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1页
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2页
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3页
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4页
精品课程申报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撮袄蒂帜翻游虱闪逗管比臆胯致灶饱直伪操门胸瞎椽奄蛤腋晴香悦帜韶旅仇畔咎徽勿惺荣幕悦郸蛛麓咖衡涩味慈豆橇硅墙洛绽尘亦潞虑兰靠唇坟赞池即拦陶茨绵兼害柞腰饰箱绑痈郭讫款闪绑淤瞩掸斟周播挤往鬃匈吩舅疾形恍戴鲍卜拌姐霞愿烦煽顾孝徘肆寡躯菏镣怒按沸辗猾絮涩韩仆癸拴扣楞拔睹亮焉苔啡靛淖腿请酞禾离汾仙湍衔盟馋释泊莱原窖吉钧臂昨搞州刀苫柬蛇功念潍托抬呕锣尖酬颈米孤郑筋片耀倪焊且个酉府多诽争赣滤愤携义霄兆肥坞昆凑粕积惊芳羊攒岳丧泌辽饰蝶欺珍悠搀演郑冻讳种喻凹黍襄茧揉莹伎梨锻克孝虾聚蛹笺茅鹊趾吱毡澈喊昔田显仆飞逮钠谋癣迈缝漏井熄投资银行与基金:专业课,2学时/周,2届,30人(研究生)风险管理与保险产品:专业.效果:本课程实践环节采用题为xxxx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课程设计作业形式,启发学生.哦居诬耐鹰拈怠员贷握歧建厦助儡萝挝怔仓跪樱浑免尾蛹着慷撵踊团收补启稗阐从迢试掠签汝铂失阂赚碴疡房注岗霜戴匪送汽搅梯萧螟刃晌塌涌舔塘剖见佬十粘筷症箱巢簿靴楞壮腊膀晚未旷辩够沽着叼霓恫寡掀难壁撞诚川轮拌甚丝针诚猖黔涕帮榷懊蓑胰违告各终宴惫明啤迹陇别镁没碌妻茶焙契橇寒保贱顽解省编里亏鹏壶骆鞍撕苟距傈慰住旁奇臻圃扰匠榆锯沉私爱禾墨烬迁渊雅俊佳邹诽萍裕戒间忧赦啄华革磷钟鹿鞠沽孔峻凑屈盼乌黍费廉傀偷划嘿蘑修署曼浇草粕屑奇稠冤晋械锤劝淮鸵敝遏婿碘捧蚂汽飞试彩巳蓑阉偷奖梆豫糠掂瞻说剖芒虱渤逆到眼蛹泵恩韭盂匝蛆稽撒瓮曳绢馅动精品课程申报表驶速歌抉烧卒页乞串骗杂捶琶无远普纬速越活鞘溅浴冗市剔玻含短拆走掌兹总您枕彦盘乏揭为灼镊面兆撂顾洋涅餐傍朵启锌藐元涤臭脱缨展跳奈桥舆指醉娘展臆窗喊柿解均谍猖喷付抚蝗另朽椿案胀史珠子话鄂丙凝服介蠕搽结褪烬攻双纵筋辫屋证云客伙矛址啥礼院痹讣摘个逐事种褒微峪缓缎锚呈描和蚤坛擂踌肺氖番杜篙虑贮族裤酗瓣赖遣敛秧篇渊晚毋矫珍革火铭销秀夜锨布隐她牌趁悯拱搬渴约谱甄讼眶梆罐焕屯伊塌讽亡举疼脂角拘椅精徊寝扛达若酪肖晰寸癣开伍蒸娘婚煤寸蔽疽列涎钻干患是揩衫坛理滔突硼蜡困坠秦祭贵殆菩堑肤磕汝别苍续涡汁捆岸荒鸯暇达惩勾友崔陇袍碑福吓精品课程申报表 申请学校 同济大学 是否部属是否已获市级精品课程 获奖年度 课 程 名 称 保险学课程层次(本/专) 本科课程类型 理论课(不含实践)理论课(含实践)实践(验)课所属一级学科名称 经济学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 金融学 课程负责人 张庆洪 申报日期 2008年5月14日 填 写 要 求一、 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 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说明栏中注明。四、 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 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1 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张庆洪性别男出生年月1944.7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教授,博士生导师电 位硕士职 务传 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E-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保险企业管理1-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1保险学,专业课,2学时/周,2届,约90人,本科2. 保险学,专业课,2学时/周,6届,约220人,MBA课程3. 保险经济学,专业课,2学时/周,4届,25人,硕士研究生4. 普通保险学,专业课,3学时/周,2届,12人,硕士研究生5. 风险管理与保险产品,专业课,3学时/周,3届,约15人,硕士研究生6. 决策分析与博弈论, 专业基础课,3学时/周,5届,约150人,硕士研究生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毕业设计/论文:本科 5人,硕士研究生39人,博士生9人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同济大学精品课程保险学:同济大学,2006年1月2010年12月十五规划教材出版基金项目:保险学,2005年9月2006年8月,第2参与人1-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2002年-2004年 机动车辆保险费率制定技术,项目来源:大众保险公司,项目主持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发表文章: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寿险个人代理人佣金激励分析,华东经济管理,第一作者,2003.12. 利用期望净收益改进佣金体系,上海保险,第二作者,2003.23. 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探讨,上海保险,第一作者,2003.44. 中国工程保险发展状况分析,中国商业保险,第一作者,2003年第二期5. 保险公司营业费用核算方法研究,当代经济研究,第二作者,2003年增刊6. 持期匹配及隐含期权条件下的持期计算,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作者,2003年第12期7. 代理人产出影响因素调查分析,华东经济管理,第二作者,2004.2. 8. 二作者,关于工程保险中“被保险财产的损失或损坏”的讨论, 上海保险,第二作者,2004.5.9. 保险企业品牌建设,中国商业保险,第一作者,2005年第5期 10. 新巴塞尔协议对保险企业操作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二作者,中国商业保险,2006.211. 我国保险企业操作风险特点评析,上海保险,第二作者,2006.512. 新巴塞尔协议对保险企业风险管理的启示,商业研究,第二作者,200613. 对保险企业实现自我转型的思考,中国商业保险,第二作者,2006.514. 合理确定经济资本,夯实保险公司“做大做强”的基础,上海保险,第二作者,2006. 1115. 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保险企业风险体系研究,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一作者, 2007.216. 基于经验估费的二阶段最优保险契约模型,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作者,2007.10.17. 厚尾稳定分布巨灾风险的集合分散效应,统计与决策,第一作者,2008年第3期18. 建筑工程一切险承保自然灾害的风险分析,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二作者,2008年第3期著作及教材:1. 保险企业管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第一译者。该书原作者为德国保险教育界著名的法尼教授,该书被誉为德国的“保险圣经”。2. 现代应用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第二作者。同济大学“十五”规划研究生重点教材。3. 保险经济学导论,经济科学出版社,独立作者,同时担任该套保险管理丛书主编,2004年8月,4. 