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x_第1页
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x_第2页
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x_第3页
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x_第4页
论文-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单位代码:10749密 级: 学 号:03090184宁夏大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专业学位论文学 位 申 请 人: 郑金丽 指导教师: 冯峰 合作指导教师: 申请学位类别: 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名称: 研究方向: 所在学院: 论 文 完 成 日 期: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动机调查与分析丁永祥 【摘要】: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积极推广小学英语课程,拉开了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序幕,英语基础教育的起始时间也因此大大提前。小学英语教学相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而言,起步较晚,因此,适合我国国情的小学英语教学理论需要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去实践、去验证;小学英语教学规律需要我们去探求、去发现;小学英语教学方法需要我们去总结、去探究。正因为如此,笔者希望通过撰写此文能对小学英语教学进行一个客观的分析,以期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启发和思路。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设置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为他们升入中学继续学习英语奠定初步的基础。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动机和兴趣是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英语教学要特别重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本研究主要以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理论为基础、并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来调查、分析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现状,探讨如何运用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理论来指导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究学习兴趣和动机与小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否存在关联作用,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包括哪些因素。 (2)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何作用。 (3)小学英语教师该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长久的学习动机。 为此,笔者选取了本地区一所品牌外国语小学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为了力求使本研究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可比性,我同时选取本地区一所普通小学的学生作为对比研究的对象。对两所学校的二、四、六年级共计245名学生,就英语学习动机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抽样问卷调查和分析。还单独选取了外国语小学一、三、五年级共90名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兴趣的抽样调查研究。 本文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以加德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Dornyei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和认知心理学的动机理论为指导,参考借鉴黄红安和文卫平(2005)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调查表的结构模式,结合小学生英语学习实际情况编制了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因素”调查表,并根据此问卷调查表提供的研究数据,分析了影响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组成的各项因素。根据儿童英语学习特点,采用自制的调查表,运用访谈法,问卷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动机与兴趣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水平总体偏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在二年级表现最强,在四年级呈现动机的低点,在六年级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又有所上升,但总的趋势是英语学习动机水平呈现随年级上升而逐级下降的态势。因此,小学中段年级是英语学习动机的培养和维持的一个关键时期,家长、教师要给予高度重视、重点关注。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小学生对学好英语一直很有信心,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英语学习兴趣的提高与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积极情感态度呈正相关,所有这些也给我们英语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激励学生学好英语,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良好契机。 本文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小学英语教学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学过程不仅仅涉及到心理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还涉及到教师个人对小学英语教学理论的整体认识和语言教学理念的具体把握。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心理学、语言学基本原理,遵循语言学习规律,遵循语言教学规律,遵循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规律,注重情感教育,注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小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语言学习规律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2【分类号】:G623.31【目录】:摘要5-7Abstract7-101. 引言10-141.1 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10-111.2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目的11-142. 动机与兴趣相关理论综述14-302.1 兴趣理论简述14-172.2 动机理论综述17-302.2.1 动机的概念17-192.2.2 动机理论发展简述19-212.2.3 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研究21-282.2.4 动机与兴趣的关系28-303. 动机与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30-413.1 动机与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30-323.2 动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32-353.3 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35-373.4 当前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调查研究现状37-414. 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调查与分析41-564.1 研究的问题和目的41-424.2 调查研究的对象42-434.3 英语学习动机调查表格设计的理论依据43-464.4 数据收集方法46-474.5 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结果的分析47-514.6 小学生外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分析51-544.7 对整个调查的反思54-565. 激发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具体方法56-695.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6-615.2 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61-635.3 实施情感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63-655.4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65-696. 动机和兴趣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69-796.1 一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录69-776.2 课堂教学课后反思77-797. 结语79-837.1 小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79-807.2 结论80-83参考文献83-90附件一90-91附件二91-93附件三93-94致谢94-95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研究生导师建议我不了解你的工作兴趣,你可以结合你的工作兴趣、工作中想解决的问题和信息专业知识,到中国知网查阅关键字,比如初中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网络,阅读,听力,写作等,每次填写的关键字不要超过两个,查阅相关的论文文献,写论文关键是看论文文献,不是去看参考书,你先通过查阅文献找出你感兴趣的问题,我再帮你分析和指导,否则,我给你的问题不能从实际问题出发,不能让你从写论文中获得工作成绩。你的论文题目可以定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可能有些空,不够具体,没关系,等定好你重点研究的内容可再修改。 录音机可作为辅助手段,电视不容易实践,你可从多媒体入手,也可考虑多媒体动画,小学生学英语应从培养兴趣入手,如何让小学生从玩中学到知识,让他们学英语就像是在看动画片,是在玩耍中,并且能参与到其中就学到了知识,你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如何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可上网查阅相关资料,查阅一些相关动画教学片子作为参考。 论文的大概结构一般是: 第一部分 概述 第二部分 相关理论知识介绍 第三部分 具体内容的研究和实践 第四部分 实践结果 第五部分 总结 你可参考以上思路编排你的论文结构和内容。