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膆蒃蚆羀芈虿羄罿莁蒂袀羈蒃蚇螆肇膃蒀蚂肆芅蚅薈肅莇蒈羇肄膇螄袃肄艿薇蝿肃莂螂蚅肂蒄薅羃肁膄莈衿膀芆薃螅腿莈莆蚁膈肈薁薇膈芀莄羆膇莂蚀袂膆蒅蒃螈膅膄蚈蚄膄芇蒁羃芃荿蚆衿节蒁葿螅节膁蚅螁袈莃蒇蚇袇蒆螃羅袆膅薆袁袅芈螁螇袅莀薄蚃羄蒂莇羂羃膂薂袈羂芄莅袄羁蒆薁螀羀膆蒃蚆羀芈虿羄罿莁蒂袀羈蒃蚇螆肇膃蒀蚂肆芅蚅薈肅莇蒈羇肄膇螄袃肄艿薇蝿肃莂螂蚅肂蒄薅羃肁膄莈衿膀芆薃螅腿莈莆蚁膈肈薁薇膈芀莄羆膇莂蚀袂膆蒅蒃螈膅膄蚈蚄膄芇蒁羃芃荿蚆衿节蒁葿螅节膁蚅螁袈莃蒇蚇袇蒆螃羅袆膅薆袁袅芈螁螇袅莀薄蚃羄蒂莇羂羃膂薂袈羂芄莅袄羁蒆薁螀羀膆蒃蚆羀芈虿羄罿莁蒂袀羈蒃蚇螆肇膃蒀蚂肆芅蚅薈肅莇蒈羇肄膇螄袃肄艿薇蝿肃莂螂蚅肂蒄薅羃肁膄莈衿膀芆薃螅腿莈莆蚁膈肈薁薇膈芀莄羆膇莂蚀袂膆蒅蒃螈膅膄蚈蚄膄芇蒁羃芃荿蚆衿节蒁葿螅节膁蚅螁袈莃蒇蚇袇蒆螃羅袆膅薆袁袅芈螁螇袅莀薄蚃羄蒂莇羂羃膂薂袈羂芄莅袄羁蒆薁螀羀膆蒃蚆羀芈虿羄罿莁蒂袀羈蒃蚇螆肇膃蒀蚂肆芅蚅薈肅莇蒈羇肄膇螄袃肄艿薇蝿 第二章 基础研究与高新技术第一节 基础科学杭州基础科学研究历史久远,在我国科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之后,杭州的基础科学得到更宽的发展,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力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海洋科学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七五”期间,杭州大学物理系教授王绍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开始了对列阵光学的系统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于研究列阵光学系统的矩阵方法,清楚地解释了国外在实验中发现的两种列阵的新性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均是线性光学元件的组合所产生的准非线性现象。该理论首先给出了失调光学系统的44阶矩阵及相应的衍射积分公式,第一次把共轴光学系统的矩阵方法扩展到失调系统。这种方法对处理激光谐振腔的失调灵敏度等问题,简单、有效,在国际上被称为“王氏分析”。浙江医科大学教授何南祥及其领导的课题组,用反向血凝试验、免疫电镜技术等从HBsAg阳性的孕妇的16例婴儿中查到HBV的感染标志和HBV抗原颗粒。国家海洋二所高从楷院士主持荷电膜及其性能研究,开发了两种新型荷电膜,提出荷电膜流动电位测试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杭州在若干基础学科领域优势比较明显。应用数学方面,杭州的计算几何与图形学,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最优化理论及应用,数学金融学等方向的实力和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化学工程方面,聚合反应工程、生物反应与分离工程、多相流反应工程、制药工程等方向形成了自身特色。生态学方面,形成了一定规模、多学科优势组合的新兴生态学学科,在农业系统生态安全、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与分子物学等方面形成明显特色和优势。生物医学工程方面,形成了“多准则医学信息提取及处理” 、“高时空分辨率阵列生物传感器”、“高效、定量药物作用机制模型及药效评估”三大特色研究方向,并在这些领域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八五”期间,杭州基础科学领域成果丰硕,学术交流活跃。1993年5月18日,为纪念中国著名数学家、教育家陈建功诞辰100周年,函数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大学举行。7月,浙江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培育的“浙农大1号意蜂”通过鉴定,标志我国密封遗传育种研究跨入国际先进水平。9月,由李政道倡议召开的国际物理数学会议在杭州举行,13个国家的150位学者出席。同年,浙江农科院青年研究副研究员陈剑平完成的大麦和性花叶病毒在禾谷多粘菌接替内的发现和增殖研究,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1994年4月,参加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的海洋二所22名考察队员启程赴东太平洋海区作业,11月安全归来。1994年,杭州大学教授陈偕雄、吴训威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对“多值逻辑采用多值信号代替传统的二值信号”开展了研究,该项研究提出了适用于MOS器件设计的代数系统传输函数理论,获199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浙江大学董石麟教授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经过3年努力完成了“新型空间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动力性能的分析”课题。“九五”期间,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潘云鹤主持的“综合推理方法的研究及其运用”通过鉴定,认定其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浙江大学汪茫教授等领导的课题组,在系统研究酞菁类光导共混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的基础上,运用XPS等先进手段和“电荷转移”等新概念进行综合研究发现,酞菁类材料光电行为的本质不是离子现象,而是电子现象,不是电子的跃迁,而是分子内定向的电荷不完全转移的过程。浙江大学鲍虎军教授在辐射度算法上,突破各面片辐射度是常值的已有方法,提出了一般曲面环境的辐射度方程;在光照模型方面,提出非均匀强度分布的线和面光照模型及简化模型,逼真地模拟了曲线光源的照明效果。在图形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2000年4月,世界首颗厘米量级碳六十分子单晶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凝聚态物理研究所问世。该所在世界上首次运用解理、沉积、扩散的实验方法,获得了碳60及其化合物的价电子能带色散,并发现了科学家们在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十五”期间,以浙江大学为首的在杭高校成为了杭州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力量。2001年至2003年,浙江大学新上科研项目10689项,其中纵向项目3460 项,横向项目7228项,科技经费总数23.2亿元。其中,新上基础研究类项目1513项,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707项。浙江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方肇伦院士牵头申请的“微流控生物化学分析系统的基础研究”国家重大项目获得批准立项。浙江大学鲍虎军研究员牵头申报的国家基础研究重点规划项目(973)“虚拟现实的基础理论、算法及其实现”被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批准经费2500万元,成为浙江大学第一位973首席科学家。郑树森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的项目“移植器官慢性失功的免疫学基础研究”,获得国家基础研究重点规划项目(973项目)计划资助经费2200万元。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科技论文发表统计结果, 浙江大学2005年度被SCI收录论文2738篇,收录论文数保持全国高校第2位;被EI收录论文2871篇,居全国高校第3位;被ISTP收录论文1232篇,居全国高校第2位;被MEDLINE收录论文1378篇,保持全国高校第1位;被SSCI收录论文90篇,居全国高校第4位。2002年,杭州商学院院长胡祖光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不对称信息下的委托代理理论研究”中的“联合确定基数法理论(HU理论)”,通过鉴定。2003年,浙江工业大学马淳安教授和浙江大学杨辉教授联合开展“绿色电合成芳族氨基酚类化合物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获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资助。