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doc_第1页
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doc_第2页
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doc_第3页
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doc_第4页
供热经济技术指标规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前 言- 3 -1 范围- 4 -1.1概述- 4 -1.2指标组成- 4 -2 引用文件- 4 -3 术语和定义- 5 -3.1 供热系统界区- 5 -3.2 基本术语- 6 -3.3 热源系统术语- 7 -3.4 一级管网系统术语- 9 -3.5 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系统术语- 10 -4 供热系统优化设计- 11 -4.1 设计依据- 11 -4.1.1城市供热规划- 11 -4.1.2热负荷- 12 -4.2 参数选择- 12 -4.2.1设计温度- 12 -4.2.2经济供热半径- 13 -5 供热系统技术经济指标- 14 -5.1 热源系统指标及定义- 14 -5.1.1 指标组成- 14 -5.1.2 供热量- 14 -5.1.3售热量- 16 -5.1.4供热损失率- 17 -5.1.5 供热温度- 17 -5.1.6供热回水温度- 17 -5.1.7供水流量- 17 -5.1.8回水流量- 18 -5.1.9供热蒸汽压力- 18 -5.1.10供热比- 18 -5.1.11热电比- 19 -5.1.12供热标准煤耗- 20 -5.1.13供热厂用电率- 21 -5.1.14 供热水耗率- 23 -5.1.15热网加热器效率- 23 -5.1.16热网加热器上下端差- 24 -5.1.17热网循环泵单耗- 25 -5.1.18热网疏水泵单耗- 25 -5.1.19水网补水率- 25 -5.1.20供热(汽)补水率- 26 -5.1.21 三级指标- 26 -5.2 一级管网系统指标及定义- 27 -5.2.1 指标组成- 27 -5.2.2 热网购热量- 27 -5.2.3 热网售热量- 29 -5.2.4热网管损- 30 -5.2.5热耗指标- 31 -5.2.6水网补水率- 31 -5.2.7 三级指标- 32 -5.3 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系统指标- 32 -5.3.1 指标组成- 32 -5.3.2 单位热耗- 32 -5.3.3 单位电耗- 33 -5.3.4 单位水耗- 33 -5.3.5 二级管网管损- 34 -5.4.6万平米耗热量- 34 -5.3.7三级指标- 35 -前 言- 2 -1范围- 3 -2引用文件- 4 -3术语和定义- 4 -3.1供热系统界区- 4 -3.2基本术语- 5 -3.3热源系统术语- 6 -3.4 一级管网系统术语- 7 -3.5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系统术语- 8 -4热源系统指标及定义- 9 -4.1供热温度- 9 -4.2供热回水温度- 9 -4.3供水流量- 9 -4.4回水流量- 9 -4.5供热蒸汽压力- 9 -4.6 供热量- 9 -4.7售热量- 11 -4.8供热损失率- 12 -4.9供热比- 12 -4.10热电比- 13 -4.11供热标准煤耗- 13 -4.12供热厂用电率- 14 -4.13供热水耗率- 16 -4.14首站热网加热器效率- 16 -4.15首站热网加热器上下端差- 17 -4.16首站热网循环泵单耗- 17 -4.17首站热网疏水泵单耗- 18 -4.18水网补水率- 18 -4.19供热(汽)补水率- 18 -4.20 评价指标- 19 -5一级管网系统指标及定义- 19 -5.1热网购热量- 20 -5.2热网售热量- 21 -5.3热网管损- 22 -5.4热网单位热耗- 22 -5.5水网补水率- 23 -5.6评价指标- 23 -6换热站系统指标及定义- 24 -6.1换热站单位热耗- 24 -6.2换热站单位电耗- 24 -6.3换热站单位水耗- 24 -6.4换热站评价标准- 25 -7二级管网指标- 25 -7.1二级管网管损- 25 -7.2二次网万平米耗热量- 26 -7.3二级管网评价标准- 26 - 前 言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司下属各区域各供热企业的供热负荷、规模增长较快,逐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增长迅速的成长型业务板块。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司统计指标体系,规范供热企业指标定义,更好的开展供热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工作,公司研究决定由安全生产部、河北分公司等相关部门开展供热企业技术经济指标标准的编制工作。