放二泉映月,在音乐中介绍阿炳的悲惨童年。学生满眼含泪地写出了我和阿炳比童年。 在文本空白处迁移有些文章的结尾含蓄、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思念、想像的余地,回味无穷,这就是文本的空白。在此进行读写迁移不仅可以使故事得以延续,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想像力。如司马迁发愤写一文,结尾写司马迁夜以继日地进行写作,但他是怎样“夜以继日地进行写作”,文中只字未写,只是一笔带过。此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在夜深人静之时,通过时空隧道来到司马迁的身边,和他一起生活了两个星期。写一篇我和司马迁共同生活两星期的文章。这样,文章主题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习作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努力顿悟语言的妙处。通过读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来品味、揣摩、赏析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例如:在品味海伦凯勒这篇课文的关键语句“不向命运低头”不仅要联系“不向命运低头”所在的文段,还要联系后前文“海伦凯勒不到两岁双目失明;七岁跟随沙利文老师开始学习盲文;后学习发音。”的事例。通过课文内部与内部的联系,通过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正确地顿悟,而且能提高顿悟的效率。当然,在写景文章和写事文章中,上述关于课内阅读与写作的实例也同样使用。 再就是给学生创造写人的机会。小学高年级的写人的文章范围相对较窄。都是些“小人物”,怎样写“小人物 ”的精神世界,需要学生去长期观察,并与之“共同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写出与众不同的充满个性的文章来。比如,写校长,写班主任,写同学,写父母等,都力求有所创新。 3.实验一月后的设想: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阅读就是间接的生活。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少有的默契、少有的感动通过读书,让自己一次次地和书中人物产生共鸣。第一学期师生共读爱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阅读,使学生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与熏陶。我总固执地认为:一个有道德,有思想,有爱心,有责任的人何尝不会成为人才呢?另外,学生手里有古典文学名著,还有日有所诵等书籍。如能坚持经典的背诵,我想通过日积月累,肯定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涵养。拓宽课本知识面,加载一本课外读物的阅读与欣赏,这样,既积累了课外知识,又积淀了文化底蕴。何乐而不为呢?再加上一周一篇作文训练,两节自由阅读课,一节演讲课,我想,学生会在写作上受益匪浅的。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一)课前5分钟演讲。为提升学生的作文表达能力,采用“课前5分钟演讲”的策略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二)教师每日1000字的日记带动学生写每日一篇300字的日记。写日记,用魏书生老实的话说,就是在进行道德长跑。能坚持记日记,更多的好处是积累生活素材,起到练笔融情的目的。在放学前20分钟进行“师生交流日记”的环节。这样,给学生一个信号:老师都在写,我们也能坚持。从开始的“身教”到后来日记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三)师生共读,共同积累,共同写读后感。因为每周有两节阅读课,利用两节阅读课,师生可以共读文学名著、经典诗词等,共同积累优美语段,写出读后感。有积累就会有运用,我坚信这一点。(四)给学生多创设人生“第一次”。“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给学生多创设人生“第一次”,如第一次和同学一起放风筝,第一次在多媒体看背着爸爸上学,第一次老师给自己理发,第一次老师送礼物给“我”,第一次和老师外出旅游,第一次老师把自己的作文打成铅字学生生活的第一次多了,印象深刻了,拿到不同的作文才不会没有东西可写。(五)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论多好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没有昂扬的斗志和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的话,再好的方法也形同虚设。如何能有效实施语文作文教学改革实验,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我是这样做的:1.好作文在学校广播站播出。其目的是激励后进,鼓励先进。但此种方法只适用于后进生。 2.进步学生张榜公布,发给喜报。连续三次作文写得都很优秀,颁发一张奖状,学生被授予“班级小作家”。3.优秀作文打印成册,向报纸、杂志推荐,作者成为校园小记者。四、研究成效: (一)学生阅读成风:一个学期,学生共同读完的书有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西游记等,学生最喜欢的杂志有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等。 (二)学生由“怕作文”到“盼作文”,最终达到轻松作文,享受作文的境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和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我们为期一个学年的摸索与坚持下,学生学会了怎样观察生活,走出“没的可写”的困境;学生学会了“具体描写”,走出“不会写作”的困境;学生学会了如何写想象作文,走进 “享受作文”的境界。(三)学生写作成风:在课堂故事和我的日记内容的熏陶下,学生的创作热情被彻底激起。全班90%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作品,学生尤其喜欢创作通话、小说。徐少杰同学的探寻宇宙之花,张恒同学的西游记后传,孟雨彤结合搬迁事实写得小说搬家记,杨恒同学的童话小说贝贝毛毛流浪记,徐宗生同学的神话传说善良的传说等深受学生的喜欢。(四)班级蔚然成风,班级管理轻松:学生爱学习了,就说明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在自觉中创设比较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环境,或读书、或写作、或沉思、或游戏,在自己的美好的世界中自由驰骋。这种学习的氛围的创设,其根本原因在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