进入21世纪,杭州基础学科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国际学术交流欣欣向荣。2001年 1月,以杨焕明博士为首的中国生物领域的优秀科学家,在杭创办的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正式成立。2001年7月10,浙大城市学院和杭州华大基因研究开发中心举行合作办学签字仪式,在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领域培养为创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服务的师资队伍和应用型人才。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3项卫星会议在杭州举行,其中数论会议于8月10日开幕,弦理论会议、调和分析会议分别在12日和14日开幕,近百位中外著名数学家先后到达杭州参加学术盛会。2002年8月,霍金应著名华裔科学家丘成桐的邀请前来杭州,被浙江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并作了题为膜的新世界的公开演讲。2003年9月,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与浙江大学联合创办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组科学研究院,该院以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负责人詹姆斯沃森先生名字命名。2004年6月至8月,由世界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先生领导创办的首届杭州-北京国际高等研究中心大型学术活动在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隆重举行。第二节 电子信息技术杭州市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杭州市提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后,逐渐形成规模,成为杭州的支柱产业。2000年7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移动通信系统有限公司和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建设的中国第一个GPRS/WAP实验网在杭正式启动;东方通信与华友科技(美国ACDC集团在杭独资企业)缔结技术同盟,共同开发无线宽带网络。8月,杭州市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准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2001年2月,由世导网络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华东地区最大的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正式运营。7月,在北京举行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命名大会上,杭州软件园成为10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之一。杭州软件行业协会成立。两个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杭州市流通领域电子商务试点工程和制造业电子商务试点工程暨华立集团电子商务工程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成立软件学院。9月,新利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上市。杭州UT斯达康公司自主研发成功的小灵通手机正式投产。11月,芬兰诺基亚集团网络公司总裁巴尔德奥夫与浙江省常务副省长吕祖善,在芬兰赫尔辛基签署了关于诺基亚在杭州建立全球研发中心的合作备忘录,这标志着杭州将成为诺基亚在全球的第3个世界级的研发中心所在地。 2002 年3月,富阳光通信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基地、杭州高新软件园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基地、杭州经济开发区省级信息产业特色园区被浙江省确定为首批信息产业特色基地。东方通信与摩托罗拉再度携手,双方签署了面向3G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合作协议。在此次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中,摩托罗拉首次向我国移动通信企业提供嵌入式2.5G和3G的芯片和软件技术。这意味着浙江省移动通信业有望站到世界移动通信技术的最前沿。2002年4月,世界著名高科技公司朗讯公司在杭州举办了“数据多业务网络解决方案”巡回研讨会,朗讯科技(中国)公司已将杭州确定为发展的一级重点城市。6月,一项具有重要学科前沿意义的高技术研究“二元光学半球视场成像技术”在浙江大学研究成功,并通过由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信息学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杭州基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孵化器有限公司在东部软件园成立。该公司由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杭州市高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和杭州东部软件园等共同投资组建。杭州市被信息产业部列为全国首批城市信息化水平评测试点城市之一。杭州市和台湾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和销售商蓝天集团签订了投资额达4500万美元的“百脑汇杭州信息数码港”建设协议。9月,杭州市政府、浙江省信息产业厅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共同举办了杭州华谷科技园投资战略发布会。2002年10月,杭州日磁科技工业园在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正式开园。日磁工业园是日本Ferrotec株式会社继杭州大和热磁电子有限公司后在杭州的又一个新项目,工业园规划面积约1000亩。11月,总投资1600万美元的富阳市首家IT企业浙江华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驻市光电通信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开始了液晶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后段组装和未来投产的筹建事宜。12月,“信息巨人”IBM公司与浙大网新科技股分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子公司浙江大学快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杭州签订了战略联盟协议,并联合发布了基于IBM技术的面向政府、电信、金融三个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2003年11月,信息产业部表彰科技成果的最高奖项“信息产业最大技术发明项目”(2003年度)在北京正式公布,杭州市富通集团的“全合成光纤预制棒技术”项目受到表彰。2004年2月,一套应用于快速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电子信息系统投入正式运行。3月,杭州高新软件园被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认定为全国仅有两家“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之一。6月,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有限公司与微软、思科签署了实施“天堂软件人才工程”的战略合作协议;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了杭州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联合实训中心。