2011年5月11日,公司安全生产部下达关于开展编制工作的通知(华电国际生2011300号),由河北分公司负责开展供热指标标准编制工作。2011年5月19日,河北分公司根据通知要求成立了供热指标编制领导小组,抽调河北区域供热企业各专业技术骨干,经反复修改,编制完成了供热指标标准。由于受编者水平有限,且编写、调研时间较紧,技术、经济数据采集存在一定难度,供热指标标准难免存在一定的疏漏和不足,敬请指正。公司安全生产部负责解释和修订供热指标标准。 作 者 2011年6月1 范围 1.1概述为规范供热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工作,充分发挥供热机组优势,进一步提高供热机组经济运行水平,制定本规范。本标准为供热企业技术经济专项标准,是根据供热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能耗状况建立科学的、统一的指标标准。通过指标标准的建立,使供热企业了解企业技术管理、能耗管理的状况,提升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管理水平。本规范标准基于热电联产、区域供热锅炉热源方式,适用于供热企业技术经济指标管理、统计、计算的规范管理。为规范供热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工作,充分发挥供热机组优势,进一步提高供热机组经济运行水平,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不适用于燃气热电冷三联供机组、水源热泵、地源热泵、吸收式热泵、低温热核等热源方式可参照执行。执行本标准时,如遇与其它管理办法不同情况时,热源系统的供热技术经济指标可按本标准执行。明确热源部分指标交叉时,规定热源首站按此执行。1.2指标组成供热企业技术经济指标按系统分为热源系统、一级管网系统和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系统三部分,按类别又分为经济和技术经济两类指标。2 引用文件2.11 电力工业标准火电卷管道篇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20042.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20022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 28 20042.3供热术语标准 CJJ 5519932.4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20003 供热术语标准 CJJ 55932.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261995 4 2.6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 9042004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26955 城镇供热系统安全运行技术规程 CJJ/T 8820006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 CJJ 3420027 供暖控制技术 丹弗斯8 集中供热设计手册 (李善化 康慧编著)9 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 (石兆玉编著)10 城市热网设计规范 CJJ34200211 电力统计工作指南 国家电力公司战略规划部编12 火力发电厂节能和指标管理技术 (李青 公维平编著)13 火电厂能耗指标分析手册 (蒋明昌编著)14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T 258920083 术语和定义 3.1 供热系统界区3.1.1热源系统完整的供热系统由热源系统、一级管网系统和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系统三部分组成。热源系统是指生产蒸汽或热水的热能系统,目前最广泛的热源型式有热电联产机组和区域供热锅炉房。热电联产机组供热系统界区自供热机组(或锅炉)的供汽口始,至热力公司供热结算点处阀门止,主要设备包括减温减压装置、热网加热器、热网循环水泵、热网疏水泵等。区域供热锅炉界区为厂区围墙处热力公司结算点以内,主要设备包括蒸汽锅炉、热水锅炉、循环水泵、热网补水泵、水处理设施、配电装置、热控系统等。3.1.2一级管网系统界区是热源厂与一级管网结算点至换热站入口一次阀门为止,主要设备包括主干管、分支管、入户管、中继泵站等。3.1.3换热站系统换热站入口阀门至换热站出口阀门为止,主要设备包括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设备等。3.1.4及二级管网系统界区是 换热站出口阀门至换热站入口一次阀门至二级管网热用户入口阀门为止,主要设备包括主要设备包括换热站的换热器、循环水泵、补水设备等,以及二级管网干管、楼前管等。