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1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2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3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4页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初学情分析第一单元 大数的认识一、单元教学内容:读数、写数、数的改写与省略、整数大小的比较,常用的计算工具。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掌握亿以内、亿以上两个相邻计数单 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会正确地读写大数。(3)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4)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感。三、过程与方法 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环保教育。五、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六、课时安排:11课时 第1课时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练习一第15题。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4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含两级的数怎么读?难点:0如何处理。四、教法与学法: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五、教具准备:计数器。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求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5巩固练习,完成第4页“做一做”。6学习读数。(1)投影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2)小组讨论:A含两级的数怎么读?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3)反馈交流讨论信息,由学生总结,并订正例题呈现的数的读法。(三)巩固练习,完成第5页“做一做”。(四)本课小结: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一的第15题。七、板书设计:万以内数的读法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百万,十个百万是千万。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都是数位。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1381 9000读作:2005 0304读作:八、课后反思:第 2 课时一、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例3二、教学目标:1、根据数位顺序的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进行简单的概括、推理。3、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难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四、教法与学法: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五、教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1、万以内的数是怎样写的?请写出下列各数:四千零七十七百八十四千零三学生在课堂本上写数后交流。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新课1、教学例3:(1)板书:据统计,2000年有六千八百五十万少先队员参加了“手拉手”活动,三千零八十万人参加了“保护母亲河”行动。问:这些数怎样写?(2)问:这些数的最高位在哪位上?万位上是几?其它数位分别是几?怎样写?板书:千百十万 千百十个万万万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六千八百五十万:6 8 5 0 0 0 0 0三千零八十万: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3)想一想:整万的数怎样写?学生归纳:有多少万,就在万级上写多少,再写个级的4个0。(4)巩固练习:完成练习第6题2、讨论(1)谁能说出数位顺序表。请同学上来板书(2)二千零五万四千 五百四十万六千四百 二万零五问:这些数既有万级又有个级,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3)检验。(4)含有两级数应怎样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数位没有单位,怎么办?学生归纳: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5)练习:做一做中的练习。集体讨论3、自学板块:“你知道吗?”阅读材料介绍了有关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发展历史。4、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说吗?5、课后作业:练习一13七、板书设计:万以内的数的写法六千八百五十万写作:6 8 5 0 0 0 0 0一千五百六十九万三千写作:三千零八十万写作:六百七十二万三千一百一十三写作: 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八、课后反思:第 3 课时一、 教学内容:比较数的大小,书第13、14页的例4、5,练习二的第13题二、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难点:亿以内为数的比较,及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四、教法与学法:呈现一个讨论交流的学习情境,由学生通过具体的大小比较后归纳比较的方法。五、教具准备:小黑板、图片六、教学过程:(一)准备题:1、投影出示: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687678说一说各是怎样比较的并说出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2、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3、学生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先试做后看书检验。4、学生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二)教学例4。1、板书例4让学生任意选两个数来进行比较,归纳方法:(要求从不同数位和相同数位两种情况说明)2、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进行订正。(三)教学例5:1、学生自学。(1)、提出自学要求:整万的数,为了读、写简便,我们常常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怎能样改写,请大家自学课本。(2)、问:怎样改写的?小结:万位在右起第五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4个0。把4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四)巩固练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五)课后作业:练习二 1、2七、板书设计:数的大小比较1、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小结: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例4小结:如果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八、课后反思:第 4 课时一、 教学内容: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例6)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非万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2、使学生感受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3、通过太阳与地球的对话,呈现有关地球、太阳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太阳与地球的大小关系。