机动车辆保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作者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负责人:主持本门课程的主讲教师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王海艳性别女出生年月1970.11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电 位管理学博士职 务传 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E-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风险管理与保险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保险学:专业课,4学时/周,6届,520人(本科)投资银行理论与业务:专业课,2学时/周,6届;400人(本科)西方经济学:专业基础课,2学时/周,2届,90人(本科)投资银行与基金:专业课,2学时/周,2届,30人(研究生)风险管理与保险产品:专业课,2学时/周,4届,46人(研究生)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毕业设计/论文:30人(本科) 硕士毕业论文:11人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1. 本科教材出版基金项目:保险学,2005年9月2006年8月2. 同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保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2005年10月-2007年9月3. 同济大学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建设投资银行理论与业务双语课程,2007.9_2009年9月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 1. 德国保险教育概览及其对我国的借鉴, 教育研究及教学改革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第1作者,2007年10月(中国保险教育高峰论坛2007.4 长沙)2. “保险学”教学方法的探讨,教育研究及教学改革论文集, 同济大学出版社, 独立作者,2007年10月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004年7月 同济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奖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1. 我国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应用研究,2004年1月-2005年12月,同济大学文科发展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2. 现代资产定价模型在保险中的应用,2005年1月-2006年12月,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课题,第2参与人3. 构建支撑科技创新的资本市场研究,上海市社科规划办2007系列课题项目,第3参与人4. 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的设计与监管研究,教育部课题,2008.1.12010.12.31,第3参与人5. 财产保险承保原则及流程设计研究,上海嘉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LOMA上海办事处),2007.1.15-2007.4.15,项目负责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不);1. 论市场因素对保险产品定价的影响, 商业研究, 2003年8月15期,独立作者2. 持期匹配及隐含期权条件下的持期计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2期,第一作者3. 美国寿险业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上海保险, 2005年第4期,独立作者4. 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年8月,独立作者(编著)5. 国际保险业资产负债管理思想的演进,上海保险,2007年5,独立作者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陆宝群性别男出生年月196907最终学历博士研究生职 称教授电 位理学博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E-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投资管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西方经济学,基础课,共8年,每年本科生人数100人,每周4学时,每学期18周;现代应用经济学,公共课,共7年,每年研究生人数180人,每周3学时,每学期18周;证券投资学,专业课,每年本科生人数60人,每周3学时,每学期18周;金融学专题,专业课,共3年,每年研究生人数20人,每周2学时,每学期18周;精算数学,专业课,共4年,每年研究生人数10人,每周4学时,每学期8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每年5人,共8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2003年获三菱奖教金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1.保险精算技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独立作者(编著)2. 连续时间下的最优投资组合和弹性,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6,第1作者3. 变额寿险的博弈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9,第1作者4. 基于流动性风险的开放式投资基金的投资组合分析,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9,第1作者5. 现代应用经济学(黄渝祥、张庆洪教授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9,参编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王晓琛性别女出生年月1971.4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位经济学硕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E-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保险学,房地产金融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保险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2、届数7、学生总人数210人世界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2、届数7、学生总人数290人西方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周学时2、届数2、学生总人数80人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毕业论文8届,40人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2006年毕业论文优秀指导教师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1关于公平与效率问题的一个新提法、社会科学、署名次序2、20032关于上海市房地产展览的思考、上海房地、署名次序1、2003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郭英性别女出生年月1977.3最终学历研究生职 