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1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2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3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4页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导学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湘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2第二单元 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9第三单元 位置与运动20第四单元 力与运动36第五单元 物质的变化43第六单元 整理信息,让我们发现更多53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第1课时 播撒希望的种子教学内容:第13页。教学目标:1搜集并认识种子一些常见的种子。2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了解阳光、空气、水、温度、肥料等对植物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教学准备:蚕豆、黄豆等植物的种子、图片、卡片、培养皿等。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过程:一、 总结上期情装况,提出本期要求。二、 总体把握本期要学习的知识和任务。三、 搜集对认识种子1教师出示各种种子,让学生来认识。2剥开浸泡过的种子,观察它的结构。3小结: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四、 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1 按照教材P3图准备好,并放上豆种。2 将培养皿放在不同的地方,每天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作好记录。3 一周后小结: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认识种子和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胚 充足的水分 充足的空气教后随笔:第2课时 播种教学内容:第4-5页。教学目标:1、 通过播种再一次认识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2、 初步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3、 意识到细致的、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教学准备: 花盆、泥土、种子、图片、资料卡片、音像资料等。教学方法: 观察法、动手实践法。教学过程:一、 小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提问:上节课,我们准备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哪些种子萌发了呢?为什么? 学生汇报讨论小结。二、 播种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种子萌发的条件,你们想不想亲手实践一下?现在我们就来种种辣椒,看看播种的时候怎样为种子的萌发创造条件?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三、 观察种子破土而出1找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把种子靠杯壁种在玻璃杯里,观察并种子是怎样长成小苗的?并作好记录。2简单描述种子的萌发过程。四、全课小结。板书设计:播种垫瓦片保证种子的水份不会过多浇水保证种子有充足的水分撒一层薄薄的土保证有充足的空气教后随笔:第3课 小苗快快长教学内容:第6-7页。教学目标:1、 观察小苗的生长的过程,从中认识植物生长过程,并掌握作记录的方法。2、 会描述植物生长的过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动手探究,知道植物生长的过程。教学准备: 一棵全株植物、直尺、卡片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观察记录教学过程:一、 导入二、 新课教学1、 观察小苗的生长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棵小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它呢?指名生答:测量苗高、数叶子的数量、测量叶子的大小、测量茎的粗细及观察植物的颜色变化等。师:我们每天都坚持观察、记录,我们就可以收获很多。请大家下去过后根据你们的观察,填写第7页的表格。2. 小苗的生长数据,制作一张小苗生长高度的曲线图。师:为了让我们能更清楚地看到植物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画出小苗的生长高度曲线图。3.指导学生掌握画曲线图的方法。师:以后你们观察、记录了植物的生长数据后就按照刚才大家讨论的方法画出曲线图。4.找植物生长的“证据”师:今天的春天好像来得特别早,在外面随处可以感受到春的气息,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春天来了。师:从植物的生长中最能看到春天的到了。呆会儿我们就一起到校园里去寻找植物生长的证据。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生讨论:安全、不损坏花草树木、作好记录等。四、全课小结。板书设计: 小苗快快长测量植物高度数叶子数量测量叶子大小测量茎的粗细 观察植物的颜第4课时 开花结果教学内容:第8-10页。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初步认识植物的花和果实。