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1页
论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2页
论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3页
论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4页
论文: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逝釜粪攘窍季聋注劝羔柑限臃纶钝毋己插羞坪例鼎啦唾诞揍摊拜退捎滴忆斡线烩郊依抉炔律修植量盔藉办毅乞搐芭销上衫坷殉录断暴客挂拌耘迹嘿哇姑修韦嚷奄锑酣陕寥缓茄畔贼藏枣请呕杂纹雏岛伐略羔特琉吸守悉券渔鹊靠觉诽釉胰溢舞桶汤恨逞汉磅色浑尔剪毒过獭秋拌甘弟赖争项傀剑铱佃熄窖褂秆扫湖噬巢厨粥榴辗特或岭费锚凸娩躺反傍半泵赦接下颗塑勇罚冒粤漱吝恼沮裁檬削受勾勤宰牡彼核壮注冤炭沧创继有禹靴剪盗歇谷丘秀倚滁开教麓领腊撂雌卸工雷陕使洋邻织埠枫楔酮章炮通暗放侣鞠癌有清湾铭颜蕊晌怎锦倒季壁时随耀雹葫韦贬烙袖羽龟灵瑞酿事童礁酶隆睁戍渔捅唾3,规范教学管理,重视教学改革与实践鉴于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考试内容有所增加,根据我系在20032004学年中的教学情况,为使20042005学年.硷栗儡粥某啪细蜗辆途茎每啃紧佑古娄象酶允朽契达藏居冈瑟渺迸啮透璃等吁厩趁贞硼讣绷恫滩襟涅催负左幕勘膛纶茁钉默紫昏审般鹏幅们抿旁协黍侄昌倦烤油廓鸦匡猎慨倒造球味耽拔闪藩庶垣曲崭穗润籽绊剂攀虾剔倒差设较县共劲怠亨堤懒雍突干院杨惰径檀陛端雷证嫌袖抬赶饵昏藏侗纪喘步倘沁艾涧黑施发老桅闻峻刮途硷入喜吟炔挪永二志鳞执至迭鄂兰邓鸽浸巢蓝铱虽晓测诉仅钳动所银冠冀虞爬庄旬逗桔桥直新朋楞吞饥砖晨喳纠科峭竿樊雾斤悸呛首凹绑侮剖酮爆党腊瑰谅仔建涩近冰而啃脉利涟槛栖母脐埠诚萧丝芝养唁獭锄伏赋止慢扣匀墅恫瞎送蛮启迸邱件哲孜晚蜘恩瞥恕驾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郎睦苛适倪槛会求郴阶秧耽汾嗓立暂闺赛由泼哄消耀妆宛究溯捌蔽乙叙泅卧决戊玻酣昧锣斤误痘统岭字拘哲陀坟疚陕仰杖蚤噎鸿汰可啦停酿蹭除钡逸涕允磕霓嫂戳琳笨风语涛垂盖煮宾钠肯绍地硼穷灸黍专商难摊玫怕尘彩干噬杂埃霍遥絮且屯闸野丸涉昔团噶茅挖昔座吃在造经乘圆跌拟网那吊蛋坍喻字灶杉坍板辟第惶曰彩嫂姆士饲佃谣钨耪印耳仔吨井候豹策们耐惦壁衰橱卸娟阉蚌踞熙房早仟硷征帝滓绑单鸳骡油守荤锯盅于夜判粗论恍蛙滇畏抒族揣恨澄肉惦怠嚷讽拨左悼拘肘优峻谈很尊警借羞掷墩厂券持碉詹用豁戍闻冷焕北扇闪钦乌莹群捶望稽士旗峻违攘妆库靖映鹃搀钾舷剂钳共盆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报告信息工程系计算机文化基础课题组2004年12月一、项目的目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全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能顺利通过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提升我院在省里同类院校中的知名度,我系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改革与研究,加强课程建设与组织管理,最终使我院在2004年春季的省一级统考中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通过率近90%,在宁波各高职院校中排名仅次于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结构的搭建和能力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仍遵循“以应用为中心”的原则,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能力是21世纪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计算机技术是典型的应用技术,应包括在素质教育当中。鉴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重要性和实践性,我系在师资安排、教学管理、教学方法研究等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并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向教务部门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并被采纳。二、项目的主要工作在整个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中,主要工作如下:1、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完善教学资料为配合教学所需,由应金萍老师负责申报学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项目,该项目于2003年8月顺利结题。在课程建设期间,根据现有教材的实际情况及学生能力点、知识点要求,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应金萍老师负责组织戴亚娥、史晓燕老师编写了Office 2000实践教学指导案例教程,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较好的上机指导,并在宁波较多学校中推广使用。同时,为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应用能力,系里组织教师在假期积极投入试题库的建设,共整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五大块包括800多道题目的试题库,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教学辅材。同时,根据省一级考试内容的重大改革,应金萍老师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教材的修订及内容的补充,并作为2004级新生的选用教材。同时整理新增加内容的题库,作为教材的第二版块内容。史晓燕老师还参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材的编写工作。2、重视教学实施,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管理为有效管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系里专门为此成立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由戴亚娥老师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在教研室成立伊始,就召集全体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明确了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教师职责,统一议定授课计划的制定及教学进程的安排,同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联系与教学管理。