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精品课程建设申报表(高职高专)课程名称 植物学 所属专业大类名称 农林牧渔 大类 所属专业类名称 农业技 术类 所属专业名称(专业课程填写) 园艺技术 课程负责人 吴志红 所属学校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单位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系 申报日期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云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制 6填 写 要 求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三、涉密内容不填写,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四、除课程负责人外,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填写14名主讲教师的详细信息。五、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其他说明”栏中注明。1课程负责人情况1-1基本信息姓 名吴志红性别女出生年月1965.7最终学历本科专业技术职务高级讲师电 位学士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证传 真所在院系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系E-通信地址(邮编)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系 666100教学与技术专长植物保护、园艺、农学等专业教学,植物分类识别,观赏植物栽培等1986.82003.8,在西双版纳州农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03.9至今,在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003.9至今,任农业系农业生产与经营教研组组长1-2教学情况主要承担课程: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植物学 4 1届21人植物生理学 4 2届75人微生物教学 4 3届72人园林苗圃 2 1届58人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3 3届67人教学研究论文:2003年1月在云南农业杂志发表论文青食甜玉米丰产栽培技术2005年3月在农业科技通讯杂志发表论文观赏植物介壳虫的发生与防治2008年2月在云南农业教育研究杂志发表论文园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科研工作:2004年12月2005年12月承担并完成院级课题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高职专门人才的研究园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2006年9月2008年5月承担并完成院级课题红掌不同基质栽培比较实验2007年10月至今主编农村实用技术教材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获奖情况:20022003 、20052006学年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师20052006学年被学院评为优秀班主任20042005,20052006,2007-2008学年履职考核优秀1-3技术服务2005年3月2007年7月,组织04园艺班学生为企业培育菩提树苗2000棵2006年4月7月,组织04园艺班学生完成学院1200平方米绿地规划和建设工作2007年3月2008年12月,组织06园艺班学生为企业培育贝叶棕树苗500棵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张慧艳性 别女出生年月1978.6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助讲电 位硕士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证心理咨询师证传 真所在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E-mailL通信地址(邮编)景洪市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系 666100教学与技术专长植物保护、林业技术、园艺技术主干课程教学、植物分类识别2007.9至今,在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2-2教学情况主要承担的课程: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植物学 4 2届71人测树学 4 1届19人森林经理 4 1届19人森林防火 4 1届19人2-3技术服务无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陈霞性 别女出生年月1979.04最终学历研究生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 位硕士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证茶艺师证传 真所在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E-mailC通信地址(邮编)景洪市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系 666100教学与技术专长植物保护、园艺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教学2005.9至今,在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任农业系团总支书记。2-2教学情况主要承担的课程: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植物学 4 2届70人植物生理学 4 1届25人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 4 1届25人农业昆虫学 4 1届19人无土栽培 2 1届25人野生植物加工与利用 2 1届19人林政法规 2 1届19人 2-3技术服务无2. 主讲教师情况2-1基本信息姓 名梁斌性 别女出生年月1973.3最终学历本科专业技术职务讲师电 位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证传 真所在单位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E-mail通信地址(邮编)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系 666100教学与技术专长农学、热作等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植物分类识别1992.72003.7,西双版纳州农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03.9至今,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工作期间,先后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读法律本科,参加云南农业大学举办的花卉培训等。2-2教学情况主要承担的课程: 课程名称 周学时 届数及学生总人数园艺植物栽培 4 1届25人农业气象 4 2届75人插花艺术基础 4 1届26人2-3技术服务3. 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兼职教师)序号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职业资格证书专业领域在课程教学中承的任务兼职教师在行业企业中所任职务1吴志红女1965.7高级讲师教师证植物保护课程负责人2张慧艳女1978.6讲师教师证、心理咨询师证林学主讲3陈霞女1979.4讲师教师证、茶艺师证植物保护主讲4李智海男1968.1副教授教师证、评茶员、农艺工考评员农学作物栽培教学5魏启亮男1966.12高级讲师教师证热作栽培作物栽培教学6张贵锋男1975.11讲师教师证、考评员证园艺技术作物栽培教学7梁斌女1973.3讲师教师证、茶艺师证热作栽培主讲8张健男1958.10高级农艺师农学生产一线实践教学指导兼职3-2教学队伍整体结 构“双师”结构,专兼教师比例,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及职业资格结构“双师”结构:专职教师中具有双师资格证的教师有5人,占专职教师比例为71%。 专兼教师比例:1人,占专职教师14.2%。来自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作为学生到生产一线进行实践技能学习的指导教师。 学缘结构:教学队伍在专业结构上互补,有园艺专业、热作专业、农学专业、植保专业、林业专业。教学队伍长期从事专业教学,有丰富的专业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经验。 