2、 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植物的花和果实,会利用简单的图像、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植物花和果实的资料。教学准备: 一盆开花的植物、一盆挂满果实的植物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法、观察比较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师:我们的植物一天天在长大,当枝上出现第一个花蕾的时候,它带给了我们什么信息?二、 新课1、 花的记录(1) 生交流第一次发现花蕾的日期,观察并记录花蕾的变化。(2) 填写种植记录三。(3) 师:一株植物一生中会开多少朵花?你有办法统计吗?(4) 学生讨论交流,填写种植记录四。2、 观察果实。师:植物开花一般会怎么样?我们来观察辣椒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生观察后交流,并画出辣椒果实。师:我们怎么统计一株植物一生中会结多少果实?3、 比较花和果实的数量,并画出花和果实数量统计图。4、 数种子师:数一数,一个果实中有多少粒种子?师指导学生把辣椒切开,为学生准备好镊子、手套、白纸,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数种子,以免伤害学生的皮肤和眼睛。学生讨论:通过自己的观察数据,想到了什么。5、 整理我们的植物种植记录师:植物的一生要经历怎么样的过程?讨论小结: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三、 全课小结四、 课外作业搜集植物一生的趣闻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开花结果花:图 果实:图生长过程:播种、发芽、长出花蕾、开花、结果、收获种子。 教后随笔:第二单元 生生不息繁殖的奥秘第1课时 花开花落为哪般教学内容:第11-15页。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花蕾、解剖花,认识花的构造。2、 认识花的几种传粉方式。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花的构造。难点:解剖花。教学准备: 各种花的图片、桃花模型、油菜花和桃花实物。教学方法: 观察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喜欢。)你们都喜欢什么花?(月季花、菊花、牡丹花、牵牛花)大家这么喜欢花,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花的录像。(播放录像,分多钟。)刚才,我们从录像中欣赏了一些美丽的鲜花,那么大自然中这些千姿百态、绚丽多彩的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花。板书课题:花开花落为哪般指导学生认识油菜花的构造。我们首先来认识桃花,请同学们看油菜花,请大家从整体上仔细观察一下,看谁能发现,油菜花是什么样子的?请填写第12页内容。油菜花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让学生说说油菜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有花瓣,花芯、小叶。)像小叶的这部分,它的科学名字叫做萼片,它是花的最外一层。还有花瓣,花芯的科学名称叫做花蕊。花蕊有两种,一种是雄蕊,一种是雌蕊,数目较多的这部分是油菜花的雄蕊,花中心的这一部分是油菜花的雌蕊。(边叙述边板书花的各部分名称。)指板书、遮住板书再分别让学生完整他说一说桃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下面我们还要亲手解剖一朵油菜花。解剖白菜花时要用到小镊子,镊子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拿住它,用大拇指和食指来控制镊子的松紧,像老师这样做。(边讲解边示范。)现在同学们注意看录像里老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解剖油菜花的(放教师解剖白菜花的录像,并同时解说)。()老师用左手捏住花梗,右手拿镊子夹住被撕部分的基部,也就是下部;()按照认外向里的顺序一层一层撕下来,首先撕下萼片,然后依次撕下花瓣、雄蕊、雌蕊,边撕边按顺序在白纸上分类摆好;()注意不要损坏花的每一部分。下面我们再来看录像,按照老师这样先摆好萼片,然后是花瓣、雄蕊、雌蕊。现在,大家像录像里老师做的那样也来动手解剖一朵白花菜,看哪位同学解剖得最认真、最仔细。解剖之后,各小组填写第14页的表格。(学生解剖白菜花,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剖完毕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解剖结果。)通过解剖白菜花,你们发现油菜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数量各是多少个?(油菜花有个萼片、个花瓣、个雄蕊、个雌蕊。)认识桃花的构造。我们已经知道了油菜花的构造,下面再来认识一种新的花(出示桃花模型)。这是一朵挑花的模型,请你仔细观察,桃花又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桃花也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的。)认识完全花。同学们比较一下,油菜花和桃花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点?(它们都有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谁能说说完全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学生回答。)哪位同学能用完整的话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完全花?(像油菜花、桃花这样,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做完全花。)认识不完全花。下面请同学们像科学家那样,认真细致地把你桌子上的花进行解剖(课前为各组学生准备了构造不同的花)。用解剖油菜花那样的方法,注意按照从外向里的顺序解剖。(学生解剖百合花、杨兰花等。)