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学第二章和第三章.ppt_第1页
经济社会学第二章和第三章.ppt_第2页
经济社会学第二章和第三章.ppt_第3页
经济社会学第二章和第三章.ppt_第4页
经济社会学第二章和第三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第二章,经济社会学的发展脉络,经济社会学的发展脉络(历史)就是经 济学与社会学碰撞和交流的历史,是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关系建构的历史。 “经济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关系的历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不仅涉及的文献繁多驳杂,并且在各个国家也不同” 刘世定(斯威德伯格swedberg,经济社会学的主要传统),经济社会学的发展脉络,两个源头和三个阶段。 两个源头:经济学和社会学。 三个阶段: 经典社会学时代; 边际革命及其以后的隔膜时代 经济学帝国主义与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经典时期的经济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社会学第二章,主要内容,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2、社会学经典三大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 3、著作选读(国富论和新教伦理),1、古典时代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1)古典时期所指: 以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从17世纪到19世纪70年代 以经典社会学时期,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韦伯在1920年去世) 我们以经济学为主,辅以社会学的时期划分。 这是一个大体的范围。,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2)关系特征: 经济学与社会学分野不明显: 许多人并没有今天一样的学科归属意识 学科之间的研究领域多有重合 学科知识和思想之间相互借鉴,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与经济学有了一些交锋(学科发展的必然,在他者之上反思和成就自我): 统一的社会科学之争 方法论之争 价值中立之争 学科制度化之争,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交锋的起源或某种程度上的最初:孔德 1615年,蒙克莱田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1838年,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社会学具有统一倾向:是要建立一个对人类社会进行整体研究的、统一的社会学科:,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交锋的起源或某种程度上的根源:孔德 1615年,蒙克莱田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1838年,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孔德的社会学具有统一倾向:是要建立一个对人类社会进行整体研究的、统一的社会学科:,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孔德对政治经济学的批评: 对经济不能和社会其它部分相隔绝加以研究;(1) 政治经济学将经济和社会其他部分隔绝开来,是以“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因而它并不构成一门真正的实证科学。(2) 形而上学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在方法上过于抽象和演绎;(2) 当时的经济学家通常都是作为律师和文学家来从事经济学工作,没有能力以科学形式来思维;(2) 经济学家超出常理地仇视国家干预,忽视工人阶级蒙受的痛苦;(3),1)统一的社会科学之争: 社会学:人类社会行为任何有益的研究,其范围和整个社会科学一样广泛。 经济学的回应: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学科分工是必要的,经济学可以成为一门科学。,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这一名词的使用也许为时过早:因为它似乎认为各种社会科学的统一业已在望。虽然在社会学的名义下曾经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深入的研究,但是那些协同的研究,除了为我们的后代创造条件,提供线索外,是否还取得任何其他巨大成就,是值得怀疑的。” 马歇尔,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方法论之争: 一场半个多世纪的争论; 一场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方法论的争论,不仅是关于经济学与社会学两个学科. 孔德的批评 经济学内的争论,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经济学内部的争论:维也纳学派和德国历史学派的大论战。,Carl menger,Gustav Schmoller,vs,1873年施穆勒发起成立了社会政策协会。 1881年施穆勒创建了德意志帝国立法、行政和国民经济学年鉴,简称施穆勒年鉴。 