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灰技术协议书》doc版.doc_第1页
《除灰技术协议书》doc版.doc_第2页
《除灰技术协议书》doc版.doc_第3页
《除灰技术协议书》doc版.doc_第4页
《除灰技术协议书》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电厂工程电厂工程 气力除灰系统气力除灰系统 采购合同附件采购合同附件 技技 术术 协协 议议 有限责任公司 需 方: 电 力 设 计 院 供 方:物料输送有限公司 2004 年 11 月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目目 录录 1 总则 1 2. 设计条件和设备运行环境条件 1 3技术要求 3 4 设备清洁、油漆、包装、标志、运输及保管 19 5. 设计与供货界限及接口规则 20 6 设备技术数据表 20 7 供货范围 25 8 技术资料和交付进度 27 9 监造、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30 10 技术服务和联络 32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 1 1、总则、总则 1.11.1 本技术协议书适用于(2X135MW)煤矸石发电厂气力除灰系统,它提出了该系统的功能设计、结构、 性能、安装和实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1.2 本协议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明确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 的规范和条文。供方应提供满足本协议书和有关工业标准要求的高质量产品及其服务。对国家有关安全、 环保等强制性标准,供方提供的产品必须满足其要求。 1.31.3 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所有条文提出异议,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供的产品应完全满足本规 范书的要求。 1.41.4 本协议书所引用的标准如遇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 2、工程概况与环境条件、工程概况与环境条件 2.1 本期工程装机容量为 2135MW 锅炉的除尘方式均采用静电除尘器。锅炉除渣方式采用冷渣器,各冷 渣器经链斗输送机将干渣输送到渣仓。 2.2 每台锅炉拟选用单台双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为99.8%。每个电场下设 2 个落灰斗,每台 除尘器 10 个落灰斗。两台锅炉电除尘器共 20 个落灰斗。每台锅炉有 4 个空予器冷灰斗,两台锅炉共 8 个 冷灰斗, 除灰方式拟采用干式气力浓相系统将干灰集中到灰库。 2.3 每座灰库上部设置有压力真空释放阀,布袋除尘器,灰库内部设置汽化槽、气化风机,气化加热装置, 干灰装车机。 2.4 气象资料 (2X135MW)煤矸石发电厂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 。保德县地处中纬度地带的晋西北黄土高原,属典 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之中,四季分明,变化显著,冬春较长,夏秋较短,冬季寒冷少雪,春季干 旱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凉爽。日照小时数年平均为 2814.3h,年平均温度 9.5,年平均降水量仅 413.5mm,素有“十年九旱之称” 。 2.5 抗震设防烈度: 6 度 2.6 锅炉燃煤资料 主要成分分析结果 项 目符 号单 位设计煤种校核煤种 收到基碳 Car 35.2129.82 收到基氢 Har 2.591.75 收到基氧 Oar 10.444.20 收到基氮 Nar 0.590.45 收到基硫 Sar 0.110.18 收到基灰分 Aar 45.0661.30 收到基水分 Mar 6.01.32 分析基水分 Mad 1.071.32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2 收到基挥发分 Var 48.2848.63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Mkcal/kg29752720 可磨系数 HGI615353 2.7 脱硫用石灰石 本工程掺烧石灰石进行炉内脱硫,石灰石成份分析数据见下表: 石灰石主要成分分析资料 项 目符 号单 位数据 氧化钙 CaO 54.44 氧化镁 MgO 0.00 氧化硅 SiO2 1.22 氧化铁 Fe2O3 0.55 氧化铝 A12O3 1.16 氧化钛 TiO2 0.12 氧化硫 SO3 0.00 氧化钾 K2O 0.09 氧化钠 Na2O 0.05 氧化磷 P2O5 0.0l 烧失量 Loss 42.19 2.8 锅炉耗煤量 项 目 容量 (MW) 小时耗煤量 (t/h) 日耗煤量 (t/d) 年耗煤量 (t104/a) 设计煤种 213521194760142.8 校核煤种 213521325280158.4 说明:全日耗煤量按 20h 计,年耗煤量按 6000h 计。 