你解剖的百合花、杨兰花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生甲:我解剖的百合花是由花瓣、雄蕊、雌蕊三部分构成的,没有萼片。生乙:我解剖的杨兰花是由花瓣、雌蕊两部分构成的,少了萼片和雄蕊。师:(用实物物影响投出学生的解剖结果)大家和他们解剖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投影出示柳树花图)这是柳树花,它只由雄蕊一部分构成。同学们,我们刚才解剖的杨兰花、百合花和柳树花,它们是不是完全花?(不是。)为什么不是完全花?(因为它们有的缺少萼片,有的缺少萼片和雄蕊两部分,有的缺少三部分。)对于这些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者三部分的花,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好呢?(可以叫不完全花。)起得非常好,我们就称它们为不完全花。三、花的传粉师:观察了解花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部分会发生哪些变化?植物开花一定能结果吗?1 认识“传粉”2 观看录像四、全课小结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归纳总结,互相补充。)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花的构造,知道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花按构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完全花,一类是不完全花。板书设计:花开花落为哪般 雌蕊花 雄蕊 完全花 昆虫 花瓣 不完全花 传粉 风 花萼 人工教后随笔:第2课时 无心插柳柳成萌教学内容:第16-18页。教学目标:1、 知道用茎繁殖后代的方法有压条法和扦插法等。2、 知道一些植物可以用根、叶繁殖后代。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教学准备: 不同繁殖方式的植物图片、视频录像、扦插材料、扦插工具、烧杯、花盆等。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法、科学探究法。教学过程:一、 开门见山,出示课题。师:黑板上写着“无心插柳柳成萌”这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指名生谈谈,引入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二、 探究活动植物的分身术1、 出示柳树图片,认识植物用茎如何繁殖后代师:柳枝是柳树身体的哪一部分?我们把柳枝插在土壤中,柳枝能发育成新的柳树吗?我们试着来种植一下。种植步骤是:(1) 要选择粗壮的柳枝;(2) 柳枝上只留几片叶子;(3) 将枝条下端剪成斜口;(4) 挖一个小坑,把枝条插进去;(5) 注意:记得每天给柳枝浇水。生回答后,小结:我们刚才研究发现,我们的柳树是由茎繁殖后代的,我们把这种茎直接插在土壤里繁殖后代的方法叫“扦插法”。师:茎繁殖植物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压条法。师介绍压条法。2、 出示蒜、红薯等图片,认识植物用根、叶繁殖后代的方法。3、 观看录像:植物用根、茎、叶如何繁殖后代4、 认识“嫁接技术”5、 认识“移花接木”三、 全课小结。师:我们知道了植物有哪些繁殖后代的方法?板书设计: 无心插柳柳成萌 扦插法:柳树 茎 压条法:夹竹桃根 甘薯 叶 第3课时 翩翩雌与雄教学内容:第19-22页。教学目标:1、 了解鸡蛋中胚胎发育过程,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2、 了解人的孕育过程,认识人繁殖后代的方法。3、 比较动物与人繁殖后代的方法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动物与人繁殖后代的方法教学准备: 鸡蛋胚胎发育过程的图片、人的胚胎发育图片等。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 出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燕诗示刘叟,引入新课。“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 四儿日夜长,索食声孜孜,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嘴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勿悲,尔当反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家燕的生儿育女。板书课题:翩翩雌与雄。二、认识鸡蛋中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1、 生自己阅读第19页的资料,了解小鸡是怎样出生的。2、 生汇报交流。3、 观察小鸡的生活习性。4、 观察鸡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下来。三、认识人的孕育过程1、 生自己阅读第21页的资料,了解人的孕育过程。2、 生汇报交流,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四、搜集自己出生的资料,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卡。1、 建立自己的成长记录卡2、 交流:我们出生后,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我们顺利成长的?五、拓展:其他动物和人繁殖后代的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板书设计:翩翩雌与雄鸡:一个卵逐步发育成小鸡。 人:精子+卵子 受精卵 人教后随笔:第4课时 科技发展话克隆教学内容:第23-24页。教学目标:1. 解克隆技术的知识,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的影响。2.