目录第一章 引言1.1课题研究的背景1.2关于同类研究的综述 1.3研究意义1.4 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5研究方法- 4 -第二章 教育技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问题2.1自主,快乐,高效课堂 小学生特点 兴趣 主动学习 创新 动机诱引 语言学习理论 教学理论 2.2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整合第三章 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措施及解决方法3.1 培训: 1教师培训 博客 远程研修 主题资源网站 个人工作室 2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 家长: 家校共育 QQ群,家校共育邮箱 评价制度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小学生特点3.4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3.5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第四章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2.1存在的问题 现状调查 表格 引出问题 2.2案例 反思 成果4.1滨海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现状调查4.2 滨海中心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4.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4.4 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教学案例之一4.5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课堂实践之应用web自适应测评系统意义成果第五章 结束语参考文献个人简介参考文献致谢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的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促进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研究1.(第一章)了解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明确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促使本课题不会偏离研究方向。2(第二章)分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指导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3(第三章)具体阐述研究的具体内容和实践,遇到的问题及注意,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我校开展的网络资源共享,建立教师博客,家校共育平台等。4.(第四章)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与研究实践结果5.(第五章)总结宁夏大学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第一章 引言1.1研究背景1.1.1时代要求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新的教育。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观念、教学组织形式的又一次革命。有效的英语学习来自于学生对英语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伦敦奥运会的召开,我国成功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和世博会,以及现在与国际交流的加强,很多学生出国旅游,进修,都充分体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亲近英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一去不复返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新宠。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上形、声、色的强烈感官刺激,生动形象、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其听、说、读、写等能力就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新课标指出:外语教育应自儿童时代开始。多年来,众多中外学者对学习外语的起始年龄问题多有研讨,主流看法是以在儿童时期的“关键期”开始学习外语为佳。从目前各国基础教育的实施状况看,自小学阶段起就开始学习外语已成为普遍趋势。欧盟委员会最近发表的新闻公报显示,各成员国儿童开始外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正在逐步降低。绝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儿童在8岁到10岁之间就开始学习第一外语。在西班牙和比利时部分地区,幼儿园儿童即开始学习外语。在亚洲,日本和韩国均计划在小学三年级起实验开设外语课。在我国,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县城以上中等城市小学从三年级起逐步开始英语课程。而目前的状况是,绝大多数大城市都在一年级起即开始学习英语。双语幼儿园也在普遍试行。这种情况,不仅是当前大势所趋,而且,从战略眼光来看,也是培养国家急需的高水平外语人才所必需。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过,培养人才,要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只有在全民的、大众的外语教育的基础上,普遍提高儿童、青少年的外语水平,才能希望在他们当中培养出类拔萃的外语人才,弥补我国高水平外语人才的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逐渐深入到英语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自动阅卷系统、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通信、远程教育等,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学习这些新技术,掌握新工具,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对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2英语学科特点: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根据他们的发展要求,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积极态度,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为语感、语音、语调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能用英语进行基本的交流的能力。小学英语教学应尽量采用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录音机,VCD机、广播,电视,网络等设备和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喜欢模仿,多媒体,班班通等现代教育技术,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方便。丰富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途径,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学的资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效果的改变。因此在教学中成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也是英语学习和小学生的需要。 1.1.3.小学英语教学实践要求: 通过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学生兴趣,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校实行了网络教研,主题资源网站,数字教育平台,山东省远程研修,实行了资源共享,网上交流,老师教学更方便快捷,学生学习更直观形象。小学阶段应首先培养儿童对英语的兴趣及日常生活口语的听说能力,并养成语音、语调的良好习惯。从儿童时起,就力避“聋子、哑巴英语”之弊,免得到大学时再来解决。1.2该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2.1该课题在国内研究的现状 通过上网查询了大量的资料,在网上阅读了很多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的文章,学习了一些信息技术的知识,对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状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和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然而比起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起步较晚,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学者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水平,从而促进我国英语教学的进步。教育发展到今天,传统的粉笔、黑板加教科书式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更高要求,而且其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是极其有限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被广泛提了出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迅猛发展,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每一个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已经由当初的技术手段范畴逐步演变成为人们的生活要素、生活方式,在这个背景下,它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具有最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具有自己获取与处理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价值,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资源,知道时时处处要搜集加工现代教育技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的基础教育怎样让我们的学生融入到这个现代教育技术时代。我们把教材看得太神圣,教材的课文,你不敢少一篇课文,教材上怎么说,我们怎么教,怎么说。说实话,现代教育技术时代,获取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课堂和教材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小的,绝大部分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自课外,教材以外的获取。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究竟怎样引导学生来学习,的确是我们应该值得思考的。 我国政府根据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总趋势和我国发展的总体战略,及时提出了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化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措施。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年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现代教育技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1.2.2该课题在国外研究的现状国外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研究,而计算机的出现也不过短短几十年,所以,这些研究国内外都仅处于初级阶段。从国际背景看,步人20世纪90年代,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就深层次的意义而言,联网不仅仅是计算机的联网,而是人类智慧的联网,是把古今中外全人类的智慧汇集在覆盖全球的巨大复杂的网络之中,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脑延伸”。