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全面).ppt_第1页
粤沪版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全面).ppt_第2页
粤沪版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全面).ppt_第3页
粤沪版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全面).ppt_第4页
粤沪版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全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中考复习课件,第四章:,考纲要求:,一、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认识);,二、温度与温度计(认识);,四、水的三态变化(认识);,三、物态变化的过程(探究);,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一、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2、特征: 固态:分子间作用力最大,分子间距离最小,有一定的形状与体积; 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较大,分子间距离较小,没有一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具有流动性; 气态: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分子间距离最大,没有一定的形状与体积,具有流动性。,一、物质的三态及其特征,3、判定物质存在的状态: 物体处于哪种状态,是由物体的温度所决定的,当t沸点时,为气态,2.温标温度的测量标准,摄氏温标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Anders Celsius,17011744)在1742年制定的。,华氏温标是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Fahrenheit)大约在1710年提出的,华氏温度至今还在英、美等国民间流行。,热力学温标是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开尔文)1848年建立的一种新的温度标度,也叫开氏温标。,3.摄氏温标(t)及其规定:,单位及其表示:,单位:摄氏度 符号: ,表示(读法):摄氏度是一个整体, 不能简读,不能拆开读, 负数即可读为负值,也可读为零下。,例如:10 读作:10摄氏度 10 读作:负10摄氏度或零下10摄氏度,训练1:电视播音员预报天气时说:“预计明天的 最高气温为摄氏20度”.她的说法中错误的 是 . 7应读作 .,摄氏20度错误,摄氏度是整体不能拆开写,负7摄氏度或零下7摄氏度,5.热力学温标(T)及其规定:,单位及其表示:,单位:开尔文 简称:开 符号: K,热力学温标的规定:,A.绝对零度:是温度的起点,大小为273。 它是物质低温的极限值。 当接近绝对零度时,许多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B.1开的大小:1K的大小与1大小相同,6.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关系:,T273t,二、温度与温度计;,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3、摄氏度的规定方法: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100 ,4、常用温度计的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看清它的 、 、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要注意: (1) (2) (3) (4)读数时,温度计不可离开,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侧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被测物体,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看清它的 、 、 .,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应注意的问题:,测量前应注意:,A.估测待测液体的温度, 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B.观察所选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量程) C.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训练2:右图所示的温度的测量范围 是: . 分度值是: .,30 120,2,会选,体温计,1、体温计测体温用的医用温度计,3、测量范围是35C到42C。每一小格是 0.1C,2、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思考:为什么体温计可以拿出来读数,在玻璃泡和细管相接的地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就在缩口处断开, 上面的水银退不回来,所以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还能继续显示人体温度。,练习 1人的正常体温(口腔温)大约是_, 2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_ ,最小刻度值是_,36 -37,3542,0.1,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D,注意:温度计的测温范围: 大于熔点,小于沸点,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区别:,测量范围不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精 确 度 不 同:体温计能精确到0.1,实验室温度计只能精确到 1; 结 构 不 同:体温计有一个“缩口”,从“缩口”升上去的水银当温度降低时不易退回到玻璃泡中; 使用 方法 不同:体温计测定温度后可以脱离被测物体进行读数,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温度计把水银甩回去。,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 B用自来水加以冲刷 C用酒精灯烘烤 D用医用酒精擦拭,D,4、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它们的读数 分别是:甲、 乙、 丙、 丁 .,1.5,9,-2.2,0,6图中甲、乙、丙、丁各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 它们的读数分别是 .,8、9、18、4,C,D,7:用用同一只温度计测 0的水和0的冰水混合 物的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0的水温度高 B.0的冰水混合物温度高 C.