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总结.doc_第1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总结.doc_第2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总结.doc_第3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总结.doc_第4页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总结根据省发改委关于请报送“十二五”以来循环经济工作有关情况的通知(苏发改资还传2014176号)文件要求,结合开发区循环经济发展实际,现将开发区“十二五”以来循环经济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循环经济总体进展及成效新沂开发区成立于1995年12月,2006年4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同年经国土部四至范围核准面积为8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一区两园一带七个工业集聚区”的发展格局,规划建设总面积140.8平方公里。建区以来,主要经历了实施“退市进郊”战略,承接市区企业外迁集中发展阶段;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承接产业梯度转移,逐步形成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轻工食品四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促进产业聚集发展阶段;再到大力发展以新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服务业为导向,建设城市新区、转型发展阶段的三个重大转变。逐步形成了集经济建设、城市建设与管理、社会事务管理于一身的发展管理模式。2013年,全区实现业务总收入1337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076.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30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8亿元,自营进出口总额5.22亿美元,其中出口3.89亿美元,至2013年底累计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7.66亿美元。在2013年度开发区综合评价考核,新沂经济开发区综合排名位列第54位,较去年进4位,省级开发区排名位列19位,较去年进6位,首次进入省级开发区第一防阵。十二五以来,开发区严格按照开发区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加大财政投资力度,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低能耗、循环型产业,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全面推进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取得显著成效。至2013年底,开发区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从2011年的0.62吨/万元降低到0.28吨/万元;主要污染物SO2和COD排放量从2011年的1370吨和1183吨降低到868吨和906吨。区内的陇山建材、华宏钢铁等一批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取得明显成效。企业清洁生产全面展开,至2013年底,区内共有106家企业开展IS014000认证,24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5家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建设项目环评执行率达100%。2013年10月,根据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文件精神,我区成功创建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获得项目支持资金750万元,其中前两批资金共500万元,已全部下拨区内重点项目支撑企业。在循环化改造的10个重点支撑项目中,目前已有6个项目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区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二、开展的重点工作和经验1.坚持规划先行,环保优先。编制并实施了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4)、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4)等规划,编制了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严格做到项目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对所有入园建设的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循环经济促进绿色增长的转型发展之路。2.广泛动员和宣传,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开发区网站、市政府媒体宣传和举办理论讲座、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营造了良好循环经济发展的舆论氛围。2004年开发区通过ISO9001、ISO14001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连续八年运行良好,2009年又成功建立了职业健康与安全体系,成为苏北第一家建立ISO900114001、GB28001三项管理体系的园区。同时引导和组织企业开展认证工作,推动了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实践,增强了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意识。至2013年底,区内共有62家企业开展IS014000认证,24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3.推进产业生态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一是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价值链。确立了“提升制造、推动创造、拓展服务”的发展思路,围绕龙头项目引进上下游高附加值项目,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企业和产业之间循环化发展。为推进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开发区积极探索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模式,推进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大幅上升,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显著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园区发展层次明显提升,形成了点、线、面整体推进的新格局。目前开发区现已形成精细化工、绿色食品、金属冶金和机械制造、高分子及硅材料等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循环化改造,有效提升了园区的整体竞争力。三是积极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根据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开发区积极推动利用酒精发酵气年产10万吨二氧化碳项目、固废综合处理生产氯化钙项目、间苯二甲腈尾气处理副产硫酸铵项目、利用氨基酸废液渣生产有机肥项目等项目建设。四是鼓励企业资源实施清洁生产,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4.成功创建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十二五”以来,开发区将“创新驱动、提档升级”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动力,转变产业发展观念,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清洁化生产,快速推进循环化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完备的园区循环化基础设施。目前配套服务开发区、锡沂工业园和化工园区的3座污水处理厂已投入使用,日处理能力10万吨,铺设近300公里的污水管道,基本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发展热电联产,建成集中供热设施。4座配套热电厂,每小时供气能力达700蒸吨,1座10万吨工业地表水厂正常运行,4座配套变电所和2座供电开闭所保持不间断平稳供电。日处理600吨、使用期限30年的无害化生活垃圾填埋场和年处理3000吨危险废物的处置场已经建成使用。园区已形成煤化工、硅材料、生物工程、纺织服装等较为完备的循环经济体。截至目前,区内拥有省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家,试点企业2家,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2家,无锡-新沂工业园被列入省级低碳经济试点园区。另有6家被列入省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企业。开发区在2013年成功创建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获得省支持资金750万元。5.积极开展科技进步,增强循环经济产业创新能力。“十二五”以来,开发区高度重视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研发平台创建力度。