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来源:养殖一点通林蛙养殖技术第一节 蛙的经济价值一、养蛙能致富吗? 养蛙是一条致富的好门路。这已被许多养蛙专业户所证实。特别是对农村家庭和农村妇女来说,养蛙致富是一条最值得选取的路子。就以养美国青蛙为例,养667平方米(1亩)美国商品青蛙,1年1批,可获纯利4万7万元,如果能养两批,纯利可达10万元左右。这个账是这样来算的: 1养1千克商品蛙的总成本 (1)自繁活饵 如果自己繁殖无菌蝇蛆、福寿螺、蚯蚓、黄粉虫等活饵料,则饲料成本为4元(繁殖这些饵料投资较少,所需成本主要是人工),养蛙人工成本2元,折旧及利息l元,蛙正常死亡损耗3元总成本为10元。 (2)购买颗粒饵料 如果购颗粒膨化饵料,则需3千克饵料长出1千克蛙。膨化饲料每千克的售价为24元,故养1千克蛙需饲料成本为72元,加上其他成本,总成本为132元。 2养1千克蛙的收入 国内商品蛙的售价为50元千克左右,随着商品蛙养殖量的逐年增加。其价格必然逐渐下降,暂且以26元千克作为商品蛙稳定的销售价格。 3667平方米面积养商品蛙的纯利润 按“收入应算低,成本应算高”的预测原则,养1千克商品蛙的纯利润应为:26132=128元。667平方米地实际可用作饲养的面积约为600平方米。1平方米可养重量为O4千克的商品蛙25只,则667平方米面积养商品蛙的纯利润为: 04千克只25只平方米600平方米128元千克=76 800元 如果出现水灾、病害等情况,则纯利润会下降到原来的6070,即为46 08053 760元。如果1年养2批,667平方米纯利润可达10万元左右。 二、养蛙多长时间见效益? 养蛙必须遵循蛙的生长发育规律,用科学的办法进行选种、饲养,才能加快其生长,提高养殖效益。一些广告宣传声称,牛蛙、美国青蛙生长速度特别快,由刚孵出的蝌蚪生长到400克的成蛙只需3个月。一些养殖户盲目相信这些不科学的信息,花高价购进大量蝌蚪,然而养了3个月还未达到体重的标准,就认为上当受骗了,于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再精心饲养,让蛙自生自灭,以致造成较大损失。实际上蛙也像其他动物一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据多年的经验得知,美国青蛙生长所需的时间是:受精卵经4天成蝌蚪,经5060天蝌蚪成幼蛙,经90100天长成体重约400克的成蛙。而牛蛙生长所需时间是:受精卵经45天孵出蝌蚪,经50天左右蝌蚪长成幼蛙,3个月(90天)时完成变态,当年长到100150克越冬,翌年底可长到350400克。林蛙生长所需时间是:受精卵经45天成蝌蚪,55天左右蝌蚪变成幼蛙,当年可生长到3厘米左右,19个月(570天)后才能达到商品蛙(体重35克)的规格。所以养蛙见效益的时间至少是蛙从小长到商品上市的时间,即115年。 三、蛙有什么经济价值? 蛙有许多重要的经济价值。一是名贵佳肴;二是高级药膳;三是上等皮革;四是优质饲料;五是捕虫能手;六是优质润滑油;七是多种激素;八是理想实验材料。 1蛙是名贵食品蛙肉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蛙肉与鸡、鸭、猪、牛、羊等畜禽肉相比,其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含量较低,胆固醇含量很低。不仅如此,蛙肉含有丰富的钙、磷、硫胺素、核黄素、烟酸、葡萄糖、肝糖及其他营养成分。林蛙肉的蛋白质含量比牛羊肉和鸡蛋含量高,而脂肪含量却偏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肉食品。因此蛙肉是人们喜食的珍品,也是国宴上的名贵佳肴。 2蛙有药用价值近代中医学认为:经常食蛙,可补中益气,壮阳利水活血消积,清热解毒补虚止咳。牛蛙所含的药用成分近似湖蛙。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青蛙的红细胞具有一定程度的吞噬能力,能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吞噬异物颗粒,参与免疫反应。林蛙的油脂叫做田鸡油田鸡油具有“补虚损,解劳热”的作用,特别是对神经衰弱及消耗性病人,如结核、肝病等。服用田鸡油可以增强体质。民间也有用来治疗妇女产后无乳或乳汁不足,田鸡油还可治疗小儿全身性胎毒。总之,蛙的药用功能较多,是高级药膳。3蛙皮可制革蛙皮特别是牛蛙皮是很好的皮革原料。牛蛙皮薄坚韧、柔软,富有弹性及绚丽多彩的花纹,经刮油、洗涤、干燥、修整、染色、防腐等加工处理后,可制作上等钱包、手套、弹性领带、皮鞋等皮革产品。目前在东南亚等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广,一双牛蛙皮舞鞋售价高达400元,以牛蛙皮制作的时髦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牛蛙皮提炼的皮胶是珠宝、钻石等装饰品的优质粘胶,其用量也日益增加。据报道,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约12的牛蛙皮需要进口。 4蛙是优质饲料 蛙可作为畜、禽、鱼等的饲料,且品质优良。牛蛙的内脏约占体重的1224,头部、四肢、蹼部约占10。以上屠宰下脚料经干燥粉碎后可作为动物性蛋白质饲料,也可以直接饲喂。从其营养成分及含量上看,是畜禽、鱼类的优质饲料。据试验,用牛蛙屠宰下脚料饲喂蛋鸡(每日每只加喂150克鲜内脏)产蛋率明显提高。平均每枚蛋重60多克,停喂3天后,则产蛋率和蛋重明显下降。牛蛙内脏加入猪饲料中。在100天时间内,每增喂1千克牛蛙鲜内脏,猪平均多增重09千克。以牛蛙内脏喂紫貂、水獭、鱼类等动物,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牛蛙屠宰下脚料所制成的干牛蛙粉,可代替鱼粉使用。 5蛙是捕虫能手 蛙是两栖肉食性动物,既善游泳、潜伏,又善于在陆地跳跃,捕猎害虫的能力很强。1只成年牛蛙1年可捕食昆虫1万多只,每尾蝌蚪每天可吃蚊虫的幼虫100多只。牛蛙所食昆虫中多数为农业与环境害虫,如大螟、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叶蝉、稻椿象、粘虫、蚱蜢、蝼蛄、尺蠼、金龟子、象鼻虫、叩头虫、天牛、黄守瓜、白蚁、苍蝇、蝇蛆、蚊子等,也吃少量蚯蚓、蜘蛛、螺、蚌、蜻蜒幼虫等。