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doc_第1页
研究性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doc_第2页
研究性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doc_第3页
研究性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doc_第4页
研究性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性报告以及研究论文的写作教学目的:1、 为了让学生掌握研究报告及规范论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完成自己课题的报告或论文的写作。2、 介绍论文写作的一些技巧,让有实力的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论文写作技巧,完成具有较高水准的论文来。3、 将学生在写作中易出现的一些毛病列出,提醒学生注意。4、 向学生介绍国家标准的论文格式。教学步骤:一、 介绍几种常见的研究性报告的写法1、写研究性报告该注意些什么?写些什么?你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把你所做的工作表述清楚。你应该让读者很快地明了你所做的工作是个什么样的工作,你为什么做这件事,你所采用的研究步骤是怎样的,你遇到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你的结论是什么。2、几种常见的研究性报告的写法简介1)科学实验类型 科学实验类型的研究报告,实际上是一种实验报告。在这一类研究报告中,你必须向读者表明:你的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过程如何?由实验得到哪些数据?你是如何处理这些数据的?由数据的分析中得出什么结论?如有必要,再向读者阐明有待要讨论的问题。2)读书报告类型 中学生的读书报告类型的研究报告不应该受到太多的限制。你对你感兴趣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去查找资料,汇编成文,并在其中谈一些自己的体会。这也是一中研究,只是采用的方法不是实验验证的方法罢了。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去限定读书报告的程式,但有一点必须强调:你的报告内容必须和题目贴切,内容的阐述必须围绕题目而进行,每大段之间最好加一个标题,不同的内容放在不同的大段标题之下,使读者能一目了然。3)社会调查研究类型 社会调查的范围很广,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可以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然而,社会调查报告还是有着一定的程式。一般来说,社会调查报告应该包含以下一些内容:调查的目的、调查的方法、调查的时间、样本的情况、调查的内容、调查表的分析、分析结果、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4)设计类型 设计类型的研究多种多样,其研究的程度也各有差异。有的设计可能是一种顿悟,有的设计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实验,研究性学习针对的主要是后者。该类型研究报告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要求有同一的格式。但一般应包含下面这些内容:设计目的、设计内容、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的成品描述等等。在你们的面前,到处都有着可供你们进行创意的对象,只要你们多思考,勤思考,一定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二、 介绍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虑到学生还没有正式接触过写论文,因此较祥细地介绍了论文的结构及一些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本讲座从拟题、论文结构、附录、注意事项、规范论文写作格式、范文六个方面介绍关于小论文的写作。1、拟题A、醒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如果你的题目命得好,命得巧,使人一读就产生一种急于看内容的渴望,那就等于成功的一半。B、贴切:由于文章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结与体现,因而要特别注意题要切文(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文要贴题。C、简洁:字数不要太多,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如不够,可用副标题来补充。 练习:试比较以下两道题目,哪一道更能激起你阅读的兴趣?A、 不要再吸烟了B、 跟香烟说“不”2、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又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建议三大部分。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属引论部分。A其写作内容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及其在相关领域里的地位、作用和意义。B要求:简明扼要,不作具体的论述。2)正文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A提出研究的问题:你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你这篇论文将要讨论的问题,有时还可以旗帜鲜明地摆出你的观点(有时则在结尾时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比如你的研究对象是:对中学生谈恋爱现象的剖析,你就可以如此开头:中学生为什么会谈恋爱呢? 