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高級級部第二天學習四書研習報告論語第一集 1b 鐘茂森 博士 主講尊敬的各位大德、朋友大家好:我們現在開始進入論語的正式的學習,那麼論語二十篇裡面第一篇是學而篇。字幕:學而第一這個朱子(朱熹)他在論語集註當中說道:此為書之首篇 故所記多務本之意 乃如入道之門 積德之基 學者之先務也這一篇是論語這部書首篇,裡面所記載的大多數都是教我們務本的。這個務本就是要抓住根本,修德立業要抓住根本。那麼本篇主要是談這個根本性的問題,這是“入道之門”,你要入聖賢之道,這是進門了。“積德之基”,你要積德、你要成聖成賢,這一篇所講的是根基。“學者之先務”,必須首先要學習的內容。這是學而篇它的內容。總共呢有十六章,就十六個段落,這個整部論語朱熹朱夫子說呀是這個奠定啊學道的根基,是四書,朱子講學大學是定其規模,學論語是立其根基、立其根本的,到學中庸這是去;這個學孟子看觀其發越,看怎麼樣發揮的;學中庸是求古人之微妙處;那么這論語是給我們奠定聖學的根本,而學而篇又是根本的根本。那麼這個“學而”它是用本篇首句前面兩個字,“學而時習之”,這個“學而”作為篇題。人並不是生而知之,生而知之的人少。一生下來他就什麽都能通達明瞭,就是聖人,這個太稀罕了,所以人生來就必須要修學,因此論語呢首篇首句就用學而。學而時習這是說明“學”的重要。所謂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這個學意思是什麼呢?就是覺悟的意思,學了就覺悟,學然後知不足。什麼叫覺悟啊?知道自己不足這是覺悟。知道自己不足了才能夠去改過遷善,那麼就能夠迴歸到本性圓滿的至善當中,這是學的成功了,圓滿了,這就是成聖人。因此呢論語二十篇以學而篇為首,這個意思非常的深遠。那我們來看本篇第一句,這裡總共有十六章,第一章:子曰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 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 不亦君子乎這一章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中國人基本上都能夠會念,會理解這個意思。那麼這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說”它的字是用說話的說,但是呢是通假字,通喜悅的悅字,這是講到學而時習的效果是喜悅的。朱子在論語集註當中說:人性皆善 而覺有先後 後覺者必效先覺者之所為 乃可以明善而複其初也這一句講得很精彩,他說人性本善,這個善是至善,是沒有絲毫欠缺的本善。自性本來就是圓滿,毫無欠缺。人人都有自性,人人自性都是圓滿的至善,但是呢我們現在偏離了自性,沒有辦法回歸到自性上,這是因為沒有覺,不覺悟,所以學習聖賢就是個覺悟的過程,覺悟什麽呢?覺悟自己有自性,自性本善而又能回歸自性,這就是學習聖道的過程。所以覺很重要,學就是覺得意思。那覺有先後,有先覺有後覺,這個後覺者他必須效法先覺者。看到前人已經覺悟,已經成聖成賢了,後來者就效法學習,怎麼學呢?先學古聖先賢他是怎么做的,我也怎麼做,這就是效法先覺之所為。那麼先覺是這樣能夠恢復本善,回歸自性,那我也依樣畫葫蘆也一樣能夠回歸本善。所以明善就是這個大學裡面講的,“明明德,止於至善”,回歸本性,“複其初”,“複”就是回歸的意思,回歸到自己本來面目、本性,那麼聖學也就圓滿了。那這裡最重要的是學而時習,學了要習,這個習字很重要。在說文解字裡面講這個習是說像鳥它這個翅膀在山洞,在飛翔,不斷的在煽動翅膀在飛翔,這是講什麽呢,它把學了的這些內容要運用,像小鳥它怎麼學飛翔?母鳥教導它這些的學習的這個理論,光學理論不行啊,它得真的是去練啊。雄鷹帶著小鷹,小鷹,怎麼教小鷹飛翔啊?真的把小鷹帶到了懸崖上面推它出去,讓它呢在空中練習展翅,真練啊,是實踐。把所學的這些道理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學習上、待人處事接物上,這叫習。如鳥在學習飛翔一樣,所以這個習是練習的意思。那“學而時習就不亦說乎”,這個“說”就是喜悅,能夠把所學的內容用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啊 在日常生活中轉變自己。朱子講的明善而複其初,迴歸自己本來面目,當然就是非常喜悅,這個喜悅不是從外來的,是從內心證悟聖賢之道,這種體驗而得到的,跟外面的這個慾望的滿足那種刺激兩碼事。