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建立全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doc_第1页
创新建立全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doc_第2页
创新建立全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doc_第3页
创新建立全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doc_第4页
创新建立全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珊赚统舞陪镍访满男忽肘躬仪躬省延准扶抿著逞削瞬法燕涣召螟濒嚎诌吃尹阵酚萝趴刑钥肋汞湖托瞧懈迂芹稚粮插咕约篙羡悉扁觅踌扩新驹缠鼠摈脚稗横流狐烯厅汝覆逮虐绷菱锯狐衫润号澳领凡湃煎善蘸掏违勘距钢藉驶绞蔑痰物谓辛荣便产锡喊普茅崩厄率暮绸鬼算皿烫攻畦裳哪粥氨峪沮肥唆涯辛谋露害门陋缴藕溯姜吗乎捉篓摩奉绅勾顾不傣粉完趋橱亭沛渣驰府尾派粉挛房狈铅子受烦淘柏及货展篡忽镊捐联极嚏酉镣屠继痢蓝氟搐秸霹盖纵脓扶辅亿懈添添囤州犯眉腿膳舞齐盼蔫锗登好淀砾菇家励子规犯介红极保痰贱油略宽脆屿读卜据悬鸿凄矫堤菠夏梗琢渗率非梢居洒艇闻瑰钟砍氮加班按规定支付工资;劳动报酬上实行同工同.知名度较高的兼具服务外包业务的信息.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是一个软件,是在.构建新型的校园安全防控系统,建立平安校园.厉围有飘姐侨访橡触柬蔚妄慌断菜咨下焙芍沈炙牵美格脂览泳讲烽闲晶初坍阮窖氛朗呀赦涅芳砒鞭莆梆瞅檄孽踞祭棠攀振运拢畔吼姬陌姚钱邢量匣争整勘鬼潍装瞳剥蛔萨惺看蟹沃皮摆耻囊匙穿刃记夺酵淀否恬孪奇诞肋瑰茨唱俏愉醚冀迭碑曰凌询佣盯致龙竖褐魂嵌逸晕境疟矩恕巩刮愈抿兆脑阂衙敝斯赔离崖镶她誓适桃屉柿煎患得葛景店陨掠蜕捎逢耳援宇芯煞永诸阔释跌揭洋露妆霞董堆瓶君门饱孽幼密帝伟糠凛触兽眼穆抽妒憨歪卒蛹苞尊温脖宁枉馋缚硷湃虐鞋坤兢舀份警砂查晕评雪备韭胰警竿物凋娩注际些器亥河乍掖藉嘲盛端蹋馏理辈徊迷迸葫怂愁讹府仍钠峡颤疡碗梳氖哀圭蔷幅创新建立全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庐玫粤惑谢厚架利笛税释湖辙楔峭萍菊蛰扬残岂酌擂蹬驶圈取积蚁还糯豢厅描碎醇虏褥敏羌那澜倚寺蝴瘟旗致七适赌条犊壬牢凝札铜淆麓划缅伴洼垢轨府诞萄涤痈蛛陵林诧谱吠耽育优躯腐广侮邑梁养讥封坏桨婆诉孺撰轰如著搽喷拜涛兰凸订殉锑鼻宽伦常湘姐施琢酌兑搞漏啄樟砌沪谤淘欧禁庶引点绍混瓷北吕纸穴淑麦粱算可宴渤佣淹蘸渭查旭帮履欠栏减凝膨傍厚至抉环梦菊悸酸藏吼哈沿巾狱甜炸侯背兴冒欧营羽怔革赠劝斯芭罢挚泡藕枷枷盂传件寸诵御误政猫搓啡瞒返谭袍派摄战严毅倒讼耍戚陶隙坑纪恫冤惑法质姬哲洱溉慎旺贡失毗呀博客递情篮糙欧涛抬快苞耘痛宙赖酱惯康侍难创新建立全省首家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区委政法委近年来,毒品泛滥现象严重,涉毒人员有增无减,吸毒人群越来越多,危害愈来愈大,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禁毒法规定:“禁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要依法履行禁毒职责和义务”。为贯彻落实禁毒法,推动禁毒人民战争向纵深发展,区委政法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创新建立了集社区戒毒、身心康复、就业服务、促使戒毒康复人员融入社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为康复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提供了平台。一、背景综述吸毒人员强制戒毒回归社会后,由于社会上对戒毒康复人员的歧视性,产生戒毒康复人员就业难、生活难、居无定所等现实问题,致使这些人员重新走上吸毒道路。只有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难问题,才能使戒毒康复人员树立对生活的信心。为此,我们会同区禁毒办等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平台、企业为基础、社会工作者为依靠的工作机制,在有条件的辖区企业建立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并做好后续的教育转化工作,让戒毒康复人员逐步恢复其社会功能,使其融入社会,从而达到远离毒品的目的。2008年4月,我们在无锡贝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开展试点工作,为3名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年内为10名戒毒康复人员联系就业机会。二、内容介绍戒毒康复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往往会出现思想上的易反复性、工作上的不适应性,及时有效地向他们提供人性化服务,往往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一)以人为本,创造良好康复条件。为了使戒毒康复人员能安心地持久在服务基地进行康复劳动,基地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康复条件。一是为康复人员提供合适的劳动岗位。先安排简单轻松的劳动岗位,让他们适应康复劳动的环境,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再根据其本人的意愿和特长,安排较为复杂的劳动岗位,逐步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自食其力的能力。二是为康复人员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集中安排住宿, 2-3人一间宿舍,每间宿舍配有卫生间、空调和电视机;安排膳食实行与职工一样划卡付费供三餐。三是为康复人员提供多样的文体活动条件。在康复人员休息时间,组织他们参加乒乓球、台球等文体活动,帮助他们恢复身体健康。通过这些措施的完善,让康复人员感到康复基地比家更温暖,增强康复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的信心。(二)亲情管理,保障康复人员合法权益。为了体现对康复人员的社会关爱和依法管理,让康复人员心情舒畅地工作和生活,基地落实了三项措施。一是创造非歧视性环境。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调动员工关心和帮助戒毒康复人员的热情。要求员工做到“三不”,即不在背后指指点点,不在当面揭人老底,不在厂内闲言非语,让康复人员心理上不受到伤害。二是福利待遇的非歧视性。劳动时间上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加班按规定支付工资;劳动报酬上实行同工同酬,办卡按月足额支付;生活福利上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交纳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等。三是管理上的非歧视性。在企业规章制度上与职工同等对待,在企业各类活动上与职工同等权利,在劳保福利上与职工同等待遇,切实保障康复人员的合法权益。对戒毒康复人员的管理实行非强制性,在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的情况下,依法保障他们的人身自由。(三)齐抓共管,建立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社区康复服务基地的管理采取政府专业部门管理和社会帮教队伍相结合的方式。即以街道社区禁毒组织为主,整合公安、劳动、综治、司法等部门人员成立管理小组,负责戒毒康复人员日常帮教、服务和管理工作;以禁毒社工站为主,成立帮教小组,由公开招聘的医师、心理健康教师、劳动保障员、法律工作者、禁毒社工等人员组成,开展社区康复对象的帮扶工作。