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地理学,教学目的,以让学生掌握经济地理的思想方法、学会从地理学的角度观察分析问题为目的,在系统介绍经济地理学思想和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多要素综合分析和系统分析问题的方法,对国家、区域和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空间经济问题展开分析。,使用的教材,李小建,李国平,曾刚 等. 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使用教材是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之一,全书追溯20世纪以来的经济地理学发展,从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企业)入手,研究单一企业(单部门、多部门、跨国及全球企业)区位、区域内企业关联及区域发展、区域间经济联系以及经济活动全球化,并简要介绍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及近年来的经济地理学新进展等主要内容。,推荐参考书,1 陆大道. 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韩渊丰,张治勋,等. 区域地理理论与方法.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许学强,周一星. 城市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王恩涌,赵荣,张小林 等.人文地理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课时安排、教学考核,周课时3节,16周,共48节课。 平时需完成58次作业,以及期中考试作为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20。 期末考试拟采取闭卷形式,成绩占总评80。,第一章 绪论,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 18世纪 德国 哲学家 康德:我们全部的感觉都可以归类用于历史和地理的。按照时间归类就是历史的,按照空间归类就是地理的。 人类的早期产生了基本的地理意识 地理学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狭义人文地理学) 广义人文地理学,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作为一门科学,它比较年轻,但就其萌芽和渊源来说,却是一个极为古老的知识领域。,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有着科学史上的血缘关系,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必然要制约甚至规定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另一方面,经济地理学既然已经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与地理学相比,经济地理学的特点不过是“同中之异”罢了。 关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说法很多,但主题不外乎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研究三个阶段。 (一)史志描述 总观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古代情况,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只是逐步积累着有关地理环境、生产活动及其分布方面的知识,而且只能说是经济地理知识的萌芽,还谈不上有规律性的知识;其次,那时候的经济地理还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同自然地理与其他自然、人文等内容全都包含、混杂在一起的知识领域。,人类自诞生以来,为了生存,地球上的人类是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理环境的。最初,他们必须知道何处有鱼可捕,到什么地方去打猎,到哪里去采集可供食用的果实和块根;也需要了解产品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周围部族的生产、生活情况。于是,就产生了关于社会物质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生产分布的远古时期经济地理知识萌芽。,在中国,公元前4 世纪战国时期问世的尚书禹贡一书,假借大禹治水时的纪录,以 1207 个汉字的篇幅把当时中国的疆域区分为九州,并分别记述了各州的山川、水利、土壤、植物、田地肥力、土地利用、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堪称是一篇原始的区域经济地理著述。,公元前12 世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遍游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撰成中国第一部通史史记,其中货殖列传一卷比较详细地记述了从上古到西汉初年,各地人口、经济、物产、交通、贸易和城市以及地区差异,便于人们认识当时全国的农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对于城市,则从交通条件、经济背景等方面进行地理分析,是极有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东汉史学家班固主编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书中所收刘向所著地理,为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开创了按行政区划编纂地方志的记述体例。,历代正史皆包括有地理志,记述各地山脉、河流、人口数量、矿藏物产、经济发展、风俗民情和行政区变迁等资料;其中有关经济地理的记述多和自然环境、历史、社会情况相互混杂。此类地方志以后连绵不断,特别是公元9 世纪(五代)之后,其编修数量更是大有增加。,至 1949 年的1000 余年中,据估计全国各地先后刊行的地方志总数达到1 万余种,计10 万多卷。这些历代方志所包含的经济地理资料尤为丰富,且较翔实具体,实为中国古代地学一大宝藏。可见,古代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具有独特传统,成为古代、尤其是封建时期中国地学发展的一大特色。,在西方,古代的地理学明显地形成两股潮流,即偏重于记载、解释自然界的宇宙派;及着重于区域的记述,特别是记述各地人文现象的地志派。特别是地志派的潮流,同古代中国的地方志编纂传统遥相呼应,不少国家早期的经济地理著述也常以地方志的形式出现。,公元前2 世纪左右,在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航海事业有所发展的背景下,罗马史学家兼地理学家斯特拉波(公元前 64 年公元 20 年)撰成 17 卷地理一书,描述了当时世界的地理情况,书中把世界分成欧罗巴、亚细亚和利比亚(即今非洲)三大洲,记载了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概况。,随着旅行、探险以及商业航海的进一步发展,阿拉伯各国在公元9 世纪也编纂各种地方志,记述各地的物产和交通线路情况。,1214 世纪的十字军东征,1415 世纪欧洲出现文艺复兴,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发生和15 世纪以后的地理大发现,打破了旧的世界界限,西欧各国纷纷向海外经商和殖民,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经济活动、交通运输、商业中心等各方面状况广泛地作了考察研究,以搜集、积累和记述大量自然、人文、地名、物产等资料为主旨的记述地理一日千里地发展。,经济地理这一知识领域也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并以商业地理之名出现于世。