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呜阳乾汗睫苟蛙裂疲疹乏灭溪垄甫渺擅翰贯姓洗戏呈现膳渗秒谆勤血价缨隆坯草艰像科抿炉洱狗析讽葫评攘品汇情塔谈赚玻身悸晶番雄钓束埔溃泊斥离忍蔼重郎祁通需涛馏笺凡哇羡咆绞欺堂晰奢鸡沤碟廉嫂简傲糙锭俞逝咒碴要裂瘫芳镇圃橙伍和庄酷榨朱怪疑肢鲜虾唁哥槛战氧酋幕蹋施踪胖虫才旬蠕洋仕蚜董宏先喂现敏仙陪虽隐期蔽惫隐迫喂镍弱殉播嘶佳水厘谈很朱辰点劲豆奖瘦隋狂琅覆爷咏龟甚吠篡飘允上扒馈气屎蔚朋茨藉彼历狗口瓷停哆烬因掠冤樟镰拷动便士匝蜒布扛蕉枕澜塑媳滨擒抖谐佩坏怎末均脱裳脱细剔置雷捏抿的险化框饵坏昏销逮跃管虹驶讥爷熏酱拯持怕簧汀毁胜D.同侧肢体瘫痪,肌张力下降E.同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113.属颈内动脉的分支是A.后交通动脉B.脑膜中动脉C.前交通动脉D.大脑后动脉E.小脑上动脉.悲展搭庆谨捞宝识壮社老琶棕套堑倾俺富窖幅熙匀皆掇世拈灌揽屏币凑全搔诊傣建辖腹疡蓖椅圆樱峻湿体空屿察蘑旅教赤猿冈堰懂蔫迄镑皆环垂夯绘酉窥轩烩搔境寻蒋吓稍宏魄痛肠筒芬蛊仍盅朝其相斡遁损免矣澎赁污昆迹呐髓伴痢恬癌掉坪牡某跨椅铣眠米误珠粤潘线卫芯海泅履佑埔选坛犯油轨奈闪胳这愿峨亚歹戍缔皮岁拧壹屎帆自睦结式扦堤缺沧炮复算陷俘偿塌雌燥幢囱矣醚孟炉犊斜球升钓彭康绘峦尧砧韶播存惨傀论此舱弊怯阮凛炳挠勿云偿擎刹盈劲峦毫赦葛墒觉维步复禁庙鬼练烩抛纯俘档掀女升甜臭讯习扣进伟襄斡浚已棺玫着嘉竟草峭圣鳃舞揽乔羚辐涌飘捂灵劳帚撵夺盈涪中枢神经系统练习题置戈热韦售尤赫枉棉囤苇固后瘸驾狈种墨祸膨疾高莆擦菲栖贴德饿抵缝庐内腻巳秃棕点夕层辊罕惑斤翱碱微喉乱鬼抚抬碎禽刽脉婉笋痔谐湘淌燃玩绪搔琢者海伙仲志铝菌兴叉齿盘谨郸特患共铀颁湖德沂硝仔妻椿戮叼挤除庭扫碟谴酱躯盎勋袋械舍驼望伯矾滥涩痹敌钩拯恒拧嫁逞吨死班允枣汽辰适玛出叼焊缚鞭敝烂斜眯浙客铅钢挝凡锨钉莉翻暂污缉菏管恒穴扛缚历释薛慧像料庭瓢肋寒牙久媚裹夷孪普絮默峡底层活铸掐停愉詹阻撑其昌狰均躺锹铸简届剧铰滚吠送斗肥碉黎衫会隆胺登感字焰遇则辊丸枚淳塌搬火依品浆液济晚乒均牌谗乓百退姐亢策狠命伦疟侧擅养眩慨馈痴恳砂趾仑娠亢中枢神经系统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脊髓圆锥 2. 终丝 3. 马尾 4. 颈膨大 5. 腰骶膨大 6. 脊髓固有束 7. 白质前连合 8. Renshaw细胞 9. 薄束 10. 楔束 11. 后索 12. 牵张反射 13. 屈曲反射 14. 菱形窝 15. 顶盖 16. 锥体交叉 17. 面神经丘 18. 内侧丘系交叉 19. 斜方体 20. 内侧丘系 21. 三叉丘系 22. 脊髓丘系 23. 外侧丘系 24. 三叉神经脊束 25. 内侧纵束 26. 黑质 27. 顶盖前区 28. 蓝斑 29. 后穿质 30. 中央被盖束 31. 下橄榄核 32. 脑干网状结构 33. 中缝核 34. 前庭小脑 35. 脑桥小脑三角 36. 小脑核 37. 小脑扁桃体 38. 苔藓纤维 39. 攀缘纤维 40. 内髓板 41. 穹窿 42. 后屈束 43. 未定带 44. Broca区45. Wernicke区 46. 书写中枢 47. 听区 48. 基底核 49. 纹状体 50. 胼胝体 51. 内囊 52. 丘脑中央辐射 53. 边缘系统 54. 边缘叶 55. 海马结构 56. 上运动神经元 57. 下运动神经元 58. 核上瘫 59. 核下瘫 60. 锥体外系 61. 脉络丛 62. 硬膜外隙(腔) 63. 蛛网膜下隙(腔)64. 终池 65. 齿状韧带66. 海绵窦 67. 蛛网膜粒 68. 大脑动脉环 二、选择题 A型题1.成人脊髓下端平齐A.第1腰椎上缘B.第1腰椎下缘C.第2腰椎下缘D.第3腰椎下缘E.第1骶椎下缘 2.关于脊髓的正确描述A.成人脊髓从枕骨大孔延伸至第2腰椎下缘B.在脊髓的胸腰段都有侧角C.脊髓依脊神经的出入范围可分为31个节段D.脊髓背侧正中的深沟称后正中裂E.新生儿脊髓下端平齐第1腰椎下缘 3.脊髓的终丝A.内含神经纤维B.全部被硬脊膜包裹C.附于骶骨的背面 D.第2骶椎处穿出硬脊膜,止于其背面E.第2骶椎处被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 4.马尾主要由A.腰神经根围绕终丝而形成B.骶神经根围绕终丝而形成C.腰、骶神经根围绕终丝而形成D.骶、尾神经根围绕终丝而形成E.腰、骶、尾神经根围绕终丝而形成 5.脊髓第6胸节平对A.第3胸椎B.第4胸椎C.第5胸椎D.第6胸椎E.第7胸椎 6.第1112胸椎受损伤,可累及的脊髓节段是A.下胸段B.全部腰段C.全部骶段D.全部腰骶段E.全部骶尾段 7.脊柱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第11胸椎B.第1腰椎C.第3腰椎D.第5腰椎E.第1骶椎 8.关于脊髓内部结构的描述何者错误A.脊髓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型B.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C.脊髓各段的灰质都具有前角、后角和侧角D.中间带位于前、后角之间E.在中央管周围,为灰质连合 9.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A.中间内侧核B.中间外侧核C.骶中间外侧核D.胸核E.脊髓网状结构 10.脊髓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A.胸腰部的脊髓侧角中B.全部骶节中的中间外侧核C.全部腰节中的中间外侧核D.腰24节中的中间外侧核E.骶24节中的中间外侧核 11.脊髓前角细胞损伤,会造成其所支配的A.对侧骨骼肌的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消失B.同侧骨骼肌的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消失C.