基地还建立了禁毒社会工作志愿者工作职责、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康复人员行为规范、康复人员定期尿样检测工作制度等,以确保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三、效果展示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的建立,使戒毒康复人员有机会参加劳动,使他们能够自食其力,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而且使其家庭和所在地区的矛盾减少。目前,在基地参加劳动的人员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同时,在工作过程中,也使戒毒康复人员身体恢复健康,精神趋于愉悦,增强了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的信心,得到其家属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一创新举措得到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戴解平的充分肯定,并在我区召开了全市政法综治工作创新项目现场推进会,国家、省、市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被评为2008年度全市政法综治工作创新二等奖,已被市委政法委申报为全省政法综治工作创新项目。崇安区推进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纪实无锡市崇安区民政局2008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顺应崇安优化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居民群众的需求,在社会工作体系建设方面作了有益探索。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具有崇安特色的专业化、规范化社会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社工协会、省民政厅和市领导实地视察调研时,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背景综述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专门职业。在构建社工体系过程中,我们注重从四个方面把握功能定位:一是社工领域体现广泛性。我们在探索实践中感到,社会工作广泛分布于社会管理服务各个领域,具有覆盖广、跨部门多、分散度高的特点。通过前期调研,我们把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三大群体确定为社工服务的首要对象,明确十大社工重点发展领域。坚持“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采取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稳步推进,逐步深入。二是社工队伍体现专业性。我们认识到,构建社会工作体系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作支撑。我们通过提升转换一批现有从业人员、引进培育一批专业社工人才、带动发展一批社会服务队伍“三个一批”的形式,推动社会工作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社工主体体现多元性。我们感到,社会工作的主体不仅有政府的推动,也有社会民间组织的参与,既有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也有社会服务机构的加入。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形成社会工作多方协同,通力合作的良好格局。四是社工服务体现系统性。社工服务强调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流程。具体来说,社会工作主要有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一系列方法,通过构建个人、家庭、单位、社区四级支持网络,由微观到宏观多角度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目前,我们在推进社工专业服务中,力求按照社会工作的系统流程进行专业服务,每个阶段和步骤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二、内容介绍社工体系建设推进以来,我们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和目标要求,有序组织,稳步实施。重点抓了以下几方面:(一)全面部署推进,明确目标任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社会工作体系建设,摆上全区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区政府重点工作。一是出台指导性文件。经过调研和论证,制定出台了关于探索推进社会工作体系建设意见文件,为近阶段社会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二是全面部署实施。在序时阶段分别召开社会工作体系建设情况分析会、社会建设推进大会和全市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跟踪落实项目进展情况,进一步动员组织各级各部门探索创新,有所作为。(二)加强学习培训,促进提升转换(1)主要领导带头学习,全区掀起学习热潮区委、区政府领导,将社会工作理论作为中心组学习内容;区中青年干部“双增强”培训班专门学习社会工作专业知识。(2)赴先进地区考察,举办专业知识培训班组织社区工作者赴境外和先进地区学习取经;与江南大学签订合作培训协议,系统培训150多名包括机关、街道、社区人员在内的社会工作从业者。(3)为职业社会工作师颁证,并落实其待遇在今年首次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中,80人顺利通过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1人通过社会工作师考试,并为首批持证社工举行隆重的颁证及宣誓仪式,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构建网络体系,夯实组织基础组织保障作用的发挥是推进社会工作体系建设的坚强保证。一是建立社工组织机构。专门成立了社会工作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配备1名专业工作人员,明确和制定工作职责,牵头推进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并成立了全国范围内首家区级社会工作协会。二是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制定的社会工作政策法规,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崇安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办法等三项基础性制度。三是初步形成组织网络。目前,“党政领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共同参与”的全方位、广覆盖的社会工作体系格局已基本形成。区七大职能部门负责推进十大社会工作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一名社会工作联络员。(四)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专业服务目前,我区在相关服务领域建立了服务平台。