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62021.4)提交单位:矿业有限公司提交日期:二一六年十二月目 录前 言1一、任务由来1二、方案编制的依据2三、方案的适用年限3第一章矿山基本情况4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4(一)矿山地理位置4(二)社会经济概况4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5三、相邻矿井概述6四、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6五、近期五年开采计划8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9第二章矿山地质环境背景12一、自然地理12二、地形地貌13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14(一)地层岩性14(二)地质构造17(三)岩浆岩19四、水文地质条件19(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19(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20五、工程地质条件25(一)土体工程地质25(二)岩体工程地质26六、矿层(体)地质特征27(一)含煤层位27(二)煤层特征27(三)煤层顶底板特征与管理29七、矿山及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情况29(一)农业生产活动29(二)房屋建筑及交通设施29(三)煤矿开采29(四)矿山复垦治理情况30第三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31一、评估范围和级别31(一)评估范围31(二)评估级别31二、现状评估33(一)地质灾害影响现状评估33(二)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现状评估36(三)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现状评估38(四)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现状评估39(五)现状综合评估40三、预测评估41(一)地质灾害影响预测评估41(二)采矿活动对地下含水层的影响与破坏预测评估46(三)采矿活动对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预测评估48(四)采矿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与破坏预测评估49(五)预测综合评估50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53一、分区原则及方法53二、分区评述53(一)远期防治区分区评述53(二)近期五年防治区分区评述55第五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57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原则57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目标和任务57(一)目标57(二)任务58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部署59(一)总体部署59(二)年度实施计划59第六章 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工程61一、矿山地质环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61(一)矿山地质灾害防治61(二)含水层破坏防治62(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防治62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64(一)地面塌陷监测64(二)水环境监测66(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的监测66第七章 经费估算与进度安排67一、工程量估算67二、经费估算68(一)经费估算主要依据68(二)估算方法68(三)估算结果69三、进度安排70第八章 保障措施与效益分析72一、保障措施72(一)组织保障72(二)技术保障72(三)资金保障72二、效益分析73(一)社会效益73(二)环境效益73(三)经济效益73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74一、结论74二、建议75附件761.煤矿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编制合同书762.矿山开发利用方案评审意见773.编制单位资质证书774.编制人员资格证书785.缴纳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806.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817.采矿许可证83附图:图号顺序号图 名比例尺11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1:1000022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1000033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部署图1:10000III前 言一、任务由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是实施保护、监测和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的技术依据之一,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颁发采矿许可证、矿业权人转让、变更、延续矿权,实施保证金制度,监督、管理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实施情况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促进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绿色矿山,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避免和减少矿区地质环境破坏和污染,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使矿山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矿区人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煤矿为矿业有限公司的在采煤矿,于2006年5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并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底联合试运转,核定生产能力为4510t/a。