1957年,前苏联抢在美国之前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震惊了美国统治阶级。他们立即组织人力检讨美国的教育。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外语教育。次年,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安全教育法,把国民教育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规划,其中第6条就是对开展外语教育的专门规定,主要是对俄语人才的培养。其后,1959年所通过的国家安全局法、1984年的经济安全教育法、1993年的国家安全教育法等法规都要求对政府各类工作人员、尤其是国家安全人员加强外语培训。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美国近年来大力开展的汉语教学。美国教育部选择了四所著名大学来启动被称为“汉语教学旗舰”的项目,并与如南京大学等中国大学合作,大力开展汉语教学活动。这一活动派遣美国学生到中国大学学习汉语、参加汉语水平测试,安排学生到中国人家庭居住并在中国公司和机构中实习。美国“国家外语中心”在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情报中心支持下,仅在2007年,就派遣了1300多名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从以上所述情况可以看出,50年来,美国政府从国家战略的政策高度出发,大力开展外语教育。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借鉴的。综上所述,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在我国正在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时,有必要从国际战略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来规划作为教育总体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的外语教育。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化的过程率先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美国现代教育技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几年的整合研究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潜力,推动了整个教育思想、教学模式突破原有旧体制的束缚,走向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教育改革,也为其他国家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1.3该课题发展趋势: 借鉴国内外的研究理论,运用调查研究等方法解决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与小学英语教学的不足之处,使之更有效地服务于英语教学,从而促进小学英语的教学效率。 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促使教师更好地掌握现代现代教育技术技术,更科学有效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共享,丰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率。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所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主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能够紧跟英语语言的最新发展,又能反映时代发展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要求。此外,教材的基础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培养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人文素养和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小学英语新课程还提供了不同潜能发展学生的课程内容。而有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3 课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由于城乡、区域的巨大差距,英语学科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目前,城市一些学校已具备优质师资和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其英语教育水平较高,而在小城市、农村,由于教学硬件设备不足,再加上师资水平的差别、学校对英语学科重视程度的差别等等,使得这些地方的英语教育水平堪忧。可以说,现在英语学科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英语教育上的不公平、不均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和差距。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欠缺,老师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不是很熟练,认识很不够重视,不能合理利用,对英语学习带来很多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小学生的特点和对知识的需求,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充分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2. 可行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国家对教育的大量经费投入,学校的教学设施不断完善,为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 1.设备到位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大潮,对教育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学校达标验收和家长满意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学校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教师配备了新的电脑,运行快,人手一机,交流找资料方便快捷,硬件设施有了保障,解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开展教研,交流,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2. 资源要求 要想有高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能调动学生兴趣的资源,光盘,磁带等现代化设备,网络资源方便快捷,不出门就能知天下事,老师备课、教学,学生学习可以上网看视频,动画,课件,图片,还有电子词典,为老师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各类电子书籍、电子课堂、便携式视听设备、网络通信等,对学生获得课堂之外的知识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英语的词汇量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教师和学生的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给各个学科带来了很大的变革,小学英语学科也不例外,英语教学由于受学科本身的特点,小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平时接触少,运用少,对信息技术在也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结合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如Powerpoint,视频,photoshop,word等,对所需资源进行运用,老师们经过平时的培训学习,对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操作已经掌握,对word 的编辑,课件的制作,博客、QQ的建立和运用已经比较熟悉。为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开展网上教研奠定了基础。虽然小学阶段三年级的学生才加上信息技术,但是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孩子们对电脑从小就不陌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上网搜索和查资料的能力。再加上家长知识的丰富,可以很好地帮助孩子利用信息技术和英语进行学习,小学生模仿力强,好奇心强,这些都为老师开展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中的运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了条件。 1.4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1.研究目的: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合理利用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视野,老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现代教育技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技术与学科整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等。根据英语特点和小学生的特点,适应时代要求,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创建自主快乐高效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双边教学活动的进行,训练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交际的能力,促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有所发展。 2.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小学1-5年级学生。 文献调研法:搜集、鉴别、整理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继承和借鉴前人成果。 实验法:通过个人教学实践,结合不同班级,利用一个学期做对比实验。 问卷调查法:对有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向任课教师和学生调查,进一步分析结果,提出对策。有关项目的实用性可向中小学教师调查。 访谈法:通过对学员的深入访谈,获取第一手数据材料 课例研究法:结合本人和其他老师教学实际。