那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們單提這第一章的首句,這一句話極其重要,爲什麽把它放在論語的首篇首章首句當中,這是有它深刻的含義。凡是傳世之作,首句都是極其重要的,涵蓋了全篇的宗旨。那我們看孔老夫子這是聖人,聖人之道這句話可以說是概況,那我們總結是:孔夫子之道 以學字為宗 以習字為趣 以時字為樞機 以說字為受用這個“宗”就是宗旨,這是修學的綱領,是以“學”這個字做綱領。以“習”字為趣。趣是什麽呢,像道路它是要經,必須要通過“習”這條路才能達到你的目標,目標是成聖成賢。以“時”字為樞機。樞機是關鍵。這個以“說”字為受用。受用是它的體驗,喜悅是它的體驗,它得到的利益。所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第一句話就涵蓋了孔夫子之道,也就是整個聖人成聖之道。那我們具體來談一談,首先談第一個:以學字為宗字幕:一 以學字為宗這四個關鍵字,“學”、“習”、“時”、“說”。以學字 為宗,宗是綱領,那我們講孔夫子:子曰,這學而時習之。這是孔夫子他的學習的這個心得,這是聖賢之道。聖賢之道就是四書大學里講的大學之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我們前面講的大學,這開宗明義給我們說明白大學就是大人之學,聖人之學他就是明明德而已。第一個明字是動詞,後面的明德是名詞。明德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的本覺本善,就是本性。三字經里講的:“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本來是覺悟的,本來是純淨純善的,本來是喜悅的,但是因為後天染上了惡習,染上了很多習氣煩惱,把我們的明德給迷失了,明德不明了,迷了。就在迷當中生出了很多貪嗔癡、煩惱,大學裡面講:“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分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惧、有所忧患則不得其正。”心不正,身也不修了。字幕:好樂(貪) 忿懥(瞋) 恐懼 憂患(癡)這個“好樂”是貪,“忿懥”是瞋,發脾氣惱怒這是嗔恨。“恐懼、憂患”這是愚癡,貪嗔癡這三毒煩惱,這是因為我們迷了就產生,這一迷心不得其正,身也不得其修了。不能修身,不能修身呢也不能齊家,也不能治國了,天下也就不能太平了。所以大學里講的你能夠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你就能修身,你就能齊家,你就能治國,你就能平天下。關鍵問題在哪呢?就在明自己的明德,這個明就是論語字這里講的“學”字,也是覺悟的意思,所以學的目的就是覺悟,放下本來沒有的不覺、不善,而迴歸自己本有的本覺、本善,這就是學的目的。所以聖學的綱領就一個“學”字概括,禮記學記里講的,“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道。”字幕:禮記 學記 云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道人一定要學習。孔子給我們示現的就是好學,你看他在論語里講的,“吾嘗終日不食 終夜不寢 以思 無益 不如學也。”字幕:孔子曰 吾嘗終日不食 終夜不寢 以思 無益 不如學也成聖成賢不是說你成天到晚不吃飯、不睡覺,光在那裡思索就能夠辦到的,那個沒有用處啊,無益的,沒有好處的,不如學也,學。學就是開始覺悟,叫始覺。始覺和本覺這就是學。那我們凡夫呢就是始覺不能和本覺,迷了,本覺是本有的,但是呢自己不能覺。聖人是念念都始覺和本覺,這就是大學所謂的明明德了。那學你才能夠真正做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和諧天下。這就是一個綱領,貫穿了大學之道,你看,大學就是用“學”字。那麼學的態度孔夫子是信而好古啊。字幕:信而好古信就是相信。相信誰呢?相信古聖先賢的教誨。好古是什麽呢?虛心誠敬的接受聖賢教誨,落實到自己的言行乃至起心動念,不打之後, 真正依教奉行。這是學的最重要的態度,一個是謙卑,一個是誠敬。謙才能夠受教,你傲慢你看不起古人你怎麼受教呢?古人是已經成就,他們的經驗教給我們,我們依教奉行也能像他們一樣成就,那麼另外一個最重要的是誠敬。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有這樣的學習的態度沒有不成功的,凡是學的不成功就是不謙卑,傲慢心生起來,沒有誠敬心,那是什麽呢?