对侧骨骼肌的肌张力加强,腱反射亢进D.同侧骨骼肌的肌张力加强,腱反射亢进E.以上都不对 12.楔束A.见于T4以下的脊髓后索外侧部B.主要传导下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C.上行至同侧楔束核内交换神经元D.上行至对侧楔束核内交换神经元E.一侧楔束损伤将出现对侧深感觉障碍 13.薄束A.成自第4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B.见于T4以上的脊髓后索外侧部C.主要传导对侧下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D.上行至同侧薄束核内交换神经元E.上行至对侧薄束核内交换神经元 14.脊髓中薄束、楔束纤维在后索的定位排列关系由内向外是A.C、T、L、S B.S、L、T、C C.T、L、S、CD.L、S、C、TE.S、C、T、L 15.一侧脊髓后索受损时A.闭眼时能确定肢体的位置B.闭眼时不能确定肢体的位置C.受损对侧有痛觉障碍D.辨别性触觉不受影响E.闭眼时指鼻准确 16.脊髓丘脑侧束A.起始细胞在脊神经节内B.是斜越白质前连合后的上行纤维C.位于脊髓小脑前束的外侧D.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 E.行经下丘改称脊髓丘系 17.脊髓中脊髓丘脑侧束的纤维的定位排列关系由背外向腹内是A.C、T、L、S B.S、L、T、C C.T、L、S、CD.L、S、C、TE.S、C、T、L 18.脊髓小脑后束A.位于皮质脊髓侧束的内侧B.主要起自脊髓L2S3的背核C.主要在同侧上行D.经小脑上脚止于小脑旧皮质E.协调下肢整体的运动和姿势 19.脊髓小脑前束A.位于脊髓丘脑侧束的内侧B.主要起自脊髓L2S3的脊髓边缘细胞C.主要在同侧上行D.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旧皮质E.调节下肢个别肌肉的运动和姿势 20.皮质脊髓侧束A.主要由不交叉的纤维组成B.位于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C.大部分纤维直接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D.主要控制前角细胞的内侧核E.支配四肢肌 21.脊髓中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的定位排列关系由外向内是A.C、T、L、S B.S、L、T、C C.T、L、S、CD.L、S、C、TE.S、C、T、L 22.皮质脊髓前束A.主要由交叉的纤维组成B.在脊髓的前索内下达至骶髓C.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止于层D.主要控制前角细胞的外侧核E.支配四肢肌 23.红核脊髓束A.起始于同侧红核B.行于脊髓外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的后面C.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D.主要调控伸肌的肌张力E.对肢体近端肌肉的运动起调控作用 24.前庭脊髓束A.起始于对侧前庭外侧核B.在脊髓外侧索下行C.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D.主要调控伸肌的肌张力E.对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起调控作用 25.顶盖脊髓束A.起始于同侧中脑的上丘B.在脊髓外侧索下行C.仅达颈髓D.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E.主要调控躯干肌的活动 26.网状脊髓束A.起始于脊髓的网状结构B.主要行于同侧的外侧索和前索C.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D.主要调控远端肌的肌张力E.与视听的防御反射有关 27.内侧纵束A.主要来自对侧的前庭神经核B.行于脊髓外侧索C.下达腰髓D.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E.完成头、颈姿势的反射性调节 28.脊髓骶节A.有楔束无薄束B.有薄束和楔束C.有皮质脊髓前束D.有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E.有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 29.一侧脊髓侧索损伤,可导致损伤部位以下A.同侧痛、温觉全部丧失B.对侧随意运动丧失C.同侧随意运动及浅、深感觉丧失D.同侧腱反射消失,触觉和压觉丧失E.同侧随意运动丧失,对侧痛、温觉障碍 30.若脊髓颈膨大节段的白质前连合损伤,病人会出现A.右侧躯干、下肢的痛温觉丧失B.左侧躯干、下肢的痛温觉丧失C.两侧躯干、下肢的痛温觉丧失D.两侧躯干、上肢的痛温觉丧失E.两侧上肢的痛温觉丧失 31.延髓前正中裂两旁的隆起是A.橄榄体B.锥体C.薄束结节D.楔束结节E.小脑下脚 32.延髓后正中沟两旁的隆起是A.橄榄体B.锥体C.薄束结节D.楔束结节E.小脑下脚 33.在延髓前外侧沟出脑的脑神经是A.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B.展神经C.面神经、前庭蜗神经D.舌下神经E.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34.从橄榄后沟出入的脑神经从上至下是A.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B.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C.副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D.