专职教师中云南农业大学毕业2人,华南热作大学毕业1人,西北农林大学毕业1人,山西农大学毕业1人,甘肃农大毕业1人,云南省教育学院毕业1人。本科学历4人,研究生3人. 职称结构:专职教师中高级讲师1人,副教2人,讲师3人,助讲1人。 年龄结构:35岁以上的教师共有3人,35岁以下的教师共有4人,平均年龄35岁。3-3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培训1.以能力教育为中心,改变高分低能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当地实际,理论教学以应用、识别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技能训练,培养出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具有开拓精神和经营管理能力、综合素质较好的、能够直接进入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专门人才。2.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积极探索适合于本门课程教学的各种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和幻灯、录像、网络及其它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 3.努力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补充热带雨林植物趣谈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植物的兴趣。4.加强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教学方式多样化,包括室内实验、参观实习、开展讲座和生产实践。室内实验有助于学生掌握从事植物研究工作的一般实验方法和技术,参观实习包括组织学生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双版纳药物研究所(简称药物园)、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花卉园)、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简称勐仑植物园)等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提高识别植物和植物分类的能力。学院试验基地和州农科所试验基地则是作为学生实际操作训练,掌握实践技能的场地。此外,校园园林植物也是教师进行直观教学、学生识别植物的重要场地,通过对校园植物的名录编制和挂牌,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当地景观植物的种类、识别特征和分类地位。5.强化技能考核,全面评价学生学科成绩。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对植物的识别和分类能力等。学期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各占50%,并规定两项考核中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该门课程不及格。3-4师资培养积极鼓励任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参与农业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农业系2006年选送张贵锋教师到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参与园艺植物生产管理、云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李智海20052006年年承担并完成院级课题本地糯玉米品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2008年3月2009年3月作为学院中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送到南京农业大学学习设施园艺工程与科学。吴志红20052006年、20062008年分别承担并完成院级课题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高职专门人才的研究、红掌基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担任农村实用技术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教材主编。4课程设置4-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植物学课程是园艺、植保、林业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构造、生理机能、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的分布规律、植物的进化与分类和植物资源利用的一门学科。课程作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植物的亲缘关系,为学好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实践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植物学形态解剖、系统分类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熟悉当地常见园林、园艺植物的种类和形态识别要点,培养学生进行植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为从事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4-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课程设计理念:从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出发,课程设计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模块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原则,突出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景观植物、药用植物、经济作物的识别技术核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课程设计思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删繁就简,适当补充,以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和趣味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生动图片制作CAI多媒体课件,使植物的重要识别特征得以生动展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直观教学,现场教学,实地识别植物特征和种类,增强感性认识。制作教学录像,借鉴网络资源及时发布课程的最新信息,便于学生查询。每章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及时答疑解惑,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要和方法,强化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从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实验技能,具备植物识别与分类的基本能力,改变以往高分低能的现象。5教学内容5-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本课程一共设有九章,各章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教学内容中安排了大量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室内实验、参观实习、野外实习、生产实践等。绪论,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尤其是版纳热带雨林植物的多样性),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在人类生活和作物生产、科研上的作用,本课程的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主要讲授植物细胞组织,要求学生了解细胞的概念和形态,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关系,以及组织的形成和类型。掌握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繁殖方式,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方法。