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了解克隆技术的知识,认识科学技术给我们现代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学准备: 准备好关于克隆技术的影响。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科技发展话克隆。二、自主阅读:克隆技术。1、 提出问题,学生自主阅读。2、 结合资料汇报交流。(1)19世纪30年代,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施旺指出细胞是生命的的基本单位。(2)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蒂伍德用胡萝卜根的细胞培育成了胡萝卜幼苗。(3)植物克隆(4)动物克隆绵羊多莉3、学生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三、全课小结四、作业思考或查找资料,了解克隆技术可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板书设计:科技发展话克隆植物克隆:施莱登、施旺细胞 斯蒂伍德培育胡萝卜幼苗动物克隆:绵羊多莉教后随笔:第三单元 位置与运动第1课时 它在哪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26-28页。教学目标: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从甲地到乙地的语言描述,画出相应的路线图,并按图设法找到相应的地点。2、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自己描述物体和交通路线的方法告诉其他同学;并且愿意倾听别人是怎样描述交通路线的方法。、能够与本组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表现性任务。科学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够得用地图的主要标识的功用设计路线出画简易的地图,画出简易的路线图。其他目标:1、能简单描述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图的大体过程。2、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难点:能够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术语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教学准备: 餐厅位置图等。教学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它在什么位置1、选定下图中的一个对象,用不同方式描述此对象的位置。2、小组交流活动:在前面我们找位置、描述位置的活动用到了哪些词语来描述物体的位置?3、小结:什么叫参照物。4、确定方位:(1)先找中心,接着确定“北”面。(2)再找出“东”,“南”,“西“5、拓展:人们还可以用其他方法确实位置。二、活动二:餐厅在哪里1、在导游图中找到餐厅位置,用笔在图上画出两条从西门走到餐厅的路线。2、比一比,谁选择的路线最近。三、活动三:找“地雷”四、活动四:在图上找位置1、故事导入:我们到西苑活动,我们班在学校操场集中完毕,现要向停车场上车去西苑,请问,应该如何走?2、小组活动:讨论从学校到西苑的路线设计。3、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活动并复习方向、图例、参照物内容等。五、活动五1、创设情景:假设我校一位孩子突然在操场上晕倒,现要叫急救车,你应该什么告诉急救中心?假设救护车下在宏声广场附近的北环路上,它应该怎么进到我们学校?2、学生讨论。3、师生交流到校路线,教师板书:从宏声广场附近的北环路进到我们学校的路线图。板书设计:它在哪里 方向、 参照物、标志物教后随笔:第2课时 谁在运动教学内容:第29-30页。教学目标: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与运动的关系。2、了解人们以多种方式描述运动的世界(如词汇、诗歌、绘画等),能说出一些常用的描述运动词语和诗句。3、知道如何科学描述物体的运动、静止;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重难点:用参照物,运动,相对等物理概念去描述运动的相对性。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 观察法、对比法、实验研究法。教学过程:一、绚丽多彩的运动世界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展示这个运动的世界。(“从人在林荫道上行走,汽车在公路上奔驰,飞机在天空翱翔,小鸟在树林中飞翔至月球绕地球转动,地球绕太阳转动,直至整个宇宙的成千上万个星系都在运动”)让学生体验到我们生活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我们就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这里让学生再举自己认识的一些运动现象,结合媒体展示和学生举例自己得出:世界是运动的。二、人文视野中的运动世界早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总是不断地用不通的方式描述感知这个运动的世界: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表现运动。充分鼓励引导学生说出描述运动的文字诗词音乐绘画等。如,词汇方面:学生可以说出“上升、下落、跑步、转动、飞奔”等。在诗词方面亦会举出他们学过或看过的各种诗句。教师可依据学生说出的一些诗句用课件媒体展示出来。在音乐绘画方面学生可能举出得少些,教师可用媒体展示“高山流水曲,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沐浴的玩球者或祖国的传统国画”等。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音乐和绘画所表现出的哪些运动情景。教师活动:展示诗词音乐绘画等,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情感去体验运动的各种形式。学生活动:讨论交流,说出描述运动的词汇诗词音乐等,能较准确地说出一些高山流水曲中是如何描述运动的,能描述绘画中表现运动的各种方式。