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doc_第1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doc_第2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doc_第3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doc_第4页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E)考点分析高考试卷中对修辞方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格进行判断、评价及运用的能力。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和运用修辞方法表达的能力。近几年命题特点:1、诗歌鉴赏题中,结合诗句内容考查修辞方法的判断和应用效果。2、文学作品阅读题中,结合文章内容考查修辞方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3、语言应用题中,根据表达需要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主要在扩展语句、选用句式、仿用句式中考查。4、作文写作。(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常见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一、比喻(也叫打比方)1、关键词:相似点2、构成:本体 喻体 喻词3、种类类别形式成分例句本体喻词喻体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仿佛、犹如出现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了、变成出现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被堆成雪白的山岗。借喻乙代甲不出现无出现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1、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2、朱自清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4、作用主要是或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5、有“像”“仿佛”等喻词,但不是比喻句。如:(1)她的性格很像母亲。(同类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3)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4)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6、否定方面的比喻(不是、不像等)例: 困难不是铁,不是钢,困难是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上海民歌7、练习苏小姐双颊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晕出红来,像纸上沁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围城参考答案:(用变化着的比喻比一个变化着的事物) 生动形象地刻画(描述)出了苏小姐的脸红,从部分的红扩展到满脸都红的形态。二、比拟1、关键词:模拟2、含义: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者把人当作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3、种类(1)拟人(把物当人来写)。例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2)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1: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了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例2: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例3: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例4:时雨点红桃千树,春风吹绿柳万枝。4、作用生动、形象、逼真、传神。不仅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5、练习身长翅膀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贺敬之回延安分析:人身上长不出翅膀,脚下也生不出云。但诗人却想象着自己能跟鸟一样长出矫健的翅膀,踩着祥云凌空飞回延安。参考答案: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逼真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探望“母亲”的急切心情。6、比喻与比拟比拟的本体必须出现,拟体(被模拟的事物)一般不出现;比喻的喻体必须出现。例1:古老的神州是一沉睡未醒(比喻)的睡狮,一旦觉醒,它会横空出世。例2: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拟人)。三、借代1、关键词:相关2、含义: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相关的名称代替。如用“红领巾”(借体)代替“少先队员”(本体)。被代替的事物叫本体,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借体。3、种类(1)特征代本体例1: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例2:“芦柴棒”,去烧火!例3:刘罗锅笑了起来。(2)标志代本体例1: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例2:在镰刀和斧头的旗帜下,宣誓你入党的志愿。(3)专名代泛称例1: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例2:我们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4)具体代抽象例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例2: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外国侵略者。(5)部分代整体例1: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6)结果代原因例1: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例2:他早已汗透棉袍,心里却很愉快。4、作用以简代繁,以实代虚。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5、练习他鬼着呢,连替同学说句公道话都是前怕狼后怕虎的,唯恐丢了乌纱帽。赏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他怕丢官的丑恶心态。6、借代与借喻借喻都可以改成明喻或暗喻,借代不能。例:他们在园丁的辛勤培育下茁壮成长。(借喻)四、夸张1、含义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加以合情合理的扩大或缩小的渲染,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夸张不是事实,胜似事实。”2、种类(1)夸大例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例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夸小(缩小)例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例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例1: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例2: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的香味儿来了。3、作用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起丰富想象,突出事物本质特征。4、练习毛泽东在十六字令中,写红军北上抗日,频频加鞭,催马过山,猛回头向上看,“离天”只有“三尺三”了!赏析:“三尺三”通过夸张渲染,使人联想到红军攀山越岭、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五、对偶1、含义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2、种类(1)正对:从两个角度、侧面说明同一事理。例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例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例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2)反对:上下句相对或相反。例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例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例3:理想,生活的旗帜;实干,成功的途径。(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例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果)例3: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顺承)例4:吃过黄连苦,方知蜜糖甜。(条件)3、作用(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2)词句凝炼概括,富有表现力,对比强烈鲜明,褒贬分明。(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便于传诵记忆。4、练习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余勇写千篇。赏析:运用对偶,上下联构成转折关系。内容衔接紧密,显得十分顺畅、紧凑。5、对偶与对比对偶从结构形式上说,对比从意义上说。对偶中的反对,兼是对比。例: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六、排比1、含义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2、分类(1)成分排比例1: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地去了。例2:在这里,蓝天明月,秃顶的山,单调的黄土,浅濑的水,似乎都不可更换。(主语排比)(2)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3、作用增强气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4、练习生产多么需要科学!革命多么需要科学!人民多么需要科学!赏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强调了“科学”的重要。七、设问1、含义: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2、作用:强调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3、练习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国际歌)赏析:用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随后自作答案,使读者同意作者的正确结论。八、反问1、含义:无疑而问,只问不答。2、分类(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哪里还能有什么言语?(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3、作用:加强(肯定/否定)语气,增强表达效果。4、练习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赏析:设问反问连用。首先提出问题:感想如何?引人注意,提请思考,接着连用两个反问句暗示出答案:战士可爱,战士是英雄。文意起伏,语势加强。九、反复1、含义: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或段落等。 2、分类(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1: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例2:我们还在这样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有两个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3、作用(1)反复咏叹,强调突出某种感情,增强文章的气势,加深读者印象。(2)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4、练习例1: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赏析:鲁迅先生在这里多次反复使用“沉默”一词,突出表达了自己对段祺瑞政府的愤怒和对民众觉醒的期盼之情。例2:“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铁凝哦,香雪) 赏析:这里连续三次反复使用“原来是这样的”,突出表明了香雪此时的快乐心情。