世界500强企业NEC旗下的软件产品开发核心企业NEC System Technologies和东忠集团在杭州举行签约仪式,宣布在杭州高新区设立软件开发合资企业。2005年,杭州市信息化立法工作成效显著,杭州市信息化条例自6月1日起公布施行,杭州市市民卡管理办法自8月1日起施行,市民卡第一年发卡40万张。6月1日,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在杭州举行,主题是振兴中国动漫产业、全力打造中国动漫品牌,激励原创。11月,杭州市提前完成了市区50.5万用户的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和80家星级宾馆的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创建了全国数字电视发展的新模式。开始着手“数字城管”建设,7月,被国家建设部列为首批试点城市,至12月,已建立了城市管理数据库,成立了城市管理信息中心。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建设也稳步推进。2005年杭州市有7个产品获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推荐优秀软件产品奖。一、计算机及外部设备1987年,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开始研制可擦重写光盘机,1991年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ZPG1型5.25英寸可擦重写光盘机,性能达到国际水平。1988年,中国磁记录设备公司创办艺高电脑国际有限公司,开发成功艺高(ERGO)系列微机。1991年,杭州自动化研究所,开发的MEFEP微机工程设计有限元程序包,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杭州大自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高倍速(CDR)可录光盘系列产品,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原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与杭州义益自动化有限公司,完成的“新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仪的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嵌入式数字硬盘录像机,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技术)20世纪80年代开始,杭州大学吴训威等开展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多值逻辑研究的研究。在高信息密度及低功耗集成电路设计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吴训威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四等奖1项及6项省部级二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1986-1989年,浙江大学潘雪增等,研制成功成套通用电子工程CAD系统,其中通用模拟电路PCB-CAD系统,适用于数字电路、模拟电路以及混合电路的CAD设计,有关算法技术达到国际水平。获1989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6月12日,浙江省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重点实验室经省科委、省计经委、省财政厅共同发文批准开始组建,该项目第一期工程于1996年10月18日通过专家验收并经省科委、省计经委、省财政厅批准对外开放投入使用。1997年,杭州东方微电子开发联合中心,研制开发的彩电遥控系统WL6801/02/05,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电子显示技术1973年,杭州电视机厂成立,以后发展成为杭州西湖电视机厂,西湖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该公司就开始对数字技术进行研究开发。1994年,杭州西湖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对开发数字电视进行了立项,采用德国ITT公司的解码芯片,于1997年8月研制生产我国第一代全数字技术处理彩电,成为中国第一家批量生产全数字技术处理彩电的企业。章守苗浙江大学、戴扬西湖电子等完成的“大屏幕数字彩色电视接收机全数字处理技术”,获得1997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100Hz数码彩色电视接收机(MD2997、MD2999),获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研制的超大屏幕全数字技术处理彩电,获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二等奖。2001年,杭州远见智能数字设备有限公司,研制的FS2000LCD可视电话,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大屏幕多功能家庭信息终端,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信雅达电子影像处理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高清晰度液晶背投影机,获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等奖。2004年,杭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数字电视调制器,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杭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数字视频后处理芯片及应用方案,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四、激光技术1995年,浙江大学建成现代光学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1998年建成国家光学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光学工程与光电子技术领域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邮电部杭州通信设备厂(浙江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与北京大学计算所等家7单位协作,开始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研制,其中杭州通信设备厂研制滚筒式激光照排机,总项目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激光照排机成为该厂的龙头产品之一。其后,该厂应文涛等研制的“CBTX09型振镜式激光照排机”获1992年度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2004年,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研制的半导体激光气体分析系统,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五、遥感技术1978年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率先在国内建立遥感专业。同年国家海洋二所成立海洋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室。1979年,浙江省地质矿产厅成立地质遥感站。1985年浙江农业大学成立遥感技术应用研究室,1992年建立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1993年批准建立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80年代,遥感技术在农业、海洋、地质、城建等方面得到应用。