2.2.9 脱硫石灰石消耗量 石灰石消耗量 项 目 容量 (MW) 小时耗石灰石量 (t/h) 日耗石灰石量 (t/d) 年耗石灰石量 (1104/t /a) 设计煤种 213520.9361.1 校核煤种 213521.55262.081.862 注:日运行小时数为 20 小时,年利用小时数为 6000 小时。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3 2.10 灰渣平均粒度: 由供方负责采集、分析和提供飞灰粒度。 2.11 飞灰密度 飞灰真实密度按 20002200 kg/m3 考虑。 飞灰堆积密度在容积计算中按 750kg/m3 考虑,在载荷计算时按 1200 kg/m3 考虑。 3 3技术要求技术要求 3.1 工作范围 3.1.1 供方的工作范围:供方应提供一个完整的功能齐全的飞灰正压气力处理系统(2X135MW) 。对所设 计的系统、所提供的设备、管道、附件及其功能和参数负有全部责任。系统范围分列如下: 3.1.1.1 飞灰输送系统:从空予器灰斗和电除尘器灰斗出口法兰至灰库的飞灰输送系统:包括空予器灰 斗和电除尘器灰斗下的手动关断门、气动阀、连接短管、输送器、气力输灰管道、管道切换阀、膨胀管 接头、排气平衡管道及阀门等一切设备、组件、附件、管道、输送和仪用压缩空气管、支吊架和平台扶 梯的设计选型、布置、施工图详图设计和供货。 3.1.1.2 灰库排气过滤系统:包括库顶排气过滤器、真空压力释放阀的设计选型,并提供库顶排气过滤 器、真空压力释放阀、灰库连接管道及阀门、平台扶梯及安装附件的设计选型、布置、施工图详图设计 和供货。 3.1.1.3 压缩空气管道从除灰空压机室外储气罐出口至压力输灰装置(气控装置)间的压缩空气管道系 统:包括压缩空气管道(输送和仪用)等一切组件、附件、管道、支吊架的设计选型、布置、施工图详 图设计。 3.1.1.4 灰库气化系统:包括灰库气化风机、空气电加热器、灰库气化箱及气化装置、气化风管道及阀 门等一切设备、组件、附件、灰库气化槽、空气管道、支吊架和平台扶梯的设计选型、布置、施工图详 图设计和供货。灰库的汽化面积按灰库面积的 15%设计。灰库系统采用分区轮流供气,轮换周期供方负责 制定,在设计联络会确定。 3.1.1.5 灰库排气过滤器脉冲反吹空气系统及仪表用压缩空气系统:包括压缩空气管道及阀门等一切设 备、组件、附件、压缩空气管道、支吊架和平台扶梯的设计选型、布置、施工图详图设计和供货。 3.1.1.6 灰库卸料系统:灰库卸料斗出口至干灰散装机出口范围内的所有设备、组件、附件、供排水 (气)管道、支吊架和平台扶梯的设计选型、布置、施工图详图设计和供货。 3.1.1.7 灰库、气化风机、厂区输灰和空气等管道管架等系统施工图详图设计。 3.1.1.8 飞灰输送系统和灰库排气系统中,当设备和管道的外壳温度大于 50时,供方须作保温施工图 设计,由需方提供保温材料、保护层及安装材料。 3.1.1.9 提供整个灰处理系统的所有仪表和控制系统,具体要求详见本技术协议书 3.5 条。 3.1.1.10 提供以下与飞灰输送系统、灰库排气系统相适应的辅助系统和设施(除非在合同中有其它特殊 规定) a) 检修平台扶梯 b)电气系统(包括驱动装置)及电气设备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资料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4 c)供货范围内的专用工具和备品备件 d) 材料的质量控制记录以及工厂试验结果 e)运行和维护细则 f)系统设计中设备的监视和设备之间的连接 g)工厂标志和油漆,包括现场油漆材料以及包装运输 h)安装、调试及试运行的现场指导 i)技术培训 3.2 参数、容量/能力 3.2.1 设计基本参数: 该部分参数按中国电力行业标准 DL5000-2000 及 DL/T55142-2002 中的系统设计基本条件提供,不足 部分可来函索取。 (1) 每台 135MW 锅炉所配电除尘器 BMCR 时的排灰量:36.2 t/h 除尘器效率为: 99.8%。 (2)静电除尘器除灰系统: a、静电除尘器排灰温度: 200 b、每台炉静电除尘器各电场飞灰分配比例: (暂定) 一电场:( 2 个灰斗) 80 % 二电场:( 2 个灰斗) 16 % 三电场:( 2 个灰斗) 3.2 % 四电场:( 2 个灰斗) 0.64 % 五电场:( 2 个灰斗) 0.16 % c、除尘器灰斗最大处的热膨胀量表 t240 位置X 方向(mm)Y 方向(mm)Z 方向(mm) 灰斗出口法兰处待定待定待定 空予器灰斗最大处的热膨胀量表 t350 位置X 方向(mm)Y 方向(mm)Z 方向(mm) 灰斗出口法兰处待定待定待定 (3) 每台炉 4 个空予器灰斗,飞灰处理系统:(按总灰渣量的 3%) a、排灰量 每台炉 3.5t/h b、排灰温度 240 (4) 灰库 本期工程设置 2 座 9 m 的钢筋混凝土平底灰库(1 座用作细灰库,1 座用作粗灰库) ,总高为 26.5 米. 灰库距电除尘器灰斗水平距离(配管长度):约为 180 m,90弯头约为 8 个;距空予 器灰斗水平距离(配管长度):约为 210 m,90弯头约为 10 个 。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5 每座灰库上部设置一个压力真空释放阀,一台布袋除尘器,灰库内部设置气化槽、气化箱、2 台气化风机, 2 台气化加热装置,2 台干灰装车机。气化槽的面积按灰库面积的 15%设计。干灰装车机出力 100t/h,布 袋除尘器的进口流速0.8m/min, 每台布袋除尘器处理风量为灰库最大可能进风量. 