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前言11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1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现状21.2 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32农用地流转模式的基本原则52.1 依法原则52.2 平等、自愿、互利、原则52.3公平、公开、公正原则62.4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63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模式研究73.1 农地使用权转包73.2 农用地使用权租赁83.3入社股份制模式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折向合作社83.4 农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制)93.5农用地使用权互换104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谢12摘 要随着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出台,“三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土地,受到广大的更多的关注。近几年来,农用地流转问题已成为推进我省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建立建立和完善土地市场面临的重要方面。研究如何规范农用地流转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地抛荒、闲置,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而且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以鲁西欠发达地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农用地流转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农用地流转中相关原则的框架下,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几点如何规范、高效实现农用地流转的模式,以期能对鲁西地区的农用地流转提供必要的参考。关键词: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流转模式Abstract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has become rural land use system reform and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major problems of land market. Research standard farmland circulatio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prevent land PaoHuang, idle,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improving land use efficiency: the more can promote 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creases the farmers incom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Through the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this paper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ccording to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points out the principles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as put forward for the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patterns.Key word: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 Agricultural land circulation; Move mode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模式研究前言山东省地处中国东部,黄河下游,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省市之一。鲁西指山东省西部,主要包括滨州市、聊城市、德州市、菏泽市。鲁西为平原地貌,海拔多在50m以下,是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该区年平均气温1114,年平均降水量在550950cm。这一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成为山东省主要的农业区。与山东半岛,尤其是胶东地区相比,工业化的水平比较低,因而成为欠发达地区1。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和土地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上地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户,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土地给农民带来巨大收益,同时由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使我国的农地制度出现了新的矛盾:一方面,我国所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和稳定,不能动摇,更不能轻易改变;另一方面,在土地承包过程中所采取的按人口平均地权的分配方式,使户均耕地面积较少,土地利用中细碎现象严重,限制了农业规模化生产,不利于农业现代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农业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近年来,由于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不重视,加上农村劳动力大部分转移至城市打工,有些土地只是出现了荒芜的状况,这使得农村土地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出现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国家和各个省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和规范要求。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02010)指出:“鲁西南山地、丘陵地区要统筹安排各类用地,重点保护好河谷平原的基本农田,加强塌陷地复垦,搞好水土保持工作;鲁西北平原地区,要切实保护耕地,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林网建设,合理安排能源和原材料开发建设用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三农”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问题。土地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2。现段中国农地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土地归集体或国家所有,农民依法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使用权,“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这种制度在早期确实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始制约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实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供最基础的制度保障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关键。1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现状农用地流转,实际是指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即在不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和承包地农业用途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3。宪法规定:“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但在国家出台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50年不变、70年不变的政策之后,农村土地的极小流动性使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化。