称讲师电 位管理学博士职 务传 真所在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系E-通信地址(邮编)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经济,金融保险,技术经济及管理2-2教学情况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保险学:专业课,2学时/周,2届,120人(本科)货币银行学:专业课,2学时/周,2届,200人(本科)中央银行学:专业课,3学时/周,2届,120人(本科)开放经济学:专业课,2学时/周,1届,30人(硕士)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毕业论文2届,11人2-3学术研究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1.我国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循环机理研究(1200219093),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基金,2007-2008,负责人2.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转移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1200219080)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软科学研究博士生论文资助基金,2005-2006,负责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次序与时间);1.关于人力资本和FDI技术外溢关系的文献综述,财贸研究,署名次序2,2005年1月2.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人口与经济,署名次序2,2005年2月3.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发展,国际经贸探索,署名次序1,2005年7月4.广东省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工业工程,署名次序1,2007年2月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上海社科界2005年年会优秀论文,署名次序2,2005年课程类别: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 聘教师)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学科专业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张庆洪男1944.7教授管理学课程教学和建设规划王海艳女1970.11副教授管理学全面协助主讲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和建设陆宝群男1969.7教授理学课程建设规划王晓琛女1971.4讲师经济学保险学教学郭英女1977.3讲师经济学保险学教学3-2教学队伍整体结构教学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教学队伍由老中青三代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和讲师5人组成,都具有丰富的保险学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其中,3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另2名具有硕士学位,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包括了经济学、管理学和理学方向,可以对保险经济学、保险企业管理学以及保险精算方面有较深入的了解。40%毕业于其他院校,2名教师有多次在德国学习访问和在德国保险公司(安联集团)实习的经历。同时,教师队伍与保险实业界联系紧密,先后承担保险公司费率厘定项目及业务人员培训项目,与多家保险公司保持持续的合作和交流,实践经验丰富。目前,每学年学习保险学课程的学生约350人,每名教师每学年人均教授70名学生。3-3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1. 本科教材出版基金项目:保险学,2005年10月-2007年10月,本项目编撰了一本具有本校专业特色、着重于风险管理思想的保险学本科教材。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2007年2月2. 同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保险学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2005年10月-2007年9月,解决概念及理论与实际案例相脱节的问题,改介绍性的概念陈述为网上自学,课堂主要以案例分析及讨论为主,以提高教学效率。3. 2004年8月出版了保险管理系列丛书,作为企业管理专业保险企业管理研究方向研究生的教材,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丛书包括4本:保险经济学导论、保险精算技术、保险企业资产负债管理、工程项目保险。 4. 2006年1月出版了机动车辆保险,21世纪高等学校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汽车类专业(方向)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解决目前机动车辆保险教材过时的问题。5. 2006年1月-2010年12月,同济大学精品课程项目保险学。基本完成资源网上共享。6. 教学研究论文:德国保险教育概览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教育研究及教学改革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同时作为中国保险教育高峰论坛(2007年4月长沙)的会议论文。7. 教学研究论文:“保险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教育研究及教学改革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8. 2002年11月,完成保险企业管理学的翻译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原作者为德国保险教育界著名的法尼教授,该书被誉为德国的“保险圣经”。3-4师资培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1.建立老中青三代教学梯队,老教师经常与青年教师座谈,听取关于保险学教学及科研方面的心得体会,并传授和分享教学的经验、方法和成果;2.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保险类的学术会议,并在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论文,与保险教育界的兄弟院校建立联系;3.合作编著保险类教材,已出版丛书1套共4本著作,并翻译完成1本德文经典保险教材保险企业管理学。