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doc_第1页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doc_第2页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doc_第3页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doc_第4页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课本问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上生物学课本问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想一想,议一议 答:海葵的腕上有刺细胞,可以攻击小鱼虾,获取食物,但它不能移动,取食范围很小;寄居蟹经常受到天敌的侵害,反抗力较弱,为了生存,它经常背着用来躲避的贝壳,让海葵附着在上面,避免被侵袭,海葵也可以得到较多的食物。观察与思考1. 答:水螅的身体只能分出上下,不能分出前后、左右和背腹,是辐射对称体形。这种体形便于它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捕获猎物。 2. 答:水螅遇到水蚤时,水螅的刺细胞能迅速射出细长而中空的刺丝,并把毒液通过刺丝注入水蚤体内,将水蚤麻醉,水螅用触手将水蚤捉住送入口中,再由口进入消化腔。吃进去的水蚤在消化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 练习 1答: 腔肠动物(ABE ) 扁形动物( ACD ) 2 答:水螅通常生活在清洁的淡水中,若水体受到污染,水螅无法存活,则采集不到水螅。 3答:不安全。因为生鱼片中可能含有华枝睾吸虫的幼虫,若不将鱼煮熟直接食用,有可能会感染华枝睾吸虫病。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想一想,议一议 答:由于儿童不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喝不清洁的生水,吃没有洗净的蔬菜、水果,饭前便后不洗手。所以儿童容易得蛔虫病。实验1. 答:是两侧对称。2. 答:动物身体分节,可使身体运动灵活、自如、转向方便。蚯蚓的体节就有上述功能。蚯蚓刚毛的末端,可与周围环境粗糙的表面相接触,以有所支撑,与环肌、纵肌协调作用完成运动。3. 答:蚯蚓没有呼吸系统,要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蚯蚓体壁分布有毛细血管,血中含血红蛋白,可携带氧气。大气中的氧可溶于体壁的黏液中,再进入蚯蚓体壁的毛细血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如果蚯蚓的体表干燥则无法完成上述功能。练习1 (1) ( ) ;(2) ( ) 。2 ( BEF )属于环节动物,( ACD )属于线形动物。 3答: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器官,来作出判断。4答: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结构增加土壤肥力。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想一想,议一议答:长有贝壳的这些动物,贝壳内的身体非常柔软,称之为软体动物。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观察与思考(P12)1. 答: 贝壳具有保护柔软的身体的作用。2. 答:河蚌等用足运动,用鳃呼吸。3.答:.双壳类动物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入水,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1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节,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 3. 答: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旁栏思考题 答:附肢分节对运动的增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附肢都是内有发达的肌肉,与身体相连,分节使其有了关节,更加灵活。这样节肢就有了多样的用途,运动、挖掘、捕食、感觉、清洁、咀嚼等等作用.是昆虫(节肢动物)完全能适应陆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练习 1判断 (1) ( ) , (2) ( ) 。 2 (A ) 。 3. 4 答:软体动物的贝壳和昆虫的外骨骼的相同点:均能保护动物内部柔软的器官。 不同之处在于:软体动物的贝壳在保护动物的同时,也限制了动物的运动能力;昆虫身体和附肢的外骨骼分节,可使动物的运动更加灵活,外骨骼还可减少体内水分的丧失。5答:繁殖能力强;体表具有保护功能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运动更加灵活;感觉器官发达;昆虫的呼吸系统完善,适应陆地生活;体形较小,对空间和食物的需求较小,利于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个体;等等。 第四节 鱼 想一想,议一议 答: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有脊柱的,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是无脊柱的。脊柱对鱼的身体有支撑作用,脊柱的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使鱼可以在水中游泳。观察与思考 1.答:鱼的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多数侧扁,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2.答:不全面。鱼的体内有脊柱,脊柱上附着的肌肉能产生运动的动力。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3.答:水流入鱼口后,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相比,溶解的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4.答: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而死亡。旁栏思考题 答: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大都用鳃呼吸,如鱼类;但鲸鱼、海豚等具有胎生哺乳,生活在水中,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还有乌龟等水生爬行动物也是用肺呼吸的;另外,大多数低等水生动物用体表呼吸,如涡虫等。 练习 1答: 体形:流线型; 体表特点:常有鳞片覆盖; 呼吸器官:鳃; 运动方式: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答:“章鱼“带鱼”“墨鱼”“鱿鱼”等动物虽然名称里都有“鱼”字,但只有带鱼是鱼,章鱼、墨鱼、鱿鱼等都是软体动物,它们虽然也用鳃呼吸,但体内没有脊柱,体表没 有鳞片覆盖,不是鱼。 3答:在夜晚时,由于缺少阳光的照射,池塘中的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而且鱼和藻类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氧气。因此,在黎明时池塘水中含氧量最小。这时,鱼因为缺氧,便出现浮头,甚至跳出水面的现象,试图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天亮以后(尤其在太阳出来一段时间后),由于池塘中的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使池塘水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这时,鱼可以从水中获得足够的氧,便停止了浮头现象。