在现实中就形成为国家、集体和农户三级所有的格局。因此,土地流转可以从行为人角度分为个人租赁、政府征用、集体占用与转让三种类型4。鲁西地区农用地流转呈现以下特征:1.1.1农用地流转形式多样化,以转包和出租为主目前鲁西农地流转的主要方式有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和入股等类型。(1)转包型,是指承包方将其部分或全部承包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在一定期限内按照约定条件让渡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其他成员经营。(2)转让型,是指具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承包户,经发包方同意后,将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及原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与义务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单位或个人。(3)互换型,即承包方为方便管理或根据种养需要,将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内其他承包人所承包的土地或集体预留机动地进行的调换经营。(4)出租型,是指承包方将其土地经营权单独或者随同地上附着物租赁给其他农户、单位或个人并收取租金的行为。租赁不改变原承包关系。(5)入股型,指承包方之间自愿联合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从事农业合作生产;或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与业主合作开展农业规模经营。在所有的5种农用地流转方式中,以转包和出租为主,但是无论是转包还是出租,这些都是在土地归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的。转包和出租是鲁西地区农用地流转的重要方式。1.1.2农地流转范围逐渐从局部向整体发展,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鲁西农用地流转在范围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从经济水平较低的丘陵地区向经济水平较高平原地区扩张;另一趋势是从区位条件优越的城郊地区向广大农村地区扩张。农用地流转的范围不断就扩大,已被越来越多的农户所认可和接受。鲁西平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位条件相对丘陵来说,位置和自然条件优越,这些地区是我省实行农地流转的地区。在这些地方实行规模经营,能够取得规模经济,农地流转已初见成效。而丘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广大农民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也纷纷外出打工,有了农地流转的需求,加上当地政府的在政策上的大力引导和扶持,农用地流转搞得有声有色,面积出现了扩大的趋势。1.1.3农地流转的绩效显著通过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对促进农业开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一是增加了农业资金投入。农用地流转由原来的耕地转变成效益较高的种养业、林业、旅游业项目,既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又带来了大笔资金。二是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偿转让,既保证了农民基本收入(土地流转费),同时业主还吸收出租土地的农民参与务工,获得200500元的月工资收入。并且把土地流转出去的农户大多数是在二、三产业有比较稳定的职业,他们从事二、三产业能够获得比从事农业更高的收入,而且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安心的从事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1.2 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存在的问题1.2.1农地流转的合同及管理程序很不规范,限制了农用地流转的规范化运行目前鲁西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小规模流转占着主导地位,多为亲戚朋友和农户之间的流转。这就导致了承包经营权在流转时,大都采取口头协议的形式,很少通过合同或契约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口头合同稳定性差,双方利益缺乏法律保护,协议的随意性造成接包方缺乏长期经营的打算,舍不得增加投入,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掠夺式经营。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手续不健全,多数农户仍通过口头协议达成流转意向,目前,夏津县口头协议的有0.89万户,占流转户数的79%。流转双方签订合同的只有0.24万户。用“个人诚信”代替流转合同,容易引发土地纠纷。1.2.2农户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应有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明确指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是农民,但没有明确规定谁真正代表集体。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都认为自身有充当主体的资格,都能在集体土地流转中行使权力,导致农用地所有权虚设、“责、权、利”不清、农民合法权益得不到落实和保证。有些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手段强制征地或强买集体所有土地,使集体及农户处于被动地位,权益受侵犯,农民在土地使用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5。1.2.3农用地流转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促进农村社会的转型和整个社会进步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农用地市场处于形成的初级阶段,发育滞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发挥还不充分。市场发育水平地域差异大,竞争不足,价格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6。1.2.4农用地流转信息不通畅,未形成“信息网络”目前鲁西地区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象大多局限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村民,且多为转让人的亲戚和朋友,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虽然有的地方成立了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但总体上缺少由上而下的网络状、多功能的服务体系,使得供求双方信息辐射面窄,信息流动不畅,这不仅使土地流转受到局限,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使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提高。鲁西的土地流转市场不完善,缺乏土地流转的政策空间。同时,流转的服务也不到位,流转程序复杂,信息不畅通,也阻碍了流转的积极性。特别是产权界限不清导致土地流转的责权利关系不明。土地流转中,虽然存在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等,但各项权利的界限没有具体规定。建立真正适合土地流转市场需求的中介和配套服务组织后,不仅可以让本村、本乡范围内出包转让而且可以让外乡、外县甚至外省、外国的投资人都能来投资,从而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样也有利于农业的市场化转变。1.2.5畸形行政干预阻碍农用地流转农用地流转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必要的行政干预和监督指导,但有些地区无端干预,或在某种利益驱使下不顾农民利益强行干预,甚至有预谋地干预,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部分地方的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对土地流转不够重视,持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态度和看法,认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是农户与种养大户或农业企业之事,直接参与会自找麻烦、自吃“苦头”,于是采取放任不管、听之任之的态度7。基层干部迟迟不将第二轮承包合同或土地经营权证书发放到农户,借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之名,随意改变土地用途。有的不顾实际,强行搞所谓股份制或集中经营,引发很多后遗症;有的对土地租金的收益分配,缺乏公开性、合理性,对农民的补偿不到位的现象比较严重等。