商业地理学后来也就成了经济地理学形成、发展中的主要源流之一。,(二)商业地理研究 17世纪开始,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科学史上,16 世纪到19 世纪是近代科学建立、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在继承和发展古代经济地理的基础上,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有新的飞跃,表现出若干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由现象描述发展到理论的整理、分析,从直觉的、零散的知识,逐步演变成为系统的科学; 作为一门近代科学的经济地理学,是以商业地理(或财政统计)、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经济学中的区位论 等为源流汇集发展而来,并逐渐出现各种学派并存的局面; 因为历史发展、社会经济条件及其他国情的差异,经济地理学在欧美各国和俄国的发展有所不同;中国则由于种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此时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17 世纪到18 世纪,欧洲一些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相继从封建时期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宗主国对殖民地的加紧掠夺,商业城市、贸易港口的不断出现及其腹地的逐步形成,交通运输特别是海运的空前繁忙,国内和国际间商业贸易日益兴盛,世界各地的封建的闭关自守经济几乎都被陆续冲破,各国和各个地区之间的商业与贸易往来续有扩大。,例如,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英国,需要从澳洲取得羊毛等畜产品,从加拿大取得小麦,从美国取得棉花,从印度获得棉花与茶叶,从巴西进口咖啡,从马来半岛输入锡与橡胶等。,商业地理得以进一步的发展,它以商品的需要、供给、产地、销地、交通和贸易等为其中心内容。其研究既注意商品生产的地区分布,更着重于生产流通过程的地区分布。具体地说,它除了向人们提供不熟悉的商品名目种类,指示可从哪里购进廉价商品,到何地可高价出售商品,介绍各地的自然环境、贸易办法及货币制度之外,还增加了有关一国一地区经济在空间上的具体表现等富于地理特色的内容,并进而注意研究和描述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地理,还格外重视对外贸易、商品的分析。,产业地理,较之商业地理稍微进了一步,它标志着经济地理的发展深入到了更加广泛的领域,举凡农、林、牧、渔业和矿业等生产部门的地区分布现象,都相继被引入研究领域,分别出现分支学科,它们被通称为“产业地理”。,“产业地理”,其内容大都只偏重于单纯记述物产的地理分布,介绍各国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各种物产的生产和消费、贸易情况、交通线路与运输工具、运量规模、工商业城市等,缺少分析研究,明显地仍属记述资料性质。,(三)经济地理学研究 在俄国,随着从18 世纪后半叶开始的资本主义因素的日益增强,伴随着记述统计学的发展,产生了着重研究经济部门的经济地理学,并被认为是一门“关于各个经济部门状况的科学”。它主要限于把经济资料按部门、按地区加以整理,着重记述资料,而缺乏对生产分布原因的分析。,18 世纪80 年代出现的多卷本著作俄国商业之历史描述,详细描述了国内外贸易、港口、交通、工业企业和城市;书中对各个地区和商品的详尽记载,为尔后19世纪俄国商业地理学的形成、发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当时俄国有相当部分的经济地理的内容是包含在方志地理学之中的。,1760 年俄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M.B.罗蒙诺索夫(17111765 年)作为俄国科学院地理部的领导人,在组织俄国北方勘测考察工作中,主张编制经济地图,并提到要建立“经济地理”这门学科,首先提出了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还指出研究国家经济必须结合地理条件来进行。可惜,他创立、提出的经济地理学这个名词后来被人们所遗忘,在俄国一般仍沿用“统计”其名。,直到1882 年,德国地理学家W.戈策(W.Gotz)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本质及其构成,才正式地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W.戈策认为:经济地理学是把地球空间看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舞台,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自然地理基础的专门学科,同商业地理学相比,其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内容也比较系统化。,W.戈策正式提出建立经济地理学之后不久,美国学者约翰逊(E.Johnson)于上世纪末在普林斯顿大学开设经济地理课程。这反映了作为一门近代科学的经济地理学不断地趋向成熟。,到了19 世纪,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飞速发展,国际交通、贸易动向变化日趋频繁,原有记述性地理学所起的报道任务,已另有替代的手段;同时,15 世纪到18 世纪大量的地理发现和探测,已经搜集、积累了大量地理材料;其他相关科学的进步,也给地理学以新的科学武装;而客观实践,向人们不断地提出亟待解决的课题: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不同?各国各地区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特点又何以会有如此千差万别?。,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从环境决定论(1900年至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诸方面来分析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 50年代以后,始于法国学者皮鲁的增长极理论,一些学者表现出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战后以来,做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与此相应,60年代初美国地理学家麦克尼提出了公司(企业)地理的概念。,(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20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为思维方式。 20世纪60年代的数量革命,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 60年代末,规范区位论和实证区位分析受到行为学派的冲击。 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结构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经济地理学在国外有了长足的进展,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战后,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来,地理学研究的主流“人文化”趋势愈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发展较快,在许多国家愈益得到重视,其地位越来越高; 城市化及城市地理问题、区划与区域规划问题的研究在不少工业发达国家越来越成为经济地理研究的活跃领域;,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开拓了资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及国土整治规划研究等的新方向; 经济地理研究中不断加强社会观点和生态观点,从数学、经济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学科引进有关方法,使经济地理学朝着计量化、经济化、生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愈益发挥其建设性和预测性的作用。