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教案2苏教版.docx_第1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教案2苏教版.docx_第2页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建平中学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教案2苏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课题虞美人(二) 李煜总课时数第 节教学目标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3、感受李煜词中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教学重难点1、准确把握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2、学习对比、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的运用3、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教学参考教学参考书、课本授课方法诵读法 以读代讲 品味词的意境教学辅助手段多 媒 体无专用教室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 检查背诵1、 找学生试着背诵课文2、 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3、 欣赏歌曲虞美人二、反思总结1、背诵全词,体会本文表达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作者是怎么样来写的?【教师总结】:表达主旨的一个字是“愁” 选取典型的景物,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A、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真是“物是人非”思国 B、“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月”的意象的沉淀意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2、这首词到底是一首什么词,竟会招来杀身之祸?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自由回答教师总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明确】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云,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三、课后练习与提高1、鉴赏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分析本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是一首抒发忧愁的别具一格的词。李煜被掳降宋之后,作为一个丧国的君主,其内心的苦楚与怅惘是难以排解的,在这萧瑟的秋夜里更显得忧愁凄清。 2、1921年毛泽东仿写了一首虞美人写新婚乍别的离愁别绪:“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泪眼也无由。”四、课后练习我们也不妨仿照虞美人(李煜)以虞美人为词牌作词一首。五、补充文体知识1、 词是唐朝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阙”,分两片的最为常见,本课的七首词都分两片。词的篇幅比较短小,有人按字数将词分成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