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饶县中学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 物 试 卷(零班)一、选择题1.下表有关基因表达的选项中,不可能的是基因表达的细胞表达产物A细菌抗虫蛋白基因抗虫棉叶肉细胞细菌抗虫蛋白B人酪氨酸酶基因正常人皮肤细胞人酪氨酸酶C动物胰岛素基因大肠杆菌工程菌细胞动物胰岛素D兔血红蛋白基因兔成熟红细胞兔血红蛋白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可以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产生相关蛋白质;人酪氨酸酶基因可以在皮肤细胞中表达,催化酪氨酸代谢;兔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血红蛋白基因。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B. 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C. 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三倍体无子果实D.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答案】A【解析】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现为新性状,A正确;Aa自交时,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分离导致后代出现性状分离,B错误;二倍体植株作父本,四倍体植株作母本,在四倍体植株上可得到四倍体有子果实,C错误;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能发生的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错误。【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类型。3.下列对图中的甲、乙、丙三个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甲图限制酶作用于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部位B. 甲图处的碱基对丢失,一定会导致转录出的mRNA改变,但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改变C. 若合成时脱去了100个分子的水,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102个氧原子D. 贯穿在同一条上的多个合成的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中是磷酸二酯键,是胸腺嘧啶T,是氢键;乙图是转录过程;丙图是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是DNA单链,且是翻译的模板链,是mRNA,是核糖体,是翻译形成肽链。【详解】限制酶和DNA连接酶都作用于磷酸二酯键,而图甲中的部位表示氢键,A错误;甲图处的碱基对丢失,一定会导致转录出的mRNA改变,即密码子发生了改变,但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因此其控制的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B正确;若合成时脱去了100个分子的水,即形成了100个肽键(-CO-NH-),该肽链末端还有一个游离的羧基(-COOH),因此该肽链至少含有氧原子数=100+2=102个,C正确;不同的核糖体合成肽链的模板(mRNA)是相同的,因此它们合成的肽链的氨基酸序列也是相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转录和翻译过程,确定图中不同的图代表的过程以及不同的数字代表的化学键或物质的名称。4.如图为某男性的一个精原细胞示意图(白化病基因a、色盲基因b),该男性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白化兼色盲病的儿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此男性的某些体细胞中可能含有4个染色体组B. 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C. 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3/16D. 若再生一个女儿,患病的概率是1/1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男性为AaXbY,与正常女性结婚生了一个白化兼色盲病的儿子aaXbY,推断女性为AaXBXb。男性的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4个染色体组,A正确。该夫妇所生儿子的色盲基因一定来自于母亲,B正确。该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A_XBY的概率是:3/41/4=3/16,C正确。再生一个女儿,患病aaXbXb的概率是1/41/2=1/8,D错。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5.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中A. 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3/8B. 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4C. 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D.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用B、b表示)。一对都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即_XBY_XBXb,由于缺失2条号染色体的果蝇不能存活,因此子代为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1/3,缺失1条染色体的果蝇占2/3;子代中红眼果蝇占3/4,白眼果蝇占1/4。【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子代中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1/3,缺失1条染色体的果蝇占2/3,红眼果蝇占3/4,白眼果蝇占1/4,因此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2/33/4=1/2,A错误;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31/4=1/12,B错误;缺失1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2/31/4=1/6,C错误;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1/33/4=1/4,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确定亲本基因型的同时,能够结合题干信息“果蝇缺失1条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判断子代果蝇中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和缺失1条染色体的果蝇的比例,进而利用基因的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的问题。6.下列关于变异来源的叙述中,属于减数分裂过程特有的是A. 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B.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 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 相同染色体不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非整倍性变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A错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C错误,相同染色体不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非整倍性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但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7.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B. 具有A个碱基对、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共需要(Am)(2n1)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 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条X染色体,雄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2条X染色体D. 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DNA均被15N标记),在供给14N的环境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4N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为50%【答案】B【解析】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种类型,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主要是由环境不同引起的,A错误;在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胞嘧啶之和是碱基总数的一半根据题意可知,胞嘧啶是(A-m)个一个DNA分子片段,复制n-1次后,可得2n-1个DNA分子片段,共含有胞嘧啶2n-1(A-m)因此该DNA分子片段完成第n次复制,需要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n-1(A-m)个,B正确;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雌果蝇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4条X染色体,雄果蝇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2条或0条X染色体,C错误;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过一次DNA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这个初级精母细胞内的所有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是一条含N15一条只含N14的(半保留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子的过程是没有DNA复制的,所以四个精子内的所有DNA分子都含有N15,即每个精子都有含了N15的DNA,为100%,D错误【考点定位】 变异、减数分裂8.