3.3 性能要求 3.3.1 总的要求 3.3.1.1 机组总容量为 2135MW,除灰系统采用粗细分除。 3.3.1.2 每台炉设 1 套正压浓相气力除灰系统,按 1 台炉为 1 个单元设计。用于输送锅炉电除尘器及空予 器灰斗中收集的飞灰。空予器和电除尘器一电场的干灰(粗灰)输送到本期工程的#1 粗灰库内,经切换 阀切换后还可进入本期工程的#2 细灰灰库。电除尘器三、四、五电场的干灰(细灰)输送到本期工程的 细灰库内,经切换阀切换后还可进入本期工程的#1 粗灰库。电除尘器二电场的干灰(细灰)经切换阀切换 后还可输送到对应的粗灰库内。 3.3.1.3 除灰系统采用程控运行,供方应确定和推荐输灰系统安全、合理的运行周期和每次运行时间,并 提出详细程控方案和 PID 图。 3.3.2 系统要求 3.3.2.1 空予器和电除尘器灰斗采用连续排灰方式,灰斗正常情况下不存灰,灰斗不考虑气化风系统,气 力除灰系统应充分考虑灰斗不存灰(即空灰斗的运行方式)的因素。 3.3.2.2 除灰系统出力按空予器和电除尘器所排飞灰总量的 1.5 倍设计。电除尘器各电场系统出力的确 定,要考虑当电除尘器故障时,仍能稳定排除锅炉连续最大出力 BMCR 时的全部灰量。 3.3.2.3 电除尘器二、三电场系统出力的确定,要考虑到当电除尘器一电场因故停运时,能清除锅炉连 续最大出力 BMCR 时的全部灰量。 3.3.2.4 空予器输灰系统要充分考虑到对粗灰粒的适应性以及排灰温度 240C 的要求,并对此提出有有效 措施。 3.3.3 输送器 3.3.3.1 输送器应安装在空予器和电除尘器的每个灰斗下,其出力必须和气力输送系统要求的出力相适应, 并保证在工作温度下安全可靠的工作。MD 泵固定在电除尘器 0m,AV 泵吊挂在灰斗上,在每个 MD 泵上方 落灰管上设膨胀节,充分吸收灰斗热位移的膨胀量。 3.3.3.2 输送器进灰阀和排灰阀密封要保证在输送过程中压缩空气不会泄露。 3.3.3.3 输送器具有足够的容积以减少阀门动作时间。 3.3.4 压缩空气系统 3.3.4.1 输灰系统所有压缩空气系统,包括空压机及压缩空气后处理装置由供方负责设计,但不在供方 供货范围内。 3.3.4.2 供方按系统需要提出输送用及仪用空压机及后净化处理系统的参数、运行及备用套数,单台空压 机容量按 40m3/min 等级考虑,采用 2 台运行,1 台备用的模式。对空压机及后净化处理系统提出具体的 技术要求。空压机布置在本期电除尘器侧的除灰综合楼内。空压机及后净化处理系统由需方另行招标。 3.3.4.3 灰库气化风机(含加热装置)都由供方负责供货。本期工程 2 台炉共设 1 座细灰库、1 座粗灰库,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6 灰库系统设气化风机 2 台,1 台运行 1 台备用,气化风机用于对所有灰库提供加热的气化空气,每台气化 风机出口处装设一台电加热器(每座灰库设一台电加热器) 。 3.3.4.4 所有风机的设计压力和流量都要有足够的裕度,出口压力不低于输送系统设计压力的 120%,出 口流量不低于输送系统额定出力所需流量的 110%。 系统选型参数表:(单台炉,两台炉相同) 设 计 原 始 数 据 表 物 料 特 性粒 度 分 布(假设) 堆积密度750kg/m3筛下电除尘器灰空预器灰 含 水 量干灰90%130m490m 正常温度240(空预器)50%40m145m 200(电除尘器)10%6m35m 使 用 参 数 灰斗布置 一电场 x2 个灰斗 二电场 x 2 个灰斗 三电场 x 2 个灰斗 四电场 x 2 个灰斗 五电场 x 2 个灰斗 空预器 x 4 个灰斗 收灰点进入粗、细灰库 输送距离 (水平段+垂直段) 空预器 电除尘器 21026.5236.5m 18026.5206.5m 输送出力 (t/h) 一电场 二电场 三电场 四电场 五电场 空预器 正常工况 t/h 28.96 5.79 1.16 0.23 0.06 3.5 设计工况 t/h 43.44 8.69 1.74 0.35 0.09 5.25 输送设备数量及型号 一电场 二电场 三电场 四电场 五电场 空预器 设备数量 2 台 2 台 2 台 2 台 2 台 4 台 设备型号 80/8/6 输送泵 45/8/5 输送泵 6.0E/8 输送泵 3.0/8 输送泵 3.0/8 输送泵 3.0/8 输送泵 输送器规格 型 号 80/8/6 输送泵 45/8/5 输送泵 6.0E/8 输送泵 3.0/8 输送泵 工作容积 2.54 m3 1.43 m3 0.20 m3 0.10 m3 入口阀直径 200mm 200mm 200mm 200mm 灰斗推荐出灰方式在重力作用下直接出料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7 输灰管道数量及布置 一电场 二电场 三/四/五电场 空预器 管道数量 1 根 168 x 7 mm 钢管 1 根 140 x 6 mm 钢管 1 根 114 x 6 mm 钢管 1 根 114 x 6 mm 钢管 3.4 设备结构要求及系统配置要求 3.4.1 总的要求 3.4.1.1 供方提供的设备应功能完整、技术先进,并能满足人身安全和劳动保护条件。 3.4.1.2 所有设备均应正确设计和制造,在正常工况下均能安全、持续运行,不应有过度的应力、振 动、温升、磨损、腐蚀、老化等其他问题,需方欢迎供方提供优于本规范要求的先进、成熟、可靠的 设备及部件。 3.4.1.3 设备零部件应采用先进、可靠的加工制造技术,应有良好的表面几何形状及合适的公差配合。 需方不接受带有试制性质的部件。 3.4.1.4 外购配套件,必须选用优质名牌、节能、先进产品,并有生产许可证及生产检验合格证。