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讲授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理功能,要求学生了解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的类型,掌握各器官的形态、构造、功能,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各器官解剖结构。第五章至第六章,主要讲授植物分类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植物分类的形态术语和方法,植物界的主要类群。掌握植物分类检索的使用、低等植物与高等植物各类群的基本特征。熟悉常见热带与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园林植物的名称、形态识别特征和分类地位,了解其生活习性、经济价值和用途等。为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及从学生毕业后择业角度出发,紧密围绕当地热带雨林植物和景区景观特点,专门补充“热带雨林植物趣谈”知识,便于学生充分了解热带雨林植物的奇特现象,如奇花异草、五大奇观、五树六花等,为今后从事版纳景区服务、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拓宽园艺专业就业面。5-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安排 总学时为64二、实践(验)课教学内容及安排 总学时381.室内实验 10项, 20学时2.综合实训 1项 , 18学时 3.技能训练和强化 4学时(不占用正常课时)三、考核 总学时为10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2学时,技能考核46学时。四、成绩评定学期成绩以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评定,各占50%,凡技能考核不及格者,判该门课程不及格。5-3教学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安排 总学时64(一)各章学时安排 绪论 2学时 1.植物细胞和组织 8学时 2.种子和幼苗 4学时 3.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16学时 4.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 10学时 5.孢子植物(藻类植物、菌类 、苔藓植物、地衣、 蕨类植物 ) 2学时 6.被子植物 18学时补充:热带雨林植物趣谈 4学时 (二)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教学和讨论教学,每章结束后指导学生完成综合练习(三)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二、实践(验)课教学内容及安排 总学时38(一)各实践(验)项目学时实验一 显微镜的使用、生物绘图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实验二 植物细胞的质体与有丝分裂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 实验三 植物的组织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实验四 种子和幼苗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实验五 根的形态与结构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实验六 茎的形态与结构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实验七 叶的解剖结构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实验八 花的形态结构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实验九 花药和胚囊的解剖结构 2学时 植物学实验室实验十 营养器官的变态和果实的类型 2学时 校园实验十一 常见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主要园林植物形态识别与分类 18学时 校园、花卉园、植物园(二)考核方式 识别、操作、口答 1.实验技能考核 共5个项目实验技能考核以实际操作和口答的方式进行,采用小卡片随机抽题的方式,每个学生任意抽卡,根据卡上的要求考核(每一签上写有两个考核项目),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2.植物识别、分类考核利用校园内的景观植物进行考核,考核植物种类由教师随意指定,每人5种,8分钟内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6教学方法与手段6-1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一 、理论教学设计模式1.多媒体教学 展示典型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2.互动式教学 每次上课就授课内容进行师生对话,互相提问、答疑。3.思考与练习 温故而知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开拓创新思维。二、实践教学的设计模式1.室内实验 通过实验巩固、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校内实践 通过对校内植物观察,加强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编制校园植物名录等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的名称及分类地位,掌握识别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和用途及经济价值等。3.校外实践 以参观实习或生产实践方式进行。通过对校外植物实地观察,进一步认识植物的多样性,为从事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控制、利用和改造植物。 三、教学模式创新1.内容上 突出地域优势,依托热带雨林开展教学。西双版纳以热带雨林享誉世界,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境内生长着5000多种高等植物,占全国高等植物的1/6,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教学中以热带雨林作为铺垫,以识别常见热带雨林植物、当地园林植物作为技能考核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的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兴趣,增强对知识的应用和实践技能。2.目标上 学以致用,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植物学不仅可以在园艺行业大展身手,也可为从事旅游服务、景区服务工作奠定基础,拓宽就业的途径。3.方法上 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直观性,积极探索适合于本门课程的各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主要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教具和幻灯、录像、网络及其它教育技术,加强直观教学和现场教学。6-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讲授为主,提问和讨论相结合。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可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形象直观,提高课堂讲授的效率和信息量,增强教学效果;提问方式有利于了解学生理解程度,使学生集中上课注意力,讨论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共识。注重课(野)外实践指导,积极开展探讨式、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园植物进行调查研究,使抽象的理论与直观的植物联系起来,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教学采用验证性和独立性、研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重点多媒体讲授和难点示范结合,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主要培养学生的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独立性、研究性实验主要是由教师设计多个实验项目,由学生自主选择,老师辅导。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及创新能力。积极筹建植物学试题库。全面评价学生学科成绩,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多种考评方法考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等。