他们谈恋爱的根源何在?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调查。B分析问题:对所提的问题加以论述,运用通过调查、实验等方法获得的材料、数据(对于大量的数据最好能绘出统计图表)或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要注明出处)来证明你的观点。要求:论据要可靠、充分,切题;论证要准确严密,条理分明,逻辑性强,有说服力;语言要严谨、庄重 、简明。 例:城市摩托车过度发展的危害围绕中心论点:“摩托车的危害”从三方面展开论述。摩托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大,摩托车数量过多增大交通警部门的工作压力,摩托车搭客带来交通和治安的隐患。C 得出基本结论:经过调查研究,并对所得材料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应包括:本文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对前人有关的看法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发展、证实或否定。要求:准确、完整、明确、精练3)提出建议建议是研究者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 例如城市摩托车过度发展的危害一文就对控制摩托车数量提出11条建议,为佛山市环保建设作出了贡献。3、附录:1)作用。论文后需要用附录的形式列出参考文献,其作用有:A 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B 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C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2)格式A 论文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包括标点符号): 序号作者(三人以内全部列出,超过三人,后写等)论文名刊名,出版年号,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示例:华罗庚,王元, 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I) , 中国科学 ,1973(4):339 357B 专著的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为(包括标点符号): 序号作者(要求相同)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示例;游泽清,徐艳雁。 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北京:电子工业出版杜,200060一664、注意事项:1)对材料不加分析,一味堆砌材料。论文引述的材料是为论证论点服务的,概述即可。概述后要对材料加以分析,把材料与论点联系起来,如同盐溶于水。2)所提的思想方法过于绝对化。由于未能辩证地看问题,且欠缺实事求是的态度,因而造成所提的观点过于绝对,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或认为别的方法都不对,只有自己的方法才是对的。3)文风不对。如过于注意文辞的华美,或一味堆砌流行的新名词,将文章弄得艰涩难懂。更有甚者,大肆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这就严重违背了科学的精神),不劳而获。4)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有些同学不用钢笔或圆珠笔来写,而用铅笔写。标点符号的书写不合要求,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卷面不够整洁。正确的做法是:用原稿纸来写,每个字占一格,每个标点符号占一格(破折号,省略号占两格,双引号前后引号各占一格),A、B、C、D等大写字母每个占一格,小写字母每两个占一格,阿拉伯数字,每两个占一格。插图占格一般竖着5-6行,横着10-20个字。抄写正文时,字迹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5、规范论文的写作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规定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指明报告与论文由前置部分和主体部分两人部分构成。对于学术论文来说,每部分包含4个必要的组成部分。1)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所谓摘要指的是: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读者不用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论文的必要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 所谓关键词指的是: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的主题内容,是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2)后置部分包括:引言、正文、结论、参考资料。6、附范文:狭 义 相 对 论 初 探上海市高行中学 高三(1)班:赵文侃 蔡勇强 蔡峥宏指导老师:唐宛漪摘要本文是通过对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学习后所谈的一些读后感:从相对论的提出到对基于相对论的时空变换而出现的慢钟和缩尺现象等违反常规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狭义相对论各种异议所谈的一些自己的看法。