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季延中学2016年秋高二年期末考试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者:一、 古代诗文阅读(44分)(1) 文言文阅读(2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对曰:“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饮一斗而醉,恶能饮一石哉!其说可得闻乎?”髡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旁,御使在后,髡恐惧俯伏而饮,不过一斗径醉矣。若亲有严客,髡侍酒于前,时赐余沥,奉觞上寿,数起,饮不过二斗径醉矣。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睹,欢然道故,私情相语,饮可五六斗径醉矣。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主人留髡而送客,当此之时,髡心最欢,能饮一石。故曰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以讽谏焉。齐王曰:“善。”乃罢长夜之饮,以髡为诸侯主客。宗室置酒,髡尝在侧。(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B、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C、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D、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六艺:为诗经六义,即下文列举的礼、乐、书、诗、易、春秋。其中仪礼、周礼、礼记合称三礼。B、春秋: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进行补充、解释的书,代表作品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C、卿大夫:西周、春秋时国王及诸侯所分封的臣属。一般情况下,卿的地位较大夫为高,卿的田邑较大夫为多,并掌握国政和统兵之权。D、驷: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着四匹马的车。古代称兵车,四马一车为一乘,千乘之国,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威王听了淳于髡的进谏后重振军威出战,诸侯国一时震惊,都归还了侵占齐国的土地。B、齐王派淳于髡到赵国去请救兵,淳于髡仰天大笑,笑得系在冠上的带子全都断了,是因为他觉得齐王给自己的酬金太少了。C、淳于髡善于说理,长于辞令。齐威王喜欢恣意作乐整夜唱酒,他及时上奏,提醒君主,酒喝到顶就要做出乱七八糟的事,乐到了顶就要生悲,世上所有的事都是这样,齐威王听从他的进谏,停止了通宵达旦的喝酒。D、本文的主旨是颂扬淳于髡虽然出身微贱,但却机智聪敏,能言多辩,善于缘理设喻,借事托讽,因而其言其行起到了与“六艺于治一也”的重要作用。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5分,每小题5分)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威王大说,置酒后宫,召髡赐之酒。问曰:“先生能饮几何而醉?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56题。(10分,每小题5分)送韩十四江东觐省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庆)东北十里处。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A、首联苍劲中蕴藏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6、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个空格1分)、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 , 。、 ,各自东西南北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 , 。、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 。、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二、现代文文本阅读(26分)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2分)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朱希祖1919年任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代理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史。“五四”前后的北大,“卯字号”的诸位名教授,可谓北大的台柱子。所谓“卯字号”,就是几个属兔的大师级人物,两只“大兔子”是陈独秀和朱希祖。四只“小兔子”分别是胡适、刘半农、刘文典以及林公铎。其实,陈独秀和朱希祖是两只“中兔”,还有一只“老兔”蔡元培。“中兔”朱希祖似乎有点瞧不上“小兔”胡适。胡适初进北大,还是末学新进,对朱希祖很尊重,朱希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海内孤本、秘本,胡适就经常到朱家来看看藏书,谈谈版本,请教学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一出版,引来叫好声一片,胡适在序言中特别感谢了朱希祖,而朱希祖似乎并不领情,说此书写得肤浅,还肯定地说,胡适既不懂佛学,也不懂宋明理学,他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当然,朱希祖这番话是说给很亲密的朋友听的。后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勉强出了中册,下册果然无疾而终。但这个小插曲,并不影响两人的交情。对于学者来说,爱书、读书、购书、藏书、著书,是其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生活内容。