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每日一题“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2019届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考试)有学者指出,洋务运动虽然在客观上开启了近代中国文化启蒙的源流,但它只能算作是一支意韵朦胧的启蒙前奏曲。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洋务运动A坚持“中体西用”的立场B消除了“夏夷之防”观念C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科技D推动了中国军事的发展【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全面认识“中体西用”思想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切实手段,不能混为一谈。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强化封建制度、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2“中体西用”的思想继承了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国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但是这一思想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失败的下场。319世纪末,它还与触及封建制度“体”“本”的更具现代意义的维新变法思想发生了不可避免的碰撞,最终为维新变法思想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4但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中体”,不仅体现在对封建教育的突破,还体现在对封建社会“重农抑商”观念的突破。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不自觉地否定了“重农抑商”观念,因而不能简单地对它予以否定。 王韬在锼园尺膜指出:“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以器胜,如徒颂西人,而贬己所守,未窥为治之本原者也。”与王韬的这一主张最为接近的是A魏源B康有为C孙中山D张之洞1876年,李鸿章在会见日驻清特命全权公使森有礼时说:“阁下赞赏模仿欧风,废弃旧来服制,犹如将自国的独立委身于欧洲的制度,岂不是遭人唾弃,羞耻之事?”这表明李鸿章A反对向西方学习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C主张中体西用D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刘亚洲将军说,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一个模样。作者意在A肯定西学东渐思潮B对洋务运动失败痛彻反思C肯定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D指出明治维新成功之道 1【答案】D 2【答案】D【解析】材料“1876年”“李鸿章”“废弃旧来服制,犹如将自国的独立委身于欧洲的制度,岂不是遭人唾弃”表明李鸿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反对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认为学习西方制度是“羞耻之事”,这说明李鸿章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故D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李鸿章的民族意识,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态度,故C项排除。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方文明,中国注重形式,日本注重内涵,结果以甲午战争为标志,中国以失败告终,日本取得最终胜利,作者意在反思洋务运动的局限,B项正确。材料强调作者意在反思洋务运动的局限,且洋务运动中学习的内容只是西学东渐思潮中的一方面,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