现矿井持有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为2011年4月至2021年4月。矿山于2011年5月编制了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方案适用期为5年,即2011年1月至2015年底,目前该方案已到期。根据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求,方案到期后矿山应及时修编。受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承担矿业有限公司煤矿(以下简称“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修编工作。本次工作是在原方案基础上,根据近几年矿山地质环境变化情况对原方案进行修编。其具体任务是:1、充分收集最新矿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矿产资源勘查(核实)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开发利用方案(初步设计)等。2、调查矿区存在的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地质灾害影响、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用和破坏等)及其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了解其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3、根据调查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进行评估,根据矿业有限公司矿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结合矿区地质环境条件,采矿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评估。4、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结果,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提出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程内容、技术方法和措施。二、方案编制的依据本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国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技术标准、矿山企业有关技术资料等,主要有: 1、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44号;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 国土资厅发【2009】61号;关于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规发20094号;关于印发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0353号);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322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苏国土资采划20150015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技术规范、规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规范(DD20140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 02862015);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DZ/T 02872015);江苏省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江苏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编 2014年);江苏省市政工程计价表(江苏省建设厅2014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1991);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国家煤炭工业局 2000。3、矿区基础资料如下:江苏省丰县首羡集井田煤炭勘探地质报告2005.9 ;矿业有限公司五年(2017年-2021年)中长期采掘工程计划说明矿业有限公司 2016.10;矿业有限公司矿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05.10;矿业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2010.09;矿一、二、三采区水文地质条件综合探查及防治水研究研究总结报告2013.11;江苏省徐州市煤矿2015年度矿山储量年报2016.1;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2011.05;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技术服务合同。