各种蛙都是人类消灭农业和环境害虫的好帮手。 6蛙的其他用途 蛙除有上面的用途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功用。如牛蛙肉虽含脂肪少,但生殖腺前端的1对脂肪体却含丰富的脂肪,经提炼的牛蛙油是飞机、火箭上精密仪表的优质润滑油。 牛蛙的内分泌腺发达,包括脑垂体、松果体、甲状腺、副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性腺等,都能分泌不同的激素。仅脑垂体就可分泌10种激素。从内分泌腺提取的激素在医疗、生产上大有用途。例如,牛蛙脑垂体的生理盐水(浓度为o7)悬浮液,以适当的剂量给性成熟的鱼、蛙皮下或鳍部注射,可促进鱼类、蛙类产卵。 牛蛙、青蛙、林蛙都是教学、科研上理想的实验材料。特别是牛蛙,个体大,易于人工养殖,便于试验,经济且效果好。它曾被载入宇宙飞船做太空旅行疾病的实验,医院广泛用它进行孕妇检验。 综上所述,牛蛙可谓全身都是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蛙的用途肯定会更多。综合利用及深加工的水平一定会逐步提高。可见,蛙的经济价值是相当高的。第二节 蛙的养殖前景 蛙有广泛的用途,当然也就有着广阔的养殖前景。19581960年牛蛙曾多批引进我国内地,并先后在20个省市进行养殖试验,但大多未获成功直到1962年周总理出访古巴时,古巴总理赠送给我国一批牛蛙,分发到宁波、天津、上海、南京、广州、山东等地试养,才使我国养蛙业有了很好的开端因此,至今人们仍把牛蛙称为古巴牛蛙。当时,广东试养的牛蛙基本上获得成功,培育出大量幼蛙,为我国养蛙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后因文革历史原因,我国的牛蛙养殖几乎绝迹。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牛蛙养殖业再度兴起特别是近几年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的参与,使牛蛙养殖技术不断完善。198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通过了“牛蛙人工养殖与繁殖研究”的成果鉴定,从1986年起,国家将养殖牛蛙列为“星火计划”中的短、平、快推广应用项目。从此,牛蛙养殖业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迄今为止这一新型养殖业由南向北迅速扩展,养殖方式也有自然放养,池塘养殖,庭院养殖,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和利用温泉、工厂余热控温养殖等多种。目前已有较多的养殖专业户出现。有的在发展横向联合,形成规模经营。 美国青蛙(简称美蛙)80年代末开始从美国引进,进行人工养殖,经各地试养,美蛙能较普遍地适应我国的水土气候。目前,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养殖食用蛙之一。 林蛙资源的开发,有许多优越性。养林蛙有利于农林业生产,有利于维持自然生态平衡,不毁林、不争地,不与农业生产发生矛盾,而且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林蛙市场广阔,在国内外均为畅销品。养蛙作为新的养殖业,只有依靠科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不断选择和培育新的优良品种和品系,才能提高生产效益,不断开拓发展道路。第二章 养蛙的基础知识第一节 蛙的品种 一、养什么蛙能够较快致富? 我国常见的蛙有中国林蛙、里斑蛙、虎斑蛙、金线蛙、沼蛙、棘胸蛙、泽蛙等。从国外引进的蛙有牛蛙、美国青蛙等。但适于养殖且能够较快致富的蛙主要是牛蛙、美国青蛙和中国林蛙。特别是牛蛙和美国青蛙是目前正大力推广且经济效益较好的两个品种。 二、怎样区别蛙的品种? 牛蛙、美国青蛙及中国林蛙在外形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区别。 1牛蛙的主要特征 图21是牛蛙。体大肥壮,肌肉丰满,成年体长一般在127203厘米,体重1千克甚至更大些。背部隆起呈驼背状。吻部圆而钝,双眼后方各具一对圆形鼓膜,雌性的鼓膜与眼等大,雄性的鼓膜明显大于眼。颞褶从眼后绕过鼓膜上方至腋。雄性尤为明显。皮肤较平滑,背部略粗糙,有极微细的肤棱。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变化,可呈绿、橄榄、黑褐色等,常混杂有棕色斑点,有的有灰、棕色网状花纹。雌、雄在咽喉下方的肤色有区别。雌蛙呈白色、夹杂暗灰色斑纹;雄蛙呈鲜黄色在繁殖季节尤为明显。牛蛙趾间有蹊,但不伸达趾端2美国青蛙的主要特征图22是美国青蛙。美国青蛙头宽而扁,长略大于宽,是区别于牛蛙的一个标志。口前位且口裂深,雌性鼓膜小,雄性鼓膜大,皮肤比牛蛙光滑且无疙瘩。性成熟的雄蛙咽部呈黄色,雌蛙咽部为白色。美蛙背部沿中线有一条明显纵肤沟,这也是区别于牛蛙的显著标记之一。 美国青蛙实际有两种,一种为猪蛙,另一种为河蛙。 成年猪蛙体长817厘米,最大可达19厘米,体似牛蛙,头较牛蛙窄,股后部有一浅色线或一排浅色点,蹼完全达趾端。 成年河蛙体长812厘米,最大个体135厘米,唇部有明显的小白点,位于下颌的白点更大些,常沿唇边形成扇形。在腹股沟常有一浅灰色带纹。两种美国青蛙与牛蛙习性相近,不易区别,各地大都混养在一起,成年个体大小有较明显区别,牛蛙最大,猪蛙次之,河蛙最小。美蛙比牛蛙耐寒力和抗病力更强。但生长速度稍慢,繁殖能力较弱。 3中国林蛙的主要特征 图23是中国林蛙。中国林蛙的主要特征是:雌蛙的头部背面呈三角形,扁而宽头长比头宽略短些。吻端较尖,向前突出,略长于下颌。躯干部皮肤比较光滑,身体背面侧褶呈细线状,起始于头侧后缘,在鼓膜之上的部位略向下折曲,之后一直平行达到体后端。前肢短而细。指较细,指端略尖。指关节下突明显,指间无蹼。后肢较发达,其长度为前肢的26倍。踱部内侧有一个明显的内跛突起。趾间蹼呈薄膜状。蹼之间有浅凹。五个趾的长短顺序是:第四趾、第三趾、第五趾、第二趾和第一趾。体色在不同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典型体色是体背和体侧是黑褐色或不规则黑斑。