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论文.doc_第1页
中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论文.doc_第2页
中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论文.doc_第3页
中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论文.doc_第4页
中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讨摘 要中国民营经济经过二十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占49.7%;“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也净增7000万人,其创造的就业,同时也为国企“减员增效”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5年民营企业的税收已高达2000年的6.3倍,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60%,成为地方的财源主体。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群体,民营经济保持其良好发展势头,进行可持续发展建设,将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但同时,由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风口浪尖,因此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增强自身竞争能力,要求其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即要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影响,这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但这又是一个迫切的课题,经济全球化引起的国际又一次兼并浪潮已经让一些新生的中国民营企业初尝苦果,在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限制下国际上新出台的政策也让正飞速发展的中国民营经济惊愕木然,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课题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了!然而中国民营经济要能可持续发展,其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本文将尝试着提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需解决的问题和所需具备的能力,希望有助于我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理论界的研究一般都局限于研究民营经济某一部分存在的问题,而且以纯理论居多,本文试图从综合的角度来探讨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试图结合本人的实践操作经验来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通过中国民营发展的理论文献综述、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四个部分展开论述。主要观点:1)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要求我国的民营经济加快创新进程;2)为减少国际可持续要求可能带来的损失,我国民营经济应妥善应对;3)加快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4)核心竞争力建设,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关键词 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本,核心竞争力 The Discussion of Theory & Practi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Non-governmental EconomyABSTRACTChina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has already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China economy after 20 years development. Up to year 2005, the GDP of locals in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occupied 49.7%; In the term of “The Fifths Five”, employees for non-governmental enterprises added 70 Million people, and helped a lot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implement “Cutting employee & increasing profits”. The tax from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in 2005 got 6.3 times of Year 2000 and has been the main element about income of their fiscal year for some local government with the weight over 60%. It will give more contribution to China socialistic economical construction while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itself keep developing &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But in the mean time, China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is facing Globalization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 that it need to be enhanced for their own competition capability, and need to be considered to natural environment in the beginning of their development. This is a difficult and exigent project, since the tidal wave of international annex after economical globalization let them got the bad result, and the new policy under the limit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o natural environment also hit them surprised, China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cannot wait even one minut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owever, lots of problems still exist. Text will try to give the question and answer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and help to solve these issues.Presently lots of scholars liked to research one part of the issues, and this article eager to discuss more problems ab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non-governmental economy.Textual content includes four parts which are summary of relevant theory, basic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current issues and suggestions. Main viewpoint is,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need to create mor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ural environment, decrease the possible damage, invest more about human capital, and build up nuclear competition capacity. KEYWORDS China Non-governmental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uman capital, nuclear competition capacity目录一、中国民营发展的理论文献综述6二、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8(一)民营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9(二)民营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13三、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20(一)忽略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20(二)缺乏人力资本的可持续22(三)缺少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24(四)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仍还存在不足26四、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29(一)对民营企业内部的对策与建议29(二)对民营经济外部环境的对策与建议32参考文献 35一、 中国民营发展的理论文献综述我国目前有关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很多,但综合起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种:第一, 有关民营经济的所有制问题研究。