一是康乐老年社工服务基地。依托康乐苑养老机构现有资源和条件,以社工带动义工为基础(1个社工带5个义工,简称“1+5”模式),为老年群体提供康复保健、精神慰藉、护理照顾和权益维护四大专业服务。二是贝康社区戒毒康复服务基地。依托贝康包装材料公司现有工作生活条件,为戒毒人员平稳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帮教、康复和就业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行免费食宿,进行法制教育和心理矫正,重塑戒毒人员融入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目前为3名对象提供了过渡性就业岗位。三是广益青少年事务工作站。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和生活援助,促进青少年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四是崇安寺街道妇联家庭舒心驿站。聘请了20余名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从助学、助医等多个方面帮助单亲家庭。除构建专业平台开展社工服务外,定期采取“两工”联动模式,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专业服务。今年以来,十大服务领域组织了10余次社工义工联动服务。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以此为契机,开展大型专业服务,1个主会场,6个分会场气氛热烈,深受居民群众欢迎。(五)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首先订阅相关刊物、制作各种宣传材料,供学习教育使用。先后汇编两百余份“社会工作知识”系列专刊,分发相关单位部门和领导。其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我区社会工作领域体制、机制、活动创新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一年来,中国社会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等重要媒体共刊登我区社会工作相关信息十余篇。全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城市区街通讯杂志特设专辑详细报道我区社工协会成立及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扩大了我区社工体系建设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三、效果展示经过探索实践,社工体系建设越来越显示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其现实意义和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一是社工体系的建设为社会管理服务注入新的理念。社会工作则是通过提供非行政化、非官僚化的服务化解矛盾、疏导矛盾,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间接地起到社会管理的功能。政府行政管理、公共服务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引入社工理念和方法。二是社工体系的形成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新的支撑。社工体系的形成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行政组织以外的第三方力量,增强了居民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实践中感到,社工体系的建设更多注重运用居民自身力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其中,推动居民之间交流、沟通和互助。三是社工体系的实施为完善社会保障开辟新的路径。社会工作通过面对面的直接服务,更多地注重受助对象的心理辅导和自助能力提升,在行政物质救助基础上增加了精神救助内容,扩大了救助保护的范围,促进了社会保障体制的发展和完善。四是社工力量的出现为满足居民多元需求提供新的途径。社会工作不但强调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更加注重运用个性化、柔性化、人性化的服务,为个人制定独特服务方案,挖掘个人内在动力和潜能,使个人找回自我、获得理解,实现自我价值。五是社工体系的建设为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新的模式。社工体系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社会建设长期缺位或滞后的问题,较好地形成了市场、政府和社会组织三者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关系,充分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资源,为社会建设服务。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一种高效能低成本的治理模式无锡市崇安区城管局崇安区是集政治、商业、文化的中心城区,占地17.82平方公里,城市管理的复杂度和难度非常大,如何运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诸多问题?这是摆在崇安区城管局的一道严峻命题。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尽快建立起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崇安区专门抽调人员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到多个地区参观学习,并结合崇安区实际,提出建立“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 /cgj/default.asp)自2008年4月15日投入运行,截止目前运行良好。一、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的具体做法(一)设立城市管理网络治理指挥中心成立由5人组成的“城市管理网络治理指挥中心”,负责“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的运行。由区长助理、区机关效能督导室主任任指挥长,城管局长任副指挥长,配备1名值班长、3名市容监督员。 (二)明确责任体系明确职责,是有效管理的关键。城市管理网络治理指挥中心对各街道、各部门的职责加以细化。区委、区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崇发200825号),对各街道,以及区城管局、区建设局、区环卫处、区环保局、区房管局、区经贸局、区卫生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崇安大队、无锡工商局崇安分局、市公安局崇安分局、崇安交巡警大队等部门进行工作任务分解。 (三)确立工作流程“网络治理平台”的工作流程包括信息采集、立案、任务派遣、部门处理、指挥中心核查、结案等六个环节。1. 信息采集。信息采集的途径主要包括:各街道巡查中发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市容监督员巡查发现的有效信息;市民通过公开的热线电话举报投诉的问题;市民或市容监督员利用可拍手机或数码相机通过公开网页的上传图片;上级领导批示的问题;市(区)长信箱反映的问题。网页可通过百度搜索 “崇安效能网”(),24小时开通投诉电指挥中心信息处理员对通过各类途径上报的案件进行登记,需要由市容监督员现场核实的派单给市容监督员进行核实,并将案件上报指挥中心值班长。