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打造高中生的语文情结.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打造高中生的语文情结.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打造高中生的语文情结.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打造高中生的语文情结.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打造高中生的语文情结.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打造高中生的语文情结“万事开头难”,高中语文初始阶段的教学一直为教师所困惑。因而“语文入学教育”尤为重要,在某种意义上它决定着整个高中语文教与学的成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语文入学教育”进行深入研究、思考,以期缩短教师和学生的过渡困惑期,推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经过中考洗礼的学子,步入高中这片圣土,容易形成心理上的某种断裂带:人生理想的朦胧,初离父母的惆怅,知识难度的飞跃,生活节奏的加快,青春意识的觉醒等等,都会成为他们的心理负担,这就给教学的正常进行带来了障碍,特别是语文,他们往往是“悠着点劲儿”,难以尽快进入角色,把语文教学的入学期拉得特长。再加上学习语文的“无短期效益性”,使不少学生只盯住新鲜地数理化及外语,这不能不说给语文教学出了一道难题如何使学生迅速对语文发生兴趣呢?在此,我不揣浅陋,谈一点亲身体会,求教于方家。一、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激发自豪感,打开兴趣之门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悠悠五千年,她在这古老而美丽、辽阔而神奇的土地上,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文化。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当世界其他三大古文化古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都先后没落中断时,唯有伟大的中国古文化连绵不断,成为世界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观。中国古代哲学民族文化的精华,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跻身于世界三大哲学传统(指发源于古代希腊盛行于欧洲的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其影响随着历史的前进也越来越大。我们在高中的第一堂课就要让学生为此而无比光荣和骄傲。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崇敬与热爱,大大地培植学习语文的欲望。其实,高中生都有一种对知识(可以说是文学)的饥渴心理。尽管他们在初中学过历史,从小就学语文,但是从来没有对中国古代文化作过整体把握。到底中国有哪些优秀文化?有哪些文学高峰?在世界上有何地位?他们时刻都在搜寻,但我们教材上那些“文明的碎片”,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饥渴的心灵。如果语文教学抓住了这一心灵契机,就会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语文的多彩世界。由于高中生不可能系统地学习文学史,文学讲座就不失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用讲座的形式,把中国古代文化从诗经、楚辞、汉赋、晋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发展轨迹粗略地勾勒一下,并谈一谈这些文化明珠在世界上的影响。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一个宏观认识,在大脑里形成一个简单构架。也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构架往往会象磁铁一样紧紧地吸引那些热血沸腾的心灵,使他们在未来不断地搜集材料,丰富这一构架。这就是学习语文的动力和源泉。二、剖析中国文化现状,构建危机感,注入振兴基因正当学子们虔诚地拜倒在传统文化膝下时,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文化现状作一些剖析。也许只需一声脆弱的呻吟,就会震撼那些幼小的美好心灵。我的剖析是从余秋雨的华语情结(见文化苦旅)开始的。余先生说:“几乎所有大城市里的父母亲,都在关注着子女们的外语成绩。至于华语的好不好,反而已不是关心的重点。前不久听一位中年学者演讲,他讲到自己曾默默与一个外国同行作过对比,觉得除了英语,其他都可超过,我英语不如他,但他华语不如我呀,扯平了!学者说到这里引得全场哄笑。大伙不能不笑,他们似乎已经不习惯把华语放在与英语平等的地位上。据说产生笑的机制之一是把两个完全没有可比性的东西比到了一起。酿发出一种出人意料的不谐调感。难道,华语在世界语言丛林中真已变成了这样的角色?笑容只能在脸上凝冻,心底卷来绵长的感叹。”文中运用了大量翔实的事例,显示了对华语前途的深沉忧虑。这些语段,让我们的学生听了,一定会激起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还可适当谈谈整个中国文学的现状:在金钱的掠夺挤压下,文学日益消瘦,“在我看来,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和精神品格如果不说是已经崩溃的话,至少也是滑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的人格理想与价值观念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倾斜和坍塌”,从而发出了声嘶力竭的呼唤“中国需要文学!”(引自吴若增中国需要文学)难怪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王晓明感到“当前这一股极富中国特色的商品化的潮水,几乎将文学界连根拨起”(见严肃文艺往何处去?,“今天的文学危机是一个触目的标志,不但标志了公众文化素养的普遍下降,更标志着整整几代人精神素质的持续恶化。文学的危机实际上暴露了当代人人文精神的危机,整个社会对文学的冷淡,正从一个侧面证实了。我们已经对自己的精神生活丧失了兴趣。”(见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文学走入了低谷,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但是也不必悲观,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长期延续发展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它决不会在金钱面前怯懦,相反它会把这种痛苦的挣扎作为一种历史的转机,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它会用其独特地生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下顽强地生长!不久的将来,它会成为世界艺苑中最鲜艳的一朵!这种危机教育,并不是故作玄虚、喧宾夺主。尽管高中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作家,似乎与文学也相距甚远。实际上文学的现状,大大地冲击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有了忧患意识,又头脑冷静,才会更好的热爱语文,学好语文。更何况语文对我们又是多么重要!正如台湾著名学者、诗人余光中先生所说:“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长在,必然汉魂不朽。让我们长保中文的灵活与清纯。”可见母语同我们是心连心的,母语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命运。我们能不思考吗?能不奋进吗?我们作为母语的传授者应该让学生对母语产生一种危机感,产生一种责任感,让他们背负着一副振兴母语的十字架默默潜行,从而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三、从写作切入,培养信心学生的心灵深处对中国文化产生了自豪感和危机感,这只能说在他们的灵魂深处蕴藏了学习语文的强大能量。这种能量还必须通过一定形式爆发出来,才能体现其价值。由于学习语文很难在短期内明显见效。这就需要借助写作这种反映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鼓励,给予凝固。其中日记就是一济良方。刚进高中谁没有感慨?有了真情实感,即使写作功底再差的学生也能写出像样的语句或段落。我们不妨就从这些成功的语句、段落入手,挑出其中最精彩的,作为范文,与大家共同分享那一份智慧的沐浴。这样,那些写作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没想到自己的文章会成为范文,那种喜悦一定不会亚于一位作家捧到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刻。从此他们会更加热爱日记,写作欲望大增。但由于基础差,他们又会常常下笔无言,才思枯竭。怎么办?去阅读、去观察。看!“观察阅读写作阅读观察”这一良性循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当然只写日记是不够的,还需进行作文强化训练。这就要求教师在命题、指导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快乐区间”,使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笔者认为童年趣事就是一个高中初始阶段的好作文题。人人都向往童年,童年总是那么美好总是有趣事。写这篇文章既能把学生带到快乐的童年,又能给学生一个意外的惊喜。我在训练这篇文章后,作了详细的讲评,很多学生都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感到吃惊。初中从来没写过一篇成功作文,这次却得到了老师的赞赏。他又哪里知道这是一种快乐激情(或快乐灵感)的真实爆发呢?从此之后,很多同学都不再怕作文了。对于这一部分后起之秀,我们在写评语时也应多多鼓励。学生的作文兴趣一浓,就不怕学不好语文了。四、从重点作家、作品培养语文情感培养对作家、作品的情感,是激发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由于知识局限,不能十分深入地领会作品,因而对作品不太感兴趣。这时我们便可以用作家自身作中介,沟通作品与学生之间的隔膜。比如我在讲记念刘和珍君时,不仅讲了鲁迅的生年、籍贯、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