这些都对土地流转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也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引发消极因素。2农用地流转模式的基本原则农地使用权流转的原则是指贯穿于整个农用地流转活动中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它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流转原则贯穿于整个农地使用权流转过程中,是农用地流转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对整个流转过程具有指导意义;其二是本身具有规范作用,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进行农地使用权流转中都必须以这些原则为根本依据,一旦违反要承担法律责任。2.1 依法原则土地流转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不得随意改变农用地用途、撂荒或进行掠夺性经营,确需改变土地生产用途的,应依法报批。同时规范土地流转合同,制定各种流转合同样本,力求流转手续合法、规范,并依法保证合同各方严格履行合同。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长期不变的基本原则,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使之物权化,保持转入农户的土地使用权利,确保农用地流转各方法律关系清晰、权利与义务对等。2.2 平等、自愿、互利原则农用地流转要充分尊重流转双方当事人的意愿,特别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严禁任何形式的强迫命令。土地使用权的转包、租赁费,应由农户与受让方或承租方协商确定,并全部归具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所有,乡(镇)政府及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和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截留。农用地流转坚持农户自愿原则,并非意味着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放任不管,让其完全处于自发状态。农用地流转事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败,事关农村发展稳定的大局,各级支付部门应当重视对农用地流转工作的监督、调控和管理。在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工作中要坚持农户自由原则。任何人都不能违背农户意愿搞强制流转。同时,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又离不开政府的调控和服务。要明确政府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职责,强化政府对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调控和服务职能8。2.3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公平原则要求参与土地使用权流转的主体应本着公平的观念从事流转活动,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要求在取得自身权益时,必须付出相应的义务,兼顾他人的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即权利义务对等。具体要求是:第一,土地使用权流转主体机会平等,有同等的机会参与流转活动;第二,主体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上不能有失公平。“公开、公正”主要指农地流转在程序上要公开、公正。它要求土地使用权流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由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土地使用权流转方案;(2)由集体经济组织对土地进行普查、测定面积、勘清界限;(3)由集体经济组织根据所转让土地的自然状况、地理地貌以及附属物等,确定转让土地的类型,划分等级;(4)采取招标、拍卖向社会公开转让;(5)签订土地使用权流转合同。农地流转的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也体现了农地流转的有序性9。集体所有的土地应由村一级负起土地流转组织工作的责任。不论是土地发包过程中的流转还是土地合同期内农民之间的协商流转,都必须经过集体经济组织的同意。特别是大规模流转,村集体经济组织要认真组织,加强领导,确定承包原则和方法。要明确规定:土地流转后不得改变规定的土地用途;成块的土地不得转包给两个或两个以上没有联系的接包者;转包要签订转让协议书;转后要由集体与新的承包者签订合同。2.4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这是农用地流转的前提。我国土地除城市市区的土地和农村及城市郊区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土地外,均属于农民集体所有。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和流转的当事人都不能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随着经济的发展,鲁西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加的矛盾还会进一步加强,实行农地农用,保护基本农田稳定是关系子孙后代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国家把保护耕地己列入基本国策,耕地必须保证其农业用途。但是近年来,德州市、聊城市等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出现了直接绕过土地管理法,明为农业开发,实为圈占耕地的现象。耕地被圈占,许多农民沦为既失业又失地的无业人员,最终将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凡改变土地用途的流转都不能认定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依法办理土地转用手续。要切实加强农用地管理,防止借土地流转之名非法改变耕地的农业用途。3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模式研究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为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以及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规模经营与集约经营,对农用地使用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农用地不具有流动性,这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的,也不适应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农用地流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分析农地流转模式与机制,规范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对科学合理地配置农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鲁西欠发达地区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基本政策导向应当是: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和稳定农村大局出发,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转向其他产业就业,在此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使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笔者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鲁西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鲁西欠发达地区农用地流转应采取一下几种模式:3.1 农地使用权转包转包是指农户在承包期内把自己部分或全部土地经营权,以一定条件转给第三方从事农业经营的土地流转形式。转包后原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变,仍然要按承包合同的规定向国家和集体履行应尽的义务,接包方与农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他们双方自行协商,在流转合同中标明11。这种模式的适用范围比较广,尤其适用于家庭劳动力不足,暂时无力经营但又不愿意放弃土地的农户。 近年来,随着土地种植机械化的不断提高,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出现农村劳动力不足,在短期内人们将土地转包给他人。这种模式在鲁西地区比较常见,多出现在城郊地区。