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癣菌文献阅读竞赛课件_第1页
皮肤癣菌文献阅读竞赛课件_第2页
皮肤癣菌文献阅读竞赛课件_第3页
皮肤癣菌文献阅读竞赛课件_第4页
皮肤癣菌文献阅读竞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阅读竞赛-皮肤癣菌,陈乔虎 方雪娇 田静宜 向迪 周玉,第一组成员:,夏季来临,你是否还在为你的脚臭,脚心汗、脱皮、发痒犯愁?,让我们一起来关注:,脚气,科学防治足癣,内容,概念区分,病因学,脚气症状,防治原则,治疗与用药,概念区分,脚气与脚气病 脚气是足癣的俗名,也称“香港脚”。有的人把“脚气”和“脚气病”混为一谈,这是不对的。医学上的“脚气病”是因维生素B缺乏引起,而“脚气”则是由真菌(又称霉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 脚气与脚臭 也有人把脚臭认为是脚气,这也是不对的。在多汗条件下,脚上的细菌大量繁殖并分解角质蛋白,再加上汗液中的尿素、乳酸,产生脚臭。脚臭和脚气,没有必然联系,主要判断依据是镜检有无真菌,镜检呈阳性者为脚气。,病因学,本病是由皮肤癣菌(真菌、念珠菌、霉菌)所引起的。皮肤癣菌是浅部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由它引起的皮肤癣菌病呈逐渐上升趋势,有些菌种导致的手足癣和甲癣较难治愈,而且容易复发和再感染. 对皮肤癣菌的快速、准确的鉴定和分类将对确定感染、传染源和选择敏感的抗真菌药物及监视治疗效果等具有重要意义.,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皮肤癣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摘要: 作者: 牛桃香 骆志成 作者单位: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30 期 刊: 医学综述 ISTIC Journal: MEDICAL RECAPITULATE 年,卷(期): 2004, 10(12) 分类号: R756 关键词: 皮肤癣菌病 皮肤癣菌 分子生物学 分类鉴定 聚合酶链反应 机标分类号: R59 R96,传统的鉴定分型主要依靠培养的菌落特征、镜下孢子和菌丝的形态以及生理生化试验.这类方法一般只能达到种间的鉴别,而且易受培养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皮肤癣菌的菌落易发生变异,常常不能准确反映遗传本质。 近年发展起来的以聚合酶链反应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克服了表型分型的不足,在真菌的鉴定分型方面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对几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特点及近年来在皮肤癣菌鉴定分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皮肤癣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脚气症状,医学上通常将脚气分三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脚气 1.糜烂型脚气: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2.水疱型脚气: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3.角化型脚气: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搔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Diagram,治疗与用药,治疗原则,对于这种浅部的真菌感染,目前多选用酮康唑,咪康唑,克霉唑等药物的乳剂或溶液进行局部涂搽治疗。 咪唑类药物的抗真菌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14a脱甲基酶,使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受阻,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真菌死亡。这也使得在治疗“脚气”时,破坏了正常组织细胞。,局部涂搽治疗,关于治疗足癣的各类文献,布替萘芬联合硼酸治疗浸渍糜烂型足癣疗效观察,摘要: 作者: 张涛 作者单位: 四川德昌县人民医院皮肤科,615500 期 刊: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Journal: 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年,卷(期): 2009, 11(11) 分类号: R9,观察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联合3%硼酸液治疗浸渍糜烂型足癣的疗效.方法:浸渍糜烂型足癣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先用3%硼酸浸泡患处,20分钟/次,2次/日,每次浸泡后均晾干后局部外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疗程2周;对照组48例,仅局部外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2次/日,疗程2周.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7.9%,有效率96.4%,真菌清除率94.6%;对照组治愈率52.1%,有效率85.4%,真菌清除率83.3%.两组临床疗效及真菌学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2=6.24,P0.05;2=4.16,P0.05).结论: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联合3%硼酸液治疗浸渍糜烂型足癣,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布替萘芬联合硼酸治疗浸渍糜烂型足癣疗效观察,5%碘伏治疗足癣,作者:卜秀芹 崔英坤 作者单位:山东潍坊教育学院,山东青州荣军医院 262500 中图分类号:R756.3 文献标识:B 文章编号:1001-7585(2005)04-0392-01 方法结果及讨论,方法和结果: 趾间糜烂型足癣,用温开水把脚洗净擦干,用5%碘伏浸泡过的纱布置于患处,让药液与患处充分接触。每天换药一次,连续五天。轻型足癣可用棉签蘸取5%碘伏反复擦拭患处数次,五天即愈。结果治愈32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随访三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 讨论: 碘伏为广谱杀菌剂,能杀死病毒、细菌、芽孢、真菌、原虫,用碘伏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且无复发的特点。