三、方案的适用年限根据矿井开发利用方案,矿业有限公司于2006年5月取得采矿许可证,并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底联合试运转。矿井设计生产服务年限为31.4年,截至2016年12月,矿井已运转、生产10.6年,矿井剩余服务年限20.8年。矿井闭坑后,规划闭坑治理期为1.5年,需进一步对矿业活动引发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治理和监测,故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期限为22.3年(2017年1月2038年4月)。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条文释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适用年限不宜超过5年,现持有采矿许可证有效期限为2011年4月27日至2021年4月27日,最终确定本方案使用年限为5年(即2016年11月至2021年4月)。方案5年之后需进行必要的修编,如在本方案适用年限期间矿山进行整合、扩界等,也需对方案进行修编或重新编制。第一章 矿山基本情况一、矿山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概况(一)矿山地理位置煤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首羡镇,行政区划隶属于徐州市首羡镇管辖。距丰县县城25km,东距金(乡)丰(县)公路4km。主井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713,北纬345020。矿区交通方便。G3、G30及京沪高速公路、陇海铁路在徐州交会,S69高速公路从矿区东部约11公里处通过,京沪高铁也已通车。区内公路交通较发达,与丰县、沛县、徐州,山东的金乡、单县,安徽的砀山等市县均有公路相通,农村公路网也基本完善。矿区位于S254省道西约5公里,S321省道北约15公里。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 (图1.1)。煤矿河南省安徽省图1.1 煤矿交通位置图(二)社会经济概况丰县隶属江苏省徐州市,古称“凤城”,相传远古时代曾有凤凰落于丰城而得名;别名丰邑,取名自宋桓公封萧叔大心于萧,此时丰为其支封;古丰源于丰邑;秦台源于秦始皇厌气台。因做过宋国国都、是汉高祖刘邦家乡、又是张道陵家乡,所以有“汉高故里,古宋遗风;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天师故里”的美誉。丰县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七县交界处,淮海经济区中心地带。全县总面积1449.7平方公里,南北长约59.2公里,东西宽约46.6公里,下辖14个镇1林场,总人口116.5万,主城区常住人口26万,城区建成面积38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是中国江苏徐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以盛产红富士苹果、白酥梨、山药、牛蒡,芦荟,芦笋等闻名,同时该地拥有众多的农副产品加工工厂,其产品远销海内外。丰县也是历史诸多名人的出生地和寄宿地。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之处。被称为苏北果都。丰县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岩盐矿区面积为116平方公里,储量220亿吨,属富矿,含矿率68.80%,且岩盐分布集中、盐质较好,极具开采价值;钾矿探明储量为22亿吨,约占我国钾矿总储量的五分之一,富矿11.4亿吨,成份以钾长石为主,约占80%,;煤矿已探明储量6亿吨,煤种主要为国内外市场紧缺的肥煤、气煤及焦煤,热量在7000大卡左右,最适宜炼焦。县区周围农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农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水稻等为主,养殖业以饲养猪、羊、鸡、鸭等为主。煤矿位于丰县西北部首羡镇,矿区附近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乡镇企业不发达。二、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矿业有限公司隶属于山东中翔集团有限公司,是枣庄市市中区投资兴建的国有独资企业,行政区划隶属于徐州市首羡镇管辖。2002年7月12日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以苏国土资划20050034号文划定矿区范围批复对井田的井田范围审查批准,并于2006年5月向矿业有限公司颁发了采矿许可证,矿山于同年开工建设,2009年12月开始联合试运转。矿区面积15.075km2,开采深度为:-400-1200m标高,核定生产能力45104t/a,设计服务年限为31.4年。目前已达到核定生产能力。目前矿井主要开采煤层为山西组C-1煤和9-2煤。其中C-1煤共开采了三个采区、12个工作面,9-2煤开采了1个工作面。一、二、三采区C-1煤各工作面均已停采,二采区9-2煤92101工作面正在开采。2015年矿井实际回采率C-1煤82.2%,9-2煤99.3%。截止2015年12月31日,全矿井累计动用资源储量3334.9千吨。截止2015年12月31日,矿井保有资源储量25455.4千吨,其中(111b)818.8千吨,(122b)8366.6千吨,(333)16270.0千吨。矿山剩余服务年限约21年。三、相邻矿井概述煤矿西约10km左右的霄云井田在山东省境内,为山东省济宁矿业集团公司开发,设计能力90104t /a,矿井目前属初期开采阶段。霄云井田与煤矿无直接边界。四、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述井田边界:煤矿的采矿权人为矿业有限公司,最新采矿许可证由江苏省国土资源厅2011年4月颁发,证号:C3200002010031110058310。采矿许可证范围由8个拐点坐标圈定(表1-1),井田东西走向长2.55.5km,南北倾向宽33.5km,面积15.0752km2,煤层赋存面积约14km2。开采深度:由-400m-1200m标高。有效期十年,2021年4月到期。