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氯植物_第1页
耐氯植物_第2页
耐氯植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氯的元素符号是Cl。1954年T.C.Broyer发现氯是必需元素。到目前为止人们对氯营养的研究还很不够,因为氯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容易被植物吸收,所以大田中很少出现缺氯现象,有人认为,植物需氯几乎与需硫一样多。其实一般植物含氯100-1000ppm即可满足正常生长需要,在微量元素范围,但大多数植物中含氯高达2000-20000ppm,已达中、大量元素水平,可能是因为氯的奢侈吸收跨度较宽。人们普遍担心的是氯过量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一、植物对氯的吸收和转运土壤中的氯主要以质流形式向根系供应。氯以氯离子(Cl-)形态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地上部叶片也可以从空气中吸收氯。植物中积累的正常氯浓度一般为0.22.0%。一般认为植物吸收氯受代谢控制,属主动吸收,光合磷酸化作用所形成的ATP可提供主动吸收所需的能量,细胞膜上的ATP酶促使ATP分解放出能量,将H+离子泵出膜外产生一跨膜梯度,Cl-的吸收就是靠这一电化学质子梯度作为驱动力,沿着梯度方向以2H+/Cl-这种质子与阴离子共运输的方式进行吸收。但植物吸氯量随环境中含氯量增加而提高,所以有待进一步研究是否植物还有被动吸收方式。光照有利于氯的吸收。NO3-、SO42-、H2PO4-和I-等对氯离子吸收有竞争抑制作用,反之亦然,因此800 ppm的高浓度氯离子对氮、磷等养分吸收不利。吸收到植物体中的氯以氯离子形态存在,流动性很强,可向其它部位转运。氯易于通过质膜进入植物组织,但当介质中氯离子很高时,液泡膜将变成渗透的屏障,阻止氯离子进入液泡,保护植株免受伤害,因此氯离子在细胞质中积累较多,胞间连丝上也发现较多氯。植物体内的氯移动与蒸腾作用有关,蒸腾量大的器官含氯量高,因而叶片中含氯大于籽粒。二、氯的重要生理功能在植物体内氯主要维持细胞的膨压及电荷平衡,氯在植物体内高的移动性与植物对其浓度的广泛适应性使氯在与阳离子保持电荷平衡,保持细胞膨压方面起重要作用。氯维持细胞液的缓冲性以及液泡的渗透调节,氯能激活质子泵ATP酶,使原生质与液泡之间保持pH值梯度,有利于液泡渗透压的维持与伸长生长。氯作为钾的伴随离子参与调节叶片上气孔的开闭,影响到光合作用与水分蒸腾。氯作为含锰放氧系统的辅助因子参与光合系统II的光解水放氧反应。同时氯在叶绿体中优先积累,对叶绿素的稳定起保护作用。氯活化若干酶系统。氯离子与膜的结合对于活化氧释放过程的酶是必需的。在细胞遭破坏、正常的叶绿体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时,氯能使叶绿体的光合反应活化。适量的氯还能促进氮代谢中谷氨酰胺的转化以及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转化1、耐氯强的作物类型椰子、油棕、洋葱、甜菜、菠菜、甘蓝、芹菜等是喜氯作物 主要是谷类作物中的水稻、高粱、谷子等,纤维作物中的棉花、麻类,以及甜菜、菠菜等。这类作物可以在土壤氯浓度600mg/kg条件下正常生长。故在土壤含氯量不高(200mg/kg)的地区,这类作物完全可以按照其氮、钾需要量施用氯化铵和氯化钾,能获得与不含氯氮、钾肥同样的优质高产效果。耐氯强:甜菜、水稻、谷子、高粱、小麦、大麦、玉米、黑麦草、茄子、豌豆、菊花等 2 、耐氯中等的作物类型 主要是谷类作物中的大麦、小麦、玉米等,豆类作物中的蚕豆、豌豆、大豆等,油料作物中的油菜、花生等,蔬菜作物中的萝卜、番茄、黄瓜等,以及糖料作物中的甘蔗等。在土壤含氯量不高的地区,这类作物完全可以按常量施用氯化铵和氯化钾。但像甘蔗等耐氯力中等偏下的作物,完全可以按其需钾量施用氯化钾,最好少用或不用氯化铵。 3、 耐氯弱的作物类型 只能适应在土壤氯浓度300mg/kg条件下正常生长的作物,如甘薯、烤烟、莴苣、白菜、草莓、葡萄、苹果幼树茶树、马铃薯、甜菜、柑桔、甘蔗、辣椒、莴笋、苋菜、西瓜,氯对茄科作物会产生不利影响桃树为忌氯作物、大豆、四季豆抗氯性能较弱。这类作物一般不宜施用氯化铵。但在土壤含氯量600mg/kg条件下正常生长。故在土壤含氯量不高(200mg/kg)的地区,这类作物完全可以按照其氮、钾需要量施用氯化铵和氯化钾,能获得与不含氯氮、钾肥同样的优质高产效果):棉花、油菜、黄瓜、菠菜、萝卜、红麻等耐氯力中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