: 第二章 信息技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问题 重复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主要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为英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我国 2001 年启动的新的英语课程改革也突出强调英语课程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为学生个性化学习、 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创造条件; 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开发英语教学资源, 拓宽学生 学习渠道, 改进学生学习方式, 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 2.1 要符合小学生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大都在6-10岁之间,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喜欢做游戏,爱玩、爱唱、爱跳是他们的天性,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创新探索,在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他们对信息和知识的需求,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满足小学生学习的需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结合,让他们在更直观形象的环境中接受新的语言知识,运用幻灯片,动画等,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创新能力、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1、 小学生的心理主要特点: (1) 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重复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二)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三)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四)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五)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的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逐步完善。儿童到了67岁时,脑重约1280克,已接近成人脑重的90%,以后增长缓慢,9岁时约1350克,到了12岁约1400克,基本上和成人一致。 随着儿童大脑皮层的发育生长,儿童脑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也逐步趋向平衡,觉醒时间长,睡眠时间缩短。条件反射形成呈现出时间缩短、潜伏期较短和比较容易巩固的特征,使孩子能更好地接受外界刺激,更好地支配、控制自己的行为,为儿童心理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2.2建立自主、快乐、高效的课堂 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1997年开始,组织开展了“小学创新性实验与研究”。在这一研究的推动下,潍坊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2006年根据新课程的需要和本市的具体情况,教科院提出了在中小学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创建“自主快乐高效”的课堂,要求合理的利用开发课程资源,家当的利用音像,电视,网络信息等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学生的学习渠道。2.2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被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皮亚杰(J.Piaget)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创立了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它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的。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皮亚杰的“认知结构说”的基础上,科恩伯格(O.Kernberg)对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Vogotsgy)提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维果斯基区分了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现实的发展水平即个体独立活动所能达到的水平,而潜在的发展水平则是指个体在成人或比他成熟的个体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活动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即“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所有这些研究都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生要主动的探索、发现以及对知识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来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2.2.1关于学习的含义、方法1.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应该对学生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有利。不是老师直接传授,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也就是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考虑教学目标分析,情境的创设问题是否对学生有利,其中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该它要求的学习环境是当代最新信息技术的有力保证,也成为国内外的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2.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方法教师是帮助者,指导者,学生是建构意义的主动者,学生要主动搜集获取信息,子自己主动探索发现,大胆提出问题验证,进行新新旧知识链接,学会思考,自我思考,反思,并在协作学习中交流讨论,提高效率和质量。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教师要创设合适的情景,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取有意义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学习。2.2.2、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建构主义所包涵的教学思想主要有6个方面: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而不断的升华,改写和变革,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不是所有问题或活动都是用的方法,需要进行在加工和再创造。知识存在于个体之外,通过语言给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学习者应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特定的学习情况建构,不然,就没有理解,是死记硬背,是被动的复制式的学习。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因此,学习,不是象行为主义所描述的“刺激�反应”那样。(3)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4)同化和顺应,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两种途径或方式。同化是认知结构的量变,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质变。同化顺应同化顺应循环往复,平衡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相互交替,人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2)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不是知识权威的象征,而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时下的看法,思考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解释。(3)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他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4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1)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教师的作用从传统的传递知识的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复杂的真实问题。他们不仅必须开发或发现这些问题,而且必须认识到复杂问题有多种答案,激励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多重观点,这显然是与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宗旨紧密相吻合的。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以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展开他们的学习。教师必须保证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保持平衡。教师必须提供学生元认知工具和心理测量工具,培养学生评判性的认知加工策略,以及自己建构知识和理解的心理模式。教师应认识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教学是逐步减少外部控制、增加学生自我控制学习的过程。(2)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更为有效,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3)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建构主义要求学生面对认知复杂的真实世界的情境,并在复杂的真实情境中完成任务,因而,学生需要采取一种新的学习风格、新的认识加工策略,形成自己是知识与理解的建构者的心理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比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管理自己学习的机会;教师应当注意使机会永远处于维果斯基提出的“学生最近发展区”,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辅导。学生要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对所学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联系和思考是意义建构的关键。它最好的效果是与协商过程结合起来。5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协作在一定的意义上是协商的意识。协商主要有自我协商和相互协商。自我协商是指自己和自己反复商量什么是比较合理的;相互协商是指学习小组内部之间的商榷、讨论和辩论。(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6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1)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世界的学习中。(2)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生的学习环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3)设计真实的任务。真实的活动是学习环境的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日常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4)设计能够反映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就从事有效行动的复杂环境。(5)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主权。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6)设计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7)鼓励学生在社会背景中检测自己的观点。(8)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2.2.3、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