二者温度相同 D.无法比较,8: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 A.0100 B.3542 C.-10100 D.-2050,D,9: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D.读数时要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三、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六种形式的名称与发生条件,三、物态变化的过程-汽化,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2、汽化的方式:蒸发与沸腾,不同点: 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沸腾: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发生,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b、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c、与液面上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4、蒸发过程要吸收热量,三、物态变化的过程-汽化,5、沸腾的特点: (1)要吸收热量;(2)温度保持不变;,6、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都是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三、物态变化的过程-汽化,A.烧杯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B.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 沸腾前,水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小; 沸腾时,水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大,升至水面后破裂消失.,水沸腾的现象,沸点,C.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D.烧杯中水声音的变化情况: 沸腾前声音很大,沸腾时声音反而变小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6)液体的沸点和环境气压的关系: 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几种液体的沸点(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讨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学以致用自制简易“冰箱”:,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 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脸盆小一 点的蓝子。篮子里放上剩菜、剩饭, 再用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 口的边缘浸入水里。这就做成了一个 简易“冰箱”。把它放在通风的地方, 过一天里面的饭、菜也不会馊. 原来盆中的水在常温下就可以蒸发,但蒸发是需要吸收热量的,使得 周围的空气降低,饭、菜在低温下不 容易变质.,水沸之前为什么会鸣响?水将沸腾时,常听到嘶嘶的声音;正在沸腾时声音反而低沉了,为什么? 煮水将近沸腾时,常发出嘶嘶的鸣声。这是由于接触煲底的水先受热,当底层的水温度升至100时,就首先变成水蒸气向上升。这时,上层的水温度仍不足100,当蒸汽的小气泡升至低于100的水层时,就迅速变回水滴。这种先膨胀又再收缩的过程,就引起水的振动。当大量的小气泡从煲底上升时,就发出嘶嘶的鸣声。 但是,当全部的水都升至100时,蒸汽泡就能够稳定地升至水面,不再发生收缩的现象,这时只发出低沉的沸腾声音,不再发出嘶嘶的鸣声,水开了,这时你若迅速把壶提起来并勇敢地把手贴到壶底,发现壶底并不烫手,若过一会才把手贴向壶底,壶底反而又烫手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壶底是离热源最近的地方,也是水汽化最集中的地方。水开后,在壶底产生一串串汽泡,并上升到水面,这就是沸腾。水沸腾要吸收大量的热,在水壶离开火炉后的一瞬间,水的沸腾仍在进行,所以此时壶底附近的热大量地被吸收,暂时降低了壶底的温度,因此壶底并不烫手。可是过一会儿后,水停止沸腾,不再冒汽泡,壶底和水温相同,壶底也就烫手了。,低于,训练3: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扇来的风是凉的 B.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 C.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从而加快从人身上吸热 D.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C,训练4:夏天游泳时,在水里不觉得冷,上了 岸觉得冷,这是因为( ) A.水的温度高,空气的温度低 B.空气比水容易传导热量 C.人体表面的水分蒸发要吸收热量 D.以上都不对,C,32、用高压锅煮粥,熄火后用冷水将锅冷却,拿去限压问后打开锅盖,可以看到锅内的粥仍在沸腾。普通铝锅却看不到这样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熄火后,锅内温度迅速降到100以下,但由于打开锅盖后气压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0, 即使不冷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在沸腾; 熄火时,锅内温度仍然高于10 0,冷却后锅内气压比原来降低,所以重新沸腾; 粥的流动性差,不易降温。熄火后即使不挠冷水、不拿去限压阀,粥也要沸腾较长时间。,C,油炸食品时,油锅中滴入水滴会发生爆裂声,并把热油溅起;沸水中滴入油滴却没有类似的现象,解释产生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原因。 答:因为热油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100,当水滴在油中,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沉入油中并迅速沸腾,所以会把热油溅起来,并发生爆裂声。而油滴入沸水中时,油的密度比水小,因而漂浮在水面上,不会发生激烈的汽化现象,所以没有类似的现象。,31、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再伸进口腔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进行消毒; 镜面不会产生水雾,可以看清牙齿; 防止镜框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C,三、物态变化的过程-液化,1、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2、使气体液化的方式: (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3、液化过程要放出热量,5、利用液化分离不同的液体(分馏法) 原理:液体的沸点不同,4、生活中的液化现象:雾、露 、白气,25、小明开着锅盖煮鸡蛋。