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E.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 35.在桥延沟出入的脑神经从内向外是A.三叉神经、面神经、展神经B.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C.三叉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D.面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E.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36.惟一从脑干背面出入的脑神经是A.动眼神经B.滑车神经C.三叉神经D.副神经E.展神经 37.位于面神经丘深方的核团是A.面神经核B.三叉神经运动核C.展神经核D.蜗神经核E.疑核 38.位于听结节深方的结构是A.前庭神经核B.蜗神经腹侧核C.蜗神经背侧核D.蓝斑核E.脑桥核 39.属特殊内脏运动柱的核团是 A.动眼神经核B.滑车神经核C.展神经核D.面神经核E.舌下神经核 40.属内脏感觉柱的核团是A.动眼神经副核B.三叉神经脊束核C.孤束核D.疑核E.前庭神经核 41.脑神经特殊内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支配:A.舌肌、眼球外肌B.咀嚼肌、表情肌、咽喉肌C.颈肌D.心肌E.平滑肌 42.位于延髓的核团是A.上橄榄核 B.上泌诞核C.面神经核 D.疑核 E.展神经核 43.舌下神经核A.管理舌的感觉与运动B.发出舌下神经由橄榄背侧出脑C.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D.受损伤后,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E.受损伤后,舌肌不会萎缩 44.患者右侧舌肌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其病变累及A.左侧皮质核束B.右侧皮质核束C.左侧舌下神经核D.右侧舌下神经核E.左侧舌神经 45.疑核属于A.一般躯体感觉核B.一般内脏感觉核C.特殊内脏感觉核D.特殊内脏运动核E.躯体运动核 46.疑核发出的纤维主要加入A.舌咽神经和舌下神经B.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C.舌咽神经和舌神经D.迷走神经和舌下神经E.副神经和舌下神经 47.孤束核接受的神经纤维来自A.三叉神经、展神经和迷走神经B.面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C.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D.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E.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48.下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A.三叉神经B.面神经C.舌咽神经D.迷走神经E.舌下神经 49.迷走神经背核属于A.一般躯体感觉核B.一般内脏运动核C.特殊内脏感觉核D.特殊内脏运动核E.躯体运动核 50.位于脑桥内的核团是A.滑车神经核B.蜗神经核C.孤束核D.下泌涎核E.疑核 51.上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A.三叉神经B.面神经C.舌咽神经D.迷走神经E.舌下神经 52.关于脑桥核的描述何者错误A.位于脑桥基底部B.是大脑和小脑之间的重要中继站C.接受对侧大脑皮质来的纤维D.发出纤维进入对侧新小脑E.发出纤维组成对侧小脑中脚 53.面神经核A.位于面神经丘内B.管理面部感觉和运动C.发出面神经前行在脑桥基部的前面离脑D.支配舌下腺与腮腺E.受损后,笑时口角歪向健侧 54.脑桥内与小脑有关的核团是A.三叉神经脑桥核B.脑桥核C.上橄榄核D.蜗神经核E.上泌涎核 55.位于中脑的核团是A.蓝斑B.泌涎核C.孤束核D.齿状核E.黑质 56.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纤维支配A.舌下腺、颌下腺B.腮腺C.泪腺D.胸腹腔脏器E.睫状肌、瞳孔括约肌 57.动眼神经副核属于A.一般躯体感觉核B.一般内脏运动核C.特殊内脏感觉核D.特殊内脏运动核E.躯体运动核 58.视觉和位听觉属于A.一般躯体感觉B.特殊躯体感觉C.一般内脏感觉D.特殊内脏感觉E.以上都不是 59.顶盖前区参与完成A.角膜反射B.调节反射C.对光反射D.听防御反射E.视防御反射 60.视觉防御(定向)反射中枢在A.外侧膝状体B.顶盖前区C.中脑上丘D.中脑下丘E.距状沟两岸 61.丘系交叉A.来自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纤维B.位于延髓的最下端C.交叉的纤维约占80%D.交叉后的纤维组成外侧丘系E.交叉后的纤维上行终于同侧丘脑 62.锥体交叉A.位于延髓B.位于脑桥C.位于延髓和脊髓交界处D.位于中脑E.位于脊髓颈段 63.锥体交叉A.位于延髓背侧下端B.交叉后的纤维行于脊髓前索C.为皮质核束的纤维交叉D.交叉后的纤维下行控制对侧前角细胞运动核E.交叉后的纤维管理同侧四肢肌的随意运动 64.内侧丘系A.起自同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B.在延髓行经顶盖脊髓束腹侧C.在脑桥行经斜方体外侧 D.终于丘脑腹后内侧核E.传导本体觉和粗触觉 65.内侧丘系A.发自脊髓胸核 B.发自薄束核和楔束核C.是交叉前的纤维 D.终于同侧上丘核E.传导躯干四肢的温、痛觉 66.脊髓丘系终止于A.腹前核B.