4 答:当水流经鱼鳃时,水中溶解的氧气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则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与流人鱼体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氧气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实验设计方案:将鱼放在BTB溶液中,由于BTB溶液遇二氧化碳后,溶液的颜色会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溶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到了溶液中。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想一想,议一议答: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龟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内受精,卵有坚韧的卵壳,且受精卵的发育不受水的限制。观察与思考 1.答:青蛙的背上是绿色的,还有花纹,腹部是白色的。青蛙会根据环境颜色改变自己的身体颜色而适应不同的环境。 2.答:感觉粘滑、柔软。3.答:前肢短小,可支撑身体;后肢发达,趾间有蹼,既能跳跃也能划水。练习 1 (1) ( ), (2) ( ) , (3) ( )。 2.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 3 答: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4答:蛇虽然四肢退化,但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蛇是爬行动物。5答:现在,许多稻田里都施用农药以防治害虫,保证水稻的产量,但却造成了环境污染,不利于青蛙的生存。另外,乱捕滥杀及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水域面积缩减,也使得青蛙等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减少。我们应当加大保护两栖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力度,禁止乱捕滥杀,重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美景。 第六节 鸟 想一想,议一议答:鸟具有飞行的能力,不仅是因为鸟有翅膀,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例如,鸟的胸肌发达,可牵动翼飞行;骨骼轻薄、坚固、有些骨内部中空,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呼吸,心跳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补充飞行时能量的消耗。因此仅有翅膀就能飞那是不现实的。 观察与思考 1.2. 答:鸟的喙形状不同,都与其食性相适应。鸟的足特征不同也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3. 答: 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 探究:提示1 流线型。减少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提示2呈扇形,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提示3胸肌最发达。 提示4有龙骨突。扩大胸肌的附着面。 练习 1 (1) ( ) , (2) ( )。 2 ( C ) 3答:不会。家鸽、麻雀等鸟似乎总是在不停地找食吃,这是因为鸟类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吃进大量食物才能保证能量供应。虽然吃进去很多食物,但是由于鸟的消化能力强,代谢快,吃进去的食物经消化后能很快吸收,残渣形成的粪便可通过短短的直肠迅速排出,因此不会因取食增加体重而影响飞行。4 答:鸟类的身体呈梭形(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身体被覆羽毛;具有可用于飞翔的翼;胸肌发达;“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这句话,较形象地描述了鸟适于飞行的特点。鸟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飞行时的阻力;鸟翼上有大型的羽毛,使鸟能振翅高飞;骨骼轻、薄、坚固,可减轻体重;胸骨有龙骨突,胸肌发达,可牵动两翼飞行;消化能力强、排泄快,可减轻体重;呼吸作用旺盛,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心跳频率快,体温高而恒定,可快速产能以补充飞行时的能量消耗,等等。第七节 哺乳动物想一想,议一议答: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旁栏思考题(P36)答:胎生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恒温发育条件,能保证酶活性和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以乳汁哺育幼儿,使后代在较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成长,再加上哺乳类对幼儿有各种保护行为,因而具有远比其他脊椎动物类群高得多的成活率。.观察与思考1.答:兔和狼的牙齿有了分化。2.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臼齿;狼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犬齿尖锐锋利,可用于攻击、捕食、撕裂食物,这与食肉生活相适应。没有犬齿的兔属植食性。门齿形状似凿,适于切断食物;臼齿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这与食草生活相适应。3.答: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2.答: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刚出生的小袋鼠发育很不完全,如果它不具备爬向母亲育儿袋的本能,就不可能生存下来。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动物就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不断获得新的行为的。所以说,动物的学习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旁栏思考题(P39)答:“毒鼠强”等剧毒药虽然可以快速有效地灭杀鼠类,但鼠类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或者参与的剧毒鼠药未被及时回收,毒性物质会释放到环境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若剧毒鼠药被其他动物误食,会杀死其他动物,甚至可能通过食物链影响到人类,因此,国家禁止施用“剧毒强”等剧毒鼠药灭鼠。虽然鼠类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危害,但是鼠类也是生物圈中的一员,生物和生物之间、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若将鼠类彻底消灭,会影响与之相关的其他生物,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因此对于鼠类应该进行合理防控,即将鼠类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练习 1.