“不与人物接,不为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这首带有自嘲意味的自题,可谓朱希祖为书而奔走一生的写照。在内忧外患的年代,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在朱希祖那一代学人的头上。藏书的命运和人的命运一样,几经颠沛流离,在飘摇的旅途不知何处可安身。自从1935年开始,朱希祖为他的藏书免遭兵燹而忧心奔走,寻觅安稳的、理想的藏书之所。从朱元曙郦亭藏书的艰辛与悲凉的记录来看,我们仿佛看到朱希祖先生冒着敌寇的飞机轰炸,风尘仆仆地穿行于皖南山区,忧心如焚地看护在路上的书籍,多次转移,直到认为绝对安全为止。1934年8月13日,正是在中日战争的阴云下,朱希祖朱偰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为何要调查六朝古墓?“杜外人之觊觎,扬先哲之耿光”。维系着中国文化的六朝遗迹、石刻等,却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爱国之情”加上“亡国之痛”,促使朱希祖、朱偰父子挑起调查六朝古墓的大梁。抗战爆发,避地巴山,客居重庆,这是朱希祖生命中的最后时光。日寇对重庆实施了野蛮的轰炸,严重危及学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40年5月28日,朱希祖日记六:“上午8时至国史馆筹备会办公,9时半回考选委员会,半途有空袭警报,10时半放紧急警报。敌机九十八架,分三次来袭,北碚、池溪口轰炸最烈,复旦大学在北碚,其教务长孙寒冰死焉,平民死伤二百余人”这样的日子,是抗战时期客居重庆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缩影。1944年7月5日,朱希祖病逝于上海医学院附属医院,享年六十有六。一代史学家朱希祖遽归道山,“及身未见中原定”,他没有支撑到山河重光、抗战胜利的那一天。朱希祖的丧事“极一时之哀荣”。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各界赠送挽联三百余幅,学界名流及官员出席者三百余人,这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实属罕见。国民政府颁发褒扬朱逖先先生令,赞其“生平专研历史,旁搜远绍,考证精勤。著述流传,成就甚伟”。(节选自名人传记,有删改)相关链接朱希祖(18791944):字逖先,生于晚清,留学日本。作为历史学家,朱希祖在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期间,制定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大学史学课程体系,使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九一八”事变后,尝恨民族败类在东北、华北、南京组织伪政权,又愤于日寇沿袭金人封张邦昌、刘豫故技,因而勾稽两宋史料,撰伪楚录辑补六卷、伪齐录校补四卷、伪齐国志长编十六卷,揭发敌人奸谋,揭汉奸秽迹,以昭国人,以明学以致用之旨。、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面对在新文化运动中声名鹊起的胡适,朱希祖却并不看好他,并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严厉批评。B、朱希祖因病逝世,抱憾而终,他的学术成就和人格魅力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肯定,他对我国史学研究有较大影响。C、“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既表明朱希祖一生酷爱读书、藏书,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D、六朝遗迹、石刻等湮没在荒草之中,无人问津,这完全促使朱希祖父子开始对南京六朝陵墓进行调查。、文章标题是“一代史学大家朱希祖的痛与梦”,结合文本分析朱希祖的“痛”与“梦”分别是什么。(4分) 、朱希祖把历史研究放在深刻的社会背景下,“以明学以致用之旨”,让历史研究为社会现实服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4分)瓷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宝物是一个瓷瓶。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 应该是真品。顾林说。他有点心虚,其实他也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母亲常对他说,那是你父亲一直为之骄傲的东西 王经理打了一个电话,一个穿着唐装的60多岁的老人从楼上下来。人们都喊他“老教授”,他曾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教授。 顾林把手机送到老教授手里。老教授看到照片,眼睛突然睁大,后陷入深思,后又摇了摇头。 刚才听犬子说瓷瓶在你家里?能方便去看看吗?老教授问。 能。他说,不一定卖。 不妨。去观赏观赏。你不卖也不妨。老教授说。 顾林啊,快点来啊,又催交钱了。母亲电话再一次打来。他连连说,知道了。 胎骨薄匀,绘画细腻,不错。老教授看到瓷瓶说。 老教授边看边摸。他时而嘴角露出一点微笑,时而蹙眉。 太像了,老教授自言自语。你认识顾开庭吗?老教授问。 是家父。他说。 他人呢?老教授问。 他住院了,急需要钱,不是这样我还不卖。您怎么知道家父的名字? 有过一面之缘。你打算卖多少? 3-30万,他说。 老教授沉思片刻,说,好,30万就30万。 到了古董店,老教授吩咐王经理付8万元现金给顾林,还开了一张22万元的支票,还亲自给他写了个条子。 你怎么有这么多钱?母亲看到几捆钱后,惊奇地问。 卖了瓷瓶。他如实说。 也罢。你快去交钱,省得再催。重症病房花钱多。你爸还没醒转过来,这次受苦了。母亲说时眼里含着泪。那个撞了他之后逃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查出来? 应该能。顾林安慰母亲。 两天后,父亲醒了过来。 父亲出院后,问瓷瓶卖了多少钱。顾林说,30万元。 父亲说,可以了。 看过瓷瓶后,买家还提到你的名字。顾林说。 他会认识我?不可能啊,这个瓷瓶的主人在江南啊,离这远着呢,而且又这么多年了。父亲说。 年底的一天,顾林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约他到市黄海咖啡馆见面。 是您?他一见面就认出老教授,陪同他的还有他的儿子王经理。 