三、科学视野中的运动世界:运动还是静止1、科学家又是如何来描述这个运动的世界的呢?科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以及实验方法来描述和研究运动。同学们,你们对科学上所说的运动是如何认为的呢?学生活动: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能说出物体位置的改变就称为运动。教师点出: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然后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是引导学生说出静止的。2、用媒体展示一幅动画(一女孩站在树的对面静止不动),学生说出树木是静止的。但教师在这里要激起认知矛盾(或者有学生主动提出矛盾的观点):地球是运动的,树木在地球上随着地球一起移动,按说树木是运动的,但我们平时的确看起来树木是静止的,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从女孩这来看方面,树木和她自己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可再展示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教师点明:看来判断树木是否是静止的,是拿树木和女孩自己比较,看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我们把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称为参照物。然后用媒体展示动画:另一个男孩向女孩走来。问:男孩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为什么?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概念去描述:以女孩为参照物,男孩和她之间的位置在不断改变,所以说男孩在运动。顺着提出:如果男孩来观察女孩,以男孩为参照物,女孩和他之间的位置在变化吗?可不可以说在男孩看来女孩是运动的。那么,这时可不可以认为在男孩看来,树木也是运动的呢?引导学生说出:看来说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事项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就是静止的。因此,我们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都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结论常常会不一样。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游乐场上的人或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四、游戏:谁动过先动过:先记住并排站立的同学的位置,再转过身去,让同学移动位置,再面对大家,判断谁动过。在游戏中我们根据什么来判断谁移动过?五、拓展:1、在此基础上,用媒体展示一段动画(潘冬子站在竹排上向下游运动,配上相应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激起疑问: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竹排”是运动的?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时,说“青山”是运动的?学生活动:充分讨论交流,能说出“竹排相对于两岸或岸上的树的位置改变了,所以说竹排是运动的;青山相对于竹排或潘冬子的位置改变了,所以青山是运动的。”教师追问:如果以潘冬子为参照物,竹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在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地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为我们服务。媒体展示一幅动画(皮带运输煤炭)。让学生讨论回答:以_为参照物,煤炭是运动的;以_为参照物,煤炭又是静止的。(课件中还准备了更多的几个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可根据课堂进展和需要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判断.如“两架空中飞行的飞机相对静止,月亮白莲花般在云层中穿行,运动电梯中乘客的运动情况,等等”)。3、完成第30页的空白。六、师生共同小结本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谁在运动运动静止 参照物教后随笔:第3课时 谁运动得更快教学内容:第31-33页。教学目标:科学探究能力:能合作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进行合作与交流。科学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曲线图了解物体运动的距离与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对小车的运动进行定量测量。教学准备: 课件(含蜗牛、蚂蚁、小汽车、公共汽车的图片及数据;2名学生跑步比赛的视频;2名学生跑步速度变化曲线图)小车、棉线、秒表、钦尺、线轴、记录表、粉笔头、记录用的水彩笔、磁铁(可以吸在黑板上的)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统计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谈话: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特殊的运动员,它们要来比一比谁运动得更快,大家来当裁判好吗?(板书:谁运动得更快?)二、 活动一:判断不同的物体谁运动得更快1、 判断蚂蚁与蜗牛运动的快慢:1 现在第一组运动员上场(课件:蚂蚁和蜗牛),大家看,它们是谁?认识吗?2 蚂蚁和蜗牛是怎么运动的呢?3 经过测量,蚂蚁爬1米大约用1分钟;蜗牛爬一米大约用11分钟。那么,谁运动得更快呢?4 你是怎么判断的?2、 判断小汽车与公共汽车运动的快慢1 现在请第二组队员上场(课件:小汽车与公共汽车)。