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民爆物品管理一卡通系统方案.doc_第1页
永春民爆物品管理一卡通系统方案.doc_第2页
永春民爆物品管理一卡通系统方案.doc_第3页
永春民爆物品管理一卡通系统方案.doc_第4页
永春民爆物品管理一卡通系统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春民爆物品管理一卡通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福建有限公司2019年2月27日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31.1.项目名称31.2.业主单位31.3.项目背景3第二章 项目需求分析32.1.移动手机一卡通业务3第三章 手机一卡通平台设计43.1.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43.1.1.设计依据43.1.2.设计标准43.1.3.设计原则53.2.我们手机一卡通系统优势53.3.手机一卡通系统设计63.3.1.手机一卡通系统平台63.3.2.手机一卡通系统图63.3.3.系统网络连接图73.3.4.软件平台73.3.4.1.服务示意图83.3.4.2.软件平台说明83.3.5.硬件平台93.3.5.1.硬件架构说明93.3.5.2.硬件特性说明10第四章 手机一卡通子系统设计104.1.综合消费系统104.1.1.系统概述104.1.2.系统结构图、数据流图114.1.2.1.系统结构图114.1.2.2.数据流图114.1.3.设备控制系统124.1.4.设备管理系统124.1.5.网络结构134.1.6.POS功能介绍134.1.7.移动手机一卡通消费账单增值服务134.1.7.1.消费账单功能144.1.7.2.消费明细查询功能144.2.门禁管理系统144.2.1.门禁概述144.2.2.1.门禁拓扑图154.2.2.2.门禁系统同一卡通连接164.2.2.门禁系统功能描述164.2.3.门禁设备介绍184.3.车辆管理系统194.3.1.系统概述194.3.2.系统结构图、数据流图204.2.2.3.系统结构图204.2.2.4.数据流204.3.3.主要性能特点及参数234.3.4.系统使用的卡种类244.3.5.智能停车场系统布置图254.3.6.智能停车场系统使用管理模式264.4.考勤管理系统274.4.1.系统概述274.4.2.系统结构图274.4.3.系统功能284.4.4.特点与优势284.4.5.移动手机一卡通考勤增值功能284.4.5.1.考勤账单功能284.4.5.2.考勤记录查询29第五章 后期维护和服务295.1.高等级集团客户保障295.2.提供预防性维护与定期客户随访服务295.3.免费技术支持及系统维护服务,长期电话技术支持服务295.4.SLA服务体系295.5.培训服务29iii 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永春民爆物品管理一卡通系统1.2. 业主单位永春移动1.3. 项目背景 永春各类矿山众多,其中煤矿就有373个,另外还有铅锌矿、石灰矿。矿山的炸药、雷管的管理成为公安局关心的重要问题。目前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民爆物品管理系统,但存在审批流程繁琐(纸质审批)、运输存储过程没有实现全程监管等问题。另外民爆用品由物资公司出库后,主要进入全县27个民爆仓库,该过程为公安局确认为安全的,主要需要监控范围是从27个仓库领用至373个临时存放点及从373个临时存放点领用至各个矿洞,现有领用身份确认为普通一卡通刷卡后纸质确认,治安大队方面觉得不安全,存在出库存在人卡分离情况(目前采用IC卡,存在外借情况)、他人代领代签的问题。第二章 项目需求分析2.1. 移动手机一卡通业务通过建设移动手机一卡通业务平台,使内部人员通过采用手机一卡通+指纹识别+刷卡拍照(无须人脸识别),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身份认定,确保领用人的身份认证。,今后还可扩展到其它业务,从而实现“一机在手,通行单位”的目标。根据永春移动对智能化系统先进性的要求,本期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具极强网络功能的、配合高保密性的SIMPASS卡和M1卡系统设备,为XXXX建立一个可信赖的智能手机一卡通系统,使企业内部员工充分享受到新技术给日常工作带来的便利和安全。本期一卡通子系统需求如下:n 系统管理及发卡中心:要求能支持SIMPASS卡、指纹识别和摄像头;n 考勤管理系统:400个节点;、第三章 手机一卡通平台设计3.1. 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3.1.1. 设计依据n 业主需求(技术交流)。3.1.2. 