储量:井田范围内,按最低可采厚度0.5m计算,共获得总资源量5363104t(包括高硫煤1641104t),其中探明的(331)资源量218.9104t,控制的(332)资源量936.5104t,推断的(333)资源量1679.0104t;预测的(334?)资源量887.2104t,其中硫分大于3的资源量1641104t。331+332资源量占全区总资源量的31%,占331+332+333资源量的40.7%。全井田工业资源/储量2834.4104t。表1-1 井田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坐标(1954北京坐标系)拐点坐标(1980西安坐标系)点号X(坐标)Y(坐标)点号X(坐标)Y(坐标)13859613.0020446658.0013859566.91739446603.80123860024.0020446661.0023859977.92039446606.79833860808.0020447603.0033860761.93339447548.79843862466.0020448620.0043862419.95339448565.79253863040.0020448757.0053862993.95839448702.78863863240.0020448996.0063863193.96139448941.78873863190.0020451401.0073863143.98139451346.80583859640.0020452736.0083859593.96639452681.844根据矿井煤层赋存特点,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为2453.3104t。扣除工广煤柱、大巷煤柱、333折减量及开采损失,矿井可采储量为1837.3104t(表1-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设计矿井生产能力45104t /a。考虑1.3的储量备用系数,服务年限为31.4a。开采层位:本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区域范围内共赋存三层可采煤层,即C-1(山西组)、9-2、11-1(太原组)煤,也就是煤炭生产许可证批准的开采煤层。表1-2 矿井可采储量计算表 单位: 104t煤层层位地层代号设计资源/储量工广煤柱大巷煤柱333折减量开采损失可采储量C-1山西组P1s761.915.712.840.4138.6554.49-2太原组C3t1241.539.335.933.3170.0963.011-1449.919.812.041.856.4319.9合计2453.374.860.7115.5365.01837.3开拓方式:本井采用立井开拓方式。开采水平:-400-1200m。通风方式:中央并列抽出式,副井进风,主井回风。采煤方法:走向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回采。回采工艺:轻型支架综采放顶煤采煤法,顶板铺设菱形金属网假顶。主井作为煤炭的提升,兼作回风井;副井装备罐笼,担负人员、材料、矸石、设备的提升,兼作进风井。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全井田分为五个采区(见图1.2)。一采区为DF17断层及工业场地煤柱以东块段;二采区为DF17F1断层之间C-1煤层冲刷带以东块段;工业场地煤柱以西至DF16断层之间为三采区;FD19F1断层之间为四采区;FD19断层以北至井田边界为五采区。 图1.2 井田采区分布示意图本着由近到远,先易后难,先浅后深的原则,采用前进式的开采顺序,以尽量减少巷道维护时间。煤层间的开采顺序为先采上层煤,后采下层煤的下行开采方式,采区接续详见表1-3。表1-3 采区储量及开采接续表 采区名称可采储量(万t)生产能力(万t/a)服务年限(a)开采起止时间(aa)接续采区备注一(C-1)163.0452.802.8二(C-1)已开采完毕二(C-1)153.6452.62.85.4一(92、111)已开采完毕一(92、111)218.4453.75.49.1二(92、111)计划开采92煤二(92、111)259.5454.59.113.6三三404.4456.913.620.5四四254.1454.320.524.8五五384.5456.624.831.4矿井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废石、尾矿和生活垃圾。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5000吨,废石临时堆放在矸石堆场,主要用来充填塌陷区、水溏、铺路及周围农村小窑制砖等。矿井配备自卸垃圾车将生活垃圾运往政府指定场所进行卫生掩埋。产生的废水包括采矿废水、疏干水、生活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后再利用或达标排放。五、近期五年开采计划根据矿山开采规划,矿井近期5年开采煤层主要为一、二采区太原组9-2煤,开采计划如下:表1-4 矿井近期5年开采计划表 主要工作开采年代回采工作面2017年92102工作面、92204工作面2018年92103工作面、92203工作面2019年92104工作面、92206工作面2020年92104工作面、92105工作面、92205工作面2021年92105工作面、92208工作面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矿业有限公司于2011年委托我队编制了矿业有限公司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以下简称原恢复治理方案),同年4月通过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的审查,并进行了备案。原恢复治理方案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预测情况,主要是设立监测点,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对矿山开展地质环境监测(含水层、地表变形、地貌变化等监测);对工业广场内矿石堆放场及废石堆放场设置隔水层及排水沟、对受采矿影响严重的村庄采取搬迁或避让措施等。矿山通过近几年的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煤矿按照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及使用管理办法要求,按时缴纳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见附件5)。