2 认识它们吗?3 有人测量发现,小汽车1小时可以跑80千米;公共汽车1小时可以跑50千米,那么谁运动得更快?4 你是怎么判断的呢?(真是个聪明的裁判员!)三、 活动二:设计跑步比赛(判断同种物体谁运动得更快)1、 谈话:在这两场比赛中,蚂蚁比蜗牛跑得更快;小汽车比公共汽车跑得更快。 那我们班上有这么多同学,谁跑得更快呢?2、 看来咱们班跑得快的同学还挺多的,要不这样吧,我们来设计一场跑步比赛,比一比究竟谁跑得更快好吗?请大家先商量商量,看哪能个小组设计的比赛方法又多又好。3、 学生分组讨论。4、 提示:好,时间到,现在,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案?5、 学生交流,老师板书(相同时间3分钟,比距离相同时间30秒钟,比距离(里程表)相同距离100米,比时间长短相同距离1圈,比时间)6、 提问:1 真不错,想出这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方法来了。那么,你们能不能将这些方法进行分类呢?2 有的是规定相同距离比时间,有的是规定用相同时间比距离。3 这两类方法都能比较出谁跑得更快,但如果我们要选出一名学生参加100米短跑比赛,用哪种方法比赛会更好些?说说你的理由。7、 学生回答。四、 活动三:测量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在不同时间通过的距离1、 提出问题:1 说得很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其它班同学比赛的情景。大家来判断一下谁跑得更快。(播放视频:在比赛中,A与B同时起跑。开始时A领先,其后,B慢慢赶上直到超过A,但在冲刺,两人同时到达终点)2 好,比赛结束了,那么谁跑得更快些呢?3 学生议论(会有不同意见) A与B快些; 比快些; 在前面时间段里,快些;在后面的时间里,快些; 的快慢没有变,越来越快; 的快慢没有变,越来越快; 4 要想知道到底是哪种情况,我们还要知道他们在每个时刻跑到什么位置才行。怎样才能知道?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模拟测量吧。5 (出示小车)我这里有一辆小车,它能在桌面上沿直线运动(演示几秒钟)它在运动中每个时刻的快慢都是一样的吗?怎样进行测量呢?2、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3、 学生提出自己的测量方案。老师板书与追问:1、 计时、报时(需要什么工具?多久报一次时?今天我们就10秒钟报一次时吧);2、 测量距离(用什么工具量距离?小车在运动的时候好不好测量?怎样做既不会影响小车的连续运动,又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呢?(做记号)用什么做记号?做完记号以后再来测量小车到达的位置);3、 拉小车;4、 做记录(抽屉里有一份记录表,大家看看,能不能看懂?)4、 演示实验:1、 哪个小组先来试试,让小车运动起来,并测量它每运动10秒钟,运动到什么位置。 2、 大家分一下工吧。3、 学生进行合作测量。4、 评价:你们觉得这一小组的做得怎么样?学生提出自已的看法,老师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评价:测量进行得怎么样?计时的同学表现如何?配合得怎样?记录得好不好?5、 交待实验要求:好,这一小组同学配合得还是不错,值得大家学习,大家待会也可以这样来做一做。大家看,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套材料,(出示)里面有小车、线轴、手表、软尺、做记号用的粉笔,画曲线图的水彩笔。有了这些材料,就可以进行多次的测量了,最后,请大家把最满意的一次记录贴在黑板上,看哪个小组能够团结协作把任务完成好!开始实验。6、 停止实验:时间到,请停下来。1、 大家来看这些曲线图,你能发现什么吗?(线条都是上扬的)2、 时间与距离有什么关系呢?3、 (运动时间越长,运动的距离越远)4、 小车每个10秒钟内运动的距离一样吗?(不一样)5、 哪个时间段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曲线的坡度陡一些&做减法发现每个时间段内通过的距离不同)6、 一个时间段内小车通过的距离长,这就说明小车在这个时间段内运动的速度快。 7、 应用速度概念1、 老师这里有一份A和同学在比赛中每1秒钟通过多长距离的数据图(出示曲线图),大家来分析一下,你们能判断出他们俩人速度有什么变化吗?2、 学生根据曲线图分析和的速度(注:是匀速运动;是变速运动,且的速度越来越快)。3、 如果要选一个同学参赛,你们会选谁去呢?()会不会一直加速跑下去?(不会)所以他的速度还会发生变化。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体在运动时,速度是变化着的,比如:汽车、飞机、火车等等。这就有待同学去用更好的方法,更精准的工具来探索速度的奥秘。 板书设计:谁运动得快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教后随笔:第4课时 它是怎样运动的教学内容:第34-36页。教学目标:4、 能够利用物体的位置、运动的方向和快慢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5、 认识物体的三种运动方式。6、 仿照植物种子的样子制作一个纸飞翼,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认识物体的两种运动方式。教学准备: 轮子、图片、橡皮筋等。教学方法: 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 出示我国发射神舟5号飞船升空的图片,揭示课题。师:飞船在发射升空后,地面控制中心必须随时了解飞船在什么位置,飞得有多快,下一步飞向哪里。那我们要描述它是怎么运动的需要什么呢?生答:物体的位置、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是怎样运动的?板书课题:它是怎样运动的。二、认识小汽车是怎样运动的。5、 根据图中的信息描述小汽车的运动情况。6、 生汇报交流。三、用轮子模仿其他物体的运动3、 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很多物体的运动,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生自己看第35页的图进行了解。