(B ) ; 2.(D )3.答:虽然鲸生活在水中,形态上也与鱼有些相似,但是鲸是通过胎生、哺乳的方式抚育后代,因此属于哺乳动物。4.答:鼠类的繁殖能力很强,若适宜鼠类生存的空间扩大,鼠类的天敌如猫头鹰、鼬、蛇的数量锐减,鼠类会大量繁殖,不注意防治的话,就有可能造成鼠害。控制有害动物的基本原则就是控制数量,降低它们的种群密度。就鼠害防治而言,一方面可保持环境的整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空间;另一方面,保护好鼠类的天敌,维持生态平衡,从而控制鼠类数量。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想一想,议一议答:昆虫的运动器官是翅和足,鱼特有的运动器官是鳍,鸟的运动器官是翼和足,哺乳动物的运动器官是四肢。 动物的运动本质上都是靠肌肉的收缩,这种说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动物,不过也有例外。有些低等的动物如水母是没有肌肉的,但是也能进行运动。观察与思考 1.答: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骨骼肌附着在骨上。肌肉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 2.答: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相当于门上的门轴。 3.答:是。4.答:人体有关节的部位很多,主要分布在四肢上,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等;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等。练习1. (1)( ) ; (2)( ) 。 2.( ) 3.( C ) 4. 答:不是。如果鸟的胸肌的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骨上,就无法使骨通过关节产生运动。5 答:提示: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意思正确即可,不要求学生说的话完全一样)。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想一想,议一议 答:乌鸦的这种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由于乌鸦在城市里长期生活,慢慢认识到红绿灯和汽车的特点,逐渐学会的。资料分析 1.答:资料2、3、5是先天性行为,资料1、4、6是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比先天性行为更高级的一种行为。3.答:先天性行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这对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对本物种的延续没有意义。如果一种动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无法逃避敌害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动物中最低等的草履虫,也是具有学习行为的。先天性行为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不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4.答: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总的来说,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简单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小鼠学习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别,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探究 1.答:如果用不同的小鼠分别做实验,它们“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可能会不同,说明学习行为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2.答:用2只以上的小鼠做实验,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另外,因为有些小鼠天性会偏向一边转弯(向左或向右),设计迷宫时必须注意,几个关键点的位置既有必须向左走又有必须向右走才能走出迷宫的设计,等等。练习 1 (1( ) ; (2)( ) ; (3) ( ) 。 2. 答: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对于婴儿的生存非常重要,保证了婴儿摄食的基本需要。3. 答: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4.答: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多。学习行为越多,适应性也越强,对动物的生存就越有意义。(让学生举出自己观察到动物的各种生动有趣的实例,并在课上交流。)第三节 社会行为想一想,议一议答:这是一种本能,是先天性行为。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组成筏子的工蚁虽然“牺牲”了,但是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生存下来,继续本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行为虽然对个体是不利的,对群体乃至个体是有利的。探究 1.答: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2.答:没有通信,动物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对群体生活的动物来说,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都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繁殖也将受到影响。旁栏思考题 答:.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例如,许多弱小的动物和性情温和的草食动物都是集群生活的,比如蜜蜂、蚂蚁、野牛、羚羊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能战胜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练习 1 (1)() ; (2) ( )。 2.答:马、羊、鸡、狮等动物的群体中都有最占优势者。3.答: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要大家分享。4.答:除蚂蚁外,许多动物都有通讯行为,如蜜蜂、猕猴、黑猩猩等。通讯行为在生物中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单独生活的动物,在生殖期间也会进行信息交流,进行交配繁衍后代。5.答:提示:相似之处是,社会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个体之间有信息交流;社会群体中有等级之分;等等。区别:人类社会要比动物群体复杂得多,如人类社会的行为受道德约束,由法律来规范;成员之间需通过复杂的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等。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想一想,议一议答:羊草是我国北方草原的重要牧草,是羊、马等的主要食物来源,但放牧过度将会导致羊草被大量消耗,引起羊草枯竭,反过来又影响动物的食物来源欠缺,以致因没有食物而终究死亡,导致羊草生态系统崩溃,整个生态平衡被破坏。