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歌德、席勒美学思想 10级艺术设计 姓名: 史路路 学号:1012553歌德与席勒美学思想比较 论艺术与自然关系、论典型问题摘要: 歌德和席勒是同一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家。他们的文艺实践折射出迥异的美学思想, 而这种美学思想的对立和联系正是西方美学数千年来各种思想相互冲突和融合的一个缩影。他们创作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早期创作方法的不同, 而这种不同在文学史和美学史上都是带有典型意义的。关键字:歌德 席勒 自然 现实 理想 艺术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歌德和席勒虽然同为法国同一时期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都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但是,由于他们哲学倾向观点的不同, 他们走上了不同的创作道路, 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创作方发。歌德受卢梭、狄德罗,特别是斯宾诺莎的影响,哲学上是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而席勒则信奉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是唯心主义二元论者,歌德和席勒分别走上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创作道路。主要表现在他们创作方法中对艺术与自然、典型问题上的认识上。一、论自然和艺术关系自然和艺术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然要通过一种完整向世界说话,但是这种完整体不是他在自然中所能找到的,而是他自己的心智的果实。不同时代、不同美学家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来说,艺术和自然的关系就是作家的作品和他要反映的现实生活的关系,也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所以,理解歌德与席勒早期创作方法的美学思想应由此人手。文学是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作家只有从生活出发,通过感官和思维去观察、体验、分析和认识生活,才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好的作品。并且,他的作品也只有这时才显得真实感人, 给人以美感。如果作家依据不同的理论,就会出现不同的创作方法,而他们的作品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以唯心主义为基础,反对自然, 从主观出发,就会倾向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相反,以唯物主义为基础, 看重自然,就会主张从客观出发的创作方法。席勒主张前者,歌德主张后者。歌德与席勒一个追求现实,一个追求理想,一个从客观实际出发, 一个从主观想象出发; 一个看重自然,一个反对自然。歌德曾研究自然科学,而席勒则是研究历史和唯心主义哲学。就是说,歌德不仅研究文艺,而且还去研究自然科学,这就使他能尊重自然,走向现实。而席勒则是研究唯心主义的东西,搞些抽象的历史研究,就不能不使他走向概念化,一切都从抽象的观念出发。歌德与席勒的创作倾向不同,其创作方法也截然不同。歌德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描写对象; 席勒从概念的王国里寻找描写对象。对此, 歌德在同爱克曼谈话时说:“我主张诗应采取从客观世界出发的原则, 认为只有这种创作方法才可取。但是席勒却用完全主观的方法去写作, 认为只有他那种创作方法才是正确的。”这里,歌德明确地概括了他和席勒创作方法的不同,而由此也决定了他们二人审美观的差别。1.1歌德眼中的美与艺术歌德(Goethe,Johann Wolfgangvon 17491832)德国作家、诗人。1749年8月28日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1832年3月22日卒于魏玛。1.1.1美是自然的歌德认为美就是自然, 美在现实生活中,“美是自然的秘密规律的表现,没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言。而席勒认为个人想象出来表现个人或社会理想的才是美的,就是说美离不开人的思维,是主观的。他强调理想的得自由,美是“活的形象”。但是,这种,“活的形象”也只是理想和想象中的东西。因此,他从主观出发,是从观念中寻求美, 虽然后来他认为美是内容和形式、感性和理性的统一。歌德却一再强调美的客观性及社会性现实的社会生活,他说:“自然永远是美的, 它使艺术家们绝望,因为他们很少有能完全赶上自然的。”他认为“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就是说美是实在的,它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是能被人们感受到的东西, 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它不是空幻和超自然的。 歌德认为艺术是超自然的,他曾说:“艺术家一旦把握住一个自然对象,那个对象就不再属于自然,而且还可以说,艺术家在把握对象那一顷刻中就是在创造出那个对象,因为他从那对象中取得了具有意蕴,显得特征,引人入胜的东西,使那对象具有更高的价值。” 