很多地区可以利用这种模式,不仅节约劳动力,还可以提高农用地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地抛荒、闲置,优化土地资源的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更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3.2 农用地使用权租赁租赁是指承包农户在承包期内将承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使用权出租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鼬或集体以外的其他经营农业的一种农村土地流转形式。这种流转形式不改变衣户与集体经济组织约定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承租人只按承包合同规定向农户交纳土地租金12。租赁是一种适用范围较广的流转模式,从富裕地区到贫困地区帮可以采用这种流转模式。受让方农业经营能力的认定应包括受让方本身是否有农业经营能力、受让方承接了流转的土地后是否从事农业经营。这主要是针对工商企业或单位投资开发农业做出的规定。工商企业或单位投资开发农业有利于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优良品种,开拓市场,促进农业的发展,应予鼓励。但如果直接租用农户承包地,国家有关部门应对其是否具有农业经营能力进行认定。没有农业经营能力,就不能保证其承租农户承包地的行为符合农业用途的原则,就有改变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性质的可能。这种模式在鲁西欠发达地区比较实用,人们可以集体经营综合管理,适合企业经营。3.3入社股份制模式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折向合作社农民入股合作社或公司以后,既是股东,又当业主,形象概括就是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靠分红。在实际操作中又主要出现了两种类型:一是“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模式,农户在按入股土地面积获得保底租金的基础上,再按股份分红;二是“无土地租金+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模式,由合作社或公司为农民提供种苗、农资等,农民按照合作社或公司标准化生产要求进行生产,合作社或公司按事先约定的市场保护价收购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在此基础上,农民按照入股份额对合作社或公司利润抽取一定比例的分红13。近年来,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作用,不仅使农村分散、闲置的土地资源进入市场规范流转,实现了土地的市场价值和合理有效利用,吸引了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注入农业,还促进了农村各行各业的分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滕州市西岗镇在2006年下半年创建农村土地流转有形市场时,土地流转费一般每亩200至400元,通过一年半的市场化运作,目前土地流转价值成倍增加,一般每亩600至1000元,最高达1400多元,建成了甘桥、丁堂、丁庄41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化经营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山东宁阳县乡饮乡在推进土地流转中,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全国的“合作之乡”。农业内部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农业以外的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也蓬勃发展。到2008年底,全乡农业生产、农机服务、蓄水用水、公路养护、治安联防等11类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42个,引入社会投资2.3亿元,参加农户4039户,占总农户的40%。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了农村社会各业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鲁西欠发达地区可以借鉴“西岗镇模式”,实行入社股份,发展集体经济,加快农用地的流转,提高农民的收入14。3.4 农地使用权入股(土地股份合作制)农地使用权入股是指在承包期内,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农民凭股权人股组成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对土地实行招标承包,或对外租赁;或自己直接开发,农民按股分红15。入股是目前最具优越性的一种流转形式,它具有其它流转形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其一,便于规模经营。土地股份制可以在不剥夺农民的农地使用权和未来收益的条件下,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其二,便于分散风险。土地股份制克服了其它流转形式中转入农地者独力承担市场和自然风险的弊端,使农户和转入农地者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能够充分的激发双方的积极性。但组成的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均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农民的收益受经营状况的制约,利益难以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在股份公司破产时难以清偿,即使清偿了,也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农民丧失土地。土地使用权入股也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将土地使用权作价后,将股份集中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手中,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对外招标承包,并且对股权进行管理。这种形式尚不多见。另一种是农户直接将土地使用权入股到一个公司,由公司进行经营,农民年终分红。这种模式在鲁西地区使用比较少,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县的成功经验来发展鲁西地区的农业。如山东宁阳县蒋集镇郑龙村和仪阳乡陈庄村,村“两委”在组织农民发展蔬菜生产中,既让农民增收致富,又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各项工作得心应手,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干部群众团结和谐。陈庄村近两年按土地股份制组织农户生产销售蔬菜432万斤,营销额365万元,盈余48万元,社员分红28万元,村集体收益20万元。郑龙村2008年村集体纯收入达到30万元。3.5农用地使用权互换农地使用权互换,是指承包户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首先,互换是发生在同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之间;其次,互换的前提是用于交换的两块土地同质同量。如果实行互换的两块土地在质量或数量上存在差异,则需进行一定的调整;并且实行互换的两块土地所种植的作物之间存在价格差,也须补足差价。如果有涉及两个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想进行互换,承包方应通过各自的集体经济组织按规定进行互换。在鲁西地区,人们由于个人原因或其他原因可能将土地互换,以方便管理,这种模式在鲁西地区农村最为常见。4结语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设备采购合同
- 2025关于合资企业的合作协议
- 物权法学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基孔肯雅热知识测试试卷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合同范本
- 2025年统编版五升六语文暑假专项提升:扩句与缩句(有答案)
- 2025餐饮后厨租赁合同模板
- 2025年卫星数据采集系统项目建议书
- 2025年氯金酸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漏洞扫描技术安全漏洞检测与预警系统研究
-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六年级劳动与技术上册教案(全套)
- 部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解读
- 西宁金鑫气体有限公司湿法工艺生产溶解乙炔气项目环评报告
- 广东省工商局授权委托书格式
- 高中音乐-保卫黄河(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教学课件设计
- 深圳大学 答辩3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一英语练字字帖
- 学校食堂教师就餐付费记录表
- 第一章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基础)
- GB/T 40073-2021潜水器金属耐压壳外压强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