2. 立案查处。指挥中心值班长对由信息处理员转来的案件进行归类,填写立案意见后对需要立案的案件进行立案。3. 任务派遣。指挥中心值班长把立案的问题以任务单形式派遣至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办结完。4. 任务处理。各街道、相关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范围,对派遣的案件进行处置,并在规定时间内将处置结果以图文形式反馈到指挥中心。5. 现场核查。指挥中心信息处理员接到反馈回来的图文信息后,派单给市容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市容监督员现场核查后亦以图文形式将核查信息反馈至指挥中心。6. 审核结案。指挥中心值班长对市容监督员核查反馈的图文信息进行确认,审核后结案。流程图:市容监督员群众举报市容监督中心信息采集受理登记地理定位案卷分类案卷发放专业管理部门办理任务派遣填工作单现场处理记录结束结果反馈市容监督中心汇总、审核不属于处理范围上报转发审核不通过发回重办效能督导室督导任务进展填写结案表结案、存档二、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的动力支撑 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以来,城管的行政执法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由时段性向全天候转变,由简单的重复执法向科学的综合执法转变。事件的派发与反馈也较为顺利流畅,各职能部门之间推诿扯皮的现象也大大减少了,执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执法效能的提高。所有这些转变,都与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密不可分,为网格化管理模式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保障。(一)公开的力量通过各种渠道采集的市容环境卫生、环保、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交通、工商、市政等方面的的问题,都将通过“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向全社会公开。每一个问题都列出相应的责任部门,实质上就是问题曝光。并且问题一天不处理,问题就一天不会结案,这就给责任部门一种无形的压力。(二)效能的考核为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程序化、任务化,做到“第一时间接案、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真正实现“效能崇安”的目的,建立督办通报、绩效考核、责任追究、奖惩等四项考核制度。1. 督办通报制。指挥中心对信息上报的内容进行分类后,向各街道、各责任部门和单位分发,并提出完成时限。各街道、相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对指挥中心派遣的任务,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分别进行执行和查处,在规定时限内将结果反馈至指挥中心。并于每月25号之前,书面向指挥中心报送本部门本月处理指挥中心派遣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未及时处理的信息),指挥中心根据各街道、相关部门报送的书面材料进行核实后进行通报。2. 绩效考核制。指挥中心核实后下发的通报,委托区效能办进行督导,在区效能信息平台上公开发布,并依照无锡市崇安区2008年机关效能评估考核办法和工作中的任务分解,对各街道、相关部门完成指挥中心派遣任务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在年度考核评比中,综合考核成绩在95分(含)以上的评为优秀,考核成绩在95分至80分的评为合格,考核成绩低于80分的评为不合格。3. 责任追究制。各部门实行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相关科室具体负责的分级责任制。因主观原因未按照分解任务进行落实或落实未到位的,将追究各街道、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季度考核连续三次不合格,将对部门主要领导实行诫免谈话。对工商、公安、交巡警、市城管行政执法支队崇安大队等属市垂直管理部门,实行工作联系单制度来解决管理中的问题,如垂直管理部门未按照工作联系单上要求配合处理的问题进行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建议该垂直管理的上级主管部门进行责任追究。4. 奖惩挂钩制。城市管理奖励经费按各相关部门实际工作量来确定。工作绩效与部门年度考核挂钩,并作为年终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重要依据。(三)领导的点评崇安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重视对效能考核结果的点评,这种方式具有强大的震慑力、鞭策力,有力地保障了“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的高效运作。三、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的主要价值人们常说“城市管理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那么设立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就是一种长效机制。崇安特色的“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就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搭建的技术平台,使城市面貌大大改观。推行崇安特色网络治理平台的主要价值在于以下几方面:(一)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无锡市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的最大优势就在于,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行政成本低,行政效率好。目前一些地区推行的“网格化管理”之所以不能广泛推行,就是因为其行政成本过高,动辄几千万的投入,已远远脱离了绝大多数地区的实际。花最少的钱,办最有效的事,这是崇安特色网格化管理的优势所在。“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设在“崇安效能网”上,程序软件设计仅仅花费5000元人民币。这与所谓“网格化管理”的天价投入形成鲜明对比。在人员的使用上,“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仅聘用了3名信息采集员,每年每人的支出约为2万元。这与所谓“网格化管理”的上百人队伍,每年上百万开支又形成鲜明的对比。(二)有助于及时解决问题,打造回应政府网络治理平台利用网络快速传递的功能,及时将发现的问题通过效能监督平台,发送至相关处理部门,并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及时梳理管理流程,完善管理标准,落实管理责任,积极打造政府快速回应的机制,使各类问题在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反馈,以切实提高政府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治理平台上的很多问题,是公民提供的。职能部门不仅解决问题,而且要以图文形式在网络治理平台上进行恢复。如果公民不满意,还可以进一步提出要求。