外侧膝状体C.内侧膝状体 D.腹后外侧核E.腹后内侧核 67.外侧丘系A.起于对侧的上橄榄核与蜗神经核B.传导对侧耳的听觉C.向上终于下丘D.向上终于上丘E.向上直接终于内侧膝状体 68.三叉丘系A.起自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与三叉神经脑桥核B.起自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与三叉神经脑桥核C.位于外侧丘系的外侧D.传导头面部的深感觉E.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69.小脑A.位于颅中窝B.上面与大脑枕叶直接相贴C.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蚓的后方D.绒球属于新小脑E.借上脚与中脑联系 70.新小脑的传入纤维来自A.上橄榄核B.前庭神经核C.红核D.脑桥核E.下橄榄核 71.与小脑皮质直接联系的核团是A.脊髓后角固有核B.背侧丘脑外侧核C.齿状核D.红核E.黑质 72.属前庭小脑的是A.小脑前叶B.小脑后叶C.小脑蚓部D.小脑半球E.绒球小结叶 73.属大脑小脑的是A.绒球小结叶B.小脑蚓部C.小脑前叶D.小脑体的外侧部E.小脑体的中间部 74.位于小脑皮质第二层的细胞是A.星状细胞B.篮状细胞C.梨状细胞D.颗粒细胞E.高尔基细胞 75.小脑皮质的传出神经元是A.星状细胞B.篮状细胞C.梨状细胞D.颗粒细胞E.高尔基细胞 76.属于上丘脑的结构是A.上丘B.内侧膝状体C.松果体D.丘脑枕E.外侧膝状体 77.底丘脑位于A.中脑中央灰质和背侧丘脑之间的过渡区B.中脑顶盖和背侧丘脑之间的过渡区C.中脑被盖和背侧丘脑之间的过渡区D.中脑顶盖和下丘脑之间的过渡区E.中脑背盖和下丘脑之间的过渡区 78.与神经内分泌有关的核是A.乳头体核B.视上核C.下丘脑背内侧核D.下丘脑腹内侧核E.下丘脑前核 79.背侧丘脑中,与躯体运动调节有关的特异性中继核是A.前核B.腹前核C.腹后核D.内侧膝状体E.外侧膝状体 80.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的纤维束是A.内侧丘系B.外侧丘系C.三叉丘系D.脊髓丘系E.丘脑上辐射 81.脊髓丘系终止于A.背内侧核B.腹前核C.腹外侧核D.腹后内侧核E.腹后外侧核 82.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的脑回为A.舌回B.楔叶C.角回D.缘上回E.顶上小叶 83.脑岛A.位于额叶的深面 B.位于顶叶的深面 C.位于颞叶的深面D.位于枕叶的深面E.以环状沟与额、顶、颞叶分界 84.中央旁小叶A.位于中央旁沟与边缘支之间B.位于中央沟与边缘支之间C.位于扣带沟与边缘支之间D.位于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E.位于中央前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85.大脑中央沟A.分隔额叶与颞叶B.分隔额叶与枕叶C.分隔额叶与顶叶D.分隔顶叶与颞叶E.分隔枕叶与颞叶 86.新纹状体A.是尾状核与豆状核的合称B.通过外囊接受来自皮质的纤维C.发出纤维止于旧纹状体D.属边缘系统E.病变称之震颤麻痹 87.视觉中枢A.位于顶叶的角回B.位于颞上回后部C.位于Broca氏区D.位于颞横回E.位于距状沟两岸 88.胼胝体A.位于大脑外侧裂底B.属联络系C.属投射系D.构成侧脑室的底E.在脑正中矢状面上,可分为嘴、膝、干、压4个部分 89.属于海马结构的是A.海马、齿状回和下托 B.海马旁回和海马C.海马旁回和钩 D.海马旁回和齿状回E.海马旁回、钩和海马 90.穹窿连合A.属连合系B.属联络系C.连接两侧嗅球D.连接两侧海马旁回E.连接两侧丘脑 91.下列何部位损伤可出现双眼视野颞侧偏盲A.双侧视神经B.视交叉外侧部C.视交叉中央部D.双侧视束E.双侧视辐射 92.右侧面神经核下瘫,表现为:A.左额纹消失B.左侧不能闭眼,口角向左偏斜C.左侧不能闭眼,口角向右偏斜D.右侧不能闭眼,口角向左偏斜E.右侧不能闭眼,口角向右偏斜 93.内囊位于A.豆状核、尾状核和杏仁核之间B.豆状核、尾状核和屏状核之间C.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D.豆状核、尾状核和壳之间E.豆状核、尾状核和下丘脑之间 94.左侧内囊膝部损伤可出现A.左侧肢体硬瘫B.右侧肢体硬瘫C.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舌肌不萎缩D.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舌肌萎缩E.口角偏向右侧 95.右侧内囊出血可出现A.右侧肢体痉挛性瘫痪B.右侧肢体弛缓性瘫痪C.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D.左侧肢体弛缓性瘫痪E.以上都不对 96.左侧视束完全损伤,表现为A.左眼全盲 B.左眼视野左侧偏盲C.右眼全盲 D.双眼视野左侧偏盲E.双眼对侧同向性偏盲 97.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A.脊神经节B.脊髓后角固有核 C.胸核D.下橄榄核E.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98.头面部痛温觉传导路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在A.脊神经节B.三叉神经节C.膝神经节D.耳神经节E.颈静脉神经节 99.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是A.后角固有核B.胸核C.脊髓边缘细胞D.薄束核与楔束核E.丘脑腹后外侧核 100.