十、对比(对照)1、含义:把两种对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列举出来,造成鲜明对照,这种修辞格就叫对比。 2、分类(1)两种对立物的对比,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同丑的对立,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两种人物的对比例1: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例2: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 (鲁迅战士和苍蝇) 例1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唤起我们爱憎的感情。例2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两种事物的对比例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例2: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白居易卖炭翁) 这两例,是例1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例2,“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使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2)一物两面的对比,可以突出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矛盾现象,使人对事物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例1:卖盐的,喝淡汤。例2:(歌谣)(外表与心灵)头发梳得光,脸上搽得香。 只因爱骗人,人人说她脏。例3: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朝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3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鲜明、突出地赞美了我们战士爱憎分明。3、作用鲜明、突出、集中4、练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赏析:运用对比,鲜明突出地打击和讽刺了行尸走肉般的人,歌颂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人”。十一、衬托1、含义: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2、分类(1)正衬: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1: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赏析:上联用盎然的春景,衬托下联伟大的中国人民。例2: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赏析: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 (2)反衬: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1: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 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天山景物记赏析:以天鹅的洁白衬托湖水的明净,以天鹅的叫声衬托湖面的幽静。 例2: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赏析: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例3: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赏析:用了衬托的手法,写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是为了反衬我内心的不宁静。(3)衬托与烘托映衬=衬托=正衬(烘托)+反衬(对比)“映衬”,又称“衬托”,是将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放在一起比照,让它们之间相互对比衬托,或相得益彰。而“烘托”是“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也称“烘云托月”。它强调的是对一种事物从侧面着意进行描述或铺排,来使该事物形象更突出。一般是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显示或暗示所写的对象。3、文章中的衬托(1)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1: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 赏析: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这里是以景衬情。 例2: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孙犁荷花淀) 赏析: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 (2)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例1: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碧野天山景物记) 赏析: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森林处人迹罕至、幽深僻静。 例2: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郁达夫故都的秋) 赏析: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4、作用: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 5、衬托与对比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说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甲乙衬托,并不是所谓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勇过衬托,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作者姓名:赵华剑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邮编:276003邮箱:附:典型习题第一种类型:客观表达题一、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例1:(2005年高考 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答案:“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杨柳本来就是弯腰的;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寂然无语,逻辑上讲不通。正确答案为C。例2:(浙江省五校联考)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使用错误的一句是A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B日记是心的轨迹,是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D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答案:“万道霞光”与“含苞欲放的鲜花”缺少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答案为D。例3:(1994年高考全国卷)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B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C他的脸跟纸一样白。D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答案:B(本题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而B项只是在价格上作比较。)例4将下列8句组成对联,选出组合正确的一项( )停车坐爱枫林晚 白铁无辜铸佞臣 竹直心虚乃吾友 霜叶红于二月花青山有幸埋忠骨 水淡性泊是我师柳絮池塘淡淡风 带水芙蓉点点雨A/ B/ C/ D/答案:C二、分析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例1:(2005年高考 辽宁卷)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答案: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判断错误,混淆了比喻、借代与比拟的作用。该项中的“直截了当”与后文的“激发读者的艺术联想”矛盾。另外“比拟”可分两种拟人和拟物,它的表述不具体,原句是把长城当作人去写,应是“拟人”。正确答案为B。例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运用拟人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此句运用了借代的方法,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答案: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答案为B。例3:(2002年高考 春季卷)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答案: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金”。答案为。例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D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蛙眼对不同事物的观察特点,鲜明地表现出蛙眼的特征。答案:不是“夸张”,是对比。答案为。例5:对下面的比喻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一次,北京某礼堂,首都师范大学李燕杰教授给台下特殊听众下岗女工作报告。他用了两个比喻句作开场白,话音刚落,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女工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这两个比喻句是“没下岗的如秧田里的苗,下岗的如同石缝里的草。”A这两个比喻句概括了下岗女工的生活经历和心理感受。B前一比喻意在告诉我们:在岗的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应努力创造条件,争取上岗。C“石缝里的草”即使在“石缝”里,也可以凭着自己的坚韧,为生活添上一株新绿。D“石缝里的草”是说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并没有失掉生存的希望。答案:B(“创造条件,争取上岗”不恰当,原文无此意。)例6:对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宋代的苏舜钦住在他丈人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他丈人很奇怪,就去窥探他。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子房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丈人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这就是有名的“汉书下酒”的典故,其乐趣在“书”而不在“酒”也。A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B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C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大。D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答案:C(划线部分中“下酒物”喻为“文章”,“一斗诚不为多也”喻为“读好文章应多读几遍”。)例7:对下列古诗中加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B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既是比喻又是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多。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诗才出众。答案:C(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彻夜听雨”,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第二种类型:主观表达题例1:读下列文字,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和句子,使前后句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