设计标准n 国际标准ISO/IEC 11801n 商用建筑物移动布线标准EIA/TIA 568An 商用建筑物移动布线标准EIA/TIA 586B.1/B.2/B.3n 商业建筑物移动基础结构管理标准EIA/TIA 606n 商业建筑物移动接地和接线标准EIA/TIA 607n 国家信息产业部YD/T9262001标准n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0n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0n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n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n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n 以太网10BaseT标准IEEE802.3n 快速以太网100BaseTX标准IEEE802.3un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n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J115-87)n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90,92)n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n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3.1.3. 设计原则n 先进、实用、可靠和经济的原则;n 留有余量、易于扩展、便于维护的原则;n 一卡通系统的各系统模块互相兼容的原则;n 与移动支付等管理平台实时通讯的原则;3.2. 我们手机一卡通系统优势n 手机随身携带,用户无需另带卡片,且手机卡的应用杜绝了以往的代打卡及卡转借他人使用的现象。n 手机一卡通系统支持门禁、考勤、消费(在线或离线)、会议签到等多项子系统功能,且消费通过手机还可查询帐户余额。n 通过手机无线网络可实现空中发卡、空中充值等,灵活便捷,提高了管理效率。n 手机一卡通从以往的只能在某一家单位使用扩展至任何单位、小区等多家单位内使用,真正实现了一卡通用。n 系统平台通过权限的等级设置,以便不同的操作员在不同的子系统中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使权限相对独立,保证系统更安全。n 系统内的门禁网络控制器NCU的操作系统完全由自主研发,而非通行的Windows等操作系统,有效地将病毒、黑客等拒之门外。n 系统内的硬件通讯采用数据全程加密技术,包括读卡器与门组控制器,门组控制器与主控制器的通讯,主要的控制器还支持脱机通讯。n 系统的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重要数据采用国际标准DES加密算法进行了加密处理,且系统内数据实时进行备份,提高数据的安全性。n 事件跟踪技术,以便记录下所有的操作行为和状态,供管理和取证之用,并实时更新黑名单。n 手机一卡通系统除了总控外,也可设置多个管理分控端,进行不同区域的系统管制和授权。n 考勤、巡更等系统可共用门禁系统的网络及系统架构,减少一卡通建设成本,提高系统利用率。3.3. 手机一卡通系统设计在深入分析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实际需求及各项目的特殊性,参照个案的造价水平和使用功能等要素后,根据“投资合理、规划统一、应用超前”的原则及我司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为业主规划一套完整、先进、合理的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不仅适应当前的智能化使用需求,且适应未来的使用功能、使用点位的变化和扩充。3.3.1. 手机一卡通系统平台我们特针对手机设计开发的多功能结构、基于以太网的手机一卡通系统平台采用可视化图形界面及开发应用运行平台,便于操作和二次开发。此平台由软、硬两大平台组成,一卡通软件平台采用C/S架构,资料的查询和分析支持采用B/S架构,更便于子系统集成和网络查询。硬件平台以Intranet/Internet、RS-485、GPRS/GSM及DDN等多通讯协议的组合实现多种系统架构。手机一卡通系统技术与手机通信功能相结合,完成移动的通讯、读取及其在一卡通平台下的多个子系统内的功能应用。系统软平台开放标准的接口实现与移动的支付平台数据库产生对接,完成消费数据的实时上传与下载。系统在总管理控制中心设置数据服务器、管理工作站与发卡器等设备,在网络的支持下,在管理终端进行简单的参数设置就可以简捷、准确地实现门禁、考勤、消费等子系统的多级、多项管理与控制,使整个系统管理摒弃繁复,趋向人性化。3.3.2. 手机一卡通系统图系统平台示意图3.3.3. 系统网络连接图3.3.4. 软件平台手机一卡通平台服务是整个“手机一卡通系统”的核心,集中管理着系统内的核心业务,集中保存着系统内的业务数据,集中处理着系统内的综合信息,作为整个手机一卡通平台的数据中心和应用中心,所有的接口全部部署在手机一卡通平台服务器上。通过此平台,实现与移动通讯/支付等平台的无缝融接,实现充值、查询、手机购物等功能。3.3.4.1. 服务示意图3.3.4.2. 软件平台说明软件平台集中化地保存手机一卡通的业务数据,并处理其联机交易,重要地位显而易见。该系统平台可以与OA 、移动通讯/支付平台等系统通过开放接口实现不同系统的挂接与捆绑,还可联动监控与消防系统。并可灵活嫁接不同的功能应用子系统,如考勤、消费、会议签到等。