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ppt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ppt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ppt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ppt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元代文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编 元代文学,绪论,元代文学:12341368,约134年时间。,一、元代社会与文学,(一)民族压迫与融合 1、政治上,始终奉行民族压迫政策 “四等人制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2、经济上也有民族掠夺性质,(二)文化的沟通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建元“中统”, 据易“大哉乾元”之义改国号为“元”。,(三)都市繁荣,1、元统治者重视商业 明代方孝孺批评“元以功利诱天下” 。 2、城市繁荣 大都 3、士风一变 方孝孺指斥元代士风“习于浮夸”、“以豪放为通尚”、“骄佚自纵”, 归因于元统治者对“功利”的崇尚。,马可波罗行记记载当时大都盛况: 商人众多,商业工艺之民,大多制造丝、武器和鞍鞯,以及各种商品。 外界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 营业之妓女,娟好者达两万人,每日商旅及外侨往来者,难以数计,故均应接不暇。至所有珍宝之数,非世界上任何城市可比。,(四)思想活跃,表面上看,正统儒学仍在发展 程朱理学的主张与蒙古民族的性格习惯并不合拍 元代入仕的途径很多,科举在选拔官员方面的作用已远不如唐宋时期重要。 官方虽然利用儒学,但对其他宗教思想也取宽容态度 。,(五)儒生不幸的遭遇,谢枋得送方伯载送三山序 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二、文学概况,元代文学: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元顺帝逃离大都,其间约134年。 (一)元曲概说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 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1、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1)中国戏曲发展经历: 原始歌舞“优孟衣冠”汉代“百戏”中之角抵六朝的“钵头”、“大面”、“踏摇娘”唐参军戏 宋杂剧金院本诸宫调元杂剧南戏明清戏曲,2、元杂剧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第一、元代南北统一,经济繁荣,生产发展,商业贸易南北畅通,通都大邑遍及全国。 第二、元代的统治集团不甚重视以汉族为中心的传统礼教,遂使文学艺术有条件向通俗普及方面发展。 第三、元代从立国之初即采取一种压制和歧视汉族和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3、元杂剧的体制特点: a.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有的再加一个“楔子”; b.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 c.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宫调下的一套曲词演唱,不相重复,而且一韵到底。 d.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e.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 ,按一定的宫调和曲牌写成的,是剧本的主要成分,剧作家要精通音乐和声腔; 白,唱词中穿插的说白。有自白、带白、背白等; 科,各种动作的舞台说明词。,4、散曲 (二)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宋代说话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生) 话本 说书人的故事文本 诸宫调:是一种音乐与故事的结合形式。又叫搊弹词、弦索、话本。 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有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和刘知远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等。