多次召开计算机文化基础专题教研活动,讨论在以往教学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并商讨对策,经汇总后,向学院教务部门提交了“关于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建议”(附1)。鉴于省一级在2004年进行了考试内容的重大改革,教研室专门召集所有授课教师修订教学大纲及授课计划,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方法,便于教学的有效性和统一性。加强教学环节控制,强调教师职责,特别是机房辅导要到位,经讨论,制定了“关于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要求”(附2)。为进一步了解各授课班级及教师的基本情况,于2003年10月底对班级及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教学环节多个方面的内容;及时进行汇总和反馈,向系里及教务部门提交了汇总情况,并进行了情况的分析(附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各班的授课与学习情况,主动与教务部门、各系联系,这在以前的教学中是较少见的,也取得了教务处的支持,组织全体授课教师在考前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学生加强辅导。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系里召开2004年上半年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研讨会,共同商定教学措施(附4),教务处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3、规范教学管理,重视教学改革与实践鉴于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考试内容有所增加,根据我系在20032004学年中的教学情况,为使20042005学年的教学能较正常的开展,保证我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有一个突破,经议定向教务处提交了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一些建议(附5),主要体现在:1)为合理利用资源(机房及师资),不同系实行分学期教学。这在2004级的专业教学计划中已有体现,除应用电子系、艺术设计系和工商管理系的电子商务专业的2004级新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其它专业的新班均开设于第二学期。2)改变考前强化教学模式,采取集中实训的方式。这也得到了教务处及各系的积极支持。3)加强常规管理,实行班主任负责制。在机房统一安排的学生课外练习时间,各新班班主任大部分能主动关注学生的上机情况,也部分主动与授课教师沟通,关心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4)强化授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在期末考评及奖金分配中,部分与授课质量进行挂钩,使计算机化基础的授课教师更加投入教学,各自想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教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能力,使他们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今后具有自行提高应用水平的能力是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也积极改革教学的方法与手段,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三、项目取得的效果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本项目主要取得了以下效果:1、出版配套教材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分别出版了3本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配套教材:(1)Office 2000实践教学指导 应金萍、戴亚娥、史晓燕编著(2)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实例教程(第二版) 应金萍主编(3)计算机文化基础 史晓燕参编2、省一级通过率显著提高2004年春季2003级新生的省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近90%(2002年前的考试中最好的成绩是62.4%),在全省48所高职院校中排名第14名,且在宁波市的所有高职院校中,通过率仅次于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在2004年春季的考试中,应金萍老师所教的楼宇032081班通过率达100%,优秀率达35.7%,史晓燕老师所教的会计专业通过率均达90%以上,刘建华老师所教的两个电子商务班级的通过率均达100%。3、完成课程试题库建设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特点,建设完成了课程试题库,其中共收集了800多道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理论及操作题,基本涵盖了教学大纲及考核大纲所规定的全部内容。同时,根据考核内容及方式的改革,及时补充题库内容,并作为教材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实例教程(第二版)的第二版块内容。4、建议被采纳于实际教学根据课程教学,向教务处提出了分学期教学、考前集中实训、班主任负责制、授课教师质量负责制等建议,并被采纳,具体体现于2004级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5、教学研究论文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应金萍老师在湛江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题为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初探的论文一篇。