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如何用“四舍五入”法将非整万的数。难点:学写成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四、教法与学法:结合具体数,介绍“四舍五入”法,并介绍如何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将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准备题:1、把下面各数用“万”作单位:130000= 4070000= 500000= 同学们,在我们的上一节课中讲到,把整万数化为以“万”作单位,但是有一些并不能直接化成,那该怎么办呢?大家都说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板书:求近似数)(二)出示例6:1、 请同学们自己写出12756的近似数。学生写数汇报,为了方便解决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直径的几倍的问题,你会选择哪个数?为什么?如果是15756这个数呢2、我们知道太阳的直径是1389000千米,请同学们写出它的近似数,再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指名回答: 1389000139万 如果把13830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探究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师再进行小结: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为看省略哪一位后面的尾数,再看省略的尾数中最高位上的数是否满5,如果满5,就向前一位进一,再把它和后面的数全舍去,改写为0,不满5,就把它和右面的数全舍去,改写为0。(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1)独立完成,组织交流,请同学们应用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求出这几个数的近似数。(2)观察比较,请同学观察1843527的这三个近似数,你有什么想法?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98965100000 7006070201 20880899999 3050000030500003、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各数。50500 500500 55000 400054、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第五次人口普查上海:16737700 山东:90793100 浙江:46769800 湖南:64400700 广西:44893700 云南:428790005、在里填上适当的符号。5378062500 3030030030 89500101210 756420756542(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这节课,每位同学表现都非常优秀,谁能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五)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127561万157562万 方法:八、课后反思:第5课时一、 教学内容:P19-20数的产生二、教学目标:1、知道数产生的历史,认识自然数。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3、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5、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自然数的概念。难点:数的发展历史。四、教法与学法: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五、教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谁能把你收集到的信息说给大家听?(让学生汇报) 资料:最近有报道说,一个家庭培养一名大学生大约要19年,其中,幼儿园三年,花费:12324元,小学六年,花费:17868元,初中三年,花费:13146元,高中三年,花费:19872元,大学四年,花费:798024元,共花费148500元。小小的数字提供给我们这样的信息,那么数字发展到今天到底走过了一条怎样的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数走的路。(二)探究数走的路。1、回顾数走的路那么数走过哪些路呢?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呢?课前请同学收集,整理了有关的资料,拿出你的资料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看看数曾经走过了怎样的路。(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1)用实物记数(2)结绳记数(3)刻道记数2、自然数的学习 不论古代记数法,各国的数字,还是现在的这些数,都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像这样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你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呢?请同学说说在数学上,规定0也是自然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3、十进制计数法看来,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我国人口有:1295330000人(1)这个数在数位顺序表中应该如何表示呢?(2)我们已经学过了个级和万级以上的数位及计数单位,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把这个数填在所制的数位顺序表中,并且完成数位顺序表。(3)填完的同学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你为什么这样填? 出示数位顺序表再仔细观察数位顺序表,你还发现了什么呢?到此为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个数级,还知道了每个数级包含了四个数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我们把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你知道十进制计数法最早是哪个国家发明的吗?对,是中国发明的。(三)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四)后作业:查找资料,制作一期数学小报七、板书设计:数的产生古时人们的计数方法有:(1)用实物记数(2)结绳记数(3)刻道记数历史上出现的数字有: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都是自然数。 0也是自然数,是最小的自然数。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八、课后反思:第6课时一、 教学内容:亿以上数的认识,P2122例13及相关的“做一做”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会将整亿的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会将整亿的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难点:亿以上数的读写方法四、教法与学法: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进行类推、试做,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2、在整节课中,从直观到抽象,从具体到概括,将有关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呈现出来。