1989年,中科院主持“黄土高原遥感调查与信息系统研究”项目,浙江农业大学承担其中的建立数学地形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该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杭州市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所,完成的“杭州市航空遥感调查与应用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浙江省红壤资源遥感调查及其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电子通讯产品1990年,杭州通信设备厂(东方通信的前身)引进摩托罗拉公司技术,1991年12月,中国第一条900兆赫蜂窝式移动通讯系统生产线建成投产,填补了中国移动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白。1999年,东信推出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第一款手机东信EC528,一年之后,东信再推天羽EL600系列手机。1993年,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成立,是UT斯达康公司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和研究发展基地,以开发和生产高科技接入网产品为主。UT斯达康(杭州)公司开发的接入网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达20%,开发的“小灵通”便携式手机,以价廉、单向收费、美观、低辐射等特点,成为移动通信手机的强大竞争对手。全行业还形成了一批有很强竞争力的电子产品,其中不仅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市话无线接入系统、数字化彩电、功能材料等开发和生产方面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同时还有60余种电子整机和元器件产品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前3位。七、计算机图形学浙江大学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内最早从事计算几何研究的单位,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取得诸多成果。1979年,该校梁友栋提出了图形裁剪的新理论和新算法,被国际上称为“梁氏算法”(梁友栋-Barskey算法)。根据此算法开发的MES-SAGE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系统,获198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机图形算法及其应用,获1987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计算机图形的基础理论与算法,获1990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机图形生成与几何造型研究,获1991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2001年,杭州南望图像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开发的计算机高速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杭州兴旺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网络型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获市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二等奖。八、管理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起,特别是90年代,杭州市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管理领域等获得了较大发展,获得了许多成果。交通、能源、金融、财税等系统运用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和运行效率。信息技术在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和商贸等领域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软件的自主开发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在不少领域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1995年起,杭州市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王则江等开发“恒生证券交易管理系统”,获2000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专家对该产品予以高度评价,认为这一产品的开发,使得证券电子化交易在全国证券商中广泛推广成为可能;对于当时信息化刚刚起步的国内证券行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97年,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地方税务局与杭州市国家税务局,完成的“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年,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百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杭州电视台,开发的“电视台新闻管理信息系统”,均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杭州创业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创业医院信息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开发的“市政施工计算机辅助决策与管理系统”,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1年,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信雅达客户服务中心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迪佛电信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本地网传输资源管理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浙江省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中心、杭州恩普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浙江省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ZJSIIS”,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先创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信雅达个人消费信贷管理系统”,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年,浙江工业大学、杭州时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杭州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HZHSGS银证通系统”,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医院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获市新产品新技术二等奖。