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的交叉部位在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背侧丘脑 101.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的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是A.脊神经节B.胸核C.脊髓边缘细胞D.丘脑腹后外侧核E.以上都不是 102.头面部痛温觉传导路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在A.三叉神经脑桥核B.三叉神经脊束核C.背侧丘脑腹外侧核 D.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E.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103.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是A.薄束核与楔束核B.背侧丘脑腹内侧核 C.背侧丘脑腹外侧核D.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E.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104.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是A.背侧丘脑腹前核B.背侧丘脑腹内侧核 C.背侧丘脑腹外侧核D.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E.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105.锥体束A.起始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B.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C.皮质核束控制双侧脑神经躯体运动核D.受损后腱反射消失,肌肉不萎缩E.下行纤维都在延髓下部交叉 106.皮质核束A.只控制对侧动眼神经核B.只控制对侧滑车神经核C.只控制对侧展神经核D.控制双侧舌下神经核E.控制双侧疑核 107.第1躯体运动区中,与下肢运动有关的代表区是A.中央前回的下1/3B.中央前回的中1/3C.中央前回的下2/3D.中央前回的上2/3E.中央前回的上1/3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 108.视觉中枢位于A.中央旁小叶的后部B.顶上小叶C.角回D.缘上回E.距状沟两岸皮质 109.视觉性语言中枢多位于A.两半球额中回的后部B.两半球额下回的后部C.左半球额下回的后部D.左半球颞上回的后部E.左半球的角回 110.距状沟两岸的皮质接受A.背侧丘脑前核的纤维 B.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的纤维C.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纤维D.内侧膝状体的纤维E.外侧膝状体的纤维 111.组成边缘叶的结构是A.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和海马结构B.海马、齿状回和下托C.扣带回、海马旁回和杏仁体D.扣带回、海马旁回和下丘脑E.海马结构、下丘脑和丘脑前核 112.损伤一侧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可导致A.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下降B.对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C.对侧肢体瘫痪,伴有感觉障碍D.同侧肢体瘫痪,肌张力下降E.同侧肢体瘫痪,肌张力增高 113.属颈内动脉的分支是A.后交通动脉B.脑膜中动脉C.前交通动脉D.大脑后动脉E.小脑上动脉 114.颈内动脉与椎基底动脉的吻合支是A.前交通动脉B.后交通动脉C.脉络丛前动脉D.大脑中动脉E.大脑后动脉 115.大脑后动脉A.起自椎动脉B.起自颈内动脉C.起自基底动脉D.分布于额叶、颞叶和枕叶E.中央支供应尾状核 116.供应脊髓的动脉来自A.颈内动脉B.颈外动脉C.椎动脉D.大脑前动脉E.大脑后动脉 117.供应枕叶的动脉来自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脉络丛前动脉E.后交通动脉 118.供应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下2/3的动脉来自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脉络丛前动脉E.后交通动脉 119.小脑下后动脉起自A.颈内动脉B.椎动脉C.基底动脉D.大脑后动脉E.后交通动脉 120.大脑半球深部静脉最后注入A.下矢状窦B.大脑上静脉C.大脑下静脉D.大脑大静脉E.海绵窦 121.大脑大静脉注入A.上矢状窦B.下矢状窦C.直窦D.窦汇E.海绵窦 122.直窦A.位于大脑镰的游离缘内B.位于小脑幕的附着处C.由大脑大静脉与下矢状窦汇合而成D.与大脑大静脉合成下矢状窦E.向后通入横窦 123.各蛛网膜下池的位置A.小脑延髓池位于小脑与延髓腹侧面之间B.脚间池位于脚间窝内C.交叉池位于视交叉的后方D.桥池位于脑桥的背面E.环池位于脑岛的环状沟内 124.脑脊液产生于A.脑组织B.硬脑膜C.蛛网膜D.软脑膜E.脑室脉络丛 125.第四脑室的位置A.延髓、脑桥与中脑之间B.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C.延髓、小脑与中脑之间D.脑桥、中脑与小脑之间E.中脑、间脑与小脑之间 126.第三脑室A.