然而适度的放牧却有利于羊草的生长繁殖。因为羊等动物在消耗牧草的同时,其产生的粪便等反过来排到草场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更多的无机盐等肥料,这样从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植物的生长。所以适度放牧增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变得更复杂,使北方草原生态平衡稳步良性发展。 资料分析1.答:不能。因为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如“剿灭麻雀”,会使一些农作物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危害。2.答:不能。因为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数量增多时,以该动物为食的动物也会增多,从而限制了这种动物的数量。此外,动物因生存所需的空间和食物有限,其数量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例如,野兔数量增加,会使以野兔为食的狼的数量增加,而狼的数量增加又反过来限制了野兔的数量增加;野兔还要与牛羊争夺生存的空间和牧草,所以野兔的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3.答:无害。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有蚂蚁的金合欢比无蚂蚁的金合欢生长快。4.答: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练习 1 (1)() ; (2) ( )。2答: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有些植物与蜜蜂形成了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桃、李、苹果等植物就是靠蜜蜂来传粉繁衍后代的。如果没有蜜蜂,这些植物的传粉过程将会受阻,从而影响所在的生态系统以及其他动物,人的生活也必定受到影响。3. 答: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引入害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见效慢,适于在害虫未造成严重危害时使用。使用农药控制害虫,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但是见效快,若害虫突然暴发时用这种方法比较有效。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想一想,议一议答:防止细菌感染,传播疾病.散养的鸡抵抗力强。 探究提示: 1.答:防止空气中的细菌和真菌孢子等落在培养基上。设置对照。一套培养皿不做处理,为对照组;另一套培养皿在选定的环境中处理,为实验组。 2.在恒温环境下培养。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要保持一致,控制变量。讨论: 1.答:可以杀死其中的细菌;无菌棉棒是为了防止其他微生物污染培养基。2.答:接种。3.答:细菌和真菌是无处不在的。但在不同环境中分布的多少不同,如手、硬币上附着的细菌和真菌较多。4.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并密封的环境以及真空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有这种情况存在,灭菌彻底且灭菌后保持密封。5.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练习 1. (1) ( ) ;(2) ()。 2.( C ) 。 3答:这个实验结果表明A、B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A细菌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而B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存。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说明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是不同的。4答:泡菜坛加盖后用水封口,目的是防止外界的空气进入坛内,造成坛内缺氧的环境,泡菜发酵所需的乳酸菌能够在缺少氧的环境下生存,把蔬菜中的有机物转变为乳酸。第二节 细 菌想一想,议一议 答:破伤风杆菌是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生存的细菌。伤口深时(缺氧),它才会生存并繁殖,导致人患破伤风。只是表皮划伤,伤口浅它无法生存和繁殖,不会得破伤风。 预防方法,减少或避免受伤;受伤后及时清理伤口,伤口深时,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观察与思考 1答:.细菌的结构特点是:具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虽然有DNA集中区域,但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答:由于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技能训练因为细菌是进行分裂生殖的,就是一个分为两个,所以,4 h之后手上的细菌数目应为25 600个(即100个28=25 600个)。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物,这样才能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练习1. (1) ( ) ; (2) ( ) 。 2( C )3.答:细菌分布广泛一是与它靠分裂生殖有关;二是与利用芽孢度过不良环境有关。在环境干燥、温度较低时,细菌的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芽孢小而轻,可以随风四处飘散,当芽孢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为细菌,这样细菌就可以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了。细菌繁殖快,又能适应不良环境,因此,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4.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鼻腔黏膜上的黏液会将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粘住,口腔黏液内也会残留有细菌等微小生物。当人咳嗽或打喷嚏时,气流会把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带出很远,黏液中的水分很快蒸发,细菌等微小生物就会随着气流四处散布,威胁他人的健康。因此,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使用手帕或纸巾挡住口鼻,而且避免直接面对他人。第三节 真菌P75想一想,议一议蘑菇没有根、茎、叶,它的生长有光无光都可以。蘑菇和植物不同,它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蘑菇不是植物。P76实验1.酵母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2青霉的孢子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P78练习1.(1) (2) (3) (4)2 3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霉菌容易生长。