看到你的瓷瓶,我太喜欢它了,无论是真品还是仿品,我无所谓,看到它亲切啊。老教授说,你知道你家怎么会有这个瓷瓶的? 顾林说,我听母亲说,25年前,父亲在江南打工,在一个冬日里,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孩子,还救了跳到水里救孩子的父亲。天冷,父亲自己差点送了命,这家是开古董店的,就送了这个瓷瓶,听母亲说父亲当时还不愿意要,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人家开古董店的老板正好到江北有事,父亲带着瓷瓶顺便坐着人家雇的船回了家。 你的父亲救了我和他啊。老教授指着王经理说。 怎么这么巧?顾林笑着感叹。 其实我那天一看到这个瓷瓶,我就感觉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老教授说,当年我父亲在送瓷瓶之前,找人鉴定过的,说是后人仿造的,知道它并不值钱,可是当时我的家里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还是把它送给你父亲。这些年我们一直愧疚啊,你父亲救了我家两条命,我们却给他一个不值钱的东西。为了这个瓷瓶,我们才在江北开了个分店,就想找到你父亲啊。 原来是仿造的啊,那就不值钱了!顾林说。 不是钱的事,老教授说。我们现在就去见你的父亲,瓷瓶我们也带来了,送出去的东西我们不敢再要回来。这次我找专家鉴定过了,是清代粉彩瓷真品。 那值多少钱?顾林问。 最少400万。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遵循原作,对话未加引号)(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老教授鉴别古董的眼光非常犀利。他在顾林家里看到瓷瓶,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件真品,于是以30万元顺利成交。 B、顾林两次接到母亲打来的催款电话,这既交代了顾林家里当时所面临的困境,又为下文顾林卖掉瓷瓶埋下了伏笔。 C、当年顾林父亲救人之后,不肯要老教授送的瓷瓶,可见他并非施恩图报之人,不想因为救了别人就接受别人的馈赠。 D、顾林在对话中介绍了父亲当年救人的事情,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同时也补充交代了瓷瓶的来历。 E、小说以“瓷瓶”为题,有深刻的意味。瓷瓶是全篇的线索,贯穿全文始终;以“瓷瓶”为题揭示了小说的主要内容。(2)、“王教授”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4分) (3)、本篇小说以“最少400万”这句话收尾,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的妙处。(5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上海对日渐泛滥的网络语言将发出“封杀令”。此举一出,石破天惊,即刻引起各方的广泛关注,舆论评价更是众说纷纭。B、在起伏不定的股市中,投资者唯有把握大势,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波段操作,才能游刃有余。C、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D、小张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公司,抱着新硎初试的设想,原想一举干成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现实却给了他一系列教训,使他成熟多了。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B、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发展。C、如果我所管的“闲”事能给大家带来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和快乐,那么我就很幸福,很快乐。D、G20杭州峰会就应对数字鸿沟、推动中小企业发展、推广清洁能源等制定了具体措施,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12、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离不开酒。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唐代文人之醉酒,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A总是既然而/但是从而B都如果/固然而且因此C可是倘若那么既/所以D却与其所以虽然反而/13、(1)、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内容。(3分)牛津大学出版社项目经理朱莉克里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例如“Tuhao”“Dama”等词语已经在牛津英语词典编著者的关注范围内。“如果Tuhao这个词语的影响力持续的话,会考虑把它加入词典之中。“土豪”和“大妈”都是中国网络上当之无愧的热词。“土豪”这个词早就存在于汉语体系中,原本指横行乡里的地主,但如今这个词主要用于描述富有(豪)但没有文化(土)之人。英国广播公司BBC专门为“Tuhao”一词做了一档节目,介绍了它的词源、词义以及风靡一时的原因。而“大妈”的汉语拼音“Dama”也登上了华尔街日报,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生力军”。答: (2)、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14、人们常把故乡称为“桑梓”。请结合下面提供的材料,探究“桑梓”成为故乡代称的缘由。(6分)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诗小雅小弁)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 梁惠王上)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朱熹集传)答: 四、写作(60分)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出头的瑶族姑娘小卜,是瑶寨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临近毕业时,小卜犯难了:家里的父老乡亲希望她能回去当教师,传播知识,为改变家乡的贫穷状态尽一份力;对小卜有录用意向的一家著名外企,则鼓励小卜加盟公司,发挥专业特长,创造优质生活;而小卜自己认为当前创业环境好,很想创办一家民族服装设计公司,实现自己的创业梦。