对 重要部件需取得需方认可或由需方指定。 3.4.1.5 易于磨损、腐蚀、老化或需要调整、检查和更换的部件应提供备用品,并能比较方便地拆卸、 更换和修理。所有重型部件均应设有便于安装和维修的起吊或搬运设施(如吊耳、环形螺栓等) 。 3.4.1.6 所有的材料及零部件 (或元器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且应是新型的和优质的,并能满足 当地环境的要求。 3.4.1.7 所使用的零件或组件应有良好的互换性。 3.4.1.8 所有驱动电机满足中国国家标准要求,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绝缘等级高于 F 级。露天工 作或外露的电动机、制动器、电气元件、设备等均应设置防护,设置的防雨罩应便于拆卸。户外安装 的电动机应用防结露措施。所有外露的电器设备及元件在特定工作环境下均应考虑防水、防雨、防尘、 防潮、防盐雾等措施。电动机质量在 20kg 以上时应提供环形螺栓、吊钩或其它能安全起吊的装置。 3.4.1.9 各转动部件必须转动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润滑部分密封良好 ,不得有油脂渗漏现象。轴 承温升一般不得大于 40,且轴承温度不得大于 80。 3.4.1.10 各外露的转动部件均应设置防护罩,且应便于拆卸;人员易于达到的运动部件应设置防护栏,但 不应妨碍维修工作。 3.4.1.11 所有承受压力的装置(包括输送器及其附件、阀门、贮气罐、管道及管件等)都要满足 ASME 相关标准。焊接工艺和过程都要遵照 ASME 标准进行。对焊接部位的检验遵守 AWS D1.1 标准要 求。 3.4.1.12 钢结构件和钢结构支撑要符合 AWS D1.1 标准要求。 3.4.1.13 当运行设备因发生故障而停运时,备用设备可以自动投入。 3.4.1.14 所有飞灰处理系统内阀门采用耐磨的材料和工艺,阀门本体使用寿命大于30000 小时,其 密封件使用寿命大于 8000 小时。输送管线和管件(包括管线上所有弯头)使用寿命必须达到30000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8 小时以上。 3.4.1.15 设备标志 设备铭牌应采用耐腐蚀的金属板制造。 铭牌应安放在运行人员容易看到的地方。 铭牌上应该有耐磨损的下列内容 ,但不限于此。 a、制造厂国别; b、制造厂名称; c、设备型号; d、设备名称; e、出厂日期编码; f、出厂检验编码; g、主要技术参数; h、KKS 编码。 3.4.1.16 降噪 系统内噪音必须控制在国家环保要求以内。 3.4.2 输送器 3.4.2.1 每个空予器和电除尘器灰斗都应配置一个输送器,不允许多个灰斗共用一个输送器。除尘器 MD 泵使用钢结构支架支撑在地面上,AV 泵吊挂在灰斗上。 3.4.2.2 输送器配有的进灰和排灰阀门动作准确可靠,维修方便。进灰阀和排灰阀采用进口阀门,进灰阀 采用圆顶阀。 3.4.2.3 每个输送器应配置压力平衡装置,包括平衡阀,排气管等,平衡阀应密封严密耐磨,动作灵活可 靠,便于维护,并与排灰阀的启闭动作相协调。平衡阀采用进口阀门。排气阀出口设在电除尘器灰斗上, 其高度要保证防止电除尘器灰斗中灰尘进入。 3.4.2.4 每个输送器应包括但不限于:罐体,配气系统,气动进料阀,气动排气阀(MD 泵) ,进气阀,逆 止阀,膨胀节(MD 泵) ,料位计(MD 泵) ,气化喷嘴,连接管道及支架,排气管及伴热保温设施(如需要) ,就地监控仪表等。 3.4.2.5 空予器和电除尘器灰斗下的各输送器容积的配置应合理,应考虑当电除尘器一电场因故停运时, 其它输送器能及时排除锅炉连续最大出力 BMCR 时的全部灰量。 3.4.2.6 输送器与灰斗之间装有 1 个手动阀门,以便在运行中进行检修。每个 MD 泵进料阀处设简易检修 维护平台。 3.4.2.7 输送器的设计强度应按输送空压机的额定压力 1MPa 设计,出厂前应按压力容器标准检验。 3.4.2.8 在每组同时运行的输送器的出口应配置 1 个气动出料阀,各阀门间应相互联锁,按程序要求启闭。 3.4.2.9 输送器出力必须和气力输送系统要求的出力相适应,并保证在工作压力和温度下安全可靠的工作。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9 3.4.3 灰库 3.4.3.1 本期设 2 座平底灰库,用于收集从电除尘器和空予器灰斗里来的飞灰。灰库内设有高、连续、低 料位指示器, 连续料位指示器采用 DE 料位指示器. 3.4.3.2 每座灰库下设 2 个出口,一路用罐式运灰车将飞灰送至综合利用用户;另一备用。 3.4.3.3 对灰库布袋除尘器要求 a、本期每座灰库顶上均应设 1 套布袋除尘器,净化后的空气直接排入大气,经其过滤后排入大气的 空气含尘量不大于 50mg/Nm3。其过滤效率应大于 99.95%,过滤风速应小于 0.8m/min。 b、布袋除尘器应能处理 100%进入灰库的空气量,考虑一定的裕量,排气过滤器配有自动脉冲反吹 装置,布袋反吹清扫系统应为自动、有效,配有脉冲式喷吹型,以清除灰尘。清扫系统必须具备在过滤 器处于工作状态下,连续运行的能力。过滤袋的材料可为聚脂纤维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其实际使用寿命 应不小于 18000 小时。文丘里管、笼架要求涂塑或用相应材料。 c、布袋除尘器应配有必要的监测控制装置如压差、滤袋破损、料位信号及脉冲反吹程序控制。 d、布袋除尘器在顶部净气室内抽袋,应配带必要的人孔,检查门和平台扶梯等。 