3.2 基本术语3.2.11集中供热 centralized heat-supply是由集中热源所产生的蒸汽、热水通过供热管网供给一个城市(镇)或部分地区生产和生活使用的供热方式,它由热源、热网、热用户三个部分组成。集中热源主要包括热电联产机组和区域供热锅炉。2.3.2.2 热电联产 co-generation of heat and power 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方式。3.2.3. 区域供热锅炉 heating plant是以区域锅炉房作为热源的城市集中供热方式,区域锅炉房内一般都装备大容量、高效率的蒸汽锅炉或热水锅炉,向城市各类热用户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热。3.2.4. 热化系数 share of cogenerated heat in maximum heat-ing load集中供热的供热设备最大供热能力占供热区域热负荷最大需求的份额。3.2.5. 供热能力 heating capacity供热设备或供热系统所能供给的最大热负荷。3.2.66. 热负荷 heating load供热系统的热用户(或用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所需的热量。包括供暖(采暖)、通风、空调、生产工艺和热水供应热负荷等几种。3.2.77设计热负荷 design heating load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的热负荷,供热系统只保证设计热负荷,即在给定的设计条件下的热负荷。3.2.88. 实际热负荷 maximum heating load运行中实时的热负荷。3.2.99. 热指标 heating load data for load estimation单位建筑面积、单位体积与单位室内外温差下的热负荷或单位产品的耗热量。3.2.1010.供热量 heating load热源厂(供热机组或区域锅炉)报告期内生产出用于供热的总热量,是热源厂内部计算指标的依据。热源厂(区域锅炉)在统计期内供热机组(锅炉)出口供出的热量,是热源厂(区域锅炉)内部计算指标的依据。3.2.1111.售热量 sales quantity of heat供热系统(热源系统、一级管网系统)报告期内出售给下一级用户的结算热量。指供热系统(热源系统、一级管网系统)在统计期内供给下一级用户的结算热量。3.2.1212购热量 purchase quantity of heat指供热系统(一级管网系统、热用户二级管网系统)在统计报告期内向上一级系统购入的结算热量。3.2.14设计温度 design temperature设计工况下所选定的供、回水温度。供热系统设计时,根据建筑物的用途,民用建筑室内计算温度宜采用1620;生产厂房室内计算温度,轻作业(能量消耗在140W的工种,如仪表、机械加工等)不应低于15,中作业(能量消耗在140220W的工种,如木工、钣金工、焊接等)不应低于12 ,重作业(能量消耗在220290W的工种,如人力运输、大型包装等)不应低于10。 度1010产机组供热系统界区为现有热水供热系统设计温度参数通常为,一级网供水温度130,回水温度70;二级网供水温度85,回水温度60。概念 理论的基本定义描述清楚 在名词解释3.2.15供热半径 range of heat-supply service热源至最远换热站或热用户的沿程长度。供热半径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间接影响供热损失、运行参数和技术经济性。经济供热半径是根据经济比摩阻,保证系统在耗电量和损失之和为最小的最佳状态下运行,并解决供热系统中冷热不均等问题,可降低集中供热管网造价。根据具体情况,供热半径可选择为工业蒸汽供热半径47公里,高温水采暖供热半径1520公里。分清界区专项解释。3.3 热源系统术语13.3.1.热电联产机组 heat and power cogeneration units发电厂既生产电能,又利用汽轮发电机作过功的蒸汽对用户供热的机组。 3.3.22.热电比 ratio of heat to electricity报告期内热电联产机组对应单位电量所供出的热量以同一单位表示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量与发电量之比。3.3.3供热比 cogeneration cost allocation热电联产机组生产出的热量占发电、供热总耗热量的比例。3.3.43.供热首站 heat-supply system based upon heat-power cogeneration供热首站是以热电厂为热源,一般以电厂汽轮机发电的乏汽或抽汽为热的来源,建在热电厂出口,向整个集中供热一级网提供高参数热水热媒的集中热力交换站。 4.3.3.5供热抽汽 extraction steam自汽轮机某级后抽出部分作过功的蒸汽送至供热管道或用来加热供热媒介的蒸汽。3.3.65.抽汽压力 pressure of extracted steam汽轮机抽汽,流出流经供热抽汽口时具有的压力。3.3.76.热网加热器 heater for heating network热电联产机组利用机组抽汽,加热采暖供热用水的热交换器,主要包括表面式、混合式加热器。3.3.87.