在体背的上肩胛骨的稍后部位的皮肤上,有1个类似人字形的黑色斑。腹部的典型体色为黄色,夹杂橙红色斑纹。有些个体腹面呈灰白色,杂以褐斑。头侧从鼓膜到口角,有1块黑斑,形状像牛角状。前肢的背面有34条环行黑斑,有些个体不明显。前臂的基部腹面有l长形黑斑。后肢背面有环行黑斑,股部有46条,胫部有56条。跗部有23条。有些个体因体色较深,斑纹不明显,有些个体缺少明显的斑纹,只有分散的斑点。 23岁雌蛙体长5570毫米,体重2035克。同龄的雄性稍小。雄性后肢比雌性发达。雄性的躯干部和雌性相比显得短而匀称,雄性的前肢粗壮有力。五指中第三指最长,其次为第四指,第一指比较特殊,短而粗壮,有明显的灰白色突起肉瘤。肉瘤可分为四块,第一块和第二块最大,呈圆形,其余两块较小,且界限不明显。肉瘤在生殖季节显著膨大。雄性和雌性的体色在背部及四肢基本相似,没有明显差别。而腹部颜色却有明显差别,雄性的典型颜色为白色带褐斑,有的褐斑多一些,有的则少一些。腹部的颜色是林蛙性别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第二节 蛙的生活习性 要想把蛙养好,必须了,解蛙的生活习性。r解并掌握了蛙的生活习性,才能“因蛙制宜”,实施不同的管理方法。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一、蛙有什么活动习性? 蛙为水陆两栖动物。在自然条件下,喜欢生活于江河、湖泊、沼泽、池塘、水库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的陆地环境,特别喜欢活动在水边植物繁茂的地区。蝌蚪期只能在水中活动取食,蛙期则在水陆间活动。白天,蛙常将身体悬浮于水中,仅头部露出水面。或栖息在水旁潮湿阴凉的草丛中、洞穴内,一遇惊扰便潜入水中。晚上或环境安静时,出来活动捕食,有的匍匐于陆地,有的游弋水中。蛙在水中游泳时,把身体悬浮在水里,四肢伸开,只将眼睛和鼻孔露出水面,当改变游泳姿势时,先向后一推,然后向下一潜,身体一斜就畅游而去。蛙在陆地上休息时,前肢撑在地上,后肢卷曲以便随时起跳,其跳跃距离因蛙的品种不同而有差异。青蛙跳得最远,牛蛙最近。跳高也是如此,青蛙可高达1米以上,而牛蛙和美国青蛙则跳得较低。因此要根据蛙跳跃的高度而决定建造防逃屏障的高度。 牛蛙和美国青蛙一般不集群活动,但具有一定的群栖性,常常可以见到几只或十几只共栖于一处。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这些蛙有大致固定的栖居位置。尤其是在繁殖季节,常集体迁居到环境优良的水陆场所高唱婚歌然后繁殖,完成繁殖任务后仍各返回原栖息地。在人工建造的养殖池中,往往多只蛙栖息于一个洞中,特别是冬眠期间多只蛙挤在一起,这有一定的优越性,便于保持体温,但却给传染病传播创造了条件。因此,越冬洞穴不宜挖得太大。同时在越冬期间要定期检查是否有传染病发生,或者用塑料大棚。缩短越冬期,延长生长期。 林蛙的生活习性和青蛙、牛蛙有很大不同,成蛙在夏季生殖之后,经过短暂的生殖休眠,在5月初开始进入夏季森林生活时期,营完全的陆栖生活,生活的主要林型是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林蛙在山林里的活动,有一定的范围和一定的规律,不是漫无边际各处游荡。它的活动是以其冬眠和繁殖的水域为中心在其四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活动。也就是说,林蛙天然冬眠场及产卵场附近的山林,即是林蛙的夏季活动场所。活动的范围在5001 000米以内。林蛙之所以不能离开冬眠场和产卵水域太远,主要原因在于动物本能地保持与相对生存条件的依存关系,它与其越冬场水源保持适当距离,当秋季气温降低时便能准确地回到其冬眠场过冬。 林蛙在森林生活期,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上山期。成蛙从生殖休眠之后,一般在5月初开始,到5月中下旬结束,历时2030天。二年生幼蛙同时进入树林。一年生幼蛙从6月中旬变态后,半个月左右,广泛分布于树林中。林蛙主要沿植物带上山,有时也通过农田上山。按林蛙的天然本性喜欢沿潮湿的植物带上山,有时因无植物带,只能通过农田进入山林。但农田较大时,不利于林蛙通过。当遇到干旱缺雨时,幼蛙难以通过大面积农田,有时会因干旱而死亡。 第二阶段是生活期。从5月中旬到9月末,林蛙分散栖息在森林各处,并旺盛地摄取食物。6、7、8三个月生长迅速,是1年的主要生长发育时期。 第三阶段是下山期。从9月份开始,气温逐渐降低,降至15以下时,林蛙开始从山上向有水的地方移动。大约在9月15日前后,大多数蛙已移到山下沟谷及河流两岸的森林草丛,或附近的农田。当气温降至10左右时,即陆续入水冬眠。 林蛙在夏季森林生活期间,要有适宜的温度。一般情况下,6月份积温373,7月份积温520,8月份积温434。整个夏季森林生活期,积温1 907。 二、蛙是怎样繁殖的? 懂得了蛙的繁殖习性,才能有效地控制或促使其大量繁殖后代,供人们养殖。 蛙为雌雄异体,繁殖时下水做假交配,通称“抱对”。如图24所示。在雌蛙排卵的同时,雄蛙排精,精子在水中游动找到卵,二者结合完成体外受精。牛蛙蝌蚪变态成幼蛙到性成熟,一般需要89个月的时间,从体重上看,雌蛙体重在350克以上,雄蛙300克以上达性成熟;而美国青蛙的性成熟在2龄时,体重在500克以上;中国林蛙的性成熟在2龄时,体重在12克以上。性成熟的蛙在外界环境适宜时便能发情,发情的雄蛙婚垫特别明显,呈肉红色,呜叫并有追逐行为,摄食甚少,表明其急于求偶;当雌蛙不摄食,向雄蛙鸣处跳跃或游动时,表明雌蛙也有配偶要求。发情达高潮时,雄蛙频频呜叫。急于追逐拥抱雌蛙,但当遇到的雌蛙没有发情时均被甩开。当遇到的雌蛙有配偶要求时,雌蛙常在浅水徘徊或在岸上依恋于雄蛙左右,遇到这种情况,雄蛙便跳骑于雌蛙背上,用婚垫夹住雌蛙腋部开始抱对。 抱对多在傍晚或后半夜开始,抱对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抱对快要结束时,因异性刺激,雌蛙腹腔借助呼吸和雄蛙的拥抱进行有节奏收缩排卵,与此同时,雄蛙放射精子,并用后肢把卵向后方拨开,产卵全过程持续1020分钟。雄蛙精子排完后便从雌蛙背上下来,雌蛙潜入水中,雄蛙在周围水面护卵,抱对产卵结束。 牛蛙的产卵时间多在早晨45时,也有的在上午67时左右,盛期中午也产卵,雨天一般不产卵,但如果头一天下雨第二、三天转晴,这时候往往是产卵高峰。牛蛙的产卵繁殖期在49月问。美国青蛙产卵季节在5月中旬至9月初。