2、按照原恢复治理方案要求,矿山成立了“煤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领导小组”,公司主管技术副总经理为组长,矿山生产矿长为副组长,明确各项责任制,组织并鼓励广大职工学习各项技术规范、施工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等,使职工掌握施工要领。3、矿山于2012年对工业广场内矿石堆放场及废石堆放场地面进行水泥硬化(设置隔水层)并在堆放场周围设置挡矸墙、排水沟,在矸石山上进行植被种植。经治理,矸石山现状占地22000m2,坡度约30,堆积量41000t,近年年排放量35000t,年综合利用量36000t,坡体稳定。矿山同时在煤矸场附近设置污水处理池,对矿区内矸石淋水、生活污水等进行净化、排放。 照片1.1 矸石山现状 照片1.2 污水处理池4、矿山上一个5年恢复治理方案计划对王庄、大毕庄、蔡庞庄和小葛庄4个受采煤活动影响严重的村庄进行整体搬迁。2013年经与首羡镇政府协议,由矿业有限公司出资、首羡镇政府组织对受采矿影响较严重的王庄、大毕庄和蔡庞庄进行整体搬迁,其中王庄和大毕庄共有372户,1372人,蔡庞庄168户,669人。搬迁后对原村址进行土地复垦,复垦面积约28.5hm2。目前,矿业有限公司取消对小葛庄的搬迁计划,并在开采前设立永久保护煤柱。 照片1.3 拆迁安置房 照片1.4 土地复垦5、矿山上一个5年恢复治理方案计划对山西组C-1煤一采区3C101-3C104四个工作面、二采区3C201-3C207七个工作面以及三采区3C101、3C302两个工作面进行采煤活动,实际开采方案为C-1煤一采区3C101-3C104四个工作面及三角煤采区、二采区3C201-3C203、3C205、3C207五个工作面和三采区3C101、3C304两个工作面。基本按照开采计划进行开采。6、受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徐州长城基础工程有限公司自2013年每年对采煤塌陷地塌陷程度进行归类。测量方法为:用两台RTK在测区范围内采集高程点,与2005年的测量图进行对比,得出沉降量,以0.3米为间隔生成沉降量曲线,并统计出各沉降级别的面积。7、矿山在开展地质环境监测过程中,监测频率、监测内容尚不齐全,尚未布设固定的地表变形监测点、地下水监测点,未及时对各含水层水位变化进行监测,地质环境监测工作存在不足。74第二章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一、自然地理1.气候与气象矿区气候属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冬寒干燥,夏热多雨,春秋常有干旱、寒潮、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年气温平均13。七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27.3;一月最冷,月平均-1.4。年平均气温最高30.4(1967.8),最低为7.8(1961.1)。极端最高气温40.7(1966.7.18),极端最低气温-21.3(1967.1.4)。年平均降雨量为817.6mm,最高1053mm,最低658mm,一般年降雨量为750760mm。降雨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年平均蒸发量1672.8mm,大于降雨量。6月份蒸发量最大,达238314.3mm;1月份蒸发量最小,仅为3060mm。本区处于季风带,全年以东南偏东风为最多,西风最少。年平均风速3.3m/s,最大风速26m/s(1969.7.27),风向为北北西向。夏季雷雨大风较多,短时最大风力可达911级。历年冻土深度为19cm(1月),最早结冻日期12月10日,最晚解冻日期2月10日。区内河流水系不发育,仅于西部边界有一条惠月河,是矿区北部苏北堤河的支流,常年近于干涸,雨季河内方有蓄水,但在短期内即可泄走,很少造成灾害性内涝。2.土壤类型与土地利用本区地表均为第四系岩土覆盖,厚度为399.4475.25m,平均厚度为439.66m。土质类型属黄河冲积物土质,土壤类型主要为棕壤、黄棕壤。土地利用主要为耕地、林地、村镇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用地等,其中耕地1336.60hm2(公顷,下同),林地17.12hm2,村镇及工矿用地268.80hm2,交通运输用地45.23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5.22 hm2,其他用地2.95hm2(图2.1)。3. 植被本区处于温暖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生物群落兼有南北之长,生物资源比较丰富。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山芋、棉花、水稻等。蔬菜主要有白菜、大蒜、萝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丰县天然植被较少,主要是人工林,常见的树种有刺槐、中国槐、臭椿、苦栋、杨、柳、榆、桑、泡桐等;果树有苹果、梨、桃、柿、葡萄等。图2.1 煤矿土地利用现状示意图4.地震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煤矿附近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六度区。二、地形地貌本区地貌类型为黄泛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地面标高一般在37.5m左右,地面坡降很小,基本近于水平。区内河流水系不发育,位于西部边界的惠月河,是矿区北部苏北堤河的支流,常年近于干涸,雨季河床内方有蓄水,但在短期内即可泄走,很少造成灾害性内涝。其他还有赵首河、大寨河等为排灌用小型人工渠。根据资料记载,本区最高洪水位标高38.5m,高于地面标高,一旦排泄水工程不畅,将会造成灾害性内涝,需防不测之年。三、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一)地层岩性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在太古界的结晶基底上沉积了寒武系、中下奥陶统。由于加里东运动影响,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地层缺失,在中奥陶统的侵蚀面上,广泛沉积了中上石炭统、二叠系、第四系等地层。