1883 年,卡尔门格尔出版社会科学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研究,维护理论在社会科学中的重要性。 同年,施穆勒在其年鉴上对这本书进行了评论,发表门格尔的文章和迪尔采论国家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这激怒了门格尔。 1884年,门格尔以给友人16 封信的体裁,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德国国民经济学中历史主义的谬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施穆勒。施穆勒回绝了门格尔的赠书,写了一封短信,并将致门格尔的信公开发表,这便是 经济学史上的“方法论之争”。,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经济学内部争论的结果: 有三种观点,大多数人认为,维也纳学派取得了胜利,演绎方法在主流经济学中成为了主流方法。,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经济学对社会学的回应: 对社会现象加以抽象对研究来说是必要的、有用的,不懂得抽象也就不懂得实证。演绎方法也是有用的。,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价值中立之争: 经济学家认为:在科学研究中不应使用道德尺度和政治尺度,应区分对事实的研究和价值判断。 结果: 1891年,约翰内维尔凯恩斯的政治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 1914年,韦伯的社会学和经济学中价值中立的意义,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制度化之争”: 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状况:学会和大学系科的建设 典型案例:美国 在整个20世纪,社会学在美国最为发达 早期芝加哥学派的出色研究 世纪之初,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制度化过程之争也最为强烈 美国的制度化过程 1880年:社会科学的分化:专业化的学科组织开始出现 1885年:“美国经济学会”成立 1890年:社会学开始作为独立系科在大学里出现 1905年:美国社会学成立。,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经济学对社会学的打压 对社会学作为“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王”心存疑虑 1894年甚至将社会学家招到经济学会议的会场上,“要他们正在做些什么加以说明”,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学家的反应:三种策略 第一种策略:坚持孔德路线,以社会学为“万王之王” 第二种策略:坚持社会学可以独立地分析经济生活现象 第三种策略:退守“剩余科学” (leftovers) “制度化之争”的最终结果 “剩余科学” 策略占据上风:社会学退出经济研究,经济学家协助社会学建立自己的学会(1905),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1、古典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关系,总评,四个方面的冲突的结果: 1、社会学和经济学在与“他者”的互动中,各自寻找到了“自我”位置,成为彼此独立的、差异明显(研究领域、方法、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专业设置上)的学科(积极方面)。 2、造成了经济学与社会学的较长时期的一种隔膜。经济社会学进入了一个相对低落的时期。,经济学与社会学之间的较长时期的隔膜: 表现之一: 社会学家长期不去触动经济学的题目 表现之二: 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互不往来 表现之三: 当产生研究需要时,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各自发展出自己的 “原始经济学”和“原始社会学”(熊彼特),2、社会学三大家的经济社会学思想,“他(马克思)试图将当时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即价值理论和对阶级结构、社会结构的演变的研究结合起来 ”。 刘世定,马克思强调在社会存在(与结构)和发展中经济的第一重要性(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的内在扩张性),但也认为经济行为和过程中渗透着社会和政治因素。 以生产概念为例 生产在马克思那里有三个层次: 哲学意义的生产 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 社会学意义上的生产,劳动分工,涂尔干是社会实在论者,其社会学思想具有强烈的社会整合(整体主义、系统论)和功能主义(他是源头之一)倾向,他将经济看做是社会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功能部分,认为社会有机体的发展,导致了劳动分工,而劳动分工又使得社会从机械社会转型为有机社会,带来社会整合的困难,由此,职业群体和职业群体的道德,对于社会日益重要,一句话:涂尔干强调经济对于社会有机体的功能和意义,以及对应于不同经济系统的社会整合方式。,韦伯的“价值中立”和“理想类型”为特征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经济学和社会学交流互动的后果之一。