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1、请学生读数,我们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这几数你们会读吗?2、回顾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谁来说一说,亿以内的数怎么读、写呢?(二)探求新知1、亿以上数的读法(1)创设情境(2)读数: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6100000000人)(3)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做一个数位顺序表,把数字填上去。谁来大胆的读一读(4)出示10040002000和400305000000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结: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相似,同学们共同总结出读亿以上的数的方法,真棒。(5)让学生共同来完成“做一做”。 说一说,比一比,你是用什么方法能够很快的读出来。2、尝试写数(1)我们已经会读亿以上的数了,那么你们会写数吗?看来同学们都很有信心,我们就来试一试,请把这三个数写出来,(出示例2)(2)让小组互相讨论,让学生来说一说。(3)总结写数的方法:亿以上的写数与亿以内的写数是一样的,在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就要在哪一位上写0。(4)完成“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评价。3、把亿以上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例2)(1)尝试:亿以上数的读写,你们都会了,前面我们学过把大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你们会把比亿大数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吗?(2)出示例3。 请同学们注意,这3个数,有整亿数,还有不是整亿的数,想一想,应该怎么改写,如果有困难,就和同桌商量商量。再写。(3)学生交流写数。(4)总结:请学生来进行小结。(5)完成“做一做”(三)全课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亿以上的数,你都有哪些收获?七、板书设计:亿以上数的认识6100000000读作: 例2:400305000000读作:小结:1、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相似。2、亿以上的写数与亿以内的写数是一样的在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没有计数单位,就要在哪一位上写0。八、课后反思:第 7 课时一、 教学内容:亿以上数的读法 例1二、教学目标:1、对照数位顺序表,读出亿以上的数。2、由学生自己探索出读数的规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到地球上人口太多了,如不控制将要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渗透有关人口知识和环境保护的教育。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对照数位顺序表,读出亿以上的数。难点:由学生自己探索出读数的规律,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四、教法与学法: 通过地球不堪负人口之重的拟人素材,生动地引入世界人口总数,让学生在感受大数、学习亿以上数的读法的同时,了解人类的生存环境。五、教具准备: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亿以内数的读法。(个级和万级)2.十进制计数法。3.写出数位顺序表。(二)新授(例题)例1 全球人口:6100000000人。地球说:我快背不动了。写出数位顺序表: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 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6 1 0 0 0 0 0 0 0 0 0 0 4 0 0 0 2 0 0 0 4 0 0 3 0 5 0 0 0 0 0 0610000000000 读作:_40002000400读作:_305000000读作:_讨论:亿以上的数该怎样读?(和亿以内数的读法类似)(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读出下面各数。9200000000 508040000000 26705000000 3002000002、一亿是( )个一千万。( )个十万是一百万。309654007中的3在( )位上,9在( )位上。(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亿以上数的读法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 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6 1 0 0 0 0 0 0 0 0 0 0 读作: 4 0 0 0 2 0 0 0 4 0 0 读作: 3 0 5 0 0 0 0 0 0 读作: 八、课后反思:第8课时一、教学内容: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 例2例3二、教学目标:1、能写亿以上的数。2、将整亿的数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写亿以上的数,将整亿的数改写为以“亿”为单位的数。难点:将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近似数。四、教学与学法: 教学形式完全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全班集中反馈,由学生归纳出写亿以上数的方法。五、教具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亿以上的数怎样读?读出下面各数。9200000000 508040000000 26705000000 300200000(二)新授(例题)1、例2:写出下面各数。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 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三亿写作:_三是一九千万写作:_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_说一说:亿以上的数又该怎样写?2、例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3000000003亿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1276270000_亿 20897000000_亿(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二十五亿 写作:_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 写作:_46000000000=_亿1034500000_亿705000000000_亿987654000_亿把405690000四舍五入到亿位的近似值是( )A. 41亿 B. 40亿 C. 4亿下面最接近十亿的数是:( )A.九亿九千万 B.九亿九千零九万 C.九亿零九万(四)课堂总结:说说你的收获!(五)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亿以上数的写法和改写9200000000 读作: 508040000000读作: 26705000000读作: 300200000读作:三亿写作:_三亿一九千万写作:_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_:八、课后反思:第 9 课时一、 教学内容:计算工具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计算工具,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2、了解算盘的计数方法,认识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计算器的简单使用;了解计算机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3、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简单历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创造源于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发现一些计算规律。