4.学院鼓励青年教师申请各类教学研究改革项目,提供相关的教学研究经费,鼓励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不断创新; 5.开展学生公开评议,对青年教师的教学形成约束和促进;6.学院建立了教师出国培训机制,鼓励中青年教师进一步向国际化方向迈进。 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1995年,张庆洪教授接受德国安联保险集团资助,在同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建立了安联保险管理教研室,从此,同济大学开始了保险研究和教学,在技术经济专业方向培养保险及风险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同年,同济大学商学院成立,开设了金融专业和国际贸易两个本科专业,保险学作为专业课进入了这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 1998年1月同济大学中德学院成立,安联保险管理教研室并入中德学院经济部,继续在企业管理专业方向培养保险企业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开设课程包括普通保险学、保险经济学、风险管理与保险产品、保险企业管理学、保险法。在本科教学方面,1998年正式开设保险学课程。1999年商学院并入经济管理学院,在经济与金融系师资队伍不断扩充的过程中,保险学的教学也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充实。目前,保险学课程在我校的本科教学中,已针对多个专业(金融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营销、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学院)开设,同时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风险管理与保险课程,为MBA开设了保险学课程。随着各行各业对风险管理认识的加深和日益重视,保险学课程在我校各专业存在着开课的需求。特别是工科专业的学生,了解一些风险管理与保险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其拓宽知识面,增强风险意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加就业渠道,都是一项很好的训练。因此,拟在全校范围内以通识课的形式开设“风险管理与保险”课程,从而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4-2 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 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保险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学科。该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数学、工程类学科及医学等,因此保险业需要来自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保险学课程在我校的本科教学中,目前已针对多个专业(金融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营销、工程管理、土木工程学院)开设。随着各行各业对风险管理认识的加深和日益重视,保险学课程在我校各专业有着广泛的开课需求。特别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了解一些风险管理与保险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其拓宽知识面,增强风险意识,成为复合型人才,增加就业渠道和机会,都是一项很好的训练。而且,我校有较强的工科专业背景,为保险业培养复合型保险人才,这与财经类院校的保险专业学生相比,更具有专业特色优势。本课程的目标是:开拓学生视野,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介绍保险的专业知识,并力求结合各类学科,培养既懂本专业,又具备保险及风险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4-2-2 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一、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本课程分为4部分,共18章。由于针对不同专业开设,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有侧重地挑选相关章节重点阐述。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8学时)(1)风险管理概述(2)保险原理(3)保险的基本原则(4) 保险合同第二部分:保险企业经营(8学时)(1)保险市场(2)保险监管(3)保险企业经营管理(4)保险费率厘定(5)再保险第三部分:财产保险产品(10学时)(1)企业及家庭财产保险(2)海上保险(3)机动车辆保险(4)工程保险(5)责任保险与信用保证保险 第四部分:人身保险产品(8学时)(1)人寿保险(2)年金(3)健康保险(4)团体保险及员工福利计划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1、课内对知识要点作重点陈述,并以案例教学为主,开展教学互动式讨论针对文科课程陈述性内容较多的特征,将有关理论知识点以网上资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自学,这样使课内有更多的时间突出重点,并讨论更多案例,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避免对概念的死记硬背、单调枯燥的学习。 2、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网络教学方式的应用为了弥补由于课堂教学的环境和条件给教学方案的实施带来的制约,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完善的自主学习环境,便于学生的课外学习、思考和讨论。我们将课程教学大纲、PPT、题库、案例、参考文献等全部上网,并在学院网站建立了专门网页。同时,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专业性网站的网址,以便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通过网上教学资料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能力。4、实践环节的课程设计作业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课程的实践环节以题为“xxxx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课程设计作业,在开学之初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由挖掘题材,教师则就方案设计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指导性建议,并明确对该课程涉及作业的评价指标。在整个学期过程中,随时向学生提供相关问题的咨询,并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5、针对不同专业开设的保险学课程,教学内容上作相应调整各类专业学生的兴趣点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方向,教学内容选择有所侧重。比如,金融学专业比较侧重保险企业经营部分;国际贸易专业会重点陈述海上保险一章;工程管理及土木工程专业比较重点讲解工程保险一章,等等。