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doc_第1页
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doc_第2页
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doc_第3页
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doc_第4页
2011年教育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思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教育工作报告一、基本情况:2010-2011学年,全县共有中小学50所,其中县直学校5所(2所完全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其他45所中小学按需求分布于各乡镇、行政村;有公办幼儿园21所。全县中小学有教学班级数963个,在校生31598人,汉语言授课学生13093人(小学8153人、初中3584人高中1356人),占学生总数41.44%,其中民考汉学生3114人(小学2129人、初中781人、高中204人),占学生总数的9.86%;民语言授课和“双语”学生18505人(民语言授课学生8631人,双语学生9874人);县幼儿园有教学班97个,入园幼儿2822人。有一所职业高中,五乡五镇共有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9所,青壮年文化技术学校1所(火车站镇),有专职教师26人、兼职教师30人,每个行政村均有办学点。二、2011年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回顾2011年,县教育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中心工作,学习内化嘉峪关精神,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创建“教育质量年”和“民生建设年”为主线,开拓思路,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先后荣获自治区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教育收费规范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2011年来,我们抓住教育援疆机遇,解放思想,抢抓项目,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我们先后争取到354万元的连木沁二中宿舍楼校舍维修改造项目、1900多万元的湖南大型援建项目-新楼兰街区“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908万元的县一中宿舍楼、塑胶跑道项目,1099万元的鄯善县中心小学、鲁克沁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项目,以及各160万元的达浪坎、七克台、迪坎3个乡镇的“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2011年来累计维修、新建、改扩建项目工程总面积达31000平方米(含抗震加固面积4330平方米),投入资金4100万元。-学校布局调整扎实推进。根据地委提出的布局调整要求,在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们制定了高中布局调整方案和鄯善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普通高中保障性补助办法(暂行),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挂帅的布局调整领导小组,利用 “十一”国庆大假,对政策范围内调整学生及家长进行“面对面”的宣传,保证了布局调整最终得以顺利推行。目前,鲁克沁一中高一164名学生,有155名学生到县一中就读。-师资队伍不断优化。通过人才招聘、岗位竞聘、内培外训、教研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和优化教师队伍。2011年先后引进湖南援疆教师、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支教生等67人补充到农村中小学任教;通过远程、面训等方式,培训农村中小学 “双语”教师、骨干班主任、新课程教材教师1700余人次;举办“鄯善县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鄯善县学前教育优质课评比”等各类教研活动7次, 8名教师获得自治区优质课一、二、三等奖,56名学生获得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奖项,204人获得了自治区级奖项。2011年,我局被评为自治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集体。-“双语”教育稳定推进。2011年抓住湖南援疆、兵团援建等机遇,努力争取项目资金,改扩建火车站中心幼儿园1所;新建七克台、达浪坎和新楼兰街区3所 “双语”中心幼儿园,预计明年9月可全部完工交付使用。目前,我县正式运营招生的“双语”幼儿园达21所,依托现有的30所乡、村小学,开办学前班82个,幼儿入园(学)达7543人(含民办幼儿园1928人),入园(学)率达到76.9%;先后选派了300余名“双语”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援疆省市、县级及校本等培训活动;注重抓好低年级段的“双语”教学,将 “双语”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优秀教师全部调配到小学一、二年级起始段担任“双语”教学工作,以解决语言的基础关。2010-2011学年,我县“双语”班增加至333个,小学1-3年级87%以上开设的都是 “双语”班,“双语”高考上线率连续3年实现100%。-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是自治区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第一次高考,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保障机制、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和校本研训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进一步完善了教学、教研评价体制,课程改革成绩显著。2010-2011学年,小学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75%以上;录取内初班77人、内高班108人;高考上线率94.01%,其中本科上线率达25.14%,比2010年高出1个百分点。-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按照每名公办幼儿园学生补助伙食费450元/年、教材费60元/年、公用经费150元/年的标准对幼儿园学生进行补助;严格按照每名初中生700元/年、每名小学生500元/年的标准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主要用于中小学校的公用金费),2011年先后落实义务教育保障经费1351万元,为29378名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同时按照每名小学生1000元/年、每名初中生1250元/年的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实行生活补助,2011年为1802名寄宿制学生发放生活补助款50万元。高中补助:按照每人1000元/年的标准实施高中免费教育政策,2011年为全县3170名高中学生免除学费近350多万元;按照鄯善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普通高中保障性补助办法(暂行),从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交通费等方面给予高中学生全面补助,使每个进城就读的学生在享受国家各项补助的基础上,每学期还可再享受县财政11551550元的补助(贫困生每学期多补助生活费395元)。为1329名贫困高中生发放助学金、生活补助近69.3万元;为1529名寄宿高中生发放生活、交通补贴69.7万元;职业高中补助:按照鄯善县职业高中保障性补贴办法(暂行)对职业高中学生进行补助,每名职业高中学生可以享受到1500元/年的助学金补助,9001500元/年的学费补助。贫困、特困大学生、优秀大学生发放各种救助奖励:为每名贫困、特困大学生、优秀大学生按照30005000元/年标准进行补助,2011年为308名贫困、特困大学生、优秀大学生发放救助奖励资金55.8万元。