植物学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方式,并规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该门课程不及格。6-3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使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收集资料,运用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设备,制作了植物学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6-4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1.网络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介绍、多媒体课件、实验实训指导、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实践技能考核方案、试卷与答案、当地园林植物实物照片、主讲教师教学录像、参考教材。2.学校现有5个机房,36间多媒体教室,网络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7实践条件7-1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1.校内实验室有显微镜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共有显微镜25台、各种实验标本(植物器官组织标本和植物形态学标本)和仪器、用具。主要功能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印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植物研究的一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校内各种观赏植物便于教师进行直观教学、技能训练与考核。通过实地观察,加强学生对植物形态结构的感性认识。通过编制校园内植物名录和挂牌,让学生熟悉当地主要植物的名称及分类地位,掌握识别特征、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同时,校内观赏植物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植物识别、分类训练和技能考核的场地。3.校内试验基地 学院内有10亩园艺专业教学试验地。通过组织专业生产劳动,让学生参与主要观赏植物、经济作物的栽培管理实践活动,认识和掌握当地主要观赏植物、经济作物的形态与分类、生活习性及栽培技术要求。学生已在试验地进行了贝叶棕、菩提树、叶子花、虎刺梅、紫薇、泰国木瓜、香蕉、橡胶等多种植物栽培管理的实践活动,初步掌握了专业实践技能,如整地、苗床整理、育苗、苗木移栽、修剪、施肥、浇水及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等。7-2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1.中国医学科学院西双版纳药物研究所(简称药物园)该实训基地与学院比邻,是学生实训最为便捷基地。药物园内种植有热带地区各种药用植物近1500种。根据教学和实训的需要,每年在新生学前教育活动中,都要组织学生到药物园参观,让学生认识版纳植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认识植物,研究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爱专业、学专业,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观念。2.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作物研究所(简称花卉园)与我院相距400米。花卉园内种有各种热带园林和经济作物,种类近500种。在课程教学的第12周,组织学生到花卉园开展植物形态结构方面的实习,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掌握植物茎、叶、花、果实的形态特征,为植物分类奠定良好基础。3.西双版纳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距离我院3公里。内设有版纳野生动植物博物管。通过自然保护区内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参观博物馆,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版纳境内的动植物资源和种类,开拓视野。4.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实验基地距离我院6公里,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基地。基地内种有各种观赏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观赏蔬菜,如彩椒、甜瓜、观赏瓜类作物、观赏甘蓝、红掌等,是学生学习植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最有实效、最便捷的实训场地。通过参与基地内各种经济作物的育苗、种植管理生产活动,学生不仅认识当地主要经济作物的种类,学习到相关的栽培技术,同时对现代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和信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5.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研究所(简称勐仑植物园)距离我院60公里。园内栽种的植物有10000多种,设有版纳野生动植物博物管。在课程教学的第16周,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开展植物分类实习,通过植物园指导教师的讲解和实地观察,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园内主要植物的名称及分类地位、形态识别要点,了解其生活习性、用途及经济价值等。8教学效果8-1校外专家、行业企业专家、校内督导及学生评价1.西双版纳州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蔬菜栽培组认为:“植物学课程的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培养学生识别植物的能力,能适应社会需要。”2.校内督导组认为:“植物学课程教学安排合理,效果好”。3.学生评价:教师师德好,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安排合理、有效。学校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训练和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8-2社会认可度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西双版纳州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系学生具备从事园艺、植保等专业相应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植物形态结构与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勤学好问,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基本掌握当地常见园艺、园林植物的种类,形态识别和分类地位。尤其是对学生长期进行园艺、观赏植物栽培方面的系统性训练,让学生学会了主要园艺、观赏植物的育苗、移栽、管理与养护、收获等基本技术,学生还具备园艺、观赏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总的来说该系很重视对学生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甚至比一些本科院校的学生还要好。他们也很遵守纪律,组织性和团队精神都很好,我们非常欢迎类似这样的实习生到我们这里见习和实习。9特色与创新9-1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在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课程教学上的突破及独创性成果,对同类课程建设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并在本表4-8栏中未见表述)本课程以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两大体系”为框架,以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三大系列”为内容,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结构,确定教学内容,大力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和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才。(一)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1.