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网络写作心理.doc_第1页
试论网络写作心理.doc_第2页
试论网络写作心理.doc_第3页
试论网络写作心理.doc_第4页
试论网络写作心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网络写作心理 楼悦 在近代人类社会几乎每个世纪都有一个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如18世纪末的蒸汽机的发明;19世纪的汽车的发明;当今一个新兴和巨大的高科技全方位的信息革命,已渗入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它就是国际网络(INTERNET)。 目前全世界每天上电脑网络的人有上亿人次,又以百万人次地增长,其中以中文为媒介的网络读者就有数千万人以上,电子网络已成为当今世界最便捷最有效的转播媒体之一。互联网和电子传媒系统正改变着人类的文化和生存状态,包括文学活动在内的人的一切生活,都避不开数字化时代的冲击,网络写作的出现就是其突出的标志。同时,由于她与传统文学的种种不同,难免引起了大家包括网络写手们的讨论与辩驳。何谓网络写作,可能大家都对网络文学有了一点点了解,却并不知道其实网络写作与所谓的文学有着很大的区别,网络写作其实只是一个信息,一个网络的写手们写下的只字片言都可以称为写作,而不仅仅是精品的网络文学,而且网络写作也不包括那些在纸质媒介上写的关于网络的文章。 究竟有着多少事物在影响着网络写作?这就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问题,在我看来,最有影响力的只有两个,一个就是网络(载体)另一个是网络中的人(主体),而我们要说的网络写作自然就是客体了,可见在这个三角中,在载体对客体作用的同时,主体对客体同样在影响着。换句话说,由于具体传播渠道的特殊性,必然影响到网络写作的特殊性,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作为主体的“网人”虽然表面上被载体的光辉所淡漠,实质上却起着更大的作用,事实证明,在网络这个特殊传播渠道下的网人才是决定了网络写作这些特性的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应弄清网人的本质,在我们周围存在着两种世界,一边是实存世界,一边是虚构的另一刹那世界,站在交接点上享受着狂欢快感的人们就叫做网络写作者,这类人与常人无异,亦或许就是我们中人,具有着普遍的大众心理,但是在网络媒体的引导下,渐渐他们的潜意识就直面地流露了出来,并加之于他们的创作,形成了现在的网络写作的特性。 其一:网络初体验者的猎奇心理以及对网络写作的影响 网络写作者的猎奇心理,初上网的人都清楚,网络是九十年代才风靡的,现在仍属于新鲜事物,好奇心的驱使下,人们登上网络。一组数字表明,90年代中前期,只有22个国家接入互联网,而到了1999年底,217 个国家和地区已经上网,1996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有4 千万,而到了1999年底,已猛增至2 亿5 千9 百万,而据估计,全球互联网人口2002年将达到4.9 亿,2005年将达到10亿,如果这10亿网民中有一半人口参与网络写作,很明显就导致了网络协作的平民性,这与传统文学创作者数量是绝不能相提并论的,而且更有超出其几倍的增长速度。 人们在这里有相对自由宽容的生存空间,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主体“我”主宰的一切,摆脱了其他传播媒体制约的束缚,剔除了较多的功利色彩,使主体的创作心态显得更加自由、开放、无拘无束、绝对自我。阅读网络作品,我们可以感悟到一种个体生命自由自在的挥洒。这里没有谋篇布局一类的处心积虑,而是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我”的生命体验和对爱情、迷惘、生存、困惑的淋漓尽致的宣泄。有机会就会表演自己的欲望,他们所写出来的东西也就自然有了与传统文学所不同的口语化,个性化以及自足性。 他们的最高主题并不具有对这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大多是种本能的冲动。而在这样的热性召唤下,愈发激起了人们的猎奇心理,这时的猎奇心理主要表现已变化成为人们尝试写作而成为一个写手后逐渐找寻到真正的自我。实现了自己在这个虚拟网络世界的自我人生价值,使独立的人格得到展现,从而在以后的创作中更增添了网络写作的个性独特化,短小精悍、风趣幽默,为了使自己的网络作品得到其他网民的点击评判,戏剧性以及搞笑型的语句层出不穷,如痞子蔡的经典对白: “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没有。 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如果把整个太平洋的水倒出,也浇不熄我对你爱情的火。 整个太平洋的水全部倒得出吗?不行。 所以我并不爱你。“ 在猎奇心理的进一步作用下,网上写手们不再满足于自身情感的宣泄,而是利用网络的便捷去欣赏评价别人的文章。 若猎奇心理只是导致网络写作这一新型事物产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那么大众潜意识中的趋众心理却一直都在对网络写作的传播扩大起着巨大的作用。趋众心理不仅指行动上的而且指思维上的,趋众心理的一种表现是当大多网民看到一个帖子(即网络写作的随意形式)有了较高的点击率就会下意识地也想看着它到底是什么内容吸引别人,网络写作的交互性也就在这个时候形成了,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受众者的鉴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网络文学的鉴赏在主体这样心理以及网络载体的作用下,由凝神静观向交互性转变,网络写作在创作者和受众者之间的双向互动传播,你的作品一旦在网上发布,受众者的鉴赏言论随时都会反馈给你,与你进行审美交流,受众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爱好,对你的作品进行修改、补充,创造出适宜自己审美经验、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的新的文本。 