3.4.3.4 灰库气化风机 a、灰库设有灰库气化风机,气化风量应按灰库运行的最大用气量的 110%设计,风机的风压应能满 足系统计算风压的 120%。风机机芯采用进口机芯,风机冷却方式为风冷。 b、2 座灰库共设 2 台风机,1 台运行,1 台备用,备用风机有自启动功能。灰库气化风机布置在灰 库内。 c、每台风机应配套供应包括但不限于进口过滤器,进出口消音器,柔性膨胀节,安全阀,冷却器, 压力及温度开关,出口止回阀和截止阀。 d、每台风机应配套供应所需的电动机,驱动装置,防护罩以及供安装风机和电机的公共底盘。 e、风机在离设备外壳 1 米处的噪音应在 85dB(A 级)以下。 3.4.3.5 灰库气化空气电加热器 a、采用空气电加热器把空气加热到不小于 230,由供方可推荐使灰呈流态化的空气加热温度。 b、每台风机出口装 1 台空气电加热器。 c、空气电加热器设有自动恒温装置。 3.4.3.6 干灰散装机 干灰散装机的机械及电控配件采用国产优质产品,在外观(油漆) 、耐用、耐腐及耐磨等方面有良好性能。 a. 本期灰库下配置 2 台干灰散装机,干灰散装机的出力为 100t/h。供方应保证设备密封性能良好,无漏 灰渣现象。 b. 干灰阀采用耐磨材料,密封填料采用抗老化、耐磨损、润滑性好、回弹性好的柔性石墨; c. 所有转动部件保证转动灵活,无卡死及堵灰渣现象; d. 干灰散装机保证密封严密,无飞灰外扬现象。 e. 干灰散装机带有检修用的手动插板门,气动插板门、以及布袋除尘器等。布袋除尘器除考虑干灰散装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0 机落灰管排气量外,还考虑灰库 10m3/min 气化排气量。 干灰散装机的装车伸、缩装置的有效行程按 1.8 米设计。干灰散装机有适应装车要求的料位信号以 便于控制伸缩头的行程,伸缩头采用双套管形式。双套管之间有足够的灰气通流面积以保证收尘通 畅。干灰散装机易磨损件使用寿命不小于 10000 小时(实际运行小时) 。 干灰散装机散装头上装设有料位计,控制料位灵敏准确,罐车装满时实现自动停止给料;干灰散装机装 灰管上装设的限位开关均灵敏准确,与干灰散装机控制柜一起组成完整的干灰装车系统,能实现全自动 装车功能;干灰散装机驱动电机采用电磁铁制动电机,防止干灰散装机动作时因失电而造成伸缩头失控 引起意外;干灰散装机伸缩管采用双套管结构,内套管采用优质碳素钢,外套管采用多层挂胶帆布缝制 而成,内管走灰,夹层走尾气,并通过吸尘风机排入灰库,散装头与罐车结合部位采用橡胶密封型式, 保证整个卸灰过程不冒干灰。 干灰散装机所选配的进灰阀、料位计、减速机等为优质产品,以确保整个干灰散装机的性能。干灰散装 机料位计采用进口限位开关,控制料位灵敏准确,罐车装满时实现自动停止给料;设计结构保证整个卸 灰过程不冒干灰,达到文明生产要求;特制的防尘护罩密封严密,伸缩灵活,寿命长;伸缩头上下限位 灵敏准确。 f. 干灰散装机配带控制箱。干灰散装机设置半自动控制和自动控制卸料的功能,散装系统内各设备之间 实现连锁设置,确保装灰安全、清洁完成卸料功能,并能解除连锁。 g. 干灰散装机的控制箱配备必要的报警信号,以显示和检测设备的运行和故障状态。 h. 控制箱内所用电器元件应为优质合格产品,技术参数符合相关国标,并有出厂合格证。控制箱上应设 运行指示灯,并提供联系电缆。控制箱要求防尘。 i. 干灰散装机所配的气动干灰阀采用国产优质阀门,气动头采用进口产品。气动阀的电磁阀采用进口电 磁阀,电磁阀要求防水、防尘。 3.4.4 设备维护用梯子平台 3.4.4.1 对难于接近的设备和管道附件,应设置维护和操作的平台和相应的楼梯通道(镀锌材料) 。 3.4.4.2 平台大小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并配有不低于 100mm 的踢脚板,栏杆。平台结构荷载不小于 4000N/m2,梯子平台宽度不小于 800 毫米,栏杆高度不小于 1050mm。梯子斜度不大小 450,仅在特殊情况 下才允许用 500的斜楼或直爬梯,梯子应配有棱手,平台为镀锌格栅平台,楼梯和扶手也应采用镀锌件。 输送器均设环形检修平台。 3.4.4.3 平台梯子由供方设计、供货。 3.4.4.4 在每个输送器的入口阀门附近、切换阀门附近、布袋式排气过滤器旁均需设置平台扶梯。 3.4.5 管道及附件 3.4.5.1 气力输灰管道和输送器排气平衡管道应采用普通 20 钢无缝钢管。 3.4.5.2 压缩空气管道采用普通 20 钢无缝钢管。仪用压缩空气管道采用不锈钢管。 3.4.5.3 气力输灰管道的弯头除有特殊型式外应采用陶瓷耐磨弯头,弯头寿命不低于 30000 小时。 3.4.6 保温油漆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1 3.4.6.1 保温油漆的设计应满足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DL/T5072-1997)的技术规定。 3.4.6.2 保温材料的设计需采用岩棉。 3.4.6.3 保温材料外需设置白铁皮保护层。 3.5 仪表和控制要求 3.5.1 电源、气源 3.5.1.1 控制电源 需方提供下列等级的电源; 380/220VAC 三相四线制、220VAC 单相两线制 50Hz 交流电源 当供方需要其它电压等级的电源时,需自配变压器。 供方在盘或柜内应能接受两路供电电源并设置自动切换装置、 UPS 装置和配置隔离装置。电源切 换不应影响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3.5.1.2 仪表用气 气源取自仪用压缩空气母管,压力范围 0.40.7MPa。 