中国林蛙的产卵季节在6月初至8月底。 在一般情况下,全部受精卵的受精过程在1小时内完成,时间过长,未受精卵很难受精。通常精子的数量多于卵子数倍,受精机率较高,可达80以上。但当雌雄比例不当、或雄蛙过于衰老、或水温过低、或水质不良、或产卵地方不适当时,会影响受精率。因此,人工养殖时要创造适宜的产卵条件,选择生长健壮的雄蛙,并注意雌雄比例。在抱对单独饲养情况下,雌雄比l。1的受精率最高;在大群放养情况下,因雌蛙发情往往慢于雄蛙,可依据放养数量的多少采用3 t 2或2:1的雌雄比例。 蛙的产卵环境要求安静、背风、行人稀少,产卵多在水草多的池边或水中有树荫的地方,水深在15厘米以上。在排卵和排精时,切忌惊动,以免停产。 牛蛙在1年中产卵次数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温度,在华南地区气候温暖,每年可产卵数次;在华东地区24次,华北12次。若水温人工控制在2527 C的条件下,牛蛙可终年产卵。林蛙的抱对最低温度应在气温5 C以上、水温2 C以上。适宜的抱对温度是水温79。C,气温810 C,温度过低时林蛙活动较弱,不抱对或抱对时间延长。如果水温低于2 C雌雄蛙长时间内不进行抱对。美国青蛙的产卵水温1830 C,最适水温2428 C,水温低于18 C时不发情产卵。 林蛙的抱对时间一般在1617时,经过46小时多数能够完成抱对,到零点以后陆续开始排卵。有近13的林蛙需经30多小时抱对,才能产卵。少数个体抱对时间长达64小时。有时候由于气候条件不好如低温、大风天气等,就要推迟产卵期,如果推迟时间较长,会影响林蛙抱对产卵规律。种蛙进入水池中,很快即开始抱对,而且抱对产卵的节律和自然状况有很大区别,有的甚至随时抱对随时产卵。林蛙的抱对产卵和牛蛙、美国青蛙的情况一样,必须在浅水中进行人工养殖就要创造浅水条件,一般水深在1015厘米。蛙产卵量的大小,取决于生长发育状况、年龄、营养状况和周围环境。青壮年蛙、营养良好的蛙、发育健壮的蛙产卵量大,水温等环境条件好的产卵量大。在一般情况下牛蛙每次可产卵1万粒到2万粒,有的可产卵3万粒到9万粒;美国青蛙每次可产卵2万粒;林蛙每次可产卵4 0005 000粒。一般情况下,刚刚性成熟的雌蛙可产数千粒卵。此后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年后的种蛙产卵量虽大但受精率显著下降。因此种蛙应选择24年生的青壮年蛙。三、蛙是怎样变态与生长的? 了解了蛙的变态与生长规律,就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采取有利的措施促使其变态,加快其生长,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变态是蛙的重要特征。从卵孵化出蝌蚪到发育成幼蛙,外部形态要发生一系列变化,与此同时,内部构造及其生理功能也随之变化。通常情况下,受精卵经47天的胚胎发育孵化出蝌蚪来,刚孵化的蝌蚪胚胎发育尚未完成侧卧于胎盘底部对机械刺激可做短时的螺形游动,接着可见心脏跳动。外鳃长出鳃丝,口裂分化,眼角膜开始透明,这时小蝌蚪经短时游泳,用吸盘吸住水草悬浮于水面,不取食,靠卵黄维持生命,从出膜孵化到这一阶段需23天时间。此后吸盘逐渐退化牙出现并开始取食藻类。 尔后鳃盖逐渐形成,把鳃丝包围,在鳃盖内形成内鳃,同时外鳃随之退化,内鳃腔由一个出水孔通向体外。蝌蚪生长到2030天时,在尾的基部出现后肢芽,并随蝌蚪的生长逐渐长大形成关节构造。在后肢发育的这段时间内,也是蝌蚪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因而这一阶段食量大、食性较杂,可取食多种浮游动植物和人工投喂的各种动植物性饵料。蝌蚪生长约70天后,左前肢从喷水孔中伸出,接着右前肢穿过鳃盖壁露出体外。至此,蝌蚪停止取食,尾成了提供营养的主要来源。随着尾逐渐被吸收萎缩以至消失,口部等结构发生改变,口裂加深,鼓膜形成,其食性也由杂食性转变为肉食性。同时鳃开始退化。肺发育形成,呼吸方式也由鳃呼吸转变为肺呼吸。在习性方面,由不能离开水生活,变为急于寻找水边陆地栖息。由于这段时间蝌蚪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变化剧烈,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大量死亡。因此,适时提供登陆条件,保持水质清新非常重要。7585天后,蝌蚪变态成幼蛙,即可离水登陆觅食(图25)。 蛙的生长规律与其他生物近似,遵循慢一快一慢的基本规律。刚变态成的低龄幼蛙运动和摄食能力差,取食量少,加之由取食植物性饵料变为动物性饵料,酶系统尚不完全,代谢能力差,从而表现出生长缓慢的趋势。以后随着活动和捕获食物能力的增强,体重急剧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出现生长高峰。性成熟后,消化吸收的营养部分用于生殖细胞的形成,生长速度又趋缓慢?牛蛙养殖试验表明38月龄的牛蛙处于生长 的优势阶段,月增重可达50克以上。在进行商品蛙大量饲养时,以放养两月龄以上的幼蛙最佳,不仅成活率高,而且增重快;作为商品出售时,以体重400500克的成蛙料肉比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四、蛙吃什么食物? 蛙为杂食性动物,可取食多种饵料,但不同发育阶段有所差异。在自然状态下,蝌蚪的食性变化尤为明显,孵化后520天的小蝌蚪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如甲藻、绿藻、蓝藻、黄藻等浮游植物为主食。此后逐渐变为杂食性,取食多种水生浮游动物和植物。后肢出现后,因蝌蚪的运动量增加。生长发育速度加快,食性也转变为肉食性,取食各种水蚤等水生浮游甲壳动物,以及水蚯蚓和孑孓等水生虫类。变态为幼蛙后,在整个蛙期则为肉食性,只捕食活动的小动物,但食谱较广,涉及环节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及哺乳类等多种动物( 。在其食物中以昆虫数量最大,这些昆虫多为农作物的害虫或森林、环境害虫。总之,在蛙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食性会从植物性向肉食性转变,掌握这种食性变化的规律,无疑对于合理配合饵料,安排饵料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五、蛙是怎样取食的? 