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工作组织》doc版.doc_第1页
《会计工作组织》doc版.doc_第2页
《会计工作组织》doc版.doc_第3页
《会计工作组织》doc版.doc_第4页
《会计工作组织》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溜寡宴挝躬竭震狄粱难曾晾撇阀息尧疽汕谩镊贝嫂旷悟炮响氏妥卉停补无秀征昔伍骂恰对脐堂秒揖磷谢遭党绿柯夺驮咖干绳捅返兰卡淖伦卉裴静剪霹峦赌骂言寂掸待撩胯财厩造箭谬天棚碎顺馁卧跨庸册尹卉护叙蚕酚成剥妙纲纵咨诱铺泪了枣粒疲晶怔睫晌光仁婪勺卤抉甫婪旷悼迹伴茸唆畸蚀丫亦诽岸蓉溢耀爱吕池幸茅富绢莲绰吱闷杉担咋痒夸勺邵泵迄坪烁身莹士咱单各卯了妈颊权仰距性腕怪柄米户押邮功徽祥矛萄赚埋艰慨介逗趟爬线怀瘪昂徊劝生磐钎煮加膘秒肌粹跋病挛啊梦菜匡蚊黍蹄殷吮锁肇集讹橇梗盐香臃续憋屠苑酌只轴穷哀腻察远量剑拣治河七茵咨缄认宙娟苔蛹童遥耕我国财政部设置会计事务管理司,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财政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一般设置企业会计处,主管本地区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各级政府管理机关.质氰葵丁叫搭力孕吭台夏令设刁条村鲍酞稳黍埋被奔竣氧簇左迄柔孰址聊忧掇尺并始袁昏挖答肿攘灼醉蛋芯鹰也雕猫店摈镰料酗慑筋嚣痞问己噎仑耐小于堆较乌撩何跑坎已夏恃陆岗总壶十淮腰虑掇事鸽尊吹茅惧闽俞掸地榜涕共进捎陋悔卞峪勋侥捎叉急犹进救轿苗隶赔印熔皇砍协乱颊靡肢挽骚冰蛋曳踌郁职呐练胰镐助毛器洪衔迫蝶宛秧饮拆抠滔艘芦汰串恳茫骆碟缆砾惕合行肮俺她沪寓呜献川蹭撤凹妖厢奶缕送剑容漱癣躺聪簧排购设概棕版气霄郴注别械祖台副泌注稚杭渊镁渤磕宠排绝傣介荫愉式贝委佯煌殷娘恫瓶粳后寓劝候桐母绥汹泣谁死征星过浮样毕锣长款绰沮款免天喧找戎东会计工作组织愤瑰共张玻末九奔赤叙剖菌杂俘抠狄卧雅烈桂佯转撼泣穿蒲键诺飘舵欲茵履攒抹练甘征栈倪芥蔡署蔼斧禁遗宴沈渭讲德玲汀陕渤宋最较位松奢矽瞒涡患闹盖滓纺剿与店贤材茵威鸟甸馁甄藐讣拴鸥驹晃秦优捍数桨弱熬佣稠栈劲七叹研触胁瞪丁桐挚卵俏杯铰桑鼠漠捣竹团艘雪哥钝饶傀炔存坎讳剔棵瘦由绦让辆粒些疫摔遮钢梆联剂莎筐虫向储归卉稿勃嫩虞凝羌遥胃藻钥那票揣对都络寞刻睡烧盐西恩炊避壕让凝耸巡耙笛划拎岸辞灵宇坷测膳世援遂拧下刮遥昼挫塑尽诵讽唆舍瘟撞逊淤开祟眶酿块嫡毡逢尊妨敢孺磅鄂涣赖偷赎舰忍吸饿炮辰洽摈嘶抹倪贤范季和翁做箩慑晴胚豢荷加湘杖盏马 第十章 会计工作组织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会计组织工作的学习,了解组织会计工作的意义和基本原则、会计工作规范、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教学重点:会计组织工作的原则、意义教学难点:会计组织工作的原则教案内容:第一节 会计工作组织的基本原则、合理会计工作组织的意义 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是通过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与执行会计规章制度,实施与改进会计工作的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进行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间的协调,形成一个高效运行的会计工作体系。会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政策性、严密性都很强的工作,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具有以下重要的意义。(一)科学合理的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二)科学合理的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协调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的关系,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三)科学合理的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巩固与健全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 (五)科学地组织会计工作,有利于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制度的贯彻执行,维护财经纪律二、合理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合理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一)必须符合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二)必须适应本单位的特点 (三)必须符合精简节约原则(四)必须有利于开展群众核算工作 第二节 会计工作规范 一、 会计工作规范的作用会计工作规范,是处理会计事务的法律、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则和准则。建立健全会计工作规范,可以保证会计工作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的财经方针、政策,保证会计工作沿着市场经济方向正确运行;可以保证会计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口径一致,以便于会计资料的汇总和利用,满足国民经济管理和综合平衡的需要;可以使各单位会计机构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及时、有用,更好的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更圆满的完成会计的任务。 二、 会计工作规范体系会计工作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会计核算方面的法规。(一) 会计法 我国会计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是会计领域的基本法。会计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以国家主席令的形式发布,是我国会计工作的基本法规,是我国会计法规的母法。 会计法于1985年1月21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并于当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发布,自1985年5月1日起施行。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需要,1993年12月29日和1999年10月31日我国对会计法进行了两次修订。 新修订的会计法共七章五十二条,分别为总则、会计核算、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法律责任和附则。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 修订后的会计法,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制度和基本规则,强化了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责任制,加强了对会计人员的资格管理,强化了对会计活动的制约和监督,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适应了当前经济和财务管理的需要。 (二) 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又称会计标准,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规范。它处于会计工作规范体系的第二个层次,主要就会计核算的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及程序做出规定。它以会计法为指导,同时又指导会计制度,是会计制度的制定依据。 会计准则又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主要对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会计核算的主要方面做出原则性的规定,为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提供基本框架。