关键词爱因斯坦 相对论洛伦兹变换 光速不变美国影片回到1872年中,主人公不惜生命代价,回到过去拯救芝加哥市民的义举而击节赞叹时,你总会说:“这是艺术家虚构的”。时光匆匆,岂能倒流?但是大千世界创造的奇迹却又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时光倒流竟会不可思议地发生。传言,随着前苏联的解体,一些机密文件不断面世,科学家查阅到其中也有时光倒流的内容。如在1971年8月的一天,前苏联飞行员亚历山大斯诺夫驾驶米格21型飞机在做例行飞行时,无意中“闯入”了古埃及。于是,他看到了金字塔建造的场面: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中,一座金字塔巍然矗立,而另一座金字塔刚刚奠起塔基。有来自北约的绝密报告:1982年,一位北约飞行员在一次从北欧起飞的飞行训练中,他的视野里,竟然出现了数百只恐龙,飞机竟然来到了史前非洲大陆。一位北约飞行员在飞行途中,“误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国战场。盟军和德军战机的飞行员都看见了他,他也看见了他们,仅仅1分钟后,他又回到了现实。诸如此类的事件在世界各地都有记载。多么的不可思议!一直听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是研究这方面内容的,所以我们带着一份好奇去领略了一番改变了人类时空观的这一理论,由于学识所限,以下仅是我们粗浅的体会。一、 矛盾的产生爱因斯坦说过:“相对论的兴起是由于实际需要,是由于旧理论中的矛盾非常严重和深刻,而看来旧理论对这些矛盾已经没法避免了。”1. 经典牛顿力学中速度合成的矛盾:根据光学知识,我们知道,我们之所以能看到某个物体,那是由于该物体发出的光或者它反射的光传到了我们眼睛里的缘故。(不发光、不反射也不吸收光的东西,是不能被看到的。) 经典的一种矛盾是这样的:假设K及K两个人在玩投球运动。K投球,K接球。K看到球是由于球反射的光到达了K。当球在K手中静止时,如果球反射的光的速度是C(相对于地面),而K与K的距离是d,则K看到K即将投球的时刻要比K本身即将投球的时刻晚t=d/c。 当K刚刚将球投出去时。球速为u。如果光的运动满足经典力学的速度合成律,那么,这时球发出的光的速度应当大一点。是c+u(相对于地面)。因而,球发出的光在K和 K之间实际运动时间为 t= d/(c+u)。 比较t和t,就会发现,由于c+uc,故有tt。意思是说,K将先看到球飞出,而后才看到K的投球动作!另外,当球飞出后并向K靠近的过程中,有d使t”=d/(c+u),因为存在着d/(c+u)+d/(c+u)=d/c(dd)这么一个等式,所以t+t”=t,也就意味着在某一时刻K将看到两个球,一个是K即将投球的时刻的球,另一个则是正在向K起飞来的一个球。也许由于光速是很大的,因而t、t和t”都非常近于零。所以即使tt对于人眼还是觉察不到的。然而若我们提高了实验精度还未看到这个现象发生的话,那么经典力学将会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地。2. “以太”的失败:仔细观察一下在海面上行驶的船。就会发现,对一定的海面,由船激起的海浪的传播速度和海流的速度是一样的,它与船速无关。 因此,自然会想到一种类比:光是在某种“海洋”中的波。它的速度只决定于这种“海洋”的性质。这就和经典力学不矛盾了。那么传播光的“海洋”是什么呢?按当时的看法传播光的“海洋”被称为以太的物质。由于光线能到处传播,所以假定以太也充满整个宇宙。这种假想的以太除了起着光传播媒介的作用外,我们却看不见它,也不能用其它方式感知它。为了能说明光传播的种种特征,不得不要求以太有许多特殊性质。(如,既要求以太有极大的刚性以使光波速度能高达每秒30万公里,同时又要求它对运动物体不施加任何阻力。)由于,“以太”一说在当时有着绝对的地位。人们介于此说提出这样的疑问,地球在这“以太”之中如何运动着?以太中光速是一定的。那么,当接收者以一定的速度相对于以太运动,光相对于他的速度在不同方向应是不同的。假设在以太中地球一速率v运动按经典力学的合成规律,对于地球参考系而言,沿前后两个方向,光的传播速率分别为c-v和c+v,沿垂直c方向,光的传播速率V2+C2。如果能测量到这个差别,就支持了以太假说。虽然光速和地球速率的巨大差异,迈克尔孙巧妙地利用互相垂直的两束光的干涉来解决。1881年迈克尔孙用著名的干涉仪作了这类实验,没有结果。1887年迈克尔孙和莫雷又以更高的精确度做此实验,结果依然为零。因此,出路只有两条:一是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总为零,一是以太假说不对。显然前一个答案是不能令人接受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地球有公转,还有自转,相对于银河系中心来说,还有太阳系本身的运动。怎么能认为恰恰是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总为零呢?难道地球是一个地位极其特殊的天体了吗?自从哥白尼之后,人们再也不能同意任何形式的地球是宇苗中心的观念了。因此,结论只能是:以太假说是不对的! 除此之外还有诸多矛盾,由于知识所限,在此我们不能更好的阐明了。当惯性系中的运动速度与光速可比较时,经典牛顿力学已显得站不住脚跟,为了能解释这些现象,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而相对论就在这些矛盾中蕴育而生了。二、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首先,我们先得了解“相对”这个概念,相对在于这个世界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先不用唯物辩证主义去证明这一点,举一个例子也许可以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哥白尼时代的一位知名作家拉克坦丘斯,他当时十分嘲笑的地球为圆形这一说法,并提出如果这样将出现“有的人脚在头之上”,“雨雪冰雹向上落地”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其实,我们现在看来这是十分可笑的理论,在地球表面上各点并没有统一的“上”和“下”的方向,但所谓“下”,都应是指向地心的。