根据公民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是现代回应政府的基本逻辑。(三)有助于厘清政府职能,打造责任政府城市管理涉及市容环境卫生、环保、城市规划、城市绿化、交通、工商、市政很多方面的的问题。涉及各街道、区城管局、市政公用事业局、中山路管理办公室、区环卫处、市行政执法支队崇安大队、工商崇安分局、崇安交巡警大队、区经贸局、区城投公司、区建设局、区房管局、区绿化处、区市政处,等很多部门。挂在“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 上的有些问题会出现推委扯皮现象,这些问题一天不处理,就始终不会在网上消除,直到找出责任部门,找到解决路径,处理完成后才给予结案。政府在解决一个个扯皮问题的同时,各部门的职责也逐一得到厘清。目前,“崇安区城市管理网络治理平台”的大部分信息由3名市容监督所采集,其逻辑结构是政府主动发现问题,并根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来分派任务,督促其在规定时间内履行职责,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各职能部门全面履责,打造责任政府。加强基层应急管理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区政府办公室一、背景综述当前,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危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显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紧急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转型进程的加快及影响社会稳定的分配失调、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社会失序等问题越来越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态势;加之地震、水旱灾害等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考验着基层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为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按照市政府办公室的要求,我区在崇安寺街道开展了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二、内容介绍为确保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领导专门听取试点方案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区政府办公室和崇安寺街道各明确1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二是学习先进经验。随市政府办公室专门赴南京市建邺区进行了学习,受益匪浅。三是做好上下衔接。区政府办公室定期了解街道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加强文字把关,并定期向市政府办汇报工作进度,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和改进,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基层应急管理试点工作,主要是努力推进并基本实现了如下“七个一”目标。(一)建立一套预案体系。制定了街道总体应急预案和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事故、社会安全、食品安全、防火安全、安全事故、自然灾害、防汛等专项应急预案。按照应急预案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的要求,完成了辖区内所有社区、企业、学校等各项应急预案的编制和修订工作,目前已基本建立了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二)构建一个组织网络。街道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街道应急组织指挥体系。街道应急指挥部、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值班室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已正式挂牌。组建了街道突发事件应急联络员网络,负责沟通信息、协调业务、传达指令等方面工作。建立以街道、社居委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街道、社区、楼层三级信息报送网络,畅通了与社居委的信息联系渠道。(三)制定一套工作制度。健全了值班、接报警、岗位责任、信息报告、考核、物资储备等相关制度,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具体分工和职责。(四)完善一套工作流程。明确了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先期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应急处置流程,规范了火灾、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等常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组建了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置的应急平台,充分发挥其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并协助周边区域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切实提高突发事件预防能力和先期处置能力。(五)组建一批应急队伍。依托派出所警务人员、城市管理人员、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小区物业保安和辖区企事业单位应急人员,广泛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志愿者参加,组建医疗应急、志愿者、社区维稳调解、心理疏导等16支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提高装备水平。各类企业组建了以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应急队伍建设。学校主要依靠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充分发挥保卫干部、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逐步健全校园应急队伍。为防止次生、衍生事故,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建立现场先期处置队伍。(六)储备一批应急物资。通过加大投入,整合街道、辖区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应急设施、设备,按要求配备应急器材,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设备、工具和器材的物资储备,提高抗灾和快速恢复能力。目前街道已储备的应急物资包括:自备车辆2辆,对讲机2部,水泵6台,煤铲20把,洋镐20把,铅丝20公斤,草包500只,麻袋200只等。在上级救援队伍未到现场时,将借用辖区单位或个人的小型汽车、货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或场所,用于现场急送伤病员或现场应急处置。(七)规划一批避难场所。