虽然民营经济的所有制研究不属于民营经济发展理论的范畴,但它是民营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理论,因此很多学者多热衷于这方面的研究,当然这是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永恒的话题。近年来,混合所有制理论也已经出现。它没有简单的谈论民营经济的公有、国有或私有的属性,而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不同的资本联合、融合或参股而形成的经济成分。一般采取股份制的资本组织方式。它以社会中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为前提,通过各类性质的产权在市场中以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自主流动和重组形成,并适应竞争的需要不断变化资本结构。按公有制经济成分与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企业中的地位来划分,把混合所有制经济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体的占主导力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第二类是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为主体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因此民营经济是混合所有制经济,而且是所有制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常修泽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新课题浙江经济2003(21)第二,有关民营经济的地域模式和群落理论研究。不少学者对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倾注了不少心血,尤其是浙江模式。这些研究主要是从地域特征、产业类型、发展动力、市场导向、运行机制等角度来研究它的特征,从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效应、信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来研究它的优势,并进一步阐述了相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而且引发了许多新的研究新的探讨,例如:集群战略,区域营销,非正式经济,地方小传统,民间创业第一位,要素粘性,合作大于竞争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教育和素质问题,品牌建设问题,投资环境问题等。 于忠珍企业群落理论应用于民营经济工业园发展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2年第12期第三,有关民营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研究。这类问题涉及到的主要是金融问题,他们提出,融资难制约着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对民营企业门槛过高,难以利用。刚刚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和上市程序与主板市场也没有很大区别,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板市场的门槛仍然较高。另一方面,面向民营经济的间接融资方式执行中困难重重:一是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的主要方式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并且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而一些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多为租赁经营,因而无大量不动产资产作抵押,无法得到银行贷款;二是面向民营经济的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担保机构少,全国信用担保机构1000多家,仅能提供流动贷款资金400多亿元,品种单一,难以满足需要。学者们呼吁金融部门在支持民营经济上,要树立战略眼光,向民营经济提供全方位服务。 刘海虹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经济评论1999年第05期第四,有关民营经济的内部创新问题研究。主要论述了有关家族制的弊端,学者们认为,家族制模式直接导致了企业拒绝内部市场化,企业的控制权始终被拥有最多所有权的人掌握,而不是授予最有能力的人。由于创新活动最终是靠人去完成,如果没有最优秀的人去承担各种创新的重任,尽管企业可以快速决策,有强烈的创新冲动,也无法使企业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他们指出,要对那些具有一定规模且产权多元化的民营企业,在他们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促使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提高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改善、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有效的促进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韩海浪家族企业与家族制兼论民营经济发展的理论障碍学海2004年第06期然而, 很少有学者从中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的,即使有,也一般只是从金融问题、管理创新,或是知识经济某些方面来讨论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没有对中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因素进行探讨,这正是本文的基本出发点。二、 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推算:“九五”末期的2000年,我国内资民营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约为42.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的比重约为12.6%,二者之和约占GDP的55%;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15%-16%,两者相加约占65%左右。从税收贡献情况来看, 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税收明显快于全国税收增长速度。私营企业税收增长率五年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从2000年的3.3%提高到目前的8.7%。2005年私营企业税收可达2000年的6.3倍。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60%,成为地方的财源主体。从外贸出口情况来看,“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328亿美元增加到2005年6043亿美元(预计),增长3.6倍,年均增速35%。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的53.3%提高到2005年的77.4%,5年间提高了24.1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在外贸出口中的比例由2000年仅占1%提高到2005年1-9月份的14.6%。 数据摘自 杨征帆 2005年12月26日 文汇报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我国民营经济在经历了懵懂、思索和闯荡之后, 现如今已经走上了正规发展的道路, 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经济力量。从中国的发展趋势和世界潮流来看,民营经济更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探讨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民营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弄清民营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有利于认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有利于明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探讨我国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基于民营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两个基本理论的。1、民营经济发展理论民营经济是一个与国营、官营经济相对应的概念。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就是指除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即非国有国营经济。在我国,最早被冠以“民营”一词出现在1931年王春圃所著经济救国论一书中,王春圃把国民党政府经营的企业称为“官营”,把由民间经营的企业称为“民营”。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官营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是官营经济,其实质就是国营经济,是由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直接形式。民营经济就是非国营经济。事实上,在我国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至今,自始至终存在着国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两种经济形式。