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若C代表碱基,则A是核糖B.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F和H始终保持11的比例关系C. 遗传信息是E中D的排列顺序D. 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E【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脱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脱氧核糖组成的,因此图中A、C可以代表脱氧核糖或磷酸;基因(E)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F)片段;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C可以分别代表脱氧核糖或磷酸,A错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F(DNA)和H(染色体)的比例关系在DNA复制前后分别是1:1和2:1,B错误;遗传信息指的是E(基因)中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C正确;F(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D(脱氧核苷酸),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9.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片段)和非同源区段(一1、一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杂交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A. 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 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1片段C. 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 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片段【答案】B【解析】解:A、从表中杂交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所以A描述正确B、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基因位于非同源区段(一l)上,P:截毛(XbXb)刚毛(XBY)F1刚毛(XBXb):截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一l片段所以B描述错误C、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毛(XbXb)刚毛(XBYb)F1刚毛(XBXb):截毛(XbYb)=1:1,性状在子代中有差别所以C描述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区段所以D描述正确故选B10.取一个精原细胞(2n=16),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15N的染色体和含14N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 8、16 B. 16、16 C. 16、8 D. 8、8【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已知一个精原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上的DNA分子全部为15N,放在全部为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有丝分裂结束后,每个双链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这2个DNA分子分别位于组成该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既含15N、又含14N,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DNA的两条链均含14N;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2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条子染色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变为16条,其中有8条含15N,有16条染色体含l4N,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1.蝴蝶的性别决定为ZW型有一种极为罕见的阴阳蝶,即一半雄性一半雌性的嵌合体,其遗传解释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阴阳蝶的出现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B. 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过程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C. 由图可推断,Z和W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D. 若阴阳蝶能产生配子,则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1或2条染色体【答案】A【解析】【分析】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据图分析,过程表示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为雌性;经过多次分裂产生两种细胞,一种细胞性染色体仍然是是ZW,通过过程发育为雌性一半;另一种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Z(W染色体丢失),经过过程发育为雄性一半,最终雄性一半和雌性一半结合发育为阴阳蝶。【详解】阴阳蝶的出现是由于部分细胞丢失了W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在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到,A正确;过程表示受精作用,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过程、过程为细胞分化过程,两个过程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因此表达的基因是不完全相同的,B错误;蝴蝶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为ZW型,其中ZZ表示雄性,ZW表示雌性,故决定蝴蝶雌性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基因可能位于W染色体上,C错误;若不考虑常染色体,阴阳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有1或2条染色体,次级精母细胞有0或1或2条染色体,因此其次级卵母细胞比次级精母细胞多1或0条染色体,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弄清楚图中阴阳蝶的形成过程,明确图中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并能够准确判断阴阳蝶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12.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C.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 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答案】B【解析】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故A正确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导致基因重组,故B错误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故C正确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水稻花药中可发生此过程,而根尖细胞只能发生有丝分裂,不会有基因重组现象,故D正确答案选B13. 下图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 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C. 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 产生的子细胞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答案】D【解析】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体、4个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为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其中只有卵细胞具有生殖功能,D正确【考点定位】 细胞的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名师点睛】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生物的性别为雌性,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据此答题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RNA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中脱氧核苷酸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tRNA与之对应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五项【答案】A【解析】【分析】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一种密码子只能编码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密码子编码;密码子具有通用性,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详解】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错误;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底物是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错误;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其形成过程需要消耗ATP,而ATP的形成也需要合成酶的催化,正确;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其水解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错误;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没有与其对应于的tRNA,错误。