还有一种表现就是当前网络题材类型的简单。在业已成名的网络写手中,绝大多数的题材是网络生活,其中包括网恋,网民们在这类文学的熏陶下,在这个特殊的虚拟环境中很容易与之产生强烈共鸣,趋众心理这时就蠢蠢做怪,引导着网络写作题型的单一化,爱情成了网民们永恒的主题。比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还有宁财神的白字女、咬紧牙关等。 其二:乌托邦精神的存在使网络写作有了乌托邦的人文精神最重要的也是最有主导作用的是人类存在的乌托邦精神,她主要导致了网络写作精神中普遍的乌托邦的人文精神特性。人之所以成为了人,从这点来说,就是因为人没有完全顺从大自然对人的安排,人有呕从来不安于既有的生存现状,始终对未来怀着憧憬期望,因而总是在那里追寻着自己的“家园”。这种超越现实、追求理想的精神也是人的本性,而且应该说还是人之为人、人之区别于动物更为根本的规定。真正来说,所谓“乌托邦精神”,在本来意义上也就是人类对超越现存状况的价值理想不懈追求的那样一种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受到无数的约束,他们在网络中以角色的演绎寻找生活平衡感和成就感,可以弥补真实生活的不尽人意,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狭隘的人人平等,这是一种时代的精神胜利法,它标志着全新的循逃和心灵依恋,网络写作的主体们沉醉在梦幻般的网络中,承受着一切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带来的快感,所以虚幻的人们在虚幻的世界中自然地就流露出了。网络给写手们带来一个虚拟的世界,与传统文学一样是同样没有边境的世界,它的空间取决于人们的想象力,在网络写作的中人们人人都成为了世界的主人。网恋、性欲、胡侃海骂充斥其间,受到虚幻与现实的感性启发,以及自身所萌动的潜意识的浪漫和狂放不羁,先期涌现出大批以网络爱情题材为创作主线的柔情文学和痞子文学,形成网络作品必须是跟网络生活有关的创作模式。这类无非是借网络为道具,编演出无数千篇一律的美眉垂青于丑男的网恋故事,其情节的雷同和文字的低俗,本身就局限了网络文学的发展领域。与此同时,一些文笔较为成熟、写作态度也较严谨的网虫没有迎合那些脏话连篇的搞笑、低俗与玩世不恭的痞子式文学,推出了极具思想和内涵的个性作品。其真实大胆的评论、尖利的笔锋、题材的广泛涉取以及源于网络活泼随意的语言,使这些作品很快得到广大网虫的认可,由此拓宽网络文学的外延。 黑格尔在美学中说过:“艺术有别于散文气味的现实,它的使命在表现理想的世界情况。”网络文学同样是一种游历于网络之间的个体生命对于理想网络的渴望。这种追求不是技术性的未来,而更多的是感性,而又更具有人道主义的精神需求。从网络文化的角度,以人的本体为出发点,去考察网络未来,也许达不到技术推论般的精确,可往往更接近于事实。 网络文学的始作俑者和执牛耳者大多为在校大学生和在读研究生,就年龄而言,当属“新新人类”。由于理工科的学生对于电脑及网络的熟悉程度往往略胜学文科的一筹,所以,在网络写手中,原本与文学无缘、主修理工农医的青年学子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一拨年青人,没有接受过行文立说应需“原道”、“征圣”、“宗经”的训导,也无以文谋生进而成就其“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图谋。因此,他们在构思文学作品的时候,没有篇外之旨、章外之章,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他们最关心的也是最原始的话题爱情。在网络文学的世界里,关于相思、关于相爱、关于暗恋的隐痛的自言自语或窃窃私语此起彼伏,铺天盖地,构成了一片话题专一的交响:Bless 的馨香淡云写的是“我”和高中时代的同学芸的一段情缘;Carl的女人香写的是“我”和大学同学水柔的一场相思;Zoron 的游戏规则写的是“我”和网上女友“胡子”的一番纠葛;伊妹儿的爱,刚刚开始写的是“我”和网上男友戴逸文的恋爱故事正是这一个个数不尽的“我”和她(他)的情缘、相思、纠葛和故事,把纯真的爱情留在了网上,留在了世人岌岌可危的精神家园里。这些都显示出在这个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精神危机正在不知不觉地被转换到物质危机与情欲危机上面,它直接导致了一些作家由精神体验向世俗体验的转移,使得很长一段时间来,日常生活经验在当代小说里不断滋长。基础地基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我们时代的精神成了无根之物,失去了重量。这时,我们的生存仿佛进入了一种零度状态。 精神一旦离弃那个家园,同时也就面临着被异化的危险,其中,技术的单方面发达正好充当了这个杀手,因为技术的冷漠性许多时候在不知不觉加深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至今已形成一个危险的局面:物质不断丰富,精神却日渐贫乏。物的高度膨胀,使我们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生存的权利越来越让位于技术时代的产物:文化快餐,网络写作自然也包括在内。人们拼命在互联网上寻找着精神家园,却并不知道互联网并不是人们的乌托邦世界,很大程度上,它在向那个美丽天堂逼近。先题条件是所有的互联网居民能真正体会到互联网的精神,并且追求那种精神的实现。但世间万事都是有两面的,这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有善就有恶,有正也有邪,天堂和地狱总是如影随形的。网络写作就在这样的欢迎之下抒发着写手们的意志,虽然它根本就无济于事。 网络文学的作者关键要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网络文学不管怎么变化,还是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