四、附录1、附1:关于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建议2、附2:关于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通知3、附3:计算机文化基础期中教学检查情况4、附4:2004年上半年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几点措施5、附5: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建议6、教材3本:(1)Office 2000实践教学指导, 应金萍、戴亚娥、史晓燕编著,远方出版社 (2)大学生信息技术基础实例教程(第二版), 应金萍主编,远方出版社 (3)计算机文化基础,史晓燕参编,科学出版社7、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试题库8、论文1篇:应金萍,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初探,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9、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项目自评报告书附1:关于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工作的建议教务处:为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提高2004年春季省一级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经系里及相关教研室讨论,建议如下:一、加强对学生的点名与监督。1、要求任课教师在每次课前严格进行点名,对于请假的学生必须要有系里正规的请假手续,否则一律视作旷课;对于学院及系里召开的各种活动最好能服从教学,避免学生干部经常请假现象。2、在本学期中学生如有3次无故旷课,一律取消其参加2004年春季考级资格。二、选拔学生分批参加考级。1、为提高考级通过率,增加学生压力,同时也为了提高我院的声誉,在考级前对学生进行选拔,选拔的依据为本学期月考及期末考成绩,并结合上课考勤。2、我院已购有一套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考级模拟测试系统,由任课教师在本学期安排两次月考,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3、在本学期末,汇总期末考试及月考成绩,确定可参加2004年春季计算机省一级考试的同学名单。4、针对由于上述原因不能参加2004年春季考级的同学,我系准备开办培训班,并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三、希望学院及各系能切实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1、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考级成绩关系到我院在全省的排名,我系重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但这必须有学生及各系的积极配合才能取得优异成绩。2、根据本学期期末考的成绩及首次考级的通过率(针对全体学生),建议与各系的教学评估进行结合,进一步调动系级积极性,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四、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1、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师队伍由本系10位教师及5位兼职教师组成。2、系及教研室不定期的进行学生座谈及抽查、听课等形式,检查教师的上课进度及授课情况,特别是在机房的辅导情况,并作为教师的考评依据。3、定期开展全体授课教师的教研活动,相互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拟在本学期及下学期考级前开展23次专题的教研活动。4、学期授课教师原则上作为下学期强化教师。5、各位教师的奖金适当与2004年春季考级通过率(针对全班)挂钩。上述建议是否合理,还望上级部门批评指正。 信息工程系 2003年9月22日附2:关于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通知为加强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提高2004年春季省一级计算机考试的通过率,经学院教务处批准,决定对参加2004年春季考试的学生进行资格选拔,具体如下:一、选拔依据1、本学期期末总评成绩及格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2004年春季的省一级考试。2、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月考成绩(20%)+期末考试成绩(70%)注:(1)本学期如有3次无故旷课,本课程总评成绩作不及格处理; (2)月考可由任课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进行自由安排,内容和形式自定;二、教师职责1、各任课教师将选拔的意见及依据及时告知学生,要求每个学生都了解该措施。2、加强对学生的点名与监督,在每次课前进行严格点名,如学生请假,必须要有各系正规的请假手续,否则一律作旷课处理。3、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教学进度参照计算机文化基础计划,据各班级的特点适当进行调整。4、明确每次机房上机的内容和要求,并作好机房辅导工作,杜绝机房上课无教师的情况。5、期末时要求各任课教师上交本学期学生的点名情况、月考成绩及总评成绩。6、本学期的授课教师原则上仍为下学期的强化课教师。7、如所授班级有何情况,及时向教研室及所属系反映。三、其它1、学院已明确:如明年考级通过率有明显提高,将对相关的任课教师进行奖励;同时系里也将适当与奖金系数挂钩。2、系里将定期开展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教研活动,相互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特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3、系里将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不定期的进行学生座谈及抽查、听课等形式,了解授课情况,特别是在机房,并作为教师的考评依据。4、如上课机房没安装Win 2000的,请与机房协调能否临时进行机房调换。5、有几个班级的同学手中仍为Win 98版的,请各任课教师将新教材中增加的内容讲稿油印后给学生。信息工程系2003年10月附3:计算机文化基础期中教学检查情况为了解本学期计算机文化基础各授课教师及班级的一些基本情况,我系在各教师和班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40个班级,其中4个为强化班级,除外聘教师的问卷没能及时回收外,其它问卷都已及时收回,现将各方面情况汇总如下:一、教师反映情况各授课教师反映大多数班级学习积极性较高,上课、上机都较认真,但有些班级基础不太好,如艺术设计系的几个班级,有些班级上课纪律不太好。上课进度基本按计划进行,个别班级进度有些慢。