难点:怎样使用计算器。四、教法与学法:了解古今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和现状有初步的认识。五、教具准备:算盘、各种各样的计算器、计算机、收集的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算一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你们喜欢数学吗?你们的计算能力怎样呢?出示97518=哪位同学能够很快的算出来呢?用什么方法?其实计算器是计算工具的一种(板书:计算器),生活中你们还看到过哪些计算工具?(二)探究新知:1、认识算盘说一说对算盘的了解。让学生讲述,而后加以补充。2、认识计算器(1)让学生来说一说对计算器的了解(2)说一说生活中人们在哪些地方运用了计算器?(3)说一说计算器的优点(4)小组讨论计算中各部分的名称,请几名介绍。(5)用计算器算账3、了解计算机(1)算盘是我国最早使用,至今仍然沿用的计算工具,它历经千年,魅力不减;计算器体积小,携带方便,简单易学,是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我们用的计算机,可以打字,画画,上网,但是可别小瞧了它的计算功能。出示计算机的有关信息(2)说一说自己的感受。4、合理的选择计算工具(1)说一说其他有计算功能的工具(2)比赛:算一算用计算器探索规律(A)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416 4416 44416 444416(B)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C)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4444416 44444416 444444416(D)上面写出的答案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E)运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F)请你运用发现的规律,自己写出几个算式。(小组交流)(三)小结评价: 今天我们一同认识了计算工具,在学习过程中,你的表现怎样呢?自我评价一下:评价等次,A很棒,B满意,C还需努力。 你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真不简单,在以后的学习中相信你们会表现得更好。(四)课后作业:收集有关古代计算工具的相关知识。七、板书设计:计算器1、认识算盘:上档每珠代表5。下档每珠代表12、认识计算器:开关键,清除键。3、探索规律 416 = 4416 = 44416 = 444416= 4444416 = 44444416 = 444444416=八、课后反思:第 10 课时一、 教学内容:用计算器计算 例1例2二、教学目标:1、加减法根据书上步骤操作,乘除法试题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练习中呈现两个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2、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3、在教学过程中,要是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四则基本运算。难点: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工具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进行操作。四、教法与学法:操作课五、教具准备:计算器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你们知道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好处吗?它能使我们的计算更加方便快捷。复习计算器的按键名称。(二)、新授例题1、例1 照下面的步骤,用计算器算一算。386179按键:386179屏幕显示:386179565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2、反馈练习825138按键:825138屏幕显示:8251386873、自主尝试乘除法计算由学生自己试试看。2639_ 3128_4、例2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999919999 99992_99993= _ 99994=_5、巩固提高不用计算器,你能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99995_ 99997= _ 99999= _(三)巩固练习1、三个人一个小组,我出一组算式,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一人用笔算,一人用计算器)2、两人一组,先每人出一道算式,两人先笔算,再互相用计算器验算一遍。3、做一做:先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991 1089_ 11079_ 111069_4、不计算,试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再用计算器检验对不对。1111059_11111049_111111039_1111111029=_ 11111111019_(四)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用计算器计算386179按键:386179屏幕显示:386179565CE键清除键八、课后反思:第 11 课时一、 教学内容:单元复习 练习3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及以上的大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难点:能正确地读、写亿以内及以上的大数。四、教法与学法:五、教具准备: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一个九位数、一个十二位数呢?2、写出一些多位数,说一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3、读出下面每组数。(1)65 650000 6500000000(2)4075 40750000 407500000000(3)3500 35000000 3500000000004、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地读出下面各数。206410000 110403060 60702010000 625000000 2080000000 3090005000005、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35479600人。(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49000000平方千米。6、写出下面各数。二亿四千万 八百四十亿九千三百万 五亿零六百而十万 六百零四亿二千万三十亿八千零五万 二千零六十亿零九万7、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1)三十 三十万 三十亿(2)一百零七 一百零七万 一百零七亿(3)九千二百 九千二百万 九千二百亿8、写出最大的九位数和最小的十位数。9、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10600000000 503000000000 72000000005270230000 49692000000 2690080000010、用计算器计算。128284 532178 36228179 35395483 4577 371711、先用计算器算出每组前三个算式,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其它算式的得数。1428571_1428572_1428573_1428574_1428575_1428576_11=-_1111=_111111=_11111111=_1111111111=_111111111111=_(二)课堂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没有掌握的?(三)课后作业:七、板书设计:单元复习1、读出下面每组数。 2、写出下面各数。625000000 读作 八百四十亿九千三百万写作:2080000000 读作: 六百零四亿二千万 写作:309000500000 读作: 由九千二百 九千二百万 九千二百亿组成的数写作:3、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10600000000= 503000000000= 7200000000= 5270230000 49692000000 26900800000八、课后反思:第 12 课时一、教学内容:1亿有多大二、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感知一亿有多大。