减温减压器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reducer将高温高压蒸汽节流降压、喷水减温,使之成为较低压力、较低温度蒸汽的装置。3.3.98.蒸汽锅炉 steam heat-supply plant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把水加热成为蒸汽,向热用户供应蒸汽的锅炉。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产生蒸汽,向热用户供应蒸汽的锅炉。3.3.109.热水锅炉 hot-water heat-supply plant利用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对水进行加热,向热用户供应热水的锅炉。3.3.1110.热水网循环水泵 circulation pump of heat-supply network使水在热网里循环流动的水泵。克服热水管网及加热器(锅炉)的系统阻力,使水在热网里循环流动的水泵。11.3.3.12热水网补水泵 make-up water pump of heat-supply network为保持热网内合理压力工况,从系统外向系统内补给水的水泵。3.4 一级管网系统术语3.4.11一级管网 primary heat-supply network由热源至换热站的供热管道系统。23.4.2供热管线 heat-supply pipeline输送供热介质的管道及其沿线的管路附件和附属建构筑筑物的总称。33.4.3供热管路附件 fittings and accessories in heating pipeline供热管路上的管件、阀门、补偿器、支吊架(座)和测量元件等总称。43.4.4热水热网 hot-water heat-supply network供热介质为热水的热网。53.4.5蒸汽热网 steam heat-supply network供热介质为蒸汽的热网。3.4.66供水管 water supply pipe向换热站或热用户供给热水的管道。73.4.7回水管 water return pipe从换热站或热用户回送热水的管道。8. 干线由热源至各换热站(或热用户)分支管处的所有管线。包括主干线和支干线。 9. 主干线由热源至最远换热站(或最远热用户)分支管处的干线。 10. 支干线除主干线以外的干线。指从主干线上引出的,至换热站(或热用户)分支管处的管线。 11. 支线自主干线或支干线引出至一个换热站(或一个热用户)的管线。 3.4.812. 补偿器 起补偿作用的管路附件。 13. 套筒补偿器 由芯管和外套管同心套装,两者之间用密封材料密封并可轴向伸缩运动的补偿器。 14. 波纹管补偿器 依靠波形部件的弹性形变实现热补偿的补偿器。 15. 保温 insulation为减少供热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散热损失,在其外表面设置保温结构的措施。3.5 换热站及二级管网系统术语1.3.5.1 换热站 substation用来转换热介质种类、改变供热介质参数,分配、控制及计量供给热用户热量的设施。3.5.22. 热交换器 heat exchanger两种温度不同的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3. 循环水泵使水在热水热网里循环流动的水泵。3.5.34. 二级管网 secondary heat-supply network由换热站至热用户的供热管道系统。5. 软化水系统用于去除二级管网补给水中的钙、镁离子等的设备系统。6控制系统是在无人直接参与下,可使换热站生产过程按期望规律或预定程序进行的控制系统。7贸易结算表用于供热方与购热方贸易结算的热量(流量)装置。一般安装在进入换热器前的一次管网供暖总门后直管段上。流量表型式有管段式超声波流量计或电磁式流量计(水),差压式流量计(汽)等 。4 供热系统优化设计4.1 设计依据4.1.1城市供热规划城市供热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组成部分,是城市集中供热和热电结合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也是供热系统设计的基础。供热规划中所包含的供热负荷、参数、管网走向、敷设方式、运行调节方式及投资估算等,都是供热系统设计依据。供热系统设计要与当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环保规划、城建布局等相结合。4.1.2热负荷供热系统设计在前期需做好热负荷调查工作,依据城市供热规划确定的区域和开发主体对热负荷进行认真的统计预测,热负荷调查应遵循以下原则。1、按照高温水采暖供热半径20公里、工业蒸汽供热半径7公里范围对现状热负荷、近期热负荷(未来3-5年)与远期热负荷(未来5-10年)进行详尽的调查与预测。2、规划发展建筑面积应有可靠的依据,如城市总体规划、供热专项规划、房地产部门的专项规划等,如果不落实,或缺少足够的依据,要进行详细的调查与核实。3、公用建筑内集中制冷负荷应纳入预测。4、要区分已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应分别考虑其能耗要求。