,韦伯的经济社会学思想比较复杂,其在经济社会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是经济与社会、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关于宗教与经济伦理的研究),相应的,其贡献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构建了自己的经济社会学体系,经济社会行动(利益驱动的修正版)、经济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的三种类型)、经济与非经济因素(政治、权力、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个是讨论了文化与经济之间的关系,认为(族群差异性的)文化与经济发展有亲和性关系。 经济社会学、族群经济。,3、著作选读,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的人物有亚当斯密、李嘉图、约翰穆勒、威廉配第 经典社会学:三大家和齐美尔 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1776年出版,,主旨:如果实现国家富裕,或者如何富国强兵,或者如何实现经济的增长。,“政治经济学,作为政治家或立法家的一门科学,提出两个不同的目标:第一,为人民提供丰富的收入和生活资料,或者更确切地说,使人民能为他们自己提供丰富的收入和生活资料;第二,为国家供应足够维持公共服务的收入。它提出要使人民和国家都富起来。”,生产性劳动增加,资本的合理使用,合适的政府政策,国民财富 的增长,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分工,互通有无 物物交换 互相交易,生产人数增加,节俭、奢侈 与妄为等因素,货币的 合理发行,自由竞争,人类天性,1、提高熟练程度 2、节省转换时间 3、存进技术进步,(一国土地和劳动力的年产物)-(成本或维持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费用),市场范围,亚当斯密分析的起点是人的天性 人的天性是自我利益,然后会有交换的趋向。,著作选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三大家之一,在宗教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等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新教 新教伦理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精神,基督新教,16世纪宗教改革中所产生的脱离罗马教廷的一系列基督教流派,有路德宗、加尔文宗、圣公会等。 清教徒属于加尔文宗 中国通常所称基督教都是新教。,新教 伦理,资本 主义精神,为工作而工作 为 赚钱而赚钱: 禁欲主义和天职观念,或然率 即概率,Protestant,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召开斯拜尔会议,天主教诸侯占优势,路德教派诸侯抗议,由此得名。现有很多宗派,韦伯写了四个。,预定论(与前者相反),(在形式上的)自由劳动之理性的资本主义组织方式,理性的盈利; 理性的节欲; 持续的动力 和道德规范; 最大的特征是一种理性,自由劳动 簿记会计 公私产权,功利 主义,1、这是一种对历史事实的事后描述和解读, 而不是规范的解释,也没有推论普世的意味。 实际上,韦伯大体认为历史是不可重复的事件。 2、而且尽管历史事实如此,也并不是说 新教伦理是导致资本主义的单一因素; 事实上韦伯主张多元因果论, 而且认为在资本主义产生的这个问题上, 多个原因之间的关系模式也非常重要。 3、关于韦伯对于资本主义产生之先决条件的观点, 有学者又清晰的论述。,研究社会行动或变迁需要考虑的三个方面: 1、动力(我有什么动机这么做) 2、权利(我是否有自由的权利这么做) 3、能力(我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或技术这么做),边际革命与隔膜时代,边际三杰:英国杰文斯、法国瓦尔拉、奥地利的门格尔。,约翰贝茨克拉克(John Bates Clark),美国边际主义代表人物,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学会创始人。 提出边际生产率学说,认为工人工资下降为人数投入增加而生产率下降之结果。,边际革命的贡献或特点,1、主观价值论(效用) 2、来自数学的边际分析 3、抽象(神圣)市场 4、均衡分析,隔膜时代的特点,1、经济学与社会学互动很少 2、经济学和社会学各自发展出来自己的“原始社会学”和“原始经济学” 3、经济学里的“原始社会学”旧制度主义经济学 4、社会学里的“原始经济学”旧经济社会学工业社会学 5、例外人物:凡勃伦、熊彼特、波兰尼、帕森斯、布劳,1、资源稀缺 2、偏好稳定:基数效用、序数效用和显示性效用。 3、偏好稳定的数学表达:自反性、完备性和传递性。 两个商品束,x, y,如果X大于等于他自身,自反性;要么x大于等于y,要么y大于等于x,完备性;如果x大于等于y,y大于等于z,那么x大于等于z,传递性。,边际分析的意义,最后一个单位的意义非常重大, 例子:股票交易,比如房产交易。,生平经历 主要著作 学术贡献 后世影响,生平经历,1、匈牙利时期(1886-1918) 1886年生于维也纳,在匈牙利渡过童年和青年 参加激进党,编辑激进刊物,加入“伽利略同盟”(1908) 2、奥地利时期(1919-1932) 投身“匈牙利革命”,政治流亡 担任奥地利经济学人编辑并研究经济史 3、英国时期(1933-1939) 1933年,迫于纳粹上台,流亡英国,工人教育协会讲师,从事劳工教育 4、美国时期(1940-1952) 1941-1943,伯灵顿学院,撰写大转型 二战后,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史教授,和人合作,编撰了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 5、加拿大时期(19531956) 1953年退休,与其妻团聚并移居加拿大安大略蒙特利尔市 (彼得德鲁克旁观者、栗本慎一郎布达佩斯的故事),主要著作,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1944)(大转型) Trade