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1页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2页
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 质点的直线运动(一)知识点1.参考系、质点(1) 运动是绝对的,但具有相对性。参考系。选取认为不动的物体叫参考系。 建立坐标系。一般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维或二维坐标。 (2)质点。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作一个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2.位移、速度、加速度(1)位移 连接质点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质点的位移。位移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终止位置,它的大小由有向线段的长度来表示。 位移合成的方法:按照矢量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或者三角形法则。(2)速度 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表达式。 速度的单位米秒(ms)。速度是矢量,方向是位移的方向。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即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即时速度。即时速度的大小就是即时速率。当t0时,。(3)加速度在匀变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表达式加速度单位:米 / 秒2。加速度的矢量,方向是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二 )公式总结 推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V= 且VV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差为恒量即S=Sn-Sn-1=aT20t/sV/m/st/st/s0(三)图象0斜率表示_;_交点表示_;_“面积表示”_(三)实例分析1自由落体运动:a=g, V0=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总结(1)第1秒内,第2 秒内,第3 秒内第n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 n-1)(2) 第1秒末,第2 秒末,第3 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23 n(3) 连续相等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1(-1)(-)(-)2.竖直上抛运动: V0为竖直向上, a=-g H最大= t上=t下= 第二部分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一)相互作用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力总是成对出现。力是矢量,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2.力的种类从力的性质分类: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间作用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子间的作用力。从力的效果分类:压力、拉力、向心力、回复力等。(1)重力:重力是地球对地面或附近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在忽略自转情况下,。方向: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并不一定指向地心。大小:G = mg(2)弹力 物体发生形变时而产生的力。 产生条件:二物接触,且有形变。 弹力方向:最大特点是总垂直接触面,与形变方向相反,促使形变恢复。弹力大小:同一物体,一般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F遵从胡克定律,即 F=kx (在弹性限度内成立)式中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本身性质(材料、粗细、长短等)有关。(3)摩擦力:相互挤压的二物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滑动摩擦力;有相对滑动趋势时,产生静摩擦力。产生条件:二物相接触;二物间有正压力;二物间有相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方向(相切),与相对滑动方向或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f = N式中是滑动摩擦系数(也叫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性质(材料与粗糙程度等)有关,与正压力大小无关、与速度大小无关、与接触面大小无关。摩擦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静摩擦力的大小:可有无穷多个值,其中有一个最大值,一般相同二物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是矢量,因而力的合成与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2.力的分解原则上是任意的,但一般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正交分解法进行分解。方法总结:矢量分解合成的方法:平行四边行法则、正交分解法。(三)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合外力为零(四)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和外力的方向相同。 a=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原因,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2. 反映了外力的瞬时作用效果、力的独立作用原理。3.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可把物体视为质点进行研究:(1)当质点运动加速度为零时,质点处于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2)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时 F=0若采用正交分解,研究质点的平衡条件,可写成 Fx = 0 Fy = 0(五)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具有六个特点:等值、反向、共线、同时、同性质、作用点不共物。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区别(六)超重和失重牛顿定律适用于研究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第三部分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万有引力(一) 曲线运动1.运动学特点: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做曲线运动的质点速度方向不断的变化,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一定具有加速度。2.动力学特点:质点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一定受到了与速度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合外力的作用。(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的合成,速度的合成和加速度的合成,遵循矢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0xSVyVxV2.运动的分解有几点注意事项:合运动与分运动的等时性。y(三)平抛运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a=g2.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如图所示)(注意和的不同) x= tan= y=tan=(四)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角速度、周期T、频率f、转速n之间的关系 向心力是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外力就是向心力向心力的大小F =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向心加速度a = 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五)万有引力定律1.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1)万有引力的方向总是沿着两个质点连线方向。(2)地球表面物体,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忽略地球的自转)则 推出 (黄金代换)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于万有引力 则=ma(1)地球的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静止,周期T=24小时,轨道为“赤道轨道”,轨道半径、角速度、线速度都是定值。 (2)第一宇宙速度(V=7.9km/s)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也就是最大的线速度,最小的发射速度。(3)第二、第三宇宙速度(4)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第四部分 机械能 (一)功和功率 1求功的方法总结 恒力做功 通过功能关系求-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2求功率的法总结 为)若(V可为瞬时速度也可为平均速度) (二)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表达式(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情形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