本区为第四系所覆盖隐蔽区,根据钻孔揭露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中统阁庄组(O2g)、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及下石盒子组 (P1x) 、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及第四系,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阁庄组(O2g):岩性为石灰岩,最大厚度51.05m。灰色灰白色,局部有棕灰色,隐晶微晶结构,局部具砾状结构,厚层状构造,质纯,致密,具缝合线构造,风化面凹凸不平,夹燧石结核,裂隙溶洞发育,方解石、铁质充填,溶洞多在250mm。与石炭系本溪组假整合接触。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岩性为铁铝质泥岩、残积相滨海湖泊相铁质泥岩,铁质泥岩呈紫红褐灰色,含较多褐铁矿团块,厚度不稳定;湖泊相铝土岩灰白色浅灰色,致密块状,含较多的星散状、瘤状黄铁矿,层位稳定,自然伽玛强度大,异常值高,俗称“G层粘土岩”,是重要的标志层。最大厚度18.40m。与太原组整合接触。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为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主要由13层薄层灰岩,16层薄煤层、砂岩、粉砂岩、粉细砂岩互层、泥岩、粘土岩组成。厚度163191.60m,平均厚度177.53m。浅海相、过渡相、陆相均较发育,沉积旋迴结构清晰,分布稳定较稳定。分七个组段叙述如下:(1)十二灰岩段:厚度12.1441.61m,平均厚22.85m,含十二灰岩一层,颜色为灰灰白色,厚层状,隐晶质结构,含纺锤虫等化石,厚度0.402.60m,平均1.04m,本段含煤三层,12-2煤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仅74-1孔厚0.37m,74-11孔厚0.65m,两点含煤。12-1、12-3为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12-3煤下10.30m为粉砂岩、中细砂岩,与本溪组整合接触。(2)十一灰岩段:厚度9.3615.80m,平均厚13.45m,含十一上,十一下两层灰岩,十一上灰岩厚0.300.90m,平均0.51m,为薄层石灰岩,间隔0.301.60m泥岩一层,其下为十一下灰岩,厚4.806.80m,平均5.45m,厚层灰岩,为11-1煤层直接顶板。十一上、十一下两层灰岩,灰色、质纯,含海百合茎、蜓科类动物化石。11-1煤层为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间隔1.1m厚的泥岩其下为11-2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下部以细粉砂岩为主,局部夹中砂岩,与十二层灰岩接触。(3)十层灰岩段:厚21.1548.68m,平均37.02m,含十层灰岩一层,厚1.154.45m,平均2.59m,灰色,细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含海百合茎、蜓科化石,其下压10-1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其下间隔2.48m左右的粉砂岩或泥岩为10-2煤层,为极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仅三个孔见0.20m厚的煤,本段中、下部为粉砂岩及石英、长石为主的中细砂岩与十一上灰接触。(4)九煤段:厚10.5319.90m,平均17.06m,含9-1、9-2、9-3三层煤,9-1、9-3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9-1煤层顶板为九层灰岩,厚0.404.73m,平均1.67m,灰色,致密,含海百合茎,蜓科化石。9-2煤层是本区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稳定,平均厚度为0.98m,上距九灰1.437.49m,下距十层灰岩8.6816m,平均12.32m,一般含夹矸一层,测井曲线极易辨认对比。(5)五八灰岩段:本段厚21.9535.67m,平均厚29.10m。含五上、五下、六、七、八等五层石灰岩,含5、6、7、8-1、8-2五层极不稳定不可采煤层。五下、五上石灰岩层位稳定。五上灰岩较薄,厚0.401.00m,平均厚0.69m;五下灰岩稍厚,厚1.552.70m,平均厚2.36m,厚度变化不大,两层灰岩间夹0.9m左右的泥岩。亦是太原组主要标志层之一。八层灰岩层位较稳定。个别孔缺失;六、七两层灰岩层位不稳定,穿过该层位的钻孔,半数沉积缺失。(6)四层灰岩段:四层石灰岩为灰色,隐晶质结构,致密块状,含燧石结核及海百合茎、蜓科化石,该层位稳定,厚度在7.6010.00m之间,变化不大,视电阻率极高的高异常,上距二灰16m左右,距C-1煤层50m左右,是石炭系太原组的主要标志层。下距五上灰岩16m左右,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在75-2、75-3两个孔中距四灰3.80m处,含有厚0.200.25m 4号煤层,层位极不稳定。(7)一、二灰岩段:厚21.8553.69m,平均厚38.90m,含一、二两层薄层灰岩,一灰厚0.601.60m,平均厚1.03m,一灰上部厚约12.76m为细砂岩、粉砂岩、海相泥岩与山西组分界。一、二灰相距8m左右。二灰厚0.201.90m,平均厚0.85m,层位稳定,下部16m左右以泥岩、粉砂岩为主,与四层灰岩接触。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厚度86120m,平均100.83m,由下至上可划分为三段。(1)C煤段:厚4.3017.60m,平均13.55m,含C-1、C-2、C-3三层煤层,为不稳定的湖泊沼泽相及泥炭相沉积。全区26个钻孔穿过C-1煤层,顶板为浅灰色粗、中、细粒石英长石砂岩、泥钙质胶结,砂岩与煤层呈冲刷接触关系,故有9个钻孔C-1煤层被冲刷而缺失,有的被冲刷变薄,厚度变化较大,由冲刷无煤至最大3.40m的厚煤层,为本区不稳定的部分可采煤层。C煤层底板为灰色滨海波浪带相细砂岩,钙质胶结,顶部夹深灰色粉砂岩条带具缓波状浑浊状层理,具有底栖动物通道,层位稳定为本组标志层之一。C煤三分层间夹有两层湖泊沼泽相的泥岩沉积,含植物化石及完整的细羊齿及柯达树等化石。C-1、C-2两煤间距1.348.95m,平均4.25m;C-2、C-3煤层间距0.383.00m,平均1.68m,在人工放射性曲线上呈双峰曲线易辨认对比。