面对小卜的就业选择,你会给出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季延中学2016年秋高二年期末考试语文科答案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命题者:1、【答案】C【解析】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2、【答案】A【解析】六艺:指儒家经典六经 3、【答案】B【解析】酬金是给赵国,请赵国出兵的。4、【答案】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定语后置1分),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1分)。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夜,名词活用为状语,1分)率领军队(引兵1分)离开。(语句通顺1分)齐威王非常高兴(说1分),在后宫设置酒宴(状语后置1分),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1分)。问他说:“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几何古今异义1分)”(语句通顺1分)(失尽人心的)秦始皇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傲顽固(日1分益1分)。(结果)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呼喊,函谷关被攻下(举1分),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可怜1分)(华丽的阿房宫)化为了一片焦土。(语句通顺2分)【译文】孔子说:“六艺对于治国的作用是一致的。礼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乐用来启发和谐的感情,书用来叙述史事,诗用来表达情思,易用来演绎神妙的变化,春秋用来阐发微言大义。”太史公说:天道是那样广阔,难道还不大吗?说话隐约委婉而切中事理,也可以解除纷扰。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个入赘女婿。身高不足七尺,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隐语,又好彻夜宴饮,逸乐无度,陶醉于饮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托给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淳于髡用隐语来规劝讽谏齐威王,说:“都城中有只大鸟,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这只鸟是怎么一回事吗?”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则已,一叫就使人惊异。”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个县的长官全来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齐国的声威竟维持达三十六年。这些话全记载在田完世家里。齐威王八年(前371),楚国派遣大军侵犯齐境。齐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让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么?”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威王说:“那你笑,难道有什么说辞吗?”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而所祈求的东西太多,所以笑他。”于是齐威王就把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而去。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置酒肴,召见淳于髡,赐他酒喝。问他说:“先生能够喝多少酒才醉?”淳于髡回答说:“我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能把这个道理说给我听听吗?”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假如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假如朋友间交游,好久不曾见面,忽然间相见了,高兴地讲述以往情事,倾吐衷肠,大约喝五六斗就醉了。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没有时间的限制,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天黑了,酒也快完了,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大家促膝而坐,男女同席,鞋子木屐混杂在一起,杯盘杂乱不堪,堂屋里的蜡烛已经熄灭,主人单留住我,而把别的客人送走,这时我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这番话是说,无论什么事情不可走向极端,到了极端就会衰败。淳于髡以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威王说:“好。”于是,威王就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齐王宗室设置酒宴,淳于髡常常作陪。