第一次水烧开后继续用急火加热;第二次水烧开后,将火焰调小,但仍保持锅中的水沸腾。则 A第一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高 B第二次熟得快,因为此时水的温度低 C熟得一样快,因为水在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 D无法比较,因为无法知道哪次水温高,C,26、在280C的室内,将一只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A、下降 B、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 D、先上升后下降 27、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C、这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C,C,三、物态变化的过程-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固体物质的分类: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的熔点,通常有规则 的几何外形;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没有规则 的几何外形;,(3)晶体熔化时的特点: a:吸收热量;b:温度保持不变;,三、物态变化的过程-熔化和凝固,熔化实验,某固体,石棉网,试管夹,铁架台,铁圈,试管,烧杯,注意:我们的实验研究的是冰和石蜡的熔化,温度/,时间/分,0,1,2,3,4,5,6,7,-4,8,9,10,0,冰 熔 化 的 图 象,A,B,C,D,AB: 固态 BC: 固液混合态 CD: 液态,熔化实验,某固体,石棉网,试管夹,铁架台,铁圈,试管,烧杯,注意:我们的实验研究的是冰和石蜡的熔化,0,2,4,6,8,10,12,14,时间/分,40,42,44,46,48,50,52,54,0,2,4,6,8,10,12,14,冰的熔化图像(图1),石蜡的熔化图像(图2),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结 论,固体物质分类,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规律,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要达到熔点。 2、还要继续吸热。,0,2,4,6,8,10,12,14,36,40,44,48,52,56,60,62,A,B,C,D,海波的凝固图像,晶体凝固规律,熔化,凝固,固态,液态,熔 化 规 律,晶体,非晶体,比一比,时间/分,1、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2)温度升高的是 段 温度不变的是 段, AB段处于 状态, BC段处于 状态, CD段处于 状态, 吸热的是 段,,(1)由图判断出 图线是晶体, 该晶体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是 分钟,另一图线的物质可能是 。,1,2,3,4,5,6,7,180,200,220,240,甲,乙,A,B,C,温度,乙,请你一试,210,非晶体,AB、CD,D,BC,固体,固液共存,液体,3,AB、BC、CD,如图2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海波的沸点是48 海波在段吸收了热量 海波在段是气态 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B,某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毫米厚的铝膜,一时难住了焊接和锻压专家。后经技术人员的联合攻关解决了这一难题:他们先把铝膜紧贴到钢罐内表面,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然后铝膜与钢罐就压接在一起了。其原因是( ) A铝膜与钢罐间的水把它们冻牢了 B结冰时铝膜与钢罐间的冰把它们粘牢了 C水结冰时膨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它们压牢了 D水结冰时放出的热量把它们焊牢了,C,8、从图像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是学好物理的重要能力之一。某种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FG线段平行于时间轴,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 B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GH线段表示温度不断降低,所以该物质的熔点在不断降低 D在FG线段对应的时间内,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开启电风扇,对着一盆O水的水面吹风过了一段时间 A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降到0以下 B水的表面出现薄冰,温度仍为0 C水不会结冰温度也保持O不变 D水不会结冰,但温度要下降,B,10、把一块0的冰投入O的水里(周围的气温也是O),过了一段时间,情况如何?( ) A冰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高于O B水的质量减少,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O C冰和水的质量都没变,所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C,将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由此可知蜡是_(填“晶体”或“非晶体”)。停止加热后,液态蜡的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内能逐渐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非晶体,变小,三、物态变化的过程-升华与凝华,1、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易升华的物质: 干冰、冰、碘、钨、萘(樟脑)等,3、升华吸热及其应用: 食物保鲜、人工降雨、舞台烟雾、降温,4、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霜、雾凇、冰花、冰箱内的雪霜,自我评价: 1哈尔滨寒冷的冬天,公园里冰雕作品会一天天减小, 这是 现象。 2下面哪些现象是升华( ) 放在木箱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 放在冷冻室的鲜肉变硬了 3 日光灯用久了,会发黑,这是日光灯的灯丝( ) 先凝华后升华形成的 凝固形成的 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先升华后凝固形成的 4 冬天早晨看到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 凝固而成的 直接凝华而成的 液化而成的 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升华,1.