3.5.2 控制设备要求 3.5.2.1 供方应具备所供的气力除灰控制系统在国内同等容量、同等功能规模两个电厂、两年以上成功 运行业绩以及工程安装指导和调试的资格和经验。供方应同时提供近期成套业绩。 3.5.2.2 供方提供的控制系统方案应和需方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相协调,并无条件地满足其要求。 3.5.2.3 供方对供货范围内的所有设备选厂、选型应征得需方的认可。其中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继 电器、变送器、过程开关、电磁阀等设备应按照需方的要求选定生产厂和型号。 3.5.2.4 使用条件: 气力除灰控制系统电源柜、程控柜、本地上位机布置在除灰渣的控制设备室,测量仪表和控制设备 以及电磁阀箱、仪表箱、配电箱等布置在生产现场。布置于控制设备室内的机柜防护等级为 IP52,布置 于生产现场的仪表和控制设备及盘柜防护等级为 IP56。 3.5.2.5 控制方式: 供方应通过其提供的一套 PLC 对整个气力除灰系统(供方供货) 、除灰空压机系统(需方供货,包括 3 台空压机、3 台干燥器、3 台除油过滤器、3 台除尘过滤器、3 台空压机室储气罐、2 台冷却水泵等) 、 气化风系统(气力除灰部分的 2 台气化风机由供方供货、除渣系统的 2 台气化风机由需方供货,均包括 相应的电加热器、出口电动阀门等) 、管道泵系统(需方供货,包括渣库 2 台加湿管道泵、2 台空预器仓 泵冷却水泵等) 、排污泵系统(需方供货,包括 2 台渣库排污泵、1 台石灰石粉输送系统排污泵、2 台渣 库排污泵等) 、除渣系统(需方供货,每台机组包括 6 台链斗输送机、24 个旋转给料阀、2 台渣库布袋除 尘器、2 只渣库料位计(供方应提供电源点) 、2 只渣库高/低料位开关(供方应提供电源点) 、1 台干渣装 车机、1 台渣库加湿机等)实现自动控制。 本工程采用灰系统联网控制,在灰系统上位机站通过 LCD 画面和键盘对灰系统各车间(包括气力除 灰系统含除灰空压机系统/气化风系统/管道泵系统/排污泵系统、除渣系统、电除尘系统等)进行远方监 视和控制。供方应提供气力除灰控制系统与灰系统控制网络之间通讯接口的软、硬件,并参加整个灰集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2 中控制系统的联网调试,直至达到需方对整个灰系统的设计要求。 在除灰渣控制室内设置气力除灰控制机柜,在除灰渣控制室内设置一台本机上位机站,作为灰系统 控制网络故障时对气力除灰系统进行监控和组态的工具。 供方提供的设计方案应满足上述在灰系统网络和本地上位机站进行监控的要求,并考虑两处操作的 闭锁措施。 系统配置一套双机冗余热备 PLC 系统,1 炉灰渣、2 炉灰渣及公用系统采用远程 I/O 形式均配有 双网冗余通道连接,三个区域相对独立设置在独立的底板上,检修运行均能达到无扰要求;系统配置应 经需方认可。 3.5.2.6 设备总的要求 3.5.2.6.1 气力除灰系统检测仪表的配置应根据本附件和实际工艺系统要求确定并经需方审查。 3.5.2.6.2 装设的所有仪表和控制设备应具备在气力除灰控制系统运行两年以上成熟经验的资格,不得选 用没有实践经验的仪表。 3.5.2.7 仪表要求 3.5.2.7.1 所有控制仪表及设备应具有最高的可用性、稳定性、可操性和可维护性,应满足要求的功能。 3.5.2.7.2 所有控制仪表及设备应满足电厂工艺要求,其设备选型由需方提供,具体型式规范选择由供方 负责,经需方确认后生效。 3.5.2.7.3 供方提供的所有显示仪表刻度单位应符合国际标准工程计量单位。 3.5.2.7.4 检测仪表精度选择,主要参数不低于 0.5 级,一般参数不低于 1.5 级。变送器精度应不低于 0.075 级。 3.5.2.8 控制盘、台、柜及按钮站要求 3.5.2.8.1 供方提供的控制盘、台、柜和箱应为安装在它们内部或上面的设备提供环境保护。即能防尘、 防滴水、防腐防潮、防结露、防昆虫及啮齿动物,能耐指定的高、低温度以及支承结构的振动,符合 IP52 标准(对于室内安装)和 IP56(对于室外安装)或相应的标准。 3.5.2.8.2 盘、台、柜的设计,材料选择和工艺应使其内、外表面光滑整洁,没有焊接、铆钉或外侧出现 的螺栓头,整个外表面端正光滑。 3.5.2.8.3 盘、台、柜应有足够的强度能经受住搬运、安装和运行期间短路产生的所有偶然应力。 3.5.2.8.4 所有金属结构件应牢固地接到结构内指定的接地母线上。 3.5.2.8.5 盘、台、柜应有通风装置,以保证运行时内部温度不超过设备允许温度的极限值。如盘、柜内 仅靠自然通风而引起封闭件超温或误动作则应提供强迫通风或冷却装置。 3.5.2.8.6 墙挂式控制箱高度不应超过 1200mm。 3.5.2.8.7 对于控制盘和控制柜,内部应提供有 220VAC 照明灯和标准插座。在门内侧有电源开关,可使所 有铭牌容易看清楚。 3.5.2.8.8 盘、台、柜内应设有独立的 PLC 直流地、机壳安全地、电缆屏蔽地接点端子,与结构内部未接 地电路板在电气上隔离。 3.5.2.9 输入/输出信号要求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3 1)模拟量信号 热电阻:铂电阻 Pt100 电流信号:420mADC 2)开关量信号 对于压力开关(PS)、温度开关(TS)、液位开关(LS)和位置开关(ZS)等,其接点应是快动干接点型,接点的 最小容量应为:230VAC,3A,220VDC,5A,每个开关都应配有两个独立的接点。 