,(三)散文 继续唐宋古文运动的传统, 元好问成为金亡后北方文坛盟主, 戴表元成为东南文章名家 (四)诗歌和词 诗风“宗唐得古”,古体宗法汉魏东晋,近体则学唐人,是明代复古潮流的源头, 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第一章 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第一节 宋元话本 一、话本的产生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在唐代就已经出现(敦煌文献中已有)但到宋元时代才渐趋成熟。,话本有一定的体制。一般由入话(又叫得胜头回) 、正话、结尾组成。 小说原名“银字儿,”最初也用乐器伴奏,后来才独立发展。,二、话本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1.思想内容 说话中“小说”影响最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最为群众欢迎。 其内容以爱情、公案类为多,成就也最高。 其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多写市井细民的生活,表现他们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尤其突出妇女斗争的坚决勇敢。,如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志诚张主管乐小舍拼生觅偶。 公案类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复杂的阶级矛盾,有的还表现了人民对统治阶级的直接斗争。 如错斩崔宁和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简贴和尚。,2、艺术成就 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生动感人。 其次,开始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刻划人物。并出现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 此外,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对话描写也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手段。,第二节 宋元说唱艺术与“董西厢”,一、宋元说唱艺术 宋元说唱艺术形式中诸宫调是当时最流行的文艺形式。 诸宫调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唱为主的文艺样式,因为它用各种宫调的曲子联套演唱,所以称为诸宫调。,二、 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西厢记出现之前的演变轨迹: 唐元稹会真记(莺莺传)宋赵德麟商调蝶恋花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元 王实甫西厢记,“董西厢”的新突破: 矛盾冲突的性质衍变成了争取恋爱婚姻自由的青年男女同封建家长之间的斗争;张生成了多情的才子,莺莺富有了反抗性;故事结局以莺莺张生私奔团圆作结。,第三章 关汉卿,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 元杂剧的奠基人,元代剧坛的领袖. 号已斋叟,大都人,太医院户。一说任职太医院尹。其籍贯,一说为祁州(今河北安国县)人,一说解州(今属山西省)人。,现存剧目68种,剧本18种。散曲,今存小令57首。套曲10套。 杂剧的内容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反映社会黑暗、歌颂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如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四春园等公案剧;,二、反映妇女的悲惨命运,热情歌颂妇女们勇敢机智的性格和美好品德的。如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调风月、金线池、谢天香、玉镜台等; 三、采用历史题材借写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以表现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和认识的。如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绯衣梦等。这些作品有悲剧、有喜剧、有歌颂、有批判。,第二节 悲剧名作窦娥冤,一、剧作的题材来源 从古代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而来,汉人刘向的说苑、汉书于定国传、晋人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二、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 全剧四折加一楔子。 