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P79想一想,议一议森林中的落叶不会越积越厚,因为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等会分解落叶。P80观察与思考1.面包发霉是因为有霉菌生长在面包上,它们利用面包中的有机物进行生活,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得水。2.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分解者的作用,它使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如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又可以被植物利用,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又为动物所食用。P82技能训练1.因为这个实验方案是研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因此,除了设置有无细菌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2.因为细菌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3.方案3更能说明问题。因为先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然后将甲组放在无菌的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的条件下,这样做就保证了甲乙两组的实验条件除了有无细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结果更接近事实。P82练习1.(1) (2) (3)2B3因为豆科植物的根上长有根瘤,根瘤中生活着根瘤菌,它们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使土壤中氮元素的含量增高。氮元素是植物生活中需要量较大的物质。当植物得到大量氮元素时植物就生长旺盛。因此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达到增产的目的。4.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在生物圈中的生物,在长期的进化中与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之间建立了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一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有利,有些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不利,还有些细菌、真菌与动植物互利共生。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P84想一想,议一议沼气池中的甲烷菌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农作物秸秆、人粪尿、禽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甲烷,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P84演示实验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适于在温暖富含糖的液体环境中生存。当它们利用糖类物质生活时,通过对糖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在培养瓶中可以看到气泡的产生,随着酵母菌数量的增多,产生的气体会使挤瘪的气球胀大。P86观察与思考1图中有5种保存食物的方法。2蘑菇脱水法;咸菜、咸蛋腌制法。这些方法都是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 牛奶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短时间加热法,采用加热杀灭细菌的原理。肉肠真空包装法,采用真空包装隔绝空气抑制细菌或真菌生物的原理。水果罐头、玉米罐头等罐藏法,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与外界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3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渗透保存法、烟熏法、冻干法等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的生长,低温冷藏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的方法,使用防腐剂,如用二氧化硫杀灭细菌的方法, P87练习1(1)(2)2D3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从而延长保存期。绝大多数饮料和包装食品为了保存较长时间,往往都要添加食品防腐剂。国家规定使用的防腐剂有亚硝酸盐、二氧化硫、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丙酸钙等25种。第五章 病毒P89想一想,议一议 病毒比细胞小得多。推测病毒可能没有细胞结构。因为细胞必须具有一定的大小,才能容纳细胞器等结构。P92练习1(1)(2)(3)第六单元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分类P96想一想 议一议1.了解菜粉蝶的生长发育和行为,可查阅蝴蝶2.了解蛾的相关资料,可查阅昆虫学和无脊椎动物学3.了解蛾青蛙的相关资料,可查阅动物学P97观察与思考1.A玉米、B向日葵、C油松、D肾蕨、E葫芦藓、F水绵2.AB 同一类等级 DEF同一类等级3.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4.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5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6.考虑了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P99观察与思考1.?脊椎动物:鱼G、雨蛙I、岩蜥C、白尾海雕B、虎J?无脊椎动物:涡虫H、蜗牛D、蚯蚓E、 螳螂A、蝴蝶F2.无脊椎动物 扁形动物:涡虫H、软体动物:蜗牛D、 环节动物:蚯蚓E 节肢动物:螳螂A、蝴蝶F脊椎动物 鱼类动物: 鱼G 两栖类动物: 雨蛙I。爬行类动物:岩蜥C鸟类动物:白尾海雕B 哺乳类动物:虎JP100练习 1. 2.因为与根、茎、叶相比,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比较稳定,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不同植物之间的进第二节 从种到界P101想一想 议一议 不同的类群名称属于不同的分类等级。给蜜蜂冠以不同的类群名称是分类上的需要,它表明了蜜蜂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的位置。同时,不同的类群名称也为研究生物提供了便利。P104练习 1.同一种内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界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少。因为分类时是按照不同生物的共同特征来进行的,分类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彼此之间的差异越大,即共同特征越少,反之亦然。种是七个等级中最低的,因此,这个等级中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2. 蝙蝠尽管会飞,但它与鸟不同:没有羽毛,不产卵,因此,不属于鸟纲。蝙蝠是胎生、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