这就是“相对”的概念:并没有绝对的上与下。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论述物质运动与空间时间关系的理论,在世纪初由爱因斯坦创立并和其他物理学家一起发展和完善,其分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部分。狭义相对论于年创立,广义相对论于年完成。由于我们知识所限,在此我们只讨论狭义相对论。1. 狭义相对论的重要组成:爱因斯坦的两大假设。爱因斯坦第一假设:所有惯性系都是平权的,在它们之中所有的物理规律都一样。 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来说的。要说明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定另一物体作参照,这种用作参照来说明其它物体运动情况和位置的物体,通常叫做参照物体,也叫参照系。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而言的。但是,经典物理学认为存在着绝对静止状态。为了得到这样的状态,设想使一个物体尽可能远离那些可能作用于它的其它物体,作为参照系来观察和研究运动的特性。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参照系叫做惯性系。如果在另一参照系里观察到的物体运动与我们在惯性系里观察到的物体运动方式不同,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说,那个参照系本身是运动的。例如,在一列火车上,且火车以恒定速度开着。你如果上抛一物品你根本不用考虑由于火车的速度它是否会向后退,你只需要用与你在地面相同的动作抛就行。如果火车以恒定的速度沿直线开,控制物体运动的自然法则与静止地面上是一样的。我们称火车内部为一个惯性参照系。(“惯性”一词原指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是每个物体所固有的当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属性。)惯性系是一个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系。爱因斯坦的第一假设使此类系中所有的物理规律都保持不变。 爱因斯坦第二假设:即在任何惯性系中, 真空中光速都相同, 与光源及观察者的运动状况无关。这是爱因斯坦在看到牛顿力学以及电磁学(尤其是与光有关的现象)中暴露出的诸多矛盾,所提出此项假设。(可参照本文“矛盾”这一部分)2. 由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引出的违反常识的结论同时性的相对性什么是同时性的相对性?不同地方的两个事件我们何以知道它是同时发生的呢?一般来说,我们会通过信号来确认。为了得知异地事件的同时性我们就得知道信号的传递速度,但如何没法测出这一速度呢?我们必须测出两地的空间距离以及信号传递所需的时间,空间距离的测量很简单,麻烦在于测量时间,我们必须假定两地各有一只已经对好了的钟,从两个钟的读数可以知道信号传播的时间。但我们如何知道异地的钟对好了呢?答案是还需要一种信号。这个信号能否将钟对好?如果按照先前的思路,它又需要一种新信号,这样无穷后退,异地的同时性实际上无法确认。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同时性必与一种信号相联系,否则我们说这两件事同时发生是没有意义的。光信号可能是用来对时钟最合适的信号,但光速不是无限大,这样就产生一个新奇的结论,对于静止的观察者是同时的两件事,对于运动的观察者就不是同时的。我们设想一个高速运行的列车,它的速度接近光速。列车通过站台时,甲站在站台上,有两道闪电在甲眼前闪过,一道在火车前端,一道在后端,并在火车两端及平台的相应部位留下痕迹,通过测量,甲与列车两端的间距相等,得出的结论是,甲是同时看到两道闪电的。因此对甲来说,收到的两个光信号在同一时间间隔内传播同样的距离,并同时到达他所在位置,这两起事件必然在同一时间发生,它们是同时的。但对于在列车内部正中央的乙,情况则不同,因为乙与高速运行的列车一同运动,因此他会先截取向着他传播的前端信号,然后收到从后端传来的光信号。对乙来说,这两起事件是不同时的。也就是说,同时性不是绝对的,而取决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长度的相对性先让我们看看长度是如何测量的。通常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总是要把物体与量尺放在一起,测量时量尺与被测量物体之间的位置保持固定,这样物体首尾两端所对应量尺上的刻度之差既为物体的长度。如果在测量物体时,物体与量尺之间的位置移动了,那么测得的结果就不准确了。这就要求在测量运动物体的首尾两端时要同时进行。那么怎样测量才算是同时的呢?这里又涉及到时间的同时性概念,我们说这个测量是同时进行的,如果在被测物体首尾两端的两个观察者所用的时钟是同步的,并且在读取量尺上的读数时,两个时钟所指示的时间是一样的话。这样测量所得的结果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而我们通常所指的测量是由一个观察者同时对物体首尾两端进行的测量。当物体静止时,我们只需一个观察者即使在不同的时刻进行测量,其结果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当所研究的对象是在空间小尺度范围内低速运动的物体时,从空间某一位置对物体首尾两端所做的测量可以近似地认为是同时的。但是当所研究的对象是在一个空间大尺度范围或高速运动的物体时,被认为是同时测量的两个端点就不一定是同时进行的了。我们知道,光速是有限的,光在空间的运动是需要时间的。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只有当物体两端发出的光信号同时到达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时,测量才能进行。