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删繁就简,适当补充。理论知识讲授本着“够用、必需”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增强趣味性,紧密围绕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地景观植物、药用植物、经济植物的识别知识的讲授。2.突出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具备从事植物研究工作的一般能力和从事旅游服务、景区服务的基本技能,如掌握一般实验方法和技术,具备分类、识别当地常见植物的能力等。3.体现现代教育的特色。采用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重点教材;课程建立试题库和试卷库;具有一套完整的技能考核方案;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主要教学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程资源上网共享。(二)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1.构建了以实验教学、校外实训教学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发挥地域优势,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植物种类丰富,有很多是稀少的种类,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三年来,摄制了近千种各种园林、园艺植物照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2.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与企业密切合作,利用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比如,观赏植物和经济作物的育苗、种植、养护、管理、经营。三年来,我们带领学生为企业培育出贝叶棕、菩提树等观赏植物幼苗及大量花卉。学生在试验地里种植、经营着香蕉、木瓜等经济作物。(三)采取多种考评方法考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技能的掌握和熟练程度。植物学主要采取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两种方式,并规定若技能考核不及格,判该门课程不及格。9-2 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的比较1.课程的趣味性强。教学中紧密围绕当地热带、亚热带植物特点,通过补充热带雨林植物趣谈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2.实践教学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实验教学、校外实训教学为主的实践课程体系。发挥地域优势,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植物种类丰富,有很多是稀少的种类,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三年来,摄制了近千种各种园林、园艺植物照片,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3.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与企业密切合作,利用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比如,观赏植物、经济作物的育苗、种植、养护、管理、经营。三年来,我们带领学生为企业培育出贝叶棕、菩提树等观赏植物幼苗及大量花卉。学生在试验地里种植、经营着香蕉、木瓜等经济作物。4.强化技能训练和技能考核。具有一套完整的技能考核方案,并将技能考核成绩作为学期成绩评定的硬性指标,促使学生高度重视实验实训,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切实掌握实践知识和操作技术,大大改变以往高分低能的现象。9-3本课程改进的方向与途径1.发挥地域优势,继续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将学习、研究、产业化三体结合,为云南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努力,为当地经济服务。2.建立一套客观评价学生能力的体系和指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改善高分低能的状况。3.多媒体课件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4.植物学教学网站需要进一步充实、更新。5.需要进一步编写出适合专科层次并与当地资源条件相衔接的具有特色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10课程建设规划10-1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本课程建设目标:1.完善教学体系:本学科要建立完整的理论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校外实习大纲。建立教学改革和实验实践改革的全面计划和措施。建立合格的试题库和习题库。2.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案:建立内容丰富、图表翔实的多媒体课件和部分动画演示课件。将西双版纳常见植物的图片上网,建立网上植物标本馆。建立植物学论坛和网上辅导及答疑系统。3.建设较理想的实习基地:建立多个交通便利、生活方便且植物生态类型丰富、种类繁多的较理想的实习场所。建立23个固定的实习基地以满足本学科野外实习的需要。4.教学队伍的梯队建设:建立一支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队伍。加快梯队的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力争在35年内建立一支合理、优秀的教学梯队。本课程建设步骤和课程资源上网计划1.2009年底完成植物学完善课程整体设计,以及相关的教学大纲、实训指导、多媒体课件、实践技能考核方案、复习思考题与答案等上网并开放。2. 2009年20013年完成植物学课程全程录像制作工作并上网开放。10-2 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2009年9月20010年9月完成植物学1-2章录像制作并上网开放;20010年9月20012年9月完成植物学3-4章录像制作并上网开放;2012年9月20013年9月完成植物学56章录像制作并上网开放。10-3 本课程已经上网资源(网上资源名称列表)课程介绍、课程整体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与实训大纲、教学多媒体课件、课程实验实训指导、试卷与答案、主讲教师教学录像(教学内容:当地植物识别与分类)、参考教材。10-4学生学习评价及参考答案链接(仅供专家评审期间参阅)08园艺班共有学生32人,本次考试成绩中,0-39分的有1名,占3.1%;50-59的有4名,占12.5%;60-69分的有4名,占12.5%;70-79分的有4名,占12.5%;80-89分的12名,占37.5%;90-100分的有7名,占21.9%。最低分0,最高分95,平均分76。学生总体成绩良好。07园艺班共有学生21人,本次考试成绩中,30-39分的有1名,占4.8%;50-59的有1名,占4.8%;60-69分的有6名,占28.6%;70-79分的有4名,占19.0%;80-89分的6名,占28.6%;90-100分的有3名,占14.3%。最低分36,最高分96,平均分74。学生总体成绩良好。 07植保班共有学生19人,本次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深海养殖水下监控与数据分析
- xx市燃气改造项目施工方案
- 2025年边际函数考研真题及答案
- 燃煤发电厂冷却水系统改造方案
- 物业服务与社区安全防范三方合作协议范本
- 某小区物业合同终止及移交管理协议
- 【二手车】2025年市场规模预测: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汽车占比达10%
- 2025年数学七下试卷及答案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在2025年农业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
- 建筑方案设计手绘作业
- JT-T-883-2014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 (高清版)JTG 5421-2018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 管理百年-知到答案、智慧树答案
- 五年级安全标志提醒你
- 脑死亡判定标准
- 猪肉配送服务方案
- 《五环旗下一家人》课件
- 屠呦呦生平事迹
- 喷涂分析改善报告
- 医院检验科培训课件:《微生物检验相关介绍》
- 2024年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