楔子,抵债别父 第一折,守寡拒婚 第二折,受诬蒙冤 第三折,临刑誓愿,窦娥被斩,是全剧高潮。 第四折,鬼魂雪冤,扮演:正旦:窦娥(原名端云)。冲末:窦天章。卜儿:蔡婆。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净:桃杌太守(孤)。孛老:张驴儿之父。外:监斩官。魂旦:窦娥鬼魂。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窦娥主唱。),三、主题思想: 通过窦娥幼年被卖作童养媳,成年后被流氓欺负,陷入冤案而被杀害的悲剧故事,揭露了元代高利贷盛行、恶势力猖獗、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而以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死后鬼魂报仇的方式,表现了元代下层人民反抗压迫、要求政治清明的呼声。,四、窦娥的形象分析 (1)是中国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典型,一个悲剧形象。 (2)是遵守封建道德,尽孝守节的本分善良的妇女形象。 (3)是反抗封建压迫、富有斗争精神的形象。,五、艺术特色 (1)剧作结构:一人一事,主干突出,详略得当。 (2)戏剧冲突:在正反面人物的尖锐冲突中塑造鲜明的正面人物形象。 (3)语言特色:关汉卿为本色派语言大师,此剧的语言既然质朴自然,又酣畅泼辣。,第三节 喜剧救风尘,一、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 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剧情:第一折:阻嫁。第二折:闻变。第三折:解救。第四折:官判。 扮演:正旦:赵盼儿。外旦:宋引章。冲末:周舍。外:安秀实。卜儿:宋引章之母。丑:张小闲。外(孤):郑州守李公弼。 (此剧为旦本,由正旦赵盼儿主唱。),二、主题思想 剧作通过花花公子周舍欺骗、虐待歌妓宋引章,赵盼儿以“风月”手段回击周舍,解救受难姐妹的故事,揭示了元代妓女的不幸命运,表达了元代人民反抗强暴的理想和愿望。,三、赵盼儿形象的分析 (1)饱经风霜,世故机智。 (2)侠义心肠,仗义救人。 (3)泼辣豪放,出语痛快。,四、艺术特色 (1)勾栏喜剧:剧中的主要人物为妓女、嫖客,赵盼儿战胜周舍用的是打情骂俏的“风月手段”,具有青楼调笑的作风。 (2)语言特色:质朴自然,泼辣明快。,第四节 历史剧单刀会,一、剧情梗概和脚色扮演 全名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剧情:第一折:定计。第二折:劝阻。第三折:训子。第四折:刀会。 扮演:正末:乔公(第一折),司马徽(第二折),关羽(第三、四折)。冲末:鲁肃。杂:关平、关兴、周仓、黄文(东吴信使)。 (此为末本,由乔公、司马徽、关羽主唱。),二、主题思想 通过蜀汉关羽单刀赴东吴鲁肃之会,宣扬汉室为正统的观念,塑造关羽英武的民族英雄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反抗元蒙统治者的民族情绪。,三、人物形象分析 (1)关羽:对大汉赤胆忠心,大智大勇,为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形象。 (2)乔公:对汉朝怀有浓厚的感情,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欣赏关羽的英武过人。 (3)司马徽:厌倦战乱,绝意功名,赞赏关羽的勇武。 乔公和司马徽都是衬托关羽的人物。,四、戏剧结构 第一、二折主要人物关羽均未出场,均为铺垫。关羽第三折方出场。第四折关羽单刀赴会为全剧高潮所在,与一般元杂剧高潮在第三折有异。,五、历史剧的特色 (1)改造史料,借古讽今。 (2)改造史料,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关羽的形象。 (3)用铺垫和渲染之法塑造人物。 (4)语言刚劲有力,融入诗词。,第四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注意尽快入戏。 2、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 。 3、善于设置悬念,。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参考教材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第一节 王实甫的生平和创作,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一说名信,字实父。大都人。大约与关汉卿同时期。 现存剧目14种,剧本3种,西厢记为其代表作。,第二节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和剧情梗概、脚色扮演,一、故事的创作源流 唐代:元稹传奇小说莺莺传(会真记)。 