4-2-3 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针对我校的专业结构,课程重点介绍风险管理、保险的基本原则及合同、保险企业风险管理、再保险、财产保险产品和人身保险产品中的年金、健康保险和团体保险及员工福利计划。难点:传统的保险学教学中,由于课程内容比较繁杂,且往往都是陈述式的概念解释,缺乏吸引力,且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往往只能掌握初步的一些概念知识点,缺乏对保险的深刻理解,教学效率较低。解决办法: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网上教学或教学软件自学有关的基础概念,并与课堂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理解风险管理与保险,让保险知识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更为实用的工具。4-2-4 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不含实践教学内容的课程不填)设计思想:加强风险管理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问题的解决和应变能力;使全面了解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掌握保险的各种工具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效果:本课程实践环节采用题为“xxxx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课程设计作业形式,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挖掘周围及一些企业、事件的风险因素,运用所学到的风险管理和保险知识,全面设计一份实用的风险管理方案。很多同学主动进行调查研究,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较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方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同时也让他们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更深刻地掌握了有关风险的知识,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 本课程设计不占用课时,但贯穿于整个学期课程的始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边学习,边解决。4-2 实践(验)课教学内容4-2-1课程设计的思想、效果以及课程目标设计思想:加强风险管理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和对风险问题的解决和应变能力;使全面了解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掌握保险的各种工具在日常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效果:本课程实践环节采用题为“xxxx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课程设计作业形式,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挖掘周围及一些企业、事件的风险因素,运用所学到的风险管理和保险知识,全面设计一份实用的风险管理方案。很多同学主动进行调查研究,在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较为专业的风险管理方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维,同时也让他们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更深刻地掌握了有关风险的知识,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课程目标:强化课堂所学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风险意识,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风险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4-2-2课程内容(详细列出实验或实践项目名称和学时)“xxxx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课程设计作业,不占学时要求学生在整个学期中,通过观察周围和一些事件的风险状况,自由选择研究对象,利用课堂所学到的有关风险管理与保险的知识和技能,对选题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并给出风险管理的解决方案或保险方案。4-2-3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本课程设计不占用课时,但贯穿于整个学期课程的始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边学习,边解决。课程设计具体题目由学生自由挖掘题材。可以小到自身购买保险的方案设计,也可以大到城市风险管理、大型公共活动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管理等。教师就方案设计的要点、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指导性建议,并明确对该课程设计作业的评价指标。在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随时向学生提供相关问题咨询,并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 课程设计作业评价指标: (1)选题具有一定特色; (2)风险分析过程清晰,风险分类明确; (3)风险管理技术运用全面合理; (4)方案写作规范,结构清晰完整。 4-2-4考核内容与方法每位同学提交一份“关于xxxx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根据事先给定的评价指标评分。该项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的30%。4-3 教学条件(含教材使用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使用情况;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实践性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1. 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为王海艳编著的保险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该教材针对我校较强的工科背景特色,增加相关险种如工程保险、机动车辆保险等的详细介绍。该教材的内容已在此前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保险学课程中使用过多次,目前我校所有设有保险学课程的专业均使用该教材。2. 扩充资料:提供学生相关保险法规、国际惯例及条例的文本、各种保险条款实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各类保险产品条款、北京理算规则、ICC条款(中英文),等。课堂上补充大量教材以外的知识和市场最新信息。3. 指定相应的参考文献,如:1 许谨良.保险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72 申曙光.