蛙的取食方式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异。蝌蚪的鳃在取食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蝌蚪将饵料和水同时引入口腔,然后将水通过鳃孔压出,食物经咽部被吞入消化道。而到了蛙的阶段则是跳起捕食,全部取食过程包括发现猎物和捕食两步。发现猎物主要靠视觉但实际上蛙的视觉很差,有效视觉范围仅23米,且只能对运动着的物体产生视觉,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驯食前,即使是很合适的饵料,若饵料不能运动,蛙也不会主动去捕食。由于蛙的两眼高高突出于头顶,视觉很广阔,在有效视程内能精确地观察到运动着的猎物,并能准确地将其捕获。通常牛蛙在捕食前先选择好有利地势等待猎物靠近,当听觉、嗅觉、视觉器官感知猎物后,蛙将头朝向猎物,当猎物靠近时,猛然跳起,双眼紧闭,扑向猎物,在捕捉前一刹那睁开眼睛,同时舌迅速伸出,舌上有粘液,粘住猎物后便卷入口中。捕食的全过程约O3秒。若在蛙刚要捕食前的瞬间,将猎物目标移开,它仍会完成捕捉动作,并进行清嘴吞食过程。这种先天固定形式的动作一旦被天然或人工刺激所触发。就会不停地自动进行下去,利用这一点可以人工进行驯食,如每天定时、定点投食,不久它就会按时到喂食地点进食。但林蛙却不同,无论幼蛙还是成蛙都不是跳跃式捕食,而是原地不动,蛙体略向前纵动一下舌体翻出口外,捕住食物送进口腔。林蛙最有效的捕食距离是5厘米。幼蛙发现活动的食物距离为510厘米。成蛙可在20厘米的距离发现食物。林蛙口型大吃食物时不用牙齿咀嚼。而是将食物整个吞下去。口腔内的牙齿不是用来咀嚼食物的,而是用于捕捉咬住食物的。当看到昆虫等小动物在近处活动时,能迅速地伸出舌头,扑向食物,并有舌体分泌的粘液将昆虫粘住,舌头翻卷收回口腔,食物送入口腔,整个吞咽下去。林蛙的吞食速度要比牛蛙和美国青蛙快捷。六、蛙能吃多少东西? 蛙的食量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也因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蝌蚪早期食量较小,出肢后因生长发育较快,摄食量也相应增加。刚变态成的幼蛙捕食较少。但生长23个月后食量显著增加,并逐渐表现出贪食性。据观察,1只成蛙1次可捕食30克的饵料,最高达44克。蛙在饱食后胃的体积比饥饿时扩大10倍以上。因此,在人工喂食时应注意适当控制,牛蛙一般每只每天的适宜喂量为5克左右。从食量的季节变化来看。蛙越冬期间,水温低于14便停止取食。每年的45月份,气温较低,食量较小;79月份水温在2130 C时摄食量最大。掌握食量的季节特点,就可以有计划地组织饵料生产。 牛蛙和美国青蛙白天和夜晚都能捕食。林蛙则不同,林蛙捕食时间比较集中,每天有两个集中捕食时间第一次早晨34时捕食,到78时结束。第二次捕食时间为1620时,夜晚基本不活动也不捕食。成蛙捕食的规律性明显,幼蛙除集中捕食时间外,其他时间也活动和捕食。摄食旺盛的季节是69月份4个月的时间,但最旺盛的时间为68月份3个月。旺盛时期的捕食量成蛙平均每天35克。若以全年捕食120天计算,每只成蛙捕食360600克食物,按每只小动物重032克计算,相当于捕食l 1251 875只小动物。七、蛙的冬眠习性可以改变吗? 蛙为变温冷血动物,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其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自然条件下,为抵御外界的低温,顺利渡过食物短缺期,具有冬眠的习性。这是蛙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是一种有利于其生存的良好性状。蛙冬眠时间的长短与温度密切相关,在自然状态下,每年秋末(9月中下旬)冬初当水温降至15 C时,蛙的活动和捕食减少,温度降至10以下时进入冬眠。冬眠前牛蛙选择避风、温暖、湿润的地方躲藏起来,或入洞穴或进入离地面3040厘米的冻土层之下,或在水深60100厘米的池底泥、石块下完全潜伏,不吃不动。春季温度回升达10以上时,解除休眠,从原栖息处爬出开始活动觅食,这时的时间大约是4月初至4月中旬。蝌蚪的耐寒能力稍强。水温降到4 C时才进入冬眠,水温上升到58时冬眠解除,在冰层下60厘米深的水中仍能够存活。 蛙在冬眠期间停止摄食,依靠肝脏和体脂中贮藏的营养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因此冬眠后蛙的体重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特别是在冬眠后期,由于蛙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和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造成蛙的大批死亡。因而在冬眠前要加强喂食,增加蛙体内养分的贮存量,越冬期间注意管理,埘于提高越冬成活率非常重要。 在了解到蛙的冬眠习性之后,如果进行人工养殖,就可以创造绦件,控制温度,打破冬眠的习性,延长生长期。如通过修建温室、塑料大棚,使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并通过驯食给蛙提供足够的饵料,不仅能使蛙顺利地越冬,而且能够在冬季照样生长,缩短饲养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林蛙的冬眠期可分为4个阶段。从9月中下旬到翌年4月初或中旬,约6个月的时间,可分为人河期、散居冬眠期、群居冬眠期和冬眠活动期。 1入河期从9月中下旬到10月初,为期半个月,这个时期的林蛙陆续从陆地上进入水中越冬,这时的水温和气温在10C以下,高于这个温度范围林蛙则不入水。在一般情况下,大约有半数的林蛙在一两天晚上集中人河冬眠。但有时适宜的气候条件不出现,如不降雨或降雨过早或过晚,集中入河的现象不明显,分散陆续入河。在整个人河期,林蛙在水中的生活是不稳定的,水温高出10 C,林蛙则登陆上岸,在岸上活动,甚至重新开始吃食物。待温度降低,再进入水中。实际上这个时期是营水陆两栖生活。 