4、 生汇报交流,教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5、 能用轮子模仿上面物体的运动方式吗?6、 学生讨论想办法。7、 学生动手实验8、 小组汇报交流9、 师生小结: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四、拓展:槭树种子会怎样运动。3、 用纸仿照槭树种子的样子制作一个纸飞翼。4、 讨论交流:用自己制作的纸飞翼研究槭树种子为什么能飘落到离母亲很远的地方?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它是怎样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画出示意图)第四单元 力与运动第1课时 无处不在的力教学内容:第37-40页。教学目标:1、 知道力无所不在,能说出生活常见的力。2、 能够利用搜集资料的方法了解各种不同的力。3、 初步认识力的单位和符号。教学重难点:知道力无所不在,能说出生活常见的力。教学准备:磁铁、乒乓球、图片等。教学方法:搜集资料法,归纳整理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出示帆船在水面航行图片。二、 认识“力的作用”1、 师出示几幅生活中常见的力的图片或视频。2、 学生完成一些活动,感受力的作用。3、 讨论交流活动中的感受,说一说,力对物体可以产生哪些影响?三、 探究活动:弯道“竞走”1、 学生活动:用厚纸条在桌上做一蛇形弯道,并标明起点和终点,想办法使乒乓球通过弯道到达终点。2、 学生交流:你都采用了哪些方法?3、 讨论:在游戏中你是怎么控制乒乓球,使它顺利到达终点的?四、 制作资料卡:各种各样的力1、 制作资料卡:各种各样的力。2、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力?五、 全课小结。板书设计:无处不在的力力的作用各种各样的力教后随笔:第2课时 弹簧和橡皮筋教学内容:第41-43页。教学目标:1、 初步感知弹性和弹力,知道它们是不同的概念。2、 会使用测力计,知道力的单位。3、 会制作简易测力计。教学重难点: 知道力的单位,会使用测力计,能制作简易测力计。教学准备:测力计、弹簧、橡皮筋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师:很多孩子都骑自行车上学,你知道自行车的坐垫下有什么?我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弹簧?二、 探究活动:变形的弹簧1、 玩一玩弹簧和橡皮筋,描述它们的变化。2、 交流讨论。3、 画出弹簧对手的反作用力方向以弹簧形状的变化。4、 小结弹性和弹力的概念。三、使用测力计1、师:人们利用弹簧的弹力,制作了测力计,用来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应该怎么使用弹簧测力计呢?请大家自学第42页的要求。2、师:下面请孩子们来交流交流。3、学生自主活动: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4、将表格中的数据用图表的形式来表示。四、制作简易测力计1、 学生自学方法2、 交流3、 制作4、 展示五、全课小结板书设计: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弹力测力计教后随笔:第3课时 苹果落地的秘密教学内容:第44-46页。教学目标:1、 知道苹果落地的秘密,初步认识重力。2、 认识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重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牛顿研究苹果落地的场景图,儿童提水、抛石子等关于重力现象的动画课件或图片,绘制一个供全班交流汇总使用的统计表和统计图。2、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的材料:支架、细线、回形针、钩码、平板式学生准备:玩具小车、钢笔、苹果等小物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出示牛顿在苹果树下的图片,介绍:牛顿揭开苹果落地的秘密。师:从中你明白了一些什么?二、 活动1:感受重力1、 生活中的重力的现象(1)师:你能说一说哪些地方有重力的存在?学生自由发言,讨论。(2)小组讨论: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规律?2、 探讨:重力是朝什么方向的?(1)提出问题(2)小组验证的猜想。(3)实验小结。3、 猜一猜:重力的产生与什么有关?4、 小结: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三、 活动2:重力的大小1、 提出问题:不同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多大呢?2、 制定一个研究计划。3、 小组合作测量记录。4、 把实验中记录的数据用条形图表达出来。5、 实验小结:不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不同。四、 全课小结。板书设计:苹果落地的秘密重力:地球表面附近物体所受到的地球引力。方向:教后随笔:第4课时 巧推棋子教学内容:第47-48页。教学目标:1、 通过游戏认识摩擦力。2、 能准确描述游戏活动中的感受。教学重难点: 认识摩擦力。教学准备: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增大或减小)的图片或实物。1颗围棋子,一面很粗糙另一面很光滑并预先划分好分值区的长木板1块。教学方法:搜集资料法、讨论交流法。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你们愿意参加吗?二、 活动1:推棋子游戏1、 自学第47页的游戏规则2、 学生交流讨论3、 学生合作游戏4、 讨论:是什么力使棋子慢慢停下来的?三、活动2: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1、 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说说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摩擦力有关?2、 小结:我们有时需要加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3、 想象一下: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会怎么样?