宋代:赵令畴蝶恋花鼓子词、宋杂剧莺莺六么。,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金院本红娘子、南戏张珙西厢记。 王实甫的西厢记吸收了蝶恋花鼓子词同情莺莺悲剧命运的观点,借鉴了西厢记诸宫调改负心人张生为痴情种的写法,将崔、张故事由一个始乱终弃的悲剧改为青年男女的自主婚姻战胜封建礼教的喜剧,从主题思想到人物性格都有重大突破,成为一部爱情戏的杰作。,二、剧情梗概 第一本:第一折:惊艳。第二折:借厢。第三折:联吟。第四折:闹斋。 第二本:第一折:寺警。第二折:退兵。第三折:请宴。第四折:赖婚。第五折:听琴。 第三本:第一折:前候。第二折:闹简。第三折:赖简。第四折:后候。 第四本:第一折:酬简。第二折:拷红。第三折:送别。第四折:夜梦。 第五本:第一折:报捷。第二折:寄愁。第三折:争婚。第四折:团圆。 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三、特殊的演唱方式 西厢记打破一人主唱的元杂剧惯例,从塑造人物出发,采取多人演唱的形式: 第一本:第一折至第三折由张生唱;楔子由老夫人、莺莺唱;第四折由张生、莺莺、红娘唱。 第二本:楔子由惠明唱;第一、三、四折由莺莺唱;第二折由红娘唱。,第三本:各折均由红娘唱。 第四本:第一、四折由张生唱;楔子、第二折由红娘唱;第三折由莺莺唱。 第五本:楔子、第二、四折由张生唱;第一折由莺莺唱;第三折由红娘唱。,四、脚色扮演 正旦:崔莺莺。正末:张珙。旦倈:红娘。外:老夫人。净:法本长老。净:郑恒。杂:法聪和尚、惠明和尚、孙飞虎将军、杜将军、琴童、众僧、卒子。,第三节 西厢记的创作主题和人物形象,一、创作主题 西厢记结尾曲词:“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传统的封建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之命,而此剧强调婚姻的基础是“有情的”,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婚姻的色彩。,二、人物形象分析 (1)张生:志诚种忠于爱情,将爱情置于功名之上。 才气与勇气追求爱情和解决危难果断、机智、大胆。 傻角软弱、忠厚、傻气。 (2)莺莺:美丽而多情离经叛道,不满父母包办的婚姻,追求理想爱情。 内热外冷受封建礼教约束,感情丰富而外表贞静,常有“假意儿”。,(3)红娘:富有正义感不满老夫人的背信弃义,同情崔、张为爱情而苦恼,成人之美。 机智巧妙帮助崔、张,反驳老夫人的责骂。 泼辣尖锐批评张生、莺莺的缺点,嘲讽郑恒配不上莺莺。,第四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和历史地位,一、戏剧冲突 一是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叛逆者的矛盾; 二是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性格冲突。 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二、戏剧结构 突破一本四折的惯例,为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中各有小高潮,各本之间环环相扣。 三、运用“那辗”法,充分展开情节,刻划人物。 “那辗”是清人金圣叹在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中评点西厢记的术语,指在情节描写中认真地搓那、辗开,把很简单的剧情也写出寻人耐味的好戏来。如前候、闹简等折。,四、文采派的语言特色 剧作语言被朱权的太和正音谱称为“如花间美人”。 (1)语言文雅绮丽,善于化用前人诗词句,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2)语言雅中有俗,自然流畅,善于吸收民间口语。 (3)人物语言个性化。,第四章 白朴和马致远,白朴与马致远是元代前期剧坛地位仅次于关汉卿和王实甫的重要杂剧作家, 与关汉卿和元代后期杂剧作家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第一节 白朴和梧桐雨,一、生平 白朴(?)字仁甫,一字太素,。 词集天籁集。 所作杂剧15种,仅存三种:墙头马上梧桐雨和东墙记(有争议)。,二、梧桐雨,取材于白居易的叙事长诗长恨歌,写安史之乱中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一)剧情梗概: 楔子:谋叛。第一折:盟誓。第二折:逃蜀。第三折:兵变。第四折:梦妃。,(二)脚色扮演:冲末:张守珪(幽州节度使)。净:安禄山。正末:唐明皇。旦:杨贵妃。外:张九龄(宰相)。净:李林甫(左丞相)。外:陈玄礼(右龙武将军)。杂:高力士、宫娥、父老。 (此剧为末本,由唐明皇主唱。),(三)主题思想 与白居易长恨歌着重歌颂李杨爱情不同,此剧一方面表现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深切爱恋,一方面又不回避他父纳子妇、杨贵妃与安禄山有私情的丑闻;而且,更着重批判他对安禄山养虎为患的昏庸误国。