and Market in the Early Empires (1957)(早期帝国的贸易与市场) Dahomey and the Slave Trade (1966)(达荷美和奴隶贸易) The Livelihood of Man (1977)(edited by H. Person)(人类的生计) Primitive, Archaic and Modern Economies(原始、古代和现代的经济) (1968)(edited by G. Dalton) Democracy, Fascism and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Selected Essays (1977)(民主、法西斯主义和工业文明),学术贡献,大转型是波兰尼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的问题意识、思想关注、学术思考、理论旨趣和理论建构的努力。,两次世界大战成为20世纪西方文明的伤痛记忆,也使得西方文明有以反思自身,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进入所谓“现代性”以后的一段历史过程。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睹者,波兰尼写于二战期间的大转型即有着明显的反思、批判特征,“我们将自由细想过去的情景,其唯一目的是为了关照当下现实” 。在波兰尼看来,就20世纪所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而言,“引起灾变发生的根本性源头在于经济自由主义建立自我调节市场体系的乌托邦式的努力”,背景和问题关注,大转型:我们时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 本书主旨:顾名思义,讨论波兰尼自己所处时代的,或者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今天时代的政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起源。 “19世纪文明已经瓦解,本书论及的就是这次事件的政治经济起源,以及它所引发的巨大转变 “19世纪的文明建立在四个制度之上。”1、势力均衡体系(我们也差不多四分之三百年和平了);2、国际金本位制度;3、自我调节的市场;4、自由主义国家;(其中,波兰尼认为自由调节的市场是四者中最为根基的部分。“19世纪各种制度体系的关键是统治市场经济的那些法则。”) 因此,我们可以说,波兰尼本书的主旨就是探讨以自我调节的市场为根基的现代文明的产生及其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在政治、经济、社会和国际上的转变。,波兰尼在本书中的观点是什么呢?或者说他对自己的所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是什么呢? 1、自我调节的市场是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假设是错误的;不符合历史事实;现实中不可能实现。 2、自我调节的市场是一种让社会从属于市场逻辑的代价昂贵的冒险,必然导致社会自我保护运动的产生,两者双向运动,造成单个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的动荡。,3、美国新政、苏联集权和法西斯都是这种双向运动的一些可见的选项和现实行动。 4、未来如何呢?市场应该从属于社会,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共存才是理想。(保证不服从的权力),“在一个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里,不服从的权利必须被制度化保护起来。” “强制永远不应该是绝对的;反对者应该有一个适当的位置颐养天年,有一个得以维生的次优选择。这样就能保证作为一个自由社会标志的不服从的权利。” “由此,社会的发现即是自由的终结,也是自由的重生。” 对市场经济的社会和国家规制必须同自由的发展协同起来,由此,人们不必害怕对自由放任市场经济的干预。,那么,他的观点是什么呢?他 其逻辑链条大致如下:,随时可购买的,国际 和平 政治,自由主义 国家,自我调节 的市场的观念 (意识形态),机器生产,国际 自由和稳定 货币体系,随时可出售的,货币的便利 和稳定,土地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力 市场,被发现的 社会,乌托邦式努力 反向要求修正、保护,“但是我们坚持认为,一旦商品社会运用精制的机器和工厂来生产,有关自发调节的市场的观点就必然会形成。” “依靠专业的、精细的、昂贵的工具和工厂进行的生产只能适应于买卖活动极易发生的社会。” “这对商人来说,意味着所有相关的要素都一定是待售的,也就是说,当任何人准备为它们付钱时,它们必须保证有付钱人所需要的任何数量。” “这一条件在农业社会中不可能自然就具备;它们必须被创造出来。这一转变必然包含着大部分社会成员行为动机的变化:生存的动机被获利的动机取代。” “商业社会里生产的机械化实际意味的,就是把社会的自然本性和人的本质转化为商品。”,概念工具: 1、家计、互惠、再分配和市场; 2、市场社会; 3、自我调节的市场; 4、脱嵌和嵌入; 5、虚拟商品; 6、双向运动。,1、家计、互惠、再分配和市场:市场不过是经济生活中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在历史中从来都是嵌入社会的; “ 2、“市场社会”的特点:将市场原则推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世界大战、人类文明危机及其根源就是“市场社会”的结果; 3、“自我调节市场”(self-regulation market) 作为一种观念、理论和意识形态以及作为一种乌托邦努力地方向,具有一个发展的历史;“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