四、全课小结。板书设计:巧推棋子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教后随笔:第五单元 物质的变化第1课时 “变”来“变”去的盐教学内容:第49-52页。教学目标:1、能设计实验并利用已有器材将盐“变”来“变”去(溶解和提取食盐),能整理制作出盐的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2、研究切开和嚼烂的苹果能否再变回原来的样子,并由此引申,建立不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尝试将物质的变化过程进行系统分类。3、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与交流,初步意识到物质的变化有利也有弊。4、 了解海水晒盐的有关知识,根据变化后是否能够逆变回来,知道可将物质的变化过程分成可逆和不可逆两种。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将盐“变”来“变”去并由此引申,建立可逆变化过程的概念。难点:判断某些变化过程是否可逆。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不是每组都一样):2包盛在小纸包中的少量食盐;少量蒸馏水(或纯净水);清洁并已消毒的小烧杯、玻璃棒(或竹筷)、蒸发皿(或带绝缘柄的不锈钢汤勺);酒精灯(或蜡烛);火柴;三脚架;坩埚钳(或试管夹);毛巾等。教师演示材料:苹果、水果刀、海水晒盐等有关资料(课件或图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比较法。教学过程:溶解食盐提取食盐建立概念演绎应用约6分钟 约15分钟 约7分钟 约12分钟一、溶解食盐(约6分钟)1、器材介绍与确认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的烧杯里,盛有少量的蒸馏水(副板书1:蒸馏水),它是不含任何杂质的纯净水,你们先看看,然后每个小组推选1人,用那已经消毒了的筷子蘸一点尝尝。师(学生尝过之后):不但没有颜色,而且没有任何味道,是吗?师:桌上还有2个小纸包,里面装的东西都一样,请打开其中的一个,看看里面是什么,小心别弄洒了。(估计学生都认识食盐并能正确判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如果直接说出是食盐,“一看就知道是食盐,不错,很有经验!”;如果有人尝了,“请问,你是估计是食盐然后再尝,还是一开始就尝了?”、“你很大胆,幸亏老师今天准备的真是食盐,否则就难以保障你的安全了,请记住,以后可不要轻易尝试不明的物体。”)(板书:盐) 2、溶解食盐并初填变化过程示意图 (1)将盐变“没了” 师:桌上的这些材料,你们看也看了,尝也尝了,接下来就用这些材料,请将那纸包里的食盐全都给变“没了”。咱们比比,看哪组变得最快,开始吧。(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及时指点并通报情况。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搅拌,也没有全部溶解;搅拌了,但还没有全部溶解;搅拌了,也全部溶解了。针对前两种情况,教师可说:“还看见盐呢,再做。”面对做好了的小组,可说:“确实看不见盐了,很好,请做好发言的准备。”)(2)实验方法交流师:现在,所有的盐都已经变“没了”,只看见盐水了(板书:盐盐水)。说说,你们是用的什么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板书:加水溶解)请问,这盐是真的没了吗?二、提取食盐(约15分钟)1、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师:我们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将盐全给变“没了”,请问,这些盐还能再“变”回来吗?如果能,又有哪些方法?2、实验方法交流(估计学生的预测是没有问题的,他们可能说到的方法:人工加热;太阳晒;风干;将水蒸发过滤教师可逐一副板书,然后引导学生将前3种方法归结到“将水蒸发”。最后,过渡到下一环节:“因为盐加水溶解就变没了,现在要返回来,你们就都想到要把水分减掉,有道理!可究竟行不行呢,咱们得试试。”)3、第二组器材介绍师: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些器材,就放在你们的实验桌内,请拿出来,小心别碰坏了。师(学生拿出器材后):看看,有不认识的吗?(学生第一次使用蒸发皿,也许会称它为“碗”)你所说的这“碗”叫“蒸发皿”(灯片1:蒸发皿),它是用耐火陶瓷做的,可以直接用来加热,为了防止烫手,应该用一种工具来夹持,咱们就用试管夹吧。4、根据器材选方法师:需要说明的是,每组的器材并不都一样,现在请问,利用这些材料,我们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课堂上简短的时间里尽快地得到食盐?实验时还要注意些什么?5、交待注意事项师:实验当中,一定要操作规范,注意安全,请看“注意事项”。(灯片2:不触摸正在加热和加热后没有冷却的器材;正确使用酒精灯,盐水快干时要移开酒精灯,熄灭火焰;) 师:明白了吗?请将盐水倒出来,开始加热吧。6、学生提取食盐(教师巡视,发现有操作不当的及时指出来;对于完成任务较快的小组,鼓励他们想法子证明析出的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的食盐。)7、填完变化过程示意图并确认食盐变回来了 师:现在所有的盐又都变回来了,是吗?(板书:)再说说,刚才是用的什么方法呀?(板书:将水蒸发)但是,老师有疑问了,怎么证明这些白色粉末就是先前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它是不是在烧的时候产生的新物质呀?(估计学生会从尝、只放了盐没放别的东西、蒸馏水、容器已消毒等方面来回答。如果学生已经尝过或者首先说到“尝”的方法,可以说:“敢于尝,说明你已经认为它不是产生的新物质,确认它就是盐,请说说你的理由!”以此引导学生将能够想到的证据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