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只有,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与掌握生物的遗传物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能够识记关于遗传物质的几句结论性语句、密码子的种类及特点等,注意病毒的遗传特点,明确其不能离开细胞而独立生存。15.如图为HIV病毒在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分别表示不同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RNA复制,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UA、AT、GC、CGB. 是DNA复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配对情况AU、GC. TA、CG C.是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AU、TA、GC、CGD. 是翻译,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AU、TA、GC、CG【答案】C【解析】为RNADNA,属于RNA逆转录,A错误;为DNADNA,属于DNA复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配对情况AT、GC、TA、CG,B错误;为DNARNA,属于DNA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配对情况为AU、T-A、GC、CG,C正确;为RNA蛋白质,属于翻译,原料为氨基酸,D错误。【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名师点睛】中心法则的图解:从图解看出,遗传信息的转移分为两类:一类是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包括具有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以及DNA病毒)遗传信息传递用实线箭头表示,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的翻译。另一类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遗传信息传递包括虚线箭头表示过程,即RNA复制、RNA逆转录RNA的自我复制和逆转录过程,在病毒单独存在时是不能进行的,只有寄生到寄主细胞中后才发生。RNA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逆转录病毒(如某些致癌病毒)遗传信息传递过程16.下列有关DNA的说法错误的是A. 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 1个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子代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链C. 豌豆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但DNA是豌豆的遗传物质D. DNA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答案】A【解析】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加热杀死的S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具体转化是否是DNA该实验没有证明,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A错误。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无论复制多少次1个DNA复制的子代中都有2个DNA分子含有亲代链;B正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般都含有DNA,而DNA的表达需要RNA作为工具故一般都含有RNA,但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两条链中互补的碱基通过氢键相连;D正确。【考点定位】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DNA复制、DNA的结构。【名师点睛】构建知识体系,理清DNA分子相关知识。17.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1中b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用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形成B. 图2中的温度在a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C. 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3含量的下降D. 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是相同的【答案】D【解析】图1中,DNA复制发生在c阶段所示的分裂间期,此时用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b阶段为分裂期,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分裂期的前期,因此b阶段用秋水仙素处理能抑制纺锤体形,A错误;图2中,温度在a时,酶的活性较低,但酶的分子结构没有改变,B错误;图3中bc段的变化是因为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强,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植物吸收的CO2减少,导致CO2固定过程减弱,进而引起C3含量的下降,de段的变化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致使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导致C3还原过程减弱,进而引起C3含量的上升,C错误;图4中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均减半,其原因是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因此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中是相同的,D正确。18.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携带遗传信息;能转运氨基酸; 能与核糖体结合;能转录产生RNA; 每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是遗传物质,能携带遗传信息,故正确;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错误;mRNA能与核糖体结合,用于合成蛋白质,错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产生RNA,正确;tRNA上一端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故错误;DNA分子在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故正确。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考点:遗传的分子基础【名师点睛】正确区分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子和反密码子(1)基因、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对应关系(2)氨基酸与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关系每种氨基酸对应1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1种或几种tRNA转运。1种密码子只能决定1种氨基酸,1种tRNA只能转运1种氨基酸。密码子有64种(3种终止密码子,61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反密码子理论上有61种。19.下列有关图示中生物学含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甲图所示生物自交,F1中AaBB个体的概率是1/8B. 乙图表示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如5号(女儿)患病,那么3、4号异卵双生兄弟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C. 丙图所示的一对夫妇,如后代是一个男孩,该男孩是患者的概率为1/2D. 丁图细胞可表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中A、a与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连锁定律;A、a与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乙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父母都是杂合子。丙图中亲本基因型为XAXa、XAY,则后代基因型为XAXA、XAXa、XAY、XaY,因此后代的发病率为1/4。丁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可表示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AaBB的概率为1/21/4=1/8,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图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父母都是杂合子,又因为3、4号异卵双生兄弟,则他们的基因型都可能是2/3的杂合子和1/3的纯合子,因此两者基因型相同的规律=1/31/3+2/32/3=5/9,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丙图中子代男孩的基因型为XAY、XaY,因此后代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丁图细胞可表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无中生有的特点以及后代患者的性别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组成,并根据同卵双生判断3、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20. 动物细胞中的基因,一类是维持生存的,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下图是能产生抗体A的浆细胞,关于该细胞中标出的三个基因的开闭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抗体基因B. 其中有两个是打开的C. 其中有一个是打开的,即ATP合成酶基因D. 