但在改革开放前,由于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的全民所有制经济,一些集体所有制企业经常被当成二国营,民营经济的这些具体形式被当作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时常受到限制和排挤。因此,那时民营经济缺乏发展的土壤,其概念也不可能被提出来。随着改革开放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人们在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中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时,“民营经济”的提法才应运而生。党的十五大更是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里“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外资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经济又出现了一些国有民营的新形式,这又把民营经济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因此,具体地说,民营经济是指包括集体、个体、联营、私营、国有已转制和外资经济的所有非国有国营经济。民营经济可以说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民营经济的概念在西方国家是很难找到的,因为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民营经济就是经济主体,西方经济学的一切前提都是以民营经济为基础的。因此,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民营经济也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民营经济的产权比较清晰。由于民营经济治理结构是建立在纯粹经济利益关系基础上的,因此一般能够代表各方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会形成较为合理的约束机制和监督制度。第二,民营经济是以营利为目的的。这同国营的国有企业有时并不以营利作为唯一目标,而是以国防、服务或外交等为目的的经营目标是不同的。民营企业就是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就是要依据市场原则来运作和决策。第三,民营经济的人力资源会实现更合理配置。由于民营经济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与市场机制又是自然天成的,因此在利润追逐驱动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追求更高的投入产出,会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和各类资源的更合理配置。而在我国,民营经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发展。民营经济至少存在着以下几点作用:第一,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民营经济环境下存在的这种生产关系能够极大地调动投资者或财产所有者的积极性, 私人利益的驱动力非常强大和明显。民营企业搞得好与不好, 同出资人和利益相关者直接联系在一起。民营经济为了获得利润, 业主们必然全身心地投入;为了搞好企业, 他们必须加强管理,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了提高竞争力, 他们必然重视开发和采用新技术;为了占领市场, 他们必然要研究市场, 了解市场, 熟悉市场。民营经济使生产各要素实现更合理的配置,也推动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这些,都是许多国有国营企业所比不了的。第二,有力地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 公有和私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之间, 完全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协作的关系。不仅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在满足国家、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私有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如此。因此,国有和民营企业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作的贡献是一样的。而且在市场上, 互相的竞争促进了共同的发展,促使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造、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民营经济有时更会与国营经济形成优势互补的关系,共同加快繁荣社会主义经济。民营经济有力地推动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这是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于1987年在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题为“我们的共同未来”的报告中所下的定义。这个定义要求人们不能只以经济增长、只以追求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的迅速增长为发展政策的首要目标,不能忽视人口、环境、资源等社会问题,而使人口膨胀、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贫富悬殊等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这样最终会造成“经济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局面。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人们开始认识到自然与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开始重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问题。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对可持续发展作出定义,它是指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也就是说,从解决当代的发展与后代的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这个基本立足点出发,通过优化社会总资源配置,从而解决好当代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经济可持续发展,本身就要求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保证人民群众目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的供给能力,这就把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以便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和后代人的需求。经济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证人们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增长和可获利性,它要求国民经济系统保持它的产出水平等于或大于它的历史平均值的能力,是个产出没有负增长趋势的系统,而且经济增长既重视数量增加,又重视质量改善,还要降低消耗,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提高效率,增进效益,力求尽量减少经济增长和经济收益所产生的副作用,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的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质,是强调现实与未来的辩证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的要求:第一是从前提来看,经济必须得到发展,并且必须保证经济发展的一定的规模与速度,不能停滞、萎缩,即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二是从过程来看,必须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即长期发展,不是目前的、暂时的发展;第三是从结果来看,现有经济发展后不能妨碍未来经济的发展,不能使未来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即要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从财富的角度来理解可持续发展经济,就是社会的总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即保持社会总资本存量的增长。因此,从社会总体来看,保持总资产存量的增值,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第二,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和途径,而经济可持续发展则是科技进步的根本目的。科技进步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社会生产率和降低物耗,推进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深化,而且还促进资源、生态环境、人口问题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得以早日实现。第三,按可持续经济发展构想的要求, 在生产和利用使用价值时, 应对整个社会劳动体制, 社会化的再生产过程进行实质性的变革,例如调整产业结构等。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可归结为:第一,全球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资源是有限的,应该节约利用。第二,环境容纳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的限度,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最终极限。