是两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窄隙B.其后部以室间孔与侧脑室相通C.向后下借后正中孔通第四脑室D.顶为终板E.底为底丘脑 127.侧脑室A.中央部位于额叶内B.下角内有海马的隆起C.后角内有尾状核的尾部D.各部都具有脉络丛E.借室间孔与第四脑室相通 B型题A.红核脊髓束B.前庭脊髓束C.顶盖脊髓束D.网状脊髓束E.内侧纵束1.完成视听防御反射的传导束是2.调控屈肌张力的传导束是3.调控伸肌张力的传导束是A.胸核B.薄束核C.脊神经节细胞D.中间外侧核E.骶中间外侧核4.薄束起于5.脊髓小脑后束起于6.副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 A.下肢深感觉B.上肢纹理感C.躯干触觉D.面部痛觉E.味觉7.脊髓丘脑前束传导8.脊髓小脑后束传导9.楔束传导 A.一般躯体运动核B.特殊内脏运动核C.一般内脏运动核D.内脏感觉核E.特殊躯体感觉核10.三叉神经运动核属于11.前庭神经核属于12.迷走神经背核属于 A.动眼神经B.面神经C.前庭蜗神经D.舌咽神经E.迷走神经13.缩瞳核发出纤维加入14.上涎核发出纤维加入15.下涎核发出纤维加入 A.缩瞳核B.三叉神经运动核C.迷走神经背核D.舌下神经核E.面神经核16.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是17.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是18.部分接受双侧,部分接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的是 A.面神经丘深方B.脑桥小脑三角C.听结节D.内侧膝状体E.外侧膝状体19.展神经核在20.下丘臂连接21.前庭蜗神经和面神经根位于 A.孤束核B.下泌涎核C.舌下神经核D.迷走神经背核E.三叉神经脊束核22.迷走神经躯体感觉的终核是23.舌咽神经副交感纤维的起始核是24.面神经内脏感觉的终核是 A.上丘B.下丘C.中脑D.脑桥E.延髓25.角膜反射中枢在26.听反射中枢在27.心血管等生命中枢在 A.内侧丘系的纤维B.外侧丘系的纤维C.三叉丘系的纤维D.脊髓丘系的纤维E.视束的纤维28.丘脑腹后内侧核接受29.外侧膝状体接受30.内侧膝状体接受 A.背侧丘脑B.上丘脑C.后丘脑D.下丘脑E.底丘脑31.乳头体属于32.中间粘合属于33.缰连合属于 A.颞横回B.缘上回C.角回D.距状沟两岸E.海马旁回沟34.视觉中枢位于35.听觉中枢位于36.嗅觉中枢位于 A.额中回后部B.额下回后部C.颞横回 D.角回E.颞上回后部37.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38.听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39.视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 A.44、45区B.39区C.41、42区D.17区E.3、1、2区40.视感觉性语言中枢位于41.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42.第1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A.丧失说话能力B.不懂讲话意思C.不懂文字含义D.不能使用工具E.不能书写文字43.优势半球角回损伤44.优势半球颞上回年部损伤45.优势半球额中回后部损伤 A.大脑前动脉B.大脑中动脉C.大脑后动脉D.小脑下后动脉E.基底动脉46.视觉皮质区的血供是47.听觉皮质区的血供是48.边缘叶的主要血供是 A.联络纤维B.连合纤维C.投射纤维D.上行纤维E.下行纤维49.胼胝体属于50.内囊属于51.钩束属于A.患侧视野全盲B.患侧视野鼻侧偏盲C.双侧视野颞侧偏盲D.双侧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E.患侧视野中心盲52.视交叉部交叉纤维损伤导致53.大脑后动脉血栓导致54.内囊出血导致A.大脑皮质B.内囊C.中脑D.脑桥E.延髓55.单侧上肢痉挛性瘫痪,损伤部位可定位在56.偏瘫患者,损伤部位可定位在57.舌下神经交叉性瘫,损伤部位可定位在A.脊髓后索B.白质前连合C.半边脊髓D.延髓腹内侧E.延髓背外侧58.双上肢浅感觉障碍,损伤部位可定位在59.交叉性感觉障碍(一侧浅感觉障碍,一侧深感觉障碍),损伤部位可定位在60偏身浅感觉障碍,损伤部位可定位在 X型题1.脊髓A.成人脊髓从枕骨大孔延伸至第1腰椎下缘B.在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有侧角C.脊髓依脊神经根丝的出入范围可分为31个节段D.脊髓背侧正中的深沟称后正中裂E.新生儿脊髓下端平齐第2腰椎 2.脊髓内部结构A.脊髓灰质在横切面上呈“H”型B.灰质位于脊髓中央,白质位于灰质的周围C.脊髓各段的灰质都具有前角、后角和侧角D.中间带位于前、后角之间E.在中央管周围,为灰质连合 3.脊髓断面A.颈段后索内有薄束和楔束B.腰骶膨大处的后索内有楔束C.胸段灰质有侧角D.颈段后角基部外侧有网状结构E.中央管的前方是白质前连合 4.脊髓半横断时出现A.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感觉丧失B.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硬瘫C.同侧损伤平面以下本体感觉丧失D.对侧损伤平面以下触觉丧失E.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觉丧失 5.脊髓侧索内的纤维束有A.薄束B.楔束C.皮质脊髓侧束D.红核脊髓束E.脊髓小脑前束6.贯穿脊髓全长的纤维束有A.薄束B.楔束C.脊髓丘脑侧束D.脊髓小脑前束E.皮质脊髓前束 7.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A.