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试论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优化.doc_第1页
论文资料:试论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优化.doc_第2页
论文资料:试论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优化.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论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优化抚顺市五十中学 张淑红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学中,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师为媒体,以学生为主体。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陶冶情操。因此一定要使教与学和谐、统一,知识与能力相得益彰,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效果。为此,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 一、重“启”激“趣”,以“导”促“思”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时,在学生进入迷津的地方,教师要抓住关键,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的“内驱力”,诱发其探索意向,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境界,激发其智慧的火花和创造精神,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思”用一根无形的线紧紧维系到一起,使学生由“听有所得”的被动局面移步到“思而有得”的主动局面来。真正实现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由“讲师”转变为“导师”。师导生学,师引生练,教师一言,学生“群研”,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按照“见仁见智”原理,实现语文教学中心灵的碰撞,形成互振、互学、民主、平等、温馨、竞争的学习氛围。将三位语文大师:于漪的“目中有人”观,钱梦龙“三主”教学观,魏书生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如在教学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教学中,可用“五步教学法”引导学生自觉地走入作品:一抓线索知故事;二看描写揣情感;三品语句明深意;四析写法现主题;五积名言晓诗句。通过启发阅读,学生眼前会再现出“时而望望天空,时而又彼此看看”的青年恋人;“时而看看红色的朝霞,时而又彼此望望”的年老夫妇;“坐在小山坡上,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虑的神色,却仍然表现出那种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的老头”以及上帝三次来到人间后的先后神态,感受到上帝的情感变化,进而抓住文中语句自由畅谈喜爱的理由,或因其蕴含了深意,或因其表现了写法,或因其体现了主题。在思考、分析、品味中去积累爱情故事及名言、诗文,让“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千古佳句世代吟咏。让情之歌,爱之梦不再成为学生的“迷茫”。达到了“意美以感人,音美以感耳,情美以感心”的教学境界。将知识的传播通过逐层诱导,人为地造成曲折波澜。“课似看山不喜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了课堂上真正的“演员”。二、重“知”长“能”,以“说”促“写”语文是生活的写照,是情感的浓缩。以教师的导和学生自主的学让学生心中涌动着多种情愫,那既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愁怨,也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勤归无计”的乡思,既是“长风破浪今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更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的豪壮。学生自主学习,达到“知情”并重,却未必能达到“知能”并重。语文课即语言课,因此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应重视能力培养,尤其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改变把“读”、“写”视为教学的“硬件”,“听”、“读”视为可有可无的“软件”的观点。不“以读代听”,“以写代说”,改变“高分低能”现象。适应时代发展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每节课都应尽量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训练,训练的内容紧紧地与学习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在有限时间内组成一个相对独立而又有机结合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由好奇到入境、到感悟、到表达,对课上学过的内容不问:“听懂了吗?”而是让学生自己用简明、扼要、准确的语言表达,这样可使学生有一个创造性质的归纳、整理、选择组合的思维过程,对于难度较大的练习,要让学生“先写后说”,通过写降低说的难度,充实说的内容,理清说的条理。如教学故乡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培根说:“友谊的一大神奇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朋友,你将得到两份快乐,如果你把忧伤向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伤。”生活中的你是如何做的?在此基础上,思考:少年闰土能把快乐分享给我,成年后的闰土为何不把忧伤向我倾吐?这是深层次的表述,接着教师再进一步引导说话训练,雨果说:“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生活。”