因此,应尽量考虑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满足人们对经济发展和良好环境的双向需求。第三,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要求再分配的公平性。这不仅包括机会与权利在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还包括当代人与未来诸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即人们在考虑自身需求满足的同时,也要对未来各代人的需求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各国各行业各团体追求发展的根本目标,也已经成为检验发展成功与否而采用的基本手段;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摘自 胡锦涛“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词汇,也将引领我们及时检验、调整和树立发展目标,以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实现全社会全人类的共赢。另外,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还有其现实的意义。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能帮助解决国际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问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这是因为随着人类自然生存空间的拓展,许多社会矛盾也将丧失赖以生存的条件,人对自然的霸权态度的缓解,也会有助于解决国际冲突和社会矛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将在调适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进一步缓解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成为人类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民营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首先必须对民营经济的可持续作一个界定。首先,单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来说,中国向来就有富不过三代的问题,如何让我国的民营经济冲破富不过三代这个枷锁,解决民营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就是人力资本发展所需要解决的课题;其次,民营经济内部的核心竞争力的具备与否,也是考验民营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课题;再者,就是民营经济的外部环境,政府创新的可持续,也是影响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否的另外一个课题;最后,自然与环境是否可持续,也是制约和引导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1、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机理中国的民营经济经过了前一段时间的发展积淀,已有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也正处在发展兴奋期,有着强烈的继续扩张的愿望;但是毕竟这些民营企业发展时间还很短,积累的经验还不够,与发达国家企业在许多方面的差距还很大,本来外国企业就会想方设法找寻买家把他们淘汰下来的技术和设备扔给急需要发展的但还缺少判断能力的别国企业,再加上目前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将有一大批不符合持续发展要求的但表面看似乎是真材实料的巨型设备,工艺和流水线等需要淘汰,如果中国民营企业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不能擦亮自己的眼睛,而购进这些设备工艺等,这就将是很大的损失。因此,可持续发展要求中国的民营企业要具有保护自然与环境的意识,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保驾护航。自然与环境是目前任何可持续发展课题都要涉及的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空间,是必须保护的对象。因此,现在的经济发展一定不能脱离自然与环境保护,任何有损于自然与环境保护的产业都将受到全人类的反对和谴责,都将最终被淘汰。但是,人类经过了前一时期的盲目的经济发展,已经对自然与环境产生了破坏和影响,一些产业体系即使被叫喧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但也已经存在,对他的整改虽然已经在进行但仍然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我国的民营经济首先就要避免购买发达国家淘汰下来的影响自然与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即使这些表面上看来是先进的并且是廉价的,它的生命周期也已经很短暂了,在不久的将来就将遭到全人类的攻击而不得不全部弃用,到那时接过这最后一棒的国家或企业将受到巨大的损失和打击。我国的民营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风口浪尖,也急需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支持民营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在这当口,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葬送了锦绣的前程;其次,我国的民营经济自我的研发能力也已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那么在研发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的同时,也一定不能忽略了对自然与环境的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利于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再者,对于自己已经拥有的对自然与环境有影响的旧技术旧工艺,应开始防范,特别是国际上已经开始禁用的技术和工艺,更应该及时更新和迅速做出反应,以减少对企业本身产生的损失,同时也是一种负责任的积极态度的表示。总而言之,自然与环境的要求对我国的民营经济已经或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民营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所必须面对的课题。2、人力资本的可持续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所谓人力资本,是指相对于物化资本而存在的,表现为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健康等人口质量素质总和,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阶段,由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本和劳动人时数量的投入来获得,因此人力资源还没能被看作是资本。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条件的改变,使人力资源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将劳动力素质看作外生变量的经济理论已难以解释个人收入间的差别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相同的物质资本投入下差别悬殊的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并且它的形成也是投资的结果,对人的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率要远高于对其它一切形态的资本的投资收益率。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人力资本大幅度增长的结果。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比物力资本增长快得多,因而国民收入明显增加。这就是说,人力资本投入的多少,将决定生产的效率,影响企业的效益,决定企业的发展实力,因此也会直接的影响到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可持续,三者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人,即人力因素对物力和财力两因素都可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人决定了民营经济的物力和财力投入多少,人通过劳动创造、技术创新又能创造新的物力, 同时也能获得更多的财力。 因此,人力资源是三者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的素质,以及人对生产、技术的控制改造能力,也是最终能保证民营经济企业产品的质量和数量的有效完成,影响民营经济的物力和财力这些财富的积累,并进一步决定企业是否可长期具备发展的实力,而保持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我国民营经济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入,造就创造型的人才,让民营企业从上到下所有的员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统一目标, 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勇攀高峰,这样才能冲破我国传统的富不过三代的观念,创造民营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神话。民营经济对人力资本的重视,其核心是提高员工质量。因此,引导、培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民营企业平时应注意经常从全方位作为资本投资的角度去考虑人力资源的问题。如何解决引导、培训和教育问题,将成为民营企业迎接可持续发展当务之急最根本的现实问题。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决定性因素。