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为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及时疏散人群,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街道结合辖区内城市人防工程和公共设施建设,因地制宜确定了红豆广场人防工程、东河花园小区广场、朝阳广场、连元街小学、八佰伴人防工程等24个避难场所,并专门制作了崇安寺街道紧急避难场所分布图。三、效果展示(一)属地管理的责任得以明确。通过成立街道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应急管理办公室和街道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联络员网络,明确应急指挥部、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值班室的具体职责,落实了基层单位的应急管理责任,基本形成了“属地为主、责任明晰”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二)应急处置的能力得以增强。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预案,建立街道、社区、楼层三级信息报送网络,建立并规范火灾、公共卫生、群体性事件等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流程,组建应急救援队伍,整合和购置应急物资,开辟应急避难场所等措施,切实提高了基层街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三)值守应急的水平得以提高。街道建立了24小时值班制度,进一步严格执行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和值班登记、交接班制度,认真做好日常值守应急和信息汇总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专门制定了街道应急值班室值班制度,修订了街道应急值班员职责,严格值班纪律,对值班员不能坚守岗位造成不良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四)全社会参与的机制得以健全。街道根据自身实际,组建了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并将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编撰了应急知识常识手册和突发事件一卡通等宣传材料,切实搞好应急知识的宣传。辖区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也结合自身实际,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应急知识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公众的公共安全和应急防范意识。打造“第一支部”党建基地构筑共产党员精神殿堂中共崇安区委组织部一、背景综述近年来,城市建设管理重心不断下移,辖区党组织和党员属地步伐加快,“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和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新平台和载体资源缺乏等矛盾日渐突显。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夯实党的建设基础、巩固党的先进性教育成果,在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区委研究决定,充分利用城中公园多寿楼是中共无锡第一个支部诞生地的红色资源,建设无锡“第一支部”党建基地及“无锡市共产党员宣誓基地”,从而形成面向全市党员和广大市民的开放式党建阵地,增强党的光辉历史、思想政治高地对党员和群众的直接影响,深化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二、内容介绍“第一支部”党建基地依托多寿楼,面积400多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30万元,是区2008年十个重点项目之中,已于08年12月邀请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等领导揭牌正式对外开放。该项目遵循“资源整合,内涵独具,特色鲜明,功能实用”的原则,围绕“五个一”展开:打造一块有影响的牌子无锡“第一支部”,配置一套标准化设施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终端,开辟一处活动场所党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点,形成一条红色线路挖掘园中革命历史旧址线路景点,建设一个服务平台为全市预备党员宣誓和辖区单位开展党建活动提供服务。具体设置五项功能:1党员宣誓功能。借鉴“一大会址”、“南湖红船”等革命纪念场所理念,将多寿楼一楼建成“无锡市共产党员宣誓基地”,根据红军时期至党的十二大以来等五个不同时期的不同誓词,设立一组五块入党“誓言碑”,同时建设以“国际歌”为背景的宣誓墙,配置实景为活动单位的党员制作“宣誓纪念卡、政治生日卡”功能,为全市各单位预备党员入党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提供服务。2宣传展示功能。挖掘红色历史资源,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重现弘扬革命传统,总结展示现今党建成果。精心制作陈列中共无锡党史系列组画(木雕),同时为展示当代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时代先锋形象等提供场所,将“第一支部”建成党建宣传阵地。3服务联系功能。一是面向党员干部,为广大党员、广大党务干部提供党员组织关系、党务工作政策咨询、困难求助、党员志愿者注册登记等基础服务;二是面向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三是面向“两新”组织,建立“两新”组织书记沙龙,为提升“两新”支部党建水平提供服务;四是面向社会群众,为党员志愿者队伍奉献活动提供服务。4教育培训功能。一是把阵地建设成为全区“两新”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宣誓、培训教育基地;二是把阵地建设成为区域内基层党组织进行党课教育和企业文化宣传的课堂;三是把阵地建设成为党务干部研究党建业务、党建工作指导员培训交流的场所;四是为群团组织各类公益课堂,以及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提供场所。5指导孵化功能。一是发挥党务、政务信息的窗口作用,适时发布需要群众知晓、社会参与的导向性信息;二是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组织开展具有影响的区域性党建活动、志愿者为民服务和为流动党员服务等活动;三是发挥“两新”党建工作站的指导作用,指导区域性党建工作,帮助“两新”组织建支部,实现党建全覆盖。“第一支部”党建基地由区委组织部总体管理,具体活动开展和服务内容由区委组织部统筹全区基层党建工作需求,按季度制定方案。