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域下“中教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A职业学校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教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A职业学校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教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A职业学校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教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A职业学校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教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A职业学校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校企合作视域下“中教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A职业学校的实证研究-中教数据论文校企合作视域下“中教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基于A职业学校的实证研究 摘要:职业学校实施“订单、定向式”培养,积极构建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是职业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路径。为此,本研究重点探讨了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特色课程开发等,进而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校企合作;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 doi:10.16083/ki.16711580.2016.10.03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10013503 一、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职业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2005年11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探索具有特色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对于打造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企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型、解决“三农”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拉开了新序幕。在这一背景下,各级职业院校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如何为“三农”服务,作为关键问题加以研究。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A校与名企联合办学,利用名企输入地人才培养优势,即输入地的品牌效应、实训基地为依托,实施“订单、定向式”培养,积极构建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出职业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路径。 就A职业学校而言,生源99%来自农村,学校的特色专业是市场营销、食品加工等专业。因此学校承载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任。同时,学校所依托的输入地企业本身就具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来自周边的农民。这决定其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实践表明,通过学校对农民子弟的培养,可以实现新一代农民向新一代产业工人的转变,并促进农民的增收,改变农村经济落后面貌;通过企业精神的宣扬,促进农民精神面貌的改变,最终实现农村奔小康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努力探索职业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路径。 二、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内涵 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积极构建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职业学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有效策略是本研究的主要目标。A中等职业学校立足于企业输入地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确定了培养既具有认真严谨工作态度的庖丁精神,又具有精湛技能的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学校积极构建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是A校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项目。早在办学之初,学校就将校企联合办学作为办学的发展方向。因此,研究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新模式就显得非常迫切和急需。A职业学校结合办学的实践,积极探讨多种输入地人才培养形式,如学生入学时家长与企业直接签订就业协议书,学生毕业后企业负责安置工作;与多个龙头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等。学校在多个企业建立了学生实训基地,使学生在上学期间就亲身经历真正的生产实践,在毕业后无论是回家发展,还是在这些企业做一名产业工人都有良好的基础,学校在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下,发挥名企的产业优势、实训优势,学校与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为这种校企联合办学做好了保驾护航,为职业教育办学方式开辟了道路,也积累了宝贵经验。具体而言,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形式包括三方面:一是“订单式”输入地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二是“工学结合”。通过学校和名企输入地的双向交流,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与企业实践工作相结合。三是“学工交替”,即名企输入地人才培养。“学工交替”,企业输入地既是学生工作的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此培养方式突破了过去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做中学。 三、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特色课程开发 就A职业学校特色课程开发而言,主要采用菜单式模块课程方案。下面以肉牛屠宰加工专业为例,探讨A职业学校课程开发问题。 (一)确定培养目标 肉牛加工行业,培养企业生产链条中的初、中、高级人才。 (二)制定职业准人资格标准 按照牛羊屠宰加工国家职业标准和GBT19477-2004牛屠宰操作规程,确定肉牛屠宰加工专业的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标准。 1初级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标准 (1)初级1:无工作经验的初、高中毕业生在校学习某一工序课程1个月(含车间见习时间),可获得初级1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 (2)初级2(相当国家初级技能证书):在校学习一年,且获得9项初级1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的初高中毕业生;或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理论课程在校学习6个月的企业工人,可获得初级2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 2中级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标准 (1)中级1:获得初级1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同一工序课程学习1个月(含车间见习时间),可获得中级1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具有工作经验企业工人且在校学习同一工序课程学习1个月者,可获得中级1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 (2)中级2(相当国家中级技能证书):在校学习2年,且获得9项中级1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的初、高中毕业生;或企业工人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获得初级2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在校学习专业理论课程3个月,可获得中级2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 3高级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标准 (1)高级1(相当国家高级技能证书):在企业车间工作2年以上,获得中级2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在校学习6个月者,可获得高级1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 (2)高级2(相当国家技师技能证书):在企业车间工作5年以上,获得高级1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在校学习6个月者,可获得高级2企业内职业准人资格。 (三)菜单式课程模块(以初级模块为例) A职业学校初级菜单式课程模块的开发,主要按照肉牛屠宰加工专业的工序,设初级菜单式课程模块。 总之,职业学校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创新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大量研究表明,校企输入地人才培养模式能使学校更好的了解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及发展趋势,将不断促进学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农职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能促使学校把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第一线工艺技术人员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适应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缩短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能有效地提升农职办学效率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兴先.校企合作视域下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15(24). 2于志晶,等.好学校是怎样诞生的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孙宏伟.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亚久,2006(4). 4傅君君.浅谈职业院校“订单式”培养模式J.商业时代2007(4). 5职业技术教育编辑部.半工半读一场中国的试验J.职业技术教育,2006(3). The Model of Personnel Training Under the Vis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 Based on A vocational School CHEN Shuqing (Educational Science College,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Jilin Changchun 130032, China) Abstract: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mplement order oriented training, and construct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They are the effective ways for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special curriculum of the pers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