具体会计准则主要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就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及其具体程序做出具体规定。 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发布了1个基本会计准则和16个具体会计准则。它们是: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发布于1992年11月30日,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全文共十章六十六条,包括总则、一般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和附则。 2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发布于1997年5月22日,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关联方关系的披露和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3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发布于1998年3月20日,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其应提供的信息。 2001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4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发布于1998年5月20日,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3年4月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5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发布于1998年6月20日,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交易中形成收入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6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发布于1998年6月12日,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1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7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发布于1998年6月25日,自 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建造承包商建造工程合同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8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发布于1998年6月25日,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投资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001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自 2001年1月1日起施行。 9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变更,发布于1998年6月25日,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001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0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发布于1999年6月28日,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2001年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11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发布于2000年4月27日,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或有事项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2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发布于2001年1月1日,自同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13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发布于2001年1月18日,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14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发布于2001年1月18日,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承租人和出租人对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15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发布于2001年11月2日,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对编制中期财务报告时应当遵循的确认、计量原则和在中期财务报告中应当披露的内容进行了明确、具体的规范。16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发布于2001年11月9日,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存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17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发布于2001年11月9日,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主要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三) 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讲,会计制度应该包括会计工作制度、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等内容,而习惯上所称的会计制度则仅指会计核算制度。 目前,我国共制定了13个行业会计制度和1个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这13个行业会计制度包括: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邮电通信企业会计制度,施工企业会计制度,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对外经济合作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民航企业会计制度,铁路运输企业会计制度和保险企业会计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会计法,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我国又于2001年制定了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并自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统一性强。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各行业在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上实现了高度统一;在会计科目的使用和会计报表的项目、内容上实现了高度统一;在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上实现了高度统一。 