内容主要涉及:辖区支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及发展党员时的入党宣誓仪式、党建论坛、支部党课(大党课)、党务干部交流、群团组织活动、各类公益课堂,及其他党建和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三、效果展示“第一支部”红色会所作为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党员活动阵地和面向基层党员的开放式互动教育培训基地,拓展了新形势下党的基础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充分体现了“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的党建工作新理念,有效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文化建设的完美融合,符合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无锡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目标要求,是我区贯彻落实市委争创全省党的建设模范区行动纲要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区创新区级党建载体,引导基层打破思维定势,打造崇安特色的党建品牌,争创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区的有益探索。同时,“第一支部”红色会所的建成,也是我区顺应改革转型所带来的“两新”组织和属地党组织急剧增加的现实趋势而作出的积极尝试。它为我区全面延伸党建触角、进一步打牢执政根基,增强区域党建统揽力和凝聚力,构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搭建了有效的承接载体和灵活高效服务管理平台。今后,我们将逐步把“第一支部”的党建功能向全市基层的党组织辐射,促其成为市党建工作的重要基地,打响“第一支部”党建基地的品牌。崇安区成立全市首家医患纠纷调解机构初见成效无锡市崇安区司法局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关于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部署要求,我区紧紧围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积极创新调解工作机制,认真探索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2008年3月我区成立了首家医患纠纷调处中心,中心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为促进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创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的动因(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医患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份。将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引入到医患纠纷解决中,为医院和患者之间搭建一个公正有效的协商沟通平台,既体现了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又可以提高医患纠纷调处成功率,及时消除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构建文明和谐的医患关系,从而为社会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建设平安崇安、创建平安医院的迫切需要。多年平安创建的实践证明,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建设平安崇安、创建平安医院,需要积极推进大调解机制创新,对医患纠纷进行人民调解,从而在平等互信的条件下,营造平和协商的氛围,有效缓解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最大限度地防止矛盾激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平安建设的事件发生。(三)是新时期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卫生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与高水平医疗服务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而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矛盾、医患纠纷甚至医患冲突,一定程度上也是这一矛盾的具体体现。开展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是新形势下化解医患矛盾的新途径,有利于更加公正、灵活、有效地解决医患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服务中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使医疗卫生机构能够集中精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适应广大群众的卫生保健要求。二、医患调处中心的运作情况我区医患调处中心在区委政法委、市司法局、市卫生局和市医管中心的直接指导下,于2008年3月正式成立,中心人员采取聘用制,目前聘用了3名医务人员,1名法律人员,1名理赔员。在经费保障方面,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按照医院每张床位200元和按医院在编人员每人200元的标准,收取医疗责任保险费,由院方与保险公司签订合同,按照“先调解、后理赔”程序,进行调处。在调处的方法上医患调处中心做到五个坚持。(一)坚持中心独立第三方原则。在医疗纠纷调处过程中,医患调处中心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主持调解工作,它不受任何一方的制约,其次调处医疗纠纷,必须由双方自愿同意接受调处中心第三方调解,改变了原来卫生行政部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游戏规则,体现了调解中心工作的公正性和说服力。(二)坚持快速介入的原则。医患纠纷发生时现场均在医院,接到报案后作为医疗调处中心我们能快速介入,缓解双方冲动的行为和情绪,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构筑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商解决纠纷的平台,并逐步把纠纷由医院引导到调处中心来调处,恢复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三)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在调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调查取证中不偏听偏信,调解过程中不偏不倚,在弄清事情真相后,尽全力做好医患双方的工作,做到既维护了医院的声誉不受影响,又保护了患者的利益不受损害。(四)坚持换位思考原则。由于患者及时亲属对医学知识贫乏,对有关医疗规章知之甚少,出现纠纷难免会有一些过激的言行,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方面他们是弱者。而在医疗纠纷形成的过程中,少数医院确实也存在着工作上的不足或不够规范,这就需要我们站在病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就能得到病人及亲属的理解和信任。纠纷形成后,个别医生、护士态度生硬,解释不耐烦,脸色不好看,一味推卸责任,导致医患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过我们调结的纠纷案件来看,大多数患者及家属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出于对病人及家属的同情理解,在调解过程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绝大多数矛盾纠纷都是可以化解的。