目前已创建成“省两化融合示范(区)基地”、“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基地;“省农化产品检测中心”、“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个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省高分子及硅材料特色产业园”、“省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4个省级特色园区。争取各类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3390万元。目前,国家级及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增多,共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218个。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13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值332.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2.2%,新兴产业销售占比扩大到43.53%,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开发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园区90%的规模以上企业都设有研发机构。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国家及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是苏北地区单位面积拥有创新平台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开发区之一。6.积极推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近年来,开发区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规范用地条件,建立项目用地“前评审”、“后评估”制度。收回、盘活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另外,我区实行供地量与项目的投资额、建筑密度及容积率等指标挂钩。目前,开发区工业建筑容积率达到0.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7311万元/公顷。三、采取的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目标任务落实。为有力推进循环经济工作的开展,我区及时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区循环经济领导小组,从制定规划、政策入手,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循环经济投入,全力推进循环经济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和节能减排重点项目建设,使全区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工作稳步开展。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深入项目建设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对获得省补助资金的企业加强专项资金使用审计,确保项目进度按序时进度建成及省补资金的规范使用。2.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根据开发区实际,不断推进循环经济规划政策保障体系的制定和完善,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实施方案、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62020)、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4)、江苏新沂经济开发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4)等规划的发布实施,同时现正在根据园区发展实际现正在积极修订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已更好的指导开发区下一步总体发展。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规划政策体系。3.加大鼓励扶持力度,建立考核约束机制。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按照新沂市工业企业标杆管理考核奖励办法的文件精神,对企业污染质量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管理规范,实现废水、废气、噪声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100%,一般固废综合利用处置率和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落实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措施,减排项目通过国家核查确认的企业,一次性给予奖励50万元。省循环化改造获得项目支持资金750万元,其中前两批资金共500万元,已全部下拨区内重点项目支撑企业。另外,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国际循环经济项目到我区投资,引进循环经济技术和人才,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创新我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我区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建设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内企业间、行业间生态产业链并未真正形成。虽然我区大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和要求来衡量,区内企业间、行业间废物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企业间相互交换副产品的循环利用机制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一个企业排放的废弃资源并没有完全被其他企业充分、有效地利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间、行业间的生态产业链构建还不是很理想。二是我区部分企业对节能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重视程度还不够。企业循环经济管理工作在规划、管理、措施、监督和保障等方面认识不够,企业开展循环化各项措施跟不上;造成企业能耗总量偏大、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三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开发区虽然也引进了一些新兴行业,如新医药、新材料、现代物流等,但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传统行业在开发区内占有很大比重,占经济总量的75%以上。大中型骨干支柱企业仍偏重于传统产业,产品的规模生产、市场的竞争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 五、建议一是加强循环经济理念宣传、教育。加大力度宣传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把循环经济教育贯穿于各个层次的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中,普及和强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在全社会营造节约资源和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对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的资金支持力度。建议省发改委联合相关部门出台有关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项目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六、“十三五”工作思路“十三五”期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走一条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的生态工业发展之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科学发展。 1.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发挥我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链新产品开发步伐,重点围绕精细化工、绿色食品、机械冶金和装备制造、高分子及硅材料、新医药等产业发展上下游产业,积极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到“十三五”末,初步建成比较完善的生态工业体系,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2.加强支持力度继续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加大循环经济专项资金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组织重点项目申报国家、省、市循环经济重点项目,争取得到国家、省市政策和资金的支持,缓解企业项目建设资金短缺的压力。积极鼓励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造。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积极开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在废弃物资源化方面加强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