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汉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例析集锦一、判断句 判断句是用句词或句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依靠判断动词“是”构成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文里只是个别现象,如:“不知木兰是女郎”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句。文言中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用“者”或“也”表判断。“.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者”、“也”都不用或“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通常以语意直接表示判断。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赤壁之战2在主谓之间,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素、悉、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臣本布衣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用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斯是陋室陋室铭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种句子跟白话文“不是”的句式相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需要注意: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二、 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施动者,这种句式叫主动句;另一种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在动词谓语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构成“(主语)+动词+于+名词”的格式。例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2在动词谓语前面用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主语+为+名词+动词”的格式。例如: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在动词谓语前面用介词“为”,构成“主语+为+动词”的格式。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在主语后面用介词“为”字,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又在动词的前面用“所”字,构成“主语+为+名词+所+动词”的格式。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为乡里所患周处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为所”连用,构成“主语+为所+动词”的格式。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在动词谓语前面用介词“为”,同时在动词后面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构成“主语+为+动词+于+名词”的格式。胥之父兄为戮于楚。(吴世家)3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主语+见+动词”的格式。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构成“主语+见+动词+于+名词”的格式。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4、受+谓(后面省略介词“于”)例:有罪受贰。左传*哀公六年 受+动(谓语)+于+名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5用介词“被”表被动。被+动+于+名例:1. 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被+名+动例: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举体被刀刺。(全身像被刀刹) 3.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被+动例: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 错(晁错)卒以被戮。 3. 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被动句中的“被”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直到汉末才成为介词,引介行为主动者,“被”做动词用时,是“遭受”之意。)例:1. 寡人不祥,被于宗宙之崇。(译文:我不好,因而遭受祖宗降下的灾祸) 2. 申生孝而被殃。(译文:太子申生孝顺却蒙受灾难)(二)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三、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一)、动词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弗”“非”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而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孰”、“恶”、“焉”、“胡”、“曷”、“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谓语的前面。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 逍遥游 沛公安在? 鸿门宴 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烛之武退秦师 何陋之有?陋室铭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韩愈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或“是”等的帮助,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强语气,显然这里的“之”、“是”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他义。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并不多见。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去我三十里,惟命是听。左传*宣公十五年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唯(惟)是”和“唯(惟)之”等格式,可将副词“唯(惟)”译成“只”“只是”或“专”“一定”等,而助词“之”“是”是提宾得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惟命是从”“唯你是问”“唯才是用”等等,都是如此。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宋何罪之有? 惟命是听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二)、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如:王问:“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岳阳楼记2、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例如: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一言以蔽之。(成语)(二)、定语后置: 定语分为领属性定语和修饰性定语两大类。在文言文中,能后置的定语,大都是修饰性定语。它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这种结构中的“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孟子*滕文公下郑人有且买履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4)、中心词+而+定语+者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孟子*离娄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三)、状语后置:1、介词结构“于”常放在谓语动词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把它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1)介词结构“以”有时放在谓语后作补语。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投以骨狼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2)介词结构“以”多置于动词前作状语。 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鸿门宴(四)、主谓倒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富哉言乎!(这句话的含义多么深广啊!)论语颜渊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五)、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某些词或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在文言文中非常普遍,其中有不少省略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允许的。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省主语1、承前省。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皆死。捕蛇者说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2、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3、对话省。例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两人对话,主语全省略,这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允许的)庄暴见孟子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甚急!”鸿门宴(2).省谓语1、承上文谓语省略。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2、蒙下文谓语省略。如: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坚追之。列子歧路亡羊3、形容词性谓语省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威)。廉颇蔺相如列传(3).省略宾语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赤壁之战扬州城下,进退不由(己)。后序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权以(之)示群下。赤壁之战秦王不怿,为(之)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4). 省略介词1、省介词“于”,如: 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今以钟磐置(于)水中。石钟山记2、省介词“以”,如: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死马且买之(以)五百斤,况生马乎?战国策(5)、省略兼语“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面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词。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六)固定句式(附: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集锦)古汉语中常见固定句式(格式)集锦 1无以,由动词“无和介词“以”组成,可译为“没有用来”、“无法”。例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项王未有以应。鸿门宴3何以,即“以何”之倒装。表示疑问。可译作“用什么办法”、“有什么”、“为什么”。表反问,译为“怎么会或怎么能”例如: 何以言之?赤壁之战 何以战?曹刿论战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5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几无所逃死。后序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6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 如徐州不定,将军安所归乎?三国志?荀彧传7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的(人、物、事)干什么用”。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8无从、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例如: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9何如、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 取吾城,不予我璧,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赤壁之战 奈何取之尽锱珠,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殽之战10如何,译为“对怎么办”。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l1奈何,译成“把怎么办”。例如: 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12是故,是以,以是,以故,译为“因此,所以”。例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西门豹治邺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13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例如: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吾知所以拒子矣。墨子14不亦乎,译为“不是吧”。例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以此为政,不亦惑乎?察今l5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l6庸乎,译为“难道吗”。例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l7其乎,表示(诘问)或(揣度),译为“难道吗?或“大概吧”。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18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19无乃乎,译为“恐怕吧”,表示委婉的反诘语气。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20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例如: 诗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诗经上说:“孝子的 孝是没有穷尽的,永远把它给予你们。”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秋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广列传21.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例如: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22. 与其孰若,表示选择关系,译为“哪里比得上”。例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23.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例如: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24.有者,译为“有个的人”。例如: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25.唯是,由副词“唯”和助词“是”组成。“唯”限制动作行为的范围,“是”标志宾语前置。可译为“只”。例如:唯命是听促织: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26.何以为,由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何以”即“以何的倒置。“何以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可译作“用(要)做什么”。 例如: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列传27何之有,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共同作“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何”提前。“何有”之间嵌入结构助词“之”作“何”提前的标志。表示反诘。可译作“有什么呢”。例如:宋何罪之有?(墨子?非攻)28何有于,表反诘,可译作“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有时可理解为“何之有”,但它中间的词语被省略,译时应补出。 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29非则,表示选择。可译作“不是就是”。例如: “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30其其,表示选择。可泽作“是还是。例如: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其然乎?其不然乎?祭十二郎文31且且,由两个连词“且组成。表示并列关系,有时候前一个“且”字可略。可译作“一面一面、“又又”、“边边 ”等。例如: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日此鹳鹤也。(苏轼石钟山记)32亦亦,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也也”。例如: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33尚况或犹况,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尚且何况”。例如: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管理核心考点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考核趋势题目及答案2023
- 敏捷项目管理2025年考试试题及答案
- 科学探索活动实施方案计划
- 课程整合幼儿园班级的有效探索计划
- 法学概论复习季度计划与分配试题及答案
- 2025届吉林省长春市数学七下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企业战略与政策风险试题及答案
-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策略重点基础知识点
- (高清版)DG∕TJ 08-7-2021 建筑工程交通设计及停车库(场)设置标准
- 无房无车离婚协议书
- 2025-2030年中国甲巯咪唑片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史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年安徽国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季度社会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考语文7-9年级总复习古诗词默写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练习(三)-2025届中职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教版(2023版)
- 情境+任务驱动作文(兼审“情境”与“任务”)-2024年中考语文重难点复习专练(江苏)学生版
- (二模)临沂市2025年高三高考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卷(含答案)
- 2024年新疆巴楚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笔试题带答案
- 城管协管笔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