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创新2.0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框架-工程论文基于创新2.0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框架 高剑 GAO Jian;赵显瑞 ZHAO Xian-rui (菏泽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菏泽 274000;菏泽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菏泽 274000) (Hez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Heze 274000,China;Heze Social Labor Insurance Business Department,Heze 274000,China) 摘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现状,引入创新2.0模式,总结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新框架,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功能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提供参考。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By using the innovation 2.0 model, the article summed up a new framework which can be used to structur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Furthermore, the framework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关键词: 成果;成果转化;创新2.0;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Key words: achievements;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innovation 2.0;th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147-02 1 背景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完善成果转化服务的重要载体。“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将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促进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1为响应纲要精神,国内各地掀起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高潮。已建成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种类繁多。从级别上分,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平台;从领域上分,有综合性和专业性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提供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平台服务。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设从传统的成果转化需求分析,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提高现有成果的转化。作为服务性的中介平台,在实现过程中重点突出了信息共享性特点,强调现有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以及企业与其相关的科研机构、科研人才之间的联系,忽略了网络平台的无限共享性的作用,以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创新模式应用。创新2.0模式是当前网络技术创新模式的主流,平台引入创新2.0模式,可以深化平台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进一步提高平台的创新、服务能力,完善平台的服务功能。 本文以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学习创新2.0模式理念,总结出基于信息技术的社交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框架,为完善现有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功能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3 创新2.0介绍 创新2.0即Innovation 2.0,由WEB2.0引申而来,是面向知识社会的新一代创新,是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传统科技创新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的用户参与科技创新模式的新转变。2创新2.0模式强调以人为本,让所有人参加创新,利用科技手段,形成知识、创新共享和扩散的良性循环。创新2.0不再是少数生产者专利,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民主参与。3 创新2.0模式以网络技术为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性的虚拟社交化网络不仅突破了人类的地域性限制,同时延伸出人们在网络背景下的新的思维模式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强调人的价值实现。4创新2.0模式是互联网思维背景下的新创新模式的思考。现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为创新2.0模式的实施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环境。创新2.0模式的“以人为本,人人创新”的新理念诠释了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模式发展的新方向,为传统的创新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使网络技术更好的为创新活动的发展服务。 4 创新2.0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中的应用研究 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以优化资源系统整合,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建设目标。1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是为了实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驱动转化成果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41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现状分析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在构建过程中,实现了信息技术与传统创新模式的简易结合,强调了信息技术的信息共享特性,对现有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提高创新成果的研发效率也有很大的改进。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上,科技的创新依然以技术发展为导向,创新的主体依旧是科研人员,转化推广依然是对技术有需求的企业,强调科研人员与技术需求方的沟通交流,忽略了网络平台的全球化虚拟社交环境的效应,以及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创新模式应用。 42 创新2.0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中的应用思考 现有的服务平台重点考虑的交互对象是对成果有需求的企业和拥有成果的研究人员,忽略了科技成果转化后的最终使用或受益者的创新和参与作用。由于缺少成果终端用户的参与和评价,最终会影响成果的创新研究、成果转化的成功率,而平台的服务功能也达不到最优效果。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需要以互联网思维去思考,采纳更适合网络发展的创新2.0模式。全面考虑平台服务的交互对象,构建出人人参与创新的交互环境,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人人创新”,才能最大化人们的创新能力,使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贴近最真实的需求,提高平台的服务功能。 43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创新2.0模式应用建设框架 以创新2.0模式去思考科技成果创新平台的建设,最终是要构建出一个包含科技成果创新与转化服务的全程社交化虚拟环境。通过平台环境,将涉及成果转化的所有人群整合在一起,共同参与科技成果创新设计、创新研发、创新转化和创新应用推广的全过程。同时,将创新的成果作为成果共享信息,通过平台继续推广应用服务。 图1框架显示:在创新2.0模式下建设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共享和交互功能两部分系统功能。 信息共享功能,继承“综合集成、突出共享”的原则,通过高质、高效的信息共享服务,促进现有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对接,加速现有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交互功能,创新2.0模式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中的应用延伸。以服务平台为依托,将互联网思维的创新模式与传统的科技创新全过程相结合。在每一创新过程中,利用信息交互技术创建如论坛、群、微信等社交互动平台,引入社交化元素,实现“以人为本、人人参与”的目标。创新设计是成果创新的创意征集,通过相关人群的交流讨论,创造出新的更容易被人们认可的成果创意;创新研发是成果创意的设计成型阶段,社交化交流使成果创意实现更具有操作性;创新转化是成果孵化的实现,人们的互动反馈使成果转化更贴近现实社会的需求,成果更具有现实意义;创新推广是成果转化后的产业化生产,大家的共同参与,使成果转化后的产品更完善,更容易吸引人们的使用。 5 结论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加速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进程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我国各地目前建设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分析,平台功能强调利用信息技术的共享特性,通过综合功能集成促进现有成果的转化效率,推动现有成果的转化进程。本文应用互联网思维延伸的创新2.0模式,总结出互动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框架,供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参考和完善其平台服务功能。本框架通过对成果转化全过程分析,引入创新2.0模式理念,以平台互动功能的形态,体现“以人为本、人人创新”的原则。本框架只对平台的整体设计方法提出讨论,未对互动功能的平台技术实现进行详细探讨,平台建设可根据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具体平台具体考虑。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实施纲要Z.2004. 2百度百科. 创新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临床副高考试题集及答案2025年版
- 2025年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平台开发项目创新应用场景市场分析报告
- 火锅餐饮行业产业链分析与价值链提升报告
- 2025年文创设计服务平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可行性分析
- 2025年3D食物打印技术的食品安全
- 潮玩市场2025年IP运营模式创新:行业现状与市场拓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吉林考安全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键盘的认识与使用课件
- 年产散热器200万个新建项目环评报告表
- 2025年巷道掘进设计题库及答案
- 低压电工培训课件-电工常用工具、仪表的使用
- 《化学(医药卫生类)》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造口并发症护理
- 汽修维修外包合同范本
- 植保无人机打药合同
- 2024工勤人员考试公共课程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1.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
- 医院信息化网络安全培训
- 质量教育培训计划方案
- 产品追溯及模拟召回演练计划
- 《生死疲劳》好书分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