闰土是生存还是生活?为什么?通过再次设问,学生的思维进入了颠峰,这时,教师要采取迂回战术,让学生写写闰土的悲惨命运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从而降低说的难度,最后教师小结:歌德说:“有时候我们的命运就像冬天里的一棵果树,谁会相信那些树枝还会变绿开花呢?但我们知道我们仍抱着希望,因为平凡人听从命运,只有强者才是命运的主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最后完成续写,请同学们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未来故乡的生活图景。再如:教学沁园春 雪一文时,课前先让学生描绘下雪时的直观感受;再用一些优美的形容词描述景象;进而用情景交融式抒发心声;最后走进诗人的世界,学习积累古诗词。经过训练,学生情不自禁的吟咏感悟就会溢于言表,如一生说道“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我仿佛看到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也让我们联想春天的绚烂,使我更加热爱自然、社会、人生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写一篇以“雪”为话题的作文。从而达到知能并重的目的。 训练改变了以往那“长天远树山山白,不辨梅花与柳花。”的语无伦次的状况,训练伊始,可能会用时过多,冲击正常上课内容,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但只要适当的加以引导,坚持不懈,学生们都会从最开始的“讷于言”到“抢着说”。大部分同学都能出口成章,进而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三、有“的”放“矢”,以“点”代“面”每篇文章看起来都是茫茫学海中的一朵奇异的浪花,是海边的一个美丽的贝壳,如果我们能从一朵朵浪花中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从一个个贝壳中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那么教师的工作也就变得丰富多彩了。成功也便指日可待了。我们初中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文质兼美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一篇文章而感受一类作品的能力。初中语文知识繁杂却也自成体系,教学中每学完一篇文章都要系统地加以梳理,抓住盲点疑点,突出重点难点。梳理可分为纵向梳理和横向梳理两种,纵向可按词、句、段、篇的推进;横向梳理是内容扩展,形成课内外衔接体系。纵向如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横向似攻克堡垒,各个击破,这样由点到面结合,就能把知识“一网打净”。如教学胡适的作品我的母亲一文时,通过指导学生“抓词、品句、析段、明篇”四个环节,引领学生感悟学习作者童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体会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多角度地感受母亲的优秀品质的同时,让学生横向学习感悟这一题材作品。这种教育思想不仅在课内教学中加以贯彻,在课外记叙文选文的学习时也应加以贯彻,这样就可以完成从课内到课外完美的迁移。如:感悟母爱一书中的疯娘一文,学法步骤是:1题目扩充法(明事件)这是一个( )的疯娘。2说“疯娘”矛盾分析法(知主题)说娘“疯”体现在文中的哪些方面?说娘“不疯”你又是怎样从文中看出来的?二者是否矛盾?试加以分析。文中还有类似的矛盾吗?找出分析。3品“疯娘”情景再现法(晓写法)文中哪些镜头让你闭目挥之不去?原因何在?学生在相互的激发中,获得了新知,享受到了创造和劳动的自豪感。有人说:没有阅读过名著的心灵是粗糙的,没有被感动的情怀是枯涩的。纵横驰骋,使得课堂教学师生融于一体,使课堂内外的美文汇于一炉,同流、同舟、同炉、同向,彼此协调,配合默契,不知不觉中“轻舟已过万重山”,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四、重“情”明“理”,以“看”促“识”语文是心灵的殿堂,是情感的体悟,让学生透过文学感悟人生。生活中有多少有趣的动人的细节,当我们捕捉这些灵光片羽,并用文学将它凝固下来,它就是我们生命中美丽的浪花。课堂教学中,板书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媒介,是整个教学思路的结晶,也是一堂教学的缩影。板书设计得如何,往往是一堂课成败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语文课教学的眼睛就是板书。课堂教学中,板书占重要的位置,起着关键的作用,它集结着教材的实质内容(包括知识点、能力训练点、思维训练点),教学中注意板书体现教学的重难点,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变深为浅,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象路标一样指导学生进行一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的思维训练的旅行。如在谈生命和祖国啊,亲爱的母亲教学时,板书设计如下:生命!苦 那!乐 耶!美 丽富饶 荣光 自由路基矿灯 稻穗老水车骄傲 自豪 挚爱板书(一) 学生可见谈生命中作者以丰富的联想、想象道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生命存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利与曲折相伴相随”。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在直观中感受,蓬勃的生命和生活辛酸中的快乐!板书(二)学生可见祖国啊,亲爱的母亲中祖国的象征意义,即作者由具体的意象迸发出无限的对祖国的爱,将个体的“我”熔铸在祖国的大形象里,并承担起为祖国取得“富饶”、“荣光”、“自由”的重任,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历史责任感。一幅凝重的“金鸡”图,唱出一个赤子对祖国的款款深情。这样的板书既启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又能引导学生深入到问题的内部、深层,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内在结构。有人说,一种情是一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