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强校,翰墨书香绘蓝图.doc_第1页
特色强校,翰墨书香绘蓝图.doc_第2页
特色强校,翰墨书香绘蓝图.doc_第3页
特色强校,翰墨书香绘蓝图.doc_第4页
特色强校,翰墨书香绘蓝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色强校,翰墨书香绘蓝图剑阁中学 何雄林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剑阁中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关怀和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培植博大精深的校园文化,着力加强和改进师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多年来,学校一贯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注重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按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一、新课改形势下对校园文化的认识一段时期以来,校园文化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在传统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忽视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大多数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题意义,使校园文化偏离其价值目标。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实现“大变脸”,对课程改革理念下的校园文化进行新定位。(一)何为文化?何为校园文化?所谓文化,简单地说,文化即人化。把人变成人、把人化成人就是文化。古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文化者,以文教化,观乎人文,文明以止,以化成天下。因此,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文化既是一种教化过程,也是一种教化结果。从中国传统的一对一的拜师学艺到私塾教学,再从书院式的办学到现代的班级授课制,无不体现了教育这种特定文化对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而学校也成了它特定的文化符号,即学校文化。所谓学校文化,简言之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主要表现,是学校的生命所在,是学校潜在的教育资源,蕴含着巨大的教育能量。校园文化也是一所学校历史的积淀,艺术的表达,血脉的传承,发展的根基;是学校的精、气、神,是学校的灵魂。剑阁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不拘泥于环境、硬件的改造,重点在学校内涵上做文章,在“文化管理”上找切入点,在学校核心价值方面寻找突破口,特别是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应该将其提高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潜在课程”来加以重视,加以开发。(二)品牌是学校的名片,特色是学校的根基,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历史,有其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印迹。因而学校文化建设要突出自身的特点,切忌千校一面。剑阁中学是一所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老学府, 坐落于校园内的千年文庙,是剑阁县历代官学之所,现已被批准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与文庙毗邻的兼山书院,是为纪念宋代三朝元老、礼部尚书、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的剑州人士黄裳而建的。黄裳,字兼山,南宋隆庆府普成县(今剑阁县)人,曾辅佐过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先后任国子博士、中书舍人、侍讲、礼部尚书等职。死后赠资政殿学士,谥封“文忠公”。为了纪念黄裳,南宋时期的隆庆府在剑州治地普安城之南修建黄裳祠庙,后改名兼山书院。明正德年间剑州知州李璧将兼山书院迁建于学街现剑阁中学校内,无数剑州乡贤、州人士子在这里延师授徒,以广文教。剑阁中学在千余年的办学过程中,书院文化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我校校园文化融入了孔子的儒家文化、宋代黄裳的理学文化、明代赵炳然的爱国文化、清代李榕的教育文化以及今天的社会主义办学思想。因而,她是剑阁中学独具的办学和育人的丰厚给养。学校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千年文庙及兼山书院为基点,大力做好兼山这篇文章,打造好兼山这张名片。剑阁中学立足兼山书院,深入挖掘黄裳的治学思想,提出了“文化怡养,特色强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思路。文化怡养即是依托书院,注重校史教育,让学生知校史、尊先贤、诵经典、怡性情、养才识、立大志。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参观书院、文庙,知晓校史,瞻仰乡贤;传承经典,突显文化内核。书院、文庙根在经典,传统经典博大精深,我们将之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进行打造,静态的是,经典上墙,乡贤垂教,动态的是,活动熏陶、课程选修、每天诵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莘莘学子受益匪浅。二、营造书香校园 共沐翰墨成长“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是一种浸润,拂去全身烦躁,留下满腔书香。阅读经典,对一个人的素养提升、气质培养乃至品格塑造,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校以阅读经典为抓手,围绕“读书为人生奠基,为教育添彩,为发展增色”的目标,逐步开发和利用各种经典阅读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供优良的阅读环境,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切实引导学生遨游浩瀚的书海,品味醇醇的书香,不断积蓄厚重的国学素养。(一)经典传承,书香满园剑阁中学以文庙和兼山书院独特的资源为依托,积极创建以经典诵读为特色的书香校园,为师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近几年来,学校将“文化怡养,特色强校”确立为我校办学育人特色,通过“经典浸润心灵,诗文开启智慧”来传承国学经典之精华,培育笃学厚德之人才,形成了鲜明的剑中特色。1、打造经典文化,营造书香校园。利用校园墙壁,制作了古代经典名篇、名言,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些经典名篇似暮鼓晨钟,沁人心脾,发人深省。制作了孔子讲学图二十四孝图等大型浮雕,对学生耳濡目染,润物无声。学校为校园所有楼栋、广场、道路予以命名,命名突出剑阁和剑阁中学历代名人(如兼山路、力耘路等)、剑阁普安标志性地名(如鹤鸣轩、卧龙轩等)、深富诗意与文化内涵(如秀苑、雅苑、文杏阁等)、具有鼓励性与激励性(如知行楼、笃志楼等),每一处命名都赋以注释,注释力求文有出处,字字珠玑,给师生以熏陶。2、为了给师生搭建诵读交流的平台,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经典诵读活动。一是举办了剑阁中学首届清明祭孔大典,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师生吟诵弟子规论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县委宣传部还将吟诵经典活动推广到了全县各中小学。二是坚持每日一吟,熟读成诵。学校统一精选古代经典诗词,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采用教师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诵读。全校统一安排晚自习前的510分钟时间,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人之初,性本善”的声声传唱,倾诉着剑阁中学弘扬经典的心语历程。