2散居冬眠期 从10月初到11月初约为1个月的时间,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分散冬眠,广泛分散于河流各处。无论急流还是缓流,深水还是浅水。水边还是河心,各处都有林蛙栖息。林蛙在散居冬眠期不稳定,经常变更栖息场所。 3群居冬眠期 11月份至翌年3月份,共5个月左右的时间群居冬眠,这时林蛙有明显的集群现象。集群现象是林蛙冬眠的特点,是特殊的冬眠现象,实际是一种集体冬眠。有数十只甚至数百只 集中到一个冬眠场(树洞、大石块下面的空隙等),相互拥挤堆积挤压在一块,形成一个蛙堆或蛙团。群居冬眠是动物的一种适应性反应,许多蛙集中在一起有利于降低新陈代谢,减少体内的物质消耗,这对保证林蛙的安全越冬,保证。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具有重要意义。群居冬眠并不意味着所有林蛙完全集群,实际集群冬眠的蛙只是群中的一部分,尚有相当多的林蛙仍分散冬眠。 4冬眠活动期 从3月末至4月上旬。大约10天左右,是冬眠活动阶段。此时,林蛙开始活动,冬眠群体分散。原分散冬眠的林蛙也从冬眠场出来,在河里短距离游动。虽然活动。但不上岸,仍在河流中生活。另外,此活动期是林蛙繁殖的准备期。 林蛙的幼蛙冬眠方式和成蛙冬眠有所不同。幼蛙没有集群冬眠现象,也没有冬眠活动期。 林蛙除了水下冬眠,还有地下冬眠的现象。地下冬眠方式是一种特殊的冬眠方式。其原因,可能是气候因素变化,如秋天干旱少雨,林蛙难以集中下山人河,或者秋季突然降温,大雪或冰冻提前到来,林蛙来不及下山。被迫转入地下冬眠。有时寒潮退去,气温回升,常有一部分或大部分从地下出来。下山人河冬眠。如果寒冷持续时间长,林蛙有可能继续留在土里越冬。林蛙和牛蛙、美国青蛙一样,其冬眠的习性是可以改变的。同样可以采用温室或塑料大棚来改变或延长其生长期,缩短冬眠期。八、蛙能活多长时间?蛙的寿命是指受精卵孵化的蝌蚪出膜后到蛙自然死亡的时间,这包括蝌蚪发育变成幼蛙,从幼蛙到性成熟,并衰老至死的整个胚后发育的各阶段。牛蛙的寿命很长。一般可达16年,若营养条件和环境比较好可活20年。林蛙的最大年龄不超过8年。通常情况下,由于蛙内部器官、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的衰退性变化以及天敌的捕食,病虫的侵袭,环境的污染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引起非正常死亡。饲养管理不当,如养殖密度过高、酸碱度增加、二氧化碳增加、温差的过大变化、水域的干涸等均会促使蛙过早的死亡或缩短寿命。雄蛙的寿命一般短于雌蛙。在寒冷地带的蛙因生长发育缓慢,其寿命往往长于生长在热带的蛙。在人工养殖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蛙生命的影响和生长发育的规律。特别是选留种用雌蛙时,要注意以24年生的青壮年蛙作为留种对象,因为这时产卵量大,卵的受精率高。牛蛙67年后开始衰老,不适宜留作种用;林蛙5年后衰老不能再留种。如要养商品蛙上市,则以孵出2个月后的蛙为佳,因为这时生长发育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第三节 蛙与环境的关系 蛙的生长发育、活动、繁殖、数量的消长以及分布等都与外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蛙生命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水质、光照、食物、天敌等。了解并掌握这些因素,对于改善蛙的生存环境,促进蛙的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一、蛙的活动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温度是决定蛙的生存、生长、繁殖并影响其活动、取食的最重要因素。牛蛙卵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3Lc,最适温度为2630 C;水温低于16 C时发育速度相当缓慢,畸形率明显增高,低于12则停止发育;卵的致死温度为36LC。美国青蛙的卵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830C,最适温度为2428。林蛙卵孵化前期的适宜温度为57。C,中期的适宜温度是810、C,后期的适宜温度是1014。 牛蛙蝌蚪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530、c,低于23C,蝌蚪不发生变态,始终保留在蝌蚪阶段,水温降到4tC开始冬眠,6终止冬眠,9c开始摄食;水温高达3234时变态亦不能进行,个别变态常出现畸形,水温达35时,蝌蚪表现不安、浮头,40即致死。美国青蛙蝌蚪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1 C,最适水温是2228;林蛙蝌蚪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025 C。低于10 C生长缓慢,高于28 C容易死亡。 牛蛙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030 C,最适宜温度2530C;当水温降至10 C时进入冬眠,降到67 C时,闭目绝食,身体呈麻痹状态,对外界没有反应,致死低温区间0005C,在O以下过久则冰冻死亡;牛蛙的致死高温为3739。美国青蛙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适宜水温是1235,最适温度是2028 C。中国林蛙适宜生活的水温是1526LC,最适水温是2025 C。凡受热致死的蛙均无法复活。因此,在夏季做好降温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小池高密度饲养,要注意遮荫防止日光暴晒并经常换水降温。 在适宜的温度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蛙的活动能力增强,摄食量增加,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如卵胚的发育从开始孵化到心跳期在20 C、25 C和30时分别为1215小时、725小时和555小时。