,5%碘伏治疗足癣,过氧乙酸治疗足癣128例疗效观察,摘要: 作者:王金燕 中图分类号:R7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07-0170-01,讨论: 过氧乙酸为一种广谱高效杀菌剂,0.5%过氧乙酸擦抹患处后,除直接作用于患处真菌,使真菌蛋白中的-SH基氧化为自由基,失去酶活性而死亡外,药物被皮肤吸收后,能在较长时间慢慢分解出初生态氧和乙酸。初生态氧和乙酸对癣菌均有极强的杀伤作用,而这种作用又能持续较长时间。这样不但可以皮肤表面的真菌,也可杀死表皮内的真菌,共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法疗效肯定,治疗方便,值得推广。,过氧乙酸治疗足癣128例疗效观察,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疗效评价,摘要: 作者: 涂波 温海 作者单位: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03 期 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ISTIC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YCOLOGY 年,卷(期): 2007, 2(2) 分类号: R756.3 关键词: 足癣 特比萘芬 联苯苄唑 机标分类号: R75 TQ4,目的 : 分别评价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的疗效,为足癣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共有24篇文献入选,总病例数为3059例.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的疗效优于咪康唑和克霉唑乳膏;特比萘芬的疗效明显优于克霉唑乳膏;缺乏特比萘芬和联苯苄唑乳膏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口服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2周)或伊曲康唑(100 mg/d,治疗4周)均明显优于安慰剂和灰黄霉素(500 mg/d,治疗4周或6周).结论 外用特比萘芬和联苯苄唑乳膏疗效均较理想;口服特比萘芬和伊曲康唑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治疗足癣疗效评价,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皮肤癣菌的抑制作用,摘要: 作者:杨得坡1Chaumont Jean-Pierre2Millet Joue2 作者单位:广州,510275,中山大学药学系 法国Besan(c)on,25030,Facult,de,Mdecine,et,de,Pharmacie 期 刊: 中国药学杂志 ISTICPKU Journal: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年,卷(期): 2000, 35(1),目的: 筛选天然抗皮肤真菌新药和开发芳香油植物资源.方法:利用培养基药物浓度稀释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了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12种皮肤癣菌和条件致病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比较了3种不同地理来源(中国、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爪哇)广藿香油的抗真菌活性.结果:这4种挥发油都可以选择性地完全抑制皮肤癣菌的生长繁殖,其中中国广藿香油的活性最强,其最低抑制浓度(MIC)50400l.L-1,主要化学成分为广藿香醇、异愈创木烯和广藿香烯.藿香油最弱,MIC位于7001000l.L-1,主要成分是薄荷酮类化合物.结论:证明了广藿香油的选择性皮肤癣菌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筛选抗真菌外用新药提供了重要依据.,藿香和广藿香挥发油对皮肤癣菌的抑制作用,足癣治疗的进展,摘要: 作者:李筱芳 刘维达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南京,210042 期 刊:中国真菌学杂志 ISTIC 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YCOLOGY 年,卷(期): 2006, 1(3) 分类号: R756.3 关键词: 足癣 治疗 进展,足癣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主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该病虽然不危及患者生命,但其发病率高,且易复发或再感染.特别是不合理、不规范的治疗会造成该病反复发作,反复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卫生和大众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对个人资源和公共卫生资源都是浪费.也给医师和患者造成了足癣不可根治的印象.实际上只要做到对足癣科学、规范、合理的治疗及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足癣是可以根治或减少复发的.,足癣治疗的进展,人皮肤癣菌病的防治与临床检验方法,摘要: 作者:梁海东 匡玉宝 黄英河 李霞 黄旭良 作者单位: 广东省顺德区慢性疾病防治中心,528300 期 刊: 当代医学 Journal: CONTEMPORARY MEDICINE 年,卷(期):2012, 18(1) 分类号: R1,目的 : 比较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人皮肤癣菌病的应用价值,探讨人皮肤癣菌病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皮肤癣菌病患者80人,对每名患者采集标本并应用直接镜检法和培养法进行检验,比较其阳性率以及联合检验是否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将80名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两组,观察组采用外用特比萘芬联合口服特比萘芬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外用特比萘芬的方法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对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接镜检法与培养法检验方法相比较,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联两种检验法阳性率提升并不显著;外用联合口服特比萘芬相较于单纯外用特比萘芬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人皮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