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五册复习学案.doc_第1页
高三第五册复习学案.doc_第2页
高三第五册复习学案.doc_第3页
高三第五册复习学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第五册复习学案09-11-3(教师版)【复习要求】1、 复习课文,掌握重要知识点。2、 完成相关练习题。【复习要点】1、课文相关文学文化常识。2、课文的写作主旨和中心思想。3、课文的写作特点。【第五册】1、采薇一文学常识 1这篇文章选自诗经小雅;诗经共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2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二课文大意和中心思想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情感较为复杂,既传达了戍边士兵的征战之苦和思念家乡的心情,也表现了他为国出征,赴死疆场的爱国主义精神。三写作特点 这首诗在叙事顺序上采用了倒叙的方法,避免呆板并设置了悬念。前三节在结构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一唱三叹,逐步深入。 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从情景关系来看应是融情于景。2、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一文学常识 1选自陶渊明集 2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诗人 3辞,文体名,是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称楚辞。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好用语气词“兮”。二课文大意和中心思想 本文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初,是一篇述志的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鄙视,赞美了农村美好的自然景物和安适的田园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让我们感受到乡土家园的情怀和作者闲适而超脱的生活态度。三文章特色 文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感情充沛而强烈。 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补充】陶渊明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陈情表 李密一文学常识 1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 2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犍为武阳人。 3陈,陈述;表,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请谢贺的一种奏章。二课文大意和中心思想 本文是李密请求晋武帝允许他辞官不就,终养祖母所上的表章,使读者感受古人知恩尽孝,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三写作特点 1逻辑严密,进退有据 2融情于事,寓情于理 3语言精美,形象生动,自然精粹,脍炙人口【补充】“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宋代 赵与时宾退录)4、诗词三首一文学常识1.月夜作者杜甫是唐代与李白齐名的著名诗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被尊为“诗圣”,其诗极具现实主义色彩,总体风格为“沉郁顿挫”。2.夜雨寄北作者是晚唐时著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3.水调歌头作者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二课文大意和中心思想1.月夜主要通过想象妻子在月下如何思念自己,彻夜难眠的景象,来表现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2.夜雨寄北作者通过自己身在异乡,在巴山夜雨氛围中想象将来夫妻团聚的情景,来表现对妻子的思念。3.水调歌头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无限怀念,抒发了作者仕途失意的幽愤,表达了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三写作特点1.月夜最大的写作特点是借人映己。2.夜雨寄北最大的创作手法是虚实相生。3.水调歌头是情、景和理相结合的优秀佳作。【课内名句】1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秦晋殽之战 左传一文学常识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给后世司马迁的史传文学开辟了道路。 二课文大意和中心思想秦国AB晋国D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原霸权的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殽山,故称为殽之战。周E三主要人物殽山 A(秦)蹇叔:忠直爱国,老谋深算,智者郑国C滑B(秦)秦穆公:刚愎自用,知错能改C(郑)弦高:忠心爱国,机警灵活D(晋)原轸:多谋善断,勇猛暴烈E(秦)王孙满:观察敏锐,聪颖过人四写作特点 课文开头写的“蹇叔论战”和“蹇叔哭师”的内容是全文的总纲,后面故事都按照这个总纲发展,脉络分明,叙述简约。 左传记事颇重写人,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要言不烦。6、鸿门宴 司马迁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2史记,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他为了把“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完成隐忍苟活。二课文大意和中心思想鸿门宴发生于公元前206年。这是汉王刘邦,楚王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冒险到项营谈判,骗取项羽的信任,以缓解剑拔弩张的对立局势。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刘邦终于脱离险境逃归汉营。文章描述了刘邦从被动中争取主动,变劣势为优势的过程。三主要人物及性格项羽:自矜功伐,有勇无谋,独断专行,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范增:老谋深算,急于事功,急躁易怒刘邦:狡诈多变,坚决果断张良:足智多谋,沉着冷静,善察人意樊哙:粗犷,机智,勇武,豪爽四主要写作手法1.对比描写(主要是刘邦和项羽),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突出。2.正面描写(如对樊哙闯帐的描写)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五文中出现的重要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秋毫无犯 劳苦功高 【补充】与项羽相关典故:破釜沉舟、四面楚歌与刘邦相关典故:约法三章、项庄舞剑7、苏武传 汉书一文学常识1选自汉书卷五十四,作者班固,字孟扶,扶风安陵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2汉书是前四史之一,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共一百篇,由十二帝纪,八表,十志,七十传组成,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3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同郡马续完成二课文大意和中心思想本文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拘后历经磨难,坚贞不屈的事迹,颂扬了他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三写作特点1通过对苏武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2运用对比手法反衬苏武的形象3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苏武的形象8、伶官传序 欧阳修一文学常识1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明代文学家茅坤称“此等文章,千年绝唱”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庐陵人,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3伶官,朝廷授有官职的艺人,伶,古代乐官,后泛指表演歌舞等技艺的人二课文大意和中心思想作者运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写作此文,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