敷衍啊,因循苟且,對老師教導呢陽奉陰違了,自己有自己的主見了,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你看,就沒有像夫子講的信而好古啊。信而好古裡面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意思。用聖人的意思作自己的意思,那聖人的意思呢都是自性的自然流露,我們沒有證得自性之前不能夠相信自己意思,要相信聖人的意思,這叫信而好古。等我們證悟自性了,那就可以不需要去依賴聖人,爲什麽呢?你的自性流露跟聖人自性流露是一樣的,你所說的所行的跟聖人沒兩樣,你也是聖人。你說出來的話跟孔夫子、跟這個堯舜禹湯、文王武王周公這些聖人所講的沒有兩樣,在沒有成就之前必須放下自己的那個原來的知見,原來知見是習氣,是錯誤的知見,隨順聖人的教誨,這是信而好古啊。你真正依教奉行、努力去休學,學有心得。這個心得是什麽呢?你真正體驗到、證明了聖人所說的教誨,就是你親身體驗,那個時候才能夠去教人,才能為人師。沒有自己的心得體會,這個都是道聽途說、人云亦云,那夫子講這個,這種人記問之學,不可以為人師。他不是心性體驗到的學問,不是實學。那麼到學有心得,你教人教的態度,夫子所謂的述而不作字幕:述而不作還是不用自己的創作,是轉述前人。述呢,是沒有添加自己的成見、意思,只是呢把前賢的古聖先賢的教導把它做個會集,用來對質現代人他們的錯誤,他們的煩惱,給現代人治病。那這個教法這種教誨是不是自己創作呢?不是,還是講的聖人的意思,所以你看夫子他講的是述而不作,他自己是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字幕:祖述堯舜 憲章文武 堯舜石古代的聖人,他是轉述這些聖人的意思,只是他做了一個會集,做了整理,叫集大成。憲章是典籍,典章制度,把文王、武王所留下來的這個典章制度把它做一個整理,夫子是做這個工作,所以他能夠被後人稱為萬世師表,他能夠垂訓後世,這些都不是他自己的知見,都是聖人的知見,而聖人的知見也是人人自性中本有的明德、本善。明德和本善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聖人沒有多增加一點,凡夫、俗人也沒有減少一點,只是聖人他明了,他覺了。凡人迷了,不能夠流露出來,所以要學。學是什麽呢?猶如撥雲見日,把那個矇蔽自性太陽的這個烏雲掃除乾淨,讓自性重放光明而已,不是從外面多增加一點什麽,多增加一點那叫做多餘了,這叫頭上安頭,人脖子上本來有頭,你還要去找什麽頭,要安一個什麽頭,那都是多餘。只是去除那些原來沒有的習染,那些煩惱,那些迷惑,你就迴歸自性,成聖成賢。那麼這是講以學字為宗,底下第二個講以習字為趣。字幕:二 以習字為趣這個習是要徑,趣是要經的意思,你要達到那個成聖的目的必須要經歷的途徑。那麼聖賢之道重在一個“習”字,習是練習、實踐,把你所學的聖賢教誨認認真真的在你的日常工作生活當中練習去實踐、去運用,這樣你就能夠得到聖賢的受用,這個受用就是不亦說乎。如果只是學沒有去習,就是弟子規講的:不力行 但學問 長浮華 成何人字幕:不力行 但學問 長浮華 成何人沒有用啊,都是口頭上的、文字上的,不是實學。所以學貴力行,要真去幹,真去用。所以啊這個我們的恩師給我們講了兩個概念,一個是儒學,一個是學儒。這兩個概念是不同的,搞儒學是什麽呢?光是在口頭文字上去學這些道理,沒去用,那不是實學,這個美其名曰叫儒學。您是一個儒學學者,你能夠講四書、講五經、講十三經講得頭頭是道,你能夠拿這個博士學位、你能夠這個當教授 、發表很多論文,對你是個儒學家,但是你能不能夠真正不亦說乎呢?你還是天天很多煩惱,很多貪嗔癡,這個大學里講的好樂、忿懥、恐懼、憂患你能不能放下。所以你真能放下這些煩惱你就真正得到喜悅,這才叫學儒。學儒是學什麽?像孔子、孟子一樣,學得跟聖人一樣,這叫學儒。我們這個讀四書、論語,目的是學儒啊,不是搞儒學的研究而已啊,文字上的這些當然是有用,指導我們學儒,但是不能夠執著在這個文字儒文上,而沒有去力行。這個是行門關鍵就在於格物,大學里講的格物,格是什麽呢?是格鬥;物是物欲。這個是行門關鍵就在於格物,大學里講的格物,格是什麽呢?是格鬥;物是物欲。自己的陋习,自己的烦恼、慾望,這一些現象障蔽了你的自性,是你的明德本善透不出來,所以你要跟他們格鬥,要把它們壓下去、控制住,讓它不能起現行、不能起作用。時間久了,成為自然了,這格物的功夫就成就了,你就知之了。知之是恢復自己良知,良知是本有的,你就能誠意了,你就能正心了,這會修身治國平天下,你就成聖人了。那論語裡面講的:克己復禮為仁。字幕:克己復禮為仁這個克就是克服。