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四、教法与学法: 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五、教具准备:纸六、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情境导入引言:1、我们班有多少名学生?2、全校有多少名学生?3、估计北京市共有多少名小学生?4、猜想全国有多少名小学生?(二)形成表象提出问题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亿”做单位的数据呢?接下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网上资源。1、提出问题:看到“1亿”这个数字有什么感想?“1亿”到底有多大呢?2、提示课题:“1亿有多大?”(三)实践操作推算感知“1亿”很大,也很抽象,要知道它有多大,必须有一个实物来作比较。 师一边说完一边随手拿起一张纸,想象:“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对学生的大胆猜测给予肯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操作和推算。(四)阅读信息解决问题 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和推算一亿张纸的厚度,从长度单位这一个侧面感受了1亿有多大,同学们想不想再从别的方面去感受和体验1亿有多大呢?如:1亿粒米有多重?1亿元人民币可做些什么?1亿个垃圾袋铺开有多大?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能围成多大个圈?制造1亿双一次性筷子要砍伐多少棵树木?等等。(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六)课后作业:写一篇数学日记。七、板书设计:一亿有多大想象:“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讨论:1亿粒米有多重? 1亿个垃圾袋铺开有多大? 1亿个小朋友手拉手能围成多大个圈?制造1亿双一次性筷子要砍伐多少棵树木?八、课后反思: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一、 单元教学内容:射线、直线、角的度量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三、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六、安排:4课时第 1 课时一、 教学内容:直线、射线和角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的初步能力。4、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和角的空间观念。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难点:掌握射线和角的概念及性质四、教法与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五、教具准备:课件、活动角、直尺、三角板。六、教学过程:(一)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1、出示一条线段: 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 b.为什么说它是线段?(即线段的特点?)c. 你能画一条3cm长的线段吗?2、画一画:你能画出一条与线段不同的线吗?自由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启发)3、反馈汇报。(根据学生的反馈选择直线或射线的教学)(1) 投影展示直线a.问:你画的这条线和线段有什么不同?(即直线的特点)b.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的线叫直线。(板书:直线)c.你会画直线吗?(对照定义,说明无限延长表现在没有端点)(2) 投影展示射线a.这条线与线段有什么不同之处?b.说明射线的概念。(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c.你会画射线吗?(自由画,一生板演)反馈:讲评画法。先定点然后引出一条线。(再画一条巩固)(3)你在生活中看到过这样的线吗?(自由说一说)(4)小结:大家说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射线。(5)演示一些射线,如手电筒光、多媒体演示太阳光等。4、线段、射线与直线的比较a.出示一条直线,中间取一点。问:这条直线上有射线吗?(学生讨论)b.其中一段射线下移。(说明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c.直线中间取两点。问:这条直线上有线段吗?(说明线段也是直线的一部分) d.师问:比较一下,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异同点?5、练习四(1) P39/1(判断各图是线段、射线还是直线)(2)过一点画射线。如果给你一点,你能画出多少条射线?a.先定点,(30秒画射线比赛)b.汇报。如果给你时间你还能画吗?c.电脑演示无数条。d.公共端点的认识。(二)角的认识:1、观察有公共端点的许多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图形?自由说(如果学生回答不出,逐步减少射线的条数。)板书:角问:那你知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板书角的概念)2、分别演示三个角的形成过程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小不同,板书:角的大小)3、得出角的概念,并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课本划一划,读一读。4、继续自学角的符号介绍,书写并与小于号比较。5、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说说为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去判断)6、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再画一个,并写出各部分名称,并用角的符号来表示。(独立练)7、活动角介绍。玩活动角 a、个人玩摆大小不同的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叉开大小有关)b、同桌玩一人拉一角,另一个同学拉出一个比他大的角。(进一步感知)c、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小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d、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差异很大的角,哪一个角大?(观察法)多媒体出示一组大小相近的角,哪一个角大?(重叠法,分两步进行,注意让学生讨论概括方法。)比一比三角板上角的大小,并说给同桌听。e、出示一组大小相同,边长短不同的角。哪一个角大?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8、练习(1) 判断a.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b.一条射线长3厘米。()c.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d.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三)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四)课后作业:P40七、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线段:直直的,没有端点,长度有限 射线:直直的,1个端点,长度无限直线:直直的,2个端点,长度无限边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八、课后反思:第2课时一、教学内容:角的度量二、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2、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联系生活,使学生理解量角的意义。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用量角器量角难点:怎样使用量角器来量、读度数。四、教法与学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