3.5.2.10 上位机站要求 3.5.2.10.1 气力除灰系统应有一台本地上位机站。安装有 LCD、键盘和鼠标的本地上位机站布置在除灰 渣控制室。用于气力除灰系统的本地监视、操作、调试,应具有数据采集、LCD 画面显示、参数处理、越 限报警等功能。 3.5.2.10.2 供方应提供用于气力除灰系统监视和控制的所有 LCD 画面(包括模拟图、棒状图、趋势图、 操作画面、报警画面及操作指导等),并按照需方对灰系统控制网络统一要求的方式进行组态,将组态后 的软件提交给需方。组态软件应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兼容性,以便于需方将其集成在灰系统集中监控操 作员站上。供方应提供良好的软件接口和配合,并无条件满足需方为实现整体控制方案而要求供方对其 所提供的软件的修改,直至在灰系统集中监控操作员站上实现对气力除灰系统进行远方监视和操作的全 部功能。 3.5.2.10.3 LCD 画面应能显示气力除灰系统工艺流程及测量参数,控制方式、顺序运行状况、控制对象状 态,也应能显示成组参数。当参数越限报警、控制对象故障或状态变化时,应以不同颜色进行显示,并应 有音响提示。供方应按照系统工艺流程图设计 LCD 画面,应设有足够的幅数以保证工艺系统和控制对象的 完整性及所控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状况。 3.5.2.10.4 供方承诺上位工控机提供供货时的主流配置,其最低配置为 Pentium 2.8G,512M 内存, 80G 硬盘(SCSI 总线),40 倍速光驱,3.5 英寸软驱,标准键盘,鼠标器,21 寸平面直角 LCD 显示器(分 辨力至少 16001200 象素) ,多媒体防磁音箱。 3.5.2.10.5 鼠标器或跟踪球应作为可选的光标定位装置。 3.5.2.10.6 上位机站应配备一个键盘。每个键盘除具有完整的数字、字母键外, 供方还应提供若干用户 键,使运行人员能直接调出各种所需的画面。这些用户键的用途,应能由需方编程人员重新定义。 3.5.2.10.7 上位机站应具有对顺控的编程功能。 3.5.2.10.8 对于气力除灰系统 PLC 控制程序的组态和修改应可在需方灰系统集中控制网络的工程师站上 进行,并通过通讯网络在线下载到气力除灰控制系统的 PLC 中。 3.5.2.11 网络控制接口要求 3.5.2.11.1 本工程灰系统采用联网集中控制,气力除灰控制系统作为整个灰系统控制网络的一个子系统, 应留有满足上层网络要求的软、硬件通讯接口,供方应无条件地提供联网所需的满足要求的软件和硬件。 3.5.2.11.2 供方提供的通讯接口应能满足通过灰系统集中监控网络的上位机实现对气力除灰系统进行远 方监视和控制、参数和报警显示、报表打印、程序在线修改和下载等功能。 3.5.2.11.3 供方为灰系统监控网络提供冗余的以太网通讯接口(交换机冗余配置) ,当一条网络线路通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4 讯故障时,应可自动切换至另一条线路,并不应因此而影响上层网络对本系统的监控。 3.5.2.11.4 供方保证气力除灰控制系统的信息在网络上正确传递,并满足实时控制的需要。在整个网络 不能正常工作时,本系统 PLC 应能独立工作以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 3.5.2.11.5 供方提供有效的手段以防止网络故障时本系统运行数据的丢失,当网络故障时,这些数据应能 被暂时存储,待网络通讯恢复正常后,这些数据应能自动被送往上层网络。 3.5.2.12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要求 3.5.2.12.1 可编程控制器选用 OMRON SYSMAC CS1 最新系列产品。 3.5.2.12.2 系统中所有模件应是接插式的,便于更换,并可带电拔插。机柜内应提供各种 I/O 总量的 10% 做备用,同时在插槽上还应留有扩充 20%I/O 的槽位。 3.5.2.12.3 所有开关量 I/O 模件应有隔离装置。 3.5.2.12.4 电源应配有浪涌保护。 3.5.2.12.5 PLC 系统应能在高的电气噪声,无线电波干扰和振动环境下连续运行。 3.5.2.12.6 在距电子设备 1.2 米以外发出的工作频率达 400500MHz,功率输出达 5W 的电子干扰和射频 干扰,应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 3.5.2.12.7 所有在可编程控制器系统中的硬件应能在环境温度为 050,相对湿度 595%的范围内连 续运行,而无结露现象。 3.5.2.12.8 PLC 的成套范围和功能 中央处理单元 CPU 应设置足够容量的存贮器,考虑 40%的备用量。 供方应提供气力除灰系统双机热备的 CPU 模块及相关附件,并保证系统的控制功能不会因冗余切换而丢 失或延迟。冗余配置的处理器模件与系统均应有并行的接口,即均能接受系统对它们进行组态和组态修 改。对于热备系统,处于后备状态的 CPU 模块应能不断更新其自身获得的信息,并在工作 CPU 故障时自 动切换。 使用 RAM 存贮器时,其中保存的程序和数据靠蓄电池至少维持 6 个月,当更换电池时,不得导致程序或数据 失落, 并设置电池欠压指示灯。 过程控制、监视和应用所需的故障诊断等所有功能应设置于可编程控制器内。这些功能至少应包括下列 内容:实时时钟和日历、继电器和锁存继电器、过渡触点、计时器、计数器、算术运算、逻辑功能、移位 寄存器等。 