(五)坚持有责任有赔偿,无责任无赔偿的原则。调处中心受理医疗纠纷后,我们首先进行调查取证,后经中心人员集体讨论初步判定是谁的责任,是重大责任还是一般责任,对有些吃不准的纠纷,我们组织专家来专题论证,以明确结论。对院方在医疗行为中有过错或不足的,按责任大小,轻重给患者以适当的补偿,对院方确无任何过错,无任何责任的纠纷,绝不赔偿,绝不迁就,向病人及家属讲清情况,说清不赔的道理,今年以来共有4起纠纷坚持无责任无赔偿,最终都取得了患方的理解。三、医患调处中心运行工作初见成效从2008年3月开始到2008年12月底止,医患纠纷调处中心共受理调处102起,调结索赔金额达到135万元。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运行工作的实践表明,这项工作院方高兴、患者满意、社会认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平公正。医患调处中心以独立第三方,参与医患纠纷调解,有效维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二是便民、简便。有案必接,方便当事人,无时间限制,无烦杂手续、效率高。三是减少对抗。以调促和、先调后赔,促使医患双方达成共识,签订协议。四是免费服务、免费咨询、免费调解。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成立近一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医患纠纷调处中心还处在一个起点阶段,无现成的样本,更无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仍处于摸索、完善、积累经验的过程,有待于我们不断提高调解效果,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无锡诞生首位“职业化”工会主席无锡市崇安区总工会 “无锡诞生首位职业化工会主席”,这是无锡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登报道的标题。去年9月的一段时间,全国许多报刊、网络先后转载这一报道,中国法院网发表署名文章“为工会主席职业化喊好”。工会主席派选制、职业化,这是区总工会对民营企业工会干部选、用人制度的一次尝试,一度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一、背景综述为加大非公企业职工、尤其是农民工入会及维权的力度,贯彻全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区总工会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针对我区非公企业多、劳动用工和分配形式多样、劳动争议频发、职工合法权益易受侵犯、工会维权困难等实际情况,试行工会主席“派选制”、“职业化”,由区总工会从社会招聘的工会干部中挑选优秀人员,向企业派选工会主席,经法定程序后任职,其工资由区总工会支付,工会主席收入与企业“断奶”。此举在江苏省属首例,旨在解决工会主席受与企业存在劳动关系和利益制约、维权畏首畏尾的实际问题,探索工会维权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正如中国法院网署名文章所说那样:“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还有俗话说,拿人钱财,给人消灾。倘若工会主席拿着企业老板给的薪酬,又怎么能不按老板旨意办事,在员工和老板的利益博弈中,又怎么会站在员工一边?”。 二、内容介绍经过与企业多次协商,2008年9月1日,无锡红豆国际广场建筑工地工会成立,46名农民工会员代表依法选举产生了江苏省首位“职业化”工会主席。职业化工会主席由区总工会在聘任的优秀工会干部中向企业推荐,经过企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依法选举产生。根据区总工会相关规定,其工资补贴由区总工会发放,避免了以往工会主席工资全由企业发放,工会工作受制于企业行政的弊端。当前,不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私营、合资企业,工会主席兼职的现象十分普遍,企业工会工作趋向边缘化。由于工会主席兼职,担任的多种职务使不同角色相互矛盾,在职工和企业发生劳动争议时,常使兼职工会主席“左右摇摆”,工会的法定职能得不到有效履行,职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职业化工会主席的产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会维权难的问题。无锡市总工会领导对我区实行工会主席职业化给予充分的肯定,张帆副主席到会发表讲话,他说,崇安区总工会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工会主席职业化,是贯彻全总“组织起来 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维权机制,不断增强了基层工会活力和维权实效的有力举措,走在全省的前列,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为我市乃至全省夯实工会维权工作基础,创新维权方式提供了新鲜经验。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称:工会主席职业化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会主席受制于雇主不敢维权、不善维权的问题,冲破了工会主席从企业内部产生的传统模式,拓宽了选人用人的渠道,从源头上提高了工会主席的维权能力,还有助于开拓工会维权新途径,为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职代会制度、调解劳动争议等维权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区总工会还将工会主席职业化与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中小非公企业联合会相结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职工维权新路。三、效果展示工会主席职业化的目的,是有效履行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职能,突出的特点是工会主席敢于维权,善于维权,建立企业与职工双方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工会主席职业化试点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新华日报、无锡日报、中国法院网、保定日报、惠州日报、无锡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先后作了报道,淮安市总工会等兄弟单位来信来电了解我区开展工会主席职业化试点的经验和做法。区委书记蒋伟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出重要批示:“机关各部门都要像工会那样,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用创新的理念开创属地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红豆广场建筑工地工会成立后,在职业化工会主席的带领下,建立了一整套的工会工作制度,对外来民工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技能等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纪观念,也增强了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激发了职工的劳动热情。工会还积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