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识,也是我国民营经济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大力加快人力资本投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已刻不容缓。人力资本积累已是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关键的投入要素,是经济增长诸要素中的决定性因素,是未来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永不枯竭的资源。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世界各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都加快了由物力资本向人力资本转移的过程,都在加大实施人力资本开发和投入工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都深感人才的匮乏,人才之争将会愈演愈烈,美、日等发达国家为吸引人才而不惜修订移民法,一些跨国大公司想尽一切办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民营经济企业更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更应该尽早从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做起,帮助民营经济加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3、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明显优于竞争对手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能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是一种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企业内在能力。因此,核心竞争力的具备与否,也将决定我国的民营经济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民营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三大特征:它是可以持续存在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可以给企业带来规模效益带来较大利益的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差别性竞争力,这种竞争力一旦形成别人不太好模仿。因此,创新是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我国民营企业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十分重视企业内部创新,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第一,组织结构创新。主要包括企业产权和企业的治理结构等的创新。民营经济的组织结构创新了,企业的运行效率就会提高,战略能力及各方面的发展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影响企业整个的生产市场和销售结果,效益也会随之增加,一部分核心竞争力就会逐渐形成,同时企业经济也在随之慢慢发展壮大,而且,由于组织结构创新而得到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从根本上支持和帮助民营经济的发展的,因此对经济的发展支持作用比较稳定,对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组织结构创新的前提下,人力资本也会得到最大的自由度,他们的创造热情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且人力资本也会相对比较稳定,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对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支持。组织结构的创新是民营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民营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保障。第二,技术创新。主要包括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并强化品牌战略。技术创新不仅能使民营企业产生独特的技术能力,创造出具有成本优势的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中设计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的各种学习能力,从而形成独特的、竞争者难以模仿的独有资产。这种独有资产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营企业能够赖以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因此,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措施。当然,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产品的过程中还必须推行、强化品牌战略,品牌是高质量的标志,品牌是企业的社会形象,品牌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品牌也是保护民营企业已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带来的成果和效益的招牌,所以,成功的品牌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三,管理创新。管理是顺利执行民营企业决策和战略的保障。没有管理的创新,那么前面所谈到的组织结构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成果都将化为泡影,只有好的管理,才能换来完美的执行结果。因此,管理创新是民营企业创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是检验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指标。只有同时具有管理创新水平的民营企业,才能算是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将自己企业所具有的全部差别性优势发挥出来,从而得到坚实的发展,从而真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民营企业拥有了全部的创新能力,才能促使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而企业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才具有了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优势,才能让自己的企业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可能。因此,具备核心竞争力,应该成为我国民营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必须的目标。4、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和作用机理虽然民营经济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发展环境却在很多方面制约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必须研究政府制度的创新。研究民营经济与政府管理的关系,对今后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政府制度的创新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政府制度创新的概念包括: 一是政府必须改变旧观念明确支持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确立以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为基点的新战略,突破旧的思想观念的限制,以发展民营经济为战略和政策基点,以市场化为基本原则,把重点转移到加速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和制度的建设上来,创新政策要有“破”有“立”,使民营经济获得前所未有的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战略环境;二是必须建立政府公平服务的理念,即要明确政府在发展民营经济中的正确定位。找准政府正确定位的关键是要从计划经济思维中转变出来,解决政府越位和错位的问题,在政府不该介入也管不好的领域,大幅度地削减和放松政府干预,还权于市场,把市场能够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去解决;还权于企业,不要直接插手企业的活动,对企业的调控要采取间接的方法,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来实现;政府着重要在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上下功夫;三是在立法执法方面的政府制度创新。政府必须为民营经济建立适当的法制,让民营企业有法可依,让执法部门合理执法,解决民营企业发生纠纷时的后顾之忧,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重要的贡献。新型的政府和民营经济关系模式是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密切联系,具有全新的内涵。