已出严寒及寒冷地区居住建筑标准 2010版4.2 参数选择4.2.1设计温度根据国内卫生部门对人体环境卫生温度要求,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安静状况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18无冷感,15时产生明显冷感。则供热系统设计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可分为: 1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 2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能量消耗在140W的工种,如仪表、机械加工、印刷、针织等)不应低于15;中作业(能量消耗在140220W的工种,如木工、钣金工、焊接等)不应低于12 ,重作业(能量消耗在220290W的工种,如人力运输、大型包装等)不应低于10。 度1010产机组供热系统界区为现有热水供热系统设计温度参数通常为,一级网设计供水温度130,回水温度70;二级网设计供水温度85,回水温度60。概念 理论的基本定义描述清楚 在名词解释 4.2.2经济供热半径 供热半径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运行方式,选择不当往往会造成系统的垂直失调和水平失调,间接影响供热管损、运行参数和供热系统技术经济性下降。而经济的供热半径会增大供回水温差、降低循环流量、减少耗电量和降低供热管损。经济供热半径是根据经济比摩阻,保证系统在耗电量和热网损失之和为最小的最佳状态下运行,并解决供热系统中冷热不均等问题,可降低集中供热管网造价。建设部、国家计委于1995年3月14日发出的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蒸汽管网的输送距离一般不宜超过4公里,高温水管网的输送距离一般不宜超过15公里”。已发行的供热设计手册指出的蒸汽管线输送距离最长的限定为不超过7公里,高温水管线输送距离最长的限定为不超过20公里。根据具体情况,经济供热半径可选择为工业蒸汽供热半径47公里,高温水采暖供热半径1520公里。4.2 热源系统指标及定义本经济技术指标规范,引用自DL/T 904-2004火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有关概念和计算公式。5.2.1 指标组成5.1.1 指标组成热源系统的主要经济指标为:供热量、售热量、供热损失率。热源系统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供热温度、供热回水温度、供水流量、回水流量、供热蒸汽压力、供热比(热电分摊比)、热电比、供热标准煤耗率、供热厂用电耗、供热水耗率、热网加热器效率、热网加热器上下端差、热网循环泵单耗、热网疏水泵单耗、热网补水率、供热(汽)补水率。54.1.2 供热温度热源厂向热力公司(热用户)提供的结算点处的蒸汽、热水的温度,单位:。4.2供热回水温度热力公司向用户供热后,返回到热源厂结算点处的温度,或工业蒸汽用户凝结水返回到热源厂结算点处的温度,单位:。4.3供水流量结算点处热源厂向热力公司(热用户)提供的高温供水流量,单位:t/h。4.4回水流量结算点处由热力公司(热用户)返回热源厂的回水流量,或工业蒸汽用户凝结水回到热源厂结算点处的流量,单位:t/h。4.5供热蒸汽压力热源厂与热力公司(热用户)结算点处的蒸汽压力,单位:MPa。4.14.5条所要求的贸易计量仪表其精度等级要求不低于0.5级;不作为贸易计量的仪表其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4.6 供热量采用供热机组或区域锅炉出口的流量、压力、温度,包括汽轮机和锅炉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之和,单位GJ,公式如下。式中: 报告期内热源厂总供热量, GJ; 报告期内热源厂直接供热量, GJ; 报告期内热源厂间接供热量, GJ。4.6.1 直接供热量热电联产机组或区域锅炉直接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式中:报告期内的供汽(水)量, t;报告期内供汽(水)的焓值, kJ/kg;报告期内的回水量, t;报告期内回水的焓值, kJ/kg;报告期内用于供热的补充水量, t;报告期内用于供热的补充水(自然水)的焓值, kJ/kg。4.6.2 间接(通过热网加热器供水)供热量热电联产机组通过热网加热器供出的热水的热量式中:报告期内的热网加热器效率。4.6.3下列情况应计入供热量的计算范围(1)供热量包括售热量、厂内自用汽(热)量、厂内供热损失量;(2)热网在采暖期开始前要求对热网的供热管道充水应计算在内;(3)供热量包括背压机组、抽汽机组及锅炉直接对外(如减温减压器)供应的热量,也包括本厂生活区、厂区的供热量,但不包括生产用汽(如除氧器用汽、暖风器用汽、锅炉吹灰用汽、管道伴热用汽、锅炉底部加热用汽等)。4.7热源售热量热源厂出售给热力公司(或热用户)的热量,即用于结算的热量,单位:GJ。售出蒸汽、热水的热量,以热源厂与热网结算点的热量表计量为准;如未装热量表,以热源厂与热网结算点的流量、温度、压力进行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sr 报告期内热源厂的总售热量, GJ;Qgq 报告期内热源厂蒸汽的售热量, GJ; Qrw 报告期内热源厂热水的售热量, GJ。