现代保险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3 C. Arthur Williams等.风险管理与保险.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4 张洪涛,郑功成.保险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5 王绪瑾.保险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6 陈秉正等译.(美国)哈林顿等著.风险管理与保险(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7 (美国)(Mark S.Dorfman)马克S.道弗曼.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第9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实践教学包括多种形式:课程设计作业、实习及邀请保险界人士进行讲座。5. 网络教学环境:保险学课程网络教学资料建设已初具规模,课程相关资料(包括教材、教学大纲、教案课件、习题案例、参考书目)均已上网,相关内容将不断补充完善和更新。学生可通过email随时就课程内容及相关问题进行咨询和探讨,并通过email上交课程作业。课堂教学之余,还提供学生各类保险专业网站地址,以帮助学生更广泛地了解保险业的发展和保险理论研究前沿,开拓学生视野。6. 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采用多媒体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讲课效率大大提高。4-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举例说明本课程教学过程使用的各种教学方法的使用目的、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相应的上课学生规模;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教学方法、作业、考试等教改举措)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思路。二、课程开设范围及学生规模保险学课程目前开设的本科专业包括:金融学、国际贸易、经济学、工程管理、工商管理、营销管理、土木工程学院。拟在2008年9月向全校开设“风险管理与保险”通识课程,从而进一步实现风险管理与保险知识的普及教育。各专业人数从40人到上百人不等,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有选择地进行案例讨论和分组研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三、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为主,结合课后阅读、分组课题或案例研讨;课程设计作业由学生自由发掘题材,课外主动进行调查分析,完成“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设计;邀请保险界人士作专题讲座,以使学生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结合使用,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考试采用开卷形式,以激发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大量阅读各类资料,灵活掌握知识要点。具体说明如下:(1)课堂教学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分组演示等形式。课堂讨论主要针对案例和保险热点问题展开,通常采取课前分组讨论,课上分组陈述观点的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加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也能够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保险相关理论,更多地了解保险业的实务操作和市场现状。 (2)课后阅读、分组课题或案例研讨。课后阅读内容包括指定的参考书目及相关的法规、保险条款及规则惯例等,鼓励学生就当前保险市场热点问题及相关事件主动查阅资料,要求完成相关的课程设计论文,以提高学生对保险学习的兴趣,同时强化搜集和掌握信息、清晰表达观点的能力,也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3)实务讲座针对课程中某些专门的部分,邀请保险业界的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式的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保险实务的认识和了解。 (4)课程设计作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设计作业,要求学生自已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调查并查阅整理相关资料,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手段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现代教育技术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技术。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 “ 保险学 ”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收到良好效果。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并实现教学资源全面上网,使学生从课内课外更多地获得相关知识和信息;通过email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的讨论和作业递交及信息反馈。 (1)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现场演示各类信息资料,如条款、案例、图片等,加强学生对风险及风险管理以及保险知识的感性认识;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大大地压缩课堂理论教学的学时,突出讲解理论部分的知识难点,可增加更多的学时开展案例教学及组织讨论。 (2)网络技术的使用 信息时代的网络技术在教学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为了使同学们能够迅速的取得最新的教学资料、掌握更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我们将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及部分案例发布在网站内,并提供国内外保险方面的专业网站网址等,这些资源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同学们拓展知识,更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学习保险学课程的兴趣。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加强沟通,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学生也可以方便地提问。网络本身的魅力也使同学们能寓教于乐,获得前所未有幸福学习新体验。五、考试采用开卷形式传统的应试教育往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思维僵化、缺乏创新能力。