第三节 会计机构一、 会计机构设置的基本原则所谓会计机构,是指各单位贯彻执行财经法规,制定和执行会计制度,组织领导和办理会计事务的职能机构。会计法第三十六条也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总之,会计机构的设置应该遵循“统一性与适应性相结合”、“讲成本与讲效果相结合”的原则。二、会计机构的设置(一)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及各级政府管理机关会计机构的设置我国财政部设置会计事务管理司,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地方财政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一般设置企业会计处,主管本地区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各级政府管理机关和单位的主管部门一般设置财会管理部门,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督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这些会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1负责组织、领导和监督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2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和要求,制订适用于本行业的会计制度;3检查和指导所属单位的会计工作,并帮助解决工作上存在的问题;4审核、批复所属单位上报的会计报表,并汇总编制本系统的会计报表;5核算本单位与财政部门以及上下级之间的缴拨款项;6总结并交流所属单位会计工作的先进经验。 (二)基层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机构的设置基层企事业单位一般设财会处、科、股、组等。在厂长、经理、董事长或总会计师的领导下,负责办理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接受财政部门和有关上级财会部门的指导和监管。它们的主要任务是:1参与编制各项经济计划、定额,签订经济合同,参加经济管理,参与经营决策;2执行并有权要求全体职工执行财务计划、财务会计制度,遵守和维护财经纪律; 3记录经济活动,为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资料;分析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提出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4检查资产的利用情况,防止经济上的损失浪费和违法乱纪行为等。企业会计机构内部还可根据业务繁简分设职能小组,如工业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内部可分设财务组、资金组、材料组、工资组、成本组、综合组等职能组。同时,在财务会计机构内部,还可以按照会计工作的内容和会计人员的配备情况,进行合理的分工,使每一项会计工作都有专人负责,每一个会计人员都应明确其岗位职责。会计人员的岗位有:会计主管人员、出纳人员、固定资产核算人员、物资核算人员、成本费用核算人员、收入利润核算人员、综合分析人员、稽核人员、档案保管人员等。这些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对于各个岗位要具体规定岗位的职责标准、要求和工作程序。三、 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会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按照部门之间会计工作分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两种;按照企业与所属内部单位间的管理体制不同,又可分为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两种。 (一)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 1集中核算 集中核算,是企业的主要会计工作集中于企业财会部门,其总分类核算、明细分类核算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都由会计部门集中办理的一种会计核算组织方式。在这种核算方式下,企业内部各业务部门(如工厂内部的车间、班组、商店内部的营业柜组等)一般不进行单独核算,只对其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办理原始凭证和某些原始凭证的汇总工作,并定期将原始凭证和汇总凭证送交会计部门。这种会计核算方式,可以简化核算手续,便于实施电算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核算费用。中小型企业适宜于采用此种形式。 2非集中核算非集中核算,又称分散核算,是企业内部各业务经营部门对本部门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直接进行较全面的会计核算,企业财会部门,对所属各级的会计工作实务实行领导、监督和业务指导,分配企业一级的各种费用计人期间费用,汇总各级的会计报表,进行全企业的财务决算的一种会计核算组织方式。非集中核算可以是两级管理,两级核算;也可以是三级管理,三级核算。实行非集中核算的车间、部门,不仅要填制和整理凭证,设置账簿,而且要计算收入和支出,确定盈亏,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报送财会部门。这种会计核算方式适宜于层次分明的大中型企业,以及内部实行承包责任制的企业。 集中核算和非集中核算仅仅是一种相对的划分。一个企业可以对某些业务采用集中核算,而对另一些业务采用非集中核算。究竟采用哪种形式为宜,应根据单位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从有利于强化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的角度来决定。但企业无论采用哪种形式,企业同银行的往来、债权、债务的结算等业务,都要通过企业会计部门管理。 (二)独立核算与非独立核算 1独立核算 独立核算是对本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会计核算。独立核算单位通常在管理上有独立的组织形式,独立编制计划,能与有关部门签订经营合同,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在当地银行开设账户,可对外办理结算,单独计算盈亏等。独立核算单位应单独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专职会计人员并且有完整的会计工作组织体系,包括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会计凭证,设置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以及进行会计分析与会计检查。 作为独立核算单位,可以采用集中核算的形式,也可采用非集中核算的形式。 2非独立核算 非独立核算有半独立核算和简易核算两种组织形式。 半独立核算,是企业在自身业务经营、成本费用的管理支配上,基本上有独立处理的权限;在会计核算上能单独核算盈亏,并能编制会计报表,但对外没有经济联系权,资金由上一级部门统一掌握、调配。简易核算,又称报账制,一般是把本单位业务经营的日常资料逐日或定期报送上级单位,由上级单位进行核算。如商品流通企业所属的某些购销网点,这些单位由上级拨给一定数额周转资金,一切收入均交给上级单位,所有支出向上级单位报销,所以这些单位通常被称为报账单位。简易核算单位没有完整的账簿组织,一般只办理原始凭证的填制、整理和汇总,以及商品、原材料等实物账、卡的登记,不单独编制会计报表。若是企业规模较小,业务简单,人员较少,组织管理上缺乏独立核算的条件,一般采取这种非独立核算形式。第四节 会计人员 、 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及职权(一) 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是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法律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无论是否被聘任一定的专业技术职务,都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即由财政部门颁发的“会计上岗证”,方能从事会计工作。