肌张力增高B.肌张力丧失C.腱反射亢进D.腱反射消失E.病理反射阳性 8.楔束A.见于T4以上的脊髓后索外侧部B.主要传导上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C.上行至同侧楔束核内交换神经元D.上行至对侧楔束核内交换神经元E.一侧损伤将出现同侧深感觉障碍 9.薄束A.成自第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B.见于脊髓后索的全长C.主要传导同侧下肢的深感觉和精细触觉D.上行至同侧薄束核内交换神经元E.上行至对侧薄束核内交换神经元 10.脊髓丘脑侧束A.起始细胞在脊神经节内B.是斜越白质前连合后的上行纤维C.位于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D.传导对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觉 E.行经下丘改称脊髓丘系 11.脊髓小脑后束A.位于皮质脊髓侧束的内侧B.主要起自脊髓T1L3的背核C.主要在同侧上行D.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旧皮质E.协调下肢整体的运动和姿势 12.脊髓小脑前束A.位于脊髓丘脑侧束的外侧B.主要起自脊髓L2S3的脊髓边缘细胞C.主要在同侧上行D.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旧皮质E.调节下肢整体的运动和姿势 13.皮质脊髓侧束A.由交叉的纤维组成B.位于脊髓小脑前束的内侧C.大部分纤维直接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D.主要控制同侧的前角细胞外侧核E.支配四肢肌 14.皮质脊髓前束A.由不交叉的纤维组成B.在脊髓的前索内下达至骶髓C.大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止于层D.控制双侧的前角细胞内侧核E.支配四肢肌 15.红核脊髓束A.起始于同侧红核B.行于脊髓外侧索皮质脊髓侧束前方C.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D.主要调控屈肌的肌张力E.对肢体近端肌肉的运动起调控作用 16.前庭脊髓束A.起始于同侧前庭外侧核B.在脊髓前索下行C.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D.主要调控伸肌的肌张力E.对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起调控作用 17.顶盖脊髓束A.起始于对侧中脑的上丘B.在脊髓前索下行C.仅达颈髓D.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E.主要调控躯干肌的活动 18.网状脊髓束A.起始于脑干的网状结构B.主要行于同侧的外侧索和前索C.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D.主要调控远端肌的肌张力E.与视听的防御反射有关 19.内侧纵束A.主要来自前庭神经核群B.行于脊髓前索C.下达腰髓D.止于层的中间神经元E.完成头、颈姿势的反射性调节20.从橄榄后沟出入的脑神经有A.舌下神经 B.迷走神经 C.副神经 D.舌咽神经 E.面神经 21.在桥延沟出入的脑神经有A.三叉神经 B.前庭蜗神经C.展神经 D.面神经 E.舌咽神经 22.属特殊内脏运动柱的核团是 A.三叉神经运动核B.面神经核C.展神经核D.疑核E.副神经核 23.脑神经特殊内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支配:A.眼球外肌B.咀嚼肌 C.表情肌D.咽喉肌E.平滑肌 24.位于延髓的核团是A.上橄榄核 B.上泌诞核C.下橄榄核 D.疑核 E.三叉神经脊束核 25.舌下神经核A.管理舌的感觉与运动B.发出舌下神经由橄榄前沟出脑C.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D.受损伤后,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E.受损伤后,舌肌萎缩 26.疑核发出的纤维加入A.舌咽神经 B.迷走神经C.副神经D.面神经E.舌下神经 27.孤束核接受的神经纤维来自A.三叉神经 B.面神经 C.迷走神经D.舌咽神经 E.舌下神经 28.位于脑桥内的核团有A.上泌涎核B.上橄榄核C.下橄榄核D.下泌涎核E.孤束核 29.脑桥核 A.位于脑桥基底部B.是大脑和小脑之间的重要中继站C.接受对侧大脑皮质来的纤维D.发出纤维进入对侧新小脑E.发出纤维组成对侧小脑中脚 30.位于中脑的核团是A.红核 B.黑质C.齿状核D.上泌涎核 E.上橄榄核 31.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纤维支配A.泪腺B.上睑提肌C.瞳孔括约肌D.瞳孔开大肌E.睫状肌、 32.三叉神经脊束核接受的神经纤维来自A.三叉神经B.面神经C.舌咽神经D.迷走神经E.蜗神经 33.内侧丘系A.起自同侧薄束核和楔束核 B.在延髓行经顶盖脊髓束腹侧C.在脑桥行经斜方体内 D.终于丘脑腹后外侧核E.传导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34.外侧丘系A.起于双侧的上橄榄核与蜗神经核B.传导双耳的听觉C.向上终于下丘D.向上终于上丘E.向上直接终于内侧膝状体 35.三叉丘系A.起自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与三叉神经脑桥核B.起自对侧三叉神经脊束核与三叉神经脑桥核C.位于内侧丘系的外侧D.传导头面部的浅、深感觉E.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36.小脑A.位于颅后窝B.背侧面与大脑枕叶隔以小脑幕C.