歌德认为,客观自然是创作的源泉,作家只有热爱自然,以自然为基础,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品。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自然呀!我怎样地渴慕着你,想把你忠实地, 亲爱地感觉得成!你会在我心中化作一个活波波的喷泉,从千万道的管中飞迸!你会使我全部的力量,在我心地中扩大无限,你会使我这有限的存在,展开到无限的永恒。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歌德是如何地看重和热爱自然,和自然融为一体,而且又能看到他从自然中得到了多么大的力量。有人对他作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从未曾有过一个诗人,象歌德这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歌德不是描写大自然的诸般现象,在他的作品里,大地蒸腾,太阳照难,群星灿烂,大海咆哮。”于艺术美学,歌德提出:只有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正式的艺术。艺术美的特征是主观与客观、精神与自然、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其本质是在特征中显出一般。抓住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按照自然性本身的目的来描写,艺术就会显得美。歌德在创作上倾向自然,他深受莎士比亚的影响。莎士比亚戏剧丰富了他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他它那里学会了真正的适用社会的东西。他说:“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一个美丽的百宝箱。莎剧的一切描写都显得那样真实,有血有肉,动情感人。”而歌德接受的正是莎士比亚的这些方面的东西。因此,在莎士比亚命名日中他激动地说:“我却喊道:这就是自然!是自然!没有比莎士比亚的人物更是自然的了。”这里的“自然”是指社会生活,指人物的真实和多样化。我们知道,莎士比亚戏剧有它突出的特点:敢于打破古典戏剧的“三一律”,把时间与空间都扩大到广阔的社会领域中,同时,他所描写的人物复杂化、多样化、情节生动化。而歌德学习莎士比亚就不能不受此影响, 这在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就得到了证明。在理论上他探索自然美,同样,在实践上他追求自然美。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伟大的著作,它是德国第一部产生重大国际影响的作品。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歌德塑造了比葛兹更成功的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有着理想的热情的青年形象。他受到莎士比亚的影响。又追随莱辛,否定古典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创作上走向自然,走向自由,他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自然是唯一的用之不尽的源泉。只有自然可以产生大艺术家。”可见,他是如何地把创作置于自然之中,显示于人类社会的现实生活之中。1.2席勒的思想认识德国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席勒是德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也被公认为德国文学史上地位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1.2.1理想中的艺术席勒则和歌德持相反的观点,他反对自然,他蔑视自然,否认自然。这里,我们可以把歌德对自然的重视看成是他对自然美的祟赏,当然,这种自然美在他那里常常和生活美是相一致的。而席勒的创作充满了幻想、理想,我们可以说他是追求理想的艺术,是重视理想美。他站在抽象的人性基础上去看待美,认为美是精神的。在后来的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他说:美足精神和感觉谐合的结果,它是同时诉诸人的一切能力的,只有当人充分地和自由地运用他的一切能力,才能够正当地感受和评价美。虽然他和歌德一样也处在同一个时代,作为狂飙运动的最后代表,他虽然也读过莎士比亚等人的作品,但它注意更多的还是莱布尼兹和康德的唯心主义哲学。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出他是如何地追求空幻和理想,不求艺术的真实,而只求那种超时空的美。在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中又说:“诗的悲叹的内容决不能是取自外界,而只应该是属于内在的理想的世界,即使悲叹的是现实世界所发生的损失,那也必须首先把它变成理想的事件。诗人对于题材的处理的确就在于这样使有限的东西变成一种无限的东西。因此, 外界的题材本身是无关紧要的。”上面的话表明,他不注意从现实中取材,而偏于从空幻的理想取得灵感,不是取自外界自然,而是取于作家个人的主观想象。这是浪漫主义的空想。这在他的早期作品唐卡洛斯中试能得到说明。在这个剧作中,他塑造了两个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人物波萨侯爵和卡罗斯王子。他对这两个人物加以推崇和赞扬,使其理想化。把他们描写成具有痛恨封建专制、要求民主自由的革命者。这只能是理想的人物,是没有真实生活基础的。剧中人物的斗争情节也是空洞和抽象的,而且还有大量的单一的表白和道德说教。