5、【答案】选C3分,选E2分【解析】C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E项“感情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6、【答案】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答出其中3点即得5分,每点2分,其中“感情”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7、【答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泻水置平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熊咆龙吟殷岩泉8、【答案】B 【解析】A项“并不看好他”言过其实,朱希祖只是对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给予批评,并没有说不看好他本人,而且也谈不上“严厉批评”;C项“又隐隐透露读书、藏书带给他的痛苦”无中生有。D项“完全促使”表述太绝对。、【答案】朱希祖的“痛”主要表现在:呕心收藏的书籍到处飘摇;饱受战乱之苦,客居他乡,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受到日寇的严重威胁;为国担忧,深痛国难严重。(答出两点即可,2分)朱希祖的“梦”主要是:研究历史,以发扬民族精神,鼓励民族之复兴;山河重光,抗战胜利,国家统一。(2分)【解析】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词“痛”与“梦”,找到答题区间,主要集中在48段,从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然后根据事件的分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答案】我认为朱希祖的做法是对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所以历史研究要为社会和时代树一面镜子,助一股推力。历史的范畴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我们鉴往知来。“九一八”事变后,朱希祖便勾稽两宋史料对日寇阴谋予以揭露。历史的价值在于客观全面地呈现社会民生状况,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情状、民生苦乐,制定正确的大政方针。史学的目的在追溯本源,裨益将来,而现在是连接过去与将来的枢纽,所以不能脱离社会现实。史学的使命还有传承国本,砥砺民气,持危扶颠。朱希祖在日寇侵略期间研究南明史乘,调查六朝古墓就是出于这个目的。(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解析】解答本题,要结合文本,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首先亮明观点,对传主的这种做法持什么样的态度,从文中找到依据作为论证。最后再结合现实谈谈这样的做法产生的社会现实意义。9、(1)【答案】BE【解析】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答A、C不给分。A项,老教授决定以30万元成交,是因为他认出这是以前送出去的那个瓷瓶。C项,顾林父亲不要瓷瓶是因为“嫌弃它不能吃,还易碎”。D项,“这一细节主要是为了塑造父亲的高大形象”分析有误。 (2)【答案】知恩图报,王教授在被救后,为寻找恩人而到江北开设分店,用30万元买下认为是赝品的瓷瓶。诚信待人,王教授一直因送给“赝品”瓷瓶而愧疚,知道瓷瓶的真正价值后毅然把瓷瓶送回。(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3)【答案】从情节上看,结尾与前面关于瓷瓶真伪的悬念紧密照应,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又耐人寻味。从人物塑造上看,丰富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饱满。从思想内容上看,赞美了被救者的感恩情怀,弘扬了社会正能量,丰富了作品的主题。从艺术效果上看,以“最少400万”结尾,小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答对4点给5分,答对3点给4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1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A【解析】A、石破天惊: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B、游刃有余: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C、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灭火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初级电焊工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机械员》考试题库附答案(综合题)
- 2025年草原生态修复师高级面试题集锦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资格考试(A级船舶检验专业案例分析)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公务员(国考)考试题库(及答案)
- 解数第293期:2025年618第一波回顾:从618数据看懂消费趋势
- 2025年殡仪馆工作人员职责与工作流程面试题
- 2026届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第一中学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注册验船师考试(C级船舶检验法律法规)测试题及答案二
- 妇幼保健院(2025-2025年)十五五发展规划
- 2025版权转让合同模板
- 口腔科台账护理工作规范
- T/CUWA 60054-2023饮用水纳滤阻垢剂性能试验方法
- 退兵移交协议书范本
- 经营管理岗位竞聘
- 玻璃吊装免责协议合同
- 2025-2030中国雪茄和雪茄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非麻醉医师实施口腔诊疗适度镇静-镇痛专 家共识
- Unit11Rulesmatter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仁爱科普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500强企业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