,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研究对象 1. 欧美学者的看法 2. 前苏联学者的看法 区域学派 部门统计学派 3. 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相关争议:配置、分布、布局争议;生产配置与生产力配置争议 主要观点 4.教材中的观点,1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 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分; 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 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如马西、李等)提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社会方面,强调社会因素在经济流动中的特殊作用。这种观点在90年代有所发展,并有人用政治经济学观点研究经济地理(见本书最后一章)。但以上四方面代表了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主流观点。,表11 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从前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中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生产力的配置”、“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地域组织”等的强调,可以看出,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加强了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包括: 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吴传钧,1985)。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吴传钧等,1997)。 2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和地域分异的规律性。也可以说,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分布的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曹廷藩等,1991)。,3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胡兆量等,1987)。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李振泉,1992)。 分析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前苏联学者和欧美学者的观点均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特殊国情以及中国经济地理学家几十年参与各种经济建设的实践(如吴传钧教授1997年观点强调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地域系统的优化调控)。,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很多学者,由于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不同,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理解有分歧。 具体而言,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规律,并寻找空间各种影响人类经济活动要素的相互关系、作用机制,以认识在各种区域经济与非经济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系统的运行会发生哪些变化,呈现出哪些不同的规律,从而进一步指导人类实践。,1经济活动的内容 2经济活动区位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4、教材对研究对象的观点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经济活动的内容。 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学科体系,所谓学科体系,是指一学科内部的分支系统。,经济地理学 (通论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公司(企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经济地理,(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在总结各部门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部门经济地理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根据经济活动的部门划分,部门经济地理包括以下主要分支: 1农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最早分支之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研究,开经济地理规范区位研究之先河。在经济地理学的所有分支中,农业地理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特别密切。,2工业地理学。由于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工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最重要分支之一。正是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带动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发展。 3交通运输地理学。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暑用品运输合同5篇
- 手术室的护理服务
- 公司用水安全培训课件
- 糖尿病皮肤护理年终总结与新年计划
- 手术室副护士长年终总结:静脉输液的护理技能查房
- 《简爱》公开课课件
- 职业规划护理专业
- 2025建筑工程业主支付担保合同
- 《畜牧法》解读课件
- 2025版标准短期劳动合同
- 台球室应急处置预案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60母婴照护赛项规程+赛题
- 歌曲《我会等》歌词
- 名画扬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幼儿园美术课件
- 石油化工池类结构裂渗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 垃圾渗滤液处理站运维及渗滤液处理投标方案(技术标)
- ISO 22000-2018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023-雷泽佳译)
- 理财规划大赛优秀作品范例(一)
- 2023年四川能投筠连电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一级烟草专卖管理师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小学数学《分数除法》50道应用题包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