4.7.1热源厂蒸汽售热量式中:Dgq 报告期内热源厂结算点供蒸汽的蒸汽量, t;hgq 热源厂结算点供蒸汽的供汽焓, kJ/kg;Dhs 报告期内蒸汽供热凝结水回水量, t;hhs 热网凝结水回水焓, kJ/kg。4.7.2热源厂热水售热量式中:Drw 报告期内热源厂热网加热器供出热水量, t;Dhs 报告期内热网供热回水量, t;hrw、hhs热源厂热网加热器供出热水焓、回水焓,kJ/kg。4.8供热损失率供热过程中损失的热量(即供热量与售热量的差额)占供热量的比率,公式如下。式中:rs 供热损失率, ;Qgr 供热量, GJ;Qsr 售热量, GJ。4.9供热比式中:gr 报告期内供热机组的供热比, ;Qgr 报告期内机组供热用热量, GJ;Qsr 报告期内机组汽轮机组供热、发电总耗热量, GJ。4.9.1发电、供热总耗热量计算锅炉生产后供给汽轮机的总热量,是分配、计算进入汽轮机组发电、供热用热量的基础值。式中:D0、h0报告期内进入汽轮机的主蒸汽流量、主蒸汽焓, t、kJ/kg;Dgs、hgs报告期内锅炉主给水流量、主给水焓, t、kJ/kg ;D 报告期内进入汽轮机中压缸再热蒸汽流量, t;h 进入汽轮机中压缸再热蒸汽焓, kJ/kg;hgp 汽轮机高压缸排汽焓, kJ/kg;Djw、hjw报告期内锅炉过热器减温水流量、减温水焓, t、kJ/kg;D、h报告期内再热蒸汽用减温水流量、再热蒸汽减温水焓,t、 kJ/kg;Qzg 报告期内进入汽轮机前锅炉主蒸汽管道直接供热用(如减温减压器)的耗热量,GJ。 计算发电、供热总耗热量时,如果过热蒸汽减温水、再热蒸汽减温水抽取点在锅炉主给水流量计量点之前的,应计入公式,抽取点在锅炉主给水流量计量点之后的,则不再计入公式。汽轮机中压缸再热蒸汽流量没有计量装置的,可按规程中再热蒸汽占主蒸汽流量比例的设计值计算,再热蒸汽焓值可按设计的压力、温度计算。4.10热电比式 中 :I 报告期内热电联产机组热电比, GJ/MWh; Qgr报告期内的供热量, GJ;Wf 报告期内的发电量, MWh。4.11供热标准煤耗报告期内热源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单位:kg/GJ,公式如下。式中:bgr 供热标准煤耗, kg/GJ;Br 报告期内供热用标准煤耗量, t;Qgr 报告期内机组供热总量, GJ。4.11.1供热标准煤耗量计算(1) 对热电联产机组(2) 对区域性锅炉式中:gr报告期内供热机组的供热比 ;Brl 报告期内入炉标煤总量(包括燃煤、燃油以及其他燃料), t;Bf 报告期内入炉煤计量点后的非生产用燃料折算到标准煤耗量, t;Bm、By、Bq报告期内入炉燃煤、燃油以及其他燃料用量, t;Qm、Qy、Qq报告期内入炉燃煤、燃油以及其他燃料的实测低位发热量,kJ/kg。 4.11.2 计算煤耗的标准煤量应包括锅炉点火、助燃用油量,并将报告期内所耗用的燃油量折算成标准煤,一同计入计算。应扣除的入炉煤计量点后的非生产用燃料包括如下。(1) 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燃料;(2) 设备在未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运行期间耗用的燃料;(3) 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燃料;(4) 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燃料;(5) 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燃料;(6) 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的燃料。4.12供热厂用电率报告期内热源厂每供出一吉焦热量平均耗用的厂用电量,单位kWh/GJ,公式如下。式中:Lrcy 供热厂用电率, kWh/GJ;Wr 报告期内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 kWh;Qgr 报告期内机组供热总量, GJ。4.12.1热电联产机组供热厂用电量供热厂用电量是发电、供热混合厂用电量中为供热使用的厂用电量部分加上纯供热厂用电量的和。式中:Wcy 报告期内发电、供热总耗用的厂用电量, kWh;Wcd 报告期内纯发电耗用的厂用电量, kWh;Wcr 报告期内纯供热耗用的厂用电量, kWh;gr报告期内供热机组的供热比 。纯发电厂用电量是指循环水泵、凝结水泵、励磁用电量等;纯供热用电量是指热网循环水泵、热网疏水泵、供热蒸发站等用电量。4.12.2区域性锅炉供热厂用电量报告期内区域供热锅炉生产总耗电量。4.12.3计算供热厂用电率时,下列电量不应计入厂用电量的计算。(1) 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电量;(2) 设备在未移交生产前的带负荷运行期间耗用的电量;(3) 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扩建新机组、基建等施工用的电量;(4) 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电量;(5) 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6) 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的电量;(7) 输配用升、降压变压器(不包括厂用变压器)、变频机、调相机等消耗的电量。