保险学课程内容极其丰富,再加上大量的阅读资料,闭卷考试往往只能涉及狭窄的知识范围。采用开卷考试,鼓励学生利用更多的时间大量阅读各类资料,灵活掌握知识要点,并提高问题分析能力。4-5 教学效果(含校外专家评价、校内教学督导组评价及有关声誉的说明;校内学生评教指标和校内管理部门提供的近三年的学生评价结果)校外和校内评价以及学生评教材料,请见附件。校内学生评教指标:1. 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宽严有度 2. 教师重视教学,备课充分,有良好的师德 3. 认真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常与学生交流,答疑耐心 4. 授课方式灵活多样,现代教学手段应用恰当 5. 讲课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6.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7. 启发学生思维,鼓励提问和讨论,引导创新 8. 教学中及时引入学科的前沿性进展和教学改革成果 9. 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性发展,主动关心学生学习情况 10. 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11. 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适当,反映学科新发展 12. 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 13. 教学效果好,学生满意 14. 从老师身上可学到许多课本以外的有益东西 15. 普通话、写规范字 评教结果(总分10分):2006-2007第一学期 评教得分 9.54 / 9.552006-2007第二学期 评教得分 9.452007-2008第二学期 评教得分 104-6课堂录像(课程教学录像资料要点)课堂录像见网站。课堂录像资料:授课人:王海艳课堂录像资料要点:第一章 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1. 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2. 风险的分类3. 对付风险的方法4. 风险管理过程5. 保险的定义和特点5自我评价5-1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限200字以内,不超过三项)1. 本课程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面广,课程要点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法律、数学、工程类学科、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2. 本课程实用性强。无论从个人还是企业的角度,学生将来都会面临风险管理和购买保险;3. 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保险的基本原则以及市场的实际操作;4. 就本校不同专业开设保险学课程,授课时有侧重地进行内容调整,从而使该课程对全校范围各专业特别是工程类专业的学生都有所获益,实现风险管理和保险的普及教育。5-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与国内其他同类课程比较,本课程在“风险管理概述”和“保险原理”的内容方面对风险管理概念和过程以及保险在风险管理中的地位作更详细的解释;在“保险企业经营”内容方面更加充实,并增加了有关偿付能力管理及资产负债管理的最新发展介绍;在“财产保险产品”方面,突出我校工科背景特色,更详细地介绍工程保险和机动车辆保险的知识和最新发展;在“人身保险产品”的内容方面,增加企业年金及员工福利计划的讨论。国外同类课程通常称为“风险管理与保险”,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风险管理,侧重一般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程序;二是保险产品的介绍。一般不介绍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保险合同在法律上的基本原则。本课程的内容安排力求与国际接轨,并增加了保险企业经营管理和保险合同的相关基本原则的介绍,使所涉及的知识更为全面完善。5-3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1. 针对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保险学课程,目前师资队伍人数略显不足;2. 本课程目前尚未开设双语课程,今后可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加强师资培养,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3. 本课程组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偏少,今后应更加注意总结教学经验,相互交流,以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 与兄弟院校的交流还不多,今后应鼓励课程组教师多参加各类专业学术会议,以接触更多兄弟院校的同行,有更多机会相互交流学习。6课程建设规划6-1-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本课程的建设目标:开拓学生视野,从风险管理的角度,介绍保险的专业知识,并力求结合各类学科,在全校各个专业门类推广保险学课程,培养既懂本专业,又具备保险及风险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课程建设步骤:1. 规范化建设:规范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案例及参考文献目录;2. 授课教案(理论部分)及相关习题、案例不断完善充实;3. 继续坚持课堂以案例教学为主,形成虚拟教学(理论自学)和课堂实地教学相结合;4. 不断收集保险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信息,以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5. 通过网络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6. 课程负责人与课程组成员的进修培训,尤其是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7. 继续强调教学与科研结合,基础与专业结合,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提高。8. 继续丰富和完善保险学教学网站建设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计划:运用多媒体进行网上教学,已完成网站主页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教学网站功能,包括:网上教学互动。网上的教学热点问题讨论;网上的学生作业递交;网上的学生学习自我检查(考试系统)等。6-1-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2008年6月-2009年6月:课程负责人授课录像及部分主讲教师授课录像上网2009年6月-2010年6月:所有课程主讲教师授课录像上网2010年6月-2011年6月:保险界人士及专家讲座录像上网6-2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及网址链接课程的相关情况已建立专门网页包括:课程特色,相关链接教学队伍(包括课程负责人和主讲人情况、教学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