由于物体远离观察者一端的光信号要晚于物体近端的光信号,所以测量开始的时间应以晚到的光信号为准,也就是说以物体近端接受到物体远端所发出的光时,我们才可以进行测量。当被观测的物体背离观察者运动时,物体远端所发出的光到达物体近端时,物体已经向远离观察者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测量的结果一定是长度缩短了。同理,当物体向着观察者运动时,物体远端的光到达近端时,物体已向观察者靠近了一段距离,在观察者看来,物体的长度是变长了。被观测物体的长度是伸长了还是缩短了,取决于观察者与被观测的物体之间的距离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物体长度变化的速率取决于被测物体运动的速度。3. 洛伦兹变换上面的一系列讨论涉及到相对论的许多方面,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我们总是需要从两个不同的参考系来考虑同一事件的地点和时间。不论是对于同时性的问题。还是缩尺、慢钟问题,我们都是既要弄清一个事件相对于参考系K的时间和地点,又要知道它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K中的时间和地点,而K和K之间有相对的匀速运动。因此,这些问题的实质就在于我们需要找到各个事件相对于参考系K的时间和空间坐标,与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K的时间和空间坐标之间的关系。倘若一个事件相对于参考系K的空间位置是x,y,z,时间坐标是t。则同一个事件相对于另一个参考系K的空间坐标 x,y,z和时间坐标t应是多少?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定 K与K仅仅在沿着x轴的方向有相对运动,运动速度为v (见图58)。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和相对性原理,就可以得到(x,y,z)与(x,y,z)这两组坐标之间的变换关系,它是这就是著名的洛仑兹变换。 洛仑兹变换公式是狭义相对论运动学的核心。利用它可以自然地导出前面讨论过的各种相对论效应的定量关系。例如,一把静止时长度为Lo的尺子,当它相对于观察者以速度v运动时,其长度就成为L= Lo 1-v2/c2(缩尺效应)。同样,在静钟t时间内,相对于观测者以速度v运动的动钟所经过的时间为t=t 1-v2/c2(慢种效应)。由于动钟具有慢钟效应,所以古代神话里的“天上方一日,地上已七年”将成为可能。对于洛仑兹变换,我们再说几句。在通常的条件下,物体的运动速度总是远小于光速的。因此,如果我们把光速C看成一个无穷大,则上述公式就变成 这组关系通常称作伽利略变换。它是牛顿力学时空观的基础,利用伽利略变换立即可以推出时间间隔和物体长度的绝对性,而t=t就意味着同时性是绝对的。伽利略变换公式只是洛仑兹变换公式的一个近似。洛仑兹变换公式适用于更为广泛的范围。这也就是说,比起牛顿力学来,狭义相对论是对于自然界的更加正确的描写。 关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还有几点需要说明的:1、由伽利略变换发展到洛仑兹变换,再由洛仑兹变换反推到伽利略变换,这些仅是数学形式上的变换,实际上爱因斯坦是通过独立的推导得出了和洛仑兹相同的变换式,但其物理意义和伽利略、洛仑兹的观点是大相径庭的。2、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建立在惯性系前提下的,我们现在知道:任何两个相对以速度V运动的惯性系,都会认为静止于对方系中的尺缩短了、时钟变慢了,但这种效应不是实质性的缩短和变慢,而仅是一种时空效应罢了。3、对于著名的一直争论不休的双生子佯谬问题:一对双生子A与B,A一直生活在地球(惯性系)上,B乘飞船做星际旅行,回来后,B将会比A年轻。这在粒子的实验中已被证实了,并且爱因斯坦早就弄清楚了这个问题。在这里,B由于来回星际旅行已不是一个惯性系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再用狭义相对论来解释这个现象了。三、 目前学术界对相对论的各种争议及我们的看法爱因斯坦说过:“科学没有永恒的理论,一个理论所预言的论据常常被实验所推翻。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它的逐渐发展和成功的时期,经过这个时间以后,它就很快地衰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已广泛运用于现代科学,而且其在证明过程十分严密。想轻易地推翻是不现实的。我们认为要完全推翻相对论,最好莫过于能推翻其两大假设。但介于现代的科学技术这的确有一定的困难。通过互联网对专业网站的资料查询,我们了解到了目前人们对相对论争议的几个焦点,下面是我们通过对资料的学习和整理,归纳出的几点看法:(1)有人认为洛伦兹变换是相对论的关键,只要从数学上证明该变换是错误的,就能达到否定相对论的目的。应该指出相对论的前提是光速不变论,不触动光速不变论,就不能确立绝对时空观和排除相对时空观。(2)光速不变论包括两项原则,即光速在惯性系内是常量和光速与源速无关。因为光速在惯性系内是常量这一条有迈克尔孙实验的支持,相对论与反对者之间的争论在于光源与源速是否无关的问题上。作者对该实验的结果重新作了分析,指出该实验是否定光速与源速无关的实验。不过也有个别相对论反对者认为光速不变论的错误是第一条,不是第二条。理由是双星现象证明了光速与源速无关,迈克尔孙实验的精度不足以证明第一条原则,我认为近距离(分光)星由密集气体物质所包围,既不能作为否定也不能作为肯定第二条原则的依据。至于迈克尔孙实验是否可靠的问题,不妨与各大学物理实验室联系,请求帮助解决,由实验结果作出裁定。 (3)关于超光速问题,如果光速与源速有关,在惯性系内光速应为常量,受光子加速的其它基本粒子不能超出光速。但从其它坐标系来看,光速既可能是c+v,也可能是c-v,超光速不是不可能的,其它基本粒子也是如此。 (4)关于以太的问题,现代科学的诸多发现也证实了宇宙件的确充满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且能毫无痕迹透过任何绝大多数物质的暗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