4.13供热水耗率每供出一吉焦热量所耗用的新鲜水量,单位:m3/GJ。 4.13.1热电联产机组供热水耗率式中:dr 供热水耗率, m3/GJ;Gxs 报告期内全厂耗用新鲜水总量, m3;Gb 报告期内热网系统补水量, m3;gr 供热比 ;Qgr报告期内全厂供热总量, GJ。4.13.2区域性锅炉供热水耗率式中:dr 供热水耗率, m3/GJ;Gxs 报告期内全厂耗用新鲜水总量, m3;Qgr报告期内全厂供热总量, GJ。4.14首站热网加热器效率供热首站热网加热器进行热交换时热能的利用程度(率),公式如下。 式中:rw首站热网加热器效率 ;Djr 报告期内热网加热器的加热水量, t;hgr 热网加热器供出的热水焓, kJ/kg;hrk 热网加热器入口水焓, kJ/kg;Drw 报告期内热网加热器用汽量, ;rw热网加热器的进汽焓, kJ/kg;ss热网加热器的疏水焓, kJ/kg 。4.15首站热网加热器上下端差4.15.1上端差是供热首站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温度与水侧出口温度的差值,单位:,公式如下。式中: t热网加热器上端差, ;tbh 热网加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下饱和温度, ;tcs 热网加热器的水侧出口温度, 。4.15.2下端差是供热首站加热器疏水温度与水侧进口温度的差值,单位:,公式如下。式中: txd 热网加热器下端差, ;tss 热网加热器疏水温度, ;tjs 热网加热器的水侧进口温度, 。4.16首站热网循环泵单耗报告期内供热首站热网循环泵耗电量与供热量的比值,单位:kWh/GJ,公式如下。式中:Lrx 首站热网循环泵单耗, kWh/GJ;Wrw 报告期内热网循环泵耗电量, kWh;Qgr 报告期内的供热量, GJ。4.17首站热网疏水泵单耗报告期内供热首站热网疏水泵耗电量与供热量的比值,单位:kWh/GJ,公式如下。式中:Lss 热网疏水泵耗电率, kWh/GJ;Wss 报告期内热网疏水(基加、尖加)泵耗电量, kWh;Qgr报告期内的供热量, GJ。4.18水网补水率热水网向社会供热时,为保持热水网定压正常运行,报告期内热水网循环系统水的损失量占热网循环总流量的比例,公式如下。式中:Lbs 水网补水率 ;Dbs 报告期内水网补水总量, t;Dgs 报告期内水网总循环水量, t。4.19供热(汽)补水率报告期内热电厂向社会供热(汽)时,没有回收的水(汽)量占锅炉总蒸发量的百分比,公式如下。式中:供热(汽)补水率 ;报告期内供热凝结水损失量, t;报告期内全厂锅炉实际总蒸发量, t。 4.20 评价指标指标名称供热类型机组类型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供热标准煤耗(kg/GJ)热电联产供热机组抽凝机组背压机组燃气机组区域供热锅炉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链条热水锅炉燃气蒸汽锅炉供热厂用电率(kWh/GJ)热电联产供热机组抽凝机组背压机组燃气机组区域供热锅炉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链条热水锅炉燃气蒸汽锅炉供热水耗率(m3/GJ)热电联产供热机组抽凝机组背压机组燃气机组区域供热锅炉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链条热水锅炉燃气蒸汽锅炉供热损失率(%)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区域供热锅炉供热量供热量是指统计期内热源厂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总热量,单位:GJ。热源厂供热量计算用参数,采用供热机组或区域锅炉出口的流量、压力、温度,包括汽轮机和锅炉供出的蒸汽或热水的热量之和,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gr 统计期内热源厂的总供热量, GJ;Qgq 统计期内热源厂供出蒸汽的供热量,GJ;Qrw 统计期内热源厂供出热水的供热量,GJ。统计期内热源厂供出蒸汽的供热量有两种情况:1用户无返回凝结水计算公式2. 用户有返回凝结水计算公式式中:Dgq 统计期内热源厂抽汽口供蒸汽的蒸汽量, t;hgq 热源厂抽汽口供蒸汽的供汽焓, kJ/kg;Dzg 统计期内进入汽轮机前锅炉主蒸汽管道直接供热用(如减温减压器)的蒸汽流量,t;hzg 统计期内进入汽轮机前锅炉主蒸汽管道直接供热用(如减温减压器)的蒸汽焓值,kJ/kg;Dhs 统计期内蒸汽供热凝结水回水量, t;hhs 凝结水回水焓, kJ/kg;Dbs 统计期内蒸汽供热系统补水量, t ;htr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