其中三个都是打开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胰岛素基因只在胰岛B细胞中表达,在浆细胞中处于关闭状态;ATP合成酶基因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在包括浆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打开状态;浆细胞分泌抗体,所以A抗体基因只能在浆细胞表达。综上分析,该细胞中标出的三个基因中,只有胰岛素基因处于关闭状态,ATP合成酶基因和A抗体基因均处于打开状态,A、C、D三项均错误,B项正确。考点:细胞分化。【名师点睛】本题以示意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分化、胰岛素和抗体的分泌部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浆细胞”这一前提,将题意信息“细胞中的一类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基因在各种细胞中都处于活动状态、另一类是选择性表达的基因”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21.如图1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图2表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 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完全相同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图2中过程发生差错导致的C. 图2中和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细胞核和核糖体D. 图2表示基因是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活动进而控制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并结合图示分析可知:图2中的过程表示转录,其产物X1为mRNA,若图1中b2为合成图2中X1的模板链,则X1的碱基序列与b1不完全相同,将X1中的碱基U换成碱基T才与b1完全相同,A项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白化病的根本原因是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的,B项错误;图2中过程是转录,发生的场所是细胞核,过程是翻译,发生的场所是核糖体,C项正确;图2的左侧表示基因通过控制蛋白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右侧表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2.植物A的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植物B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且两种显性基因均存在时为红花,否则为白花;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受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各项的描述中子代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的是A. 植物A的杂合抗病与杂合抗病植株杂交 B. 植物B的双杂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C. 白眼雄果蝇与红眼杂合雌果蝇交配 D. 红眼雄果蝇与红眼杂合雌果蝇交配【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植物A的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植物B的红花对白花为显性,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受一对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属于伴性遗传。【详解】植物A的杂合抗病与杂合抗病植株杂交,相当于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实验,由于抗病对易感病为显性性状,所以子代中抗病:易感病=3:1,A正确;植物B的双杂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双隐性)杂交,相当于测交,由于两种显性基因均存在时为红花,否则为白花,所以子代中白花:红花=3:1,B正确;假设X染色体上的红眼基因为A,对白眼基因a为显性基因,则白眼雄果蝇(XaY)与红眼杂合雌果蝇(XAXa)交配,后代红眼(XAXa、XAY):白眼(XaXa、XaY)=1:1,C错误;红眼雄果蝇(XAY)与红眼杂合雌果蝇(XAXa)交配,后代(XAXA、XAXa、XAY):白眼(XaY)=3:1,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伴性遗传的规律等,熟知每一个实验的亲本基因型情况和交配类型,并利用相关的遗传规律预测后代的性状分离比。23.DNA溶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如图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般地说,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B. Tm值相同的DNA分子中G+C的数量有可能不同C. 生物体内解旋酶也能使DNA双螺旋结构的氢键断裂而解开螺旋D. DNA分子中G与C之间的氢键总数比A与T之间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图示表示的DNA分子中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Tm值越大,C+G含量越高,即DNA分子的Tm值与C+G含量呈正相关,A正确;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它们所含G+C比例相同,但C+G的数量不一定相同,B正确;每条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可见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有氢键和磷酸二酯键,C正确;G-C碱基对之间有3个氢键,A-T碱基对之间有2个氢键,但整个DNA分子中G与C之间的氢键数量不一定比A与T之间多,D错误。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名师点睛】本题需要熟记DNA分子结构特点,能分析题图,得出DNA分子的Tm值与C+G含量呈正相关的结论;本题的易错点是B选项和D选项,B选项要求学生结合题干信息“G+C含量(占全部碱基的比例)”答题;D选项要求学生明确C-G碱基对间有3个氢键、A-T碱基对间有2个氢键。24.取自某一生物不同类型的正常体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所示。关于此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 若基因18中只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2B. 图中7种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C. 图中7种细胞理论上都具有全能性,经合适条件诱导可在生物体内实现全能性D. 此图可用于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的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和水解酶基因等,有的基因则选择性表达。从图中可知,基因2在各种类型的细胞中都能表达。【详解】所有的细胞中都有核糖体,而图示基因中只有基因2在所有细胞中都表达了,因此基因2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A正确;图中7种细胞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具有相同的细胞核遗传物质,B正确;图中7种细胞理论上都具有全能性,经合适条件诱导可在生物体外实现全能性,C错误;此图可用于说明细胞分化的本质,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不同的基因在细胞中是选择性表达的,进而根据不同的基因在25.某男X结过两次婚,与妻子M,N分别各生有一子,后因战乱而走失现下图为X、M、N及4个孤儿的DNA样品指纹图试判断4个孤儿中,最有可能是M及N孩子的是 A. M的孩子是b,N的孩子是cB. M的孩子是c,N的孩子是bC. M的孩子是d,N的孩子是aD. M的孩子是d,N的孩子是b【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男X的DNA样品指纹图中是第一个,M的DNA样品指纹图是第3和第4个,N的DNA样品指纹图是第2个,再与四个孤儿进行对照。【详解】子女的遗传物质来自父方和母方,从图中的DNA指纹分析,a、d的DNA指纹与X完全不同,不可能是其后代;而b、c的DNA指纹各有与X相同的部分,说明他们可能是X的孩子,其中b的另一个指纹与N相同,c的另一个指纹与M相同,说明b、c分别是N和M与X所生的子女,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人的DNA分子具有特异性,弄清楚X、M、N的样品指纹的位置,进而与四个孤儿的指纹情况作对比,得出M、N的孩子。26.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 号和一条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 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 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 种D. 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还丢失了一小段染色体,明显是染色体变异,故A错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期形态比较固定,所以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故B错误;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的生殖细胞,C正确;当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正常的14号和21号两条染色体在一起时,就能产生正常的精子,因而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D错误。考点:本题通过染色体变异和精子形成过程图例的分析,考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移动的理解以及识图分析能力。27.如图所示,关于细胞内以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 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B. 过程3,4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C. 过程3,4,5,6,7均需要1过程直接提供能量D. 