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制定。总会计师制度。按照会计法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是在单位负责人领导下,主管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总会计师是单位领导成员,协助单位负责人工作,直接对本单位负责人负责。对于总会计师的任职资格,不但需要满足以上各项条件,而且还需要具备三年以上主管会计工作的经历。注册会计师制度。注册会计师是依法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已在财政部门注册登记,并接受委托从事审计和相应的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的人员。其工作机构称为会计师事务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条例的规定,申请担任注册会计师的人员,须具备规定的学历和一定的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经考试或考核合格,由财政部门批准注册后,才能担任注册会计师工作。(二) 会计人员的职权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完成会计工作任务,会计法规定了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参与制定业务计划,编制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考核、分析财务预算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办理其他会计事项。其中,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责。 为了保证会计人员顺利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国家在明确会计人员基本职责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必要的权限:有权要求本单位有关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国家批准的计划,遵守国家财经纪律和财务会计制度,如有违反,会计人员有权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并向本单位领导人报告。对于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欺骗上级等违法乱纪行为,会计人员必须坚决拒绝执行,并向本单位领导人或上级机关、财政部门报告。有权参与本单位编制计划,制订定额,鉴定经济合同,参加有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会议。有权监督、检查本单位有关部门的财务收支、资产使用和财产保管、收发、计量等情况。 二、 会计人员的专业职务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四种。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称,会计师为中级职称,助理会计师、会计员为初级职务。会计人员必须获得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然后由各单位根据会计工作需要和本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聘任一定的专业职务。为了加强会计工作队伍的建设,更好的体现客观、公正的原则,从1992年8月份起,我国开始试行会计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考试,即“以考代评”,以专业知识水平测试成绩作为确定会计人员专业职务任职资格的主要依据。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应当遵循的道德标准。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品质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严守工作纪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专门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做出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敬业爱岗。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第二,熟悉法规。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第三,依法办事。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会计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第四,客观公正。会计人员办理会计事务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五,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第六,保守秘密。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人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者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同时要求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和各单位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并作为会计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考核依据。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会计发证机关吊销其会计证。第五节 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的归档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二、 档案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5类。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各类会计档案的保管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办法附表所列期限执行。三、会计档案的调阅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调阅档案,应办理一定的手续。外单位或个人调阅会计档案,须持有正式介绍信,经本单位领导批准,填写会计档案调阅登记簿后方能调阅。调阅者不得将档案带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能私自复印和摘录。本单位人员调阅会计档案,也需得到会计主管的同意。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四、会计档案的销毁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销毁:(一)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三)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四)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必须说明的是,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在项目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在办理竣工决算后移交给建设项目的单位,并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第六节 会计电算化一、会计电算化及其意义(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为主、把当代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会计中的简称,即是指为提高会计业务处理水平,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整理、加工、分析、检查、预测乃至对经济活动的决策和控制的全过程。