表2-1 1986-2005年电子信息技术部分获奖成果一览表年份名称奖项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1986大庆油田生产管理计算机网络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郑纪蛟1986中小企业计算机财会软件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磁记录设备厂朱晓星1986年研制“3-120型折叠式氦氖激光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陈钰清19861/2英寸ZDC-880型数据流磁带机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杭州计算机外部设备研究所电子部52所何汝淮等19871/2英寸ZDC-9600型抗恶劣环境的磁带机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5.25英寸86MB温盘机与CJG222超级小型机系统配套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二、三维图形生成显示软件包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何志均1987高重复频率、高光功率、高光束质量的STY-1000型激光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陆祖康1987高档微机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机械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自动化研究所1988近代开关理论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大学吴训威等1988铜激光纵向泵浦染料激光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孙威1988浙麦3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农科院许梅芬等1989图形方法等近代开关理论的研究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大学吴训威等1989成套通用电子工程CAD系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大学潘雪增等1989全自动PLA可编程逻辑阵列设计系统PLAUD,以后发展成PLAUDII(全自动MOS PLA设计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电子工学院严晓浪等1990电视字幕处理系统(汉字处理)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自动化研究所1990宽调频高功率脉冲激光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陆祖康1990DJZ-2180灯光计算机控制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艺科高技术公司1990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孔繁胜1991中国工商银行4381对公业务计算机网络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工商银行杭州计算培训中心曲仙霞等1992遥感定量化应用中地形影响研究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浙江大学赵元洪1992城市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TENS)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杭州市电信局朱建华1995无线火灾报警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温州华亿电脑智能有限公司 协作单位:杭州商学院林善法1995浙江省建行综合业务计算机网络处理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中国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杨琛1995印刷线路板CIMS(PCBCIMS)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潘雪增等1996杭州市首脑机关辅助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信息处理中心伍彬1996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金融、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王长仁1996荧光显示屏关键技术及材料的开发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真空电子有限公司1997智能化新闻大楼计算机综合网络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大学、浙江日报社张森1997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大学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余杭市规划管理处刘南1997专用集成电路(ASIC)微控制器电路CAD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电子工学院严晓浪等1997水稻遥感估产技术攻关研究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农业大学王人潮等1998IC卡企业管理集成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工业大学 协作单位:杭州九二无线电厂厉鲁卫1998寻呼台实时通用中心联网技术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商学院 协作单位:浙江八一寻呼公司任志国1998年产40万吨芳烃抽提装置计算机仿真培训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卢建刚1998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办公自动化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龚方乐1998曲面造型与绘制的基本理论与算法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彭群生1999创业医院信息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创业软件有限公司葛航1999画人智力测验儿童智力测验的编制和应用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傅根跃1999浙江省流域地形和洪涝灾害显示模拟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浙江省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 协作单位: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浙江省水文勘测局刘南1999工作流管理软件平台及其应用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信息学院吴朝晖1999发展计划与经济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协作单位:浙江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浙江省温岭市计划委员会潘金日1999基于多值逻辑的高信息密度集成电路系列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大学吴训威等2000PAS(小灵通)业务发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电信公司余杭电信局徐福新2000基于多值逻辑的高信息密度集成电路系统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大学吴训威等2000商贸EDI系统开发与应用示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商学院王光明2001恒生证券交易管理系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杭州市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王则江等2001信雅达客户服务中心系统(Call