这只能给人留下空的理想,而在人物性格上就不能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因而,他这样描写的结果,就容易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在席勒的创作中,理想美和现实美是不相容的。本来,理想美是有现实基础的,可是到了他那里,二者就不能和谐地统一了。他只追求理想而不善于运用自然。阿尔太莫诺夫在他的十八世纪外国文学史中也说:“他把自己的理想人物和现实世界对立起来,他们的高贵激情总在这可恨的现实的冷澳的堵壁上撞的粉碎。他们退却了,在心中保留关于最好地安排世界的光明幻想。”法国女作家德斯太尔夫人在她的德国的文学与艺术一书中这样评价席勒:“当他的作品中描写坏人时, 往往夸张而欠深度,仿佛他并没有真正结识过坏人。”可见,席勒所描写的人物不是从现实的生活中取来的,而是从他的主观想象的世借鉴来的。但是, 我们并不是说席勒没有才能,而是他不尊重自然。他只有主观想象的本领而没有观察现实的习惯,只有从理想出发的想力,而没有从生活中发现题材的真实反映生活的分析力和综合力。虽然他的作品反映了重大的社会题材,但其失真的空洞的描述就不能很好地说明他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的美的追求是客观的。他的强盗和唐卡洛斯等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他的那种主观描写的倾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美学理论还是在创作实践上,歌德与席勒早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歌德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走的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而席勒是康德唯心主义的信徒,在创作上倾向理想的浪漫主义。就是说,歌德倾向自然,从现实生活中求美;席勒鄙视自然,从理想中求美。可以说,他们一个是从客观方面去寻找现实美, 一个是从主观方面去寻找理想美。二、典型问题歌德与席勒早期创作美学见解之不同, 主要表现在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上, 但他们在典型问题上的分歧也是明显的。歌德和席勒都主张一般和个别要达到统一,但他们的出发点是相反的。2.1歌德对待典型问题观点歌德主张从个别到一般的统一方法,席勒则主张从一般到个别的统一方法。作家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具有特征性的事物,利用某种形式把它的特征充分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作家的再创造。这种创造的成果就是典型和艺术。而作家在创作中对于典型的描写是要在不同的个别形象里进行选择、构思,概括出反映实际生活本质和规律的形象作为一般形象,即典型。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最后达到二者的统一。 歌德就是用这种观点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席勒则相反。歌德在谈到他们之间的分歧时说:“在我们之间还存在着一点细微的差别,我的看法是这样:在一个探索个别以求一般的诗人和一个在个别中显出一般的诗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生出了比喻文学,在这里个别只是作为一般的一个例证或者例子;另一个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即是说,只表达个别而毫不想到的,或者提到一般。一个人只要生动地掌握了个别,他也就掌握了一般,只不过他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或者他可能在很久之后才会发现。”可以看出,歌德认为作家去把握特殊的时候,同时也在把握着一般,只不过他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罢了。这里,他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创造途径: 一个是为一般而找特殊,一个是在特殊中显出一般。席勒走的是前一条道路,歌德走的是后一条道路。他对爱克曼说:“诗人应该抓住特殊,如果其中有些健康的因素,他就会从这特殊中表现出一般.”可见,他是主张从个别出发去显示一般的,作家只有从不同的个别形象中才能概括出一个完整的美的艺术典型。在温克尔曼一文中他说:人一置身于大自然的顶峰,他便把自身也视为一个完整的自然,这个自然也必须产生一个顶峰。为此,他以一切美德充实自己,经过选择、整理,力求和谐、具有意义,最后达到产生艺术作品的高度。这就说明了人和自然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自然是复杂的,但它有一个顶峰,而这个顶峰就是各个不同方面的集中;它经过作家的加工,用各种不同的有意义的内容来充实它,最后就使它达到概括性的美的艺术。这也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他不仅在理论上是这种主张,而且,在创作实践中也是遵循着这样一条规律。还以年维特之烦恼例,小说的男主人公维持这个形象其实是生活中歌德本人和他的朋友耶路撒冷起造成的;女主人公绿蒂也是如此。于这一点,他在诗与真中作了说明:“从事这一著作时我便想起,一个美术家有机会来从许多美妇人中撷取精华,造成一个维纳斯女神的像,是那么庆幸的事,我因不自揣,也把许多美丽的女郎们的容颜和特性合一炉而冶之,铸造成那女主人公绿蒂,不过主要的美点都是从我最爱的女郎处撷采来。”歌德认为个别是基础, 抽象的概念是在基础上成立起来的,他说我们不能为诗的艺术和本身找到什么基本原理它是太形而上和太捉摸不定了。