用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熔化 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凝固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 汽化 吃冰棒解热 液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了 升华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华,2.在松香、海波、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海波、冰、 铁,1.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I. 冬天玻璃窗内表面结一层冰花,A. 碘变成紫色的气体,B. 卫生球变小了,C. 霜的形成,D. 雾、露的形成,E.水结冰,F.夏天衣服被晒干,G.冰化成水,H.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液化放热),(熔化吸热),(汽化吸热),(凝固放热),(升华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达标训练,2.思考题: 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试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粒,凝华过程要放热,而水蒸气能够向空气中放热的条件是气温低于水蒸气温度,故只有在足够低的气温下,水蒸气才会凝华成霜,因为下霜时气温 较低,人常感到冷。下雪天气温度本来就低,下雪后,雪的熔化时要向周围空气吸热,而使本来较低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因而雪后寒。,固态,液态,气态,凝固(放热),熔化(吸热),升华(吸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凝华(放热),常见的六种物态变化,小结,总结:七个“三”,1.三种状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2.三个吸热过程:熔化 汽化 升华 3.三个放热过程:凝固 液化 凝华 4.三个互逆过程:熔化与凝固 汽化与液化 升华与凝华 5.三个特殊点(温度) :熔点 凝固点 沸点 6.三个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时温度 晶体凝固时温度 液体沸腾时温度 7.三个条件: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四、水的三态变化,1、试解释“雾、露、霜”的形成原因,2、天空中的“云”的主要成分是_,夜晚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若落在树叶或草丛中便是露;若夜晚的气温降低到0 以下,则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落在草丛中即是霜。,小水珠和小冰晶,四、水的三态变化,3、试用物态变化分析“雨”的形成,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的作用下汽化(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空后遇冷一部分液化成小水珠,一部分直接凝华成小冰晶,这些小水珠与小冰晶被上升的气流托住即是云。当小水珠与小冰晶结合成大水珠与大冰晶时,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落,小冰晶与空气摩擦而熔化,形成降雨。,电冰箱的制冷原理,制冷剂在压缩机作用下液化,同时放出热量,制冷剂在蒸发器内汽化(蒸发),从冷冻室内吸收热量,从而降低冷冻室的温度,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 ( ) 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A,如图,从温度与室温(24 )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小,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 ?,温度计被取出时,液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液泡温度降低,从而使温度计的示数减小;待酒精蒸发完毕后,外界空气温度高,将热量传给液泡,直到空气与液泡温度相同,所以温度计的温度又回到与室内相同的温度24.,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对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 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 C.两者均吸热 D.两者均放热,D,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热水中放入冰块,水温下降 C.两手相互摩擦,手发热 D.用砂轮磨菜刀,菜刀的温度升高,B,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都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都是从海面吹向陆地,B,下列过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 A.汽油机的压缩冲程 B.水蒸气顶起水壶盖的过程 C.小孩沿滑梯下滑的过程 D.流星在大气层中穿行的过程,B,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0 的冰没有内能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C,2009年12月5日,肇庆市供电局在节能展示厅为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分别用电磁炉和煤气炉(使用液化石油气)将1.5 kg的水从20 加热到85 ,实验数据如图所示.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是4.9107 J/m3,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 (1)将1.5 kg的水从20 加热到85 ,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J? (2)电磁炉和煤气炉的效率分别是多少? (3)本实验中的电磁炉与煤气炉相比,哪一个更节能?为什么?,思路引导:有关热量的计算,可以说是必考内容之一,要理解Q吸cmt或Q放cmt;要认识效率是什么,要有节能的情感;同时要能处理好题目列出表格中的数据. 解:(1)Q吸cmt4.2103 J/(kg)1.5 kg (85 20 )4.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