Center)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施宇伦等2001计算机高速远程图象监控系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南望图象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张健等2001大屏幕多功能家庭信息终端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数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效灵等2001高倍速(CD-R)可录光盘系列产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大自然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宋小春等2001本地网传输资源管理系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迪佛电信科技有限公司等马益民2002通信线路巡检集成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等张树有2002计算机综合自动化技术在微特电机业的应用和相关理论研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黄进等2002信雅达电子影像处理系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朱宝文等2002浙江省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ZJSIIS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信息中心等叶海涛等2002集成话音/数据的多路只能复用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商学院等王伟明等2003全方位目标自动跟踪一体化智能球形摄像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大学等王宣银等2003DE200数字音频自动编播系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联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赵凡等2003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工业大学等肖刚等2004网新易盛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浙大网新易盛网络通讯有限公司史济建等2004高级多变量鲁棒预测控制软件及应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中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苏宏业等2005全自动电脑调浆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开源电脑技术有限公司许光明等2005基于Unix平台的视频监控存储与管理系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杭州银江智能交通系统有限公司等叶文等2005世导融合通信服务平台系统(v1.0)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杭州世导科技有限公司陈刚等第三节 生物技术一、医药生物技术1988年,浙江省医学科学院长期从事病毒学研究的毛江森率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科技人员经过10年潜心攻关,获得了甲肝减毒活疫苗毒种。该成果获1988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1993年前后,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科技界的最高奖国家发明奖,并取得了专利。毛江森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3年10月,中科院生物技术研究部与南阳经济技术工业区签署了兴建总投资为5亿美元的“中国国际生物科技城”协议书。1994年5月,萧山南阳国际生物城整体规划在北京通过。该年,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成立,是全国最早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企业之一。1994年8月,省防疫站朱智勇等人经过10年攻关研制成功国内领先的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由天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投产,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1999年,进一步研制出“双价流行性出血热灭活疫苗”,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6月,在东京95中国高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杭州膜分离技术开发中心的“反渗透制备医用大输液及太空水技术”和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人牌核糖核酸”荣获金奖。7月,普康生物技术有限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H2减毒株)获卫生部医药证书。是年年产量达500万人份,被列为1995年中国科技界十大新闻之一。11月, 既能高效抑杀癌细胞又能整体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双相广谱抗癌新药康莱特注射液,经卫生部批准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获1995年度中成药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6月,杭州市医药管理局决定培育以华东医药集团公司杭州九源基因工程公司为基础的生物工程基地。10月,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应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而成的基因工程药品吉粒芬(列入863计划)取得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文号。10月26日,开始投入规模生产,年生产能力在100万支以上,使我国成为继美、日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生产这种药品的国家 ,标志着杭州市制药工业开始步入国际先进基因工程时代。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柯传奎等,研制开发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获1997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997年4月,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出资190万元与谈家桢生命科学院奖学金基金会联合设立的“谈家桢生命科学九源基金会”在杭成立。11月,杭州华东基因技术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12月,由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与浙江医科大学共建的国内首家呼吸药物研究机构浙江呼吸药物研究实验室在浙江医科大学成立。杭州民生药业集团公司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药物研究所和北京药物研究所组建了3个新药研究基地。1997年,由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李兰娟院士带领的研究小组,经过10年的艰苦攻关,研究成功非生物人工肝,该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非生物人工肝技术的研究成功,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为解决重型肝炎病死率高达80这一国际性难题,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1998年,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发现的两个肿瘤发生抑制基因,被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正式列入肿瘤发生抑制基因ST系统,并分别命名为ST13、ST14。