因此,此剧并非纯以歌颂爱情为主题,而是着重表现一种对国家兴亡原因的反思。,(四)艺术特色 1、社会悲剧 剧作结局凄凉,打破元杂剧大团圆结局的惯例。 2、典雅而富有文采的语言,第二节墙头马上,以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为素材,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的爱情故事。 (一)剧情梗概: 第一折:墙头马上相逢。 第二折:约会、抗争、私奔。 第三折:瓶坠、簪折、还家。 第四折:陪礼、复婚、团圆。,(二)脚色扮演:正旦:李千金。正末:裴少俊。冲末:裴行俭(裴少俊之父)。老旦:裴夫人(裴少俊之母)。外:李世杰(李千金之父)。杂:嬷嬷(李千金奶妈)。李夫人(李千金之母)。院公。 (三)主题思想 通过李千金和裴少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自主婚姻的合理性,猛烈抨击了以裴行俭为代表的封建卫道士,表现了元代青年追求理想爱情与个性解放的思想。,(四)艺术特色 1、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2、运用对比方法,突出主要人物形象。 3、语言质朴自然 4、喜剧特色,第三节 马致远和汉宫秋,一、生平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 有“曲状元”之誉。 有杂剧种,今存种,有散曲集东篱乐府。,二、汉宫秋,(一)剧情梗概: 楔子:选美. 第一折:纳妃。 第二折:索妃。 第三折:送别。 第四折:祭妃。,(二)脚色扮演: 正末:汉元帝(驾)。正旦:王昭君。外:尚书五鹿充宗。冲末:匈奴王呼韩邪单于(番王)。净:毛延寿。 (此剧为末本,由汉元帝主唱。) (三)艺术特色 1、抒情悲剧。 是历史剧,也是一部具有强烈抒情色彩的悲剧。 2、典雅酣畅的语言特色。,第四节 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和陈抟高卧,“万花丛中马神仙” 写了大量表现全真教的度脱剧. 如岳阳楼、黄粱梦、陈抟高卧、任风子等。,第五章 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第一节 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生活在大都一带的元杂剧作家除了关汉卿等,还有纪君祥、杨显之、石子章、王仲文等。 纪君祥;一名天祥,生平事迹不详。所作杂剧种,今存赵氏孤儿一种。另有松阴梦残曲。,赵氏孤儿 五折加一楔子,故事源于左传和史记赵世家 王国维认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也无愧色也” 是最早传到欧洲的杂剧作品。伏尔泰改写成中国孤儿在法国公演,英国作家哈彻特改变为中国孤儿并在献词里说:“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还是赶不上的。”,杨显之,大都人。撰杂剧种。今存潇湘夜雨、郑孔目风雪酷寒亭两种。以潇湘夜雨影响较大, 石子章,有杂剧种,仅存竹坞听琴。 王仲文,有杂剧种,今存救孝子烈母不认尸。,第二节 河北作家群的杂剧创作,以真定、大名、保定、等地为中心的作家 以白朴、李文蔚、尚仲贤、郑廷玉影响较大。 李文蔚,杂剧种,今存三种:燕青博鱼和燕青射雁(已佚)为元杂剧仅有的两种燕青戏。,尚仲贤作杂剧种,今存种:柳毅传书、汉高祖濯足气英布、尉迟恭三夺槊。,戴善甫,一作善夫,作杂剧种,今存种陶学士醉写风光好。 郑廷玉,著杂剧种,今存种 。其中看钱奴写得最好 。,第三节 山东作家群的杂剧创作,以东平为中心 康进之,仅存李逵负荆。 高文秀,有“小汉卿”之称,其中水浒戏种,今存黑旋风双献功,与康进之是元代水浒戏的双璧。,李好古,有杂剧种,今存张生煮海一种。 武汉臣,有杂剧种,今存老生儿等两种。老生儿写一个财主家庭围绕子嗣和家产继承权的纠纷。是一部社会伦理剧。,第四节 山西作家群的杂剧创作,居住在山西平阳、太原、大同等地 。 石君宝:今存秋胡戏妻、曲江池等三种。,李潜夫,有杂剧灰阑记传世。传到欧洲,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改编为高加索灰阑记。 吴昌龄,是元代写西游记戏最多的作家。他的作品说明西游记故事在小说成书前就已经广泛流传。,第六章 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 第一节 杂剧的南移与衰落,杂剧创作活动中心逐渐由大都移向杭州,从大德末年直到元末,是杂剧发展的后期,这一时期的作家都是南方戏剧圈的,以杭州为中心 。,杂剧南移的早期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仍保持了繁盛的局面,但是作品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艺术风貌发生了变化。爱情剧、文人剧增多,文采派占了主导地位。元杂剧后期则逐渐衰微,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主要是: 1、由于南曲戏文的日渐盛行,北曲杂剧与南戏并行的局面改变为南戏逐步取代北杂剧的局面。