(2)中部砂岩段:主要为中粒砂岩,为C-1煤层顶板,夹薄层粉砂岩与细砂岩,厚度变化较大,由十几米增至40多米不等,灰色、石英长石为主,泥钙质胶结,含粉砂岩包裹体及菱铁矿鲕粒条带,水平缓波状层理,局部交错层理,层面富含植物化石碎屑及炭纹,顶部为B煤层位,75-7、75-8两孔见厚0.45、0.55m煤层,为极不稳定不可采煤层。(3)上部砂岩、泥岩段:厚3060m,底部为浅灰色,具斜层理、缓波状层理,石英、长石为主的中细粒砂岩,含少量菱铁质条带和炭化植物碎屑;顶部为灰色杂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含菱铁质鲕粒。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P1x):一般由冲积相、沼泽相、湖泊相、河流相等陆相泥岩、粘土岩、粉砂岩、砂岩等岩性组成,假整合于山西组之上。一般不含煤,仅个别孔见柴煤层位。据岩性、岩相大致可划分为上、中、下三段。厚度185.70207.90m,平均厚192.42m。(1) 下段:厚60m左右,底部以一层灰绿色中细粒石英长石砂岩为主,泥质胶结,具斜层理,含石英细砾和泥岩包体,厚4.5023.95m,与山西组分界,俗称为“分界砂岩”,距该层之上510m左右有一层灰灰白色铝土岩,一般厚3m左右,在自然伽玛曲线上为高异常。岩性与曲线形态上极易区分,砂岩和铝土岩层位稳定,为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分界的标志层,其上为粉砂岩,中细砂岩,泥岩多层。个别钻孔在距分界面59m、50m处分别见厚0.35m、0.60m柴煤层。(2)中段:厚50m左右,以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为主,中间夹有12层石英、长石为主的中、细粒砂岩。泥岩、粉砂岩中含较多菱铁质结核和植物化石碎片。(3)上段:厚100m左右,主要由灰紫、紫红、灰绿色泥岩、粘土岩、粉砂岩,灰色、灰绿色砂岩组成。底部有一层厚926m,中细粒、石英长石为主,泥质胶结,斜层理发育,含少量泥岩包体,层位较稳定,顶部为一层杂色的粉砂岩,泥岩厚度在20m40m,其上与上石盒子组大奎山砂岩为界。中部为灰绿色,中细粒砂岩,杂色粉砂岩,泥岩多层组成。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假整合于下石盒子组之上,以大奎山砂岩与下石盒子组分界。本组在全区仅深部保留,厚度大于175m,大多钻孔均被风化剥蚀。岩性以紫、灰、灰绿等杂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灰及褐色砂岩组成,底部为浅灰色、石英含量达90以上、硅质胶结、粗糙、极坚硬、分选磨圆度尚好、具断续状水平层理的石英砂岩,即“大奎山砂岩”,是与下石盒子组的分界标志层。本层顶部有9m左右的浅灰色硅质细砂岩,为复矿物砂岩。碎屑除石英外尚含云母及暗色矿物,偶见有砂岩包体。7、第四系(Q):主要以砂质粘土、粘土、细砂为主,且互为间隔沉积。即砂层、粘土层、砂质粘土、砂层等沉积序列,底部有一层砾石层或细砂与基岩不整合接触。厚399.40475.25m,平均439.66m。(二)地质构造本区处于滕(县)、沛(县)、单(县)东西向赋煤构造带的金(乡)、单(县)断块构造的东界边缘。该断块南界为丰沛断裂,北界为凫山断裂,东界为嘉丰断裂,西界为成武断裂,其内分布有三条赋煤构造,本区分布在第二赋煤构造的东端,紧靠嘉丰断裂,构造相对较简单(图2.2)。本区为一单斜构造,总体走向近东西,倾向北,倾角720,一般小于15。查出断层35条,主要断裂有:嘉丰断裂:为区域性近南北向断裂,倾向东,倾角70。其上盘为丰沛构造断块,深陷达3000余米。嘉丰断裂至少由两条以上不同落差断裂组成,断层破碎带较宽。根据断裂两侧冲积层厚度突变(相差68m左右)分析,该断层第四纪仍在活动。F1断裂:分布在井田的中部,落差80150m,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南东,倾角3040,横穿本区,为张性正断层,断层带宽度达100200m。张性大型缓倾角断裂,于大区域内首现,断裂面尚未经钻孔验证,有可能为几条断层的组合断裂。FD24断裂:分布在先期开采地段附近,走向北东转东西,倾向北西转北,倾角70,落差40100m,为张性正断裂,区内走向长2800m。FD27断裂:分布在先期开采地段,走向北东转东西,倾向南东转南,倾角70,落差35100m,为张性正断裂,区内走向长2400m。图2.2 煤矿区域地质构造图FD33断裂:分布在先期开采地段的东南边角处,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70,落差60m以上,为张性正断裂,区内走向长1000m。FD16断裂:分布在F1断裂南侧,走向北东转东西,倾向南东转南,倾角40,落差40m左右,它与F1为同类断裂,属F1组断裂,区内走向长3500m。FD19断裂:分布在F1断裂北侧,走向北西转东西,倾向南西转南,倾角70,落差3040m,属张性正断裂,区内走向长2000m。断距小于20m的断层多为北东走向,断层倾角较缓,多属于C-1煤层和9-2煤层附近的层间错动。纵观全区构造复杂程度应属简单中等过渡类型。(三)岩浆岩本区钻探和地震尚未发现有岩浆侵入体,邻区丁楼亦未发现有岩浆岩侵入情况,T也无异常分布。四、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本区位于徐淮平原西北部,属冲、洪、湖积相沉积平原地貌单元,区内地势平坦。在区东及北部残存碳酸盐岩(奥陶系、寒武系)组成剥蚀丘陵,南部零星分布侵剥蚀残丘(栖山、华山)。区域上地表水系主要有:昭阳湖、微山湖及京杭大运河等,昭阳湖、微山湖由北向东南呈条带状展布,汇集了地表径流;京杭大运河纵贯湖之西部,为地表水排泄通道。根据区域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及含水介质的不同,可将本区含水层组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组、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三种类型。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组厚399.40475.25m,平均439.66m,为河湖相的粘土、砂质粘土和砂层相间沉积物,层次复杂。砂的粒度自上而下由细变粗,分选性由好变差,泥质含量由少增多。上部为孔隙潜水,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水位通常在地面以下23m;中下部为孔隙承压水,富水性较强,水位受季节变化影响不明显。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层组区内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系主要由下白垩上侏罗统底部砾岩、二叠系石盒子组、山西组砂岩组成。