蝌蚪的变态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快。牛蛙从蝌蚪变成幼蛙,在水温2328 C时一般需要23个月,在2932Lc时则只需要4042天。中国林蛙在水温1925 C时从蝌蚪变成幼蛙需要45天。 温度对蛙的摄食活动影响明显,在2532 C之间摄食最多,且在一定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增重明显加快,温度降到14 C时,牛蛙和美国青蛙基本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0 C时林蛙基本停止摄食;当温度回升到15 C时,牛蛙开始摄食;当温度回升到12 C时,林蛙开始摄食。 温度还影响蛙的繁殖。牛蛙产卵的适宜水温是2032C,最适温度是2530(、低于20 C或高于35 C均不产卵;美国青蛙产卵水温是1830 C,最适水温是2428LC。水温低于18 C时不发情产卵;而林蛙产卵的水温在610 C,最适温度为9 C。水温1819 C越冬的牛蛙,移到产卵适宜的水体中,产卵时间延长,需要8周才能产卵;而在水温20 C以上越冬的牛蛙,移到产卵适宜的水体中,仅23周就可产卵。 二、蛙在什么样的湿度条件下生活得更好? 环境湿度是蛙生活的决定性因素。蛙在蝌蚪期,永久性水体是其生活的基本条件即使短时间离开水体也需要有一定湿度的环境。成年蛙为水陆两栖虽然可以离开水体较长时间在陆地上栖息,但需要持久的高湿度才能生存,这是其皮肤构造所决定的。其皮肤没有防止水分蒸发的保护组织,难以在干旱的陆地上作永久性停留。牛蛙对于环境湿度的耐受性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湿度也要升高否则就会造成大量失水而死亡。如幼蛙在干燥空气中20小时便会死亡,若日晒和干燥同时存在则只能活30分钟;将牛蛙放在50 C干燥的空气中如不给水,超过3小时也会死亡。林蛙虽然可以较长时间地生活在陆地上但空气和土壤必须有一定的湿度,在过于干燥和炎热的环境中也不能长时间生存。 在自然条件下幼蛙和成蛙多选择水中或高湿度的岸边草丛中生活,环境不适时便迅速迁移到有水域的地方。如没有水域时可钻入比较潮湿的深土层中休眠,降低新陈代谢强度,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 三、什么样的水质比较适于蛙的生存? 由于蛙的卵和精子必须在水中受精。卵的胚胎发育也必须在水中进行蝌蚪期只能在水中生存。成蛙也不能长期离开水域。因此蛙的一切与水密切相关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各项生命活动。水质主要包括水的溶氧量、酸碱度、含盐量及微生物、浮游生物的含量等。 水中所含氧气多少对蛙的存活有着显著的作用。对于陆生动物氧气浓度并不成问题但对于水生动物则往往会出现氧气不足。这主要是由于水中所溶解的氧气多少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蛙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不相同。如蛙在卵胚发育到心跳前期水中溶氧量必须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在鳃盖发育完成前应保持在51毫克升以上。早期蝌蚪的需氧量也较高,低于5毫克升也会造成蝌蚪的大量死亡。孵化30天后的蝌蚪,肺泡开始发挥部分功能,能浮到水面呼吸空气中的氧,因而降低了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即使降到11毫克升,也没有出现死亡现象。对于静止水体来说水中溶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水温、大气压、风力及水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一般水温高、气压低,氧的溶解度就小;温度低、气压高、风力大,水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大溶于水中的氧气就多。掌握了溶氧量的变化规律,可通过经常换水及采用机械增氧或化学增氧的办法来提高水的溶氧量。在盛夏季节,水温高溶氧量少,如果养殖池过小,养殖密度过大,水中浮游生物又过量繁殖,常会导致水体缺氧引起蝌蚪死亡。因此,夏季饲养蝌蚪要特别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管理。 水的酸碱度(pH值)是水质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酸性或碱性过大,都会破坏蛙的体液平衡,导致中毒甚至死亡。适于蛙生活的水的pH值为68,一般未被污染的淡水水源,均能适于蛙的生存。但在实际养殖工作中,水体的pH值保持在中性或稍偏碱性比较安全。因为在养殖过程中,蛙不断地排泄粪便,排泄物和残余饲料的腐败往往会使水向偏酸性变化。 水的盐度或含盐量也是决定蛙存活的重要因素。水中常常含有盐酸盐、硫酸盐、碳酸盐、硝酸盐等多种盐类。在一般淡水中含量较少,不仅不会对蛙产生有害影响,相反还会为水生植物和蛙提供必需的矿质元素,此外,还具有稳定调节水质的作用。但在浓度过高时则会影响水的密度和渗透压,进而影响蛙的生命,如蛙一旦进入具高浓度盐的海水,体内就会失去大量的水分而死亡。无论成蛙还是幼蛙在含盐量1的水中,均无法生存。农业生产上常用的农药也是盐类若使用不当随雨水进入养殖场,就会使池水盐度升高,有些还有直接的毒害作用,甚至使蛙中毒死亡。因而,要注意防止农药和工厂的污染物对养殖水源的污染。水体中的水生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是蛙、蝌蚪的重要饵料来源。但若繁殖过量往往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如浮游动物过多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氧气;浮游植物特别是水绵等丝状藻类过多,会使池中养分消耗过度,影响蛙及蝌蚪的活动,甚至被缠住致死;这些植物死亡后,还会使池水腐败,造成pH值下降变酸,其分解产生的有毒物质会引起蛙和蝌蚪的死亡。此外,较肥的水质也会为病原微生物的蔓延提供有利条件。