,2随着元朝统治秩序的稳定,科举制度的恢复,理学取得官学位置,使得文人对元朝统治的认同感增强. 3受到南方社会风气和文风的影响,较多地反映家庭内部矛盾,艺术上也偏向曲词的工丽华美和追求情节的曲折离奇。 4、元杂剧每本四折有一个主角独唱到底的形式比南戏有更大的限制,不容易反映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和发挥角色的多方面才能。,第二节 郑光祖,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人(今山西临汾)是元杂剧后期的重要作家。 写过杂剧种,今存种 。 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也是元杂剧后期最优秀的作品。 本事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 王文举与张倩女 以浪漫手法塑造了一个热烈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妇女形象。,第三节 乔吉与宫天挺,乔吉,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好惺惺道人,太原人。 所著杂剧十一种,今存金钱记、扬州梦、两老姻缘三种。 他更是重要散曲作家。 宫天挺,字大用,大名人。 有杂剧种,今存范张鸡黍、严子陵垂钓七里滩。,第四节 金仁杰 杨梓 秦简夫,金仁杰(?)杭州人。字志甫。著有杂剧种,均为历史剧。仅存萧何月下追韩信一种。,杨梓()浙江海盐人。杂剧存有三部:敬德不服老、豫让吞炭霍光鬼谏,均为历史剧。尤以敬德不服老影响较大,至今还在昆曲中演出。 秦简夫,大都人。现存杂剧有东堂老劝破家子弟、宜秋山赵礼让肥和晋陶母剪发待宾三种。以东堂老影响较大。,第七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于发展 一、什么叫南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亦简称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方歌曲演唱的戏曲形式。它最初流行于浙东温州(永嘉)等地,故亦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二、南戏的产生和发展 南戏产生于宋代,繁荣于元代。它吸收宋词、诸宫调和宋杂剧的艺术成就而形成。 三、南戏现存的作品 现存剧本15本,残曲19种。 主要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其中张协状元是南宋时的作品,也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南宋戏文),元末明初四大传奇,高明的琵琶记。,四、南戏的体制 (1)结构:以出为单位,可十几出至几十出。第一出为副末开场介绍剧情,从第二出开始才是正戏。 (2)音乐:以南方歌曲为主,有入声。曲词组织一般有引子、过曲、尾声。 (3)演唱:各个角色均可演唱,还可合唱、伴唱。 (4)脚色:生、旦、净、丑、末、杂。,第二节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一、高明的生平和创作 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今温州)人。 作品有南戏琵琶记、闵子骞单衣记,另有诗文集柔克斋集。,第二节 琵琶记的悲剧意蕴,(一)主题思想 作者原意:全忠全孝蔡伯喈 有贞有烈赵五娘 客观效果:忠孝不能两全 悲剧命运 (二)剧情梗概和人物扮演 剧情梗概: 据钱南扬元本琵琶记校注,此剧共42出,重要场次为:第四出:蔡公逼伯喈赴试。第九出:新进士宴杏园。第十一出:牛相奉旨招婿。第十五出:伯喈辞官辞婚不准。第十六出:五娘请粮被抢。,第十八出:伯喈牛宅结亲。第二十出:五娘吃糠。第二十一出:伯喈弹琴诉怨。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第二十五出:拐儿脱骗。第二十六出:五娘葬公婆。第二十七出:伯喈牛小姐赏月。第二十八出:五娘寻夫上路。第三十六出:伯喈五娘相会。第三十八出:伯喈夫妇上路回乡。第四十出:庐墓。 人物扮演: 生:蔡伯喈。旦:赵五娘。外:蔡公。净:蔡婆。末:张大公(蔡家邻居)。贴旦:牛小姐。外:牛丞相。,(三)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 (1)赵五娘:孝顺、忠贞、善良、坚忍,在艰难困苦中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是古代劳动妇女具有人格光辉的典型形象。 (2)蔡伯喈:软弱、动摇三被强,三不从,是元朝受压迫、软弱的知识分子的典型。,第三节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情,以情动人。 (2)双线结构,交叉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