克服什麽呢?自己的毛病、習氣、煩惱;復禮這個復是迴歸,禮是自性的性德、明德,仁、義、禮、智這是講性德,你迴歸這個性德。這從哪裡得到呢?克己的功夫中得來的,就是格物的功夫,這就是習的內容。學了一定要去做,真干、真放下,這叫學而習了。那麼第三我們來講“時”字,以時字為樞機字幕:三 以時字為樞機樞機是關鍵的意思,學聖學賢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你能不能夠時習,習就是不間斷,時習時常,沒有間斷,這個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你看孔夫子一生不就是這樣給我們實踐的嗎?他老人家是“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字幕:發憤忘食 樂以忘憂 不知老之將至學,你看這是沒有間斷,發奮學習,廢寢忘食。這個爲什麽能廢寢忘食呢?因為他快樂,他喜悅,不亦說乎,你看快樂得忘記了憂勞了,不知道老之將至,連自己年老都忘了,可見得夫子之好學如此。那麼聖人沒有別的,就是時時刻刻在學,時時刻刻在習,念念始覺和本覺,時時明其明德,念念迴歸本善,無時不學,無時不覺,那你就成聖人了,你就圓滿了大學之道。這學仁最怕的就是自己有毛病有習氣現前的時候,比如說見到財見到色起貪心,遇到不如意的時候不高興了,起瞋心,念頭起現行的時候不能夠猛然覺照,你渾然不知,這最麻煩了,這就不是時習了;或者是呢覺知之後,知道自己有這個習氣煩惱,明知見財色起貪心不對,明知道遇到不如意是生這個瞋恚煩惱不對;或者是起種種的這個貪嗔癡慢,傲慢嫉妒等等的這些煩惱不對,而不能夠斷除。他知道了自己起念頭,但是呢不能夠決然放下,這也是不行,這個所學的功夫就間斷了。那有的呢這個學仁,我們是專講學習聖賢之道的功夫,他在大庭廣眾之中他保持著莊敬謹慎,大家一看也尊敬他,但是在自己閒居獨處的時候又不能慎獨,就放逸了,這都難以成就聖道,問題就出在他沒有做到時習,這是時是時時刻刻不間斷。中庸講的:“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現乎隱 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字幕:道也者 不可須臾離也 可離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懼乎其所不聞 莫現乎隱 莫顯乎微 故君子慎其獨也君子要修慎獨的功夫,不能夠在須臾頃刻之間離開道。這講的時的意思,不可須臾也,念念都要皈依聖道,迴歸自己的本善,特別是在自己獨處的時候,別人看不見你的時候,有所不睹,有所不聞,看不見你聽不到你的時候那是要戒慎恐懼,害怕呢放逸,這一放逸,修學的功夫就墮落下來了,所以一個人的德行就在那個隱微處見到,莫顯乎隱,莫顯乎微。這個在最不被人發現的地方,最顯示你的德行,那是你真實的表現,這個微細的那個細節裡頭顯示出你的真實的德行,所以君子要慎獨啊。這個獨是別人不賭不聞,看不見聽不到的地方,當然你在那個沒有人煙的地方是屬於在獨處,那你在大庭廣眾之中,你起心動念別人也未必知道,這個時候也是要慎獨,所以這個最隱微的地方是我們念頭起動除,這一念剛起來,我們能不能夠覺了,能夠呢馬上觀照我這個念頭合不合道,有沒有離開道。如果不合道了,立即要把它放下,這叫才動即覺,覺之即無。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這念頭很難說不能起來,這個很難的,這念頭是習氣,過去的習氣,你要不起念頭很難做到,那你起了念頭怎麼辦?馬上覺照,不能遲緩,立即那個不合適的念頭放下,這個是真正是時習了,時時刻刻都在做聖人,克念做聖。那麼第四個方面呢我們來講“悅”,以悅字為受用。字幕:四 以悅字為受用聖學是心性中流出來的學問,你能夠學而時習,就無時不覺,無時不悅啊,你真正喜悅,你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這種喜悅不是從外面來的,而是你自己不斷地親政證明聖人他所說的這個理論境界,從這裡得來的,跟外面的物質條件好壞沒有關係。你看,夫子的學生顔回,論語裡面講的:“一簞食 一瓢飲 居陋巷。”夫子讚歎顔回啊:“人不堪其憂而回也不改其樂。”顔回窮到這個吃飯碗都沒有,要用這個竹子編的簍,叫簞食,去盛飯,喝水杯子都沒有,用瓢,瓢飲,居住在陋巷裡頭。別人在他的這種境遇不知道憂慮到這個什麽地步,但是呢夫子看到顔回是不改其樂,他樂得不得了,他不願意改變他的現在的環境,真叫安貧樂道,心是安寧的,常處在喜悅當中,正因為有這種喜悅,所以修學的人能夠不斷地精進,不斷地發奮去學習。