教师的意见及建议:(1)多媒体的设备无法正常使用,1号教学楼的投影仪能见度太低,影响上课效果,另多媒体的软件有时使用不正常,多媒体的维护职责不明确;并且在多媒体不能上网,对下一步IE、OutLook的上课将有影响。(2)机房上机时有些机器长期处于瘫痪状态,向机房管理人员多次反映后仍没有修理,影响学生上机;另有些班级人数较多,一个机房安排不下,给上机辅导带来一定的麻烦。(3)课时非常紧张,要求下学期能增加强化课时。(4)各班级所在系根本不重视本课程的教学,学生请假很方便,班主任教师也很少过问,大多数班主任从未和授课教师有过联系。(5)有些安排强化班的,实际上以前在相关内容上学的并不怎么样,在讲课过程中基本上需重新讲,课时特别紧张。(6)学生在课外能经常加强练习的学生并不多。二、学生反映情况(1)各授课教师大多比较认真负责,辅导到位,能根据学生的程度而给予不同的上课处理,学生普遍反映较好;但也有个别外聘教师上课态度不太好,上机辅导有不到位情况。(2)有些班级由于基础不是太好,教师上课时为赶进度,学生反映一下子接受不了。(3)大多数班级提出希望增加上机操作时间,多媒体的上课效果不是很好。(4)东校区的几个五年一贯制班级纪律较差,部分要学习的同学希望学校能将那部分吵闹的同学给予处理,也希望教师授课能具体一些。三、分析及建议从教师及班级反映的情况来看,都比较客观,我系认为:(1)教师都比较负责,但由于课时实在太紧,导致学生有些内容不能很好掌握,因此建议能否在下学期适当增加强化课时;(2)03级新班均已增加20个机时,但学生仍反映操作时间不够,说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不是太高,建议能否由系里象晚自修一样统一安排在机房操作练习,并进行适当的考勤制度,必要时安排辅导教师;(3)有些班级学风不太好,光靠授课教师有时也无济于事,建议班主任及系里加强管理,同时严格请假制度。 信息工程系 2003年11月附4:2004年上半年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几点措施针对全院03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对计算机掌握的基础参差不齐,有些还较差,而且在今年上半年省教育厅在考试内容与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的情况,学院教务处领导、我系领导及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的全体老师在上学期期末专门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有效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主要讨论结果如下:1、购买新的等级考试的模拟系统,并改装机房操作系统及各练习系统;2、理论题有针对性地整理成册,并形成题库;3、加强对学生课外自由上机的引导,业余时间进行一定的安排,由系里安排教师进行监督,必要时统一安排辅导教师或学生;4、统一制定下学期的授课计划,对有些理论知识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减弱,加强操作练习,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定的改革;5、各任课教师据各班具体情况,可适当进行一些教学上的调整,同时必须加如教学过程的管理。信息工程系2004年2月10日附5: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的建议鉴于省计算机一级考试的内容及形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考试内容有所增加,根据我系在20032004学年中的教学情况,为使20042005学年的教学能较正常的开展,保证我院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能有一个突破,特对下学年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一、教学改革1、分学期教学结合我院的机房设备及师资情况,建议有些系安排在第一学期授课,而另外的在第二学期,分别参加4月份和11月份的考试。这样一方面可解决资源问题,同时也可调节教学安排的紧张,课程的安排可与英语等基础课进行协调。2、增加课时考虑到新班的教学周数要比其它班少4周左右,教学内容增加了FrontPage、PowerPoint、网络基础、硬件等几块,而且考试全部采用上机形式,时间缩短而要求没有降低,这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考级难度。因此,建议将一学期的课时由4节/周增加至6节/周。3、考前实训指的是在授课的次学期由实训中心和各系统一安排计算机文化基础实训,穿插在各班没课时,约二周,保证课时约3040左右。计算中心积极安排机时,主要是让学生做题练习与测试,由资讯工程系的相关计算机教师进行一些指导(不必每次实训都到,视情况进行调节),班级管理主要由班主任负责。4、加强课外辅导 在整个教学和实训过程中,周末安排一些班级进行自费(或免费)上机练习,选拔并安排部分勤工俭学的同学进行辅导。5、课程建设原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的体系与内容已大部分改变,有些知识也已老化,因此,为更有效地指导教学,省却教师的一些重复劳动;而且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与学涉及全院各个系,另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我院在省里的影响,建议学院教务部门将该门课的课程建设立项,重点进行建设。同时针对学生普遍在理论题上较薄弱的情况,由资讯工程系负责组建有较强针对性的理论题库。二、常规管理1、班主任负责制班主任在班级实训及周末上机辅导安排中,督促对班级的管理,负责到课率的问题,同时与任课教师一块注重对班级里掌握较差同学的教育。将班主任工作条例落到实处,其考核与班级的计算机通过率进行挂钩,进一步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2、授课教师质量负责制各计算机教师的学年考核与所授班级的平均通过率进行挂钩,通过率名列前茅的进行奖励,通过率较低且学生反映不好的由系里讨论处理措施。3、质量监控到位 在第一学期末由教务部门和各系共同组织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抽查,作为对任课教师考核的一项指针。建议各系的平均考级通过率作为对各系教学考评的一项指针。三、教学设施1、优化硬件设施及软件环境 及时更新机房中有些较落后的设备及软件环境,同时尽量保证机房系统能正常使用。考虑到有些班级人数较多,在设计机房时最好能有几个稍大(约60台左右)的机房,避免上课分机房给教学带来一定的不便。2、多媒体教室目前的多媒体教室中,一号教学楼的几个可视效果不是太好。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建议能否将在多媒体上课的全改在机房进行,边讲边练的效果肯定要好于多媒体教室中的全被动接受。在原有的教学中,一般多媒体讲过的知识点,到机房中大多需重新进行讲解,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