因此,要随时注意调节和控制水中生物的含量,做好蛙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四、什么强度的光照适于蛙的生存? 光照对蛙的代谢、行为和生活周期都有直接的影响。蛙喜欢栖息于温度适宜、食物比较丰富、有利于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向阳环境,但逃避强烈的阳光直射,趋向弱光,具有一定的畏强光性。在自然状态下,常昼伏夜出,因而在养殖场所要种树种草,为蛙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隐蔽场所。蛙不仅对强光反应敏感,而且对光的颜色也有选择性。试验表明,牛蛙对蓝色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可利用这一习性引诱牛蛙到食物丰富的地段,或利用此习性捕捉、采收牛蛙。林蛙在盛夏常常在森林中活动以避免强光的直接照射。 光照的季节性变化影响蛙的繁殖活动。当秋季日照时数缩短时,蛙的性活动便受到抑制。若将蛙长期饲养在黑暗条件下,则会使性腺成熟中断或性活动被抑制,以致停止产卵和排精,所以在室内养殖时,要充分考虑到光照对生殖的影响。 光照还能影响蛙的体色。在明亮环境中生活的牛蛙体色鲜绿,在黑暗环境中生活的牛蛙体色灰暗,而且体色还会随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主要是牛蛙皮肤中各种色素细胞的扩散与收缩所造成的。温度降低环境变暗,脑垂体分泌的促黑激素使黑色素扩散到细胞外围,体色慢慢变暗;反之,则体色逐渐变浅。第四节 蛙的天敌蛙的天敌主要有:水鼠、黄鼬、水獭、狗獾、鹭、翠鸟、鸥、鹬、鸢、野鸭、水蛇、鳖、青蛙、乌鳢、鲤鱼、鲫鱼、鳜鱼、鲶鱼、鲸鱼、仰泳蝽、龙虱、水龟虫、蜻蜓幼虫、红娘华、水斧虫等。特别是有些个体较小的害虫,常不被人发现,但却造成卵或蝌蚪的大量损失,如野蛙、龙虱、大水龟等。要特别注意防范。对于不同的天敌要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主要措施有彻底清塘、消毒,设置防敌害网,及时捕捉等 第三章 蛙的养殖场地选择和建造第一节 蛙养殖场地的选择 一、养殖场地根据什么原则进行选择? 蛙原来是一种野生两栖动物适应性强,无论山区、平原、城镇、农村,只要有水源的地方均可养殖。养殖场所通常可以分为室内和室外两种。室外又可以分为大面积散养场和小面积集约化养殖场。选择什么类型的养殖场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已有的条件来决定,没有统一模式,应因地制宜建设投资少、效益高的养殖场。如果当地水面较多有湖泊、河塘、洼地、水库、水坑、废弃的鱼塘或有水稻、莲藕种植,可考虑大面积放养。如果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多或住房面积大,且水源有保证,可考虑建池发展庭院养殖或室内养殖。但无论采用哪种养殖方式,在选择场址时,都要遵循经济、科学、方便的原则。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这就需要在建场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养殖场要尽量符合蛙的生活习性要选择自然环境僻静植物丛生接近水域的地带。凡是有工厂、汽车往来、人类活动频繁的环境,常常声音嘈杂、震动严重的地方,不宜作养蛙场所。特别是饲养种蛙的场地更要周密考虑这些因素。选择空旷地区作养殖场,须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必要的人工改造。通过种草植树或种植瓜果等经济作物增加植被。饲养场所最好是冬暖夏凉的地方,若地面能稍向东南方向倾斜更好。这种地形阳光照射面积大,地温、水温上升较快,在夏季还可以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波动水面可增加水中溶氧量,对蛙及其水中饵料的繁殖和生长都有利。 2养殖场必须有水源保证且排灌方便方便的水源可有效地控制水温、水的溶氧量及病虫害,有利于蛙的生长和越冬。养殖场应排灌自如,利于平时池水的调节,暴雨时不会造成水灾,遇干旱时能及时供水。有的养殖场用水可能与农田灌溉水源联系,应考虑两者之间是否有矛盾,并做好相应的准备,以免在天早或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让青春在班集体出彩课件
- 认识时间白板课件
- 营销活动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江苏省南京市南航附中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四川成都市青羊区妇幼保健院招聘3人备考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宠物经济商业模式研究报告:2025年宠物培训行业市场分析
- 2025-2030肉牛养殖劳动力短缺问题及自动化解决方案与资本投入回报研究
- 2025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2030羊肉行业反垄断合规与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 2025-2030粮食作物种植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生物标志物应用-洞察及研究
- 长跑课件教学课件
- 2025陕西宝石花油气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宝鸡分公司招聘(3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四单元复习提纲
- 腹股沟疝的护理教学查房
- 甜蜜陷阱:健康吃糖的危害与科学控糖指南
- 婚庆公司与酒店合作协议书
- 华为基层管理培训课件
- 腹部超声报告解读
- 托班特殊天气活动方案
- 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日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