(1)下白垩上侏罗统底部砾岩含水岩组:厚0数百米,岩性为紫红色砾岩,砾石成分为灰岩,厚层状,裂隙溶洞较发育,涌水量可达210m3/h,以贮存量为主,矿化度1.477g/L,水质属SO42-Na型。(2)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岩组:厚度大于500m,岩性为灰白色粉砂岩、中粗砂岩等,中厚层状,中粗粒砂状结构,以奎山砂岩和分界砂岩为主要含水层,砂岩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涌水量一般为4080 m3/h。(3)山西组砂岩含水岩组:厚度100m左右,岩性由灰白色中厚层状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组成。B、C煤顶底板砂岩为主要含水层,砂岩裂隙较发育,q=00.09l/s.m,富水性弱。 3、碳酸盐类岩溶裂隙含水层组由石炭系太原组、本溪组及寒武、奥陶系石灰岩组成。(1)石炭系太原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厚160m左右,岩性由砂岩、泥岩、煤、石灰岩组成。一般含石灰岩13层,主要含水层为四灰、十一灰,粉晶结构,裂隙、溶洞较发育,q=0.0030.64L/s.m,富水性中等且不均匀。(2)石炭系本溪组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厚度35m左右,岩性上部由浅灰、灰白色灰岩夹灰绿色粘土岩,下部以杂色泥岩夹G层铝土岩、铁质泥岩组成。十三灰、十四灰为主要含水层,区内分布不稳定,裂隙不发育,富水性弱。(3)寒武、奥陶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厚度大于1000m,岩性除寒武系中下部的砂岩、泥岩、灰岩互层外,均为厚层状石灰岩。灰岩中岩溶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但不均匀,q=0.000924.5L/s.m。(二)井田水文地质条件本井田基岩上覆巨厚第四系松散沉积层。第四系底部普遍发育一层砂砾、砾石层,可通过隐伏基岩露头风化带及断层破碎带与各含水层接触发生水力联系,成为基岩各含水层的主要补给水源。但补给条件差,补给量小,以贮存量为主。本井田东部嘉丰断层为区域性断层,倾向东,受该断层的切割,本区煤系与上盘第三系红色粉砂岩、泥岩接触,可作为隔水边界。井田南部边界为含煤岩系基岩隐伏露头,通过风化带与第四系底部含水层接触,发生水力联系,接受水源补给。1、含水层(1)第四系松散层含水层组(Q)由粉、细、中、粗砂,砂砾组成,区内分布较稳定,变化趋势总的呈西厚东薄。根据区域资料,结合本区第四系取芯资料,可将该层划分成四个含水层段,各含水层段间均有较稳定的隔水层,相邻间含水层段水力联系较小。由上而下分述如下:第一含水层段:总厚14.0040.75m,平均28.17m,其中砂层厚2.2517.78m,由薄层粉、细砂组成,属孔隙潜水含水层。该层富水性较强,水质较好,但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区内居民用水多取自该层。第二含水层段:总厚68.30109.55m,平均94.00m,底深在109.05138.00m,其中砂层厚2.819.71m,主要分布于该层中下部,岩性为薄层中、细砂,属孔隙承压含水层。据邻近HX15号孔抽水试验成果,水位标高为34.78m,q=0.147L/s.m,K=1.6m/d,水质为HCO3Cl-Na型,矿化度1.33g/L,富水性中等。第三含水层段:总厚139.90216.85m,平均190.84m,底深在269.40335.80m,由中厚层粘土、砂质粘土与薄中厚层状细、中砂互层组成,砂层厚68.4087.19m,属孔隙承压含水层。据606号孔抽水试验成果,水位标高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广东汕尾市海丰县医共体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专项招聘16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河南新乡事业单位招录20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河北沧州市任丘园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广东阳江市阳春市招聘乡村公益性岗位32人(第三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农业农村局所属事业单位公开选调工作4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夺冠)
- 2025广东珠海市斗门区富山学校教师招聘16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参考
- 2025年陕西电力科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农业农村局公开招聘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衢州龙游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劳务派遣工作人员28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届春季东华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北师大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
- 工程施工项目个人合伙协议书
- HGT 4686-2014 液氨泄漏的处理处置方法
-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愚公移山说课稿讲解课件
-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 4.CSR社会责任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表
- 小学生解决万以内退位减法错误类型及影响研究
- GB/T 14294-2008组合式空调机组
- 福建师范大学2023年815写作与翻译考研真题(回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