系统通过多种加密方式和开放式的接口协议实现自动或者人工导入共享的资源。例:手机一卡通系统从人力资源部获得所有人员的基础信息和人员的职位信息编码,并将考勤信息传递给ERP系统。手机SIMPASS卡内的存储金额、消费数据通过移动行业内标准的对接协议,于移动的支付通讯平台中上传或下载实时数据,完成各手机卡用户对帐户内余额的查询,消费的详细查询等,保证此类讯息在用户前透明化。3.3.5. 硬件平台3.3.5.1. 硬件架构说明手机一卡通系统硬件平台是以多功能结构为设计方向,分为管理层、控制层与终端层,所有设备供电采用UPS集中供电方式。系统架构支持Internet 、RS-485等不同通讯协议的硬件接入。多栋建筑组成的一卡通系统只需通过TCP/IP即可实现传输、共享相关的数据。传输的数据要采用加密形式,保护敏感信息,防止非法截取,破译。Internet、RS-485、WIFI等通讯协议的硬件搭配保证了超大终端容量的一卡通系统。管理层:管理层包括了存储器、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管理工作站、发卡器、核心网络设备等,我司根据以往多个项目的实践经验,在此建议服务器应采用高可靠性、高安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采用国际上成熟的大型商业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的方式,以避免单点故障的产生。管理工作站与发卡器等管理层设备在网络的支持下,实现门禁、考勤、消费、巡更、访客等子系统的多级、多项管理与控制。控制层:主控制器:上端直接通过TCP/IP与管理层实现数据信息传输。下端接入门组控制设备,提供全功能的门禁的监控功能。该控制器是采用RISC 32元CPU的嵌入式控制主机,有别于WINDOWS操作系统,卡片容量可以达到3万张,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双门控制器:下端接入终端门组、考勤等设备,实现下端数据的采集,信号的控制;上端通过RS485、Wiegand、T2等可选接口模式,上端接至主控制器,实现数据的上传、下载及参数设置的信号引入。当和上端的主控制器联机中断时,可自行执行离线时的门禁管控。联动控制器:下端接入报警、门磁、消防等信号,上端接入主控制器,实现消防硬联动和报警联动并记录相关动作。终端层:电锁、读卡器、开门按钮、证件扫描仪、拍照设备等。3.3.5.2. 硬件特性说明一卡通系统的主控制器和门禁工作站/服务器之间采用TCP/IP,每个主控制器均有各自的IP地址。系统内控制器等产品皆具有脱机运行、存储功能,待网络正常通讯后即可主动上传至上层存储库。系统内的各种读卡器具有多种通讯协议,包括RS485、Wiegand等。RS485通讯协议的读卡器作为市场主流产品,采用的AES加密式传输协议,具有高安全性等特点。第四章 手机一卡通子系统设计4.1. 考勤管理系统4.1.1. 系统概述本系统拟采用手机一卡通+指纹识别+刷卡拍照(无须人脸识别),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身份认定,确保领用人的身份认证。系统结构图4.1.2. 产品介绍1、 卡容量50,000张记录容量150,000条2、 指纹容量,5000枚,记录容量50000条3、 算法版本ZKFinger VX10.0识别算法4、 摄像头:130万像素,TFT3.5寸6万5千色高清彩屏,LED指示灯 ,通讯接口,TCP/IP,RS485/232,带门禁功能,Wiegand信号:Wiegand 输入/输出,标配功能:内置ID卡模块, Photo-ID, Web server, 短消息, 定时响铃, T9 输入法5、 选配功能:Mifare卡, 内置Wi-Fi, 内置GPRS4.1.3. 系统功能1、 提供对不同考勤机的数据导入接口;2、 预留与人力资源MIS系统、与OA系统、短信网关系统的接口;3、 支持短信推送顺自动延考勤时间,支持加班时第二天考勤时间自动顺延功能;4、 灵活定义上下班时间与考勤规则;5、 提供自动和手动方式进行排班;6、 支持复杂的轮班,支持一天刷多次卡考勤;7、 统计每个员工的考勤信息,记录每位员工的出勤状况,根据此员工的上下班类型自动判断是否迟到、早退或旷工;8、 制定加班计划,并记录员工的加班情况;9、 记录员工的请假情况;10、 可对节假日、公休日进行设定,并可灵活调整休息日;11、 提供原始考勤数据,便于查询和修改;12、 丰富的查询报表,支持按日、月、年、部门、小组等多种方式的考勤结果导出。4.1.4. 特点与优势1、 考勤机安装简单、易于分布式安装。2、 考勤数据实时传送。3、 可设定按部门区分考勤机进行考勤。4、 考勤机自备UPS后备电源,停电自动切换。5、 考勤机可脱网运行,脱网运行可存储40000条考勤记录。6、 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和统计报表功能,可以按:部门、迟到、加班等各种情况查询统计。4.1.5. 移动手机一卡通考勤增值功能4.4.5.1. 考勤账单功能通过考勤系统、一卡通前置系统、移动公司相关系统的配合,可以将该持卡人刷卡考勤的信息以短信的方式发给预约手机,该信息中含有考勤人员在本次考勤的相关情况,该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