1999年2月,杭州市政府杭政办199922号文件批准同意杭州市生物基因工程产业化风险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筹措4000万元风险资金用于中美华东医药集团和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药。浙江大学与香港中文大联合成立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中心,专门研究和开发以下领域:生物医疗信息工程、远程医疗、远程保健、电子医学、数码医院、生物电子学、中医工程及生物材料等。 2000年,杭州天目北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钱永涛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研制“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 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冻干鼠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强有力的广谱细胞分裂促进剂,能有效减少多种创伤后遗症的发生。2000年,杭州市委、市政府又提出,要以“两港三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天堂硅谷”建设,杭州市要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密集区,要建设成为“新药港”。这一号召的提出,对杭州市生物医药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0月,由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中心、浙江省科技厅和杭州市泰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的第二届国际功能基因组及产业化研讨会在杭召开。2001年1月,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大肠埃希菌中LEE和HPI毒力岛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课题探明婴幼儿腹泻原因,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型intimin的新亚型,其基因序列被美国生物信息中心收录。同月,杭州华大基因研发中心在金溪山庄举行揭牌仪式。4月,浙江省基因信息学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基因组信息学研究所在杭成立。8月,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测序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国际基因组学暨生物技术研讨会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协作组第十次国际战略会议在杭举行。9月,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基因技术研究所的一种新型、有生物活性的卫生材料骨优导产品,经国家药监部门批准在上海瑞金医院、浙医二院、武汉协和医院进行临床试验。11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研制成功肺癌基因疫苗通过鉴定。2002年4月,浙江大学制药工程研究所课题组首次采用色谱指纹图谱和指标性成分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中成药质量控制标准。为形成符合中医药理论和更为科学可靠的中药产品质量保障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11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富阳市人民政府和浙江华伦集团分别签署了“中药产业发展与生物技术产业化”和“共建药用植物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与浙江大学国家生命人才培养实践基地”合作协议。2002年底,本市已有具现代生物医药开发能力的医药企业10多家,先后开发引进了20个高科技产品,创产值近10亿元,其中部分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如华东医药集团公司开发的百令胶囊和环孢素口服液、杭州九源基因工程公司的生物技术药品低分子肝素钠、杭州天目山药厂的表皮生长因子等产品,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广阔的市场。华东医药集团公司基因技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活性材料骨优导,是国内唯一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含有诱骨活性成份的骨修复材料,该成果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专家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澳亚生物技术公司研制的HIV抗体免疫印迹试剂盒已经取得新药证书和正式生产批准件;杭州艾康生物公司形成了妊娠测试、传染病检测、毒品检测、肿瘤检测4大系列30多种产品,26个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产品90%以上出口欧美。2003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原位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推广应用研究”项目,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内率先开展肝脏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临床实践研究的单位,肝移植技术名列全国前茅,已跻身全国著名临床肝移植中心行列。自1993年成功开展高难度肝移植手术以来,已完成61例,肝移植病人1年存活率高达近85%,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11例肝肾联合移植,最长存活已近4年,创亚洲存活时间最长纪录,胰肾联合移植6例,最长存活已近9年。2003年9月,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历经五年多时间研制的促血小板生成药注射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吉巨芬作为杭州医药产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项目,在世界上首次建立了应用酵母表达系统生产IL-11的技术;这一重大技术创新,克服了大肠杆菌表达所需要的酶切处理,简化了工艺,提升了产品质量,提高了产品产量,大大降低成本;临床证实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杭州华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和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国家一类新药),并使之规模化。2004年2月,杭州生物医药科技创业园详细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评审。2004年10月,杭州中肽生化有限公司完成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高通量医药多肽的合成”。 2005年7月,由艾森生物(杭州)有限公司和艾康生物技术(杭州)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的杭州高通量新药筛选中心建设项目,经杭州市新药港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作为市政府专项批准的重大医药项目立项并给予财政资助。11月,国家商务部正式公布全国首批国家医药出口基地,杭州成为15个出口基地之一。二、农业生物技术1.植物生物技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集中体现在育种方面。