在新型的关系模式下,政府为民营企业提供的是一种平等的公平的公共服务,而绝非是与个别的其他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去破坏市场运行规则,因此民营经济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权利,不再会受到政府各种准入制度的限制,不再会遭到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政府支持的拒绝,民营经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战略,审时度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为民营企业提供的主要是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而绝非是越俎代庖,替代其决策,因此民营企业将不再会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干涉,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将完全取决于民营企业自己的眼光与决策;政府为民营企业提供的是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不是与其进行交换的商品,而是一种相互服务作为主要内容的合作伙伴关系,因此民营企业完全没有必要在决策时畏首畏尾,担心政府的从中干涉,可以按照自己的计划从容的高瞻远瞩,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宏伟规划,为中国经济的再一次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没有政府制度创新,民营经济就会面临在发展道路上举棋不定、停步不前,甚至还要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不公平的打击;只有政府制度的创新,才能为民营经济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舞台,为民营经济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为民营经济在精神上和享有的发展环境、发展服务上插上可以自由飞翔的翅膀。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民营经济才会放开手脚、集中精力解决自身的问题,迎接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避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弊端,全力维护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帮助中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也将是民营经济发展可持续的重要保障。三、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我国民营经济经过二十年左右时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更大的贡献。但同时,由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正处于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风口浪尖,因此民营经济也自然存在着来自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以致于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我国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还得从自然与环境、人力资本、核心竞争力和政府制度创新的可持续几个方面来探讨。(一) 忽略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保护自然与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的首要问题,民营经济若忽略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其后果轻者将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重者则将被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浪潮所抛弃而在短期内将无法重整旗鼓。但是,目前的事实确是我国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忽视自然与环境问题,忽略可持续问题,在意识上的缺乏和在战略上的忽视,导致了很多相关问题的出现,给我国的民营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在这一节中,我将尝试用一个案例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就在前不久,我国的电动工具民营企业就碰到了一系列由于忽视自然与环境而受到的打击。我国的电动工具民营企业在这些年的发展表现一直是稳步前进, 电动工具的全球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扩大,以至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电动工具是在中国生产并出口到世界各地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动工具供应国,海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电动工具出口额已超过全球出口量居第二位的德国一倍以上,稳居出口第一位。在很多国外的建筑五金超市和五金工具商店可以得到证实,陈列在店内的大量电动工具产品基本上都是由我国生产并出口的。这是一种良好的市场基础、良好的发展势头,因此同时也容易对我国新生代的民营经济企业产生麻痹作用。2006年7月宁波某电动工具民营公司出口到比利时的24886台、价值62万美元的电动工具遭到退货,退货理由是货物的部分机壳、电源线等部件含有高致癌物质多环芳烃(PAHS),比利时的客户要求将货物退回中国返工整改。同样是宁波的某电动工具民营企业在德国也遭遇到类似事件,当时德国海关曾以商品含有PAHS的名义,扣留了价值约8000万美元的电动工具。而令人可悲的是, 当事情发生后,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和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电动工具分会都一无所知, 原因是这些企业怕自己的产品含有PAHS的事件被其他客户和代理商知道后会影响到他们接下来出口到欧盟国家的生意,所以有意对商会和协会隐瞒真相。这样直接导致了我国更大多数民营企业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而遭到更多同样的损失和惨重的代价。 资料摘自/nbfetic_news/detail.php?newId=71276整个这件事情的发生,其实就是我国的民营企业忽视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不能和全球经济同步成长和整改造成的。因为其实其他国家的电动工具企业原先也具有同样的问题,但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进程中,已经经过了整改,而我国的同类民营企业却只对目前的成绩沾沾自喜而忘乎所以,对当前发生的事态缺少把握。另外,也是由于我国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当前面所说的事例发生时,根本没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没意识到这是一个由于缺乏可持续发展观而致使中国的电动工具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于是还想刻意隐瞒真相,也许他们还期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这些民营企业的确是错了,这种应对的方式只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同年7月底,欧盟委员会紧急制定法规要求,自2006年8月3日起,实施“报废指令(WEEE)”;而自2007年7月1日起,有害物质指令(ROHS)将正式付诸实施。前者要求电动工具等产品的报废回收,须由生产商承担费用;后者要求明年7月1日起在欧盟市场出售的新产品不能含有铅、汞等任何6种有害物质;届时若在欧盟市场上抽查发现产品不符合指令要求,将会被退货、有偿销毁等;若整机制造商不能提供产品符合指令的证据,任何欧盟进口商将不可以购买这些产品。这一系列法规,让我国电动工具民营企业的幻想彻底破灭。 因为如果按照欧盟的这个要求,企业不仅要进行PAHS含量检测,而且还需要更换部分原材料或零部件。这样做的结果是产品的成本就要上升10%, 但现实是,目前国内大部分电动工具厂商的平均利润还不到10;不仅如此, 还有铅类物质的限制也被同时罗列到欧盟的此次环保令中,而我国当前电动工具企业使用的焊料多数是铅锡合金,而若从焊料替代品的选择到设备的更新,无铅工艺的成本估计又要上升60%。这真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这真是一个及时的案例,这就是我国电动工具民营企业由于不重视可持续发展,忽视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而造成的后果。这个事例也为我们提了一个醒,那就是目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浪潮已经不单是停留在字面上或者是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已经在施行过程中了。例如,2006年9月2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检察机构对包括通用公司、福特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丰田公司、本田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在内的世界六大汽车业巨头提出了诉讼,起诉他们生产的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导致全球变暖,并破坏了加州的环境。 资料摘自 /HTML/2005/1910/20062187033.html 随着可持续发展浪潮的推进,我国的民营经济如果再不重视自然与环境的可持续问题,将可能会受到接踵而来的意想不到的更多的国际性的拒绝、投诉和惩罚。(二)缺乏人力资本的可持续人力资本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它能左右物力和财力的多寡,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加强对民营企业员工的引导、培训、教育和文化建设,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劳动力队伍,努力追求人力资本的可持续,是民营经济势在必行的大事。然而,我国目前的民营经济情况却恰恰相反。目前多数民营经济创业者的文化素质较低,在他们眼中,现在社会上的培训班都是骗钱的,没什么用,其实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因为任何短期的独立培训是都不会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是靠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不是靠短期突击出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