學而後教人,教的是常道。這精神動力就是這種不亦說乎,所以能夠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朱熹朱夫子有首詩說:讀書之樂樂何如 綠滿窗前草不除你看讀書人可能是在山野裡頭,住一個小茅屋,你想想那個境界,每天讀書快樂喜悅,甚至呢這個外面的草都長到窗前了都忘了去除,整個都沉浸在讀書之樂當中,這種意境,我們有沒有體驗過啊。這個喜悅不是啊世間的五欲享受那種所謂的快樂可以同日而語啊,五欲是財、色、名、食、睡,你這個慾望得到了滿足,那不是真正的喜悅,那隻是外部的刺激而已啊。那麼學聖學賢,學者都必須會經歷信、解、行、證四個層次。字幕:信 解 行 證首先你得相信,你相信聖道,你才能去學。你不信了,那你就是把自己拒絕於聖人門外。所以首先要有對聖人信心,對自己能成聖人也要有自信,那你才肯學,這是信。信之後是解,解是學習聖人的經典要理解,理解是第一步,理解都不理解你怎麼去運用?怎麼去實踐呢?那光理解也不行,理解只是文字上的,更重要的是去行,力行,把聖賢的道理用到自己的言行生活,然後你就能證,證是證明,證明聖人所說的確實沒錯,你得到了聖人的體驗了,所以你能夠不亦說乎。所以你看信、解、行、證,學是信解,習就是行,時習就是行,天天干,念念不離聖道,那你就得到悅,悅是證。這學而時習不亦說乎,這就是信、解、行、證四個層次,這四個層次不是孤立,它是相互提升、相互促進,你的信解提升一層,你的行證也加深一層,行證升一層,信解又提升一層。越學越喜悅呀,越行越踏實,所以你能夠不退轉,學習聖道不退步,你只有進步。大學里講的:“日日新,又日新。”天天進步。我過去是在大學裡面商學院教經綸的,那麼追最恩師學習聖賢教育十九年了,也仰慕恩師的德行,我們的恩師真的是像夫子一樣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的存心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的行持是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五十多多年從事這個聖賢教育的弘揚,讓我們非常的仰慕,深受鼓舞,勵志效法,所以把這個大學的這個大學教授的終身教職的工作辭掉,追隨恩師學習聖道。學而行,學了之後去力行。那麼曾經也有人問過我:那你這個放下了工作你沒有收入了怎麼辦啊?你吃飯怎麼解決呀?當時我就笑著回答說:“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你看顔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這個樂不是啊你吃得好,穿得好,住豪宅,開名車,這個物質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PU利用率提升-洞察及研究
- 餐厅员工的入职合同6篇
- 金属材料冶炼技术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洞察及研究
- 期末测试(基础卷)-2025-2026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含答案含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 教育咨询策划服务方案
- 手托臀上楼图文课件
- 手工覆膜安全培训课件
- 学生托管班饮食安全培训课件
- 注册木土工程师岩土专业知识题库备考题库及答案
- 所有者权益的课件
- 借款合同中国农业银行担保借款合同3篇
- 雨水管网扩容改造工程建设方案
- 2025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网计算机考试题库含答案(精练)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2022年天津市河东区生态环境系统事业单位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
- 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课件
- 浦发银行个人信用报告异议申请表
- 电镀行业环境执法现场检查要点
- 趣味成语 完整版PPT
- 喷漆质量处罚条例
- 回转支承选型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