输入/输出(I/O)模件 在控制室盘内安装的 I/O 模件都应是低电压(110VDC),现场来的 I/O 接点电压应是无源接点。 模拟量 I/O 应是 420mADC 信号,热电阻(Pt100)信号采用三线制。 I/O 模件到现场 I/O 点均应有一只指示灯,当现场输入触点闭合或输出接通时,该指示灯亮。所有输出模件 都应有熔断器,还应安装一个熔丝熔断指示器。 所有开关量 I/O 通道应有隔离装置,它应能在该 I/O 模件对现场接线和对其它 I/O 模件之间提供 1500V 以 上的有效隔离值。 开关量输入模件对检测一对闭合触点而需要的最小门槛电流为 10mA,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外接负载电阻。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5 当负荷电流的需要量高于输出模件里的输出触点的额定电流时,应设置中间继电器来处理高负荷要求值。 通讯 CPU、I/O 和外围设备间的通讯应保证高度可靠性。通讯协议应包括 CRC(循环冗余校验)、奇偶误差 校验、成帧调节误差和超限误差校验。 供方应提供高可靠、高性能的网络控制器模件以便将凝结水精处理及化学取样和加药控制系统集成 在水系统控制网络上。 编程 编程格式应为梯形图及其它 PLC 常用语言。 逻辑功能都应编入 PLC 内,不能用硬接线或复杂的特殊开关及其它输入装置来实现。 供电电源 PLC 系统应在 220VAC 单相 50Hz 下连续运行。 电源变化范围为 190250V,4951Hz。 对称短路电流 10,000A 有效值。 PLC 控制系统内部及所有就地仪表所需的各档电压、电流都由供方提供。 与 PLC 相连的二线制变送器 24VDC 电源应由输入模件提供。 PLC 控制系统内部开关量的查讯电压采用 110VDC。 3.5.2.12.9 现场 I/O 信号: 气力除灰系统过程 I/O 点由供方提出,除此以外还应上述系统介绍和供方的经验考虑除灰空压机系 统/气化风系统/管道泵系统/排污泵系统、除渣系统的 I/O 点。 a)上述 I/O 数量仅包括工艺过程点数,不包括备用点、I/O 分配产生的剩余点以及控制系统内部的硬接线 联系点等,供方提供的 I/O 能力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并应另提供 10%各种备用点。 b)如实际工艺 I/O 数量超出所列点数,供方应无条件提供而不增加费用。 c)机柜内提供各种 I/O 总量的 10%做备用,10的继电器做备用,同时在插槽上还应留有扩充 20%I/O 的 插槽位。所有备用设备的柜内接线和器件应完整,并引接至机柜备用端子排。 附表一 工艺系统设备控制所需 I/O 点数约为: I/O 数量 系统名称 DIDOAIAO 备注 1 炉除灰系统 62345 2 炉除灰系统 62345 1 炉除渣系统 137601 2 炉除渣系统 137601 灰库区设备 64302 空压机、气化风系统 65321 管道泵系统 128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6 排污泵系统 1510 合 计 55426815 3.5.2.13 供货范围 供方应该提供所有控制设备和就地表计。供方应该提供下列设备: 程控柜:包括 PLC 主机,I/O 模块,网络控制器模块,电源,适配器,通讯电缆等 PLC 的全套配件等控 制设备。 交换机柜:包括柜内机架、电源等设备。 本地上位机站:包括工控机、LCD、键盘、网卡和操作台等。 程控柜、电源柜包括柜内所有的继电器、电源开关等辅助设备和柜内接线等。 现场安装的控制箱、仪表柜和电磁阀箱等,包括箱柜内外所有仪表设备和材料、接线等。 就地压力表、温度表、料位计、料位开关及指示表和电磁阀等工艺设备要求的所有控制用表计和 设备。设备选型应由需方认可。 仪表箱防护等级为 IP56。 控制系统中电动门配电箱由供方提供,配电箱采用抽屉式,安装于就地,进线方式满足需方要求, 配电箱防护等级为 IP56,箱内和箱面控制元件选用进口产品。 控制阀和控制器的气源所配的减压过滤器,流量控制阀和管路等附件。 控制系统所需各种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预制电缆及附件,其长度以满足现场实际用量为原则,否 则,无条件予以补足。 附表二 控制系统配置供货清单: 序号名 称规格和型号 单 位 数 量 产地生产厂家备注 1 PLC 柜面 1 中国克莱德华通 2 IO 柜面 2 中国克莱德华通 3 气力除灰 PLC 装置 SYSMAC CS1 套 1 进口 OMRON 欧姆龙自 动化(中 国)统辖 集团 4 电源柜面 1 中国克莱德华通 5 操作站 IPC-610 台 1 台湾研华 6 显示器 21”LCD 台 1 合资 7 上位机监控软件IFIX 3.5 开发版套 1 美国 GE Fanuc 8 上位机操作软件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EDITION 套 1 美国 9 控制台套 1 中国克莱德华通 10 以太网交换机 见章节 3.5.2.14.4 台 2 德国 HIRSCHMANN 11 打印机喷墨 A3台 1 美国 HP 12UPS3kVA 台 1 日本山特 气力除灰系统技术协议书 17 CPUCS1D-CPU65H 个 2 日本 OMRON 14 DPL 切换仲裁单元 CS1D-DPL01 个 1 日本 OMRON 15 电源 CS1D-PA207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