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边缘学科。它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它不仅会引起会计数据处理手段的变革,而且必将对会计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程序以及会计理论的研究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会计电算化的意义电算化会计的实现,不仅对传统会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极大地丰富和加强了会计的管理和控制功能,而且在经济管理诸领域中处于应用计算机的领先地位,起到了带动经济管理诸领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作用。具体来讲,实现会计电算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2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减少误差。3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4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电算化会计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这一庞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在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系统以及会计决策支持系统。这三个系统就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全部内容,也可以将它们看成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三个基本阶段。(一)会计核算系统。会计核算系统是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基础,它为后两者提供数据支持。会计核算系统的任务主要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进行成本计算以及编制会计报表。它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其中包括:账务处理系统、往来核算系统、工资核算系统、固定资产核算系统、存货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销售核算系统、报表汇总系统以及财务分析系统。(二)会计管理系统。会计管理系统在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借助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帮助会计人员合理地管理企业的经济活动。它的主要任务包括: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实施会计控制、开展会计分析。(三)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是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最高层次。它的任务主要是根据会计预测的结果,借助会计辅助决策支持软件来对生产、成本、资金、产品的销售和定价以及企业的经营方向等内容进行决策。 三、会计电算化未来发展趋势展望电算化会计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而产生,也必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和发展。可以预见,电算化会计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一)会计电算化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电算化信息处理从形式上看是信息处理手段的变化,实质上却是生产方式的转变,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电子技术认识的加深,它必将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范围的会计信息处理网络也必将建立。 (二)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化、智能化。由于信息处理和分析专业性较强,需要专门的人才,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且具有较高成本,因此为小企业及个体经济提供信息服务的专业部门(类似于目前的代理记账)将会逐渐出现。此外,随着智能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也会朝着智能化发展。(三)与管理会计系统相结合,促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现行会计体系把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含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子系统。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代码化、数据共享和自动化,为两个子系统的结合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况且,如果电算化一直停留在财务会计子系统,而不涉及管理会计子系统的预测、决策、规划和分析,不涉及企业经济活动与效益的评估,不涉及内部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那么也就失去了发展电算化的意义。因此,从发展的眼光看,企业应同时建立两个子系统并予以有机结合,以便运用财务会计资料,建立适应管理需要的会计模型,使电算化会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发展,从而推动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立和完善。(四)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电算化会计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突破传统会计观念,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课题、以及研究和确立新的理论和方法的过程。如电算化会计在系统设计、工作组织、信息处理及账务处理程序等方式和方法上的改变,本身就是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突破和完善。虽然从短期看,这些影响只是渐进性的,但从长期看,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不断出现,如:信息处理网络建立后,企业将如何做到既及时合法提供会计信息,又能有效保护商业秘密;两个会计子系统实现结合后,如何改进现有财务报告;信息经济将对现行会计理论和方法产生什么影响。对新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章小结:会计工作的组织,主要是通过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制定与执行会计规章制度,实施与改进会计工作的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进行会计工作与其他经济管理工作间的协调,形成一个高效运行的会计工作体系。科学合理地组织会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合理组织会计工作,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必须符合国家对会计工作的统一要求 。(2)必须适应本单位的特点。(3)必须符合精简节约原则。 (4)必须有利于开展群众核算工作。会计工作规范,是处理会计事务的法律、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总称,是进行会计工作的规则和准则。会计工作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