一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则将形象笠于想象力之前所以诗的形象足要拿来考察的最初的对象。人们先从比喻出发,然后继之以种种的描述,只要能表现于外部感官之物,使总成为话题。关于歌德的这种观点, 席勒在给他的信中也说:你总揽自然的全部,来设法说明它的个体。你在种种的不同的表象的整体里为解释一个个体寻找根据,你从单纯的机体到一切之中最复杂“人”, 你用整个自然的材料进一步地创造了他。歌德为什么认为艺术成功是在于对个别事物的真实描写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作家的创作个性,才能写出真实感人的作品。他说:“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 “我观察自然,从来不想到要用它来作诗。”就是说,他对自然的观察是先于做诗这种观念,的确不是先想到要做诗,然后再从这种观念出发去寻找自然。换句话说,他不是从诗中发现生活,而是从生活中发现诗, 这是和席勒截然相反的。2.2唯心主义的席勒席勒则是站在唯心主义立场上,反对自然,追求空洞的理想美。他的美学思想也是很丰富和宝贵的,它是从康德美学到黑格尔美学的中间桥梁。尤其是他的美育思想,对于后来的美学研究更有价值。他对世界美学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特别是后来的美学家哲学家。如黑格尔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他的影响。席勒受到温克尔曼的影响,他认为一般先于个别,创作从一般出发, 先有观念后有形象,这样的结果就使他脱离自然。他从一般出发,根基就是站在空洞的抽象的想象中,因而,他必然要落到背判自然的空虚的理想中。在给歌德的信中把自己和歌德作了对比。他说:你努力把你的宏大的观念世界单纯化,我则企图把我的微小的资本多样化。你有一个天国要你去治理,我则仅有一个概念底人口众多的家庭,我从心里想把它扩张成为一个小世界。可以看出,席勒是怎样地从抽象的概念出发去寻求理想美的。由于朴素诗人的天性是感性超过主动性,因此席勒提出人们要警惕堕入自然主义的泥沼,但是感伤的诗人主动性超过感受性,这又容易走向脱离现实而任意夸张的“空虚”,所以席勒认为任何诗的创作都必须要求主动性与感受性之间的某种协调。否则,现实主义有可能变成自然主义,而浪漫主义则有可能成为空想主义。2.2.1关于艺术家和被表现的对象关系席勒接受了歌德的“对自然的单纯模仿,特别作风和风格”的分别,而给与“特别作风”以“矫揉造作”的意思,认为“特别作风”是艺术家用自己的特性和癖好来影响对象性质的结果。他反对这种主观的创作手法说,“如果待表现的对象的特性由于艺术家的精神特性而遭受损失,我们就说,那种表现就会是矫揉造作的”,他指出理想的风格是表现纯粹客观性的,是艺术的最高原则。2.3歌德席勒美学比较歌德和席勒的美学思想是极其丰富的,尤其在创作方法上,他们有非常精湛的美学理论。他们都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举世闻名的著作,尽管他们二人的观点不完全相同。歌德虽然没有多少专门的美学理论专著,但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对创作方法的论述却是很多的。他的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比他专门理论著述中的美学思想更为丰富。因此,我们从他的作品和谈话中可以看出他对美学史的贡献,而在文学史上他则是较早地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结合起来,明显地从他的创作实践中表现出来。浮士德就是如此。然而,最主要的是他对自然和艺术的观点,这在当时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他认为,美就是自然,是现实生活的艺术。他关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看法,比车尔尼雪夫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三英语教学课件
- 钣金磨具课件
- 2025年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国际合作前景研究报告
- 钢铁卷板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宣讲总结课件
- 2025年电商市场分析面试题及答案
- 潞城知识园教育培训课件
- 2025年宠物摄影摄像师中级模拟试题
- 2025年CISP云计算安全面试题集
- 2025年券商入职测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半导体热沉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市场前景、投资方向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德育副校长在班主任会议上讲话:7步走轻松打造和谐班级
- 利用绘本进行家庭教育的方法探讨
- 2025年度智慧社区租赁意向协议书
-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方案》知识培训
- 县院感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英语(陕西卷)
- 助听器与辅听设备基本性能及使用建议的专家共识
-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职责
- 中职班主任管理培训
- 高三冲刺毕业家长会课件2024-2025学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