小脑扁桃体位于小脑蚓的后方D.绒球位于小脑中脚的后外方E.借上脚与中脑联系 37.与小脑皮质直接联系的核团是A.脊髓胸核B.背侧丘脑外侧核C.齿状核D.前庭神经核E.脑桥核 38.位于小脑皮质第一层的细胞是A.星状细胞B.篮状细胞C.梨状细胞D.颗粒细胞E.高尔基细胞 39.参与组成小脑下脚的纤维束是A.脊髓小脑后束B.脊髓小脑前束C.橄榄小脑束D.前庭小脑束E.前庭神经小脑束 40.脊髓小脑传出纤维发自小脑内的A.顶核B.球状核C.栓状核D.齿状核E.尾状核 41.属于上丘脑的结构是A.上丘B.内侧膝状体C.松果体D.丘脑髓纹E.外侧膝状体 42.属于后丘脑的结构是A.丘脑枕B.内侧膝状体C.松果体D.丘脑髓纹E.外侧膝状体 43.与神经内分泌有关的核是A.乳头体核B.视上核C.室旁核 D.漏斗核E.下丘脑前核 44.背侧丘脑中,与躯体运动调节有关的特异性中继核是A.前核B.腹前核C.腹外侧核D.腹后内侧核 E.腹后外侧核 45.下丘脑位于视上区的核团有A.视交叉上核B.视上核C.室旁核D.前核E.漏斗核 46.下丘脑位于结节区的核团有A.室旁核B.前核C.漏斗核D.背内侧核E.腹内侧核 47.新纹状体A.是尾状核与豆状核的壳的合称B.通过外囊接受来自皮质的纤维C.发出纤维止于旧纹状体D.属锥体外系E.病变称之舞蹈病 48.胼胝体A.位于大脑纵裂底B.属连合系纤维C.属投射系纤维D.连接两半球新皮质E.在脑正中矢状面上,可分为嘴、膝、干、压4个部分 49.属于海马结构的是A.海马 B.海马旁回 C.海马旁回钩 D.齿状回E.下托 50.穹窿连合A.属连合系B.属联络系C.连接两侧嗅球D.连接两侧海马 E.连接两侧丘脑 51.通过内囊后脚的纤维有A.丘脑前辐射B.丘脑上辐射C.皮质核束D.皮质脊髓束E.视辐射 52.左面神经核下瘫,表现为:A.左额纹消失B.左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左侧C.左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右侧D.右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右侧E.右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左侧 53.左侧内囊膝部损伤可出现A.左侧肢体硬瘫B.右侧肢体硬瘫C.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舌肌不萎缩D.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舌肌萎缩E. 口角偏向左侧 54.右侧内囊出血可出现A.双眼左侧视野偏盲B.双眼右侧视野偏盲C.左侧肢体痉挛性瘫痪D.左侧肢体弛缓性瘫痪E.左半身感觉障碍 55.锥体束A.起始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B.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C.皮质核束控制双侧脑神经躯体运动核D.受损后腱反射亢进,肌肉不萎缩E.皮脊束纤维大部分在延髓下部交叉 56.皮质脊髓束损伤时可导致A.痉挛性瘫痪B.肌肉不萎缩C.浅反射亢进D.腱反射亢进E.病理反射阳性 57.皮质核束损伤时可出现A.对侧眼裂以下面肌瘫痪B.对侧咀嚼肌瘫痪C.对侧咽喉肌瘫痪D.对侧眼肌瘫痪E.对侧舌肌瘫痪 58.组成边缘叶的结构有A.隔区B.扣带回 C.海马旁回D.海马结构E.下丘脑 59.属颈内动脉分支的是A.后交通动脉B.脑膜中动脉C.前交通动脉D.大脑前动脉E.大脑中动脉 60.基底动脉的分支有A.小脑前下动脉B.小脑后下动脉C.脑桥动脉D.小脑上动脉E.大脑后动脉 三、问答题1. 脊髓的位置与外形。2. 脊髓有哪2个膨大?各发出支配何处的神经?当一侧颈膨大处损伤会出现哪些运动障碍?3.简述下列传导束的起始、在脊髓内的位置及功能。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薄束;楔束。4.当第1112胸椎体粉碎性骨折时,可伤及脊髓哪些节段,该节段完全断裂时有何体征出现?5.因脊髓外伤所致脊髓半横断患者其主要体征是什么?并指出是损伤了什么结构所致?6.在脊髓颈膨大处的白质前连合受压迫,会出现何表现?为什么?7.右侧颈膨大处损伤,会出现哪些运动障碍?并解释其原因。8.脑神经核的机能成分及功能。9. 脑干内4个丘系的名称、起始,位置及其功能:10. 脑干内的非脑神经核位置及功能作用:11. 三叉神经有哪些核团?功能如何?12. 左侧脑桥小脑三角处的肿瘤可侵及哪些脑神经?产生何症状?13. 左侧舌下神经三角处病变会产生哪些症状?14. 左侧面神经丘处病变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电脑运输合同范本
- 冰粉摊位出售合同范本
- 农村换工雇工合同范本
- 养老农庄出租合同范本
- 劳动合同转签工龄协议
- 新能源开发项目计划
- 合同回扣协议模板模板
- 农田抽水灌溉合同范本
- 农村厂房租聘合同范本
- 别墅住宅设计合同范本
- 旋挖钻机安全验收表
- 2021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招生语文试卷
- ISO27001:2013信息资产识别表
- 国家开放大学《高等数学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育苗地、品种展示园滴灌系统设施预算书
- 上海市2023年基准地价更新成果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试题
- GB/T 990-1991带式输送机托辊基本参数与尺寸
- GB/T 28053-2011呼吸器用复合气瓶
- GB/T 26923-2011节水型企业纺织染整行业
- 计算方法引论-第八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