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育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支出项目多,资金短缺严重。一是“两基”欠款达9962.17万元;二是“双语”幼儿园建设资金紧缺;三是学校均衡化发展、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资金以及寄宿制学校的改扩建资金不足。四是外聘人员工资的发放问题严重:275名学校保安人员的工资至今未予发放。目前教育资金主要是靠教育附加费,许多涉及民生的一些棘手问题不得不挤占教育附加费。同时由于“两基”欠款较大,县财政又难以投入资金进行新的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二)人力资源不足、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一是部分学科教师缺乏。全县民文教师超编138人,汉文教师缺编157人,加上教职工系统外借、病假、进修、“双语”培训等因素,导致部分学科教师更是不足。全县有三分之一学校因缺乏专业教师,音、体、美等课程不能按要求开足开齐;如果在全县中小学校各年级段推行“除母语外,其他学科均用汉语授课”的教学模式,约缺少400多名“双语”教师。但由于教育系统总体性超编,教师队伍难以有效流动;二是幼儿教师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由于我县不是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县,在幼儿园建设和师资配备上大部分都是由地方承担,因此,除连木沁 、鲁克沁、达浪坎“双语”幼儿园有7名教职工带有编制(自治区农村“双语”幼儿园项目)外,其他教师均没有编制,工资由教育行政部门按月向县财政申请划拨,待遇低于其他民办幼儿园,而且工资发放不及时、“五金”不能落实,导致师资队伍极不稳定,教职工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双语”幼儿园的办学质量。三是后勤人员缺乏。由于学校没有工勤人员岗位编制,专任教师又不愿担任工勤人员工作,现寄宿制学校后勤人员多为外聘人员,工资由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挤用,学校经济负担重。因此宿管员、锅炉工等工勤人员严重不足,在寄宿生的规范管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及隐患。(三)涉及教育改革及发展的一些重大政策落实不明确。一是教师人员调动程序不规范。目前许多学校教职工在未经教育局许可同意,甚至在教育局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进行了调动,且有些人员是在教学期间进行的调动,影响到了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损害了相关规定的严肃性,在教师队伍中间产生了不良风气。二是当前我县有农村“双语”幼儿园21所,但未设独立机构。由地区编委按照乡镇中心校一个班级进行设立。这对于农村“双语”幼儿园的规范、长足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三是绩效工资实施难度大。按照上级有关要求,从2011年3月起,我县中小学校开始实施班主任津贴,按每人每月250元的标准发放。这样发放班主任津贴,一方面没有按工作量区别对待,班级学生数多少一个样;另一方面挤占了一般教师的绩效工资额,教师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和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30%),而班主任津贴占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量的10%,也就是说,大部分教师对于班主任津贴这项是无法得到的。因此,有失其合理性。四是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难以制定。地委扩大会议提出“村办幼儿园、乡办小学、城镇办初中和职业高中、地区办高中”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思路后,地区一直没有正式下发布局调整规划文件,致使目前我县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难以制定,实施难度大。(四)教育办公场地不足。目前,县教育局机关科室有20个,干部职工84人(其中副科级干部9人,一般干部75人),仅有办公室30间(其中领导办公室6间),办公场地严重不足。培训中心因无办公场地,从2007年起,一直借用县二中的2间教室作为县级“双语”教师培训基地。教育督导室、教研室,于2007年至今,一直借用青少年活动中心9间办公室作为日常办公和“两基”档案存放使用。由于长期挤占青少年活动场所,影响到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常工作的开展,自治区级申报一直未予批准。四、2012年工作思路(一)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改造,全面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加大农村“双语”幼儿园优质资源的覆盖面,建成农村标准化“双语”幼儿园4所,其中七克台、达浪坎和新楼兰街区中心“双语”幼儿园已于2011年开工,预计2012年9月可完工交付使用;迪坎“双语”幼儿园建设面积1005平方米,总投资16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治区“学前教育”经费80万元,地方配套80万元,计划于2012年3月动工。为适应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需要,加大城区学校的承载量,分别对县一中、县中心校、育才学校和辟展乡库尔干学校等城区学校进行改扩建。具体为: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4350平方米,鲁克沁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3000平方米,总投资1102.5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099万元;县一中宿舍楼建设2500平方米,运动场10798.6平方米,总投资908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育才学校教学楼建设3800平方米,学生宿舍、食堂4000平方米,计划投入资金635万元;库尔干学校教学楼建设21000平方米、学生宿舍8000平方米(男、女各4000平方米)、食堂1500平方米、浴室500平方米、体育场400米跑道,计划投入资金7282.1万元(加上1400万元的教学、宿舍、食堂设备和32.1万元电教设施)。(二)继续巩固义务教育成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2012年,我们将把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作为巩固“两基”成果的着力点。加快薄弱校改造,并在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方面给予倾斜。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品牌引领战略,以“发展特色项目,培养特长学生,创建特色学校”为主题,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完善 “合格+特长优秀”素质教育模式和“2+1”大课间综合课程模式。(三)加大高中普及力度,推动普通高中内涵发展。明年,我县2所高中学校将在补足“硬件”缺口、提升内涵上狠下功夫。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引导两校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建立主体多元、内容多元的评价体系,强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大力支持两所高中师资培训工作,通过参加上级研修培训、请名师辅导、开展校本教研等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学科骨干和教学名师。(四)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增强教育服务能力。计划明年1月份将对山南片区的职高资源进行整合,把鲁一中打造为山南重点职业高中学校,初步计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