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1表示ATP的水解反应;2表示ATP的合成反应;3表示转录过程;4表示逆转录过程;5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6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7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8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可以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也可以表示无氧呼吸。【详解】2表示ATP的合成反应,可发生在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膜上;5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6表示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中水的光解,发生在类囊体膜上;7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8若表示有氧呼吸,则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若表示无氧呼吸,则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过程3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过程4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B错误;过程5、6都可以产生ATP,因此均不需要1过程(ATP的水解)直接提供能量,C错误;7过程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8过程表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及发生的场所、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及场所、ATP与ATP的相互转化等知识点,能够根据图示物质变化情况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生理过程的名称。28.如图为真核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翻译过程,方向从右到左B. 上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可组合成64种密码子,代表20种氨基酸C. 上的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转运D. 若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其中是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都是脱水缩合形成的多肽链,由于控制这四条多肽链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这四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详解】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图示翻译过程从右向左进行,A正确;图中是mRNA,其基本单位是四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mRNA上的一个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个密码子决定,因此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tRNA转运,C错误;若mRNA上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说明密码子肯定发生了改变,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决定的氨基酸不一定发生改变,因此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熟记翻译的相关知识点,能够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29.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再将全部复制产物置于试管内离心,进行密度分层,得到结果如图1;然后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得到结果如图2。则下列有关分析完全正确的是X层全部是14N的基因 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150个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4 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即A=300035%=105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1050个,则C=G=30002-1050=450个。将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得到23=8个DNA分子(16条链),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两个DNA分子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X层),其余6个DNA分子均只含15N(Y层);8个DNA分子共有16条链,加入解旋酶再离心,Z层有两条链,只含14N;W层有14条链,只含15N。【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X层全部是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的基因,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Z层有两条链,只含14N;W层有14条链,只含15N ,则W层相当于含有7个完整的DNA分子,因此其含有15N标记胞嘧啶数=7450个=3150个,正确;W层有14条链,Z层有2条链,因此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7:1,错误;X层中含有2个DNA分子,Y层中含有6个DNA分子,因此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倍,正确。综上所述,以上分析完全正确的有,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和DNA的半保留复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DNA结构和复制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公式,并结合题干提供的数据进行准确的计算。30.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细菌DNA分子中C、G碱基对 越多,该DNA分子越稳定B. 的名称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RNA分子中没有碱基C. DNA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着2个磷酸,加热化学键可能会断裂D. 生物的DNA分子都是双螺旋结构,细菌的DNA就是拟核DNA分子【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题中分别表示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胞嘧啶);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分别是G、G、C、T,是氢键。【详解】DNA分子中的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因此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细菌DNA分子中(G)-C、(C)-G碱基对越多,则该DNA分子越稳定,A正确;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因为其组成成分中脱氧核糖、含氮碱基(C)属于一个脱氧核苷酸,而磷酸属于另一个脱氧核苷酸,B错误;据图分析可知,DNA片段中每个脱氧核糖上连着1个或2个磷酸,C错误;大多数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也有DNA分子是单链的;细菌的DNA包括拟核DNA和质粒,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明确两条链的碱基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并能准确判断图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二、填空题31.果蝇的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F1的表现型与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 (2)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若只考虑果蝇的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 让F1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2, 再用F2中灰身果蝇自由交配得到F3, 则F3灰身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用分数表示)。 (3)果蝇的灰体(E)对黑体(e)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灰体纯合果蝇与黑体果蝇杂交,在后代个体中出一只黑体果蝇出现该黑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 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基因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用该黑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质量管理人员职责规范考核试卷
- 安全风险评估中的定量与定性方法融合考核试卷
- 母婴线上引流活动方案
- 永仁县清明节活动方案
- 水果沙拉diy活动活动方案
- 汽车创意活动策划方案
- 水果酵素活动方案
- 校风校训活动方案
- 汽车周末邀约活动方案
- 汇报课艺术活动方案
- 2024年露营帐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提前批招聘考试真题
- 乙型肝炎病毒实验活动风险评估报告
- 福建省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 《山区公路桥梁典型病害手册(试行)》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23)解读
- 研学基地合作协议
- 商业步行街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标准
- 驾驶员行为规范管理制度
- 化妆品生产工艺验证报告范文模板-新规要求工艺参数及关键控制点验证
- 成本会计岗位竞聘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