在杭的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单位科研力量雄厚,在国内基因工程育种方面有一定地位,先后承接了部分国家转基因植物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农业部和浙江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1年,省农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杭州市农科所通过回交转育途径,将世界小麦稀有资源大拇指矮的显性矮杆基因转移到浙麦1号造型,育成小麦新品种钱江2号,并进行推广,比浙麦1号增产10%,早熟1-2天,适合三熟制及间套作地区种植。1992年推广面积占同类小麦品种的50%。该成果获1992年度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省农科院、浙江农业大学等于1988年12月成立的“8812工程”攻关组,经过3年努力,试验水稻亚种间杂交成功,培育成青早/中412、20A/中413两个强组合,结束了已往育种工作均在籼、粳亚种内进行的历史。经杭州等地试种,无论作单季晚稻或作连作晚稻,单产均超过当家高产杂交稻,增产10%,为省内的粮食生产实现“一优两高”增加后劲。1992年,中国水稻研究所创建原生质体悬浮细胞培育技术体系,已培育出粳稻、籼稻、野生稻的广亲和系、恢复系、不育系等15个株系的无性系,在国内名列前茅,并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功大麦原生质再生绿色植株。1994年开始,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等提出了利用反义PEP基因提高油菜种子含油量的技术路线,实现转基因植物品质改良。经过8年努力,育成的“超油一号”含油量达47.4%,“超油二号”含油量高达52.82%,含油量均比传统品种提高25%以上,成为当时国际上含油量最高的甘蓝型油菜。这一成果被568位两院院士评选为2002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997年,中国水稻研究所黄大年等完成的“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快速检测和提高杂交稻纯度的新技术研究”,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国内500多位两院院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名列榜首。由浙江大学生物研究所董海涛副教授主持的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蛋白模块分类的水稻cDNA基因芯片研制与开发”,被列入科技部国家转基因研究与产业开发研究专项。1999年,杭州市农科所、浙江大学核农所,及杭州市和富阳市种子公司承担杭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Bt转基因抗螟虫粳稻新品种选育”。浙江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与种子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王学德主持 “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转基因三系杂交棉研究”。 2000年,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颜辉煌等研制“紧穗野生稻优异基因的转移及鉴定技术”,获2000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2年3月,浙江大学农业和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周雪平等先后发现和命名了两种新病毒云南烟草曲基病毒,这是为数不多的由我国科技工作者独立发现和命名的病毒。2003年,杭州师范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等,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耐盐转基因水稻研制成功,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蔬菜研究所等,开展的“设施(可控)环境下蔬菜生育障碍的克服机制与配套产品”研究,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新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开展的“高含氨基丁酸功能性稻米及制品生物活化精深加工新工艺研究开发”,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生物农药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农科院微生物所夏湛恩等采用生物技术,开发研制的全国第一个实属无毒级生物农药“多抗霉素”(多抗灵)。1997年12月通过专家鉴定后,浙江省农科院在嘉善县进行广泛试验。由于多抗霉素在全国第一次采用离子注入法高技术育种,从而能有效抑制病菌孢子的形成,可减少作物二至三次感染病毒的机会。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试验区的经济效益便达到1.7亿元。该项目获199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9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陈兵等关于“广谱高效生物农药阿维菌素的开发与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3年,杭州市植保站、浙江大学等,开展的“新农药研制及其产业化.杀蚜真菌制剂.防治地下害虫新农药新制剂研制”,获杭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水产生物技术1977-1983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张念慈等开展鱼类组织培养研究,于1980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鱼类细胞系,1982年通过农业部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获1983年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 1987-1990年,张念慈主持国家“863计划”的“抗出血病草鱼细胞工程育种基础研究”课题,开展“鱼类体细胞核移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招聘真题(行政管理岗)
- 2025版子女抚养权归属离婚协议书范本
-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招聘专职辅导员笔试真题2024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合伙合同与合伙协议
- 2025版绿色能源项目民间担保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公司员工劳动合同范本及管理实务
- 2025年高档家具分期付款购买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电脑销售及售后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版婚姻财产协议书保障夫妻财产权益平衡
- 二零二五年企业财务顾问专项培训协议
- GB 30616-202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香精
- GA/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
- 2023年全国保密知识竞赛全套复习题库及答案(共460道题)
- (推荐下载)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教学课件
- 《材料成型装备及自动化》课程大纲
- 公文写作高频词库
- 临时用电JSA分析表
- DB33-T1217-2020《屋面工程质量验收检查用表标准》
- 固定式压力容器年度检查报告
- 浅谈南京图书馆新馆空调冷热源方案的选择
- (高清版)建筑楼盖结构振动舒适度技术标准JGJ_T 441-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