学校还开发了三字经弟子规节选论语集锦唐宋诗词三百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剑中学生必读经典等校本教材。(二)完善制度,固化于本1、在师生中开展“书香满校园活动”。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即每天坚持学习一小时;每周印发一篇好文章;每周写一篇(段)教学随笔;每月坚持写一则读书笔记;每年发表一篇教育教学论文。要求教师读好三类书:读经典名著,增强文化底蕴;读理论专著,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读报纸杂志,了解时事风情。在学生中开展“好书推介活动”,将学校图书室的好书介绍给同学们;开展“剑阁中学励志杯”演讲比赛;开展“书香班级”评比活动;利用晚自习天会时间吟诵国学经典等。2、建立班级图书架。学校为初中和高中文科班购置了铁质书架,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各班向同学们征集了百余本图书。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心爱的读物带到教室,一来可以方便自己课余阅读,二来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这里的书是动态的,新书被不断地带来,而同学们都阅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由学生带回去,确保班级图书角正常有序运转。3、大声朗读,让阅读成为习惯。我主张师生在教室、树林、草坪、运动场或校园内的某一角落大声朗读,特别是早上的晨读,必须读出声,大声读,做到声情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让教师、学生通过阅读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寻找生活的榜样,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从中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感受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实践证明,我校以创建“书香校园”为突破口,校园处处书香满溢,校园时时书香醉人,校园缕缕书香相承,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很好地提高,良好习惯得以逐渐养成,综合素质获得全面发展,有力促进了学科教学,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今后,我们还要在全校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使读书、爱书的氛围更浓厚,全面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三、构建活动平台,多元评价引导(一)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社团蓬勃发展,其作为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扩大学生知识领域、满足学生多元化文化需要的群众组织,是广大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发挥自身潜能、全面塑造自我的“第二课堂”,已经逐步成为提升我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如“国学社”“兼山文学社”“兼山记者站”已经成为同学们非常喜欢并踊跃参加的社团。其中兼山文学社现在已有100余名成员,主要吸纳文学爱好者,进一步加强经典诵读,举办文学讲座,到校外采风,编辑出版校报校刊,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学习诗词楹联,从而达到一定的文学水平。还有各班级的课外实践活动,更是异彩纷呈。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聚拢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别具风格、特色鲜明的团体。学校对社团组建、课程设置、活动开展、指导老师选配进行了详尽的安排。同学们的自发组织在学校引领和老师指导下日渐规范,不断壮大,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二)开办“兼山讲坛”“兼山论坛”“兼山课堂”,彰显剑中特色。“兼山讲坛”每周举办一期,由学校各教研组筹办,一周一个教研组,先组内再组外举办专题讲座,讲座既可以是教学教研专题,也可以是交流读书后的读书体会、心得,还可以是文史哲、现代科技、国际时事等内容,总之给老师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老师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读书和钻研业务,从而减少去茶楼酒肆的时间。“兼山讲坛”凡讲必有筹,讲得好的还有奖,而且是重奖,对培养出的优秀主讲人还将向外界推荐。“兼山论坛”每学期不时结集刊印。将老师们的论文、心得、教案、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课题研究、考试分析等择优收编,编辑成书,供全体教师分享。“兼山课堂”是将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实录,然后组织专人分别予以研究,按照我校的“三段三步”课堂教学模式一堂一堂地研究,一堂一堂地分析,一堂一堂地改进,再将经典课堂在全校推广。同时学校还将“兼山讲坛”与“剑门关蜀道历史文化讲坛”对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教材。四、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挖掘传统文化,培育先进文化,践行文化管理,学校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力。(一)以学校核心价值观凝聚人。我校师生遵循“正本清源,安心从教,共谋发展”的训示,牢记“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警言,坚持“重道贵德,兼善天下”的办学思想和“树德、修能、爱国、鼎新”的校训,突出“因材施教,多元发展,身正体健、奠基成才”的育人目标和“让教师幸福地工作生活,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成长,让学校和谐地持续发展,争创省一级示范高中”的办学目标。上下同欲,干群一心的局面正在剑中形成。(二)以和谐校园环境感染人。我带头并要求全校领导视同事为朋友,视学子为子女,为同事排忧实心实意,为学子解难不厌不烦,能容人,爱帮人,不整人,尊师爱生,平等待人,平实做人。学校对教师的尊重、沟通和关心,赢得了教师的信任、理解和支持。领导把教师当亲人,教师才会把工作当事业。(三)以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人。我们不断探索适应素质教育的管理新思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法治校,积极改革管理机制,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实施,使学校逐步形成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人本化的管理机制,管理水平与效益不断提高。(四)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陶冶人。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心及集体主义精神。举办诗歌朗诵会、书法绘画征文比赛、成人宣誓仪式、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学习法律知识,争做文明学生”“美丽剑中,我在行动”“中国梦我的梦”等主题教育活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定期举办艺术节、合唱节,每学年召开运动会,每周举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定期举行演讲赛、辩论赛、歌咏赛等活动,来培养师生高尚的情趣,培育优良校风。总之,文化管理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要更好的推进学校文化管理,必须做到精神文化,德文并重,引领发展;环境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管理文化,日新又新,止于至善;课程文化,立足发展,着眼未来;行为文化,立德树人,净化心灵。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学校教育是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